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真正的东欧 (1/12) -- 顾剑

共:💬362 🌺3160 🌵18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真正的东欧 (1/12)

    全文提纲

    释题

    第一章“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

    第二章保加利亚:玫瑰之国

    第三章罗马尼亚:追寻吸血鬼的踪迹

    3.1布加勒斯特

    3.2吸血鬼的踪迹:特兰西瓦尼亚山区小城

    第四章摩尔多瓦

    第五章匈牙利

    5.1城堡山

    5.2河东佩斯老城

    5.3英雄广场和塞切尼浴池

    5.4城里的其他景点

    5.5革命雕像纪念馆

    5.6餐馆与咖啡馆

    5.7边境小城埃格尔

    第六章波兰

    6.1克拉科夫旧城

    6.2奥斯威辛集中营

    6.3华沙

    6.4北波兰之但泽:意外的惊艳

    6.5北波兰之马尔伯克城堡,格隆瓦尔德,元首大本营

    尾声:东欧推荐路线

    为什么起题目叫“真正的”东欧?

    90年代冷战结束,东欧各国融入欧洲秩序最彻底的国家,非前东德莫属,人家已经是统一的德国了。其次是捷克,其实捷克人对于外界至今把自己算作“东欧国家”感到委屈,曾经有捷克朋友跟我抱怨,“捷克怎么能算作东欧呢?布拉格比维也纳的地理位置更靠西,从来没有人把奥地利算作东欧!”。确实,捷克给我的感觉更像德意志文化,而不是斯拉夫的,拜战后多年缺少现代化基建改造资金所赐,捷克的古迹保存得比很多德国本土城镇更完整,更原汁原味。从汤姆·克鲁斯的电影碟中谍以后,布拉格对西方游客早已不再陌生。所以,我个人从没把捷克真的看作一个东欧国家。

    其实我走遍欧洲所有国家之后,反而特别喜欢去东欧各个前铁幕国家游览,物价比西欧北欧便宜很多,教育普及,大多数地方说英语也还畅通无阻。景观方面,虽然东欧缺少柏林,维也纳那样明星级别的必看城市(更别说和巴黎罗马相比了),但任何一个东欧城市,只要不在二战中毁于战火,冷战那半个世纪,一般都缺乏现代化改造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反而因祸得福,很多地方对古典风貌的保存,甚至比西欧更好。对于象我这样热衷欧洲文化的游客,“真正的东欧”绝对物超所值,而且至少十年之内都会是这样!

    “真正的东欧”各国中,前苏联的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前南斯拉夫各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我都已经专文写过游记,所以本篇“真正的东欧”,专写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匈牙利,和波兰六国。把以上这几篇游记合起来,整个东欧庶几一网打尽了吧。(外高加索三国算不算东欧可以争议:如果从俄国大陆的乌拉尔山算欧亚分界,那外高加索算欧洲,可是从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算起呢,外高加索还在土耳其,叙利亚以东,根本属于亚洲了。我自己是把外高加索算作亚洲国家的,不过无论如何,外高加索三国我今年会单独写一篇游记)。

    1。“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

    起意去阿尔巴尼亚,完全是因为走前南斯拉夫各国,既然顺道,就抵不住好奇心,去看看这个“山鹰之国”,前“社会主义的明灯”,现在是什么样子的。阿尔巴尼亚对外交通不算方便,东北南三面和邻国希腊,前南斯拉夫的关系都不算好,又是山地国家,铁路基本没有,西边背靠大海与意大利相望,理论上应该有来往意大利的航线,实际上没有什么游客走海路来的。如果要飞进首都地拉那呢,又只有去科索沃和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的直航航线。我自己最初对着地图想当然,准备从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直接南下阿尔巴尼亚,结果发现根本没有直达汽车,必须从黑山转几次车才能到。

    去阿尔巴尼亚的唯一捷径,倒是从科索沃首都普利斯提那过来。我在《前南斯拉夫七国走遍》一文中,详细解释过科索沃问题的来龙去脉,在此不赘述。简言之,因为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实际上想要独立之后再并入阿尔巴尼亚,所以今天在科索沃和地拉那之间,新修了高速公路,把原本需要7小时的车程,缩短到三个多小时,而且车次非常密,到达地拉那的车站,就在中心广场上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背后,非常方便。从地图上看,地拉那向东,到科索沃或者到马其顿首都Skopje的距离相等,我计划从科索沃西进地拉那,然后地拉那东返Skopje走一个不回头的三角,实际上,因为地拉那只有到科索沃的高速公路,去马其顿仍然要7个小时。所以,目前交通条件下,陆路我实战中的的走法最现实了:来回都从科索沃走,然后再从科索沃南下马其顿,只要1个半小时车程而已。

    你知道吗,当代圣人,特雷莎修女(Mother Teressa of Calcutta,中文也有译成德兰修女),就是出生于当时科索沃省Skopje城(今天马其顿首都)的阿尔巴尼亚人,信奉天主教。在这一个人身上,体现了三个国家,两种信仰,巴尔干这块地方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因为这次去阿尔巴尼亚属于顺道游的性质,我的兴趣更多在观察那里人民的生活状况,这次就只去了首都地拉那Tirana,古都Kluj和Ohrid湖没有去。曾听上点年岁的朋友说,毛曾把阿尔巴尼亚称作“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两国蜜月期的时候,还有首歌叫做“北京地拉那”。这些,我当时都太小,完全不知道。阿尔巴尼亚山地游击队抗击纳粹的故事,我倒是看过小人书,记得他们的象征是山鹰。再古早一点的历史,我能看书,反而更清楚。

    今天阿尔巴尼亚族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给人的感觉似乎和土耳其人是近亲。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阿尔巴尼亚人在罗马帝国甚至之前很多世纪,正宗是巴尔干半岛本地的“伊利里亚人”,在凯撒-奥古斯都那个时代被罗马征服。和伊利里亚人相比,“南部斯拉夫”人各部,全都是后来迁徙过来进攻罗马帝国边境的蛮族,而土耳其人来得更晚了。到了近代,土耳其帝国征服之后,阿尔巴尼亚人才改信伊斯兰教。

    我总以为阿尔巴尼亚交通不便,闭关锁国,肯定是贫穷落后,没准还象朝鲜一样,今天仍然坚持信奉“纯正的”共产主义。到了那边一看,满不是那么回事。其实人家1991年就已经是议会民主制了,现在地拉那的生活水平肯定比克罗地亚差得远,好像也不如萨拉热窝,不过还是挺惬意的,夜里在广场上走走,街边咖啡馆吃正宗的意面,喝咖啡吃蛋糕,夜里熙熙攘攘的,当地人生活得还挺滋润。

