淘客熙熙

主题:5岁半的小女面对妈妈取得的逻辑歼灭战 -- springisok

共:💬15 🌺23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5岁半的小女面对妈妈取得的逻辑歼灭战

    我通常不大记录童言无忌,觉得娃娃不知道一个词的个中隐深意,自然造词造句大胆超出成人习惯思维,成人们觉得有趣,是自然而然的事。

    每个爸爸妈妈都可以举出一大堆。我就不列举了,反正平时也没有记,笑笑就完了。

    我喜欢记女儿逻辑发挥的事例,今天的事例实在有喜感,就拿上来分享吧:

    妈妈转述,今天中午,娃娃在沙发上做什么事,妈妈叫了5遍都没有理会,妈妈忍不住过去打了一下娃娃的屁股作为处罚,结果开启了一个精彩对话:

    娃娃:为什么要打我?

    妈妈:平时不是在教你,父母呼,应勿缓,你都会背,却是怎么做的?我刚才叫你5遍,你都没有答应,当然应该处罚一下。

    娃娃:犯错就应该打人吗?你希望我以后在你一犯错就打你吗?

    妈妈:打人是不对的,,,,,

    娃娃:(打断话)你要是把我打重了,我会进医院,会花很多很多钱,你这样做对得起大家吗?你应该对我说对不起。

    妈妈开始崩溃(带着做母亲的高兴和一个辩论失败者的屈辱):对不起。

    娃娃:这些钱是爸爸很辛苦工作才赚来的,你也应该对他说对不起。

    妈妈^&*#$@:对不起(为了培养娃娃的自信,只要娃娃讲的是对的,爸爸和妈妈都需要听从,这是我们父母彼此的约定,所以妈妈遥望着10公里以外爸爸工作的背影说对不起)

    然后妈妈赶紧想溜走,

    背后还悠悠然传来一声:下次不要再犯了。

    通宝推:无澍,上善若水,匆匆过,李根,
    • 家园 第一,不要把孩子的优点当错误改掉

      不知道大家怎样,对我个人而言出现过以下几种情况

      1. 专心做事时,听不见别人叫;

      2. 专心做事时,隐约听见别人叫但(不自觉地)跟别的声音一样当成背景。

      3. 这件事正做在兴头上时,意识到了别人叫,但是不想打断思路,一打断也不容易找回来了, 就真的听见了不理。

      4. 自己专心干事的时候,孩子过来叫我,没理,结果孩子继续叫,我会挺烦的,说你等会再来,没看我真在干事呢吗?

      专注,尤其长时间专注是一大优点。 我还希望自己做事能更专注一些呢。

      第二,如果各位自己有过以上经历,尤其第4个,请考虑一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问题。 对于这个八字谚语,我最近思考了很多,尤其是参与和观察了网上的各种纷争特别深有感触。 在此只给一个最浅显的阐释: 一般人,绝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下意识地对别人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过低。 所以通过有意识地对宽以待人来纠正这一偏差。 开车的人回想一下自己开车的经历,看看是不是有时埋怨的对象其实就是自己行车的拷贝? 回到教育,谈一个我小时候的经历: 如果我被家里的什么东西绊着了,我爸会说我心不在焉的;如果他被绊着了,他会怪我东西放的不是地方。 其实这种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包括我自己不注意时也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孩子看电视玩电脑都是用闹钟管着,自己看电视上网别人管了还不高兴,怪别人多管闲事。

      第三, 对这件事正确的处理办法:

      1. 叫孩子时要保证他能听得见。不能隔着屋子叫;

      2. 对孩子要尊重,有时父母背对着孩子一边做手头的事一边叫孩子,一是很难让孩子真的听到,二是父母自己对呼唤孩子这件事就不认真,对孩子不够尊重,让孩子的潜意识里有“你自己都不重视这件事,凭什么我就得凑上去呀?”的心理。 如果能介入孩子的视线,让孩子看到自己,盯着孩子的眼睛说是最好的。

      3. 用正确的语言: XXXX, 请听我说句话。 Excuse me,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一般会有良好的回应。

      4. 给孩子等等再回应的机会。 有时孩子做事做在兴头上,我会说等你干完这件事,看完这页书,我跟你说句话。

      5. 如果看孩子在兴头上,可以等的事就等一会儿。

      第四,与孩子做朋友的问题。

      与孩子做朋友与做父母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好妈妈,好爸爸既是好父母也是好老师也是好医生也是好厨师,也是好朋友,有时甚至是学生,并不互相矛盾啊。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共鸣,孩子就容易听你的。 人都更愿意打心底眼里听知己的话,不愿意听权威的话。 给孩子反驳的机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比如跟孩子说: 我叫了你, 你听见了就答应一声,可以说“等我一会儿“,如果你不吱声,我不知道你听见没有,还得继续罗嗦。 比”这是为你好“,”你得听我的“有说服力的多。

