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天不绝汉祀-谈谈郭永怀先生主持和参与的工作 -- 黄河故人

共:💬44 🌺1462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凡事是想为祖国与人民做点事的,都跟共产党走了

      看到下面有说胡适劝郭的故事,突然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可以暂时把个人的需求与享乐放一边的,都跟共产党走了,凡是考量个人利益的,都跟国民党走了。

      其实现在这个规律也适用于精英阶层。各种左派右派大旗党自由派等看得人眼花缭乱,但用这一条检验,真伪可辨。

      通宝推:empire2007,kekepei,崇山彩云,camper,芝蔷,发了胖的罗密欧,gschen,纹石,逍遥蜀客,楚庄王,红军迷,盲人摸象,年青是福,
    • 家园 排队顶贴
    • 家园 我们能跟这种国家的擎天之柱同生存于一个时代,沾光了!

      敬仰万分!

    • 家园 原力学所林林的一段回忆

      故人兄的这段回忆文字,我转到了红色中国网。我们有个网友,印尼华侨、力学所老人,叫林林,也是永怀先生的学生和同事,也写了几段话。现在转在下面:

      郭永怀先生是我们03系主任。很有意思的是,郭先生在07系上课,而钱老是07系系主任,而他提出的物理力学专业却放在03系,所以钱老给我们上物理力学课。毕业时,我们和钱老合影。我们03系(化学物理系)分成两个专业:一是物理力学,一是化学动力学。我们03系64年毕业生有两个同学分配到力学所做郭所长的助手,一是物理力学专业的,一是动力学专业的。分配到力学所11室,(物理力学专业的多数同学分配到力学所4室-物理力学室)。

      但是力学所当时规定,64年毕业的学生先去搞四清,所以这两位同学都去搞四清,而且大多数同学一年后回所工作,而他们两位留下带下一批四清工作队。结果他们还没回所就遇到文化大革命。所以他们回所时,郭所长的助手团队解散了。其中一个同学曾写文章介绍他所认识的郭所长,我现在有他的文章,现在征求他的意见是否在红中网登出。至于541项目,据同学说,他是听说过,是一个小项目,是否文革下马,不记得了。钱老是力学所所长,郭永怀先生是副所长。钱老在怀柔有一个实验基地,搞物理力学的同学常去那里。不过现在被研究生院拆迁了搞没了,力学所为此提出过抗议。

      至于物理所搞国防项目在文革没有停止过,他们只需要听传达中央文件,其他时间都工作, 我最近曾向搞国防任务的朋友核实过,确实这样。后来就在文革中,他们就离开物理所到国防口了。

      至于在科研工作中,有不少是保密的。在科大时,就这样进行教育。所以我们一般都不会去打听各组的工作情况,所与所也是这样的。说实话,我对老公在力学所做什麽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会去怀柔做实验。例如,我在力学所的一个同学常到我们物理所靠近力学所方向的一个大房间做实验,只知道他搞风洞的。那时,我们大家都很单纯,坚决服从国家需要,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去做。

      通宝推:朴石,fhqiolj,坚持到底,图灵,方恨少,逍遥蜀客,盲人摸象,刹那芳华,
    • 家园 这个楼光送花宝推都不够,还得排队顶帖。
    • 家园 网上搜了搜,关于郭先生的故事非常多。

      郭先生是23个“两弹一星”功勋里唯一的烈士。

      68年飞机失事瞬间,他以把公文包夹在自己和警卫员胸间的形式将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保存下来。

      后来周总理让吴法宪和王秉璋调查,就是发动机故障,加上飞行员处置失当。小概率事件凑到一块儿了。

      1999年9月18日,是郭先生夫人李佩女士在人民大会堂代夫受勋。4年后,李佩女士将直径8厘米、99.8%纯金、重515克的奖章捐给了中科大。

      -------------------------------------------

      最后,关于三峡,有个疑问。

      郭先生是在60年代初指导完成的《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对现在三峡水坝的抗炸能力判断还有多大帮助?

      • 家园 基本上变化不大

        三峡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从50,60年代开始论证到建成就是这么个选型,没什么大的变化。当年的结论,多大当量的武器以何种方式打击大坝才可以造成大坝崩塌,现在也依然成立。这几十年在武器方面的变化无非就是精度提高了,能够炸开三峡大坝的当年是那几个国家,现在也无非就是多了几家。

    • 家园 这等牛人

      恰是中国人,是爱国的中国人,幸甚

    • 家园 又见黄河故人大侠。。。。向郭永怀先生致敬

      向郭永怀先生致敬!!!!!!

