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梅葆玖去世了 -- 林风清逸

共:💬122 🌺1636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比一下西洋的歌剧

            在多伦多这样的北美二三线城市,歌剧票是100刀以上(加元)。贵的位子大概300-400多刀。而且年轻人,即使是白人,对于歌剧产生的背景不了解,也懒得花钱去坐三四个小时去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买贵的几层座位的基本是退休的白人老人。这些人由于成长的年代,第一,比较熟悉剧情;第二,由于优厚的退休金和房产升值,经济条件好;第三,有闲;第四,自觉有支持本地艺术的责任。经常有老头老太太对你说,一整个演出季都订下了(1000刀以上),而且订了几十年,一直坐同一个位子。貌似成为他们的生活的一部分。

            看到过年轻人,主要集中在比较便宜或者给年轻人折扣票的高层低价座位。有的位子象在办公楼看停车场。

            相对于,我作为外来飘族,只去听我感兴趣的剧目,预算上限200加元。而且对于多伦多的水平,我觉得去花更多的钱去买更好的位子不值得。比如我会在去欧洲度假的时候买萨尔茨堡节的更贵的票子,因为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 比多伦多值得那个价格。朋友也有去纽约看大都会歌剧院的。

            在多伦多看交响曲和室内乐这些古典音乐,价格低于歌剧。一般观众的年龄分布也是白人老人多。

            不熟悉流行音乐的行情。但是多伦多和周边地区愿意掏100-200刀来看冰球棒球比赛的人大有人在。而且年轻人多,各色人种都有,很多不是很富裕的阶层。因为体育比赛特点在于,观众对本地区球队的认同感,更能激起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比赛的激情,体育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复制性(歌剧轮来轮去就那十几个流行的,多伦多市往往几年轮一场《费加罗》,《唐璜》,《卡门》,《茶花》,《托斯卡》,就算换了演员和制作也是很重复,而且为了省钱服装道具上越来越缩水)。还有就是如果不要求现场感,还有CD, DVD,Youtube,电影院的大都会转播的便宜替代。

            对于高雅艺术的表演,票房收入只占成本的一部分,其他成本需要企业或者政府赞助。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就有金融机构赞助,自然能保持水平。我去过的萨尔茨堡我去那年是奥迪赞助。巴黎的巴士底歌剧院票价相对便宜,估计也是政府有补贴,不过字幕都是法语。2009年维也纳访问上海,票价我买的不是最贵的位子,也要1800人民币,即使如此也要劳力士赞助。多伦多也需要几个加拿大的银行赞助,但是肯定不算非常丰厚。以歌剧院来说,纽约和芝加哥能请到国际一流的歌唱家,但是多伦多很难请到。

            拜罗伊特现在票价大涨,但是容易订很多。过去要八年到十年才能订到的票子,我的朋友好像不到三年就到手了。

            通宝推:普鲁托,桥上,
            • 家园 上海大剧院和国家大剧院的票价可以竞争国外一流剧院的票价,

              比如 纽约大都会 MET,伦敦 Govern Garden,巴黎 Palais Garnier,莫斯科大剧院,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但是外国的这些大剧院,三流的剧团就进不去。而国家大剧院请来的外国滥竽充数的剧团,仍然卖很贵的票。

              另外,京剧作为中国艺术的代表,必须大众化,才能继续生存,不会 成为 dying art “死去”。在美国,歌剧、芭蕾、交响乐都成为 dying art,很多西方人说:古典音乐的希望在中国!因为中国有3000万小孩在学钢琴、小提琴、黑管,...。

              而芭蕾舞在俄国就是大众艺术,很小的城市都有芭蕾学校,看芭蕾的观众也都是携家带口的老老小小。歌剧在意大利也是大众艺术,歌剧可以在广场上唱,名歌剧的唱段哙炙人口;很小的城市都有歌剧院,歌剧节。

              • 家园 一个俄国来的朋友也说过前苏联的情况

                在计划体制下,每个加盟共和国和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乐团和剧团。他们经常来大城市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这样的大城市来巡演。一般歌剧表演只在舞台上唱,但是不用场景道具,来节省成本。水平都不错。价钱也不贵。很大众化的表演。

                结果苏联解体,一切商业化,这些地方团大多养不下去了。

          • 家园 胡一刀先生好像有个道听途说的误解。

            “八个样板戏”并非全是京剧,文革时期排演的京剧远不止八个。

            京剧的问题我看吧,就是有点脱离群众。我对京剧了解不多,就我亲身看过的几出大戏来说有个共同问题:要想欣赏这些剧,需要对剧本乃至故事背景了解到剧透的程度,不然一出戏看下来,剧情都未必搞得懂,这是表现手法的问题。从传统剧目看,贴近人民生活的也不很多,虽说艺术要高于生活,但先得源于生活不是?这一点是解放后的现代京剧改造方向之一。另外京剧的技术含量相对也是比较高的,现在的通俗歌曲大概大家开嗓都能唱上几句,京剧您唱一段试试?这不是对词曲不熟悉的问题,找一段京剧视频学一学并不难,但现学现唱,唱出来难免通俗歌曲味,京剧的声腔、咬字、喷口都有讲究,不经训练是难以自行掌握的。

            先总理有过这样一段掷地有声的名言:(文艺形式)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反过来说也是一个鞭策:群众不喜闻乐见,就你喜欢,你又算老几?同样是革命题材,很多红歌现在还脍炙人口,红剧的传播力度就差了很多,这很能说明问题。艺高德韶的艺术家们应该尊重,至于艺术形式嘛,我看不必强分高下,通俗歌曲不招待见主要是内容靡靡之音太多,歌手不着四六的太多,至于形式嘛,就冲它人人能唱,我就要说:好得很!

