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家长的流行病:“表扬失能症” -- 迷惑不解

共:💬102 🌺64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家长的流行病:“表扬失能症”

    (2016-06-16)高中生结束高考后跳河自杀 留千字“绝命书[URL=]http://news.sina.com.cn/s/wh/2016-06-16/doc-ifxtfrrf0437045.shtml?cre=newspagepc&mod=f&loc=1&r=9&doct=0&rfunc=75

    [/URL]

    他的遗书里是这样说他的父母的:

    ●小的时候我有一次因为一直吵着说要喝他(小斯父亲)带回来的花生牛奶,他当时心情不好,一巴掌把我鼻血都打出来了。还有他把我带到广东那里去玩的时候,动不动就打,罚站。之后我一直害怕他,甚至听到他打电话回来我就往楼下跑,我爷爷奶奶把我抱过去接电话我就哭。

    ●在福州这边也是有点什么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一耳屎打起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耳屎打过来,××的自己小时候生活不好非要对我要求严格。当然也可以说是什么对我的爱啊,但抱歉我情商低,感觉不到,虽然我懂这个道理,但从心理非常不认同。

    ●而且有的时候他的教育方式太过可笑……说白了,套路太老,套路不深,我并不吃这一套。……他们让我有情感这方面的感觉的时候感觉到的不是爱。只看成绩/

    ●后来到了达外,我曾想过可能会有改变,但我情商低,太天真。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电话的时候跟我妈说了,我妈说才73名,呵呵,我在电话另一边都快气哭了。达外竞争多激烈,其他同学考到前600家长都有奖,而我呢?

    ●反正我觉得我自己很不好,除了成绩。后来反正我越来越反感我爸,心情几乎没好过,我就故意不学习,考差点(不是我吹,不写作文,数学睡到广播里说离考 试时间还有半小时才开始写,我还是考了全校335名),希望我爸能问问我之类的,稍微改改,然后打电话第一句:你是不是不想在达外读了?我跟你转到其他学 校去,莫浪费老子的钱……决意轻生/

    ●但,我只要待在家里或者和他说话,我的心里就高兴不起来。再然后,我发现我活得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我的心已经变得我自己都感到厌恶了,明明充满了负面情绪,却……我觉得我自己已经毁了,我的情商太低,情感这方面严重有问题,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

    出事以后,他的同学是这样说他的:

    小斯最好的朋友小周表示,小斯的性格比较开朗,但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比较内向。他很少提家里的事,只是经常说他爸爸很凶。由于小斯家离学校很近,他中午经常到小斯家里吃午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吃完饭小斯都会对我说,‘我们快点回学校,不然我爸爸要回来了!"

    出事以后,他的父母是这样说的:

    (2016-06-17)高三学生自杀前写千言绝命书 父母:哪舍得打他

    外链出处

    ….昨日,小斯的父母向成都商报记者独家讲述了小斯去世的前前后后,并称此前完全不知道孩子心里竟然想了这么多。…..“他写的那些都是他小时候的事,他是我的儿子,我怎么舍得打他,骂他。”对于儿子在QQ空间的“控诉”,父亲马先生掩面哭泣。他说,小时候对儿子管教确实比较严,“那都是为了他好”。妻子孙女士解释,儿子在QQ空间说“因吃饭夹菜遭到父亲殴打”的事,她也记得,儿子当时才四五岁,因为不好好吃饭,丈夫确实用手背拍过儿子的脸,“没想到他这么记仇,他怎么就不想想我们的好?”孙女士哭诉。…..

