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头盔舀干顿河水——蒙古入侵后的罗刹 -- 赫克托尔

共:💬75 🌺78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头盔舀干顿河水——蒙古入侵后的罗刹

    之前写《法国大革命》,因为西西河被封,我没地发文,加上兴趣转移,决定弃坑,请大家原谅。

    近来对俄国感兴趣,相继看了《金帐汗国兴衰史》、《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静静的顿河》、《往事纪年译注》,对蒙古征服后的俄罗斯、钦察汗国的历史,略知一点皮毛,决定写点啥做个笔记,重点有3:钦察汗国的灭亡或解体、莫斯科公国的崛起扩张和统一俄罗斯、帖木儿与脱脱迷失之战。

    写本文有个重大问题——该如何翻译Rus、Russian。纵观各书,1500年的Rus往往译作罗斯,如Kievan Rus叫“基辅罗斯”,1500后的往往叫俄罗斯。俄罗斯或斡罗思是蒙古人的译法,据说蒙古人有在辅音R之前加元音的习惯。几经犹豫,我采用“罗刹”的译法,既来自中国典籍,也避免了罗斯、俄罗斯的矛盾,更与《西游记》中的罗刹女铁扇公主有点联系,听起来有点浪漫和玄妙,下文统一使用“罗刹”指代罗斯、俄罗斯、斡罗思。

    参考书目:

    1. 往事纪年译注 (罗刹)涅斯托耳

    2. 金帐汗国兴衰史 〔苏联〕Б.Д.格列科夫 А.Ю.雅库博夫斯基

    3.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苏联〕B. B.马夫罗金

    4. 静静的顿河 〔苏联〕肖霍洛夫

    5. 史集 (波斯)拉施德丁

    6. 阿富汗史 (英国)珀西赛克斯(Percy Sykes)

    7. 草原帝国 (法国)勒内格鲁塞(René Grousset)

    8. 伊朗通史 (伊朗)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Abbas Eghbal Ashtiani, ‘Abbās Eqbāl Ashtiāni)

    9. 帖木儿帝国 (法国)布哇(L. Bouvat)

    10. 多桑蒙古史 (瑞典)多桑

    11. 元史 (明)宋濂

    12. 中亚通史 王治来

    13. 其他,如五藤高庆写的成吉思汗4系列

    通宝推:flyingfox,使用尽量中文,天涯无,奔波儿,天涯行者,明石,李根,被明月兮佩宝璐,一刻馆皆様,逐水而行,大散人,预备役师的防化,五藤高庆,澹泊敬诚,看得真过瘾,浣花岛主,脑袋,kiyohide,关中农民,夜如何其,陈王奋起,桥上,联储主席,Antioch,卢比扬卡,不限,晴空一鹤,
    • 家园 【原创】5. 来无影去无踪

      1162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生于一个蒙古乞颜部贵族家庭,曾祖父是屯必乃汗,祖父、父亲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守灶的幼子,都没有汗号,在黄金家族的众多成员中,谈不上多么高贵。铁木真幼年丧父,在家族内讧,外族仇杀的险恶环境中长大,形成了坚韧、残酷、冷静的性格。

      1185年,在安达札木合、义父王汗的支持下,铁木真掘得人生第一桶金,攻灭世仇蔑儿乞部。大约在1189年,羽翼渐丰的铁木真被拥立为蒙古汗。相继消灭两位人生贵人札木合、王汗之后, 1206年春,铁木真召集贵族及诸那颜(官员)在斡难河(鄂嫩河)源举行“忽里勒台”(大会),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敬献这个汗号的是晃豁坛人阔阔出。阔阔出,蒙古人称他为“帖卜腾格里”(通天使者)。他平日常说:“神在和我谈话,我在天上巡游”。他对铁木真说:“神命你为普世的君主”。“忽里勒台”之日,他对铁木真说:“如今,被称为古儿汗(札木合)的这个地域上的君主,已被你一手征服,你已取得了他们的领地,你可以像他们那样地,采用一个同样意义的尊号:成吉思。”关于“成吉思汗”的含义,蒙古史专家余大钧先生,在其注释的《蒙古秘史》中说,成吉思汗有5种解释,限于篇幅,本文不赘述。

      与草原前辈,匈奴冒顿单于、突厥土门可汗相比,成吉思汗的起点低得多,父亲也速该虽然是草原上的强者,但也只是强者之一,黄金家族家大业大,成吉思汗的族内竞争者很多。为了巩固权位,成吉思汗对蒙古人和其他被征服民族,做了全方位改造,特别是颁布了影响深远的成文法《大扎撒》、圣训语录性质的《必里克》(必扯克),后继者只需要照方抓药即可,避免了落后民族常见的人亡政息。靠他的超强能力和巨大声望,成吉思汗后裔的统治,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内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下台。

      早在1205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的前一年,铁木真便打出草原,借口西夏收留王汗之子桑昆,进攻西夏,西夏桓宗李纯佑(1077—1193~1206)被迫称臣纳贡。1211年,成吉思汗南征世仇金国,大破之,1215年不战而下金中都,金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1218年,蒙古使团兼商团,在中亚和西亚霸主花剌子模帝国东部边关——讹答剌城,遭到血洗,使者和商人几乎全部被杀,货物被洗劫。成吉思汗又派以巴合剌(西域人)为首的3名使者前往花剌子模索取肇事者。使者向花剌子模沙(Shah, 波斯语的国王)摩诃末转达了成吉思汗的原话:“君前与我约,保不虐待此国任何商人。今遽违约,枉为一国之主。若讹答剌虐杀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则请以守将付我,听我惩罚,否则即备战”(《多桑蒙古史》)。摩诃末对此置若罔闻,杀害了正使巴合剌,将两名副使的胡子剃光赶回。“这些不足取的作法是产生事端,引起恶感及仇报、猛袭的原因”,“使和平安宁遭到破坏”(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下册)。

      摩诃末2次杀害蒙古使者,让成吉思汗充分占据了道德制高点。1219年,成吉思汗亲自登上高山,向长生天(腾格里)祈祷了3天3夜,率领蒙古和畏兀儿、葛逻禄皇协军西征花剌子模。唯有早已称臣的西夏拒绝出兵,西夏大将阿沙敢不挑衅的说:“兵力不足,做什么大汗!”成吉思汗气得七窍生烟,说:“怎么能容忍阿沙敢不说这种(不堪入耳)的话?先去征讨他们,又有何难?但因为现在要出征别的国家,就暂且不理他们。若蒙长生天佑护,(西征)胜利归来时,朕就去征讨他们。”(《蒙古秘史》)

      虽然摩诃末气焰嚣张,当蒙古洪水真来了,摩诃末却只顾带着儿子向西逃窜,丢下国土、人民和军队,任其自生自灭。1220年年中,蒙古西征只1年,便连下花剌子模两大都城撒马儿罕、玉龙杰赤。对远逃伊朗的摩诃末,成吉思汗派遣4狗中的哲别(Jebe)、速不台(Subutai),带领2万骑兵,实施无后方轻装追杀,斩首行动,务求活要见人、死要见尸。1220年年底,穷途末路的摩诃末,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死去,临终前将王位传给长子,印度女人生的札兰丁曼古伯惕。

      哲别、速不台完成追杀摩诃末的任务,没有向东返回蒙古本土,或去中亚与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主力汇合,而是继续无后方西进,搜索前进,沿途见神杀神,见鬼灭鬼,灭军破城,所向无前。相继大破外高加索的阿塞拜疆的伊尔弟吉斯王朝、格鲁吉亚王国之后,哲别速不台的远征军抵达高加索山南的设里汪(Shirvan),照例大肆屠掠,无往不胜。

      设里汪现在译作希尔凡,属于阿塞拜疆共和国。设里汪王国不大,战略位置却极为重要,扼守着沟通高加索山南北最重要的关口——打耳班关(Derbend)。高加索山东西走向,横亘在黑海、里海之间,在高加索山、里海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平原,最迟在第一波斯帝国时期,山南的波斯人就在这里修建关隘,阻遏山北的游牧民南下伊朗农业区。蒙古远征军要过关北上进入南俄草原,必须经过打耳班关。

