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不是替孙杨叫冤,我想质问南方系的记者 -- 潜龙在田

共:💬40 🌺176 🌵5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不是替孙杨叫冤,我想质问南方系的记者

    边吃饭边看报纸一直是我的习惯,今天(2013年11月17日)也不例外。《东方早报》周日的版面向来很少,新闻不多,随便翻翻,聊以打发时间。翻到体育版时,一个标题吸引了我: 听那些“身边人”说孙杨。我对前段时间孙杨的无证驾驶事件略有所闻,对其行为颇为反感。是什么原因呢?我也希望一探所以,因此决定往下细读这个跨两个版面的文章,希望能够找到孙杨的行为的背景和原因,满足一下我作为小市民对于倒霉名人幸灾乐祸的龌龊欲望。然而,看了四分之一我开始怀疑了,看到了不到一半我开始愤怒了:这是怎样一篇充斥着私货、臆测、映射、暗示、断章取义、不着边际、妄下结论的奇文啊。这位记者要有怎样的“胸怀”和多大的私恨才能编织出这样一篇充满怨毒的文章啊。 这种文章我向来扔在一边,不值一哂。然而今天不同,因为我和同桌吃饭的太太聊了聊,她显然对我的举证和分析不以为然,显然深受此类南方系、微博体的毒害,因此我们有了些争执,无果而终。这让我非得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不为孙杨(到这里孙杨不再是我的话题了),而是希望能够揭露一下这位记者的拙劣手法。

    此文用“早报讯”起头,以“据《南方都市报》”收尾。

    标题为《“听那些“身边人”》说孙杨。这样的标题表明文章一定会引用许多孙杨周边人物的叙述,而且至少部分是有名有姓的吧。文章第三小段也点明“孙杨的得救之道,或许就隐藏在口耳相传的事实碎片”,这句话就让我十分反感。“口耳相传”居然是“事实”的定语,而且还“碎片”,这就定下了这个文章的德行基调。果不其然,整篇东西中,一直到第七自然段才出现了“很多人认为”,这算是第一个出场的“身边人”。然后一直到了地19段才出现了“一名中国游泳队队员”的评论,随后许多的阐述均为这位队员,以及可能是同一人,可能不是同一人的“一位队友”的评论(稍后我会点评这些评论)。一直到倒数第八段才出现另一位孙杨的小学体育老师D。好吧,我可能没找全,因为阅读这样一篇漏洞百出的文章实在是件痛苦的事情,然而这么老长一篇报道就这三个抑或两个人说的只言片语,你就敢用你的标题《听那些“身边人”说孙杨》? 要是我写这样个标题,我得找至少下面这些人采访:三位孙杨目前和以前的队友,至少两位教练,一位他的发小, 他小区的保安,一位他的竞争对手,他的前女友,不管恋情有多深,他的父母那是一定的,他的领导得来两位吧,他的赞助商,经纪人,等等等等,每个人必定得来一句吧?哪怕“不愿置评”也证明你是采访过了啊。

    孙杨的母亲杨明是这篇文章集中攻击的第一人,上来就是

    [/QUOTE]“孙杨本性不坏,他的妈妈起到了负面作用。”常见采访游泳项目的记者纷纷表示[QUOTE]
    。好家伙,这个女人不简单。我们看看她的斑斑劣迹已经我的点评:

    [/QUOTE]-- 她对孙杨的爱护与管控,在中国体坛实属罕见[QUOTE]

    点评:我没看出来这怎么错了。孙杨的成绩也是在中国体坛,甚至国际体坛实也属罕见的啊,你确定他的成绩和杨明的爱护和管控一点关系都没有?

    [/QUOTE]-- 2011年在武汉进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杨明要求搬进运动员酒店同住,这样的要求遭到了中国游泳队的反对,但在孙杨退赛的威胁下,队伍最终让步。[QUOTE]

    点评:没明白,这家酒店被包了?游泳队或体育局是否有制度和明文规定不许家属入住运动员主的酒店?如果有制度,杨明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对。如果没制度没规定,那么有何不可?其次这个例子是2011年。孙杨每年要参加多少国际和国外的比赛?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孤例?如果是一个孤例的话,是否背后有深层的原因?

     

    [/QUOTE]-- 母亲不仅在看台上为儿子助威,还介入了日常训练。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孙杨和教练朱志根的沟通越来越少,而杨明参与孙杨训练的时间越来越多。[QUOTE]

    点评:“越来越少”和“越来越多”如何量化?你确定杨明和朱志根不是合作分工?你一直在旁边记时?你确定杨明介入日常训练是错误的?你肯定这和孙杨在来年伦敦奥运会上的巨大成功没有联系?

