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马恩预言成真,家庭正在崩溃 -- 不远攸高

共:💬291 🌺989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是因为现代社会以前女性没有其他安全的保障自己利益的方法

        而现代,女性完全有在“多生孩子”以外其他保护自己利益的方法。

        社会对于抛弃抚养孩子义务的男性少了很多宗法,舆论的限制,一旦这种事情发生,牺牲了自己职业发展的女性很难保障自己,和自己孩子在经济上的利益。

        面对这种可能,把时间花在职业发展上,往往比多生孩子更合算,出现拒绝生育或者多生的现象那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 家园 关键不在于男性是否受限制,而是男性是否有保障的能力

          男性受的限制再多,他没那个能力也是白搭。经济,只有经济才是一切的基础。

          所以我们就要看社会经济基础了,农业社会是家庭生产家庭经济,所以母以子贵,本质就是其能为家庭生产养育一个又一个的优质劳动力,家庭补偿才是女性的最好的保障。

          社会承认与补偿?无非封个什么夫人,立个什么牌坊,能有什么实质的保障?

          封建时代的女性看似社会地位比较低,但在家庭中地位其实还是不低的,除了低于掌握经济与生产大权的一家之主(相当于厂长或董事长吧),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生育众多优质生产力(慈)的女性地位是高于家庭其他成员的,母慈子孝,多年媳妇熬成婆啊。

          现代社会的矛盾之处在于家庭的生产组织性质渐渐消失,生儿育女对家庭经济变成单纯的一种负担而投资的意义越来越少。子女受社会义务教育,18岁就开始走上经济独立之路,经济能力完全受限于社会提供的机会。小孩更多地属于社会而不是家庭了。

          关于生儿育女是绕不过去的工作“缺陷”,实质是生儿育女逐渐从一种家庭责任变为一种社会责任。既然小孩更多地属于社会,社会提供更多的保障是应该的。有争议的是这种保障应该提供给家庭,还是女性?理论上,在家庭经济上男女是平等的,婚内财产大家都有一半,差别应该不大,但问题是女性会觉得自已直接承担的社会责任被家庭剥削了一道,或者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有经济上吃亏的顾虑,本质跟男性不愿在离婚自由的情况下投入大笔金钱置双方都有一半的房产是一回事。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参考男性服兵役的问题,全民义务兵役的国家不少,适龄男子服兵役期间一样也面临职业与教育上的耽搁,与各种(包括战争)风险,但换回来的是高等教育机会与就职机会上的优先权,还有就是伤残保障上的各种权力。反正把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分开就好。当然,如果因其没有吸引力,最后变成募兵制,就是另处一个问题了。总之,由于家庭经济基础的变化,家庭逐渐在生育的权力上丧失话语权,这不是女性一个性别的问题。不是有笑话说国家想让我们生一胎就生一胎,想让我们生两胎就生两胎,当我们是配种的么。别人回答,你以为你不是。

    • 家园 【原创】家庭会进化,不会崩溃

        家庭会进化,不会崩溃

        探讨家庭问题,一是要看人性需求,二是要看社会发展轨迹。

        即使到共产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办公室里的桌椅,也是要分“你的桌子,他的椅子”的,有负责人,如此才便于管理。其实私有制所主张的也是一种控制权,只是大小不同。有控制权,就有分配,就涉及到人性,而人性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极大丰富就能满足的。所以共产主义社会的家庭状况,还是要分析人性。人口繁衍的工业化,只是提供了一种省力的繁衍模式,就好比大食堂有大锅饭,但人性也有求精细的需求,也需要小灶。有的人是把养孩子看成一种人生经验,是希望自己来养的。不管怎样会比养宠物有意义得多。

        当前的不婚和单亲人口增多,也只是增多,而不会使得家庭崩溃,这也是人性决定的。

        人性的需求分四大部分:生存,娱乐,尊重,灵性。社会发展分四大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灵性社会。二者是相对应的。家庭的形式会按照此顺序进化,不同阶段的择偶要求不同。进化一般是向下兼容的,因为人性的发展就是向下兼容,而不是抛弃下层需求单独发展上层需求。重心转到上级需求时,下级需求还是保留相当比重的。