      《史集》记载,设里汪人打不过蒙古人,只好据险固守,远征军轻装而来,不具备攻破打耳班关的攻坚能力,于是哲别、速不台诡称和谈,设里汪沙正愁如何送走这帮瘟神,便派出10位大臣(akabir)前来谈判,蒙古人杀死其中的一个,对其余的9人说道:“只要你们将通过打耳班的道路指引给我们,我们就饶恕你们,否则我们就把你们杀掉!”那9个活人为了保命,为远征军带路,就这样,蒙古人全须全尾的翻越高加索山,首次进入欧洲。

      当时居住在高加索山以北,黑海、里海之间的是阿兰人(Alan),《元史》叫阿速,是现在奥塞梯人的祖先,以游牧为生,世代给东罗做雇佣兵。蒙古人进入欧洲的第一个对手,正是阿兰人,阿兰人自知不是对手,邀请生活在北方的顿河、伏尔加河流域的钦察人,组团对付蒙古人。钦察汗叫忽滩汗(Koten Khan, 1223~39),应邀派兵南下。蒙古人见阿兰、钦察联军势盛,便派人跟忽滩汗套近乎,说:“我们和你们(钦察)是同一部落的人、出自同一氏族,而阿兰人是我们的异己。让我们缔结互不侵犯的协定吧,你们想要金子、衣服,我们给你们,你们[将阿兰人]给我们留下吧。”钦察人被蒙古人的卑辞厚币打动,撤军而去,蒙古人轻松击破阿兰人。《元史 速不台传》说:速不台“遇其酋长玉里吉及塔塔哈儿方聚于不租河,纵兵奋击”,大概就是蒙古人击破阿兰人的战役。

      蒙古人与钦察人的关系,确实有点绕。现在说的突厥人,如哈萨克、乌兹别克、土耳其,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之突厥语族,或者说,现在的所谓突厥人,是说突厥语的族群。但是在蒙古崛起前后,突厥人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概念。从南俄到大兴安岭的广大欧亚草原(Steppe)上,生活着很多游牧民族,欧亚草原(Steppe)地形平坦,缺少难以逾越的高山大河,各民族的交往频繁,文化风俗相似,在蒙古征服前,在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影响下,草原民族形成了乌古思汗(Oghuz Khagan)的传说,拉施德丁的《史集》的开篇,做了详细介绍。

      《史集》说,大洪水灭了诺亚(《古兰经》叫努哈[Nuh])一家之外的所有人类,所以后来的人类都是诺亚的3个儿子的后代,其中的老三雅弗,突厥名字叫不勒札(būljeh)汗,“所有的蒙古人、突厥诸部落和一切游牧人[直译作:草原居民]均出自他的氏族”。不勒札汗生合剌汗生乌古思汗(Oghuz Khagan),所以乌古思汗是雅弗的孙子,诺亚的曾孙。乌古思汗生了6个儿子,前三个为右翼,后三个为左翼,每个儿子各生了4个儿子,总共24个孙子,各形成一个部族,这24个部族是乌古思汗的嫡传子孙,塞尔柱人是乌古思汗的第6子鼎吉思(dīnkīz)汗的第4子乞尼黑(qīnīq)的后代,比拉施德丁晚100多年的土库曼白羊王朝,自称乌古思汗第4子阔阔(Kūk)汗的长子巴颜都儿(bāi(a)ndur, Bayandor)的后裔。还有些突厥部落,不是乌古思汗的后代,而是乌古思汗的部下或堂兄弟们的后裔,如前文提到的钦察人,是其一个阵亡的部下的后代。

      除了乌古思汗的子孙和部下的子孙外,还有一些草原民族,如成吉思汗所在的蒙古人、西夏的唐古特部(党项),也是突厥人,只是支系较远而已。拉施德丁指出:“蒙古人是属于突厥诸部落的一个部落;现今则由于他们的幸运、强盛和伟大,所有其他部落都被称以他们的这个专名(蒙古)。”

      这样一来,雅弗——乌古思汗——突厥传说,将欧亚草原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圣经》、《古兰经》的人类起源说融合起来,欧亚草原上所有游牧民,都是突厥人,大家都是一家子,亲缘关系或远或近而已。这一传说或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例如中亚的西察合台蒙古人,就自称突厥人,再如成书于17世纪,由成吉思汗的后裔阿布哈齐写就的《突厥世系》,把成吉思汗、蒙古人、自己,都视为突厥人,《突厥世系》其实写的是蒙古人的世系,与现在的说突厥族的各民族几乎毫无关系。

      到了近代,奥斯曼帝国鼓吹泛突厥主义,把跟突厥沾边的概念都翻了出来,雅弗——乌古斯汗——突厥概念,突厥语族各民族,中国两唐书中的突厥汗国,一勺烩了,造成很多概念上的混乱。现在网上常见的泛突厥地图,将蒙古人及其地盘,也算做突厥,就是因为在雅弗——乌古斯汗——突厥框架下,蒙古人是突厥人的一部分,中亚的蒙古人也的确曾经自称突厥人。

      回过头来说蒙古远征,按雅弗——乌古斯汗——突厥理论,钦察人、蒙古人都是突厥,阿兰人却不在该框架下,不算突厥人,可能与阿兰人长期与伊朗波斯人、东罗希腊人打交道,生活方式倾向于农业有关。就这样,蒙古人与钦察人套近乎,钦察人贪图财物,不仅卖了阿兰人,还放心大胆的解散军队,回草原放牧去了。哲别、速不台打完了阿兰人,腾出手来进攻钦察人,夺回之前送去的财物,钦察人赔了夫人又折兵,亏大发了。

      遭此打击,钦察忽滩汗收拢部众,向西北方的罗刹各国退却,求助于女婿、罗刹王公勇敢者密赤思老。蒙古人度过了1222年冬季之后,1223年重新活跃起来,向西南进军,攻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热那亚殖民城速答黑(Sudak),继而离开克里米亚半岛,向西北方的第聂伯河方向前进。

      蒙古人的进逼,引起罗刹王公们的恐慌,在忽滩汗的邀约和蒙古的军事压力下,1223年初,钦察、罗刹联军组建完成,总兵力约8万人,迎战蒙军。

      当时比较重要的王公有5位:

      勇敢者密赤思老(Mstislav Mstislavich the Bold, ?—1228),前文提到过他,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长子密赤思老大王的曾孙,做过诺夫哥罗德王公,1216年战胜大窝的继承人尤里二世,终结了弗拉基米尔大公国的盛世,自己一跃成为首席王公。然而精于算计的诺夫哥罗德人,不愿意被另一个强大王公主宰,将其废黜,于是密赤思老突然发现自己无家可归,便去南方碰运气。此前,1205年,加利奇-沃伦王公罗曼(Roman the Great, c. 1152—1205) 出征波兰,中伏战死(Battle of Zawichost),留下遗孀安娜 (Анна) 和两个幼子:四岁的丹尼尔(Daniel of Galicia, 1201—1264)和两岁的瓦西里科 (Васипько)。加利奇-沃伦主少国疑,西面的强国匈牙利、波兰趁机揩油,瓜分了加利奇。1219年,走投无路的密赤思老,利用加利奇的混乱,赶走匈牙利人,做了加利奇王公(1219~27)。

      刚在1218年复辟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二世(Yuri II of Vladimir, 1189—1212~1216—1218~1238),势力稍弱,他出自长臂尤里系,与勇敢者密赤思老有宿怨,凡是勇敢者密赤思老要做的事,他都明里暗里拆台。

      沃伦王公丹尼尔,22岁,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喜欢猛冲猛打。

      基辅大公密赤思老三世(Mstislav III of Kiev. ?—1212~1223),也是密赤思老大王的曾孙,与勇敢者密赤思老同出一个祖父,所以他俩是堂兄弟。当时基辅历经劫难,早已不复往日辉煌,在罗刹公国中,只能算二流。

      切尔尼戈夫(Chernigov)王公密赤思老斯维亚托斯拉维奇(Mstislav II Svyatoslavich. c. 1168—1220~1223),他与前3位王公的血缘关系更远,前3位都是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后裔,这位密赤思老的高祖父,是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3伯父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所以他比前两位密赤思老高一辈,3位密赤思老的世系如下:

      智者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德一世—>莫诺马赫—>密赤思老大王—>罗斯季斯拉夫一世—>密赤思老—>勇敢者密赤思老

      智者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德一世—>莫诺马赫—>密赤思老大王—>罗斯季斯拉夫一世—>罗曼—>基辅大公密赤思老三世

