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155:“地球二号” -- 本嘉明

共:💬166 🌺1166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陈王有没有考虑一个问题

                  单纯的依靠归纳能否带来创造力。

                  比如,伽罗华的抽象代数或者黎曼几何。

                  人工智能的成功可以说在因果这个层面上人类已经远远不是人工智能的对手了,但是因果律之外呢?人工智能拥有对客观世界的洞察力么?

                  宇宙就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黑暗,而人类的智慧则是不断点亮黑暗中的灯塔,在已经被人类智能点亮的区域内,人工智能已经显示出了无可匹敌的力量,这又何尝不是把人类从无尽的重复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得人类更容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通宝推:赵美成,本嘉明,
                  • 家园 抽象两个字就是归纳的意思

                    代数更是如此。黎曼几何更是试错的结果,假设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不成立,结果可以自洽地发展出新的几何体系。

                    人类对世界的洞察力全部来自于归纳,没有例外,推理本身也是归纳出来的。

                    人工智能只要赋予它自我生存、自我复制的设定,它就会摆脱人类的控制成为独立实体,和我们生一个孩子一样,他们有没有智慧已经不重要,因为那是别人的智慧。他们可能帮助我们,也可能毁灭我们,做出何种决定与我们本身无关。

                    他们能不能生存取决于他们的生存能力,就好像老鼠,熊猫能不能独立生存一样。

              • 家园 我们对AI的看法,跟英国工业革命时手工业者的看法类似

                英国工业革命时,大机器出现,或者自动化革命后,手工业者肯定会有类似的评价:

                1. 什么事情都可以用机器完成,还要人干什么

                2. 机器造成手工业者大量失业

                真实情况是,机器和自动化消灭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人类可以解放出来,从事更有创造力的工作。

                AI也一样,对脑力劳动者和熟练工,将会造成巨大的冲击。比如医生,甚至律师和法官,都有可能被AI取代。

                AI会消灭大量的工作,但是同时也会开创出更多更有创造力的工作机会。

                • 家园 不能刻舟求剑

                  当年不同今日。

                  工业革命能够成功,关键是还有大片“蛮荒国度”可以征服,殖民,当作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且殖民(对于欧洲人)在道德上没有障碍。现在这些条件都没有了。

                  • 家园 工业革命能够成功,

                    工业革命能够成功,关键是还有大片“蛮荒国度”可以征服,殖民,当作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人工智能革命成功,关键是还有大批“无用人口”可以用来消耗,当然,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口不是“无用人口”。工业革命的养料是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而智能革命的养料是大批廉价脑力劳动者。

                    我曾做过一个预估,十多年之后人工智能初步成熟后,二战后确立的人道主义总原则可能会被抛弃,人类将进入新一轮的大淘汰,能够向全社会提供基础教育的国家胜出,不能的国家被淘汰。

      • 家园 资本呢?资本的位置在哪儿?

        资本拥有者早就这样了啊

        嗯,不完全对,吃救济吃补助的欧美人也不少,人家照样不劳者有食

    • 家园 凑个流量,借此顶贴!

      一、工具不会取代人。

      石块、木棒、陶器---镰刀、锄头、刀枪---收割机、飞行器、流水线---智能手机、自动驾驶、工业家用机器人---人脑与各类设备无线联通、可控核聚变与星际探索-----

      以上都是人类发现、发明的工具产品,借以更大限度解放人类自身。

      先有人类,再有人类创造工具的历史。

      二、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

      人类发明创造各类工具历史悠久,未来之路仍然看不到尽头。永远相随的唯有劳动。辛勤劳动是人类天命。再先进工具也无法取代人类自身劳动。

      生命不息,劳动不止。

      三、要么遏制腐败,要么党国消亡,不换思想就换人

      反腐等新政,是党国在垂亡边缘挣扎。要么自救,要么被杀,无第三条道路。

      民众对党国忠诚如何,可以想三十多年前历史:

      1976年,刚刚还在追悼会上哭鼻抹泪民众,转眼就上街跳起秧歌,没两年又忙活在包产到户、发家致富路上---真是6的飞起。

      中国的老实百姓,有耐性,也善变,党国还是悠着点好!

      四、网络组织民众、天眼与大数据控制民众、信息喂食与机器人-智慧城市-社保饲养民众----

      以上既是新工具对人的解放,也需要劳动者与执政阶层创新理念,

      从智能手机与手机支付第一大国这一事实来看,我对人民有信心。那么:

      执政阶层准备好了吗?

