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唐山大地震中的毛泽东与华国锋兼回复caoban兄 -- 遥仰凤华

共:💬21 🌺46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唐山大地震中的毛泽东与华国锋兼回复caoban兄

    上一个帖子提及唐山大地震中华国锋的表现,与caoban兄发生争执,caoban兄认为我没有列举史料,缺乏说服力,因此就几点争议我做一些补充。

    (1)唐山大地震时,华国锋身为总理有没有条件亲赴现场?

    当时的救灾人员动员情况如下:

    7月28日凌晨3点,唐山大地震爆发,神州陆沉。

    7月28日上午10时整,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李民率领指挥机关先头人员,乘飞机在唐山机场紧急着陆。

    少顷,空军机关人员到达。

    11时,河北省委、省军区先头人员到达。

    12时许,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副政委万海峰、政治部副主任郑希文和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马力、省军区司令员马辉、煤炭部部长肖寒乘坐的飞机降落。

    下午2时,3架飞机载着沈阳军区指挥机关人员和辽宁省医疗队到达。

    下午4时起,5架飞机分别运载大同、阳泉、抚顺、淄博、淮南矿山救护队等赶到唐山。

    此时,救灾部队正由西南和东北两路向唐山开进。

    此时,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正迅速组成……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唐山地面交通设施破坏很严重,但是空中交通的条件仍然是具备的。

    (2)毛泽东有没有催促过华国锋赶赴唐山赈灾?

    毛泽东就唐山地震的处理问题至少接见过华国锋两次。

    第一次如下:

    得知这次地震唐山遭到如此严重的损失,整个城市被毁于一旦,毛泽东的心情更为沉重,他不禁为遭到了极其严重损失的唐山人民而伤心,为此次地震伤亡了众多的同胞而落泪。

    这时,秘书走到毛泽东床前,俯下身向他报告说:“主席,华国锋总理来汇报地震的情况。”

    “噢,快请他进来!”毛泽东侧了一下身子,双眼望着门日。

    华国锋走到毛泽东的床前汇报说:“主席,这次地震的中心在唐山,北京受到比较严重的波及,人员伤亡及损失情况,我们已派人去调查,请主席不要过分牵挂,要保重自己,听医生的话。”

    毛泽东听后点了点头,缓慢地对华国锋说:“我自己现在病中,这些事呢。就由你去处理。”说着,他紧紧握住华国锋的手,那双充满期望的眼睛久久凝视着……

    第二次:

    唐山地震3天后(也就是7月31日),毛泽东又看到中央办公厅送去的一份关于唐山地震情况的报告,地震的情况进一步调查清楚。这份报告中提到派华国锋去唐山慰问灾区人民,同时把灾民安置好,还有下一步灾民的安置和派医疗队等一些重要情况,当时毛泽东连说话都很困难了,秘书要求将报告读给他听。毛泽东不同意,接过报告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坚持看完。当看到唐山地震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的损失情况时,他拿文件的手颤起来,眼里嘀着泪水,再次示意,一定要安排好灾区人民的生活!一定要安排好灾区人民的生活!!

    毛泽东将华国锋叫到床前,语气深沉地对华国锋说:“尽快去唐山,代表我慰问灾区人民,安置好灾区人民的生活。”

    华国锋同志是如何回应主席的期望的呢:

    8月4日(距离7月31日已经过去了4天),华国锋受毛泽东重托,率领中央慰问团赶赴唐山,与日前到达唐山的陈永贵率领的中央慰问团唐山分团一起,代表毛泽东和党中央看望唐山人民,传递毛泽东的慰问和关怀之情。

    8月6日(距离7月31日已经过去了6天),华国锋在唐山钢铁公司毛泽东塑像前向受灾群众发表讲话,他亲切地对大家说:“毛主席、党中央对灾区人民非常关心,派慰问团看望大家。这次地震考验了英雄的唐山人民。我们工人阶级表现很勇敢,毛主席、党中央都是知道的,向同志们问好!”

    华国锋的话音未落,全场群众爆发出一阵又一阵“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日号声和热烈的鼓掌声。

    别的话我就不说了,华国锋愧对灾民,愧对主席,愧对总理。

    (3)总理到底有没有必要现场指挥唐山救灾?