      

    看了这个新闻后我就想写点什么,说说我的一点感触。

    很久以来,我就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或者说有这样一种感觉:中国的好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总是非常吝于表扬和鼓励,却又非常不吝于苛责和打骂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据说这叫做“望子成龙”,或者说是“恨铁不成钢”。

    但我总觉得这是一种病,但不知道该怎么说它,想了好久,我给这个病取了个名字,叫做:“表扬失能症”。

    得了“表扬失能症”的这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他们一般是看不到的,就算看到了,他们也表现淡漠,不肯说出一点表扬和鼓励的话,相反,还是习惯性地继续要表示不满意,或者刻薄地指出“和邻家小孩相比还差得远”。

    反正,从他们嘴巴里说几句夸奖、鼓励孩子的话好像比登天还难。

    但对小孩的缺点、错误,或者本来也不算是啥缺点,只是不合他们的心意,他们总是能明察秋毫地发现。批评、斥骂、不满的话总是能毫不在意地、非常习惯性地从他们嘴巴里冒出来。

    他们是用对待成年人的方法来对待小孩,不觉得、也不知道小孩子心理是不一样的,小孩子是需要表扬和鼓励的,尤其是幼儿更是这样。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

    再讲两个我遇到过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关于我的一个同事的。有一次他和我说,他那个读小学的儿子把成绩单给他,他看了后:“……数学才考了70多分,火都来了,当时就给了他一耳光!”。我那时就说他:“考了70多分就要打耳光,要是不及格,那你是不是要往死里打?”。虽然我不知道他在家是不是非常吝于表扬和鼓励,但他却是典型的非常不吝于苛责和打骂的。

    还有一件事印象也很深,几年前我去医院看望一个骨折住院的朋友,看到相邻病床上躺着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女孩,她的父母坐在照顾她,她的父母从衣着举止上一看就是两个很朴实的农民。因为和那个父亲坐在一块,出于礼貌我就问了一下你小孩什么情况之类的话。也许他内心太悲伤所以非常想对人倾诉,我只是礼貌的随便问问,他却告诉了我好多。他说他女儿腰椎骨折,他说女儿在读高一,因为最近一次考试(不记得他说的是哪一门课考试了),考得不太好,只考了八十几分,他说:“我们只是说了她几句,没想到她就从学校教室的楼上(好像是四楼)跳下来”。真是悲哀啊。我记得当时对他说了一些“能考八十几分就应该表扬啊,说明她基本上都懂了啊,小孩子在学校竞争激烈压力大,考得好不好也要多鼓励”之类得话。

    关键词(Tags): #表扬失能症通宝推:楚庄王,游牧天下,万年看客,
    • 家园 “我要是皇上我也喜欢奸臣,天天说我爱听的”

        “我要是皇上我也喜欢奸臣,天天说我爱听的,鼓励我,给我爱的抱抱,让我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是笑话版面看到的一个笑话,不过也描述了一下奸臣的样貌。其实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能绝对化。现代中国人应该警惕的是矫枉过正,从太严格的极端走向太纵容的极端。不要以为一味表扬就是好事,其实那是奸臣的行径。最近有因为平时纵容而在动物园被老虎叼走的老婆,历史上也有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不可不察。

        我当过大学老师,之前师兄师弟常讲起大学的苦,让我对学生好一些,当时教育界也有一些所谓新教育思想什么的,我还是受了一些影响,对学生要求就不那么严格。时间长一点,感觉班上学习风气就比较懒散。后来反思起来,恐怕还是传统教育思想更能经受时间考验。其中的道理是,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就是说上下两端你对他好他是那样,对他不好也是那样。但对于中间的多数人,有压力他就认真点,放松一下他就懒散一些,所以教育整体应该偏严一些才好,这样才是对学生好。当然,精细一点的话应该是因材施教,响鼓不用重捶,对某些上下两端的敏感的人不用太严厉,严厉也没用徒增烦恼。

        主贴讲的故事,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学生遗书和家长的话真伪都难以界定,所以研究价值不大。我遇到过类似的事,学生来告状倾诉家长的不堪,我把家长请来双方一对质,发现学生也是过于敏感,这个学生懒且成绩也不好,冲突中家长固然有责任,学生的责任也不小。大家可能都知道家长有时会迁怒于孩子,没有注意到其实孩子也会迁怒于家长。比如考试没考好,甚至走路摔了一跤,那就是因为早晨老爸板着个脸只顾自己吃饭什么也没说,冷暴力。 “冷暴力”一说很可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谁有义务每时每刻都陪聊呀。

