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类发展的小故事 -- 看树的老鼠

共:💬48 🌺19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要准确表达一个意思,需要付出多少?

            有人为此写了一本书,加油,老鼠兄。

          • 家园 你我的差别

            但是我私下还是相信,生产力水平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基本上,我还是相信物质生产力是一切的基础。

            你认为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而我却不这么认为,个人仅仅把这当成一个重要因素。要不然,你如何解释:两千多年的中华王朝时代,中华生产力领先世界,而后又在近现代落后的事实(西方由生产力落后变成生产力先进的过程,仔细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什么其它因素,会在今后逆转这一进程)!

            从你的字里行间里,明显感觉到你对于文明的定义倾向于所谓的“科学”了,如果做个引申,又会得出如下有意思的逻辑:

            文明->科学->技术->武器->暴力->野蛮

            啰嗦了半天,还是所说本人的观点吧:

            文明是人们在追求美好社会形态(这里可以换成理想社会、稳定社会等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化词汇)所展现出来的不同形态(侧重点不同,或者说路径不同,或者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等等);

            对比一下,在这一定义之下,“社会生产力”仅仅是一个重要因素,更重要一点,这里没有了所谓“文明”、“野蛮”的简单标签。有的只是暂时先进,与暂时落后的分别。

            • 家园 你让我意识到我论述中的许多不严谨指出,多谢

              同意你的很多看法。

              1. 我的主贴中,当我说“文明”和“野蛮”时,我想谈论的是对于科学的态度:是创造,还是简单的利用。见本楼中 编号87405 和 皮卡丘的论述。使用“文明”“野蛮”这些词有点过分了。

              2. 我的主贴中把生产力几乎等同于了人类发展。这是错的。生产力不等于人类发展,特别是不等于人类的精神发展。我其实想说的是:生产力极大的影响人类整个种族的生存机会。这一点不知您是否认同。

              3. 如果真的要谈论文明,那么文明中当然应该包括您谈到的众多因素。

              • 家园 文明与野蛮的“科学”标签

                我的主贴中,当我说“文明”和“野蛮”时,我想谈论的是对于科学的态度:是创造,还是简单的利用。

                简单的说,这一观点,背离了人本精神;进入了唯科学论。过犹不及。

                还是说说个人看法吧:狮子捕杀羚羊,为求生存;雄狮相互厮杀,为求繁衍;人类与动物没有本质不同,都为求利!名利、权利、实利等等;立德立言立功都可以看成是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华文明、西方文明等等没有本质不同,对待科学的态度,亦无本质不同,无非是符合客观条件罢了。

                个人以前非常反感西方曾经用对卫生的态度来划分文明与野蛮,现在也看开了,区别不过成本罢了,与城里人嘲笑乡下人无本质区别。

                所以建议你也看开些。

              • 家园 生产力在人类文明中地位的个人认知

                我其实想说的是:生产力极大的影响人类整个种族的生存机会。

                的确,科技可以极大的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可以让人们生活的更舒适、更健康、更有闲暇去追求理想。

                但是,正如你所说:生产力极大的影响人类整个种族的生存机会。

                在某些条件下,科技促进人类的发展,而在另外一些条件下,科技成就了随时可以毁灭人类的武器;

                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拿着木棒,也许可以防身;拿着手榴弹,多半会伤害自己;

                个人认为:精神(制度、道德等软件)、物质(科学、技术等硬件),两者就像阴阳一样,共同铸就人类文明。

      • 家园 科学发展已经遇上了瓶颈

        非线性问题数学解决不了,非线性方程能列出来,但是解方程遇到麻烦了,现在就一个招,线性化,然后用计算机硬解,看起来人类的智力水平只能理解线性的东西。。。

      • 家园 人类社会,其实在很多方面和个人是同构的

        看我的这个东西:关于各种认识论的同构的设想 链接出处

        那么,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世界(你已经做了很好的描述),人类社会作为认识主体,必然要产生新的应对方式。其实也不是什么完全的新,不过是过去几千年一直在做的:用技术来增强认知能力(执行能力可以包括在认知能力中,因为两者其实不可分)。下面我们正在看到的发展就是:单个人的人脑极限正在迅速到来,因此必须要用机器来增强。怎么增强?其实现在仅仅在一些皮毛上摸索。我认为一些哲学思想可以起重要帮助。如果在这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人的认识能力就会极大提高。当然,外部世界的复杂度也就相应提高了(可以这样看,蚂蚁感受到的外部世界的复杂度其实很低,100年前的人感受的外部世界的复杂度,也远低于我们的感受,而我们和三体人的感受,恐怕又差了很多,哈哈)。