    首先是震灾初期的救援情况:

    “7.28”当日,通往唐山的一条条公路上,烟尘弥漫,马达轰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10万救灾部队从四面八方赶赴唐山。摇晃着鞭状天线的电台车,不时向部队发出联络信号:飘着红十字旗的卫生车上,各医疗队正在紧急部署抢救工作;无数辆满载士兵的解放牌卡车,此起彼伏地鸣响急促的车笛,在泥洼不平的公路上连成了一条条长龙。

    犹如“战争初期”。任何一个当时参加过抗震救灾的军人,至今都没有忘记那一天的强烈感受:仓促、混乱,火急火燎……

    地震当日上午11:30分,北京军队某坦克师官兵进入唐山地震灾区,接着,其他部队也陆续进人了市区。他们都被眼前的地震惨景所震惊,不顾行军的疲劳,米水未进,立即投人抢救工作中。由于对灾情估计不足,行动匆忙,许多部队是徒手而来,有的只带了简单工具,在吊车没到之前,他们主要凭着铁锹、铁棍等工具进行扒挖,有的甚至徒手而战。他们不顾频繁的余震,攀危楼,钻险洞,哪里有呼救声就冲向哪里……

    然后是灾区的混乱:

    哄抢是这样开始的—人们先是自发地拥向食品店,拣出里面可吃的东西填饱肚子,然后找到布店,用一块块布裹在自己赤裸的身体上。吃饱穿好后,一些人原形毕露了,带头冲进那些并不属于自己的财富。在商店,他们掠走了一切能搬动的东西;在银行,成捆的钞票塞进了扎起裤脚的裤档;在食品厂,有人因分赃不均而斯打成一团……新市区百华商场,这个唐山最大的商业中心废墟边,部队战士手挽手组成了3道人墙还是被冲开了;路南区那个空空的保险柜,碑子院那个被抢得见不到一块整砖头的供销社,至今还在人们眼前晃动着……

    在这极度混乱的状态中,“八一”军旗下的战士们本着打不还手、骂不还日的原则,再次冲上第一线,保护这批唐山明天的物资基石。战士们的血,再次流下来。有的战士几乎被打死,手中还死死抓着一捆布!

    这两段描述至少说明,抗震初期的指挥体系十分混乱,互不统属,缺乏协调,震后安置工作也不到位,场面一度失控。

    那么共和国总理有没有必要去呢:

    7月29日上午,一架银自色的“伊尔—14”运输机冲出百层,仿佛在向人群致意,党中央的慰问电开始像雪片似地飞落下来,人们纷纷争抢着。很多人还特意爬到树上去取那些挂在树上的,好像这就是生存的依靠,这就是无价之宝……它带来了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无限关怀和问候,也带来了废墟上的希望之光!灾区民众经受了深夜的惊恐,熬过了黎明的苦战,在危难和悲痛中都不曾流泪,当看到中央慰问电文时,一时绝望的民众又看到了黎明的曙光,男女老幼禁不住失声痛哭,电文给他们注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起了他们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勇气。

    多少封慰问电都比不上总理本人的到来,他却没有来,没有来!

    我把原文放在百度盘了,caoban兄尽可以用您丰富的史料来驳倒这篇文章,我恭候大驾。

    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想表达什么呢?

      1、国家最高领导人有第一时间到灾难现场的义务。

      2、国家最高领导人有放下所有工作第一时间到灾难现场的义务。

      3、国家最高领导人有不管身体如何都要第一时间到灾难现场的义务。

      下面买卖提成河友,认为总理(唯一特指周总理)到现场是作秀或做事,一切尽在掌握。我们不妨各自理解:在某些人眼里,做事就是作秀;在我等眼里,这种作秀就是做事。

      至于那位史老爷,满腔怨毒,嗅觉高度灵敏,估计祖上是被TG残酷迫害过的。

      ------------------------------------------------------------

      你们若有其事、身临其境、细致入微的拿着放大镜寻找或者制造某些历史细节,究竟是想表达什么呢?

      • 家园 可能是对待赈灾中领导人行为的衡量标准不同吧。

        我觉得救灾属于重大历史时刻,需要领导人亲赴现场,鼓舞军心士气,而他们觉得这是不必要的作秀,还增加现场负担。这部分分歧实际反映了彼此对于领导工作方式的不同定位和倾向性。

        还有对待历史细节的问题,一些喜欢联想的人,比如我这样的,就倾向于从细节中发掘出别的信息,当然会有很多人反对这么做,我能理解。

        细节的内容——比如华国锋八天后到达灾区或者毛泽东曾经当面催促过华国锋——如果是错误的,我希望反对者们可以列出具体的证据,而不是大而化之地进行泛泛批评。我将它们列出来就是想获得相反的文字材料作为反驳,可惜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在此之前我只能认为那些细节是真实的。

        我所遇到的反对意见基本可以归纳为上面两种类型,我希望的第三种类型,或者说写这个帖子想要吸引的对象,还没有出现。我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很清晰:华国锋是不合格的总理。

    • 家园 你们毛左最大的问题就是以为老毛到死还英明伟大呢

      看看,你说的还:“毛泽东将华国锋叫到床前,语气深沉地对华国锋说:“尽快去唐山,代表我慰问灾区人民,安置好灾区人民的生活。”

      实际是三年前,老毛最后一次接见外宾时,连半小时都撑不下了。这是有照片为证的。而唐山地震时,离他临终没两月了,他早都不能自理了,按他身边工作人员张某凤的说法,已经很难说出话来了,一般都是张转达,那有啥秘书?

