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科学的欣赏流行乐 -- 比的原理

共:💬309 🌺1010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所以,这是普通话的问题

            如果翻成普通话,要么难听很多,要么就变成很普通的歌,要么就是伤嗓。

            因为普通话真的很难听。从声音的角度来说(高音区的字太多)。

            • 家园 什么叫高音区的字太多?

              不理解你这句的意思

              • 家园 你说的呀,美声唱中文(普通话)咬字不清。。。

                为什么呢?

                而地方民歌歌曲换成普通话就很难听(同样的曲调),为什么呢?

                这不就是普通话的问题么?

                嗯,高音区的字太多:阴平是高音,阳平是低音到高音,上声是中低高音,去声是高音到低音。

                所以很多字都是发音在高音区啊。最要命的是没有短促发音的字了(入声喽)。

                • 家园 中文的问题是唇齿音太多

                  你说的是汉字声调的问题,有个问题你可能没注意到,中文歌曲是没有声调的!不信你随便找一首歌来一个字一个字听,基本上所有的字都被处理成一声了。这也是为什么中文唱歌听起来比说话奇怪的一个原因。

                  这很好理解,音乐本来就是音高的艺术,唱的时候还要照顾字本身的音高变化?那神仙也做不到啊。

                  另一方面来讲,中文朗读本来就有音乐性,因为有音高的变化。

                  中文之所以不适合美声是因为唇齿音太多。美声是元音的艺术,这一点是美声届公认的,美声诞生在意大利不是偶然,内在原因是因为意大利文元音多。

                  从原理上讲,中文和拉丁文完全不是一回事,中文永远都是辅音+元音的结构,字与字毫无联系,所以一定会是一字字的铿锵的感觉。英文什么的,就混乱了,有长音有短音有元副音混杂,还有连读,所以英文歌和中文歌是完全不同的感觉。盲目乱翻英文歌或者追求英文歌曲的潮流我认为都是不可取的。中文唱法应该发挥“铿锵”的优势。

                  所以我对大仙的烟花易冷极为推崇,中文歌曲就应该这么唱!可惜这样的例子太少了。现在乐评界的主流就是崇外,凡是外国歌曲的最新潮流就是好的,我是很反感的。

                  • 家园 字的音调和音乐的节奏必须搭配

                    这样才能和谐。

                    不搭配那是配词不合适,或者是语音变化了,不是原音。

                    • 家园 你仔细听听歌,每字都变

                      认真的考察一首歌,声调都是变化的,几乎全变一声。

                      • 家园 听听我的祖国
                        • 家园 一样的

                          你觉得听出了声调是你的错觉。

                          咱就说第一句好了

                          “一(一声)条(一声)大(三声和四声之间)河(二声)波(三声,或者二声)浪(一声)宽(一声)”

                          所有的歌曲必须先满足歌曲旋律,没人会考虑声调的。上面那些疑似有升调的,跟普通话里的标准声调也不是一码事。你可以先用朗读的念出来,再唱歌对比,就能发现问题了。

                          • 家园 这不符合实践啊

                            诗歌本身就是以音调为基础形成的文学形式。追根溯源,可以说就是歌词。拉丁语系的诗歌也押韵,中国的诗歌也押韵,中国的诗歌甚至还要强调平仄。西方的我不知道,东方这些都是配乐的。

                            至于词、曲,彻彻底底就都是唐宋元明时代兴起的歌词了。

                            这些都要照顾声调和韵脚。

                            历史实践和你的理论不吻合。

                            对了,你一说我想起一件事:中国的声调原本是平上去入,但是后来入声衰亡,现在的四声其实只是三声,平上去。在音韵学和诗歌创作上,则是两分:平仄。平声与其他声调对立两分。古代诗歌入声字现在有一些属于平声,读起来会有问题。

                            所以中国的歌曲不是不讲声调,而是只做了两分法。实际操作中可能有人不遵守这个规则或者不懂这个规则,但是在实践中其实还是会有意无意去靠近这个原则的。

                            “一(平声)条(平声)大(仄声)河(平声)波(仄声)浪(仄声)宽(平声)”

                            这样说的话,只有波一个字不是很吻合。古典诗歌里也指出部分位置不强求平仄。也就是说,音调吻合节拍是基本准则,不过允许适当突破这个准则。有定则但不死扣定则。

                            • 家园 我不知道古代的情况

                              我只说现在,所有歌曲,都不会考虑声调。你这样强行找补在我看来于事无补,歌声中出现所谓的有声调,不过是旋律写到那转音而已,否则基本一律一声。而且那转音也跟朗读的声调完全不同。

                              你也可以继续考证,一句句的会发现根本没人考虑声调。

                              古诗是朗读出来的,自然要考虑声调,这毫无疑问。因此而说古代歌曲也考虑声调那未免牵强。现代朗读和唱歌也不是一码事啊。

                              不过古代歌曲都遗失了,咱们现在也没法知道古代人到底如何唱歌,这个问题没法讨论。

                              • 家园 你不知道古代的要求,但是你可以知道现代的要求

                                一个“古代”,几千年的好似间就可以无视了。

                                也好,那就说现代。

                                现代作词要求是什么?

