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发展目标的观察与思考(一)长期经济增长原理 -- 陈经

共:💬563 🌺4937 🌵7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看到的

              朱镕基时代基本上覆盖了我从大一到大学毕业后两年的时期,这段时期也是下岗潮最厉害的时期。那时候我们家住的小区里确实有纺织女工下岗后去酒吧夜总会当小姐的,这个明显能看出来:每天下午56点她们就浓妆艳抹出去上班,看年纪也一把了。不要说小区里的人,就是附近警署都装没看见,毕竟人家要活。其实下岗潮在李鹏时代末期就已经有了,还没那么严重。有一次我和父亲逛街,远远听到有人叫我爸名字,再一看是我们家隔壁邻居小刘叔叔,他在领带厂工作,厂里发不出工资只能发每人几箱领带,能卖出多少钱就多少钱。小刘叔叔靠在电线杆上一脸无奈与尴尬。还有大学毕业后在家附近复印店复印简历,跑来个中年妇女要应聘营业员,求复印店的人帮忙把身份证年龄改小点,这都有。

              我不是自干五毛、左粉,对这批人我也不怎么感冒,但这段历史还是要实事求是告诉你。

              通宝推:Juventus,
          • 家园 拿粮食问题来否定1998至2003的中国经济成长,别有

            用心。

            首先关于粮食减产,不是因为经济增长不行,恰恰是因为沿海的出口企业大发展,吸引农民进城打工才造成的。这是在用农业的血汗来哺育幼年的工业,之后的免除农业税正是长大成人的工业反哺农业,那段时期没有人种地,粮食能增产才怪。

            至于您用某些人饿死的极端案例来将那段时期的中国描绘成人间地狱,我只想知道,一个下岗五年的四肢健全的头脑正常的成年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地摊经济一片繁荣的中国,居然因为无法找到工作被活活饿死,这也能怪到总理头上?是不是那些走路被雷劈死的也算到总理头上?

            您列举的大豆和油菜籽,很遗憾,这两种都是经济类作物。换句话说,没有油中国人顶多日子比较难过一点,没有大米和小麦却是要死人的。以中国的耕地面积和人口规模,中国无法同时保证主粮和经济作物的双料供应,必须有所取舍,于是中国选择的粮食战略是自己种植来确保主粮供应而用进口来保证经济类作物的供应,东北原来是大豆主产区,后来全部改种大米小麦了,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常常保持供应一年甚至两年的全国人口食用粮食储备,我们在市场上能买到的大米几乎全是去年的陈米,而新米则大部分被国家采购用作战略储备,您列举的苏联的例子恰恰证明了中国粮食战略的高明之处。

            至于中国油价被外国控制,不巧的是08年那会外资的确炒过中国豆油的价格,国内豆油价格如同失控的火车一样狂飙突进,于是到了那年的3月3日,中国宣布动用国家储备放储30万吨豆油,外国资本撑不住了,3月4日,豆油每吨瞬跌1000元,并在接下来的数日连续暴跌。当时的国内豆油投机商一片狼藉,而在大洋彼岸,炒作美国豆油的凯雷投行被清盘。此役过后,国际资本基本放弃了在豆油领域挑战中国国家储备的企图。

            我说的这些内容,相信以您的见识一定不会陌生,这从您精心挑选弹药和组织语言的功力就可以看出来,我实在不愿意恶意揣测他人发帖的动机,但是您明明对真相了然于心,却又进行这种选择性的解读和隐瞒式的分析,实在是居心叵测啊。

            通宝推:Juventus,jent,
            • 家园 原来如此

              宝推没商量。

            • 家园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

              呵呵,喝茶,看吵架,很好。

              如果做到有益,请去找找90年代下岗集中的人家去了解一下。了解一下中国老百姓的一个小小小小小的切面

            • 家园 粮食安全的标准是食品的热值

              大豆也提供了人体所需要的热值。

              成人每日需要热量

              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 =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的基本热量 + 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 =10% x (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的最低热量 +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 = 1.1 x (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的最低基本热量 +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

              男性 : 9250- 10090千 焦耳

              女性: 7980 - 8820千 焦耳

              注意:每日由食物提供的热量应不少于己于 5000千焦耳- 7500 千焦耳 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少的能量

