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经历的改开前后的农村生活 -- 老实农民

共:💬517 🌺6785 🌵1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经历的改开前后的农村生活

    所有内容都是我本人的亲见或亲友讲述,是否具有代表性各位自行判断。希望就事论事,恳请各位不要随意解读,不要使用打脸之类攻击性语言,我也没有想要说服任何人。

    我没有仔细规划,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我没提到或者你认为不够详细,而你想了解,我会尽我所知回答。

    分田到户之前的情况

    我生活的自然村人口200多人,划分为两个生产队。我家乡所在区域地理上属于浅丘陵,田地大部分是水田,有少量旱地, 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黄豆,棉花。生产队还有公共菜地,有若干鱼塘,生产队会放养鱼类,各家有小块自留地。还种一些其他副食,比如荸荠。

    工分制度:按劳动能力,每个劳动力有额定工分,我记得满额是10工分。所有对集体经济有贡献的生产活动都有额定工分,比如包养一头耕牛,每年有工分。我小时候还捡过牛粪,也可以换工分。我父亲是当地卫生所的集体编制员工,除农忙外不参加农业劳动,所以每年还需要用现金兑换工分。

    粮食分配:每年年终按各家工分总数分粮食,油料。平时有困难可以向生产队预支。

    水利设施:池塘,大小沟渠。池塘是主要蓄水设施,每年冬季集体会组织挖塘泥,要不然会逐渐淤积,蓄水能力下降。还有一套重要的水利设施就是大型水库引水系统,解放后,我们家乡逐渐建设了一套从水库一直到农田的引水系统。生产队每年农闲是还要出劳力去建设维护大型水库,工地比较远,生产队安排住宿和饮食,个人自带铺盖。

    村级基础管理人员,我记得有: 队长,副队长,妇女队长,会计,记分员,还有管水员,所有人员要参加农业劳动,有些额外工分补贴。

    每年耕地可以种植两季水稻(早晚稻),或一季中稻 + 一季小麦,稻田一般过几年种一次黄豆,应该是为了保持土地肥力,有时候也种紫云英作为绿肥。

    新鲜蔬菜主要是几个来源:1. 集体菜地收获 2. 自留地 3. 集市上买。 每家都自己养猪,一般一年一头,一部分好像要上交到供销社,生产队可以得到一些收入。过年宰杀后可以上交一部分到生产队换取工分,一部分自己消费。

    公粮: 每年生产需要需要上交公粮,我们村附近有粮站,粮站建在附近的一个小火车站,公粮通过火车运出。

    粮食消费方面,除了父母亲提到的三年困难时期,主食(大米,小麦)供应没出现问题,家里人口多粮食消耗大的会掺杂部分粗粮,比如红薯,胡萝卜。吃面粉有时候会掺杂麦麸。

    肥料:农家肥(人畜粪便),化肥。从我记忆中,化肥(氮肥)的使用是逐年增加的,大部分来自本县的化肥厂,还见过日本尿素,我记忆深刻的是日本化肥看起来纯净的多,包装袋要精致的多。农药使用也是逐渐增加的,我对农药的印象不好,杀死了很多青蛙,每年都有农民不注意防护中毒,死亡的也有。

    农业机械:我是亲见我们村逐渐添置农业机械的,刚开始是柴油机驱动的脱谷机和抽水机,后来有了手扶拖拉机。

    通电: 这个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事了,我们村跟临近村合伙搭设了从附近集镇到村附近的供电线路,让后进入各家各户。当时农户唯一的用电设施就是电灯,每家按电灯的数目分摊电费。生产队也购置了马达,抽水机等等。

    卫生保健:每个大队有几个赤脚医生,附近集镇有基层卫生所(我父亲在那里上班),一般社员头疼脑热的就靠赤脚医生和当地卫生所,处置不了了就送去更高一级医疗机构(县,省医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儿童免疫,每个儿童都登记在案,按要求做免疫(牛痘,小儿麻痹糖丸),这个是我父亲负责的,我见过他的儿童免疫名册,有详细记录。