      智者雅罗斯拉夫—>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奥列格—>弗谢沃洛德二世—>斯维亚托斯拉夫三世—>切尔尼戈夫的密赤思老

      上述5位王公中,只有尤里二世没有出兵,或者没来得及出兵,因为尤里的地盘远在北方,距离蒙军的进攻方向很远,所以他参战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他与勇敢者密赤思老不和睦,不愿共事。他让侄子带了一批人马南下,还没到战场就听说仗打完了,于是撤军回家。

      由于这是罗刹人首次与蒙古人打交道,罗刹编年史家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有的人把他们称做塔兀儿蛮,还有人把他们称做佩彻涅格人,还有人把他们称做——似乎他们是从叶特里耶夫沙漠来的——只有上帝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蒙古人从哪里来的,要往哪里去,来了干什么,是抢劫还是征服,罗刹人一无所知,两眼一抹黑。

      据罗刹编年史记载,蒙古人得知罗刹王公们准备援助钦察人后,便派遣使者向提出警告:“我们听说你们听信了波洛伏齐人(钦察人)的话要来同我们打仗。可是我们不想侵占你们的国土,既不侵占你们的城市,也不侵犯你们的村庄,我们不是到你们这里来,而是奉上帝之命来征服那奴隶和马夫,可恶的波洛伏齐人的;你们同我们讲和吧,他们若逃到你们处去时,就将他们杀死,财物都归你们所有;听说他们对你们作恶多端,我们就是为了这个来征讨他们的。”

        罗刹王公们杀死了鞑靼使者作为答复,并前去迎击鞑靼人。在出征的第17天,罗刹军队在奥列什耶附近停了下来。

        鞑靼人再次派来了自己的使者,谴责罗刹王公杀害第一批使者,并责备他们过分信任波洛伏齐人:“如果你们听信波洛伏齐人的话,杀死我们的使者,前来攻打我们,那么你们走开吧!我们没有冒犯你们。上帝明鉴。”

        这一次,使者安全地回去了,但他们毕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罗刹王公们考虑:如果今天让鞑靼人占领了波洛伏齐国,明天就将轮到罗刹。

      罗刹、钦察联军,就数量而言相当庞大,达8万之多,就其组织而言,却纯然是封建式的,“这种军队的兵士同他们的直接的封建领主的关系,要比他们同国王军队指挥官的联系更为紧密”。通过前文,诸位看官可能发现一个规律,王公们很难在一个公国干到死,即使干到死,也难以把公位传给子弟。这是因为罗刹内讧太多,留里克家族成员也太多,各公国的贵族——波亚尔(Boyars),效法诺夫哥罗德,养成了从外地请王公的习惯,一不高兴就把王公踢走换一个。基辅罗刹解体之前,基辅大公相对地方王公弱势,王公时常杀进京城赶走大公取而代之;解体之后,发展到王公对本地贵族弱势,下克上导致君权不振,公国之间,公国内部矛盾重重,一盘散沙,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罗刹在莫斯科公国领导下复兴、战胜蒙古人其实是表象,实质是逐步加强大公、沙皇的个人权力,以及莫斯科对地方的中央权力,这种不断加强集权的趋势,直到苏联解体,才有所弱化,现在被普京大帝再次唤醒。

      蒙军方面,除了蒙古人,还有跟着蒙古人打仗的皇协军——流浪者,他们是后来哥萨克(Cossack)的原型或前辈。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绘哥萨克的百科全书,从该书可以看出,哥萨克与俄罗斯、乌克兰之类的民族,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而是采用哥萨克生活方式的人群。哥萨克是从鞑靼、俄国、波兰出逃的,不愿意受王法管的亡命者,在顿河沿岸定居下来,其中有斯拉夫人、鞑靼人、土耳其人、卡尔梅克蒙古人(没回中国的吐尔扈特人)等等。小说第7卷,作者借一位英国谈判代表的眼睛,观察种族混杂的哥萨克:“不论什么人,一看到哥萨克人群,总会产生这种(惊讶)感觉;一个淡白头发的斯拉夫族哥萨克身旁站着一个典型的蒙古人,蒙古人的旁边则是一个头发像乌鸦翅膀一样黑的青年哥萨克,一只手上包扎着肮脏绷带,正小声跟一个白发苍苍、道貌岸然的长者谈话,可以打赌,在这位拄着拐杖,穿着老式哥萨克棉袄的长者的血管里,流的一定是纯高加索山民的血液……”

      哥萨克不认为自己是任何一个民族,称俄罗斯人为“树皮做的、树条编的”庄稼佬、乌克兰人是“该死的”“霍霍尔”(也译作“一撮毛”)。《静静的顿河》第2卷第5章,哥萨克与俄罗斯人斗殴,布尔什维克宣传员施托克曼说:“我们都是俄罗斯人”,遭到哥萨克们怒斥。

      蒙古、罗刹军队的先头部队在第聂伯河以西遭遇,罗刹人初战告捷,勇敢者密赤思老、沃伦公丹尼尔认为对手不过如此,两人率部渡过第聂伯河追击,希望扩大战果。其他王公见他俩渡河先行,乐得在后面跟着看热闹,于是也跟着渡河。

      蒙古人再度露面,年轻的丹尼尔,正如编年史撰者所描写的:“勇敢、大胆,浑身上下找不出一点毛病的”王公,就迎了上去。丹尼尔得出结论:敌人并不厉害。罗刹人又一次战胜,他们把鞑靼人打跑了,夺取了鞑靼人的牲口。罗刹扈从们沿着草原前进了八天,把自己的本土远远地抛在后面。他们在卡尔加河上再次与鞑靼人遭遇:鞑靼人的前锋被击退,罗刹人用钦察军充当光锋,渡河继续前进。

      卡尔加河(Kalchik River。《元史速不台传》为“阿里吉”)是一条近海的小河,在马里乌波尔(Mariupol)附近流入亚速海,位于现在打得热闹的东乌克兰境内。

        见战事进展顺利,勇敢者密赤思老更加自信,预先没有通知任何人,跟丹尼尔一起与鞑靼人厮杀起来。据《伊帕齐耶夫编年史》说,这是1223年6月16日的事情。丹尼尔跑在最前面向鞑靼人飞快地冲杀过去,他胸部受伤,但没有退出战斗。钦察人却抵挡不住向后溃逃,扰乱了后面步行的罗刹军队。鞑靼人获得了胜利。

      在后面跟着的基辅公密赤思老(Mstislav III of Kiev. ?—1212~1223),认为勇敢者密赤思老的战术非招至覆灭不可,又对他怀有敌意,所以当看到自己人失败时却按兵不动。他驻扎在卡尔加河畔山上仓促布防起来的军营里固守,坐视两个冒失鬼全军覆灭。勇敢者密赤思老与罗曼却血战逃脱,渡过卡尔加河逃走,为了阻止蒙军追杀,勇敢者过河后毁掉船只,导致基辅大公密赤思老等人无路可逃。

      鞑靼人包围其他几位王公驻守的军营,激战3天,被困的罗刹人干渴难忍,上下解体,密赤思老相信了鞑靼人会将他同他的军队放回家的诺言,率领全军投降。哲别、速不台背弃诺言,将王公们捆起来,扔在地上,上面盖上木板,蒙古将军们坐上木板,在王公们呻吟、诅咒、痛骂声的伴奏下,举杯畅饮,欢庆胜利。

      卡尔加河战役后,哲别和速不台在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附近渡过伏尔加河,向北进军,打败了今喀山附近的保加尔人(不里阿耳)和乌拉尔山区的康里突厥人,掉头向东,与从玉龙杰赤向西北进军的成吉思汗长子朮赤会师,结束了围绕里海逆时针一周的里海大回环。此次远征后不久,大概在1225年,哲别去世。

      鞑靼军队同部分罗刹王公及钦察人联军的头一次会战,便以这样的惨败告终。《诺夫哥罗德第一编年史》写道:“死了无数的人,城市和乡村到处充满了哀号、哭泣和悲伤——鞑靼人从第聂伯河上回去了。既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们去向何方。”

