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天不绝汉祀-谈谈郭永怀先生主持和参与的工作 -- 黄河故人
记不得第一次写先生是2009年还是2007年在西西河了,12月5日是郭先生的忌日,本来想写一点点的,但是每天回家就累得只想躺在床上睡觉,拖延症一发作就到了一月份,再拖下去就要过年了。
郭永怀不仅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更有既当爹又当妈带着中国的先进国防事业的辛苦和细致。我们看看这张图吧,画这张图用了我大约半年的时间,慢慢的从文献里面搂呗,看文献这事情,看多了也挺有乐趣的。
郭永怀回国是相当晚的,但却是那些大科学家里面最受TG中央信任的几个人之一。我们看看他担任的职务,人要是像他那样十年就要做这么多事情,我想绝大多数人会忙死或者忙到脑子里面熬腊八粥的。
郭永怀是中科大的化学物理系主任,别问我为什么化学物理系会找一个空气动力学专家来做系主任,我也不知道。当时的中科院,是为了两弹一星这个大项目组建的一个项目公司,中科大就是为这个大工程培养人才的,第一批的学生都是直接从别的大学录取名单里打劫来的。想起忙总说科学院不会再有那种大项目和以前的盛况了,可以解散。科学院不会解散,但是让科学院再回到举国之力搞重点武器装备的那么受重视的时代应该是不会了。毕竟这不是个坏事,真要逼着现在的中国玩举国体制,那么不是三战也是外星人入侵了。
力学所副所长是郭永怀第一个职务,顺便还要当工程力学研究班的班主任给大家讲课,不是带学生那种讲课,纯粹是挑一批聪明人过来生拔那种。
现在有一个热门是高超音速武器,郭永怀是国内高超音速武器研究的奠基人。郭永怀第一次开始思考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问题是50年代初,那时候他还在美国。但是因为他拒绝参与美国方面涉密的工作和他把大量的手稿在回国前焚毁,这些方面的科研成果应该是没有留给美国人。
回国后郭永怀提出,在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之后,介质的动能足以激发分子内部自由度,因此,必须考虑振动松弛,离解与复合,电离与中和化学反应等效应的影响,他将这样一个速度范围称为高超声速流动,日后的实践,砚实证明了他的这种预见的正确性。1964年,郭永怀注意到了弹头通过核爆区,灰尘粒子对弹头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核武器还是个一吨多重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铁疙瘩的时候,他已经在考虑导弹核武器的攻击效果问题了,而且是让后来的核弹在前一发或者前几发的核爆处爆炸,给敌人的伤口上撒一把盐。(这个现在是攻击洲际导弹发射井和大型城市的正常做法,大家在纸上都这么干。)
前几年郑哲敏拿国家科技最高奖的时候,大家知道了一个名词——爆炸力学,这个方向,郭永怀也是奠基人。
前段时间美国的B-61钻地核弹被爆炒,其实我们也有研究,对钻地核弹研究的首倡者就是郭永怀,也许因为当时的条件所限,我们做得工作不够多,不够完善,不过这个方面,我们并不是没有做过工作。
氢氧导弹发动机和地空导弹是力学所的一项副业,那时候的科学院大把的大杀器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后来并入了五院,人也带走了大批,以至于力学所自己人也有人不知道干过这些。
郭永怀还有一项工作是三峡工程防护领导小组成员。就三峡大坝那座山,郭永怀说炸不了的,那些整天担心别人攻击三峡大坝的人可以洗洗睡了,他就是专门琢磨炸人家的,当然也得琢磨自己被炸的问题。
581和651是人造卫星,九院是搞核武器的,十七院是风洞,空气动力是搞飞机和导弹的。也就是说,郭永怀自己一个人参与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和生产以及测试,如何把这些大杀器送到足够远到目的地,如何把这些大杀器准确送到该去的目的地这些工作。目前中国独此一人,在其他四个拥有氢弹和洲际导弹的常任理事国里面,也未发现有这么NB的人物。
原子弹的爆轰理论(从无到有)、氢弹的武器化(真正的大杀器)、导弹核武器研究(把大杀器送得远远地)、飞行器再入大气层研究(保证大杀器安全准确落到目标上),这些也是五大流氓能够关上门来决定别的国家命运的关键,是进入那间会议室的门卡。联合国现在有193个会员国,剩下的188个会员要是混一把椅子,拿出这些家什,自然可以换张门卡。
郭先生太NB了,google的AI做得到吗?
郭先生可以瞑目矣
一个人怎么能做这么多事情
也是1965年中央专委下达给中科院的重点型号任务。郭永怀统领力学所负责导弹的总体设计、发动机和发射系统。文革开始后下马。
郭永怀一向温文尔雅、待人谦和,在康乃尔大学时即便是早下决心回国,碰上梅贻琦、胡适这样的师长辈上门游说劝止也只是委婉推脱:“哎呀,你说的太晚了,我们都已订好船了。”再有别的朋友劝他:康乃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郭永怀干脆火了,回道:“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后来胡适不禁感叹:“连郭永怀这样的人都要回去了,可见人心向背。”
827基地的人公认,倘若天假以年,郭永怀理所应当是气动中心首任技术负责人。所以,在绵阳总部院内专门建有一座亭子,由张爱萍将军亲书“永怀亭”。
力学所办公楼前立有郭永怀先生塑像,底下埋着郭先生和警卫员牟方东的骨灰。每次路过看到塑像,都不禁想起这一老一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紧紧相拥,只为保全那个他们心目中无比珍贵、高于一切的绝密公文包... ...
我宁愿相信他们早已化作共和国的守护神,永庇吾土吾邦。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胡适方励之之流只会抱怨怨天尤人
向郭永怀先生致敬!!!!!!