    我下车的地点,就在地拉那的中央广场,相当于我们天安门广场的地位,时值7月,鲜花盛开,我在广场侧面找到的旅馆,Star Hotel,很干净的地方,双人间单人用,带卫生间和空调(实际用不着开空调),平板大屏幕电视,无线网速度快得象闪电,每晚才25欧元,是不是特便宜?值得推荐。出门上广场,北侧是国家历史博物馆,东侧是国家大剧院,我的旅馆就在东北角向外30米处。这是广场当中的民族英雄斯堪德贝格骑像Skanderbeg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kander是亚历山大在当地语言的转音,Beg是土耳其“头人”“老爷”的意思,就是“亚历山大老爷”。这个广场中心位置,原来是霍查同志的雕像,就像我们当年各地的主席像一样,1991年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下台,霍查像被推倒,换上了这位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斯堪德贝格是1440到1460年代率领阿尔巴尼亚人民,独力抗击土耳其大军入侵的英雄,早年出身基督教家庭,被土耳其军队虏走,加入土耳其精锐部队“新军”Jenissary征战20年(“新军”是土耳其苏丹亲自掌握的精锐步兵军团,成员来自基督教家庭的儿童,从小培养,但是并不强迫他们改宗伊斯兰教,差不多是罗马帝国皇帝近卫军的性质)。后来斯堪德贝格逃离新军,领导本族人民抗击土耳其大军,差不多是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20多年以弱敌强几乎战无不胜,有效阻止土耳其帝国西进亚得利亚海岸,与意大利本土直接面对。直到斯堪德贝格死后十年,全盛期的土耳其帝国才最终并吞了阿尔巴尼亚。

    说起来,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几个大英雄,象阿尔巴尼亚的斯堪德贝格,匈牙利的洪雅迪Hunyadi和乌鸦王,罗马尼亚的吸血鬼原形德拉库拉伯爵Dracula,斯特凡大公,差不多都生活在同一时代,互相之间还有恩怨情仇,都是在抗击土耳其大军西进北上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我后面对这几位的故事,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会一一道来。

    这是广场上国家大剧院旁边的清真寺夜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尔巴尼亚人绝大多数都是穆斯林,不过和波斯尼亚一样,毕竟是欧洲人,毕竟经过共产党多年无神论灌输,要说他们对宗教有多么虔诚,我看也未必----至少正统的穆斯林禁酒,而地拉那的露天咖啡馆和酒吧,一到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喝得挺痛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清真寺旁边的小广场上,有一尊游击队员像,纪念二次大战中抗击纳粹的斗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尔巴尼亚民风强悍,罗马帝国,土耳其帝国,纳粹,全盛时期在这里都碰到不少麻烦。当然,我想抵抗运动的成功,跟当地多山,经济又不发达有关。地形险恶,就不容易征服,加上经济不发达,征服了也是鸡肋,所以几个大帝国在这里都不会下太大的本钱,可能觉得得不偿失吧。

    从广场向南走,跨过Lana河桥,大道左手有座被废弃的金字塔型方锥体建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这座建筑挺破败的,玻璃都碎了,墙壁上乱涂乱画,周围杂草丛生,侧面的斜坡成为滑板少年一显身手的地方。但是从地理位置和周围留出的空地,依稀可以看出,当年肯定是座宏伟的纪念碑建筑。还真是这样:这座建筑的设计师,是霍查的女儿和女婿,霍查死于1985年,1988年这座建筑落成时的用途是霍查纪念博物馆。可是没多久东欧政治形势巨变,1991年阿尔巴尼亚也变了天,这座建筑就被废弃了。

    其实,我看以这座建筑在中央大道的地理位置,还有当初花了这么大精力和金钱建造的沉入成本,完全可以利用来干点什么别的,因为政治原因就废弃了太可惜,无异于因噎废食。

    ----咱们中国的有钱人去抄底不好吗?

    再沿着大道向南走,下一座建筑是阿尔巴尼亚总理府,当年霍查的办公大楼。右手一大片花园式的街区很幽静,绿化非常好,在霍查时代,这片区域有哨兵,普通人不得接近。这是阿尔巴尼亚当年领导人的住宅区。出于好奇,我还专门过去给霍查当年的住宅拍了张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座小楼看上去一点也不豪华,也就是一座普通的别墅而已。其实一个人权力再大,物质方面的享受能有几何?对于独裁者来说,追逐权力本身,生杀予夺主宰别人命运的影响力,那才是上瘾的快感源泉。在这方面,霍查同志在阿尔巴尼亚这四十来年,做得一点也不逊色于金家三代在朝鲜,那时候的阿尔巴尼亚,“光荣地“孤立于全世界,何等特立独行。

    说起来,二战结束,霍查同志在苏军的扶持下刚上台的时候,还没后来那么与全世界为敌。40年代末,阿尔巴尼亚很亲南斯拉夫的,当时阿尔巴尼亚的霍查,南斯拉夫的铁托,保加利亚的季米特洛夫,甚至一起策划过,共同组成新的巴尔干邦联。阿尔巴尼亚还有过加入南斯拉夫成为第7个加盟共和国的动议。很快,斯大林和铁托分道扬镳,霍查本质上是个机会主义者,马上转身180度,跟斯大林保持一致,处决了国内亲南派的政治局成员(其实这些人亲南不可能没有他的支持)。阿尔巴尼亚的陆地邻国就是两个:南斯拉夫和南边亲西方的希腊,这样一来,在陆地上彻底孤立了。

    当然,阿尔巴尼亚还可以依靠苏联的强力援助。后来斯大林一死,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路线,社会主义阵营分裂,阿尔巴尼亚又和苏联决裂,和中国一道骂苏联是修正主义。那时候咱们中国喜欢无私援助一些社会主义小兄弟和第三世界穷国啊,于是来自中国的大规模无偿援助取代了苏联援助。这就是“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和《北京地拉那》的由来。

    后来阿尔巴尼亚索性跟中国也闹翻了,还真不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儿,而是远在70年代初,在毛周主持下,中国战略大转变,为了平衡来自北方的战争威胁,打破孤立状态,中国联美抗苏开始玩战略大三角关系。霍查强烈反对中美建交,那时候中阿关系就冷淡下来了。1976年以后霍查开始骂中国修正主义,1978年中国邀请霍查的死敌铁托访华,于是中阿彻底决裂。