      对罗刹公国们来说,他们没从卡尔加河战役学到任何东西,或者说想学也学不到。罗刹不可能在蒙古人下次到来前完成统一,蒙古人的战术、科技,罗刹也学不来,在浑浑噩噩中又过了13年。反观蒙古人,通过里海大回环的侦察型远征,对西亚、东欧的的山川地理,军政宗教状况,都获得了大量、深入的第一手情报,不久的将来,本次远征的主将之一速不台,将能成为下次更大远征军的实际统帅。

      通宝推:忧心,mezhan,关中农民,五藤高庆,飒勒青,文化体制,
      • 家园 好期待帖木儿追剿脱脱迷失的情节,王子何时更新啊
      • 家园 【原创】起码有三个人用过成吉思这个汗号

        第一个当然是铁木真。

        第二个是北元的末代正统皇帝林丹汗,他是铁木真和忽必烈的子孙,更确切地说,是再次统一蒙古高原的中兴之主——达延汗的嫡系后裔。

        第三个是青藏高原和硕特汗国的末代汉王拉藏汗,属于卫拉特人而非东蒙古人,虽然他们这一支自称是铁木真大弟弟哈萨尔的后裔,但仍有不少人认为其来源很可疑,祖先甚至可能是突厥人而非蒙古人。

        无论“成吉思”起初是什么,起码到了后来,它肯定被认为是“大海”之意,在蒙语里等同于后来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达赖,没错,这确实是个蒙古词,本来与藏传佛教没有关系。

    • 家园 【原创】4. 大难临头是非多

      苏联地区有3大城市或城市群,西北方的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东北方的莫斯科、西南方的基辅,对应3大强队,圣彼得堡泽尼特、莫斯科中央陆军和斯巴达克、基辅迪纳摩。基辅罗斯解体后,虽然诸侯林立,但矬子里也有大个子,分化出三大强国或强国群,基本上与上述三大城市对应。它们是,西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公国,在圣彼得堡南方不远;西南方的沃伦-加利奇(Halych)大公国,在乌克兰历史上至关重要;东北方的苏兹达尔-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莫斯科公国是其后代和分支,下面对三大强国挨个说。

      与圣彼得堡一样,诺夫哥罗德是罗刹开往欧洲的窗户。早在瓦良格人来之前,诺夫哥罗德就很富裕了,它控制者黑海——波罗的海商路(瓦良格——希腊商路)的北端。北方和波罗的海的商品,从芬兰湾登陆,经诺夫哥罗德,南下进入第聂伯河,再顺流而下进入黑海,抵达君士坦丁堡,瓦良格人也是沿着这条商路南下的。毛皮、蜂蜜、蜡、脂肪、大麻、树脂、钾碱、松焦油、海象牙,都是诺夫哥罗德转运的主要商品。诺夫哥罗德的市民,除了商人,多是手工业者。1016年,智者雅罗斯拉夫率领诺夫哥罗德人,与兄弟斯维亚托波尔克打内战。斯维亚托波尔克的一名将领辱骂诺夫哥罗德人说:“你们跟着那个坏蛋、瘸子(雅罗斯拉夫)来干什么?你们不是些木匠吗?我们命令你们去给我们盖房子!”

      这里说下蜂蜜、蜂蜡。在中世纪,蜂蜡、蜂蜜是非常重要的商品。在近代从石油提取石蜡之前,蜂蜡是仅有的火漆来源,用于给文件袋封口。蜂蜜的地位也远比今天高,中世纪和之前,蔗糖还是高科技产品,欧洲人只能从东地中海进口,量少价高,即使在中国,蔗糖也是稀罕物,元明两朝,蔗糖的生产技术,控制在回回手里。除了蔗糖,甜味剂只有2个来源:果汁尤其是橘子汁、蜂蜜,果汁不耐贮存,所以蜂蜜是最重要的甜味剂。由于蜂蜜、蜂蜡的重要性,欧洲的封建主在交代遗嘱时,往往专门交代如何分配蜂房和蜂群。

      名义上,诺夫哥罗德是公国,其实是贵族共和国,最高权利机关是市民大会(вече, Veche),所有市民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遇事敲钟召集市民开会,实际上控制城市的是商人和贵族,他们通过代理人,在市民大会上发言,向敌对者鼓噪,控制舆论和民意。另一方面,诺夫哥罗德披着一层君主制外衣,从国外邀请留里克家族成员来做王公。用来与周围的君主国打交道,获得王公们的武力保护。

      同时,诺夫哥罗德对王公防范甚严,王公不能到他想去的地方打猎,不能在未经预先指定的地方牧马,他只许在经过市民会议(вече, Veche)批准的地方,采买鱼类加以储藏。关于这点以及类似细节都已经由市民会议预先规定在合同书上,而王公必须吻这一合同书上的十字架宣誓遵行。虽然多方受限制,王公们依然对诺夫哥罗德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诺城实在富裕,王公们都想来揩油,诺诚也利用王冠做赏格,挑动王公们互斗,从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王公入主。所以诺夫哥罗德维持独立到1478年,才被莫斯科伊凡三世吞并。

      如果说诺夫哥罗德是罗刹的传统强国,那么加利奇-沃伦公国(Kingdom of Galicia–Volhynia)则是基辅罗刹废墟上的暴发户。加利奇-沃伦的首位强力王公是智者雅罗斯拉夫的长子的后裔,雅罗斯拉夫-奥斯莫梅斯尔(Yaroslav Osmomysl, ca. 1135—53~87)。前面说过,智者雅罗斯拉夫有6个儿子,长子弗拉基米尔早死,长孙罗斯季斯拉夫(Rostyslav Volodymyrovych of Tmutarakan, 1038—66)没得到封地,因此与叔叔们长期内战。罗斯季斯拉的后裔雅罗斯拉夫-奥斯莫梅斯尔做加利奇王公时,加利奇已经相当强大,罗刹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描述道:“加利奇(Halych)的雅罗斯拉夫-奥斯莫梅斯尔(Yaroslav Osmomysl, ca. 1135—53~87)啊!你高高地坐在/自己那金制的宝离上,/你曾以自己的铁军/ 顶住了匈牙利的高山,/阻碍了国王的道路,/关闭了多瑙河的大门,/把重兵投进云霄以外,/将法庭建立在远到多瑙河边。”

      雅罗斯拉夫-奥斯莫梅斯尔死后,诸子纷争,加利奇公国陷入内乱,1189年,加利奇市民杀掉其子奥列格,邀请沃伦王公罗曼(Roman the Great, c. 1152—1205)来继位。罗曼出自另一个世系,是智者雅罗斯拉夫的第4子,基辅大公弗谢沃洛德(Vsevolod I Yaroslavich, 1030—78~93)的后代。弗谢沃洛德之子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Vladimir II Monomakh, 1053—1113~1125),是东罗皇帝君士坦丁-莫诺马赫的外孙,继承了外公的外号莫诺马赫。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能力强、寿命长、子嗣多,所以之后的有作为王公,多是他的后裔。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后代分为两个大系统,一个是长子密赤思老大王(Mstislav I Vladimirovich the Great, 1076—1125~1132)的后裔,做基辅大公,另一个是长臂尤里一世多尔戈鲁基(Yuri I Vladimirovich Dolgorukiy, c. 1099—1157)及其后裔,封到罗刹东北部,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莫斯科公国的祖先。

      密赤思老大王生伊兹雅斯拉夫二世,生末代基辅大公密赤思老二世,生罗曼。1169年,密赤思老二世被堂兄弟,长臂尤里的儿子安德烈赶下台,基辅惨遭焚掠,密赤思老二世流亡君士坦丁堡,幼支取得优势,罗曼跑到基辅附近的沃伦为王公。然而貌似强大的安德烈后院起火,被迫退回北方,1174年去世。罗曼趁机崛起,又吞并了内讧的加利奇,加利奇-沃伦公国在罗曼手上成型。

      罗曼的西南是匈牙利,西北是波兰,都是惹不起的大国,东面的基辅在被安德烈洗劫之后,地位一落千丈,如果要控制或兼并基辅,就必须与东北的堂兄弟们角逐。

      罗刹三大强国中,最强大,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

      1108年,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封儿子长臂尤里,为东北方的罗斯托夫-苏兹达尔(Rostov-Suzdal)王公。罗刹有2个罗斯托夫,一个在东北罗刹,莫斯科附近,另一个在顿河口,亚速海东北角,所以也叫顿河畔罗斯托夫。现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名气更大,本文提到的罗斯托夫,如无特别注明,都是莫斯科附近的罗斯托夫。