        • 家园 是啊。皮卡丘也说了,比起我担心的东西

          人工智能的突破说不定还更快。

          不过研究了最新的进展之后,我不奢望突破了。不过未来50年间,机器会一步一步的承担更多传统上需要智力的工作。

          • 家园 把突破看作一个过程就好了

            不是0与1的关系,而是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上有大的突破也有无数小的进步,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趋势,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拐点。

            人类中的一部分肯定会在一段时间内从中受益,但也肯定不是全部。人类的进一步学习与解放也是这个趋势中的一部分,但也不是全部人类。事实上人类中个体之间文明之间的博弈贯穿人类历史,在机器崛起的情况下统一的去面对挑战是不可能的,何况这个威胁不如核弹那么直观那么迫切。 更可能的是人类彼此试图利用这个变化作为博弈的机会与武器,对一部分人的解放与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在另一部分人那里就可能是进一步的禁锢与愚昧,直到这个此消彼长成为爆发点。

            人类空闲出的脑力也不可能大规模投入到学习与科研中去,人的天性是不劳而获,更多的人可能会进入娱乐业,诈骗业,好一些的自行创业,但是关键科研领域局限于IQ的要求,不会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 家园 这个思路才正常。

            把人先彻底的从和科学研究等创造性无关的事上解脱出来。

            就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中。我觉的网文 位面小蝴蝶 中所描述的工业化过程比较靠谱。工业化程度越深,就越需要更多的人从事科研,这个数据可能是成指数增长的,能源的消耗也等同,而不是大家幻想的聚变能源之后,人类再也不缺能源了,反而是人类以后将永远处在不缺到缺的循环中。

      • 家园 别的不好说,地球的现实问题是人太多

        而且是无用的人太多,虽然从生物多样性角度说是好事,但是文明的多样性并没有得到表现,反而是文明的趋同性越演越烈,不同地区的经济差距导致的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压倒性,失去了多样性的竞争条件,相反地球越来越像奴隶主的一个大种植园。

        单极世界虽然动乱减少,但是失去了多极世界那种竞争,人类的文明进化就会停止下来。但是从经济军事以外角度看,世界却是处于宗教文明的多极竞争之中,这个方面的竞争的前提是石油资源的支持绿教。西方如果在摆脱石化燃料方面走出breakthrough,那么是可能彻底干掉绿教的,但是这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

        西方现在几个科技上面的重点投入都是有着深刻的战略企图的,其中能源与人工智能是持续西方在地球上统治地位的关键方向,自然科学有没有突破在短期内不是重点,但是人类知识与科技的未来必然的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不但对手机等技术产品,对自然科学也是同理。因此科学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就只能是相辅相成的。

        地球的未来发展前景无限,但是人类的未来很难说。人类社会至今为止的所有哲理,伦理,经济都建立在人数众多的基础上,财富是依靠市场与劳动力来积累的,获取财富是人的经济活动的动力,但是如果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生产力不再依靠庞大数量的劳动力呢,财富又是什么,人的动力与价值在哪里,生存的意义又在哪里?