    关键词(Tags): #农村亲历通宝推:ciqly,xm,东海后学,柴门夜归,山远空寒,Rusher,吴用,故乡在喀什,蓝鸟,别来无样,驿寄梅花,hattie,鸡腿,camper,ifuleu,苏仙岭,ton,奔波儿,高中三年,地的得,柏林墙,五磊山,三笑,桥上,時千峰,阴霾信仰,赵美成,俺老孫,阿四,决不倒戈,冰棍,老阿,mezhan,jdrlgd,青颍路,何求,向前向前,西电鲁丁,金色阳光,襄阳之裔,任爱杰,伊粟,朴石,独立寒秋HK,白浪滔天,汉水东流,石狼,盲人摸象,笑不拾,qq97,豪哥的江湖,想象残酷,老老狐狸,七天,让领导先走,脊梁硬,
    • 家园 聊聊入世,回老狐狸

      入世前后有很多事情发生的。从97年到02年好戏连连。

      1,第一波信息技术潮的兴起

      这个不用说太多,大家都知道。我单谈这个浪潮对国内外贸的影响。以前和外国沟通是很难的。我96年挂过澳大利亚电话,200元,没说清楚,后悔死。有电邮了,爽。瞬间不知道这几千年人类是如何活下来的。香港在80,90年代赚钱就是因为它是外贸桥梁。

      2,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规模自杀

      亚洲金融风暴,豆糠泡沫破灭,日本失去的二十年,08美国金融危机,台湾政治危机,香港政治危机,俄罗斯经济崩溃,南美再次出现经济危机。

      我是觉得这资本主义药丸啊。

      现在坐在温哥华的小酒馆里,这个城市以每天2个年轻人的速度消耗毒品。这些毒品据说是中国出品。我在等待渥太华特派员来焚烧毒品并指责中国,然后中国为了保护全球贸易自由而忍痛由国企出面扩展已经很成功的湄公河巡逻计划。

      我又喝多了。

      通宝推:国林风,蓝鸟,
      • 家园 你说的是96年啊

        国内经济经过十多年的深圳速度改开,已经处在崩溃边缘,就差猪棺材临门一脚了,还有啥好聊的?倒是让我回忆起刚上学的年代,满中国的广播和书刊吵吵文革十年经济到了崩溃边缘,但是大批平反的人员拿的回返的工资,一家人笑的不要不要的;全民涨工资,当然,无论政府和企业领导人涨得更高。让我回忆起来,都要崩溃了,涨工资,补发冤屈十年的工资,是一点也没落下,对了,还有82年第一次洲际导弹试射成功,这哪里是科技人员断层啊,明明是科技人员大发神威,改开后自己撸了两下,82年就射出了洲际导弹。嗯,就靠神威自撸,没射到墙上。

      • 家园 武汉出品的多

        药谷

      • 家园 历史没有学好

        加拿大在温哥华销毁毒品,中国以保护自由贸易的名义,派军舰进攻温哥华。

      • 家园 看到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就想起了《别了,司徒雷登》

        嗟来之食,吃了要肚子痛的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没喝的人来点个赞,应该不是醉后点错了,哈哈。

        你“喝多”的状态,比之前好。看过您之前的一些帖子,有些不懂。还是没太学会怎么正确打开网站,有时看不到新的帖子,有时看到时已是过去。就像现在,我看到的是你的已经消失的过去,所以点赞也是为过去,为你的喝多?至少为“资本主义药丸”?

        有点乱了,让我再捋捋...

        你是为数不多和我这个新人打过招呼的,所以印象很好,很友好的样子。当然现在我也是老人了,老的好快。

        今天天气真好,春天要来了,就是想和见到的人问声好!

        就借你的楼下,向西西河河友问个好,同一个世界,共享美好的春天!