              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基本热量 简单算法

              女子 : 基本热量(大卡)= 体重(斤) x 9

              男子 : 基本热量(大卡)= 体重(斤) x 10

              • 家园 请不要转移话题,大豆在中国的主要用途

                仍然是榨油,以及用作饲料和制作豆腐。

                中国可以没有大豆,但万万不能没有大米和小麦。

                中国人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对大豆的需求,但是万万不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大米和小麦的需求。

                这就是我国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真正含义。

                • 家园 人吃饭和食品,是取其能量为主

                  成人一年吃数百斤食品,转化成身体的又有多少,有的人不但不增重,反而减重。单位质量食用油的热量比其他食品更多。

                  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成人最低人均日食热值水平为2300大卡,相对舒适水平为2600大卡。中国卫生部门推荐每人日食热值水平为2400大卡,同时还推荐日食70 g蛋白质与65 g脂肪,这样就可以基本满足中国成人正常生存需要的营养。

                  主粮中含蛋白质和脂肪都很低,光吃主粮是不能满足要求的,还需要吃油。大豆含油20%,蛋白质50%左右,大豆榨油是我国食用油2大主要来源。

          • 家园 这就是你说的

            张苏玉的事儿吧?外链出处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角度的说法外链出处

            至于你愿意相信哪一个,那是你的权利。但我是相信前一个的。

            最不济去乞讨吧,谁见过乞丐被饿死的?

            • 家园 谁见过乞丐被饿死的?你是没见过,恐怕想都

              不愿意想吧

              • 家园 不错,

                我既没见过,也没想过。你见到过可以举例。或者说说你为什么愿意想乞丐饿死。

                现在的媒体就像逐臭的苍蝇一样,对负面事件总是盯着不放的,但我没见到过饿死乞丐的新闻。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们这个地方有乞丐饿死了,我会很鄙视这个地方的人。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

          • 家园 很好奇,厂花忠贞不卖身敬佩,就是为什么宁愿饿死

            也不去当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清洁工,服务员,一个月几百元还是有的吧?您别说几百元当时买不到几十斤粮食。再不济那套房子当时还值个几万元吧?活人宁可等着饿死也不靠自己双手劳动吃饭,这是劳动人民吗?当了国企的贵族工人,就得宁可饿死家中,也不能自己出去凭劳动找口饭吃》?外面除了卖身,就没有其他的就业机会?扫马路,扫厕所的活找不到吗?当重庆第一个女棒棒,更是真正的劳动女性。归根结底,天天以劳动人民自居。怕是真正的劳动人民的岗位还是内心歧视而已。这也成了攻击的典型,真是可叹。哈哈

            • 家园 不去了解当时光情况乱发议论

              去问问你周围的叔叔大爷,当时几千万人下岗是什么情况?再来谈什么”工人贵族”吧!

            • 家园 我在上海

              周围的人没有下岗。

              上海有下岗,中年职工也有再就业问题,但是没有那里那么严重的社会问题。好像某时间东航还招了一批“空嫂”,就是中年的下岗女职工。

              也许上海经济比较发达,又乘了改革的春风,所以给消化了。

              不过也许在国企里待多了,有些人到了40岁后就不容易改变了。

              这在江浙私营企业盛行的地方就不一样。我90年代初期和中期,就听浙江来的朋友说某个厂主的儿子初中就揣着几万人民币坐火车硬座去外地买机器。现在他们做的多大之类。

              我见过一个例子,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每年都去天津探亲,为了躲避人流,我都是初二或者初一晚上的火车回上海。那几晚火车里很空,但是里面就有一家子的温州人也回南方去。父母也是30-40岁的人,带着孩子,很吵,孩子小的也就一两岁,哭得我们很烦。后来,知道这些人就是到北方去做修鞋之类北方当地不肯做的脏活累活。90年代初期,老妈去法国访问学者,在飞机上又碰到一帮温州人。后来知道,巴黎有两个唐人街,一个是越南人聚居的,一个是温州人聚居的。当时搞到护照和法国签证不容易,不知道他们怎么弄到的。

              还有一次老妈住院手术,术后我和老爸陪忙不过来,也雇过一个温州人照顾,她在上海打工,好像认字不多,老公在筹钱开一个玉器厂。这是93年左右的事情。

              后来温州炒房团,把上海的房子炒到本地人都买不起。而这些人的起点,可是很低的。

              不知道是不是当地民风如此。

            • 家园 今天的何不食肉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