      第五,权威的问题

      诚然, 做朋友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有时还就得必须让孩子无条件服从,比如按时作息。 但这种强制命令越少越好,越少越有效,越有力, 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的下下策。 权威最好不要建立在武力威胁的基础上,而建立在言必行行必果,互相尊重,和以身作则的基础上。 尚方宝剑用多了就不利了。 偶尔的命令是必要的,然而总是命令的话,那父母就需要检讨的是自己的言行了,而不是不停地军事演习,试射导弹。 对于以后现实中的权威,我们都报以尊重,但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表达不同意见。一味服从权威并不是解决问题和赢得利益与尊重的好办法。 与权威的沟通需要长期的对沟通技巧, 情商与分寸把握的训练,而这种训练正是通过楼主说的谈判讨论方式的实战进行的--只是这个谈判似乎还没有解决叫人不应的问题。 对父母言听计从是得不到这方面的培养的。

      第六, 对错问题。

      父母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一定是父母对吗? 做父母的你有多大把握呢? 叫五次不应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沟通技巧问题呢? 在网上发言,成人之间很少有对一件事达成一致意见的,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是对的。 面对孩子的父母也是一样。“父母呼,应勿缓”出自三字经吧? 三字经上说了有的对有的不一定就是对的。有的在一定情形下是对的,在其他情形下是错的。对于对错,还是不好轻易下结论吧? 在发生矛盾时,通过正常的途径达成共识或者求同存异,也是需要通过以上所说的训练培养的。

    • 家园 谢谢大家捧场,名字恕我不能一一列举了,特别谢谢虫子和寒秋

      兄,大家勿怪我,谁叫人家回复的文字最多呢。

      而且两位的回复都抓住了教育娃娃的核心:如何引导娃娃的问题。

      虫子兄提到的总结问题,是我家每天都需要做的,允许忘记允许隔天做,这不是什么规定动作,但当天出了经典的事情,当天是肯定会总结的。这件事的总结可能与绝大多数的父母不一样:我们都认可娃娃听5遍仍然不理会人的行为。娃娃的世界相对单纯,当他们做什么事时,会非常专心,以至于真的有可能听不到父母的叫唤(这个也需要父母多观察,不要在娃娃专心时打扰他们)。我们的总结还多一条,请娃娃理解,任何大人,包括朋友和老师,如果叫5遍而不答应,的确都容易生气,娃娃表示理解。

      感谢寒秋兄也写得很好,希望我也能讲清楚:我们可以把父母极端恶霸型以打压孩子任何自尊的方式算作0,而把父母极端溺爱型完全不拒绝孩子从而让娃娃完全不会理会任何权威的方式算作100,显然社会上0和100的例子都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在0-100之间选取一个值,有的父母偏向调整调控娃娃多些即偏向教娃娃明白事情要有分寸,算作是40吧;有的父母偏向自由放任些即偏向鼓励娃娃多质疑权威,算作60左右吧。

      所以如果大家接受上面这种并不太准确的分类方法的话,那么我和寒秋兄的分岐就可以讲成:

      到底是用“多调整的方法”(即寒秋兄所讲让娃娃明白做事要有分寸要给娃娃画框框)教育娃娃好呢?还是用偏向鼓励娃娃多质疑权威的方法教育娃娃好?

      先讲清:

      1、阀值40和60都肯定能培养出天才和成功人士,所以在此讨论的是普遍的意义和规律,请不要拿个例来搅和。

      2、每个父母都需要培养自己的娃娃在一个阀值左右,对处于其它阀值的娃娃所能产生好的结果的教育方法并不一定合适自己的宝宝,谚语早有云:one's meat is another's poison。所以,父母们只能根据自己家庭的教育、环境、文化、意识和潜意识来找到适合自己娃娃的阀值,别人成功的案例并不一定对自己的娃娃有效,所以教育娃娃没有捷径,只能是自己去摸索、寻找和总结规律。

      我们家为什么愿意选择在阀值60,甚至70-80来教育娃娃?

      1、娃娃已经具备的基础:体育好,增加了娃娃的自信:能爬旗杆,能到2米深水底捡硬币,由于游泳好,在游泳池非常自信自如,能轻松向他人学习新动作;有人请教,她当老师就是最有耐心的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讲和做动作。她在游泳池人缘好得很。这极大的培养了她与人沟通的能力。

      2、娃娃已经具备承担责任的心理素质:她不是在狡辩以躲避处罚,虽然我上面故事的描述的确跟这个躲避处罚相像。平时当她认识到自己错误时,从不狡辩,自觉受罚。我们父母小心呵护的是她质疑的勇气。这个质疑的勇气太重要了,激发人的行为力、化解人心中的胆怯并在未来走向真正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定要在培养分寸感和勇气之间做选择,我选择勇气。娃娃质疑的勇气象豆芽,大人轻轻一碰就没有了,所以需要当父母极小心的呵护。这个话题要扯起来实在太长了。