      顺带决心在自己岗位上加倍努力工作。。虽然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HR。。

      也要向黄河故人致敬!通过整理资料,向我们展现国之大师的风采。。。很不容易。。

      以前宝推太厉害,最近荷包瘪瘪。只能小花一朵。。

      花一个,楼主有宝,可惜手慢没有复制下来啊。。。

      期待春节、元宵快点来,可以领红包。。。。。。

      通宝推:老调重弹,
    • 家园 “541”是援越的超低空防空导弹项目

      也是1965年中央专委下达给中科院的重点型号任务。郭永怀统领力学所负责导弹的总体设计、发动机和发射系统。文革开始后下马。

      郭永怀一向温文尔雅、待人谦和,在康乃尔大学时即便是早下决心回国,碰上梅贻琦、胡适这样的师长辈上门游说劝止也只是委婉推脱:“哎呀,你说的太晚了,我们都已订好船了。”再有别的朋友劝他:康乃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郭永怀干脆火了,回道:“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后来胡适不禁感叹:“连郭永怀这样的人都要回去了,可见人心向背。”

      827基地的人公认,倘若天假以年,郭永怀理所应当是气动中心首任技术负责人。所以,在绵阳总部院内专门建有一座亭子,由张爱萍将军亲书“永怀亭”。

      力学所办公楼前立有郭永怀先生塑像,底下埋着郭先生和警卫员牟方东的骨灰。每次路过看到塑像,都不禁想起这一老一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紧紧相拥,只为保全那个他们心目中无比珍贵、高于一切的绝密公文包... ...

      我宁愿相信他们早已化作共和国的守护神,永庇吾土吾邦。

      通宝推:紫梁,super97,黄序,empire2007,empire2007,沧溟之水,yoolpm,阿笨,明月照九州,newbird,故乡在喀什,ciqly,xm,侧翼,吃土的蚯蚓,飞过星空的流星,dahuahua,kekepei,苏苏,庄户人家,龙城,朴石,来路,芝蔷,r52097,醉寺,微笑问天,farrish,鹰蓝,签名,唐斩非,繁华事散,天涯无,坚持到底,老山羊,无无名,加东,dashanji,老惰,xiuxian5962,SleepingBeauty,图灵,平淡是真,星海潮生,flyingfox,阴霾信仰,方恨少,一介书生,逍遥蜀客,非鱼,黄河清,风雪,mezhan,独立寒秋HK,胖老猫,HarryGore,北纬42度,王腾,盲人摸象,呆头呆脑,钟光,高中三年,手可摘星辰,尚儒,李根,须弥一芥,预备役师的防化,回旋镖,明镜惊鸿,苦药汤子在美国,能饮一杯乎,三笑,小飕风风,陈王奋起,acton,tibet,唐家山,camper,和平共处,桥上,hwd99,花大熊,荷兰北极熊,老老狐狸,老调重弹,柴门夜归,刹那芳华,jellobean,
      • 家园 记得“541”不是引进苏联短程地地导弹的代号吗?

        记得《飞鸣嘀》一书里面陈辉亭谈到过。541是P-2,是东风1的原型吧。542是岸防反舰,543是C-75就是萨姆2。所以有一阵地空导弹部队代号就叫543部队。

        • 家园 有据可查。

          见郭先生带出的研究生李家春院士的回忆文章《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在导弹方面,他是超小型地空导弹技术负责人,并为它取代号:541。在怀柔基地,科研人员半年内研制出高比冲推进剂、耐烧蚀喷管和发动机内壁涂层、发射装置,并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试验。

          不过,更详尽、准确的资料来自原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科技处处长葛树杰的回忆《难忘的记忆 ─“541”任务会战点滴》:

          1965年5月中央专委第十二次会议决定由中科院负责在短时期内研制一种重量轻、体积小、操作方便的肩射式对空超低空防空导弹,代号为“541”任务。导弹的攻击目标为低空飞行的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等。当时,“541”任务被列为中科院首要任务,由张劲夫副院长挂帅,裴丽生副院长负责,组织了院内10几个研究所和院外有关研究所参加会战。大连化物所承担了导弹发动机固体推进剂和舵机用燃气发生器缓燃剂的研制任务。

          ... ...

          “541”超低空防空导弹研制任务是国家下达给中科院的一项型号任务。用当时的话说,“541”任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是直接打击美帝海空优势,支援越南人民、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当时,中科院制定了一个被认为是导弹发展最快的计划。从任务正式提出到导弹的发射飞行试验只有8个月,到假弹头全组飞行也只有11个月,可见任务的紧迫和艰巨。

          ... ...

          为了完成任务,中科院组织了以院内研究所为主,与院外单位合作的联合攻关模式。参加会战的院内和五院几个研究所,根据各所的优势和特长进行了分工。如,力学所负责导弹的总体设计、发动机和发射系统;自动化所负责导弹的制导系统总体设计和试验以及飞行打靶遥测;金属所负责导弹尾喷管的研制;507厂负责喷管和发动机筒体生产;化学所负责推进剂点火药研制及后期药柱批量生产;化物所负责导弹发动机推进剂药柱配方研制和初期生产等等。分散在各所的单元技术和部件都集中到怀柔试验基地,最终体现在导弹的发射飞行上。如,金属所研制的尾喷管和化物所研制的药柱一样,一个一个的从沈阳派人送到北京。这是一个典型的院内外大协作,联合攻关任务。

          ... ...

