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原创】纳米做吸附的都是骗子? -- nua

共:💬22 🌺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原创】纳米做吸附的都是骗子?

    研究方向的误导和追风误国殃民 精选http://www.cchere.com/article/38405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4854-648132.html?COLLCC=364565

    再看看这骗文最后的评论

    http://www.greencarcongress.com/2007/02/new_highdensity.html

    Old is new again! In the 1980's my company (Rodagas Energy Systems)worked

    closely with a consortium of 8 major utility companies called 'Future Fuels'

    managed by Mich Con in the Detroit area. We performed the installation and

    testing for many types of 'Adsorbent' materials: corn cobs, ceramics,

    coconut husk, charcoal and more.

    NG out of the pipeline is great for home heating, but the various additives

    and impurities found in natural gas do nothing but contaminate the storage

    media and shorten capacity after each fill. Fix that problem and you'll have

    a winner.

    • 家园 "人口总量决定排放总量。人口负增长是减排一有效途径"

      -----quoted from 周老师' blog----------

      人口总量决定排放总量。实现人口的负增长是减排和抑制气候变化唯一有效途径

      周老师,您的观点很新 博主回复(2012-12-28 04:01):您觉得新吗?可是一个国际著名的英文刊物和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中文刊物都以缺乏新意而拒绝发表,这才使从不写博克的我力争到一个科学网的话筒。我切望政治家、科学家和一切社会精英正视本文图3所示的生态法则,即污染与人口之间的紧密线性关联。英国科学家霍金预言这个世界可能在90年(左右?)消亡。其他几位科学家也做了短命的预测(最长二、三百年)。世界的消亡不是地球的消亡,而是社会文明的毁灭。不要把他们的话当做玛雅预言或危言耸听。世界在短期内不会毁于天文或地质灾难,但却极有可能毁于人口膨胀及其引发的生态灾难。50年前世界人口约30亿,100年前约17亿,如今已破70亿。人口的增殖遵循指函数规律。再过55年,世界人口将是当下的一倍,百一十年之后将逼近300亿。基于本文展示的生态法则,你们可以预测那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无法准确预知生态灾难的全部。人口膨胀必将导致社会动荡以及因争夺资源而引发的国际战争。人类必须对自身的增殖立刻踩刹车、开倒车!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关于碳排放/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

      已有 1338 次阅读 2012-12-26 16:4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气候变化

      核心提示:技术性减排措施、替代能源和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埋藏都不能抑制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引起的气候异常,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世界人口总量一一对应。实现人口负增长是解决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气候变化异常乃是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所致,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确实逐年递增,如图1所示[1]。对此。政治家采取的措施是:一、制定国际减排公约,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以及作为其补充条款的《京都协议书》(Kyoto Protocol),分别规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直到2012年底召开的多哈气候变化会议,各国之间还是吵吵嚷嚷,达不成有实际约束力的法律文件;二、加大对二氧化碳减排和清洁能源研究的投入;三、制定有利于抑制/减少碳排放的经济政策。学者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埋藏(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或二氧化碳转化研究,有人认为碳排放根源于化石燃料,于是开展清洁/替代能源研究。这些研究都从政府获得了丰厚的经费支持。商人们从二氧化碳排放发现了新的商机,国内外碳交易做得风风火火。当然,这些热热闹闹的碳排放交易,其实是排放大户的掩耳盗铃。关于减排的科学研究,是否触及问题的根本了呢?笔者最近在open access刊物发文[2] 指出,有效的捕集只适用于集中的排放,而集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排放总量的大约四分之一。其次,捕集一吨动力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最小边际成本高于一吨动力煤本身的成本,因此不具有实际实行的可能性。再者,无论将捕集下来的二氧化碳埋在哪儿都意味着埋藏可能的巨大灾难。埋藏二氧化碳时对它做的压缩功使其具备了从埋藏处逃逸的内能。一旦遭遇地质或天象异动为其打开逃逸的窗口,大量二氧化碳的爆发性释放将是无法制止的。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大量二氧化碳在地面或海面的堆积将致一切被其覆盖的动物/人死亡。埋藏者绝不敢保证他埋藏的二氧化碳不会遭遇这样的灾难。有人研究将捕集下来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其它化学品/燃料,虽然不蕴含危险性,但上述原因表明它同样不能解决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而且这一技术路线是否具有应用前景,则取决于它能否在与其平行的技术路线的技术经济评价/竞争中胜出。至于清洁能源研究,如果是寻找面临枯竭的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则理所当然,如若为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则是惘然。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只是引起气候变化的表象。是什么引起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呢?科学家说是化石燃料,应代之以氢能或自然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但煤炭是十九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体能源,“浓烟滚滚”常被用以自豪地形容工业化程度。为什么那时没有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和气候异常呢?请看图2 所示185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变化[3]。图2与图1的增长曲线具有相似性,因此笔者考察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负荷的相关性,于是得到图3。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此相关函数表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世界人口总量是一一对应的。有多少人口,就产生多大的排放量,与其它因素基本无关,因为相关系数高达99%。由此可见,无论是政治家所采取的举措还是科学家所做的研究仅仅是针对问题的表象,而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引发的气候变化也是可想而知的。此相关函数还表明,世界人口若不超过13亿,便不排放二氧化碳,是真正的生态平衡状态。