    祝贺霍查同志成了和老金一样“最最纯正”的共产主义者。

    霍查同志纯正到什么地步呢?1967年,阿尔巴尼亚政府声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又一个伟大胜利”,标志就是消灭了宗教,并且在法律上禁止一切宗教。1980年霍查安排身后接班事宜的时候,禁绝一切民间对外贸易,并写入宪法禁止阿尔巴尼亚接受资本主义外国援助。无论是当年的中国还是苏联,谁也不敢这么胡来吧?人家霍查同志就有这个魄力。霍查连自己多年的副手谢胡也不放心,谢胡从战后建国起就是霍查的亲密助手,当了40年第二把手,当然的接班人,并且多年执掌国家安全和秘密警察等强力机构,霍查安排接班之前,逮捕并处决了谢胡和他的大批追随者。霍查病逝于1985年,阿利雅接班。1991年,阿尔巴尼亚和东欧前苏联所有国家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政治剧变肯定会带来经济上的阵痛,据说1993年前后,阿尔巴尼亚经济动荡严重到崩溃边缘,政治形势一直也不稳定,但是议会民主制这些年算是坚持下来了,经济也在慢慢恢复,对阿尔巴尼亚经济的发展程度,我听到不同看法,地拉那人聊天的时候抱怨工作机会太少,工资太低。而我在科索沃听到很多人说,阿尔巴尼亚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很令科索沃居民羡慕。我估计是跟科索沃对比吧。我自己所看到的情形没有那么好也没那么坏,首都的情况肯定好于外省,当年霍查住所行人禁足的街区,现在是地拉那最时尚的酒吧街,完全是西欧范儿的露天咖啡馆和餐厅,有好听的爵士乐,东西不贵,传统上阿尔巴尼亚文化受意大利影响很大,在这里可以吃到非常正宗的意大利菜。其实阿尔巴尼亚的国际游客很少,每天夜里酒吧区熙熙攘攘的时尚男女,绝大多数都是当地人。现在让我感到,阿尔巴尼亚毕竟还是欧洲!

    地拉那也不仅仅是中央广场和大道这条中轴线可看。中轴线以东,至今还保留着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时代的城堡遗迹,夜里通向查士丁尼城堡的梧桐大道,地面镶嵌有红蓝黄多种颜色的射灯照明,再向东是地拉那老城残存的街区。地拉那的古迹不多,不象古都克卢杰Kluj,至今还较完整地保存着斯堪德贝格抗击土耳其大军的堡垒城墙。

    今天的阿尔巴尼亚,早已不再是当年“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了,它最近几年一直在积极争取获得欧盟成员国正式申请人资格,可能是前几年科索沃战争的原因吧,当我沿着一条交通主干道(和中央大道平行),从查士丁尼城堡走到Lana河上的“染匠石桥”Tanners Bridge的时候,抬头看见这条大道的街名,居然叫做“乔治·W·布什大道”!

    (未完待续)

    关键词(Tags):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通宝推:上善若水,南京老萝卜,被明月兮佩宝璐,Juventus,kiyohide,韩信点兵,天涯浪子,jcdh836,上古神兵,京华烟云AMIP,CaoMeng,米爹,hardpack,晴空一鹤,奥德修斯,浣花岛主,为中华之崛起,gb2312,月下,snark,玉垒关2,青颍路,
    • 家园 不错,明年也计划去一次,看看民主自由的新东欧

      据说和东莞有的一比。

    • 家园 【原创】真正的东欧 (12/12) 骑士团和狼穴大本营

      6.5。北波兰之马尔伯克城堡,格隆瓦尔德战场,元首大本营

      格但斯克旧城范围不大,无论船厂还是市中心,都在步行范围之内,我花了两天时间,全城转了个遍,第三天一清早租车开出城,向东,去看波兰北部的三处与战争历史相关的景点:条顿骑士团的总部Marbolk城堡,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小说《十字军骑士》里描述的1410年格隆瓦尔德大战的战场,和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拉斯滕堡“狼穴”元首大本营。

      让我们从头说起。读懂这个地区的故事,就得先梳理清楚条顿骑士团,和波兰,普鲁士-德意志国家的关系。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想要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第三次十字军,就是英国狮心王理查德,法王路易-菲利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腓特烈,叙利亚苏丹阿拉丁,这四大名王会战中东,史上阵容最豪华的一次十字军(这段历史,我在自己的《叙利亚游记》里写过)。条顿骑士团,也成立于那次超豪华十字军的征程。

      骑士团当时是僧侣骑士的组织,虽然条顿骑士团的贵族骑士来自德意志各邦,但是它作为武士修会,直接隶属于罗马教皇,以兴复圣地为己任。在条顿骑士团成立之前,圣地已经有了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它们合称三大骑士团。

      后来,规模最大,最富有的圣殿骑士团,从圣地撤到塞浦路斯,再撤回法国,被法国国王“美男子”菲利普四世诬陷为异端邪说,勾结教廷逮捕并烧死了大团长莫莱,骑士团所有干部被一网打尽,巨额财富被法国剥夺,圣殿骑士团从此烟消云散。而医院骑士团,又叫圣约翰骑士团,后来被新的土耳其帝国逼迫得节节后退,先是退到塞浦路斯,再到今天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尖端的Marmaris,然后退进海里的希腊罗得岛,最后退到马耳他岛。在马耳他岛上,1566年,医院骑士团打了一场可歌可泣的马耳他围城战,最终击退土耳其大军。从此以后,也以“马耳他骑士团”闻名于世。直到两百多年以后,拿破仑把骑士团从马耳他岛赶走。今天医院/马耳他骑士团的残余仍在,总部在罗马,主要做医院业务救死扶伤,而且被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联合国承认为主权实体,虽然不是联合国正式成员国,但是拥有联合国观察员资格。还有派生出来的英国,德国,瑞典分部,都是改宗了新教,从骑士团主体独立出来,也都叫圣约翰骑士团。我在伦敦,就专门去看过英国的圣约翰骑士团总部。

      三大骑士团里最晚成立的条顿骑士团呢,起先总部设在巴勒斯坦的阿克Acre,后来随着土耳其兴起,圣地丢失,被迫西撤到威尼斯。他们和教廷达成协议,干脆从东方搬到欧洲北部,替教皇征讨波罗的海那些不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他们的指定地盘,在德意志以东,今天普鲁士,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这块地方,当初都是蛮荒之地,名义上臣属于波兰国王。说起来,骑士团还是应波兰国王的邀请移驻过来的,因为波兰当时早已是天主教国家,但是国王对北面海边上那些异教徒部落的人没有办法,于是想出这么一个引狼入室的下下之策。

      条顿骑士团当然愿意啦,他们在13世纪初,总部还在东方的时候,就把力量逐步向欧陆北部转移,其间还经历了抗击蒙古大军拔都西征的败仗,不过总体来说,这一百年是骑士团在这里站稳脚跟的时期。然后,1309年,骑士团总部从威尼斯,正式迁到格但斯克以东50多公里的马尔城堡Malbork。我的第一站就是参观骑士团总部Malbork堡。

      14世纪这一百年,相当于我们的元朝,条顿骑士团以马尔城堡为基地,征服普鲁士的进程非常成功。结果,波兰国王发现,自己请来帮助征服自己名义下属的骑士团,成了一个独立国家,而且把波兰的出海口全部都给抢占掉了。这下波兰不干了,骑士团和波兰之间的摩擦冲突剑拔弩张。骑士团名义上的使命,是来替教廷征服异教徒的,它西边是德意志诸邦,北面是大海,南面是基督教国家波兰,只有东边还可以发展,那里是尚未皈依基督教的立陶宛大公国。结果,立陶宛和波兰联合上演了一出釜底抽薪之计:两家宣布成立联合王国,而且立陶宛全国集体皈依基督教。这样,骑士团传教的使命就失去依据,把它扩张的路给堵死了。