        我们在人类有史以来的下一个一两百年内,将要面临的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课题,至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的。即解决人存在的目的。我们这些人的有生之年,将会看到的是人类社会在将要走入这一个地球新篇章时期的准备与预演,大戏上演恐怕我们这一代人不会看得到了。

        如果一定要向前穿越一下的话,我认为我们看到的下一两个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将是一个在科技巨大差异下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大肆杀戮的世界,至少也是一个人口自然衰减的时代,但是根据某些宗教对生育的强调,前者的可能性应该更大。

        总之冷战以来世界得以休养生息养育的庞大人口基数,将不可避免的在未来两个世纪中逐步削减到十九世纪甚至更早时候的人口水平,这其中的异数可能是中印两个人口大国借机向世界四处迁徙扩散,这个符合中印两国的历史传统,结果反而人口基数不减反增。

        但是地球长期的发展方向是人口的下降与机器的崛起。人作为把光合作用开始的能量转化为改造自然生产力的关键作用,将会在决定意义上被机器取代,这个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与改变是史无前例的,也不是现在可以容易分析的。但是无论如何,对剩下的人来说,对地球来说,地球缺了谁都照样转是肯定的。

        通宝推:关中农民,看树的老鼠,
        • 家园 从长远来看,面对整个世界,人口的数量不是太多而是不够用

          当下的关键性问题是关于学习,一是学习的方法(包括工具),二是学习的态度。

          人连自己都没搞清楚,是不可能创造出比人还要高级的机器(人)的。人之所以感觉会被机器人取代,是因为太多的人不会学,不愿学——后果就是创造少,复制多,而复制是机器的专长。

          马克思有一个观点我认为是对的,只有当物质极大丰富之后——这个物质极大丰富就是指机器人大量上岗,陈旧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下长大的人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只有走到这一步,所有人才会发自内心的把学习当成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人类这个集体才会把大脑解放程度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世界只会越来越大,人口永远不够用。

          • 家园 嗯,所以我一直在探索用计算机来改善教育

            比如有一个软件叫anki,就是用遗忘曲线来帮助记忆。我觉得这个就很好。

            麻烦的在于这个软件不适合记忆有体系的知识,记忆单词什么的还好。

            所以我正在把这个软件和思维导图之类的软件整合。

            这些都还是术。我的终极理想还是能有一个网站或者软件,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和眼下学习的东西有什么用。最终就是,让每个孩子,不管生于何处,都有免于狭隘的机会。

            技术上很困难。暂时的想法是能不能做一个中文版的bighistoryproject。

            你有没有什么好想法?欢迎讨论。

            • 家园 人为什么要学习

              我的终极理想还是能有一个网站或者软件,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和眼下学习的东西有什么用
              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恐怕不是一代两代人可以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直接】的问题。

              就拿中文和英语来说,前者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后者是基于拼音文字发展起来的,从直观程度上来看,象形文字似乎更容易让人记忆、表达、阅读,几个“ABC”这样的发音就能表达一个意思,还能让后人学会它,似乎是一件非常不科学的事,但它为什么就存在,而且生命力如此顽强呢?也许从音乐里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当一段旋律响起时,人们就会泪流满面,或者心潮澎湃,又或者宁静而致远呢?

              我这里并不是在否定文字的力量,比如,相比起听来说,看的速度更快,所谓一目十行。但是也要注意到文字发展到后来过于抽象、过于笼统、过于概括,当一个成年人对孩子说【太阳】这个词时,只不过是告诉他天上那个东西在华人世界里的一个称谓罢了,而地球上所有的人,要学会这些称谓,还要自如运用,需要花上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还没有谈及跨语种交流),这个代价是巨大的。我们真的有必要去学【太阳】这个词怎么写吗?实际上,我们之所以学它怎么写,只不过是为了彼此之间有办法(借助第三方)进行心灵交流,但如果有更好的方式呢?

              面对人类目前已经掌握的数量惊人的已知和个人短暂的生命来说,学习这些语言本身的过程过于漫长、过于艰辛、过于乏味。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让人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或许说古而有之但现在更为便利的表达方式,像no zuo no die这样的新词汇,像表情文的流行,以及村上春树那种独特的充满着具象意味的、叙事性的长句,都在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再停留在过去那种单一的纯文字、纯语音的层面了。如果你有兴趣做这方面的技术研发,我认为方向就对了。

              以上,是一个技术盲的泛泛而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