        在农业社会,家庭主要满足生存需要,养孩子也是为了增进生存力。由于生存需要,家庭成员间有依附关系。

        工业社会,生存危机不是主要矛盾,主要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工人生活目标是赚钱旅游到海边钓鱼。家庭主要满足娱乐需求,象玩伴,养孩子是为了生活体验和快乐。家庭象股份制公司,成员间地位比农业社会更加平等。

        信息社会,娱乐也信息化了,经济条件对人的吸引力降低。尊重,即使是在虚拟世界中赢得尊重,成为人们自然的追求目标。家庭主要满足面子需求,在一定物质条件下,择偶养孩子以及家庭关系中面子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家庭类似联盟关系,成员间地位比工业社会更加平等和独立。同居和家庭的差别在于登记,而网络社会的登记更容易(这需要新的婚姻法,好比上市从审批制转为注册制),从家庭数量上看不一定减少。

        灵性社会,是在信息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社会会让部分人体验到,钱和面子也如过眼云烟,内心的平安喜乐最重要,客观真实的探索才有长久价值。家庭成为求道的同道会所,一切以提升成员灵性为宗旨。“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即使到灵性社会,由于有向下兼容关系,组成家庭和养孩子作为劳动力,作为生活乐趣,作为赢得尊重的手段等等,这样的需求仍然存在,从各种需求人数比例上估计,组成家庭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还是至少50%。所以个人认为家庭会不断进化,但不会崩溃。

        当然,如果把我这篇文章所讲,进行适当的包装宣传,可能有助于让那些彷徨无所适从的人找准生活方向,也就可以提高家庭比例,有助于社会和谐。

      • 家园 说得好!花!给你补充一点

        那就是家庭的数量应该是大大大大增加了

        你说的工业社会生产过剩也是家庭的机会,因为维持一个家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人力、物力、时间,等等等等

        所以,在农业社会,生产不过剩,各样的资源短缺,看根据什么标准,按照工业社会的标准肯定是短缺,那时根本维持不了很多家庭,结果就是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家庭,很多男人或者一生没碰过女人,或者没结过婚,或者没有孩子,等等等等,当然喽,也有很多男人有很多女人,等等等等

        工业社会生产过剩了,各样的资源不短缺了,这就是家庭的机会,工业社会有足够的资源维持每一个成年男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就连经济到了崩溃的边沿的文革时期的中国也可以说每一个成年男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除了极个别的,这也才是吓到中共以至于惊慌失措搞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本来根本没可能结婚的男人都有家庭还要生孩子了

        至少才家庭的数量上看,或者是从男人结婚的比例上看,工业社会肯定比农业社会高很多

        在家庭的数量或男人结婚的比例这个角度,马恩预言成假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早期的工业社会对工人的剥削确实是很残酷,卓别林的电影有所表现,实际情况肯定更糟糕,但是,资本主义早就搞共产主义改革了,当然了,也是工人反抗的结果

        虽然,工人反抗的还很不够,资本主义搞共产主义改革也很不够,因为,虽然家庭的数量或男人结婚的比例增加了,生育率确下降了,特别是工资比较高的白人,以至于白人社会白人数量短缺,基督教社会基督徒短缺,居然需要请穆斯林来充数,这就不是生产过剩而是生产不足了

        这样下去,白人发明的工业化就是在对白人自己进行种族灭绝

        所以,从“最低工资”的角度,“最低工资”以前显然剥削有点残酷,现在的思路是“生活工资(living wage)”,工人得活嘛,不然工人就死了,也就没工人了

        其实呢,“生活工资(living wage)”的剥削有点残酷,因为,西方工业化社会一直都在付“生活工资(living wage)”,西方的工人都活的好好的,问题是工人不生小工人,所以,应该付的工资其实是“家庭工资(family wage)”,至少要给白人“家庭工资(family wage)”,让白人既享受生活,同时又生孩子,以保证白人不被工业化经济种族灭绝

    • 家园 应该说传统的家庭正在崩溃

      家庭的存在还是必要的,不过形式和内容需要改革。人还是希望有个家庭的,有志同道合的伴侣,哺育抚养共同的孩子,照顾赡养年老的双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美满,稳定,整个社会就美满,稳定。以前的人类社会吃过家庭崩溃,两性关系混乱而导致社会的覆灭的苦。古罗马帝国就是这样崩溃的。