                                我就随便找一些现代人的要求,这些是网上找的,可能不权威,但是可以看看:

                                词与诗不同,它要求“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句式长短上,诗虽有长短句,但以五言、七言为基本句式,而词则大量采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作词比写诗更难,因为作词不但要词句通顺,表意清晰,结构严谨,对称押韵,最关键还要与曲相配词曲不配的话,再漂亮的词也是浪费了,再优美的旋律也受到限制。

                                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从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和情感特征,但它和诗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所以,流行歌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而言,自由度要小很多,不能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地写。

                                歌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格律诗。出于歌唱的需要,它必须具备简短、上口、易记、针对性强、句式及分段整齐、富有旋律感的形式;以小见大、浅而不薄、淡而有味的内容等一些显著特点。从这一点来说,歌词已经和现在的诗歌(特别是朦胧的、前卫的诗歌)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简单地说,歌词是听觉艺术,诗歌是视觉艺术。

                                1、句式

                                  句式是歌词的基本形式。即歌词各段之间相对应的字数、音节基本要一样。即使字数略有出入,音节也要大致相同。

                                  2、押韵

                                  与诗不同,歌词必须押韵。一、三、五可以不押,二、四、六必须分明。歌词中,一般不会换韵。当然,如果为了词意,也可转韵。但效果不如一韵到底富有旋律感。

                                在具体写作上,通俗歌词不象传统歌词那样注重形式。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自由换韵,一切以顺口为准

                                +++++++++++

                                以上就是很容易找到的一些关于歌词创作的要求。

                                可以很轻易的看出,顺口,押韵,格律,是比较常见的对歌词的要求。

                                这些内容有些是网友自己的体会,有些是论文,来源很复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现在的。

                                音乐的文学竟然不讲究音乐,音调的艺术竟然可以无视语言本身的音调,这可能吗?

                                • 家园 无视事实

                                  无视事实单列一帮文字无异于解决问题,我看你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认真讨论了,恕不奉陪了。

                                  如果你能认真的唱唱歌,比较一下唱歌和朗读的区别,看看声调是不是在唱歌中丢失了?这样才有讨论的基础。

                                  押韵和声调不是一码事,请认清。押韵是同韵母结尾,意义已一已姨,这些叫押韵,我从来没讨论过押韵,我说的是“声调”,别混为一谈。

                                  没有继续的必要了,恕不奉陪。

                              • 家园 找补?你居然说上千年的实践是找补?

                                不是找补啊

                                诗经就不说了,没人听过。

                                乐府也没人听过,但是都知道乐府是配乐的。当然可能是不协调的。

                                近体诗也没人听过,说是唱的,可能也不多。

                                宋词呢?明确说了是歌唱的。那么是否要考虑字的音调与节拍的关系呢?是,因为历史上还有过格律派的斗争。

                                元曲也很清楚是和戏曲有关的,而且有是有音调与节拍的关系的。

                                明代戏剧作家为了用字是否遵守格律也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戏剧里面就使用了大量的曲子。

                                一直到现在,戏曲也一直在传唱中。

                                实践很明确:中国的音乐作品,要求字的音调与音乐的旋律协调,只是并不强求一致,允许出现少部分瑕疵。

                                如果因为资料太多了,就说是找补,我觉得这样的说法,不合适。

                                • 家园 我说的是你对那句的分析是找补

                                  没说你对古代的分析是找补。

                                  我再说一遍,我对古代不熟,听说也没有古代歌曲留下,你有什么见解可以继续,我不插话了。

                                  我想提醒你的是:朗读和唱歌不是一回事,别总是混为一谈

                                  • 家园 押韵是韵母,平仄总不是韵母了。

                                    既然你说押韵不是音调,那我也不讲那么多,因为外文歌曲一样是将就押韵的。

                                    要说音调,外文歌曲一般是不特别重视单词的音调的,因为他们的语言本身就缺乏音调。只有个别国家的语言音调较丰富。

                                    在汉语歌曲中,平仄还是得到重视的,而平仄显然就是音调。

                                    音调本身在歌曲中相对平时的语言是被弱化的,但是完全不到没有的地步。

                                    针对这个问题,既然你不想多说,那我也不多说了。我知道你在音乐声乐这方面了解得比较多,但是我的意见是,在音调这个细节上,我不赞成你的意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