      1850年至今已经过去162年。其间的社会变化、能源演进、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为什么此线性关系始终不变呢?及于最近的几十年,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有数量级的差别,但为什么这一巨大差别仍不改变这一线性关系呢?一个事实是,发展中国家往往以牺牲自然环境为加速发展的代价,造成环境对二氧化碳的吸纳能力降低,而发达国家自然环境优美(因此往往成为吸引穷国中富人的诱饵之一),对二氧化碳的吸纳能力强。

      一言以蔽之,人口总量决定排放总量。实现人口的负增长是减排和抑制气候变化唯一有效途径。人口负增长与社会发展是否相矛盾呢?中国常讲“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发展必须是在环境生态许可的范围内。地球就像茫茫宇宙中的一条船。如果船上的人都强调生育乃天赋人权,必使船上的人不断增加,那这只船离沉没也就不远了。所以“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可持续的发展或科学发展,一定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发展。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了解多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至于危及人类生存,以及此排放量所对应的人口是多少。某些经济学者鼓吹“人口红利”。如果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必加速现有文明的消亡。不错,在人口负增长阶段,必然要经过老龄化的痛苦时期,但度过这段老龄化时期,社会一定会在低人口负荷水平建立新的适宜人口结构。就中国而言,若世界的适宜人口为13亿,则中国人口以不超过3亿为佳。

      笔者深知实现世界人口的负增长,实比蜀道还难。自然界中通过食物链、天灾和其它途径实现动物种群数量的自行调节。但人类文明发展至今,难道不可能做到生育自律吗?无论是何种文明、宗教信仰和民族,做到与自然相和谐的生育自律实为文明的最高体现。如果世界人口的负增长率为每年-1%,则72年以后世界人口减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半。若将此负增长率再维持72年,世界人口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将下降到当前的四分之一。但是,如果维持目前大约+1.3%的增长率,那么55年以后世界人口将是当下的一倍!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与上青天殖民外星球相比,通过生育自律实现人类在地球上的持续发展还是容易得多,也现实得多。笔者宁愿相信全世界能共同努力,使人类社会回归到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状态中。

      注:

      1. Center for climate and energy solutions, “Historical Global CO2 Emissions,” 2012. http://www.c2es.org/facts-figures/international-emissions/historical.

      2. Li Zhou. Carbon emission: invalid strategy and ecological rule. Low Carbon Economy, 2012, 3, 80-82; http://www.scirp.org/journal/lce/.

      3. Vaughn’s Summaries, “World Population Growth History,” 2012.

      http://www.vaughns-1-pagers.com/history/world-population-growth.htm.

      图1 1850年以来二氧化碳逐年排放量(单位:百万吨)

      图2 185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逐年变化

      图3 二氧化碳排放与人口负荷的相关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4854-646643.html

      • 家园 俺不同意这篇文章中的观点

          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至少是可以通过公认的客观规律预见到的问题,科学无法解决不存在的问题。

          文章中先自己提出一个所谓“客观规律”,

          

        因此笔者考察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负荷的相关性,于是得到图3。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此相关函数表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世界人口总量是一一对应的。有多少人口,就产生多大的排放量,与其它因素基本无关,因为相关系数高达99%。

          仅仅通过简单的考察就得出如此惊世骇俗的结论是否有些太草率呢?不会有其他原因吗?会不会是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呢?等等研究一概没有就悍然得出结论,不是科学的态度。

          然后从中推导出一个所谓可怕的“后果”:

          

        基于本文展示的生态法则,你们可以预测那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无法准确预知生态灾难的全部。人口膨胀必将导致社会动荡以及因争夺资源而引发的国际战争。人类必须对自身的增殖立刻踩刹车、开倒车!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笔者得出这个结果也没有任何的推导过程。

          然后给出一个根本不可能实施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何种文明、宗教信仰和民族,做到与自然相和谐的生育自律实为文明的最高体现。如果世界人口的负增长率为每年-1%,则72年以后世界人口减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半。若将此负增长率再维持72年,世界人口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将下降到当前的四分之一。