        跟帖中很多帖子倒是较有研究价值。

        跟帖中有人质问道,难道敏感的人就该死吗?这个问题很奇怪,因为是否该死是由他自己决定的,别人没有义务做奸臣每天给一个爱的抱抱的。

        对孩子的教育,如果打了一棒子后面就应该给个甜枣,这个技巧还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也只是对一般人有用,有的人就是只看到棒子看不到甜枣,你拿他也没辙。有的人就是无可救药。

        有跟帖说中药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个太夸张了,因为客观世界中充满这类问题,证明实际上中药并不能解决。个别人可能会因为中药而缓解,但普遍解决是不可能的。

        通过沟通统一价值观,是否能解决问题?也无法彻底解决,因为价值观天生的成分比较大,只有那些有某种共同基础的人才可能通过沟通统一价值观。比如跟帖中有的发帖其实是为了宣泄,而不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你告诉他办法,他还怪你不理解他的苦衷。这类情感型的人,宣泄就是他的解决办法,不需要其他了。比如被人欺负了,理智型的人会找办法避免下次被欺负,而情感型的人只需要一个奸臣给个爱的抱抱宣泄了就好了(下次你还可以继续欺负他,呵呵,这就是骗子可以一直存在的原理)。

        能够做的,只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我的研究结果,按照易经原理可以把人分成基本的四类,细分可以继续分下去。尽量找自己的同道一起愉快地玩耍吧,若是找其他类型的人,就不是平等玩耍了。

        总之,极端事例没有代表性,能把多数人分类照顾到就很不错了。

      通宝推:明心灵竹,
    • 家园 我说点我的看法

      这是观察自己身边人长达十多年后得出的一些观点:

      家长这种不会表扬自家孩子,其实不是他们某方面缺失,而是他们整个生活失败的一种体现。

      他们不赞赏自家孩子,与其说他们不会赞赏,不如说,这些家长自身也是社会上的不成功者(说LOSER可能不太合适),因为他们得不到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赞赏,所以自然就没有赞赏自家孩子的动力和意愿,因为他们没有体会过达成一项事业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成功后的快感,所以他们也理解不了他们的孩子的每一次进步的意义所在。试想一个每天忙得四脚朝天还被领导骂的人回了家,看到自家孩子又搞出点什么事情,火头冒起,一通臭骂自然是少不了的。

      其实这种LOSER的氛围是会在家里传染的,甚至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 家园 我小学数学考试有一次只考了98分,被打了两竹鞭

      现在我还对老师很有意见。

      反过来说,有一次,我在做眼保健操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老师看到课堂里乱哄哄的,要求说了话的人全部出去,我没有出去,后来有同学举报了我,我说我就说了一句,老师说说了一句,也说了,然后让我也出去罚站。

      我对这个老师的印象就非常的好,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 家园 每次看见此类新闻,我都有喘不上气的窒息感,

      http://fj.people.com.cn/n2/2016/0630/c363313-28590105.html

      但是又手贱忍不住去看。

      我们这一类的讨论每次总会有争议,就是因为总有河友不能接受确实有不够格做父母的父母。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那么父母也是形形色色,只要有生殖器官,都能做父母。可是很多父母实在不够格。

      幸福的人要能理解别人的痛,能来这儿讨论的当然都是想从自己的遭遇中解脱,提高自己当父母的水平,当然都是素质高的,很多恶虐的父母根本就不会来讨论,他们的恶只有到达极端造成孩子死亡,被媒体报道大家才知道。设想一下这个不幸被打死的女孩没有去世而是长大了,心里有很大的阴影,在网上寻求解脱和帮助,别人来一句“父母都是为你好”,你应该感激他们生养了你,那对她是多么大的伤害?