      你上面那段明显文革体,比起张等人的回忆录真实性差远了

    • 家园 那种形势,肯定不去

      一是毛病重,做为那啥,轻易不能出宫。这一点,可能不由他个人做主。

      二是位置。新中国第一次遇到这种极大的地质灾害,在北京呆着,会了解到更多的详情与汇报,第一时间去了现场,以当地的物质条件和通讯能力,不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即使去了,徒手救灾与哄抢食品财物的行为,主要受限于灾情条件与环境,他并不能阻止和改变这些。

      三是对比周。周在第一时间到达海城,海城地震是新中国第一次准确预报并加以防范的佳作。周去那里,做秀或做事,一切尽在掌握中。

    • 家园 这个有点吹毛求疵了。

      唐山地震7月28日凌晨,当天成立中指,第二天成立中央慰问团,第三天上午9点陈永贵到唐山。

      去了副总理,和总理去有多大的区别。

      在70年代通讯条件和现在无法相比,真正的指挥者在后方调度指挥比去现场要好得多。

      拿唐山地震时,华没有第一时间去现场来黑他倒是第一次见。

      这和黑毛从来没去三大战役第一线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宝推:野芹,
      • 家园 也认为副总理去和总理去没大的区别

        在70年代通讯条件和现在无法相比,真正的指挥者在后方调度指挥比去现场要好得多。

        这句话不是很明白, 是说通讯条件越差,越应该在后方而不是前方指挥?

        我觉得通讯条件越差, 越应该靠前指挥。 冷兵器时代通讯条件很差, 优秀统帅都要亲临前线, 白起, 韩信, 卫青, 诸葛亮, 李靖, 岳飞, 戚继光, 甚至刘邦, 李世民也不例外。 热兵器时代, 信息技术普及之前, 也是这样。 朱可夫, 彭德怀, 曼施坦因,无不如此。 战争和救灾, 应该是近似的, 前方大量, 多变的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后方。

      • 家园 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毛当时奄奄一息,哪里可能对华国锋说那么多话?
      • 家园 我关注的重点其实不是华国锋去没去,而是华国锋在个人权力与

        百姓生命之间的取舍。

        他之前有过这样的光辉经历: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破坏性地震,刚刚主持国务院工作第3天的邓小平副总理,十分了解重病中的周恩来总理长期关心地震工作,牵挂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心情,立即组织指挥抗震救灾,作为党中央副主席、主持国务院工作的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邓小平,与中央研究决定,于2月5日,立即派出以华国锋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赴灾区慰问,并以党中央的名义发出了慰问电。震后,国务院迅速派出由国家计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现场工作组,赴灾区组织调拨救灾物资和资金支援灾区。

        仅仅一年以前,发生海城大地震一天之后,他还义无反顾地赶往灾区,慰问受难群众,那时的他心系黎明百姓安危,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人民的好总理。

        为政者的品格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一而终,他既然已经做出了表率,树立起了自己心系百姓的政治形象,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才一年不到,毛泽东再让他去唐山赈灾,他居然拖拖拉拉,再三拖延?

        同样一个政治人物,一年时间内就形成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和截然不同的风格,要么是他的政治理念不坚定容易左右摇摆,要么是他的执政风格其实是一种取悦大众的政治表演。

        前后表现迥异的两个华国锋,毛泽东到底该相信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毛泽东又怎么能把国家交给这样一个首鼠两端的人?

        • 家园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破坏性地震,刚刚主持国务院工作第3天的邓小平副总理,十分了解重病中的周恩来总理长期关心地震工作,牵挂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心情,立即组织指挥抗震救灾,作为党中央副主席、主持国务院工作的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邓小平,与中央研究决定,于2月5日,立即派出以华国锋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赴灾区慰问,并以党中央的名义发出了慰问电。

          按楼主的逻辑,邓没有第一时间去海城,而是派华去了,是邓恋栈权力?

          • 家园 邓从来就没有去过

            政治家要有所决断,要不去就不去,要去就早点去。

            第一次去了,第二次犹豫半天才去,给人一种什么印象?如华国锋这般扭扭捏捏,是政治家的大忌。

            • 家园 很喜欢你的劲头。只是lz对“政治家”的理解,,嗯,

              几乎没有理解。

              不好意思,说话太直。

        • 家园 没问题啊,那时他就是副总理。

          这次先派副总理去,很合理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