          这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笔者应该无权自由定义“文明的最高体现”。看完了之后唯一的感觉是除了作为一种谈资,其他没有任何价值。

        • 家园 information "PM2.5" entropy

          1.

          without getting into specifics, but entropy as a some kind of "self maximizing" trend /process is mostly a macroscopic physics, or macroscopic thermodynamics thing.

          at microscopic or mesoscopic level, many physics system can hang on around with 序参量 of non-zero, keeping entropy at "controllable/managabe level";

          2.

          for as human being, we have physical "PM2.5" issue to deal with, and I am more interested in modeling about this information "PM2.5" and its potential damage to our brain.

          our brain is continuously breathing in and out of information/energy, but most of the time, we have a hard time in differentiating information vs noise, are we breathing in "PM2.5" most of the time?

          "PM2.5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以为它是细菌,也立刻过来把它吞下。巨噬细胞吞惯了细菌,细菌是有生命的,是巨噬细胞的食物。可是,PM2.5是无生命的,巨噬细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下了石头,最终被噎死,那么我们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

          http://www.wanjiaweb.com/zh/good_article/p_25

          PM2.5到底是什么?进肺进血! 互联网

          在这样一个浓雾缠绕的日子里,我们的生存不再只是家庭、社会的压力,当中还有环境与条件,差不多也冬天了,在这个干燥又寒冷的季节,即将又迎来一次环境的巨大考验,尤其是那可恨的PM2.5!

          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到底PM2.5是什么意思。

          PM2.5的“PM”,particulate matter是一个英语单词的缩写,翻译为“细颗粒物”。

          PM2.5的“2.5”,是2.5微米,1000微米=1毫米,2.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0。所以,直径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肉眼看不见的。

          比PM2.5大点的细颗粒物是PM10,直径大到4倍,但体积可不止4倍,按球体体积公式计算,PM10的体积是PM2.5的体积的64倍,大了这么多,可是肉眼还是看不见。

          比PM10大的颗粒物是PM50。PM50的体积是PM2.5的体积的8000倍,肉眼可见。在家里,一缕阳光射进来,光柱里有无数微尘在翻飞,那就是PM50和大于PM50的颗粒物。桌面上,落了一层灰,那都是远远大于PM50的颗粒物。

          PM50、PM10、PM2.5,是3个临界值,空气里并非只有这3种直径的颗粒物,50微米以下的、以上的任何直径长度的颗粒物都有。

          50 微米是肉眼可见的临界值,可以进入鼻腔,但不能继续前进。我们鼻腔里的鼻毛,看起来致密,但是对于PM50来说就显得稀疏了。鼻毛能挡住PM100、 PM75,但挡不住PM50。能挡住PM50的,是鼻腔黏膜细胞的纤毛,这些纤毛肉眼看不见,很细密,所以能挡住PM50,而且,鼻腔里的黏膜细胞分泌的 黏液还可以把PM50粘住,使它们不能继续前进。

          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擤鼻涕、挖鼻屎,但是别当众,当众则不雅。

          10 微米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细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会粘住它们, 每个黏膜细胞还有200根纤毛(也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停地向上摆动,就像逆水划龙舟一样。我们天生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为了阻止PM10继续下行。

          PM10积累于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积累越多,分泌的黏液也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吐痰。所以,痰要吐,不要咽,咽下有害。

          2.5 微米是可以到达肺泡的临界值。PM2.5以下的细颗粒物,上呼吸道挡不住,它们可以顺利下行,进入细支气管、肺泡。我们的呼吸系统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 下,气管分出支气管,支气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数量有三四亿个。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我们吸进去的PM2.5,因为太小,也能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进而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PM2.5携带了许多有害的有机的无机的分子,是致病之源。细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PM2.5和细菌有一比。

          PM2.5是直径为2.5微米的细颗粒物,细菌则是微米级生物,大小多为1微米、几微米,也有十几微米的。也就是说,PM2.5和细菌一般大小。

          细菌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的一种)立刻过来把它吞下,它就不能致人生病,这如同老虎吃鸡。

          PM2.5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以为它是细菌,也立刻过来把它吞下。巨噬细胞吞惯了细菌,细菌是有生命的,是巨噬细胞的食物。可是,PM2.5是无生命的,巨噬细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下了石头,最终被噎死,那么我们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不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细胞,却释放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导致细胞及组织的炎症。可见,PM2.5比细菌更致病。进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们就越容易生病。

          PM2.5对人体的危害

          1、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我们可以想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眼睛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2、致病微生物、多环芳烃、油烟等搭“顺风车”入体内致癌