      长臂尤里去罗斯托夫之前,罗刹的核心地域一直是从诺夫哥罗德到基辅,沿着第聂伯河的一长条,东北地区贫穷落后,天高皇帝远,罗斯托夫的贵族地头蛇们,盘根错结,难以驾驭。长臂尤里将首府迁到苏兹达尔城,发展经济,修建城市,巩固势力,所以他是东北罗刹的开创者。在他或伪托他的名字新建的城市中,有莫斯科、特维尔、科斯特罗马等。

      大哥密赤思老大王死后,长臂尤里以年长王公的身份,积极谋求大公之位。尤里先从诺夫哥罗德下手,基辅大公抱怨说:“现在我的兄弟,罗斯托夫的格奥尔基(尤里/Yuri是格奥尔基/Georgi的最后一个音节,这里指长臂尤里)欺凌了我的诺夫哥罗德,从他们那里夺走了贡税,在道路上作恶多端,我将出征,将通过武力或和谈来解决这件事”。

      因为尤里从东北发迹,谋取西南方基辅的大公位,所以人送绰号“长臂”(Dolgorukiy)。1149年,长臂尤里成功上位,做了大公。他这么做,动了大哥密赤思老的儿子们的奶酪,结果不到2年,1151年被侄子们赶出基辅。长臂尤里不屈不挠,1155年二次上洛,在位又是2年,这回没被赶出去,1157年在基辅暴亡。

      长臂尤里的儿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Andrey Bogolyubsky. c. 1111—1157~1174),不愿意跟着老爹去基辅混,迁往克略兹马河上的新城弗拉基米尔定居,加上从老爹继承的罗斯托夫-苏兹达尔,他的公国叫做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与老爹长臂尤里迁居苏兹达尔一样,安德烈迁往弗拉基米尔城的用意,也是避开当地的地头蛇们。

      按贵族们的说法:“弗拉基米尔城不是我们的公爵领地,城郊才是我们的,那里住的尽是穷措大,如奴隶、石匠、木匠、农民之流。”与很多想干一番事业的君主一样,安德烈的统治策略是拉拢下层贵族和平民,制衡贵族,加强王权。

      对外,安德烈同样打算先征服诺夫哥罗德,再拿下基辅。1169年,安德烈攻陷基辅,饱掠而去,自称大公,从此弗拉基米尔公国改称大公国。然而安德烈权势、威望的提高,引起贵族们更多不安,1174年将其杀死。

      为了杜绝安德烈的兄弟报仇,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贵族拥立梁赞(Ryazan)王公雅罗波尔克为大公,希望他能像在梁赞一样,维护贵族的利益。雅罗波尔克对在弗拉基米尔进行长期统治没有信心,只想着搂一把就走,把弗拉基米尔城的大礼拜堂劫掠一空,财物送到了自己的故乡梁赞,安德烈曾为装饰这座大礼拜堂花费过巨额款项。弗拉基米尔市民发动起义,赶走梁赞人,迎立安德烈的两个弟弟回弗拉基米尔做大公。哥俩很快死了一个,另一个弗谢沃洛德(Vsevolod the Big Nest, 1154—1177~1212)继位,此人生育力旺盛,生了8个儿子,所以人送绰号“大窝”(Big Nest)。

      贵族们不甘心失败,再度邀请梁赞王公攻打弗拉基米尔,被大窝打败,大窝趁势清算贵族们,没收他们的庄园,大大加强了王权。梁赞王公打不过大窝,迁往贵族掌权的诺夫哥罗德寻求庇护,大窝以此为借口,远征诺城,大获成功,扶植自己的傀儡做诺夫哥罗德王公。每当诺夫哥罗德人在弗拉基米尔大公的铁掌底下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更换一个傀儡。

      大窝不断向外扩张,重点方向是向东,伏尔加河上中游地区,将罗刹人的居住区的东界大大向东推进。《金帐汗国的兴衰史》认为,“蒙古鞑靼人的入侵伏尔加河,阻止了(弗拉基米尔大公国)更进一步向伏尔加河方面推进。”

      经过这番变乱,大窝一跃成为罗刹头号王公。《伊戈尔远征记》盛赞大窝;“弗谢沃洛德大公啊,难道你心里就不想从那遥远的地方飞来捍卫父亲的黄金宝座?要知道,你用你的那些木桨就能荡尽伏尔加,而用你的那些头盔就能舀光顿河!”《伊戈尔远征记》的作者因南方没有一个弗谢沃洛德而惋惜,认为大窝弗谢沃洛德一定能轻而易举地战胜钦察人,对付整个罗斯的封建割据及王公“内讧”。

      虽说长臂尤里、安德烈都为弗拉基米尔大公国的建立,做出过卓越贡献,但他们要么在位时间太短,要么致力于向基辅发展,所以真正让弗拉基米尔大公国成为罗刹第一强国的,还是大窝弗谢沃洛德。

      与葱岭以西的绝大多数国家一样,随着英主的去世,弗拉基米尔大公国迅速衰落。

      原来大窝的晚年,忙于在诺夫哥罗德扶植傀儡王公,遭到诺夫哥罗德人的强力反弹。留里克家族的王公有的是,想来诺夫哥罗德称孤道寡的大有人在,于是诺夫哥罗德人请来托罗彼茨克(Torchesk)王公——勇敢者密赤思老(Mstislav Mstislavich the Bold, ?—1228)。这个密赤思老出自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长子密赤思老大王一系,为密赤思老大王的曾孙,与出自长臂尤里系的大窝有着深仇大恨。

      勇敢者密赤思老逮捕了大窝的代理人,此时大窝行将就木,拿不准主意要不要打仗,最终决定谈判,双方各安边界,互不相犯。1212年,大窝去世,临终前剥夺长子君士坦丁(Konstantin of Rostov, 1186—1216~1218)的继承权,传位给第3子尤里二世(Yuri II of Vladimir, 1189—1212~1216—1218~1238)。君士坦丁大为不满,勾结勇敢者密赤思老进攻弗拉基米尔。

      1216年,勇敢者密赤思老带兵东进,与内奸君士坦丁联手进攻弗拉基米尔大公国。4月22日,诺夫哥罗德的西军与弗拉基米尔的东军,在利皮察河上相遇,东军惨遭失败(Battle of Lipitsa)。尤里二世放弃大公位和首都弗拉基米尔,让给大哥君士坦丁,自己去苏兹达尔,做大哥的藩臣。经此一战,弗拉基米尔大公国中衰,沦为勇敢者密赤思老的附庸。1218年,君士坦丁去世,尤里二世回到弗拉基米尔复辟,虽然恢复了大公国的独立,但弗拉基米尔的衰败却不可逆转。

      还没等勇敢者密赤思老讨伐东山再起的尤里二世,蒙古洪水来了……

      通宝推:桥上,五藤高庆,trilfe,忧心,关中农民,
      • 家园 王子,俺能歪楼请教一下读书方法的问题不

        一直在默默追王子写的文章,对王子的知识水平可谓高山仰止。王子写的东西多是历史相关的东西,这种东西往往人物、头绪、事件、视角众多,而且往往分散在N多的书里。我读这种东西往往是看了前面忘后面,看了这本忘那本。王子是怎么把这些琐碎的东西整合在一块形成一个体系的呢?能传授一下吗?