    [/QUOTE]-- 比赛期间,杨明几乎担任了教练的角色。游泳池边,她经常拿着秒表和纸笔,在热身池观看对手朴泰桓的训练,记录他每个50米转身的成绩。对于自己的行为,杨明总是带有埋怨的语气对旁人说道,“这要换成朱志根,他能做到这些?”[QUOTE]

    点评:你确定你不是在打朱志根的脸?

    [/QUOTE]-- 孙杨的微博,一度由杨明打理。某网站与孙杨谈合作,杨明出价:一万元发一条微博,当场将对方吓退。[QUOTE]

    点评:商业合作,你得有最起码的投入和收益的评估和常识,杨明可以漫天要价,你可以坐地还钱。一万元我不敢说不黑,但是你既然要跟人家谈,你就要有预判。你要是被“吓”退的,要么说明你根本就没掂好自己的份量,要么就是你根本不懂行情。再说了,你确定人家不是在委婉地回绝你?

    [/QUOTE]-- 今年全运会结束后,9月30日浙江代表团召开表彰大会,在拍集体照环节,孙杨的母亲杨明在会场闹出了不和谐的一幕,“当时,杨明想冲进会场,理由是浙江全运代表团的服装赞助商和孙杨的个人赞助商不同,她不想孙杨穿代表团赞助商的衣服。”最终,孙杨用国旗贴掉了代表团赞助商的logo,这才完成了全家福的拍摄。[QUOTE]

    点评:孙杨和杨明没错啊!记者同志你太大惊小怪了,孙杨可以签他自己的赞助商,这没问题吧?他签了自己的赞助商就得重合同守信用用此赞助商的logo。浙江代表团的的赞助商合同凭什么要优于孙杨的合同?除非浙江代表团有言在先,并与每位运动员另签协议在全运会期间所有运动员必须首先尊重和遵守代表团的赞助商合同(且不讨论这合理合法与否),你凭什么说杨明制造了这“不和谐”一幕,你凭什么认为错不在浙江代表团一方?恰恰我认为杨明此举是她对信用和协约的敏感和尊重。

    [/QUOTE]-- 杨明与媒体之间,屡屡交恶。在她眼里,无法容忍媒体的任何“非正面报道”[QUOTE]

    点评:我隐隐嗅到了些什么。再说了,请问记者大人,谁能够容忍媒体的“非正面报道”呢?做娘的护短这又有什么不正常了呢?护短即便有错又值得你大书特书?她杨明一个做娘的,打电话给媒体要求审查稿件,要求删除负面报道,挺正常的啊,你可以不答应啊,人家也没有用权贵欺压你啊。你可以写人家,就不许人家提要求?

    [/QUOTE]-- 有人认为,正是杨明平日对媒体的态度,导致双方关系日益对立,最终在孙杨犯错时媒体不愿“手下留情”。[QUOTE]

    点评:我恶意地揣测一下,这是记者大人您自己的想法吧?干嘛要欲盖弥彰地“有人认为”?我再恶意地揣测一下,估计您曾经受到过杨明的态度的羞辱,但是杨明却没说一声“We are sorry that you feel this way”,您的小心肝儿收到伤害了,难怪您不愿“手下留情”。

    [/QUOTE]--“我会永远站在妈妈一边。”孙杨曾信誓旦旦。但自从谈恋爱以来,孙杨与父母意见不合,动辄与朋友出走,再也不是听话的孩子。[QUOTE]

    点评:记者你太琐碎了吧,这也拿来说事儿?谁家小孩儿没有叛逆?更何况孙杨22岁一个大男人。你这句话算是对杨明幸灾乐祸,还是挑拨人家母子关系?这例子举地,你也太不堪了吧!

    [/QUOTE]-- 一向走在孙杨前头的杨明,在本次事件前后并未露面,无论是孙杨被查出无证驾驶,还是七日之后被接出拘留所,媒体都没有见到杨明的身影。[QUOTE]

    点评:杨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不算是个公众人物吧,也不是她无证驾驶,凭什么她必须得出来?你是否得见她面在喷她一脸唾沫才痛快?否则干嘛她没出来你都拿来说事儿?

