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浅谈A3打印后的世界秩序(下) -- 种植园土

共:💬194 🌺1470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纳粹化是什么?

          如果狭义地讲,是多数族为报复少数族的背叛,通过民主与合法的程序,建立对少数族的暴政。

          如果广义地讲,是一个族群对另外一个族群的系统性的暴政。

          米国不会狭义地纳粹化,但会广义地纳粹化。

          • 家园 纳粹啥时候合法过

            替换如果狭义地讲,是多数族为报复少数族的背叛,通过民主与合法的程序,建立对少数族的暴政。

            这是哪个位面的定义?还是您本人就是新纳粹?犹太人背叛了德国?您已经《我的奋斗》奉为圣经了吧?

            “通过民主与合法的程序,建立对少数族的暴政。”纳粹党是民主上台的吗?纳粹党事实上从来没有在议会中取得多数。希特勒攫取政权靠的是“国会纵火案”和收买国防军。

            • 家园 纳粹是完全通过民主和法制程序合法上台的

              首先解释一下魏玛宪法中的国会与总统二元制。

              魏玛宪法规定,总统可以解散国会,但国会也可以罢免总统并且向国家法院控告他违宪与违法;总统有权任命总理与部长,但国会可以罢免总理与部长;国会享有立法权,但总统可以安排人民公决推翻国会立法;总统可以颁布紧急法令,但国会也可以取消其紧急法令。总之,魏玛宪法对国会或总统都没有明显的偏袒,它要确立的是一种势均力敌、难分难解的二元制。

              其次希特勒上台过程。

              总统:1925年兴登堡当选德国总统,这是唯一直选产生的德国总统。1932总统选举兴登堡获得1939万张选票留任,希特勒获得1341万张输了。

              国会:1929年大危机之后,纳粹与共产党崛起,赫尔曼·穆勒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阁在预算问题遭到纳粹和共产党的抵制,不能形成多数而在1930年3月27日这天辞职。之后德国再也没有一个党具备议会多数。

              根据魏玛宪法,此情况下总统可以指定总理,但国会可以干掉总理,形成总统与国会的制衡。结果兴登堡与国会连斗三个回合,难解难分:

              第一回合。兴登堡总统指定原中央党议团主席布吕宁任总理组阁,在国会只拥有由中央党、巴伐利亚人民党与部分德意志民族人民党议员组成的少数派的支持。在如何对付国会多数的问题上,总统派是胸有成竹的:一旦国会多数拒绝总统内阁的重要法案,总统便依仗宪法第48条以紧急令方式颁布被国会拒绝的法案。如果国会取消总统的紧急令,总统便再依据第25条解散国会并举行新的大选。7月16日,总统内阁成立不到4个月,双方就因1930年预算补救问题发生了第一场决斗。由社民党、德国共产党、纳粹党、德意志民族人民党胡根堡派组成的国会多数拒绝了布吕宁内阁的预算补救法案。兴登堡便行使第48条第2款所规定的总统权力,以两道紧急令的方式颁布了被国会拒绝的财政补救措施。国会则依据第48条第3款取消了总统紧急令。兴登堡又宣布解散国会,并定于9月14日举行新国会大选。几日后,兴登堡再次以紧急令的方式颁布了被国会取消的紧急令。这次国会已经不存在,不能再次反击,总统派似乎胜利了。

              总统派以为可以在9月14日举行的大选中获得选民的广泛支持。但是大选结果不仅使这一希望落空,而且打开了魏玛共和国的潘多拉之盒。纳粹党在这次大选中获得了德国选举史上空前的成绩,它的选票从1928年大选的2.6%一举上升到18.3%,国会议席从12个增加到107个,成为仅次于社民党的第二大党。一日之间,在总统派与国会派的权力斗争中出现了一个名义上还属于国会派的第三者。为了不让布吕宁内阁倒向纳粹党,并且保住社民党与中央党在普鲁士的执政联盟,社民党不得不容忍布吕宁内阁。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对抗由此暂停。在1932年春的总统大选中,为了阻止希特勒占据总统权位,社民党又与中右翼势力一起促成了兴登堡的连选连任。

              总统派实行总统内阁制的目的本在于消除社民党对政府的影响,因此不能容忍社民党对政府的牵制作用。总统大选后,兴登堡以及总统派核心人物施莱歇尔又试图摆脱社民党。同时兴登堡与布吕宁之间又发生分裂。布吕宁推行通货紧缩政策,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加剧了德国经济危机。另外他又拒绝了兴登堡向右翼政党靠拢、偏袒大农庄主利益的要求,反而逼迫兴登堡禁止纳粹党武装组织。而摆脱社民党与布吕宁则意味着失去现有国会多数的容忍与支持。总统派必须在国会中找到新的支柱。拥有107个议席的纳粹党成为了总统派的希望。5月,施莱歇尔以辞退布吕宁、解禁纳粹武装组织、解散国会并举行新选的代价,换取了希特勒在大选后容忍新总统内阁,即巴本内阁的承诺。