      • 家园 原来长臂尤里是这么来的

        这厮是不是死了后封神了?因为俄军北方舰队潜艇队的"北风之神"首艇就是尤里-多尔戈鲁基 号

        • 家园 你的苍狼白鹿,为啥不更新了,我还等着看呢
          • 家园 不更新原因

            1:生活压力太大,现在没空写任何东西

            2:剩下的大概19个国家都是硬茬子,得来个法国那个级别的大长篇才行。

            3:本来想写完候看看有没发表价值的,结果接触到的出版者一致认为没有出版价值。积级性丧失了。

            4:看完你写的东西后深觉我的东西历史准确性不好,学术水平还很差。所以动力不够了

        • 家园 不确定 borei 与长臂尤里的关系,窃以为可能

          Borei得名于希腊神话中的北风之神波瑞阿斯(Boreas),波瑞阿斯带来冬季,希腊人、罗刹人都不喜欢他。唯一问题在于,基辅人是否称长臂尤里为带来严冬的北风之神,我没发现相关证据,需要专家解读。

          我认为很有可能,北风之神的第四艘弗拉基米尔大王,就是皈依基督教的圣弗拉基米尔,被民间尊为红太阳,说明罗刹人有神化大人物的传统。长臂尤里作为红太阳的玄孙,在北方发展,不断南下基辅,被基辅人称作带来严冬的北风之神,合情合理。

    • 家园 【原创】3. 诸侯混战

      智者雅罗斯拉夫有6个儿子,重要的有4个,长子弗拉基米尔——编号1、次子伊兹雅斯拉夫(Iziaslav Yaroslavich I of Kiev, 1024—54~78)——编号2、老三斯维亚托斯拉夫(Sviatoslav II Yaroslavich, 1027—73~76)——编号3、老四弗谢沃洛德(Vsevolod I Yaroslavich, 1030—78~93)——编号4。老五、老六无足轻重,不提名字。

      按长幼之序,老大1号本应继任大公,然而老大无福早亡,留下个年幼的儿子罗斯季斯拉夫(Rostyslav Volodymyrovych of Tmutarakan, 1038—66)——编号1.1,不知为何,雅罗斯拉夫将这个长房长孙排除在继承序列之外,甚至连封地都没给。我估计,雅罗斯拉夫是有些为难,因为如果给长孙封地,就等于承认他是长子的继承人,长孙、次子谁接班,就成了大麻烦,自己百年之后,问题更大,索性排除长孙。但这样一来,1.1肯定不高兴,为将来的内战埋下伏笔。

      1054年,雅罗斯拉夫驾崩,次子,2号,原诺夫哥罗德王公伊兹雅斯拉夫接班,做了第6代第8任大公。

      1055年,出大事了,俄国编年史中首次出现了两个陌生的草原民族:托尔克人(Torks, Torkil)、波洛伏齐人(Polovcians)。

      10世纪的波斯地理书《世界境域志》记道,在巴尔喀什湖以北,今天称之为吉尔吉斯-哈萨克人的地区(即萨雷河、图尔盖河和恩巴河之间的草原上)居住着突厥各族:乌古思(Oghuz Turks)或称古兹,他们与其他突厥人的区别主要是在语音上,他们把原来发“y”的音变成了“j”(dj)音。自成吉思汗时代起,这些古兹人被称为土库曼人,即我们的突厥人。11世纪的古兹人,像今天的土库曼人一样,形成了一个关系松散的、内部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的部落群。格鲁塞认为,在1025-1050年间,乌古兹人在南俄和伊朗寻求出路,去往南俄草原发展的就是罗刹史料中的托尔克人。托尔克人比较倒霉,前面有罗刹、东罗的堵截,后面有更强大的钦察人的追击,不但没发展起来,还成了三大强国的口中食。去往伊朗发展的那支乌古兹人,在部落首领塞尔柱(Seljuk)的孙子们的率领下,装上狗屎运,一口气打垮加兹尼王朝、喀喇汗朝、灭了伊朗布韦希王朝,重创东罗马帝国,建立盛极一时的塞尔柱帝国。

      波洛伏齐人(Polovcians),是罗刹人的叫法,阿拉伯人、波斯人、蒙古人、中国人,称之为钦察人(Kipchak)。拉施德丁在其巨著《史集》中,解释了“钦察”((q(i)bjāq))一词的来历。传说中上古突厥人的乌古思汗(Oghuz Khagan),在一次战争中失利,撤军途中,这时有个丈夫战死的孕妇,爬进一颗大树的空洞里,生下了一个孩子。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乌古思汗。他很可怜地,便说道:“既然这个妇人没有了丈夫,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儿子”。他[确实]被当作乌古思汗的孩子;乌古思称他为钦察。这个词由“合不黑”(q(a)būq)一词派生来。“合不黑”为突厥语"空心树"之意。按这个说法,钦察人也是突厥人,与托尔克人是近亲。从罗刹史料看,两者是宿敌,钦察人远比托尔克人强大,驱赶着后者向西逃窜、冒险。

      1055年冬季,封地在罗刹东部的4号弗谢沃洛德,进攻并打败了托尔克人,获得了其一生中首次重大胜利。同年,跟着托尔克人西来的钦察人,与4号建立外交关系,签订合约,各安边界,至此,钦察人取代之前的可萨、佩切涅格人,成为新的南俄草原的主人。

      1057年,老六死了,封地被老五兼并,而不是由老五的儿子继承,此事首开罗刹诸王公,在没有大公的许可下,私自兼并土地的先例。1060年,老五也死了,地盘被3个哥哥瓜分,其子没有得到封地。此后,主导罗刹的,就是2、3、4号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雅罗斯拉夫的儿子,都叫雅罗斯拉维奇,按阿拉伯人的习惯,哥仨都是伊本-雅罗斯拉夫。

      1061年,钦察人首次入侵罗刹,4号迎战,战败,开始了罗刹、钦察160年恩怨情仇。

      1064年,3位雅罗斯拉维奇的大侄子1.1罗斯季斯拉夫,从3号的儿子手里夺取罗刹的东方飞地——特穆塔拉坎(Tmutarakan)。特城位于亚速海东南的塔曼半岛上,刻赤海峡东岸,控制着亚速海的出入口,将黑海视为内湖的东罗,对塔曼半岛、克里米亚半岛,一直有着特殊的兴趣。东罗皇帝君士坦丁十世(Constantine X Doukas, 1006—59~67),对1.1的崛起,深感惊恐不安。1066年,皇帝向特穆塔拉坎派遣去伪装成将军(котопан)的使者。此人到达特穆塔拉坎后,颇为受到1.1罗斯季斯拉夫的垂青和信赖,并向他表示敬意。有一次,罗斯季斯拉夫和自己的扈从队在一起饮酒,那位将军对他说:“王公,我想为你的健康而饮。”他答应道:“饮。”将军把自己喝剩下的一半酒,敬给王公,自己的手指浸入到酒里。他的指甲下面藏着致命的毒药。王公饮后7天死去。

      1.1活跃时间只有2年,却拉开了罗刹大混战的序幕。他的2个儿子1.1.1、1.1.2也为了地盘,与亲戚们不断开战。然而此时1号的孙子们还年幼,对3位雅罗斯拉维奇还构不成威胁,3兄弟的头号敌人,是一直桀骜不驯的波洛茨克王公——弗谢斯拉夫(Vseslav Bryachislavich of Polotsk, c. 1039—1044~1101),此君是圣弗拉基米尔的曾孙,祖父是雅罗斯拉夫的兄弟,所以论辈分是3位雅罗斯拉维奇的堂侄。弗谢斯拉夫出生时,头上戴着母亲的羊膜,当时民间认为出生时身上带着羊膜的胎儿,长大后具有魔力,以此解释弗谢斯拉夫成年后嗜血好乱。

      1067年,3位雅罗斯拉维奇,2、3、4号组成联军,讨伐波洛茨克公国的明斯克——今白俄罗斯首都。经过苦战,攻陷明斯克,屠杀掉全部成年的男子,而将妇女和儿童作为自己的战利品。7月,三兄弟以吻十字架的发誓方式,邀请弗谢斯拉夫来谈判,保证其人身安全,结果后者来了就被捕,押送到基辅吃牢饭,波洛茨克公国暂时灭亡。此役开创了另一个先例,大公以较为平等的身份,与次级王公联手出征,降低了大公的身份,也拉高了王公的地位,这样,大公不再是王公的主宰,而是首席王公,或者王公会议主席。

      罗刹王公混战之际,被钦察人驱赶的托尔克人冒险进入巴尔干,在瘟疫与保加利亚人的夹击下,于1065年彻底溃散,幸存者以雇佣兵的身份,加入东罗军队。然而在1071年与近亲塞尔柱突厥人的曼齐克特战役中,这些突厥雇佣兵纷纷叛逃,转为突厥算端阿尔普阿尔斯兰效劳。

      1068年,见罗刹的宗王们打的热闹,钦察人第2次入侵,3位罗刹王公组成联军迎战,再次战败,三兄弟落荒而逃。此役是圣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以来,罗刹首次惨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压抑多年的各种矛盾全面爆发,统治集团的内讧内战,底层的起义暴动层出不穷。