      于是,1409年(明朝永乐7年)骑士团向波兰-立陶宛联邦宣战。1410年,两军主力在Malbork堡以东120多公里的格隆瓦尔德Grunwald爆发大战,据说是整个欧洲中世纪史上,兵力规模最大的战役,骑士团1万5千人(其中250名骑士团的正式成员,当然都是各部队的首脑),对3万波兰立陶宛联军,双方都以骑兵为主。结果条顿骑士团大败,损失8千人,首领当中,大团长荣钦根Jungingen以下几乎所有高级骑士在战场上阵亡(250名骑士,阵亡203人,3人被俘之后处决,团长级别的领袖只逃出来一人,而且短时间疯了)。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长篇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就是讲的这次战役。

      我在波兰北部的第三站,就是去凭吊格隆瓦尔德古战场。

      那普鲁士既然是骑士团的地方,后来怎么又成了德国的,而且最终统一德国了呢?

      格隆瓦尔德战役之后,波兰军队并没能乘胜攻下骑士团总部马尔城堡,骑士团虽然式微,但还和波兰缠斗了半个世纪,才最终失败。按照结束战争的两次《托伦和约》,包括格但斯克在内的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国王,成了波兰领土。东普鲁士仍然是骑士团领地,骑士团臣属于波兰国王。1525年,欧洲宗教改革之风吹遍北德,最后一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阿尔布莱希特,改信新教,宣布解散条顿骑士团,骑士团国家世俗化,就是普鲁士公国,大团长自己当起了普鲁士公爵。这个时候,普鲁士还是在德意志范畴之外。

      可是大团长阿尔布莱希特是德国人,姓霍亨索伦,跟德意志的勃兰登堡侯爵是近亲。勃兰登堡就在今天柏林郊外,不但是德意志的邦国,而且侯爵还是地位崇高的七大选帝侯之一。1618年,普鲁士公爵没有男性后嗣,勃兰登堡选帝侯以近亲身份,继承了普鲁士公爵。所以,现代德意志诸邦里的强国普鲁士,其实是德意志的勃兰登堡,跟德意志以外的东普鲁士合并产生的,新的国家虽然叫普鲁士,其实正朔是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有两重身份:作为选帝侯,他是德意志诸侯,而作为普鲁士公爵,他又是波兰国王的属臣。他的两片领地是勃兰登堡和东普鲁士,中间还夹着一个波兰领土西普鲁士(格但斯克附近)。直到1773年,已经强大起来的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和俄国,奥地利三家瓜分波兰,才兼并了西普鲁士。再到1870年,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诸邦(奥地利除外),建立德意志帝国。一次大战战败,格但斯克成了但泽自由市。为了收回但泽自由市,希特勒入侵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整个地区割让给波兰。(东普鲁士的首府柯尼希思堡周围划归苏联,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到现在还是俄罗斯的飞地)。

      以上就是条顿骑士团,波兰,普鲁士,德意志四家历史上的各种渊源。十年之前,我写《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生平战役》,文中对普鲁士兴起的历史源流作过更系统的描述,可以作为参考。

      Malbork估计是马尔堡的变体拼写,不过德国本土有个叫作马尔堡的城市了,我8月份同一趟旅行也去了马尔堡,很美的山城和大学城。为了不和德国的马尔堡混淆,我干脆用音译,马尔伯克城堡吧。马尔伯克市区在华沙和格但斯克的主交通干线上,所以坐火车去那里很方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近景上那个人的白色披风,是条顿骑士团的徽记:白底黑十字。三大骑士团里,医院(马耳他)骑士团是黑底白十字,圣殿骑士团是白底红十字。

      马尔博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红砖城堡,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和北德,森林沼泽特别多,不出产石头,几乎所有的教堂,市政厅,城堡,都是砖建筑,偶尔有石头建筑,石料要么是瑞典进口,要么从德国腹地进口。不过红砖的建筑颜色很暖,在欧洲北部阴冷的天气下有那么一抹暖色,其实很招人喜欢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城堡规模很大,内外好几层护城河和城墙。这是从外面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城堡的另一面临河而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进了外墙以后,里面的城堡主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内院主城堡也分两进院落,各自都可以独立防卫。第一进院落四周的楼里,有一个琥珀博物馆,和一个中世纪兵器博物馆,包括在大门票里,不另收费。琥珀博物馆规模和格但斯克老城的差不多大,有很多精美的工艺品,挺值得看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兵器博物馆里的铠甲,注意骑士背上高耸的羽毛。这不是十字军骑士,而是波兰骠骑兵Hussar特有的装束。象《火与剑》那些反映波兰古代战争的电影,你一看到骑士背后高耸羽翼的,就知道是波兰骠骑兵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国和匈牙利的骠骑兵属于轻骑,而波兰骠骑兵的装备更重,专门有个名词叫翼骑兵,Winged Hussar,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波兰强盛的那些年,翼骑兵是很牛的兵种,1683年波兰国王索比斯基带着骑兵解维也纳之围,击溃土耳其大军,俨然欧洲救主。不过在1410年格隆瓦尔德大战的时候,翼骑兵还没有出现。

      内城堡的第二进院子防卫森严,和前院之间都有吊桥壕沟相隔,在骑士团内部,只有身份更高的60名左右骑士兼僧侣(当然还有他们的仆人),才能入内,连普通骑士都不能进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从塔楼高处看城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马尔伯克城堡向东,到马祖里湖区的格隆瓦尔德战场,大约要开车100公里,一路上走乡间公路,开不快,但是风景很好,穿越一处又一处波兰小村庄,每个村庄也就是几十户人家,村外林荫大道,树木遮天蔽日的。格隆瓦尔德战场只能开车前往,公共交通很不方便,它座落在村外,大片缓缓起伏的草地,在当年波兰国王的阵地上,有两座纪念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纪念碑所在的高地之下,有座小型博物馆,展出很多中世纪盔甲兵器,有些是从战场当地挖出来的。博物馆里的影院循环放映50年代波兰电影十字军骑士中,格隆瓦尔德战役的战争片断。这场战役,在德国历史上叫做坦能堡战役。五百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名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指挥德国第8集团军,全歼俄军入侵东普鲁士的两个集团军,也叫坦能堡战役。坦能堡就在附近,但是现在这里是波兰领土,早已没有1914年坦能堡战役的纪念碑了。

      虽然格隆瓦尔德这片地区都是村庄,倒不用担心没地方住:离这里4公里的一处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上,有一家相当豪华的温泉度假村,叫Palac Pacoltowo,不但装潢考究,而且非常古雅,里面温泉spa,游泳池,餐厅,花园,养马场应有尽有,估计有点历史,以前是贵族乡村俱乐部也未可知,价格不贵,每晚70-80美元的样子吧。