      只不过,现在由于个体对自身目标的追求,特别是妇女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传统的家庭形式濒临崩溃。我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我听说的,看到的一些例子。一个中国的家庭妇女,没工作,带着两个孩子嫁给老外的比比皆是。而娶这样中国女人的老外多是有个上班族的前妻,或是根本没结过婚的老男人。这样的男强女弱的关系,容易形成家庭,因为可以在经济上,社会地位上进行互补。而男女皆强的关系不容易形成家庭,而是以同居的形式组成家庭,而且这样的家庭也很不稳定,随时都可能解体。

      我们中国人可以说,家庭观念是我们的伦理道德的核心观念。这种忍耐,负责的性格就是在这种承上启下的,回馈上一代,培养下一代的过程中形成的。只不过在当今这个妇女被大大解放的的时代需要形式和内容上的调整。比如,以前农耕时代主要是妇女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孩子,变成夫妻双方共同操持和照顾家人。现在允许离婚,家庭重组。即使这样还是矛盾重重。不少夫妻不离婚,不是因为感觉幸福,而是退而求其次地追求不折腾。

      我自己也想了一想,觉得还是家庭这个框架不能变,它除了有稳定社会的功能外,也给个体提供了不少的保护,比如两个人可以经济上社会地位上进行互补,共享双方的社会资源,可以共同抵抗风险。但是如何解决一个长达几十年的共同生活而产生的矛盾呢?我觉得一个Renewal的形式是个解决方案。就像信用卡每三年需要重新评估,住房贷款每五年需要重新评估,等等。婚姻和其他的合同一样也需要重新评估。7年?我能想到的好处是,双方都要有打破铁饭碗的思想和经济准备。

      • 家园 合同制婚姻?

        允许雇佣临时工吗?

        同意婚姻家庭形式会变化。家庭的本质还是经济物质保障。而人的感情与思维都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

        • 家园 终身合同改成限时合同,会大幅改变投资者的心态

          终身制下,肉烂在锅里,当下的贡献可以期望得到最终的回报。

          换成N年制的设计,对男性非常友善,对女性来说,给孩子的付出还远远望不到头,为孩子已经付出的美貌青春,和耽误了的个人工作能力赚钱能力,却是实在可见的。这个区别,看看为这个提法欢欣鼓舞的性别比例就知道。真要实行的话,想为家庭做贡献的都要先打个小九九,生孩子就变成非常不划算的事了。

          • 家园 美貌青春从来就不能保障权利啊!

            如同三岁小孩持金行于闹市,反而是招来自身灾祸的根源。对女性自身权利的保障,传统上一直是来源于家庭的。所谓母以子贵,本质无非是其能为家庭这个生产组织养育一个又一个的优质劳动力。

            现在的困境是,社会化大生产以后,传统家庭经济消亡,生育小孩对家庭变得不划算了。小孩更多地属于社会而不是家庭,社会提供义务教育,18岁以后独立出来脱离原先的家庭。现在男人对二胎政策不大都是随女人喜欢,不那么在意了么。

            女人的矛盾在于,一方面顾及家庭经济基础,这点上她跟男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也是有法律保障的(如婚内财产平分,其实也就是肉烂在锅里)。但因为家庭作为生产实体的功能消失了,所以女性出来工作改善家庭经济变成是天经地义的事。另一方面社会对其生育的要求又使其在这方面受到损失,社会利益与家庭利益由此分裂了。

            • 家园 不是美貌,而是职业发展

              婚内财产平分,实际上是抵消不了中断职业生涯多年,或者在毕业后关键的十来年不全力以赴追求职业发展和提升,对以后几十年女性在职业上的收入潜力的影响的。

              短期合同,必然影响女性在这几年合同内的为家庭的投入意愿。

              所以自古以来,这个合同从来就是终身合同,否则极少会女性愿意签这种合同的,除非双方经济社会地位相差悬殊。

              • 家园 职业发展的问题可以参考兵役补偿。

                普遍义务兵役的国家也不少,所有适龄无健康问题的男性同样面临教育与职业上的耽误与各种(包括战争)风险,但可换来教育与就职机会上的优先权。还有各种伤残保障。

                本质其实就是把家庭与社会责任分开了。当然如果没吸引力,最后变成募兵制的话,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 家园 家庭应该被彻底消灭