      希望有的河友能理解这个世界的形形色色,不要用玫瑰色的眼光看待所有的父母,要学会体会别人心中的痛。另外,走出这些阴影的河友能帮助还在困惑挣扎的河友平息心灵的伤口,更好地生活。

      通宝推:hullo,
      • 家园 手贱,该打!

        先说个小故事。

        我二舅的女儿10年前地区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工作没有着落,到我妹夫的贸易公司打工,边干边考老师。当时是战略机遇期,贸易好做,表妹又是英语专业,在小地方(落后地区地级市)算是英语人才,因此干得挺好。过了3年吧,政府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招了一批村小老师,表妹考上了,回村做老师。二舅全家、包括我母亲都欢天喜地。

        我私下里不以为然。原因有二:首先在收入上,村小教师转正后能拿800多,她在我妹夫的公司里,工资+提成能拿到3000多,干满3年,公司给买5险1金。最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妹夫公司的主要营销手段,一是阿里巴巴,二是展会。除每年2次广交会,还到迪拜、俄罗斯、泰国、菲律宾、墨西哥、哈萨克、伊朗等国参展(现在一路一带的参展费用政府补助大头)。村小教师一年大部分时间在村里,进趟县城就算出远门;在我妹夫那里,有机会满世界出差(虽然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我总觉得,年轻人出去走走、开开眼界,挺好。

        前阵子妹夫来出差,聊起收入,妹夫说公司有个业务员最近开发到大客户,这几个月提成能拿2万。我就问他,如果表妹不走,现在能挣多少,他说,表妹开始早,如果一直干下来,客户逐渐积累,就算一直没开发到大客户,工资+提成至少也能挣1万多(表妹现在的收入2000多)。然后我又问市里的房价,妹夫说中等的房子45万。也就是说,表妹如果不回村里,在市里混个高级白领是不成问题的。

        表妹在村里的幸福指数也未必比在城里差。说这个,不是为了指责二舅耽误了表妹的前途。我所反对的,是二舅那种“儿女的一切尽在掌握、儿女在自己的指挥下从胜利走向辉煌”的气概。我真的很想对二舅说:你的眼光和视野已经落后于时代,不给孩子指示的话,孩子能活得更好。

        我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文化低的父母,越爱干涉子女。我在苏北有个堂叔,比较猛(90年代家里就买钢琴),关于子女的事情,大小都打电话找我和我妹妹、妹夫商量(我们也会和堂弟、堂妹交流)。而我在乡下的n多穷亲戚,绝大多数在子女问题上主意正得很。即便是有事求上门来,也是“我想让孩子做这个,请你如何如何帮忙......”举个例子:有个亲戚的孩子考公务员成绩不错,找我妹帮忙走门子。我妹看了成绩,觉得报区政府有点悬,报街镇政府比较有把握,建议报街镇政府。亲戚坚持孩子报区政府,结果没考上。其实我妹妹一个小萝卜头,公务员的事哪插得上手,她的价值在于她了解行情,可以给出最优的建议。而亲戚要的不是建议,而是自己的意志在孩子身上的实现。后来随着公务员竞争越来越激烈,就再也没考上。

        看了农民弟弟的帖子,想起我父亲常说我的一句话,“小的时候揍少了。如果小时候一天揍三顿,揍得你见了我腿肚子打哆嗦,看你(长大了)还敢不听话”。我妹妹这样说我父亲:“见了外人满脸堆笑,陪着小心,见了儿女好脸都没有一个”。中国的传统讲究“棍头出孝子”,对子女严厉,是封建文化所吹捧的。把对子女好简单等同于对子女严厉,到底是为了维持封建的父道尊严(管理子女的权利),还是真的为子女好,恐怕父母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与子女为善?他们也不清楚。

        通宝推:关中农民,
        • 家园 你父亲的理想,在我家就是现实的体现啊.