        通宝推:ton,
    • 家园 关于劳动力供应和赚钱,聊聊天

      城市改开经历得比较多,随便讲讲。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从来不缺劳力。不但不鼓励农村人口进城,实际上做了很多努力疏散城市居民:

      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0条明确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从1952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城镇人口由7163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6.8%,远远超过全国人口的增加率和农村人口的增加率[2],该数据说明当时农村人口已经大幅向城镇流动。这部分流动人群,以及之后的进城农民,在《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1953.4.17 政务院)、《关于继续贯彻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1954.3.12 内务部、劳动部)、《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56.12.30 国务院)、《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补充指示》(1957.3.2 国务院)、《关于受灾地区农民盲目外流情况和处理办法的报告》(1957.4.30 内务部)、《批转内务部关于受灾地区农民盲目外流情况和处理办法的报告》(1957.5.13 国务院)、《关于实施阻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和削减城市人口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报告》(1957.5.27 公安部)、《批转公安部关于实施阻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和削减城市人口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报告》(1957.7.29 国务院)、《关于防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通知》(1957.9.14 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民盲目外流的指示》(1957.12.18 国务院)等文件[3] [4][5][6][7]。当年不让饥民逃荒,擅自出来逃荒的称为"盲流",公安部门按嫌疑犯收容[8]。

      知青上山下乡本身就是疏散的一部分,78年回城时上海以1千1百万的人口基数要消化1百万的回城知青。当时知青是抗议工厂招收农民工的。可见当年劳动力富裕。

      "70年代末,下乡知青大举返城之际,国家迫于城市就业的巨大压力,在想方设法、广开就业门路的同时,采取了严格控制从农村招工、大量清退城市农民工等措施。1978年初明确提出:“今后城镇用工,基本上不从农村招收。""

      从我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感受来说当时体制内隐形失业是很严重的。这个隐形失业很糟糕。一方面政府费尽心机创造出了这些饿不死吃不饱的工作,另一方面体制内很多人觉得壮志难酬,失落得很。

      我喜欢拿78年做标志,因为《追捕》是那一年上映的。轰动效应惊天动地。同一年知青在闹回城,尤其是云南知青。我舅舅是在苏北下乡,和当地女子结婚了,回不来了。家里好失望。这批人知青修理地球十几年后意识到周围变化很小。幻灭感很强。

      邓小平去了日本美国,受到的冲击更大,估计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杨凡刚回来哭着报告云南知青还住在惨绝人寰的窝棚里,外国的自动化工厂在刷刷造私家车。

      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反思是全社会的共识。担心被开除球籍是真实想法。

      我的鲜明记忆是:

      1,当时的人民币不值钱,尤其是调整汇率后。

      2,就是这不值钱的人民币大家也缺!

      我猜邓小平也一样,记得打完越南后他有点后悔,因为打仗花销太大。

      当时改开的全部目标就是赚钱赚钱。

      怎么赚呢?到了那个时代,大家都看出来了,靠种粮食是不行的。粮食是低值商品,保命很好,发财一点希望也没有。要指望种田发展到日本水平是天方夜谭。

      于是搞承包,竟然效果不错,粮食增产,副食品大大增加,这比知青去北大荒戈壁开荒强多了。还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干部编制恶性膨胀问题。

      这是个很好的开头,在70年代末农户靠多种经营竟然出现了万元户。当时有宣传照片农民按斤称钱。宣传战线一贯如此奇葩。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窝棚里的知青闹回城,电影反应国外的高消费,农村出现万元户,都压缩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心理冲击那个大。

      有了万元户,当时大家都觉得找对路子了,于是开始在工业领域折腾。碰了钉子。

      按照当时的想法,把工厂承包出去,万事大吉。但是当时的企业福利色彩太浓。很多企业下午下班前的大门都是一景,成百上千人被铁门拦住,就等到点开门放人。实际上现在的几个军工企业还是如此。

      85年到89年是伟大的双轨制时期。这次不搞一刀切了,恶果就是盗卖现象严重。好处是没死人。后来政府的手法更加成熟,知道搞开发区等实验手段先。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开始知道怎样搞经济了。明白一些更高级的经济知识。不像更早年代在半月谈上傻呼呼研究“价格杠杆”。知道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了。

      虽然知道了,并不意味着能用,国家投资是没有的,搞赤字没用,因为通胀已经是大麻烦了。居民消费是个笑话。于是有钱的外国人就成了目标。86年,开始入关谈判。这是个了不起的举动。非常有远见。