          经过一年多的联合攻关。541-Ⅰ型导弹将按计划于1966年底提供部队20发样弹进行打靶试验,全面考察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为1967年进行541-Ⅱ型弹的研制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各协作单位开始着手制定有关单元技术和部件的验收标准。如,力学所制定了“发动机验收标准”,化物所制定了“推进剂药柱验收标准”。3年计划2年完成的“541”任务,有望提前实现。

          后 记

          正当“541”任务完成第一阶段指标,准备为部队提供打靶样弹的关键时刻,从1966年10月中旬开始,文革的浪潮冲击了北京怀柔实验基地,也冲击了各兄弟单位。从此开始乃至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经常是白天做试验,晚上召开所谓“革命造反大会”,“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捍卫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大会”。

          有一次我正在怀柔实验基地参加试验,一场批判大会从晚上7点一直开到半夜12点。这一时期,正常的工作秩序被打乱。学“毛选”、背“老三篇”、“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灵魂深处闹革命”的政治热潮冲击着每一个人。随着运动的发展,1966年11月化学所、应化所和大连化物所联合成立了“541造反团”,先是在北京,12月2日来大连,揭批“541”会战中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领导受批判,工作受影响,虽然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下,会战组的工作仍在进行,但“541”任务的整个计划不得不推迟,3年计划2年完成的目标已无法实现。终于在1967年8月,中科院新技术局军管会生产领导小组正式下发了关于“通知停止研制“541”任务”的公函。至此,轰轰烈烈进行了2年的“541”任务正式下马。

          “541”任务的下马,没有让大连化物所停止这方面研究工作,科研人员利用已掌握的推进剂研制技术,承担了沈阳军区的“405”火箭弹的研制任务,并完成了5000发火箭弹推进剂的生产任务,我有幸参加了沈阳军区组织的验收。据说,后来“405”火箭弹装备部队,并在某场战争中得到使用。

          当时,刚毕业入所不久的葛树杰曾担任药柱押运员,先后4次完成推进剂药柱由大连到北京怀柔的铁路押运任务。

          另外,李家春、李成智《为发展我国两弹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郭永怀(1909—1968 ) 》一文提及:60年代初,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 家园 隔行如隔山

            撇开楼上说得541是战术导弹代名词不说 一个是搞核武器 一个是便携式防空导弹 差老鼻子了 感觉您的回忆有点问题

      • 家园 科大也有他的塑像

        外链出处

        本人毕业于他创立的系,只是那个时代,一点都不知道他的事迹,甚至在8年的读书生涯中,都没有听说过他,也许是忘记了,还是后来在网上读到他的事迹,才记忆深刻的。他的塑像位置应在科大东区靠近南门的地方。旁边记得是杨承宗教授塑像,草民那时有机会读他的博士,却一心出国。邓修时代,就是洗脑大学生,鄙视新中国成就,制造洋崇拜的时代。科大那时倒是获利不少,其原因是邓借科大塑造他重视科学的名声。实际上,在邓修时代,大面积下马科研项目,科学家们都无事可干,连钱学森都研究不了他的本行,跑去研究人体科学了。但老百姓和科学家们都被他忽悠了,以为他重视科学。科大那时很多教授都不得不做横向课题了。我就参与过。雕像东边的楼叫油脂楼,就是一位那个时代做横向课题做得好的教授的实验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10清明节科大08级化学物理系全体同学全班同学簇拥着郭老塑像的合影

        [科学时报]郭永怀塑像在中科大落成

        2008-09-22

        本报讯 近日,中科大创始人之一、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的塑像正式与全校师生见面。同时举行的还有郭永怀遗著《边界层理论讲义》的发行仪式。

        郭永怀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和应用数学家。1958年中国科大建校时,他与钱学森、柳大纲一起创建了化学物理系,并担任首届系主任。同时,他又和钱学森先生共同创建了中科大近代力学系。

        中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揭幕仪式上说:“今天郭先生又和我们在一起了,他将永远注视着科大的每一个进步。”

        2003年,中科大45周年校庆之际,84岁的郭永怀夫人、原科大研究生院英语教研室主任李佩教授亲赴科大,将郭永怀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给科大校史馆永久珍藏。2007年,生活简朴的李佩先生将全部个人积蓄30万元捐赠给科大“郭永怀奖学金”,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一毛两毛的钞票和零散的美元、港币。

        郭永怀一直倡导要在加强基础科学教育的同时,把同学们带到学科前沿。他为中科大近代力学系首届学生编写的《边界层理论讲义》,就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精神。为庆祝中科大建校50周年,并纪念郭永怀牺牲40周年,该书近日由中科大出版社出版。

        两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哲敏为该书作序:“就该书涉及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已超出教材的范围而成为一本学习和随时参考的专著,虽然著于四十余年前,但即使在计算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不失其作为重要著作的价值。”

        《科学时报》 (2008-9-22 国内)

        通宝推:紫梁,盲人摸象,五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