      大公,2号伊兹雅斯拉夫,与弟弟4号弗谢沃洛德逃回基辅,基辅市民在市场召开市民会议,表达对大公的不满。趁着混乱,市民放出正在蹲监狱的前波洛茨克王公弗谢斯拉夫,拥立他做了大公。伊兹雅斯拉夫脚底抹油,投奔其表弟,波兰国王波列斯拉夫二世(Bolesaw II the Generous, 1041—1058~1079),后者的母亲是伊兹雅斯拉夫的姑妈,所以他俩是姑表亲。除了上一代的婚姻之外,2号又娶了波列斯拉夫二世的姑妈格尔托尔多(Gertrude of Poland, c. 1025—1108-01-04),所以又是波列斯拉夫二世的姑父。

      好在入侵的钦察人,在基辅东北方的切尔尼戈夫附近,被3号,切尔尼戈夫王公斯维亚托斯拉夫打败,罗刹才避免亡国灭种。

      外患暂时解除,内战又来了。2号与波兰表弟组团,向基辅反扑,做了7个月大公的弗谢斯拉夫不战而逃,回到老巢波洛茨克。2号复辟,对反叛的基辅人血腥报复。这也是波兰人第2次介入罗刹内政,事成之后,2号将波兰人礼送出境。

      1073年,3号联合4号,向基辅进军。此前2号为了报复基辅人将自己赶出,在城内大肆报复,导致人心尽失,因此,当2个弟弟联合叛乱时,得不到基辅人的支持,只得第2次逃出基辅,投奔波兰表弟。这次波兰表弟不像上次那么客气,将其携带的罗刹财宝洗劫一空,2号继续向西逃亡,投靠了波兰死敌,神罗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 Holy Roman Emperor, 1050—1056~1106)。

      2号流亡,3号斯维亚托斯拉夫(Sviatoslav II Yaroslavich, 1027—73~76),堂而皇之的做了大公。那壁厢,接纳了流亡大公的皇帝亨利四世,刚刚25岁,年轻气盛,不可一世,派使者到基辅,要求3号让出大公宝座,否则将遭到天下共主——神圣罗马帝国的武力打击。然而,亨利四世与力图加强教权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矛盾不断升级,后者煽动德意志诸侯叛乱,皇帝只得放弃干预罗刹的企图。仰人鼻息的2号,见教皇的大腿粗,急忙紧抱,得到格里高利七世(Pope Gregory VII, 1073~85)送来的王冠,得到罗刹国王(King of Rus')头衔。

      3号在位期间,教皇挑唆波兰、德意志王公反对皇帝,皇帝则联合捷克王公弗拉季斯拉夫(Vratislaus II of Bohemia, 1061~92)抗衡,在两大阵营中,3号与波兰结盟,派自己的一个儿子,与4号的儿子、东罗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外孙——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出征捷克。不久,捷克王公弗拉季斯拉夫和波兰国王波列斯拉夫二世缔结和约,捷克向波兰交纳1000格里夫纳的白银。于是,波列斯拉夫二世建议2位罗刹公子撤军。可是,罗刹军队赖在捷克不走,直到弗拉季斯拉夫交给他们1000格里夫纳的白银和大批财物后才撤军回国。

      格里夫纳(Grzywna)是重量单位,约为400克,1000格里夫纳约等于400公斤,按每克白银3元计算,价值120万元。

      1076年,刚做了3年大公的3号驾崩,终年50岁,大公宝座转给4号弗谢沃洛德。此时教皇与皇帝的政教斗争进入白热化,皇帝被开除教籍,顿时四面楚歌,各路诸侯、国王趁火打劫,向皇帝进攻,捞取地盘和名声。波兰王波列斯拉夫二世本就与神罗有仇,自然紧跟教皇,派兵将教皇的马仔2号送回基辅复辟。4号也觉得大公位置不容易坐,哥俩媾合,4号让2哥做大公,2号则把死去的3号的地盘——切尔尼戈夫送给4号。

      3号的儿子们没了地盘,当然不高兴,便于1078年勾结钦察人进攻4叔,夺回父亲的切尔尼戈夫。此役再开先例,罗刹王公首次勾结钦察人入寇。4号去基辅向2哥求援,哥俩带上儿子、扈从出征切尔尼戈夫。两支罗刹军队在切尔尼戈夫附近血战,2——4兄弟联军获胜,可是2号在战斗中,翻身下马,站在步兵群中,被对方一名突然冲过来的骑兵,举枪刺中,当场阵亡。

      伊兹雅斯拉夫1054年继位,去掉在国外流亡的约4年,总共在位20年。

      1078年,克死了所有5个兄弟的4号弗谢沃洛德(Vsevolod I Yaroslavich, 1030—78~93)在基辅继位,至少在名义上,他的子侄们都听命于他,唯一的异议者,波洛茨克王公弗谢斯拉夫流亡海外,暂时没有威胁。

      弗谢沃洛德统治时期,宗王内战与钦察人的外部威胁加剧,尤其是2、3号的儿子们,都为扩大地盘而不断纷争。前面说过,2号是波兰国王波列斯拉夫二世的表哥兼姑父,波列斯拉夫二世比2号去世仅仅晚一年,1079年驾崩,小弟弟瓦迪斯拉夫一世(Wadysaw I Herman, c. 1044—1079~1102)接班,2号的儿子又是波兰王的表兄弟,因此2号诸子把波兰作为后盾,不断闹事,波兰也利用他们作为干预罗刹的砝码。

      总的来说,弗谢沃洛德的15年统治还算太平,除了他的能力不错之外,还在于他是所有宗王中年龄最大的。按其父智者雅罗斯拉夫的遗嘱,王公中的最长者做大公,余者做地方王公。宗王内战虽多,却都承认他是大公,另外弗谢沃洛德的长子,东罗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外孙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能力出众,谁敢挑战他,他就派莫诺马赫去讨伐,总能获胜。

      1093年,弗谢沃洛德驾崩,最有力的大公竞争者有2位:2号之子2.1斯维雅托波尔克二世(Sviatopolk II Iziaslavich, 1050—1093~1113)、4号之子4.1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Vladimir II Monomakh, 1053—1113~1125)。他俩都已年过40,年富力强,正在基辅的4.1决定让位给更加年长的2.1,将后者迎入基辅,做了第10任大公,自己去切尔尼戈夫做王公,亲弟弟4.2罗斯季斯拉夫(Rostislav Vsevolodovich of Pereyaslavl. 1070—78~93)做佩列雅斯拉夫利王公。

      听说罗刹正在政权更迭,钦察人发动进攻。大公2.1斯维雅托波尔克二世召集2个堂弟4.1、4.2,让他俩带着人马到基辅集结,准备东征。基辅在第聂伯河河西,4.1的切尔尼戈夫、4.2的佩列雅斯拉夫利都在河东,是基辅的东大门,钦察人进攻基辅,至少会路过他们之一的领地,所以他俩应召而来。

      罗刹3王公的联军从基辅出发,沿着第聂伯河向南走,抵达第聂伯河西岸支流斯图格纳河(Stuhna River)河畔。然而3人互相防范甚深,分别召集自己的扈从开会,研究下一步的计划。

      前文说过,罗刹统治阶层是来自瑞典的日耳曼瓦良格人军事征服者,被统治的斯拉夫人是土著居民,所以罗刹军队以瓦良格人为中心,斯拉夫人充其量跑龙套。王公手下的瓦良格军人,最重要的是扈从(druzhina),他们有的是地主,有的是拿军饷的职业军人,很像西欧的贵族骑士。游戏《中世纪二-全面战争》中,罗刹各国都有扈从骑兵,译作公国卫队,骑乘无甲重马(heavy horse),头戴尖顶盔,身穿锁甲(mail),主兵器是骑枪(lance),副武器是带有破甲属性的斧子(axe),造价低,出得早,进攻、防护、速度、冲击力俱佳,是各国早期最好的骑兵之一。

      历史上的扈从也差不多如此,只是限于罗刹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上千扈从的王公们,已经很厉害了。当年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南征东罗时,出兵1万,伪称2万,我估计这1万人都是扈从,没带斯拉夫炮灰。显然东罗对罗刹扈从的战斗力很忌惮,出动数万步骑兵迎战。随着罗刹封建制度的发展,扈从内部分化为成年或资深扈从、青年扈从,前者发展为大贵族波亚尔(Boyar),权利之大堪比王公,后者还是传统的扈从。