      第二天早晨起来,我从格隆瓦尔德战场再往东开车一百多公里,到马祖里湖区,就到了希特勒的东普鲁士“狼穴”元首大本营。我之前去过伯希特斯加登的“鹰巢”大本营,乌克兰文尼察的“狐穴”大本营,知道希特勒的住处都不奢华,这里跟文尼察大本营一样,远离城市,在大片森林当中,书上常写所谓“拉斯登堡元首大本营”,拉斯登堡是德国名字,就是现在的Ketrzyn城,离开真正的大本营还有8公里呢。

      希特勒从1941年6月入侵苏联之后4天,直到1944年11月撤离,其间除了1942年的4个多月在文尼察“狐穴”大本营之外,一直在这里指挥东线战事。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事件,也在这里发生。前几年有个电影《伐尔克里》,(伐尔克里是德国神话中的女武神,这是反对派刺杀和政变的行动代号),在国内译成《刺杀希特勒》。汤姆·克鲁斯出演施道芬堡伯爵。

      和乌克兰文尼察的狐穴一样,德军在撤离之前,用炸药破坏了所有的水泥堡垒。这一片所有的水泥碉堡住宅,现在都是散布在丛林深处的钢筋混凝土块。唯一修复的当年建筑,就是这座两层蓝色小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当年党卫军警卫的住处,现在是景区的餐厅和旅馆。我晚上就住在这里,我的房间,当年应该是泽普·迪特里希指挥的党卫军“希特勒警卫旗队”师里军官的宿舍吧?这是我的旅馆房门钥匙,钥匙坠是德国木柄手榴弹,好玩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91年海湾战争的联军统帅施瓦茨科普夫,西班牙国王卡洛斯,来参观的时候都曾住在这里。住在这里的好处不仅是近,而且就在景区大门里面,不用另外买门票,一早一晚,没有游客的时候,趁着天亮,一个人随时可以走进密林,在那些钢筋混凝土的碉堡间散步。景区有大地图,标出每个碉堡原来是谁的住宅。

      这就是7月20日刺杀事件发生的元首大本营会议室碉堡,现在毁得最彻底,左侧其实不是混凝土块,而是铜制的纪念碑,形状是一本撕毁的打开的书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刺杀事件之后,墨索里尼来访,希特勒和戈林陪同墨索里尼察看被炸会议室现场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他碉堡中,第13号是希特勒的住所,第16号是戈林住所,6号碉堡是客房,墨索里尼,罗马尼亚的安东尼斯库来访的时候都住在这里。19号住的是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元帅,17号住的作战部长约德尔上将。21号是通讯中枢,电话总机,当时通讯兵总监菲尔基贝尔将军是密谋集团成员,炸弹爆炸以后,他就是在这里切断了大本营与柏林之间的联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密林里的德军指挥部不止这一处。狼穴是德军最高统帅部OKW的驻地,从这里沿乡间公路开5公里,树林里还有一片保存相当完好的钢筋水泥建筑群,德军撤退时没有炸掉。这是陆军总参谋部OKH的指挥所,哈尔德,蔡茨勒,古德里安前后三任总参谋长都在这里住过。

      ************

      至此,我几乎把所有东欧国家都在游记里写了一遍。现在回过头来总结比较东欧各国,如果要我推荐最好的东欧游精品路线,我的建议将是:从黑山的Kotor城起,沿杜布罗夫尼克--Korcula岛--Hvar岛--Split--十六湖--经过萨格勒布中转到斯洛文尼亚的布雷德湖--火车到布达佩斯--(如果有时间的话,从布达佩斯坐火车到罗马尼亚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山区游览,然后再返回布达佩斯)--维也纳--捷克的Cesky Krumlov小城--布拉格--克拉科夫--华沙--格但斯克--塔林--圣彼得堡--莫斯科--西伯利亚铁路游览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铁路经蒙古到中国。这样一趟,如果安排得紧凑的话,一个月多一点可以走下来。

      (全文结束)

      关键词(Tags): #狼穴元首大本营#马尔堡#格隆瓦尔德通宝推:上善若水,为中华之崛起,韩信点兵,CaoMeng,米爹,
      • 家园 好像这些废墟不让进去?是怕里面有地雷或者未爆弹?
      • 家园 就这段历史商榷一下

        三大骑士团里最晚成立的条顿骑士团呢,起先总部设在巴勒斯坦的阿克Acre,后来随着土耳其兴起,圣地丢失,被迫西撤到威尼斯。他们和教廷达成协议,干脆从东方搬到欧洲北部,替教皇征讨波罗的海那些不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他们的指定地盘,在德意志以东,今天普鲁士,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这块地方,当初都是蛮荒之地,名义上臣属于波兰国王。说起来,骑士团还是应波兰国王的邀请移驻过来的,因为波兰当时早已是天主教国家,但是国王对北面海边上那些异教徒部落的人没有办法,于是想出这么一个引狼入室的下下之策。

        首先,请骑士团来的是波兰的马佐夫舍公爵,不是国王,当时波兰小公国林立,没有国王.

        其次,就是狗肉账.如果从现代的观点来看,普鲁士应该是普鲁士人的,波兰公爵根本就没有权力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送也好,封也好给骑士团.

        从当年的法律而言,骑士团在征服之前,就拿到了教皇的特批,对将来征服的地区有绝对的权力,也就是说,即使在名义上,也不属于波兰----这个文件,波兰公爵承认了,尽管波兰的历史学家一直在具体的遣词造句上,抠字眼.

        不管怎样,骑士团在那场败仗之前,从来没有向波兰称臣过.

        但是如果从情理而言,骑士团和波兰两个法律主体翻脸,打了第一枪的还是骑士团.在1308年,骑士团占领了最起码名义上臣服于波兰的格但斯科,杀了到现在也搞不清楚多少的波兰骑士和平民.----用毛泽东评价皖南事变的话来说,第一刀是你们杀的,而且这一刀是很深的,

      • 家园 差距啊

        德文注释准确到2.5米-3右方,英文注释却马马虎虎地写2-3米

    • 家园 【原创】真正的东欧 (11/12) 但泽 意外惊艳

      6.4。北波兰之但泽:意外惊艳

      我的这篇东欧游记,本来完成于2012年,拖到2014年才面世,就是为了等待我2014年8月的波兰北部之行,好完整地呈现给大家。事实证明了这个决定的明智:但泽港真是出乎意料地美丽,而且物价便宜,干净整洁。现在在我个人的东欧风景排名中,但泽,塔林,布雷德湖,克罗地亚的亚得利亚海岸,并列最美 + 最物超所值的东欧顶级旅游目的地,还在莫斯科,彼得堡,布拉格,和布达佩斯这四大名城之上。