顺带决心在自己岗位上加倍努力工作。。虽然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HR。。
也要向黄河故人致敬!通过整理资料,向我们展现国之大师的风采。。。很不容易。。
以前宝推太厉害,最近荷包瘪瘪。只能小花一朵。。
花一个,楼主有宝,可惜手慢没有复制下来啊。。。
期待春节、元宵快点来,可以领红包。。。。。。
恰是中国人,是爱国的中国人,幸甚
本人毕业于他创立的系,只是那个时代,一点都不知道他的事迹,甚至在8年的读书生涯中,都没有听说过他,也许是忘记了,还是后来在网上读到他的事迹,才记忆深刻的。他的塑像位置应在科大东区靠近南门的地方。旁边记得是杨承宗教授塑像,草民那时有机会读他的博士,却一心出国。邓修时代,就是洗脑大学生,鄙视新中国成就,制造洋崇拜的时代。科大那时倒是获利不少,其原因是邓借科大塑造他重视科学的名声。实际上,在邓修时代,大面积下马科研项目,科学家们都无事可干,连钱学森都研究不了他的本行,跑去研究人体科学了。但老百姓和科学家们都被他忽悠了,以为他重视科学。科大那时很多教授都不得不做横向课题了。我就参与过。雕像东边的楼叫油脂楼,就是一位那个时代做横向课题做得好的教授的实验楼。
2010清明节科大08级化学物理系全体同学全班同学簇拥着郭老塑像的合影
[科学时报]郭永怀塑像在中科大落成
2008-09-22
本报讯 近日,中科大创始人之一、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的塑像正式与全校师生见面。同时举行的还有郭永怀遗著《边界层理论讲义》的发行仪式。
郭永怀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和应用数学家。1958年中国科大建校时,他与钱学森、柳大纲一起创建了化学物理系,并担任首届系主任。同时,他又和钱学森先生共同创建了中科大近代力学系。
中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揭幕仪式上说:“今天郭先生又和我们在一起了,他将永远注视着科大的每一个进步。”
2003年,中科大45周年校庆之际,84岁的郭永怀夫人、原科大研究生院英语教研室主任李佩教授亲赴科大,将郭永怀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给科大校史馆永久珍藏。2007年,生活简朴的李佩先生将全部个人积蓄30万元捐赠给科大“郭永怀奖学金”,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一毛两毛的钞票和零散的美元、港币。
郭永怀一直倡导要在加强基础科学教育的同时,把同学们带到学科前沿。他为中科大近代力学系首届学生编写的《边界层理论讲义》,就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精神。为庆祝中科大建校50周年,并纪念郭永怀牺牲40周年,该书近日由中科大出版社出版。
两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哲敏为该书作序:“就该书涉及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已超出教材的范围而成为一本学习和随时参考的专著,虽然著于四十余年前,但即使在计算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不失其作为重要著作的价值。”
《科学时报》 (2008-9-22 国内)
郭先生是23个“两弹一星”功勋里唯一的烈士。
68年飞机失事瞬间,他以把公文包夹在自己和警卫员胸间的形式将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保存下来。
后来周总理让吴法宪和王秉璋调查,就是发动机故障,加上飞行员处置失当。小概率事件凑到一块儿了。
1999年9月18日,是郭先生夫人李佩女士在人民大会堂代夫受勋。4年后,李佩女士将直径8厘米、99.8%纯金、重515克的奖章捐给了中科大。
-------------------------------------------
最后,关于三峡,有个疑问。
郭先生是在60年代初指导完成的《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对现在三峡水坝的抗炸能力判断还有多大帮助?
故人兄的这段回忆文字,我转到了红色中国网。我们有个网友,印尼华侨、力学所老人,叫林林,也是永怀先生的学生和同事,也写了几段话。现在转在下面:
郭永怀先生是我们03系主任。很有意思的是,郭先生在07系上课,而钱老是07系系主任,而他提出的物理力学专业却放在03系,所以钱老给我们上物理力学课。毕业时,我们和钱老合影。我们03系(化学物理系)分成两个专业:一是物理力学,一是化学动力学。我们03系64年毕业生有两个同学分配到力学所做郭所长的助手,一是物理力学专业的,一是动力学专业的。分配到力学所11室,(物理力学专业的多数同学分配到力学所4室-物理力学室)。
但是力学所当时规定,64年毕业的学生先去搞四清,所以这两位同学都去搞四清,而且大多数同学一年后回所工作,而他们两位留下带下一批四清工作队。结果他们还没回所就遇到文化大革命。所以他们回所时,郭所长的助手团队解散了。其中一个同学曾写文章介绍他所认识的郭所长,我现在有他的文章,现在征求他的意见是否在红中网登出。至于541项目,据同学说,他是听说过,是一个小项目,是否文革下马,不记得了。钱老是力学所所长,郭永怀先生是副所长。钱老在怀柔有一个实验基地,搞物理力学的同学常去那里。不过现在被研究生院拆迁了搞没了,力学所为此提出过抗议。
至于物理所搞国防项目在文革没有停止过,他们只需要听传达中央文件,其他时间都工作, 我最近曾向搞国防任务的朋友核实过,确实这样。后来就在文革中,他们就离开物理所到国防口了。
至于在科研工作中,有不少是保密的。在科大时,就这样进行教育。所以我们一般都不会去打听各组的工作情况,所与所也是这样的。说实话,我对老公在力学所做什麽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会去怀柔做实验。例如,我在力学所的一个同学常到我们物理所靠近力学所方向的一个大房间做实验,只知道他搞风洞的。那时,我们大家都很单纯,坚决服从国家需要,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去做。
敬仰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