    [/QUOTE]-- “他在国家队独来独往,人缘不怎么好,几乎没有朋友。”一名中国游泳队队员告诉记者。[QUOTE]

    点评:Again, 这也拿来说事儿?先不说没有人缘是否是道德、人格缺陷,“你人缘好”一定是和你关系好的人说的,“你人缘不好”一定是和你关系不好的人说的,你凭什么一定要让孙杨和所有人都好?他是圣人?你凭什么找和孙杨有矛盾的人来点评他的人缘,并且据此隐射他的人格?

    [/QUOTE]-- 一起训练的时候,孙杨经常让其他人游在前面,自己在后面跟着,比较省力,到了后面再将你反超,这种快感让他很爽。另外他经常让小队员帮他买充值卡,50元、100元一张,钱不多,但买回来后他很少给钱。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长期积累起来,就让人不舒服。”[QUOTE]

    点评:记者我算是知道了为啥杨明对你态度不好了,就从您这三言两语里的鸡毛蒜皮的破事儿,我没学过心理学我都能分析你的成长史。说实话,你小时候家里穷吧?被人欺负惯了吧?被嫉妒折磨惨了吧?上了大学傲娇吧?突然生活在大城市里新鲜并惶恐吧?被无数女孩子无视而躲在阴暗角落里咬牙切齿过吧?拿到记者证扬眉吐气了吧?感觉把世界踩在脚底下了吧?在名人面前向得瑟而被人踹脸伤心吧?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家穷被人看不起的状态了吧?突然踹你的人栽了开心吧?从围观人群中钻将出来吐口吐沫爽吧?

    [/QUOTE]-- 能看出孙杨性格转变的关键点,还有他对张琳的态度。“之前张琳比他成绩好,把他压着,2010年之后就不行了,开始不一样了。对张琳,他在出名前就不喜欢,表面上说琳哥琳哥,其实背地里也说他坏话。”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中国队获得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季军,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当张琳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孙杨手里一直在摆弄吉祥物。到后来,孙杨直接以“明天早上还有比赛”为由,带着中国队提前结束了发布会[QUOTE]

    点评:继续鸡毛蒜皮,道听途说,继续臆测。

    [/QUOTE]-- 国家队和浙江队另一位老将吴鹏也是孙杨“不喜欢的人”,从2010年起,吴鹏只身一人前往美国训练,每次留洋时间长达数月,被认为是受到孙杨排挤的结果。一位队友至今还愤愤不平:“他一个人出去,什么保障也没有,这太不正常了。”[QUOTE]

    点评:什么是“被认为”?被什么人认为?你有证据和证言吗?前往国外训练不正常吗?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儿啊,记者先生您倒是说说清楚啊,别欲言又止啊!

    [/QUOTE]-- 在队内逐渐被孤立,孙杨将视野投向圈外,[QUOTE]

    点评:不对啊,到底谁排挤谁啊?

    [/QUOTE]-- 成名之后,他在社会上结识了不少“亲密”朋友,这些大多是在浙江与上海颇有背景的人物。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他们开跑车、穿名牌,带着孙杨逛夜店、泡歌厅。孙杨多次被市民、网友目击或拍到深夜进出这些场所的情景,有的人甚至在不该出现的时间开着豪车到训练馆、学校去找孙杨,引发与保安的口角和冲突,孙杨在这个时候往往训斥的是保安。孙杨有时也在体院里接待这些客人,丝毫没有顾忌不良影响。[QUOTE]

    点评:愣是没看出来所有这些除了训斥保安那一出不妥,如果都是真的,到底有什么问题。开跑车错了吗?穿名牌错了吗?逛夜店跑歌厅除非影响训练和纪律错了吗?训练馆和学习有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开跑车的访客?如果没有此类规定,孙杨错了吗?

    [/QUOTE]-- 浙江体育职业学院在对孙杨进行处罚的说明中指出,全运会后游泳队根据计划进行短期休整,但休假期满,孙杨未经请假报批,不按时回队报到,且不理会院、系和教练员的劝导,长期擅自在外,且不报告行踪,[QUOTE]

    点评:呃,我想说的是我们更应该思考这件事背后的体制问题。难道我们不应该声讨中国体育这种抑制个人自由的集中管理体制吗?这种落后的体制难道不是浪费了广大纳税人的血汗钱吗?这种培养体系难道不是制造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不公平吗?记者先生难道你一时愤懑竟然忘记了你们南方系的更重要的使命了吗?或难道你准备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QUOTE]-- 好在与这些人的接触中,孙杨能够坚守运动员最后的底线,他坚持不喝酒、不喝碳酸饮料、不吃可疑食品,算是万幸。[QUOTE]