      男女根据相互吸引共同生活,过不下去就好和好散。

      社会集体抚养下一代。亲代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子代在哪里。

      个人根据产值获得繁殖指标。

      这样基本能消灭滥权、贫富分化等问题,实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共产主义理想。

      • 家园 一直在讨论的是两个问题:家庭会怎样;子女如何带

        家庭是可以脱离的子女的,比如丁克,比如妻妾成群但没有孩子;

        但如果父母亲自带子女就一定有家庭,单亲家庭也是家庭嘛

        对了还有婚姻:其实就是法律认可而已

        家庭消亡的表现是什么?每个人自己住自己的屋子,想和谁好和谁好,喜欢了就在一起,厌倦了立刻离开。你不属于我,我也不拥有你

        人们可聚可散,在一起的人可可多可少;不会有啥剩女、单身之类的称谓,咋样大家都觉得正常,不会少见多怪

        从这个角度讲,婚姻是一定要消亡的,必然要消亡:因为不需要其他人认可了

        这有一点和人社会性的本质是有冲突的,谈论人不能只说头脑理性,也需要考虑他是几百万年进化来的动物性的一面。

        动物性的一面就是对子女的亲情,没有这个基因的物种早被大自然清除了。人类幼子需要父母长时间的照顾才能长大独立生活,这个未来不是问题,机器人啥的可以担负起这个任务来

        所以我觉得这个顺序是:

        婚姻首先逐步消亡:女方可以独立抚养孩子长大了,男性基因可以流传,为啥还费劲守在一棵树上(很反动很反动,但真相就这么残酷);女性可以独立生活,为啥非守着一个人?

        家庭随之慢慢解体,因为母子父子亲情仍然会有,会延续很长很长时间;

        最后才是子女成长也完全被社会化,父母可以不需要参与。我觉得这一步有可能都到不了,那时候有人工子宫了,matrics直接生孩子;还有一种可能,人类可以永生了,和机器结合也不会老化,不需要生孩子了。或者直接克隆,拷贝思想意识

        • 家园 家庭的本质是物质保障。

          单亲家庭的意义就在于为下一代提供保障,什么时候家庭不能提供这种保障了,家庭也就消亡了。

          婚姻的本质是合法地组成家庭,家庭如果消亡了,婚姻自然也就消亡了。

          亲情本质与家庭无关,只不过当前社会是集中通过家庭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家想像不出来其它形式罢了。集体中也一样可能产生亲情,如部队中的同袍之情类似兄弟之情,带兵如子的老班长类似父子之情。一切感情与理性都是物质基础上,在各种活动中产生的。

          多说两句,男女都不要再纠结于基因传承与人类延续的关系了。以前母系社会不知有父,一样人类没绝种,后来奴隶社会,不知有母的一样不少,只要生产力能够产生足够养活人类的物质,人类社会一样在壮大。

          • 家园 婚姻家庭的消亡顺序你我意见不同

            我认为婚姻先于家庭消亡,证据就是现在单身家庭越来越多

            单亲家庭的意义就在于为下一代提供保障,什么时候家庭不能提供这种保障了,家庭也就消亡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需要家庭提供这种保障了,社会全接过去了,包括养老(西方已经发生了)、养小

            如果社会能提供足够的保障(共产主义实现了),那么也就不需要家庭来“共享双方的社会资源,可以共同抵抗风险”。家庭也就消亡了。

            家庭消亡并非是说社会上就没有一夫一妻白头到老了,而是这种情况可能不再作为主流,不是大家都必须这样,大家对其他形式也同样认可,没有家庭的人同样觉得自己很幸福快乐。不会遭人白眼,不会有逼婚之类的想法

            • 家园 应该没有特定的顺序吧。

              有时候想想,其实家庭的隐含前提是依附,小孩人身依附于父母,夫妻物质依附于家庭经济,或一方经济依附于另一方。

              家庭本来就是一种形式,经济上不用依赖于家庭后,大家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跟原来一样。白头到老与否完全看两人在共同经济限制外有无其它问题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