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赫克托耳读《红楼梦》 -- 赫克托尔

共:💬97 🌺721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得,算我吃饱了撑的吧

                        我过去是特别喜欢红楼梦的,读了很多遍。但是后来我发现,认真研究红楼梦的细节和时间线的话,就是左也说得通,右也说得通,同时左也有问题,右也有问题。所以我现在基本上不认为红楼梦是一本值得认真对待的小说,大概齐就得了。大致上我觉得明显薛林二人各方面都是差不多的。

                        说这么多只是说,冒犯您了,不好意思。

                        • 家园 红当然有问题了

                          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一面说林黛玉“有灵气”、一面让她吵架就输写诗还输,一面说史湘云“憨”一面让她坚强大度豁达洒脱随随便便就赢了。

        • 家园 你说的对,我忽略了薛宝琴
      • 家园 薛宝钗协理大观园,应该是王夫人有意栽培自家人

        她早就认了薛宝钗了,无奈老太太喜欢黛玉,二者宝钗还要选妃,不好直接冲突。就先让宝钗出来帮忙管点事,一来历练一下,二来混个脸熟。

        宝钗心知肚明,自然大做好人,上上下下因此都说她好,盼她当宝二奶奶,而不是钦定的尖酸刻薄的黛玉了。——天下从此归心矣,连老太太也只能默然了。

        另:探春、晴雯,大观园里浓笔重彩描画的两个人物,我不觉好感:一个薄情,一个仗势。

        • 家园 我对晴雯

          则是充满了同情。整个红楼最打动人的情节我认为就是晴雯临死时与宝玉的诀别了,让人不禁泪下。

          话说宝玉这个草包是真草包。宝钗、袭人是宝玉的最佳婚姻组合,可以保证他草包一辈子,他却偏偏爱不食人间烟火的黛玉。那位做红颜知己固然很好,当老婆如何受得了。

          可能是我太俗了吧。[em04]

        • 家园 贾母要定谁别人是改变不了的

          选媳妇不是一人一票,而是统共就一票。贾母在贾府内是把持这一票的,如果说有谁比她更有权力那不可能是什么老婆子丫鬟们,只能是贾元春。

          • 家园 就因为拍板的是贾母,所以王夫人才要迂回啊

            正如拍板订下将来继承大统的唯有康熙一人,但不代表几个阿哥就不制造以利于自己的舆论和拉帮结伙,也不代表康熙就不听取群臣以及内侍们的意见和反映一样——事实上,我国历史上很多皇太子就是因为小太监的一句话或废或立的。

            同样的道理,一样适合于贾母。

            • 家园 按照你的逻辑王夫人就不会让薛宝钗管家了

              管理很容易得罪人,尤其是薛宝钗这样的外来人口;管多了骂的多,管少了看不起的多。这样的迂回法她是不是太有胆识太相信薛宝钗的水平了。

              而且选继承人与选家人决策强度维度是不同的。无论媳妇是谁贾母肯定都会让贾宝玉家当贾府的家,而皇帝选继承人能因为自己喜欢就选一个没有其他人支持的吗?

              • 家园 管理确实很容易得罪人,但不等于一定得罪人,还可以讨好人

                总之看你怎么干。比如薛宝钗慷大观园之慨,利益均沾,大家就很高兴。再比如老邓,崽卖爷田,分田到户农民就很高兴嘛——跑题了,打住。

                不做事确实不容易得罪人,但一定会被人瞧不起,进而被人得罪,那是一定的。

        • 家园 我也特烦这两位,原因相同。
        • 家园 同意大部分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天下归心贾母默认貌似谈不上,荣国府大事都是贾母做主,宝钗靠的是对贾母潜移默化一点一滴的影响。

          还有,探春薄情我觉得也谈不大上。高鹗版后40回我没通看过(前80回也不过就是青少年时代常看前63回),但是97,98回和最后大结局我是跳看了的。黛玉离世之时,身边的不过就是贴身丫鬟紫鹃和寡妇李纨,来探望临终一面的,是探春。我认为从性格上来说,这一情节展开是成功的。至于平日里对赵姨娘和环儿表现出来的薄情,我觉得除了极其自尊的探春对正庶之说的反弹以外,更像是对至亲之人偏偏不争气的伤心与恨铁不成钢。

          根据这些线索,电视剧给探春的结局是被老太妃强行认作女儿,作为郡主嫁到外国和亲去了。我对这段戏的印象比较深,出发前,一贯不和的赵姨娘与贾探春,执手相看泪眼。音乐响起:“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唱的那叫惨,因为这段戏,我一直不烦赵姨娘。

          骨肉之情,关键处还是胜过什么世俗正庶的。

          --------------

          很抱歉,本应该好好翻翻书再回复您的,但是实在难以鼓起勇气再去读那些悲伤的情节。我是个大俗人,喜欢平静略带喜庆的氛围。回复里疏简错漏之处,请见谅。

          • 家园 赞同。

            红楼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生长环境,不考虑这些因素单独去评价孰优孰劣是不太客观的。当然个人喜好本来就是主观的。探春对赵姨娘的反感,首先是受当时正统的价值观影响的,赵姨娘偏偏又不成器,想想周围所有的人对她一个什么评价,探春又聪明识大体,对她亲娘的言行恐怕也没什么好的观感。不管怎么成熟,探春也才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至于晴雯,百度百科里的评价我很认同。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可怜,可叹。

          • 家园 我也很久没看,记不很详细

            薛宝钗协理大观园,赢得上下交口称誉,兄应该没异议;

            记得袭人曾经透露过心迹:希望以后大奶奶是薛而非林,这是明确有写的。

            湘云和薛最为投契,自不必说,探春也是明显倾向于薛的。

            园里的老婆子们呢,也好像有明写,夸薛的句子,具体哪回记不得了。

            至于说到探春薄情,不是指她和宝林薛甚至湘云的关系,就是说她和母亲的关系,和亲弟弟的关系。——恨铁不成钢可以理解,宣扬我只知道王妈,不知道赵妈,那就太粪青了;帮亲弟弟做双鞋子咋了,就得出来刷一下小姐的身份?——明显是生怕别人联想自己的出身,特意要和生母和亲弟弟和亲舅舅划清界限,

            ——犹如河里某位高等华人一样的心态,生怕别人以为他是华人,生怕别人不知他是有米国身份证的人一样一样的。

            可惜到了“和番”这种生别离的苦差,正经主子还是照样派你这个杂牌庶出去,而不是迎春和惜春这样的嫡亲去。所以她争取被正经主子的接纳的一切努力,都像远去的风筝随风而逝。——希望她这一次能彻底梦醒过来,祝她好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