              第二回合。

              总统派估计新的大选只会给纳粹党增加少许选票与议席。但是7月31日举行的国会大选结果再次出乎总统派的预料。纳粹党的选票在1930年大选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达到37.3%, 议席从107个增加到230个,第一次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戈林也因此当选为议长。在获得如此巨大的选举成就后,希特勒已经不屑一个容忍总统内阁的角色,而是提出了出任总理的要求,但遭到了兴登堡断然拒绝。这使得总统内阁在国会陷入绝对孤立。9月12日,国会上演了国会与总统派的第二次、更为激烈的大决斗。国会以超过90%(512比42票)的压倒多数撤销了兴登堡9月4日关于复活经济与增加就业的两道紧急令,并且通过了针对巴本内阁的不信任案。提案由德共提出,但受到了社民党、中央党、纳粹党等党派的一致支持。魏玛宪法设计的二元对抗制造出了非常离奇的政治战线,原本势不两立的政党却在国会派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总统派,而议会民主制的死敌纳粹党居然成为了国会派的主力军。在国会举行表决的同时,巴本向议长戈林递交了总统的国会解散令,总统内阁与国会就此同归于尽。

              第三回合。

              1933年1月,兴登堡回避再次与国会决斗,向国会派与希特勒交出政权

              在11月6日举行的又一次国会大选中,纳粹党的选票虽然从37.3% 跌落到33.1%,但仍然是国会第一大党。对于总统派来说,局面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在国会中它仍然面临着占90%多数的反对派。17日,巴本内阁辞职。在如何应对国会派反击的问题上,总统派以及兴登堡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

              在总统派中,兴登堡是最不愿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的人。7月31日大选后希特勒提出出任总理的要求,巴本与施莱歇尔已经同意,但遭到了兴登堡的断然拒绝。兴登堡的拒绝理由表现出了惊人的民主意识与对希特勒独裁倾向的警觉: 如果把全部政权交给一个政党,而且是一个片面对待不同思想者的政党,他不能向上帝、自己的良知以及祖国负责。11月6日国会大选后,兴登堡表示不反对希特勒出任依靠国会多数执政的总理,但是他不能任命他为总统内阁总理。他这次的拒绝理由更是令人震撼。兴登堡认为,纳粹党一再强调其独一性,一个由希特勒领导的总统内阁必然会导致一个政党独裁,会大大加剧德意志民族内部的对立,因此他必须拒绝,否则他不能为其就职誓言以及良心负责。

              兴登堡对希特勒的拒绝意味着总统派与国会派斗争的继续。在反对派占有国会90%多数的情况下,总统派根本不能指望通过再一次大选来削弱与摆脱国会反对派。唯一的出路是在又一次解散国会后不在宪法规定的60天内举行新的大选,而是将大选推迟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如此小小的一步也是触犯宪法的,触犯宪法则性质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很可能引发内战以及国会对总统的罢免与控告。早在7月31日大选以后,总统派便准备走这条违宪道路,但是经历了9月12日的大决斗以后,还是失去了自信,不得不如期举行新的大选。到11月底,当兴登堡在坚信不能任命希特勒为总统内阁总理,感到走投无路时,他还是决定与巴本一起铤而走险。

              但是,施莱歇尔阻止了他们。他让一位国防部中尉给内阁在图纸上演示了一个内战可能场景。演示表明,如果因非法推迟大选而爆发内战,国防军将无力在对付极左与极右翼武装组织的同时,抵抗来自波兰的入侵。施莱歇尔认为,还存在一条合法的出路,他可以把纳粹党内以施特拉瑟为首的左翼争取过来,另外还可以争取到工会的支持。兴登堡不得不退缩,给施莱歇尔一个机会。12月2日,施莱歇尔被任命为总理。但是,他的幻想很快破灭,施特拉瑟在与希特勒的权力斗争中迅速败北。1933年1月23日,当施莱歇尔再要求兴登堡解散国会并推迟大选时,兴登堡以他上任时的理由拒绝了其要求。

              从1933年1月初开始,兴登堡默许巴本与希特勒秘密谈判,谈判在22日晚获得了突破。但是,即使到了26日,兴登堡还在考虑不任命希特勒,而是解散国会与推迟大选的可行性。他的设想是,如果国会的多个党派支持推迟大选,并不向国家法院控告总统触犯宪法,那么他就可以走这条路。但他没有受到足够的支持。中央党主席卡斯警告,这种上面的非法行为将引发下面的非法行为。社民党人布劳恩虽然在1月初向施莱歇尔提出过同样的合作建议,在1月底却又威胁施莱歇尔,推迟大选是犯叛国罪。 而他们却不反对任命希特勒。易北河以东的大农庄主们与一部分工业家也联名致信兴登堡,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内阁部长们表示愿意加入希特勒内阁。兴登堡最终动摇了。1月30日,他任命了希特勒。这是新选国会行将罢免施莱歇尔内阁的前一天。通过对希特勒的任命,兴登堡回避了与国会的第三次决斗。