      我在2014年8月23日下午3点半,从柏林乘坐EC55次直达火车,经6个小时抵达火车站。我所住的Scandia旅馆就在火车站马路对面,甚至不需要横穿马路,因为有地下通道,既好找,也不用担心被出租车宰客。旅馆有四颗星,每晚70多美元,这里物价便宜吧?值得推荐。

      www.scandichotels.com/Hotels/Poland/Gdansk/Scandic-Gdansk/?hotelpage=overview#.VDFjXqOT6vc

      格但斯克的火车站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红砖房子在蓝天映衬下古雅而大方。这座车站的设计,被原样照抄到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科尔玛城Colmar,所以在科尔玛,你能看到一模一样的火车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格但斯克Gdansk是波兰名字,这座城市还有一个德国名字,但泽Danzig。它的市中心老城区,民房看上去象阿姆斯特丹,那种窄窄高高的门脸儿,教堂和广场看上去象北德的城市。格但斯克有两张名片叫得很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但泽自由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格但斯克郊外的WestPlatter打响了第一炮。还有就是瓦文萨和他组织的“团结工会”,东欧铁幕上的第一道裂缝,这道裂缝后来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铁幕在1991年颓然落地。

      我们先说格但斯克船厂和团结工会,因为它离开火车站和我的旅馆只有几百米,第二天早晨我步行先去那里。我的逻辑是:虽然格但斯克旧城非常美,但是世界上美丽的城市在所多有,而团结工会和二战爆发的纪念地,这两个地方全世界仅此一家,所以尽管West Platter和船厂并不美,但他们在我的重要性排名上绝对靠前。

      但泽(格但斯克)在历史上就是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航海贸易有悠久历史,船厂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就是德国的重要海军造船厂,不过很少生产大型舰艇,以潜艇和轻巡洋舰为主。二战结束之后,格但斯克划归波兰,仍然是波兰最重要的造船基地。这里集中了数万产业工人,因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历来物资短缺,物价一再上涨,瓦文萨为首的工人们不满情绪高涨。我们中学政治课,还有大学政治经济学课本上说,产业工人最具革命性,也最具组织性,记得吧?于是,工人们组织起了自己的“团结工会”。就算撇开意识形态不谈,细想起来,工人组织工会,反对并且推翻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这也算满有讽刺意味的。你还真别拿“敌对势力幕后煽动”说事儿,瓦文萨从出身来看,只是一个头脑灵活胆子够大的混混,即便东欧剧变之后当上了波兰总统,也从来不具备一个政治家的能力和素质。“煽动”也得有火可煽才行,“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整个冷战时期,波兰工人和普通群众,对社会的不满,对政府的反感,那是真实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座纪念碑有意思:是1980年波兰的集权政府,为1970年反对自己的运动中殉难的工人建造的!

      波兰工人在1980年的团结工会之前很久,就开始自发反对政权了,1956年的抗议事件,比同年10月的匈牙利事件还早4个月,据说只是由于中国的反对,苏联才没有出兵镇压(当时苏共二十大刚开完4个月,中苏两党关系还没破裂,中国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还有一定影响,最近十来年出版的正规党史著作中,详细阐述了中国对同一年发生的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不同态度,以及中国对苏联出兵决策的影响)。1970年,格但斯克船厂工人罢工,抗议食品涨价,火烧格但斯克市党委大厦,军警开枪,官方的数字是44人被打死。当时,1943年出生的瓦文萨还是船厂的一个青年工人。1976年,瓦文萨因为参加工人运动而被开除。这都是1980年闹团结工会之前的事情。

      到1980年,波兰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已经积蓄多年,尤其是食品短缺问题和宗教问题(波兰人传统上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而政府是无神论的),再加上对苏联传统上的民族仇恨(政府被视为苏联傀儡,而波兰民间恨俄国人恨了几百年)。1978年,一位波兰人被选为新教皇,这就是后来深孚众望的约翰-保罗二世(他直到2005年去世,是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教皇,2014年正式被罗马教廷封为圣人),你可以想象这对笃信宗教的波兰民众,会产生多么深刻的心理震撼。1980年,格但斯克船厂一位还差几个月就要退休的女工Anna Walentynowicz被当局以反政府的罪名开除,领不到退休金意味着生活无着,这件小事成为全城大罢工的导火索,船厂工人并自发组织了团结工会。当时已经被从船厂开除4年的瓦文萨,跳过围墙进入船厂,被选为团结工会领导人。这次,刚开始波兰政府想采取怀柔政策,不但接受了团结工会的谈判要求,而且同意在工厂大门口,为1970年抗议中被杀的工人建造一座纪念碑,这大概是冷战中唯一一个政府为反对自己的人树纪念碑吧。很快,政府的态度转趋强硬,秋后算账镇压了运动,宣布团结工会为非法,逮捕瓦文萨等人。团结工会转入地下,波兰人的斗争一直继续,1984年瓦文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直到1989年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瓦文萨成为剧变之后的第一任波兰总统。

      今天格但斯克船厂的大门口相当萧条,大门前是纪念碑,大门内100米有纪念1980年运动的展厅。原来的抵抗运动展览馆,在火车站到船厂之间的路上,是一处地下防空洞改成的展厅,旅游指南上都是这么写的。但是我去的时候,地下展厅关闭了,改在船厂大门以内,而旁边正在建造现代化大厦,建成之后将是永久性纪念堂,还是团结工会的新总部大楼。团结工会今天仍然存在,并扩展到了全欧洲范围,但它的政治影响已经很小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因为船厂大门附近,除了纪念碑和展厅之外,其它建筑相当破败,甚至有涂鸦,我一度以为格但斯克船厂已经关闭了。后来坐船去二战爆发地,Westerplatte的路上,才看到沿岸全都是工业区,船厂仍然有修船,造船的活动。如果你知道上海江南造船厂有多大的话,就会对格但斯克船厂的占地面积有一个概念。它只是放弃和闲置了纪念碑大门附近的那一片厂区。

      参观团结工会和船厂,算是有历史意义,不过确实不美,如果不是对政治史非常有兴趣的人,可以略过。那里作为纪念地,不收门票,如果去的话,留半个来小时也就够了。从火车站向南步行,进老城区,体验完全不同,那才是美丽的格但斯克古城。