          除了自己“干坏事”,细颗粒物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着“顺风车”,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不要以为只要远离大鱼大肉的不良饮食习惯,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细颗粒物也有很多“办法”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诱发血栓的形成。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呼吸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损伤,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流 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大气中的大 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 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3、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

          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4、PM2.5颗粒物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

          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5,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

          在这个实验中,以25、50、100、200μg/ml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PM2.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2004年至2006年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我们利用时间系列分析研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2.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

          中国华东地区污染最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

          世卫组织为各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PM2.5标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未能达到该标准。针对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也制订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准则值,其中第一阶段为 最宽的限值,新标准的PM2.5与该限值统一,而PM10此前的标准宽于第一阶段目标值,新标准也将其提高,和世卫组织的第一阶段限值一致。

          空气质量指数

          2011年12月,位于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到高达522ug/m3的PM2.5瞬时浓度,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已经超过上限值。这也是继2010年11月21日后,美使馆监测到的PM2.5瞬时浓度的第二次“爆表”。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定义为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Individual Air Quality Index,简称IAQI)。

          利用空气质量指数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五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0~50 Ⅰ 优可正常活动

          51~100 Ⅱ 良

          101~150 Ⅲ1 轻微污染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151~200 Ⅲ2 轻度污染

          201~250 Ⅳ1 中度污染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着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老年人和心肝病、肺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活动

          251~300 Ⅳ2 中度重污染

          301~500 Ⅴ 重污染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指数超限

          美国驻华大使馆将使馆区域内监测到的PM2.5数值,通过账户“BeijingAir” 12月4日北京AQI走势在Twitter网站上每小时更新。2011年12月4日19时,美使馆监测到的北京PM2.5瞬时浓度为522ug/m3,对 应空气质量指数(AQI)为上限值500,健康提示为“Beyond In-dex(指数以外)”。

          美使馆监测到的PM 2.5浓度数值,通过一定的公式转换为AQI指数,对应地作出空气质量评价。其中,污染最严重的等级为AQI达到301~500,对应的空气质量评价为Hazardous(危险的),而500就是AQI的最高值。

          那次事件促进了公众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和对于政府政策管理监督和参与的积极性,直接促成了空气污染监测管理的新标准、政策的发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

          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SO2、NO2、PM10、PM2.5、O3、CO等六项;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

          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老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的污染。

          PM2.5,大家要慎防!

          ..- See more at: http://www.wanjiaweb.com/zh/good_article/p_25#sthash.DA1oHzM4.dpuf

          • 家园 马可安 雾霾:中国煤炭工业的崩溃和核雾染灾难

            1.

            not in this field, can not answer all the specific questions.

            马可安, supposedly phd in physics, all from internet;

            comment: physics of 雾霾 is a straight forward one, I would think that CAS folks would have their report sent to TG top already, whatever it may be, in terms of physics of 雾霾

            "终日不散的雾霾,并非仅仅因为粉尘含量高。其中必另有原因,使得白日气温高时,水汽仍然附在粉尘上,蒸发不掉!但这怎么可能呢?

            这在物理上是可能的。学过核物理的人都知道威尔逊云室。带电的高能粒子从空气中穿过,电离空气分子。于是这些带电的空气分子便吸附周围的水汽,形成雾滴,雾滴的轨迹可以拍照下来,告诉我们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同样的物理原理能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重现。终日不散的雾霾,说明空气中漂浮大量带电的粉尘颗粒。

            可是空气中的粉尘通常是不带电的,因为带电的粉尘会互相吸引,形成大颗粒而沉淀下来。如果空气中有大量带电粉尘,说明有一种机制在源源不断给粉尘颗粒充电"

            "爱因斯坦虽然在1916年就提出受激辐射概念,但是他并没有仔细考虑瞬间受激辐射能否发生. 加上当时没有一种物质体系是有稳定的能级翻转,因为稳定的能级翻转是违背热力学波尔兹曼定律的.因此,连玻尔这样的大家也会脱口而出”BUT THAT IS IMPOSSIBLE”.

            一个爱因斯坦和玻尔都有的成见 [ nua ] 于:2012-02-11 17:15:05 复:3663713

            2.