    点评:孙杨为狐朋狗友构陷竟能做到如此自律自持出淤泥而不染,难道不是对你上面的担心关爱的很好回答吗?到你这儿竟然是“算是万幸”。记者先生,我想对你竖中指。

    [/QUOTE]-- 不过,孙杨还是险些酿成大祸,在此期间,他错过了一次飞行药检!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按照规定,如果连续两次不参加药检,则意味着这名运动员会被视为兴奋剂阳性,后果将不堪设想。孙杨对学院领导表示,“你们负责把这件事解决。”组织最终为他化解险情。[QUOTE]

    点评:孙杨你的确不应该,但是我没明白的是,记者是否暗示正是由于孙杨私生活的不检点导致了这次的险酿大祸?记者没给出这个事件的前因来,让人颇为不解。他倒是给了个后果,断章取义的一句“你们负责把这件事解决”,妙笔生花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衙内的做派,并且应景地“组织最终为他化解险情”。

    [/QUOTE]-- “他说话有时候很冲,有时候感觉说出来的话又很幼稚,心智还没有到达他的年龄。”孙杨在国家队的队友如此评价[QUOTE]

    点评:怎样才是22岁的心智?冲和幼稚,呃,恕我愚钝,我没看出来这是个多大的事儿。记者你敢保证你重读你的这篇文章后你自信自己不幼稚?

    [/QUOTE]-- 之前孙杨就有被骗的经历。据南都记者了解到,2012年赴澳大利亚特训之前,他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个女孩,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在外训练期间,孙杨光越洋电话就打了不少。据了解,此女孩自称“富二代”,但一次以“家人急需用钱”为由向孙杨提出借2万元救急。孙杨的钱袋当时由母亲全面掌管,他只得向一位朋友借钱汇款。结果女孩收到钱之后,就此音讯全无,任凭孙杨通过各种努力,对方再也没有现身。[QUOTE]

    点评:记者你太不厚道,太缺德。狗仔队底线都比你高!

    [/QUOTE]-- 去年底“恋爱门”曝光后,孙杨与山东籍空姐“念念”的交往被炒得沸沸扬扬,对方大孙杨6岁,其恋爱动机被广泛质疑。这段感情遭到了孙杨家人的反对,孙杨一度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和争吵。由于谈恋爱而耽误训练,孙杨与教练朱志根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念念”是第一位被孙杨公开的女友,对于自己的选择,孙杨曾笑着说:“她很善解人意”。但没过多久,这段感情就走到了尽头。

    杨很快有了新女友,同样,也是一名空姐。据媒体报道,她在孙杨“无证驾驶”事件中,也起了负面的作用。[QUOTE]

    点评:记者你道貌岸然的面具不小心掉下来喽,你地摊报娱记的尾巴露出来了哦。

    [/QUOTE]-- 孙杨的赞助商也暗中进行危机公关,却遭到多数媒体的拒绝。[QUOTE]

    点评:危机公关有错吗?“多数媒体”如何定义? 什么是拒绝?你采访过“多数媒体”吗?你怎样代表“多数媒体”的?

    [/QUOTE]-- 一场“拯救孙杨”的行动,在浙江媒体中悄然展开。浙江省体育局主办的《体坛报》先后做了两期策划,先是该报资深记者郭凯以“郭阿姨”的身份给孙杨写了一封“充满关爱与期许”的公开信,呼吁“孙杨要有担当,接受一切处罚好好反省从头再来”,然后联合省内其他记者讲述“我们眼中的孙杨”———“爱哭的男孩终将长大”、“小学弟还需学会怎样做榜样”、“等待孙杨重新振作”,处处写满正能量。[QUOTE]

    点评:显然你想说的是这些浙江媒体是不良的少数媒体,可是他们说的话没错啊,有错吗?“拯救孙杨”不对吗?他们有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吗?为什么你就认为每家媒体都要向你一样冲上去吐吐沫才是正确?为什么你就这么憎恨正能量?

    [/QUOTE]-- 关于孙杨以何种方式离开拘留所的猜测,一度引起各种讨论,有人希望孙杨能够大大方方地走出来,在彻夜守候的记者面前向公众进行一次诚恳的道歉,尽力挽回自己的形象。但故事没有迎来期待中的结局,孙杨被秘密地接了出来,绕开了所有视线。 据《南方都市报》[QUOTE]

    点评:“有人希望”,是你吗?大大方方出来,这样你可以大大方方上前吐口吐沫?孙杨没驾照不敢再开车了当然是被接走的,你加上个“神秘”二字想隐射什么?非得发泄一下你那口吐沫没当面吐出去的委屈和不满?