      通宝推:海峰,
      • 家园 英国殖民史不是这样的

        英国以千万人口,征服全球2/3的土地,此时“劳动不是英国人生存的基本价值”,英国仅有的人口都用作征服,管理,盘剥。而英法殖民世界时,也是工业科技发展最猛烈的时代。可见在这个时间段里,征服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而不是和谐/勤劳之类。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薄弱处,就是无法理解“征服”也有正面意义。后来引进的马列主义,在这方面同样是道德洁癖,更助长了儒家思想的这一清高倾向。

        通宝推:五藤高庆,
        • 家园 典型的倒因为果,人类文明的推动力一直都是科技的发展

          是工业科技的发展为殖民征服提供了基础,没有科技优势,英法凭啥征服全世界?殖民主义首先在1500年前兴起于葡西等国,随后英法才加入,开始欧洲各国也只能靠航海优势控制一些沿海地区,这时占世界殖民地大头的是葡西等国,一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开始,英法才取得优势,同时殖民国家才开始大规模进入亚非拉等地的内陆地区。所以征服不是文明的推动力,科技才是。文明程度高了,科技发展了,才能有能力征服。

          • 家园 核心是需求不是技术

            这里不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欧洲历史上有两个不太为常人注意的细节反而可能是关键性因素,一个是中世纪后期的12-13世纪,欧洲人在农业技术上终于追了上来尤其是出现了适合欧洲当地环境的耕作技术,欧洲人口因此增长了1-2倍。

            另一个就是14-15世纪著名的黑死病爆发,短时间内让欧洲损失了巨额人口。而这不同于其他文明中往往因战乱造成的人口财产损失,黑死病并不会像战祸那样一并摧毁基础设施与生产工具。

            这恰好使得欧洲的人口增长跟不上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一方面是劳动力价格长期上涨,另一方面是社会积累增加,单位购买力或者说非必要性消费的需求增长,这才能激发改进发明提高生产率工具的需求。否则欧洲的农业技术进步最终也会像世界的其他地方,只是多养一些人口而已。毕竟劳动力生产率的提升速度是很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弹性却很大。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几乎永远不可能压制住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压力,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反过来压制劳动力价格,使得发明改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变得无利可图。

            通宝推:桥上,老老狐狸,阴霾信仰,gschen,北纬42度,苏仙岭,
            • 家园 花一朵,也提一个问题。。。

              你的需求论似乎解释了工业化和科技在欧洲的爆发,但一回看中国的农耕向工业化的跨越过程,似乎就有些矛盾。。。中国虽然后发,也应该遵循你下面的结论,实际似乎不是,不知你是如何解释这个案例。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几乎永远不可能压制住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压力,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反过来压制劳动力价格,使得发明改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变得无利可图。

              • 家园 中国是后发国家

                工业化的前景是明确的,这个和欧洲人在前工业化时代在黑暗中探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就像让你跑步,如果告诉你跑10km,也许你还能坚持下来。如果不告诉你跑多远是终点,也许你跑4-5km就吃不消了。所以欧洲人的工业化,只能从经济性上入手才搞的出来。没有现实的经济性因素驱动,工业所需要的投资门槛和长期投入不会有人去愿意做。

                所以中国工业化的目的在起步阶段不是从经济性驱动的,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上是为了追求快速工业化,用尽了各种手段来抑制妨碍工业化的因素。比如用城乡剪刀差、粮食统购统销抑制农村人口自然增长对资源和社会积累的消耗。以国防需求为核心人为制造工业化需求。另外还配合政治战略性投机,从美苏的夹缝里获得工业化所需的资源和技术。最典型的例子还有知青上山下乡,这些文革初期太祖赖以冲击官僚系统的主要力量,他们是作为工业化需要的人才来培养的。但随着文革向长期化发展以及官僚体系受到冲击后经济的必然放缓,太祖认为工业中期上不需要这么多工人了,那搁在城市里作为工业人口养就太贵了,那就放到农村去作为农业人口养。

                通宝推:阴霾信仰,秦波仁者,起于青萍之末,
              • 家园 不见得

                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几乎永远不可能压制住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压力

                ================================

                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早期,劳动生产率增长一定会带来人口的增长,因为在这个阶段,人口数量是推动生产进步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农业时代时十多岁的孩子就要结婚生子,到了工业时代早期,市场上的工业产品相对简单单调,且同质化严重,此时廉价劳动力能发挥出相应的成本优势。

                等到某个临界点到来时,即当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取代人工成为推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时,社会生产对人的要求会从数量转向质量,这个时候,伴随着生产率增长,人口增长反而会降下来。

                • 家园 我看是这样

                  首先,廉价劳动力即便再工业社会早期也只是个相对而言,不是绝对概念。只有在相同或相近设备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才有意义。不然也不会有洋布打败土布了。因为如果工业设备不具有大幅超越劳动力价格本身的效率,也称不上工业设备。比如珍妮纺纱机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珍妮机一开始就是直接提高了8倍的生产效率,之后迅速发展到几十倍。当时英国人口大概2000w,同期乾隆朝中国人口是3亿,珍妮机的效率直接使得2000w英国人在纺纱织布这件事上能彻底打趴3亿中国人,让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数量变成了生产中的次要因素。

                  至于人口增长率下降,说白了不是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什么要求,而是工业化带来的城镇化与资本主义带来的商业化导致生活成本急剧上升,让抚育成本提高到一定水平,如果还没政府补贴,谁会愿意生呢。还有就是避孕手段的诞生,把生育和性分离出来,毕竟生育这件事和性本来是难以分离的,很多生育并不见得就代表有生育意愿。而真要说素质,只能说对劳动力文化水平的要求有所提高,使得人均受教育时间延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步伐放慢,提高了平均生育年龄。但说真的,很多欧美国家搞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提高劳动力素质,还是为了降低失业率和犯罪率,真很难说。

                  通宝推:老老狐狸,秦波仁者,gschen,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