            当然从雅俗来说,京剧确实是高雅艺术,技术含量摆在那里,不过高雅也体现在价格上:国家大剧院大概几百块一张票吧,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乃至音乐会基本一个价,我对价格并没有什么意见,显然一场高雅艺术表演比一首通俗歌曲中所凝聚的劳动要多得多,但有一个问题,这价格一般群众不可能经常消费。

            说回来,所谓八个样板戏,一共包含三种艺术形式:京剧、芭蕾舞剧、交响乐,全是高雅艺术。欣赏高雅艺术本来是“上流社会”的标签,美国现在这类高雅艺术表演也并不便宜,“每周一场音乐会”也不会是一般人家。而中国在几十年前,物质条件还并不丰富的时候,就做到了把高雅艺术向全民普及,不是总有人问文革时人民怎么当家做主了吗?这就是答案之一。

            通宝推:侧翼,发了胖的罗密欧,hwd99,老老狐狸,empire2007,hattie,桥东棒棒,高粱,纹石,李寒秋,李根,
            • 家园 说的不错。

            • 家园 红歌好听的原因

              同样是革命题材,很多红歌现在还脍炙人口

              一般来说,红歌指的是歌词红,但我觉得,能脍炙人口的原因是在于旋律好听,像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红太阳照边疆,都是流传多年的民歌,改编后填词的。旋律是千百年千锤百炼的结果,经得起考验。

              如果仅仅是歌词红,也是行之不远的。要是比歌词写得好,谁能比得过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诗词谱曲的作品,现在偶尔听到的好像只有那首我失娇杨----也是沾了苏州评弹的光。

              同样,外国的红歌,来自于民间小调的星条旗永不落就比上帝保佑吾王,更好听。

              说回来,所谓八个样板戏,一共包含三种艺术形式:京剧、芭蕾舞剧、交响乐,全是高雅艺术。欣赏高雅艺术本来是“上流社会”的标签,美国现在这类高雅艺术表演也并不便宜,“每周一场音乐会”也不会是一般人家。而中国在几十年前,物质条件还并不丰富的时候,就做到了把高雅艺术向全民普及

              这个同意,使用电影的形式来普及。好莱坞新版悲惨世界,也是这个路数。

              通宝推:普鲁托,李根,
              • 家园 毛主席诗词谱曲的京剧唱段

                张君秋先生著名的唱段《忆秦娥娄山关》,张派的经典唱段,张先生一段唱而不是一出戏为张派传人视为圭臬!!

              • 家园 毛主席诗词谱成的歌曲的还有很多

                要是比歌词写得好,谁能比得过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诗词谱曲的作品,现在偶尔听到的好像只有那首我失娇杨----也是沾了苏州评弹的光。

                除了你说的这首《蝶恋花 答李淑一》之外,至少还有:

                西江月 井冈山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十六字令三首 山

                忆秦娥 娄山关

                清平乐 六盘山

                七律 长征

                沁园春 雪

                七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七律二首 送瘟神

                浪淘沙 北戴河

                中央乐团排过一场演出,曲目就是根据以上毛主席诗词谱成的歌曲,油管上有。

                • 家园 我当然知道毛主席诗词几乎都编成歌了

                  不过有好听的吗?

                  好听不好听的说法太主观了,换个说法,有脍炙人口的吗?

                  对着现成的词,硬编曲,比起根据好听的曲子来填词,差远了。

                  • 家园 好听不好听确实是个主观议题

                    虽说词牌都是有现成的曲调,但一来这些词牌的曲调已经失传,没人能唱出“忆秦娥”或者“西江月”的原有曲调,二来毛主席的词只是借用了词牌的格式,意境却不受原词牌的限制。如果用原词的曲调去咏唱,恐怕与毛主席原词所表达的意境相差太远。用现代的音乐表达形式为其谱曲,更能表达它们的意境。

                    另外,歌曲的创作过程一般都是先有歌词,然后作曲家根据歌词想表达的情感,为其谱上适当的曲调。在已有的曲调上重新填词,词的意境就要受到曲调的限制,成功的很少。你所说的评弹《答李淑一》,其实也是借用评弹的曲调特点,专为该词谱的曲,并不是哪个现成的曲子。

                    我上面举的那些例子,多数都是合唱,而且难度也比较大,并不适合个人吟唱,这显然是它们难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我个人比较喜欢听合唱,我觉得合唱所表达的很多意境是独唱无法表现的,真听进去了是一种特殊的享受。但我也注意到周围的朋友们基本对合唱都没什么感觉,因为引不起个人的共鸣。欣赏合唱跟欣赏交响乐类似,需要静下心仔细去听,才能从中听出味道来。

              • 家园 毛主席诗词谱成曲的很多啊

                上大学那会儿每年有129歌咏比赛,我们唱过的就有解放军解放南京和四渡赤水。

          • 家园 这些京剧人抱残守缺自我消亡,李瑞环如此力推也无济于事

            如果他们部分继续走文革中现代京剧之路也许有救。

            现在,坚守百年前老掉牙剧本,真的只能在老头老太太中找到几许知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