            ----------from internet----

            雾霾:中国煤炭工业的崩溃和核雾染灾难/马可安

            冥冥之中, 一场空前的生存灾难正在中华大地悄悄上演,这场灾难影响的讲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和未来几代,而是未来的千秋万代。因此必须大声疾呼,引起公众广泛注意,促使官方立刻采取措施,终止这场灾难的继续!须知,强敌入侵或者自然灾害,只能够祸害一代人,死亡若干百万人口,灾难过后迅疾恢复。而我看到的这场灾难,直接危及的是这块土地以及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的根本生存,这场灾难只有进行时,永远没有过去时。要终止它,现在就必须采取行动。

            这场灾难和三样众所周知的东西和一样鲜为人知的事实有关系。三样众所周知的事情是中国北方的煤炭资源,中国内蒙新发现的世界第一大铀矿资源,以及华北日益严重的空气雾霾污染。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许和你想象的大不一样。而一件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不知从何时起,腾讯微博和其他互联网上,核雾染三个字(雾=污)被列为无法搜索的禁词。中国的污染严重,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等等。这些词都可以搜。中国有核雾染?可能你闻所未闻。为什么这个词列为禁词,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哪里的核反应堆或者核电站出了什么问题?外媒对此没有任何报道,如果核设施出了问题,肯定是瞒不住的。因此可以排除这个可能,那么为什么这三个字变成禁词呢?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在这里提供答案。

            但是先说说煤炭。我曾撰文指出,煤炭资源极为有限。地球上的煤炭资源来自远古植物。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大气层里的氧气量可以精确估算出来。据此可以估计地球上有机物的数量和各种化石燃料的蕴藏量。根据科学推算,中国原有的可采煤炭资源量,不会超过一千亿吨。现已开采过半,2012年当属中国的煤炭峰值年,每年开采近四十亿吨,绝不可持续。再有十几年,本国资煤炭源消耗殆尽。一旦世界石油资源枯竭,本国煤炭资源也告罄,没有了能源供给,中国十几亿人口,何以生存?这是一场空前的生存灾难。但中国的生存灾难还远远不限于资源枯竭,因为中国的土地也在面临一场空前的浩劫。

            继续叙说煤炭。中国煤炭工业是极残酷的带血的工业。煤矿工们有一种病,叫做煤尘病。你在煤矿井下挖煤,通风不良,空气浑浊,各种机械操作产生巨量的煤炭尘埃,你手上脸上身上全是煤尘。工作一天的煤矿工,一个个象从黑灰里捞出来,除了眼白和牙齿是白的,其余全是黑的,需要沐浴更衣。可是皮肤上的粉尘可以洗得掉。呼吸进入肺部的煤尘是洗不掉的,也无法被身体排出,也不会腐烂掉,会永久停留在肺部。于是肺部组织就长出各种纤维试图包裹这些外来颗粒。时间长了以后,肺部全部变黑,长满硬硬的纤维,失去弹性,寻常人轻而易举的每一次呼吸,都变成非常艰难痛苦的挣扎。这就是煤尘病。煤尘病无法治疗,只能等死。这是个非常痛苦的缓慢死亡。病人的任何姿势都不舒坦,只能跪着,最终以跪姿去世。这是一个发病率非常高职业病。在井下工作,你不可能不呼吸,不可能不吸进煤尘。天天吸进煤尘不可能不得煤尘病,只是程度轻重而已。程度轻的没有什么症状,只是觉得会经常咳嗽。煤尘病在脱离矿工工作后,会继续发展恶化,肺部不断长出新的纤维,直至最后肺部功能全部丧失。

            要扼制高发的煤尘病,就必须改善通风除尘条件,使用大量的水喷洒压制煤尘。但是中国煤炭基地多处于极度缺水的区域。水资源和煤炭开采构成尖锐的矛盾。没有足够的水压制煤尘,再加上矿井越挖越深,通风条件愈加恶劣,更加剧大量煤尘病病例的产生。

            煤尘病一年杀死多少人呢?据王克勤先生发起的大爱清尘公益组织保守估计,全中国至少有六百万严重尘肺病病人,绝大多数是煤矿工。如果其中有五百万病人是煤尘病,发病后平均生存年限是五年,算下来一年死亡一百万。也就是中国的煤炭工业一年夺去一百万条人命。这是为开采煤炭付出的相当高昂的代价。即使是贫穷的地区,生命亦值得珍惜。无怪乎现在的煤老板愿出一个月超过一万元的基本薪水,也招不到足够数量的煤矿工。廉价劳动力的枯竭,而不仅仅是资源的枯竭,使中国煤炭业面临崩溃的边缘。

            前面提到煤矿矿井越挖越深,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因为哇煤矿不是可以任意地挖深的。几年前中国北方煤矿的平均深度是450米。去年已经达到平均600米深,这个平均深度还在每年增长二三十米深。只要地底下更深处还有煤,我们是否可以无限制挖深呢?