      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斯维雅托波尔克自称有800名青年扈从,加上2个堂弟的扈从,罗刹联军的扈从肯定上千,就当时来说,已经是很强大的军队了。扈从不仅为王公打仗,也是王公的亲兵、心腹和干部队伍,王公有事要找他们商量。

      此时是五月,春洪爆发,斯图格纳河涨水,虽然4.1不赞成渡河作战,还是与2个兄弟过了河。1093年5月26日,基督耶稣升天的日子,在斯图格纳河与第聂伯河汇合处的特列波利(Trepol)——今名特里波耶(Trypillia)附近,罗刹军与钦察人遭遇。罗刹人的阵型为,大公2.1在右翼,4.1莫诺马赫在左翼,4.2在罗斯季斯拉夫居中。右翼的大公首先被击溃,大公逃入特列波利城堡,闭门不出。钦察人初战得手,集中兵力猛攻剩下的4.1、4.2兄弟,哥俩抵挡不住,与手下被赶下斯图格纳河。4.2溺水身亡,4.1命大,泅渡过河,逃回老巢切尔尼戈夫。躲藏在特列波利的大公,一直躲到傍晚,才利用夜幕掩护逃回基辅。

      3位王公出征前,来到基辅城外的洞穴修道院(Cave Monastery)祈祷胜利,在第聂伯河岸边遇到前去汲水的修道士格里高利,格里高利讥咒他们:“你们这伙人和你们的王公一起让水淹死!”4.2罗斯季斯拉夫听到这话后,十分生气,下令逮捕格里高利,捆住他的手脚,脖子上吊以石块,投入水里淹死。后来,格利高利的预言得以兑现,罗斯季斯拉夫果然淹死在斯图格纳河。

      斯图格纳河战役(Battle of the Stugna River, 1093-5-26)后,钦察人继续推进,在后续战斗中,大公连战连败,回到基辅时,身边只剩下3位扈从。只是钦察人不善于攻城,无法灭亡罗刹,饱掠而去。

      次年,罗刹、钦察签订合约,大公迎娶钦察图戈尔汗(Tugorkan)的女儿为妻子。图戈尔汗(Tugorkan)是钦察人最强大的汗,没有之一,早在1091年,便应东罗皇帝阿列克谢一世科穆宁(Alexios I Komnenos, 1081~1118)的邀请,进入东罗境内,大破保加利亚的伯格米派(Bogomilism)异端及其盟友佩切涅格人人,东罗人因此称图戈尔汗是帝国的救星。战胜、和亲罗刹之后,继续利用罗刹的宗王混战,影响罗刹的政局,图戈尔汗俨然取代波兰,成了罗刹的宗主。

      1096年,利用罗刹内战的机会,钦察人大举入寇,推进到基辅附近,大肆屠掠,将抓到的罗刹人卖给东罗为奴隶。2.1、4.1再组联军,7月19日特鲁别日河(Trubizh River)河畔大破钦察军,图戈尔汗及其子、一些王公阵亡。此役扭转了被钦察压着打的被动局面,至少暂时不用担心亡国了。

      1097年,面对王室纷争和外敌入侵的现实,各路王公在1016年雅罗斯拉夫大破斯维雅托波尔克一世的柳别奇,召开大会,协议瓜分了罗刹。大公2.1斯维雅托波尔克保有基辅、基辅西北的图罗夫(Turov),4.1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是最大受益者,拿到历代大公直辖的诺夫哥罗德,未来罗刹的中心地域——伏尔加河上游的东北罗刹,也归了他,所以当基辅罗斯被蒙古荡平,罗刹在东北复兴时,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子孙成了留里克王朝的正根嫡系。3号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雅罗斯拉维奇) (Sviatoslav II Yaroslavich, 1027—73~76)的后代得到3号的领地,谈不上得失,1号、5号的后裔从大公的手里,分出土地做封地,所以大公2.1的损失最大。

      诸王公发表联合声明:“我们凭什么要相互挑起纷争,毁灭罗斯国家呢?波洛伏齐人为了劫掠我们的土地,非常乐于惹起和见到我们之间的战乱。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齐心协力地保卫罗斯国家,各自保卫自己的世袭领地……”

      柳别奇会议违背了1054年智者雅罗斯拉夫的遗嘱,王公的领地被固定下来,不再由大公分配,罗刹的分裂和再分裂成为定局。以前大公兼有首都基辅、故都诺夫哥罗德,至少是最强的王公,现在诺夫哥罗德给了堂弟4.1莫诺马赫,连最强大的王公都不是了,大公的含金量一落千丈。

      虽然王公们赌咒发誓,柳别奇会议却没有阻止王公的内讧,王公们继续混战。好消息是钦察人过于落后,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充其量是个部落联盟。经过几次技术含量不高的战争,罗刹与钦察达成力量平衡,谁都灭不了谁,虽然彼此之间的战争不少,却都不具备决定性。大家相处久了,彼此通婚,成了亲戚。

      1113年,2.1斯维雅托波尔克二世(Sviatopolk II Iziaslavich, 1050—1093~1113)去世,实力最强、年龄最大的王公4.1莫诺马赫(Vladimir II Monomakh, 1053—1113~1125)继承大公之位,时年60岁。莫诺马赫的军政生涯很长,继位后颇有加强中央集权、重振罗刹的想法。不过罗刹分裂已经不可逆转,他自己也有一大堆儿子,等着分封,只好无奈的按既定轨道对罗刹修修补补。

      莫诺马赫的长子密赤思老大王(Mstislav I Vladimirovich the Great, 1076—1125~1132),在位7年,至少还能维持以基辅为首都的罗刹联邦。

      1169年,密赤思老大王的孙子密赤思老二世(Mstislav II of Kiev, 1167~69)在位期间,他的堂兄弟,弗拉基米尔王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Andrey Bogolyubsky. c. 1111—1157~1174),攻占、洗劫、焚毁基辅,密赤思老二世流亡君士坦丁堡。与之前拿下基辅,自称大公的王公们不同,安德烈将大公头衔带走,自号弗拉基米尔大公,基辅连名

      通宝推:桥上,老顽童,为中华之崛起,陈王奋起,澹泊敬诚,mezhan,五藤高庆,领班军机,关中农民,飒勒青,
      • 家园 雅罗斯拉夫的儿子老六怎么死了两次?
        通宝推:赫克托尔,
        • 家园 其实搞不清楚谁是老六

          往年纪事 译注 279页有注:

          雅罗斯拉夫和妻子伊莉娜有六个儿子:

          弗拉基米尔(1020-1052)

          伊兹雅斯拉夫(1024-1078)

          斯维亚托斯拉夫(1027-1076)

          弗谢沃罗德(1030-1093)

          维雅切斯拉夫(1036-1057)

          伊戈尔(1036?-1060),后面补了一句伊戈尔或许年长于维雅切斯拉夫

          老五老六中,先死掉的是维雅切斯拉夫,21;伊戈尔接替他做斯摩棱斯克王公,三年后,伊戈尔也死了,最多不过24-26岁,他俩的儿子当时都是小屁孩(维雅切斯拉夫有一个儿子,伊戈尔有两个,后来分到领地),活着的雅罗斯拉维奇三兄弟就没马上给他们领地

          补一句,雅罗斯拉夫是晚婚的典型,,往年纪事上说他1054年驾崩,76岁;这么算下来,他的长子出生的时候他已经42岁;幼子出生的时候,他都58了...我估计最大的可能是他没有那么老吧

          此外,为啥他长子弗拉基米尔的长子罗斯季斯拉夫没分到领地尼....因为,罗斯季斯拉夫约生于1045年,雅罗斯拉夫驾崩的时候才9岁,当时罗斯王公怎么也得基本成年镇得住场子才行

      • 家园 钦察会不会是钦差的意思

        虽然钦差大臣一词出现在宋朝,但钦作为敬语秦朝以前就有。

        轿(舆)汉代官员的出行工具。轿在古人眼里就是空心树。

        汉朝张骞出使康居,并在当地娶妻生子,汉宣帝以乌孙右将军夫人冯嫽为使节出使西域。

        钦察本身就在乌孙、康居故地发展出来,并取代了康居和乌孙。

        在秘鲁有地名钦察谷,印加时代,当地首领乘轿与印加王并行,现在在秘鲁海岸发现明郑和宝船遗迹,孟席斯认为那秘鲁钦察是郑和使团创建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