      这是从火车站走向旧城区途中所见到的几座教堂,城门塔楼,和旧市场。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沿岸,直到圣彼得堡,这一带不出产石料,所以几乎所有教堂,城堡,城墙,市政厅这些大型建筑,都是用红砖制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一座旧式磨坊,横跨在小河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格但斯克的军火库,建于16世纪,相当于明朝,看上去非常讲究吧?照片也有点意思:当时阴天,我一向用傻瓜相机,曝光时间长,天空就肯定过曝,我后来在ACDSee里面,想在曝光项下调弱“填充光线”,补救一下,没想到失手调到0,天空整个是黑的,觉得效果也满好玩,于是就保留下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旧城城门楼,有内外两组城门,城墙已经拆除,保留了城门堡垒,壁垒森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外城门的内部院子,城门本身形成一个堡垒,有点象中国古代城楼建筑瓮城的意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世纪的要塞塔楼,除了驻兵防卫,还当作监狱。今天,在塔楼里有一座很漂亮的琥珀博物馆。整个波罗的海南岸,从格但斯克到圣彼得堡,是世界著名的琥珀产地,波兰北部沿海的产量,据说占到全世界的75%。所以,如果你对珠宝首饰感兴趣,抑或只是对这种4千万年前的树脂化石本身感兴趣,格但斯克和爱沙尼亚的塔林,我觉得是两个最合适买琥珀的地方。我估计在这里会比国内便宜很多,甚至比世界其它任何地方都便宜,我只是不懂珠宝,也不知道行情,这次没有买,在格但斯克的琥珀博物馆,我倒是参观得兴趣盎然。

      这是里面包着昆虫的琥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到这里才知道,琥珀的颜色从接近乳白的淡黄,到深褐色都有,而且通透性不同,价格可以相差很大。2009年的时候,我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郊外的皇村,叶卡捷琳娜夏宫里,看到过完全由琥珀镶板装饰的“琥珀房间”(复制品,原件毁于1945年),那显示了波罗的海沿岸琥珀藏量的丰富。而在这里,更多地看到各种各样用琥珀制造的精美首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琥珀镶纯金并不好看,因为都是黄的,没有颜色对比。波兰工匠擅长用琥珀镶银做首饰,据说这种手法是波兰特有的工艺。所以,有意在波兰买琥珀饰品的朋友,可以引起注意。

      也有大件琥珀工艺品:城西的圣布里吉特教堂St. Bridget Church里,圣坛用巨型整块琥珀制作,现在还没完工,游客能看到部分完成的圣坛,要看完工以后的形状,这张效果图更清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圣坛12米高,6米宽,3米厚,完工以后,圣母子像,两侧侍立的圣徒,和波兰之鹰完全由琥珀雕成。

      从外城门要塞Upland Gate,(波兰文是Brama Wyzynna),再穿过装饰性的内城门金门Zlota Brama,一条长街Ulica Dluga向北直通河港边的水门。长街两侧的房子,看上去非常像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畔的房子:窄窄的门脸,很高,进深特别深,这都是中世纪到近代汉萨同盟商人巨富的豪宅,很多房子的沿街正面Facade都有雕像和壁画装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长街中段那座最高的红砖建筑是市政厅,这是市政厅高耸的铜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市政厅门口的广场,叫做海神广场,得名于这座海神喷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格但斯克街景和建筑的照片,是不是令人觉得它更像是一座德国北部的城市,而不象波兰内地?那就对了。在格但斯克城最繁荣的16到18世纪,它本来就是汉萨同盟城市,而汉萨同盟,是北德意志几个城市为中心,组织的贸易同盟,范围不止在德意志境内,远达波罗的海沿岸和北欧。在所有这些城市里,即便象格但斯克,里加,塔林这样的非德国城市,那里的工商业,也是以德意志商人为主,文化上深受德国影响。大家知道德国现在的国家航空公司叫做汉莎航空,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历史上的汉萨同盟。

      最早,格但斯克是波美拉尼亚公爵领地的首都,并不属于德意志,其实波美拉尼亚公爵是波兰国王的臣属。它东边的普鲁士,当时是无主之地,不在德意志范畴之内,甚至不信仰基督教。后来到了13世纪,原本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圣地的条顿骑士团,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教皇的准许,逐渐从圣地转移到这里,任务是征服普鲁士,以及波罗的海沿岸这些不信基督教的原住民。这个时期,大约相当于宋末到元朝。

      条顿骑士团的骑士们虽然来自德意志,但是骑士团本身直属于教皇,不是德意志诸邦的一部分。骑士团征服荒地,让波罗的海民族皈依基督教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德国以东的这片地区,就成了独立的骑士团国家。格但斯克就在骑士团国家中。可是沿海的骑士团国家,把南边波兰王国的出海口全部堵死了,于是骑士团和波兰开战,后来败给波兰。格但斯克所在的西半部普鲁士,就割让给了波兰国王。于是格但斯克从此属于波兰。这个时期,相当于我们的明朝早期和中期。

      后来普鲁士王国兴盛起来,1793年俄普奥瓜分波兰,格但斯克又属于德国,使用德文名字,就是但泽。这时是中国清朝的乾隆末年。直到1918年一次大战德国战败,但泽的德意志人口,始终多于波兰人口。新的波兰国家需要出海口,于是把德国的但泽城划出来,既不属于德国管辖,也不属于波兰领土,作为波兰的出海口。这就是所谓“但泽自由市”。而但泽自由市的存在,对于希特勒德国来说,是一个耻辱,消灭“但泽走廊”,就成了1939年入侵波兰的第一步。所以,二次大战的第一炮在格但斯克打响,也有它的历史必然性。(我在这里先捋清楚格但斯克的城市历史背景。关于普鲁士,德意志,波兰,条顿骑士团四者之间的恩恩怨怨,来龙去脉,我会在后面游览骑士团总部城堡,和格隆瓦尔德古战场的时候交代清楚。把所有的历史放在一处讲述,太枯燥了,咱们夹叙夹议比较好)。

      格但斯克在属于骑士团国家,和后来属于波兰的时候,是它远洋贸易最发达的时期,那时候虽然不是德意志城市,却参加了德意志为主体的汉萨同盟。那汉萨同盟是怎么回事呢?

      大约在骑士团从圣地回到欧洲前后那段时间(13世纪),以四个北德的贸易城市为中心,欧洲北部几十个城市,签订条约组织汉萨同盟。这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自由贸易联盟性质的东西(当然也有政治同盟的内容),有点象今天APEC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只不过加盟的不是国家,而是城市。汉萨同盟的主体和发起者是不来梅,吕贝克,汉堡,科隆四个城市,总部设在吕贝克,在中国,这是宋朝的时期。可以看出,汉萨同盟以德国城市为主,但是也不限于德国,丹麦的哥本哈根,瑞典的维斯比,波兰的克拉科夫,荷兰的阿纳姆,骑士团的格但斯克,塔林,里加,也都是汉萨同盟城市。在中世纪的北海,波罗的海,汉萨同盟垄断了商路贸易,盛极一时,所有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也深受德意志影响,因为德意志商人的商会往往在当地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后来随着伊丽莎白女王的英国崛起,荷兰,瑞典,俄国相继强盛,地理大发现又降低了波罗的海贸易的重要性,汉萨同盟缓慢地衰落,不过好几百年一直拖着没有正式灭亡,直到二战之前的1937年,吕贝克被希特勒取消了汉萨自由城市称号,才算最后消失。

      也许有人听过“帝国自由市”这个称号,这个“帝国自由市”,跟“汉萨同盟城市”,和“但泽自由市”又是什么关系呢?