            煤矿是不可以无限制地挖深的。地底深处,因为上面地层的巨大重量,产生极大的压强应力,极易引起洞穴塌方。地底下600米深的土层内的压强有三百个大气压那么高。也就是一平方厘米有三百公斤的压力。没有什么人工材料可以抵抗这么大的压力,只能依赖坑道壁的土层自己承受这样的压力而不崩塌。可是中国北方产煤的三个省区,山西,陕西,内蒙,属于黄土高原。其土质为历经几千万年的风沙尘土积累而成。土质细松软微。挖矿井不深的时候非常容易挖,可是达到一定深度之后,松软的土质就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因为它承受不了地层的巨大压力,要坍塌。需要耗费非常高昂的支护材料和设施来维持坑道不塌,可是挖煤的作业面还是暴露的,随时会崩塌。因此,到一定的深度,即使地下还有煤,也只能望煤兴叹,无法深挖,够不着了。这是中国煤炭业面临崩溃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问题有多严重?看看关于山西煤炭采空区的报道就知道了。山西全境面积15万平方公里,有煤的地下有5万平方公里。现在地面随时会坍塌的采空区,就有2万平方公里。采空区地面会坍塌,说明地下大有问题。照理,即使地下的煤都已采空了,采煤时留下的地下坑道还在,其支护结构还在,因为不会有人冒险拆除这些支护结构。那么只要地下的空坑道不坍塌,地面怎么会坍塌呢?如果地面坍塌,就说明地下的坑道已经支撑不了压力,先坍塌了。这也就说明采煤矿井达到的深度已经接近物理极限,极易坍塌了。两万平方公里的采空区,说明山西陕西离可采煤炭资源的枯竭,实在不远了。

            现在该谈到内蒙鄂尔多斯的煤矿资源,以及当局讳莫如深的三个噤若寒蝉的字眼,中国的核雾染。若干年前,因为偶然的原因,有人发现北方一些热电厂的周围存在惊人的高辐射区域。其辐射量超过核电站周围核辐射量的几百倍。一开始怀疑核材料失窃。追查的结果发现高辐射来自发电厂的燃煤。进一步发现这些高辐射煤来自于内蒙煤矿。于是由此追踪发现了世界第一大的内蒙大营区域超大型铀矿。一举摘掉了中国贫铀国的帽子。这为发展中国的核武器和核电工业奠定了优越的资源基础。

            不幸这件中国来自不易的国宝,尚未得到利用,已经被摧毁。内蒙铀矿并非独立矿。科学家研究其成矿机理,是和远古煤炭一起形成的。是煤和铀矿石混在一起,难以分开。更有许多铀的成分渗透到煤之中。随煤产出而运销至各个煤炭消耗点。

            这就引致两个巨大问题。一个是铀矿资源未经开采,就因煤矿的无序开采而被糟蹋了。第二是严重的核辐射污染随煤炭的燃烧而播撒到中国各大城市,造成无法收拾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先讲讲第一个问题。该铀矿品位极高,含铀千分之二到百分之一。公开报道说估计可开采的铀金属含量为五十多万吨。若按照千分之二的品位计算, 意味着铀矿石的量为2.5亿吨。

            这个2.5亿吨铀矿石的数量看起来很大,实则并不大。内蒙煤矿这些年处于疯狂的无序开采状态。年产量已经达到十亿吨。相比之下统共仅2.5亿吨的铀矿石数量,仅仅是每年挖出煤炭的一个零头。假若挖煤的过程作为杂质携带了10%的铀矿石,一年十亿吨煤的产量就意味着有一亿吨的铀矿石被糟蹋掉。那么仅需二到三年,大自然给我们的这份丰厚礼物,就糟蹋殆尽了。

            更严重的是,铀是放射性元素。一年一亿吨铀矿石被煤炭携带出来,里面就是二十万吨的放射性铀。而二十万吨铀经燃煤发电厂的燃烧,不但丝毫得不到利用,反而散发到城市各个角落,造成严重的环境生态核放射雾染。这是非常严重的贻害亿万年的生态灾难。

            一年二十万吨放射性铀以尘埃形式散射到环境中是什么概念呢?美国八年的伊拉克战争,据称使用了大量的贫铀穿甲武器。贫铀也就是天然铀去掉少量高放射性的铀235做核武器和核燃料后,剩下大量放射性较低的铀238没有什么大作用。因为它特别重,特别坚硬,因此用来做穿甲武器的弹头。美国在伊拉克战场使用了不到一千吨的贫铀武器。其中的大部分以大块固体材料的形式残留在战场,危害上不大。其危害是这些残留物的少部分因为雨水和风化作用,变成粉尘之类物质扩散,这些放射性有毒有害粉尘严重危害环境。

            根据上述描述,伊拉克战场散失不到一千吨铀238,其中仅不到几吨变成放射性粉尘颗粒危害环境。十来年各种国际环保组织不依不饶,做各种调查研究,认为这些残余物严重危害了伊拉克儿童的生命健康,造成各种出生缺陷和癌症等等。可见放射性粉尘污染严重性。

            回头看看中国,令人不寒而栗。伊拉克战场的区区几吨贫铀放射性粉尘,竟造成如此危害。中国燃烧高辐射的内蒙煤炭,每年直接从烟囱放出几十万吨的放射性铀粉尘,广泛散布在城市乡村,其危害将有多严重!为什么核雾染三个字成为禁词?有人想掩盖什么灾难呢?