      那时的中国,遍地是开发区。大部分是空地。各地减免政策多如牛毛。港商台商满地跑。年轻人进了外企好像入了天堂。

      差点忘了说了,农民开始进城了。没有粮票,就用小商品换,形成了独特的非法经济圈。当时他们还是“盲流”,换粮票还是投机倒把。。。

      当时工作重点是引进外资。这个有时比较恶心,因为当时很多台商港商,人品很差。经历过港商要特殊服务,当地领导一脸尴尬的场景。

      就赚钱来说这个引进外资工作是神来之笔。政府坚持只搞直接投资,不搞间接投资。就是说只能办厂,不许炒股。这从根本上堵住了老外最牛的招数。

      然后呢,外汇管制更牛,基本上是单向阀门,只许钱进来,不许钱出去。到现在国内老板在境外买房还要收齐了所有员工的身份证。我一直奇怪美国国会议员是吃什么长大的。这么大一个窟窿看不见。

      钱也可以出去,但是管得很严。96年时还有外资企业特批可以买免税进口车,我办理过。办下来了,好难。

      我的感觉是中国政府学会了这套流氓生意经后很快就成了大师级流氓。尤其是和美国资本家还有议员的地下交易简直是无师自通。

      79年开始还搞到了日元贷款。一些大的项目就是这样修起来的。这个东西大家都不说。

      回到劳动力上来。大家现在觉得劳动力紧缺,当时政府可不这么看!我经历比较特殊,接触了近20家合资企业,每一家都打包接受了一堆职工。当时就是这样。企业改制过程就是职工贩卖过程。市场上供应充分后国营企业失去了存在意义。没有一刀切不错,慢慢切也挺痛苦的。我接触的下岗职工都很能干。经济有问题而已。

      仅以此文献给那个伟大年代。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我们从革命干将变成了商业帝国。从只会种1毛4分钱一斤的粮食到组装1000美元的手机。这个过程从知青逃离农村开始,到那个谁也不知道的人类的未来结束。

      对了,男士们可以读一读《金麟#%^*》,对当时社会的描写非常深入。女士误读。

      通宝推:夜郎国主,A9411004,潮起潮落,审度,柴门夜归,本嘉明,epimetheus,乔治·奥威尔,時千峰,普鲁托,文化体制,不远攸高,testjhy,让领导先走,
      • 家园 你还忘了砸三铁,

        砸三铁的同时,企业已经是领导儿孙满堂了,家属和领导亲信都在办公室喝茶聊天,就是在一线的领导家属和亲信干活也是吊了郎当,老实干活不会来事的工人人心惶惶。后来不知道为啥不砸三铁了,改成经理、厂长承包制了,领导妻子儿女鼻孔朝天,我经历的工厂是厂长的老儿子在车队开车,好赌,逢赌必输,经常偷拉了一车废铁卖钱,然后继续赌,一次偷拉废铁出工厂,被铁面门卫拦下,厂长儿子下车给门卫一顿爆揍,全厂工人和我们子弟学校师生知道后都惊呆了,就看厂长怎么处理自己的儿子,结局,党国熟悉的办法,一声不出,就是结局了。

      • 家园 说白了就是承认自己无能,改由依靠中外资本家来发展经济。
        • 家园 这句话说得真轻巧,搁你在当年好像有其他妙招似得

          发展经济,无非就是靠人力、技术、资金、资源

          当时我们最缺的就是资金,豪哥的江湖帖子说得也很清楚

          这就好比当年薄一波跟阎锡山合作,拉走人家新军是一条路数,当然搞经济不可能让人家啥都不剩

          啥都自己吭哧吭哧弄,重新发明轮子;就指望自己农业剪刀差攒发展资金;再过100年也没有PPP世界第一的希望。看看今天的朝鲜就知道了,搞个导弹行,至于人民生活水平么,看看屏幕里全国就一个啤酒肚也知道咋回事了

          按你这样的思路,当年搞统一战线抗日干Q呀,联合美帝对付苏联傻B呀,自己一个人搞难道不是很爽么

          完全是一根筋,死板教条主义,原教旨共产主义,新时代的二十八个半,如此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