          就说我姐姐,还是在我奶奶的庇护下, 小时候六七岁的样子一个人在门外玩,别人吓呼她, 你妈来打你了. 她就能吓到当时就尿了裤子,这还是在我奶奶的庇护下长大的. 惊能伤肾啊. 所以我说的惶恐不安,每日战战兢兢的童年生活, 有的河友不能理解啊. 盖因他们生活幸福, 所以不能理解别人的艰辛.

          最后一次提这个, 因为儿时阴影太深, 我觉得自己太罗索了. 现在尽管已经不怨了, 可是心理的惶恐似乎还是驱除不了啊,就是焦虑和不安的感觉. 有时候想着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或许能帮助我. 可是自己的前因后果都清楚, 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医生也帮不了多少, 最多给我开点抗焦虑的药物而已. 我自己就干这行, 这些药物副作用都明白. 唉, 心理的好多东西, 不是意志可以克服的. 就这么敖着吧.

          • 家园 中国人的严父慈母差不多都这样

            我从小对父亲就是一个字,怕。也有的亲戚家里是反过来。这个家庭环境估计一直到中国变成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才有了真正的改变,溺爱成了主旋律。

            心理学上有一个特点,成年任何事都喜欢从儿时找原因,后来想想这里面还是有道理的。如果小时候没注意受到过哪方面的惊吓,对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产生深远的但是并不一定是很直观的影响。

            中国人有一个认识,对心理学不太尊重,基本上是与思想工作,或者出家面壁等修心养性联系起来看。而西方在心理学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学科分类,虽然不像理工科那样容易训练成一个匠人谋生当手艺,但是对于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都有很深刻的帮助。就类似,在西方,从政的法律出身吃香,从商的心理学出身也是同样的道理。

            通宝推:关中农民,
          • 家园 还是没想开嘛,执念,什么时候不想了,就开了

            千万别吃药,美帝的药不能吃

            • 家园 好像PTSD跟想开与否没有关系。

              脱离那种环境的时间都这么久了,执念也好,放下也好,我觉得都不应该产生实质性的生理影响了。特别是在当事人心理明白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既使放不下,最多就算一心结吧。焦虑也好,恐惧也好,都是正常的情绪,情绪化的东西在失去持续外界诱发的情况下,来得快也去快,放不放得下也就是那么回事。

              倒是用PTSD这类情况来解释比较合适,小孩子的PTSD与成人还有点不一样,很多东西在成长经历中只有一次。而对PTSD的处理方法好像不是想开就管用的,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说说。

              通宝推:关中农民,
          • 家园 冒昧多嘴一句

            照道理,关中兄对自己的问题已经研究得很透了,我的建议未必很有用,只是希望关中兄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我的想法是,你的过去几十年太苦了一点,从现在开始,不妨对自己好一点,例如,开一瓶好酒,泡一壶好茶,喝一杯好咖啡,搓一顿好菜等等。。。。

            辛苦那么多年了,心理有点受伤,不妨在肉体上补回来嘛!

            通宝推:关中农民,
            • 家园 多谢关心,你建议的这些也在做,可是几十年过来,自己

              现在对这些所谓的享受似乎提不起任何兴趣。

              其实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自己都明白,可是很多东西确实不是意志或者理智能克服的。我的焦虑和恐慌情绪困扰自己几十年了,大多时候不严重,一忙也就分散了。有时候严重些,会干扰睡眠和工作。我强忍着不去使用任何药物控制。心理的问题使用药物解决,我觉得跟借酒浇愁一样。尽管我在安慰葫芦兄弟的焦虑情绪,我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只是我忙一点,就显得没那么严重了。

              你说多严重吗?其实现在我真是生活比较安逸,没有什么需要担心和焦虑的,按部就班过日子。但是这个情愁还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让人不爽的焦虑有时候确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哈哈,世间之事那能十全十美,就这么混呗,反正也不影响我吃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