            铀的放射性半衰期为几亿年。放射性是无法用化学作用消除的。一旦造成核雾染,便是永久性的,亿万年永难消退。

            中国核雾染问题有多严重,当局讳莫如深,难以知晓。但是有一个事实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线索。近年来,华北广大地区发生了世界空前的雾霾现象。严重时蔓延几百万平方公里。历经一两星期雾霾不散。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这和内蒙煤炭的核辐射有关。

            形成雾霾要有两个条件,要有尘埃,要有水汽,但是有这两个条件还不够。中国空气污染严重,PM2.5值经常爆表。但是这还不足以构成雾霾历经数周不散的原因。通常情况下,雾乃早晨气温低于露点时,空气中的水汽凝聚在粉尘颗粒上,形成微小的水珠而致。日出后,气温升高,粉尘上的水随之蒸发,雾也就消退了。因此,终日不散的雾霾,世界上闻所未闻。

            粉尘PM2.5值严重超标,不构成雾霾终日不散的理由。我们见过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以及其他一些局部粉尘特别高的地方,可是也没有见到整日雾蒙蒙的情形啊,那些飞扬的粉尘都是干的,没有水汽附在上面,因为白日气温高于水汽的露点。

            终日不散的雾霾,并非仅仅因为粉尘含量高。其中必另有原因,使得白日气温高时,水汽仍然附在粉尘上,蒸发不掉!但这怎么可能呢?

            这在物理上是可能的。学过核物理的人都知道威尔逊云室。带电的高能粒子从空气中穿过,电离空气分子。于是这些带电的空气分子便吸附周围的水汽,形成雾滴,雾滴的轨迹可以拍照下来,告诉我们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同样的物理原理能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重现。终日不散的雾霾,说明空气中漂浮大量带电的粉尘颗粒。

            可是空气中的粉尘通常是不带电的,因为带电的粉尘会互相吸引,形成大颗粒而沉淀下来。如果空气中有大量带电粉尘,说明有一种机制在源源不断给粉尘颗粒充电。这便是空气和地面无处不在的放射性铀粉尘。其放射性是可以电离大量的空气分子和粉尘颗粒。形成威尔逊云室效应的。因此,这就形成了终日经久不散的华北雾霾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使用核雾染这个字样的原因之一,之二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我的物理解释正确,中国的核雾染已经相当严重,危害千秋万代了。必须马上悬崖勒马,严厉规范内蒙的煤炭生产,保护铀矿资源,严格清洗煤炭,不使煤炭携带放射性铀污染环境。此事事关重大,关系中华这片土地的存亡,和千秋万代的福祉。希望大家多多地传播,力促当权者重视,展开全面调查,让百姓知情,采取政策制止这场灾难的继续恶化,而不是一味隐瞒误事

            • 家园 对此文有关煤炭辐射污染做过研究

              虽然言过其实了,但是,中国的煤炭辐射污染确实存在,而且相当严重。例如,中国开采的煤炭铀含量最高近10000bq/kg,约为0.8g铀/kg,可以作为铀矿开采了,是世界煤炭含铀量平均值的500倍。参见:

              链接出处

            • 家园 内蒙铀矿赋存在砂岩里头

              国内大部分煤矿产煤的放射性水平并不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

              内蒙和新疆含煤盆地中发现铀矿不是啥新闻,但是大部分都赋存在作为煤田盖层的砂岩中,由古地下水(潜水或层间承压水)氧化搬运周边造山带的铀,并在盆地中还原富集形成的。大部分这类铀矿可以通过类似石油开采的原地浸出工艺开采,开采成本比较低,污染也少(镭等子体基本上留在原地地层而不是采出的尾矿坝),而且规模大,是目前铀矿的主要勘察目标。

              在新疆伊犁和云南临沧的部分煤矿中,煤中铀含量比较高,形成铀煤矿,伊宁509煤煤矿已经采完了,临沧也限制这种放射性比较高煤炭的开采,主要开采锗煤矿了。

              内蒙的准格尔煤田倒是共生镓,一直没有很好的回收。另外部分煤田的高铝粉煤灰(托克托?)也很有经济价值。煤田盖层也有时候有共生矿产,河南的部分煤田下面往往赋存铝土矿(煤下铝),部分煤田共生油页岩,比如抚顺、龙口、桦甸、窑街等矿。

            • 家园 煤矿在黄土层中?