      3、我们家父母的共识:心理阀值长期在70-80的娃娃,那怕以后在工作中社会中吃了亏,甚至是大亏也没有什么,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是超出我们想像的而且时间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本,我们坚信娃娃吃了亏后,把心理阀值降下来是比较容易的事,然后呢,要想成功,必须得打破框框,这对于已经有过这样训练的娃娃来讲,会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长期处于阀值40左右的娃娃,以后有事需要他做心理阀值70-80的事是非常困难的。

      结果:可能出乎大家意外,我家娃娃是班上和家里最维护规矩的那一个。我在想,也许是经常质疑经常打破框框后,对框框的理解会更全面和立体一些,就越清楚框框的意义,凡是认可的框框就越能达到自觉维护框框的效果吧。你看,上文中,娃娃就是牢牢抓住了打人不对这个框框。

      我喜欢管理话题就多说一句,这看起来是教娃娃,但何尝不是带领员工的方法。

    • 家园 其实这个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对的

      看着孩子能言善辩挺好玩,其实对养成孩子的正确认识不利。妈妈本来是有道理的,可在孩子的强辩之下,却糊里糊涂地选择了妥协,按这个弄法贯彻下去,这个孩子基本就很难教了。

      以我对教育孩子的理解,小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糊涂的,基本不知道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给孩子画框框,要让他知道世界上的事情都有个边界,出了这个边界在家里要受罚,在社会上要碰钉子。如果不能够让孩子明白做事情需要有分寸,那他迟早还是要在社会上重学这一课。只是那个时候,他付出的代价可能就远远比在家里学要大得多了。

      所以,做长辈对孩子的纵容,虽然看上去都是小事,但其实对孩子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是有害的,这就和种树一样,从小不修枝,等长大长歪了再修,那就要动大手术了。

      我教育我孩子时,他有时也会提出这些和父母平等的要求,我就很明确地告诉他:我和你是事实上不平等的,我生你养你,年纪比你大,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在这个事实不平等基础上,你要求和我的绝对平等,当然是没有道理的。根据这个事实上的不平等,我可以骂你,你不能骂我;我可以打你,你不能打我。当然,我们人格上应该平等,我也尊重你的意见,只要有道理,你也可以和我争论,但是我对你可以不注意方式方法,你对我就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家里是对我,到了单位对领导,都要这样。因为父母和领导一样,都和你的地位有事实上的不平等。如果你在家里要求和我的绝对平等,到了单位要求和领导的绝对平等,那你就一定会碰钉子。抛开对错不谈,反正这样的绝对平等不存在今天的中国社会。

      所以,我认为不能因为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不和他把道理讲清楚,要知道错误的观念一旦形成,纠正起来就费力了。

      通宝推:文青,我爱我家fh,独草,天高风云淡,无心之云,
      • 家园 我儿子不满我可以管他,他不能管我的时候,我就说

        “我要对你负责(I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我要负责你的吃穿住行,你受的教育,你如果做错了什么事,我要来承担责任,而不是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我记得有个警官跟我们家长说过的一番话。“不要总认为要做孩子的朋友,你们不是他们的朋友,是家长,你们要对他/她的一切行为负责任,为他们引路。当他遇到问题时,他/她需要的不是朋友的建议,而是个导师,引路人,能负得起责任的人的建议。”

        当时听了还很惊讶,西方的教育不是一直说和孩子做朋友嘛,要尊重孩子的隐私。而他的说法是不行,你对你孩子的行为负责,他们对你就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 家园 该打就要打 尊重权威也是孩子必修的课程

      老虎不发威 你就是hello kitty

    • 家园 不知道后续会如何?

      前面挺好,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之类的,就是不知道把这个事情后面又发生了什么。

      我觉得在父母道歉了之后,还是要讨论为什么叫了五次不应的问题。孩子的小脑袋充满着智慧,犯了错要处罚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逃避,会求饶、会转换问题、会扮萌,哭闹骂求各种方式都会有。如果父母被她牵着走了,那教育孩子会很吃力的,而且孩子也会有想法,犯了错,只要我做得好就可以逃避。

      这个时候父母要稳住,应该先讨论她犯错的问题“现在先讨论你的错误,妈妈犯的错,处理完这个事情,我们再讨论。”

      通宝推:匆匆过,铁手,
      • 家园 我总教育我儿子物归原处

        有一次我自己看完电视把遥控器忘在地毯上了,他看到了后说:我真的很失望(当时他四岁)。。。

    • 家园 哈哈,我儿子也这样,搞不过他

      话说你开始就错了,你忍不住打了她,没忍住犯错被人当场抓住,这妈妈真活该啊!哈哈

      小孩是单纯的,完全没有复杂的思维,所以他们的逻辑就强大。

    • 家园 估计这个当妈的,在你们父女俩的强大逻辑中已经被歼灭无数次
    • 家园 先说清楚再打
      • 家园 嗯,为了孩子好

        有了毛病得早治不能惯,否则将来有的苦头吃,最后还得怨父母。

    • 家园 嗯,应该向孩子介绍诡辩学派了

      或者白马非马也行。

      方式当然是在实战中学习。

    • 家园 才5岁半,是喜是忧呀。
    • 家园 下次不要再犯了

      逻辑歼灭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