      所谓“帝国自由城市”,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概念。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诸侯选举产生(有权选举皇帝的大贵族叫选帝侯,地位高于其他诸侯),皇帝以下,有国王,公爵,伯爵,大主教这些诸侯,各自拥有领地,领地下辖城市和农村。可是帝国境内有一些特殊的城市,不属于任何诸侯,城市上头直接就是皇帝,城市自己拥有独立的收税权,贸易权,司法权,在帝国议会里也有自己的代表。这就是“帝国自由市”,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些直辖市。历史上曾经做过“帝国自由市”的名城,比如法兰克福,纽伦堡,不来梅等等。

      所以,帝国自由市是个类似于直辖市的政治概念,而且只在德意志境内。汉萨同盟城市是自由贸易同盟,不仅在德意志,也有外国城市,比如格但斯克,哥本哈根。这两者的成员也有不少重叠,比如汉萨的四个发起城市,吕贝克,不来梅,科隆,汉堡,同时也都是帝国自由市。

      至于“但泽自由市”,跟上面两者都没有关系,只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种特殊安排,为了给波兰提供出海口的。当然但泽就是格但斯克,以前也是个汉萨同盟城市。

      从市中心的长街(其实只有几百米长)走到头,出水门(叫做绿门,波兰文是Zielona Brama),就到了格但斯克历史上最重要的地方:港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格但斯克坐落在维斯杜拉河入海口,航海跟内河航运都方便,所以古代是商路重镇。它的主港不在海边,而是内河港,这点象上海。今天,紧邻古城的河港沿岸非常热闹,各种高档餐馆,星级旅馆,各种精品店,建筑也很好看。

      猜猜这张照片上的塔楼是什么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古代的起重机吊车!作为港口,装卸用的起重机必不可少,别以为古时候没有电力,就什么都靠肩挑手提。这个起重机可是15世纪,明朝的东西。它本身依托的是城门塔楼,大家可以看到背后和两侧的城门圆形堡垒。伸出的部分,应该是悬空在河面之上。黑色的木板里面,装备两个巨大的木头滚轮,就像水车那样,只不过是悬空的。还有很多缆绳,滑轮等传动装置。就靠这两个大辘轳,悬空放下绳子,把船上的货物吊起来。这个吊车能吊起两吨的重量,不但能吊货,还能吊起小一点的船只,可以做检修。显然古时候没有电力,吊车起重的动力来自哪里呢?那两个大木轮直径两三个人那么高,内侧有很多平行的脚踏板,用的时候,几个壮汉爬上去,钻进木轮里面,一步一步地踩踏板,推动辘轳自转,带动绳索。其实,就像家里养的小豚鼠,在一个镂空的大轮子内侧拼命跑,轮子就不停地转,这是一个原理。

      这座15世纪的起重机,象征格但斯克古代的航海商业文明,今天是城市的地标。

      从水边,可以坐古代三桅帆船,往返河流入海口的Westerplatte半岛,二战开始的地方。这个拼写,大致的意思可能是“Western Plate”,“西边的盘子”,因为格但斯克城本身是河港,离开真正的入海口还有半个小时的水路,就像上海外滩离开真正的长江入海口距离还远一样。而Westerplatte就在入海口处,是二战之前波兰军队的一处防御阵地和兵站仓库,波兰守军不到200人。Westerplatte是保护河口的屏障。因为消除“但泽走廊”是希特勒入侵波兰的主要理由之一,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5分,德军一次大战前的旧式战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炮轰波军要塞,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

      最近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2013年的波兰电影,名字就叫Westerplatte,描述这场战斗,当时不到200名波兰守军依托并不强固的工事,抵抗了舰炮支援下的德国海军,陆战队,突击队3千多人的进攻一个星期,9月7日才投降。电影中文名字叫做《血战西盘岛》有中文字幕,在上海电影节上还放映过。

      现在半岛上已经没有防御工事了,遗留下来当年在战斗中被击毁的兵营和混凝土工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战争爆发地的纪念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Westplatte跟格但斯克船厂一样,有历史意义但是并不漂亮,真正令人难忘的经历,是在从市中心水边往返西盘半岛,所乘坐的两艘古色古香的三桅木帆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去西盘半岛有两种船,普通的现代渡轮,和仿17世纪的木帆船。两者的码头相距只有30米,航行时间也都是单程半个小时,票价也一样:来回40兹罗提,相当于13美元,每天从上午10点到傍晚18点,整点两艘帆船轮流从城市启航出发到Westerplatte。普通渡轮的时间价格与它一样,所以,你当然选择坐帆船,不坐现代渡轮了,千万注意,不要买错了票。

      木帆船其实不是古物,是现代仿制的17世纪三桅武装商船,并非真靠风帆行驶,还是用发动机的。两艘船轮流往返,这是我去的时候所坐的“狮号”(Lion Galleon,波兰文Galeon Lew),出了城一路两岸的景物都是船厂工业区,还有远洋轮船,并没有什么美景,真正好玩的是船本身,雕刻精美,华贵非凡,高耸的艏楼和艉楼上还有小型铜炮呢。这是我们的波兰船长在掌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船从码头步行大约1公里到达开战纪念区,拍些照片,1个小时以后再搭乘另一艘帆船“黑珍珠号”(波兰文Czerna Perta)返回城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艘船没有“狮号”这么高大,船身雕饰精美,整体色调是黑色和银色,最特别的,是最下面还有一层炮甲板!当然火炮是假的。

      水边和长街有很多不错的餐馆,在我所住的旅馆旁边和背后,都有非常现代化的多层购物中心,里面的咖啡馆,蛋糕店,冰激凌店都很好。格但斯克的物价便宜,我第二天中午从Westerplatte回来,下船之后在港口边的高档餐馆吃午饭,主菜,鱼汤,啤酒,总共也就相当于11欧元。

      (未完待续)

      关键词(Tags): #波兰#格但斯克#但泽通宝推:CaoMeng,为中华之崛起,韩信点兵,
      • 家园 瓦文萨的办公室就在“绿门”上面

        我跟你的路线几乎相同,先是华沙,然后克拉科夫,最后格但斯克。在最后一站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瓦文萨的办公室打了电话,然后见到了这个老头。

        他在政坛上的名气不太好。我在团结工会见到他以前的战友,对他意见很大,但是还是很尊重他,用含糊的语气说,他沉醉在以前革命的胜利当中,现在不但不思进取,还跟工人的统治者们站在了一起。中国不太待见瓦文萨。据说他到中国来访问要实现两个前提,一个是到广场上鲜花,一个是跟持不同政见者交流。中国政府当然不答应。所以到现在他去过的唯一一片中国土地是台湾。

        团结工会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政党,不再参加竞选活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