              真逗啊,黄土层就在地表一层,几十米而已

            • 家园 基本上全是东拉西扯的瞎说

              持续几天不散的雾霾在工业时代的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早就出现过,哪里像作者说的“终日不散的雾霾,世界上闻所未闻。”

              核物理中用的云室里面的蒸汽处于过饱和状态。只有这样放射性粒子经过时引发的电离现象才能促使蒸汽凝结成雾滴。在正常的大气中放射线根本起不到阻止雾里面水滴蒸发的作用。

              所谓的“核雾染”被搜索网站列为无法搜索的禁词更是滑天下之大稽。首先这很可能是作者自己编造的新词。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人这么用过。其次任何读者用百度搜一下就知道了——不但不是禁词,反而会在搜索栏里自动跳出来。

              不知道原作者是存心的不懂装懂还是在明知自己是胡说八道的情况下故意造谣。

              • 家园 可能是有所夸大吧

                不过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粉煤灰含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倒也是货真价实的,铀、钍和放射性钾都有,而且衰变物镭也测得到。不同品质的煤产生的粉煤灰放射性可以差别几十倍。我们公司有一个产品含粉煤灰原料,就遇到过放射性的问题。

                煤矿和铀矿伴生的情形也有一定的普遍性,从褐煤里提取铀60年前就工业化了。这些年美国一直在推火电厂提高煤的燃烧技术,来减少低密度粉煤灰的产生,(这些是密度比水还低的浮灰,能随风飘很久)。国内应该还没开始重视。

                • 家园 就是瞎说

                  煤炭燃烧产物存在一定放射性不假。以前还有文章用这个来说明其实核电比火电放射性污染还小。

                  不过放射性和雾霾的关系就是纯粹的瞎扯了。最重要的是瞎扯的部分正是原文的关键内容。

              • 家园 很显然是个拿钱发文的

                利用现在的一些问题故意制造谣言和混乱,中国肯定是存在这类家伙的。转基因争论里也有此类人掺和,生生把水搅浑

            • 家园 这里面很多地方不对啊

              该铀矿品位极高,含铀千分之二到百分之一。

              假若挖煤的过程作为杂质携带了10%的铀矿石,一年十亿吨煤的产量就意味着有一亿吨的铀矿石被糟蹋掉。

              ---------即使按照1%的品位,1年10亿吨煤也就0.1亿吨铀矿石。

              而天然铀中,U235只占0.72%,其它基本是U238。U235的半衰期在7亿年左右,U238的半衰期在45亿年左右。

              讲辐射危害,一要讲是什么辐射,U235、U238主要是自发裂变和阿尔法衰变,两者的产物都很重,外照射基本可以忽略。前者会释放一些放射性气体,如氡气。

              二要讲半衰期,半衰期特别短的好办,很快就衰变没了。半衰期特别长的也好办,稳定,放射性低。铀的2个天然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很长,所以,即使武器级的高浓缩铀其放射性危害也不高,适当远点了就行了。

              但铀经过中子辐照后产生裂变,那个次级产物衰变链的放射性就非常可怕了。

              天然铀,贫铀,或者含铀的煤,形成粉尘,造成内照射的话,情况确实就比较严重了。这条污染链不了解,没有这些雾霾、粉尘中铀含量结果报道,不能断定污染有多严重,所以对所谓“核雾染”目前不敢赞同。

              但有一点,如果作者所说的洗煤使用水洗的话,那是洗不掉里面的铀的。

              • 家园 他是说十亿吨煤里有10%的铀矿,后者有千分之2以上纯度

                问题在于,他恐怕根本不知道或者故意忽略煤矿和铀矿的形成机理,铀矿主要产生于较老的地壳火成岩和变质岩,而煤矿则是远古时代植物的遗留物。就算两者接触产生扩散,也不可能会有10%这样大的混合度,作为“物理学博士”,他得明白固——固扩散是个什么样的过程。

                他讲这些东西根本缺乏一个学科学的人的实证,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东西,全凭猜测估计,因此,此人根本是个别有用心的骗子。很遗憾,网上居然还有不少人上当的。

                • 家园 看来俺作为一个中国人中文没学好

                  看不懂他说的哪是哪~

                  铀元素在地球分布非常广泛,富铀矿却较少

                  而自然铀包含三个天然同位素,这个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大头是铀238,铀235,不会由于是在煤里、石头里而改变。

                  不知道原作者知不知道这些。

                  至于其它的,开采、燃烧、排放等,俺外行,不懂。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