    我本没太留意孙杨的事儿的,感觉着他是错了,但比起让我关心的其他国际国内的大事儿,这真算不上什么。没成想今天被这篇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的文章恶心了一下,加之太太屡屡被这类卑劣手段蒙蔽,不写点东西不爽。我的重点不是孙杨和他母亲的对和错,我根本不关心。而是反对私货和私刑这种拙劣的手法!这位记者显然不是个君子,而出自南方都市报则解释了一切。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他们拷问孙杨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QUOTE]

    通宝推:夏级核潜艇,北纬42度,二手玫瑰,franky9,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对孙杨是有看法,但见不得有组织地黑他

      本来孙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奥运冠军,违反了交通管理处罚条例,受到法律的公平制裁,体现出中国是一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国家,不像欧美民猪国家,讼棍一出面,交钱,杀人犯都能保释。

      对于一些自我膨胀厉害的名人,触犯法律后,依法打击一下是很对的,但是,突然间,一些媒体和网站上冒出很多黑孙杨的文章和帖子,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定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美国8金王菲尔普斯奥运会结束后也有吸毒等劣迹。希望孙杨通过这件事情,好好吸取教训,坏事变好事,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心智逐步成熟起来。

      • 家园 有少数媒体组织起来攻击孙杨,然后其他媒体围观起哄

        就贴主的主贴而言,南方系有意攻击孙杨十分明显。

        中国媒体的特点就是爱凑热闹,一哄而上,这个就类似于索罗斯们爱玩的杠杆,少量资金带动大批资金。

    • 家园 我有一篇类似观点的主题帖

      链接出处

      现在看来,国人的高大全情结,更多是被南方系所煽动的

      • 家园 南方系的上级广东省委宣传部是怎么想的?
        • 家园 中国政府有普遍的官僚主义,南方报系就钻官僚主义的空子

          比方说南方系要做负面报道,就基本只做省外的负面报道。

          中国的官僚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只要面子,不要里子,你只要让主管部门的官僚不会脸上挂不住就行了,然后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

          中国的官僚主义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卫生检查

          每次上级派人来检查,全城大扫除,扫完了一切依旧。

          诸如黄赌毒检查,诸如食品卫生检查都是这样的,三聚氰胺事件也是因为政府部门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有关。

          总体上来说,国人的做事情就只喜欢敷衍的毛病还是相当的存在。大概与日本人的认真形成鲜明的对比。

          旧社会中国官僚的敷衍更厉害,最厉害的是抓壮丁,如果没有中共,就中国的这种习性,估计官僚主义比印度都还要更厉害不少。

    • 家园 作为公众人物,本身行为要是不检点,和媒体关系又不好

      会被媒体丑化的一塌糊涂,已经有很多教训了。

    • 家园 感觉那些媒体

      一点屁事都要无限放大,非要微言大义不可,难道他们的工作就是要惹是生非,制造矛盾,越极端越好?实在太不中庸了。

    • 家园 这记者深得BBC,CNN的精髓的
    • 家园 孙杨同学有错,不过

      这样人缘不好的运动员多一些才好。让人缘好的回地方队聊天去更好。让人缘不好的去国家队,整天没有交际只有训练,最后拿牌子。让人缘好的留其他地方也能更好的搞人缘,拿人缘金牌。

      [/QUOTE]-- “他在国家队独来独往,人缘不怎么好,几乎没有朋友。”一名中国游泳队队员告诉记者。[QUOTE]

      卢瑟才说这种话。

      这话说明小孙干正经事情的时候专注,人家去了就训练就比赛,没干别的。人家训练专心出成绩,光人缘好有个p用。

      • 家园 你的人缘的解释听起来有些道理

        不只运动员,包括搞科研的,搞技术的,很多专注于专业的人似乎人缘是不好,我们周围应该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 家园 这篇文章我也看了,感觉欲言又止,说半句留半句

      暗示太多,事实太少,都是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看到这句话我就看不下去了:

      从2010年起,吴鹏只身一人前往美国训练,每次留洋时间长达数月,被认为是受到孙杨排挤的结果。

      孙杨作为一个师弟,怎么就有能力把吴鹏这个成名更早的师兄排挤到美国去?他有多大的能量,况且2010年的时候孙杨还没有大红大紫,他的成名是在年底亚运会后吧?

      读者不仔细思考就很容易被牵着走,很符合南方系的风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