              如果兴登堡可以合法解散国会并推迟大选,由此在较长时间内摆脱国会的攻击,那么他就可以回避任命希特勒。1930年3月总统内阁制建立时无人能够预料,总统派针对国会的最重要武器不是解散国会权以及紧急令权,而是似乎微不足道的推迟大选权,到最后,总统派竟然因为缺少推迟大选权而不得不向国会最大党妥协。 可惜最后接受总统派投降的不是当年国会主力军社民党,而是决意颠覆共和国的纳粹党。

              总之,纳粹虽然不是国会多数党,但是第一大党。它的上台过程是完全符合魏玛宪法的,虽然纳粹上台后最终干掉了魏玛宪法。希特勒和纳粹的崛起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挫折,就连右翼的兴登堡也不支持纳粹,但离了纳粹确实搞不定国会,不得不选择希特勒组阁。这个过程不存在侥幸,法律程序上也是没有瑕疵的。所谓收买国防军是无稽之谈,国防军是看到了希特勒为维护国家秩序,自剪羽翼,除掉冲锋队的罗姆之后,才献身投靠的。此时希特勒早已获得政权了。

              通宝推:老老狐狸,普鲁托,jhjdylj,繁华事散,飒勒青,东海后学,witten1,伪叔叔,五藤高庆,mezhan,发了胖的罗密欧,被明月兮佩宝璐,金口玉言,桥上,
              • 家园 你为啥不说说后面的情况呢

                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没啥问题。当时纳粹党虽然是议会第一大党,但远没有达到多数。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和纳粹党并不能够独裁。

                借用国会纵火案,希特勒让兴登堡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打击共产党。但是这仍然无法让希特勒顺利独裁。于是要求通过授予希特勒独裁权力的授权法案。这个法案的确也是国会“民主”通过的。那么是怎么个“民主”法呢?

                首先纳粹利用针对国会纵火案的紧急状态法逮捕了81名共产党议员。然后有阻挠社会民主当成员参加表决。而在表决过程中,冲锋队控制了整个会场,纳粹党徒则包围了表决会场。希特勒同时利诱中央党路德维希凯斯以保证其今后地位。最后才通过这个法案。即使如此,社会民主党仍然投了反对票。

                这个就是所谓“民主”上台的真相。

                而纳粹“民主”上台后立刻开始打击异己,不到四个月就宣布纳粹党为德国唯一合法政党。翌年兴登堡死后更是将总统和总理合并为“元首”职位。这完全违反了魏玛宪法。但纳粹势力已成。

                所以纳粹之类的东西不可能一直“民主”上台。就算表面上看来是“民主”的,其实也是刺刀下的民主而已。

                通宝推:老老狐狸,林风清逸,
                • 家园 二位说的很详细

                  但是某认为还遗漏了一点。

                  有朋友回国,感叹,西方的社会制度是给有钱人设计的。德国再怎么出哲学家,也没人为平民考虑。多说一句,为啥反犹太人?因为欧洲德国人理性,犹太人觉得有保障,所以都跑德国去了。当然,那是在元首上台前。一战后,老百姓过的啥日子,第三帝国的兴亡,写的很具体了。不赘述。政治家玩弄老百姓,可以变着花样的玩。可以愚弄老百姓,可以让老百姓追随,但是以后呢?虎大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然后呢。

                • 家园 刺刀下的民主?

                  什么样的刺刀能逼着几千万人跟着一个穷困的外国下士打到底哦。

                  一次大战,德军阵亡200万,死的将军个位数。

                  二次大战,德军阵亡530万,将军们跟着士兵摸爬滚打,死亡以千计。

                  德国打输了,犯下很多罪行,这不错。但这是他们整个民族的选择,而且是符合法律程序的选择。

                  即便是今天,一切纳粹的东西都是严格的禁忌,但改不了的一点是德国人仍是普遍痛恨犹太人的。你看看法国可以出犹太裔的总统,德国可以引进几百万土耳其人,但犹太人仍然不能立足。

                  • 家园 这种形式的上台必然要突破原有体制,但是这的确也反映了现状

                    德国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民意基础,纳粹党也上不去。有了一定的基础,纳粹党才能破坏原有体制。

                    这和民进党上台一定有社会基础是一样的。

                  • 家园 胡扯也要有个限度

                    您是怎么得出“犹太人仍然不能在德国立足”这个惊世结论的?

                    1933年前德国一共有五十多万犹太人,纳粹上台后德国犹太人跑了几十万,被杀了十几万,至二战结束德国犹太人只有万人级了。已经跑到国外的后来或者去了以色列,或者已定居,回德国的很少。想想也是,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又是个伤心地,远非最佳选择。不过德国犹太人口也有缓慢增长,直到苏东剧变后东欧犹太人的进入使人口有个跃升,也不过十几万...嗯,这就是你口中的犹太人仍然无法在德国立足。

                    德国对二战的反省是深刻彻底的,西德和以色列关系很好,经济腾飞后也给过以色列很多援助。

                    • 家园 德国给以色列援助不说明什么

                      1、德国的反省是深刻彻底的,彻底反思了二战罪行,这个我认同。形式逼人强啊。国土处于分裂状态,又是东西方对峙第一线,一旦打仗,无论哪边胜利德国都是被蹂躏的命,不反省,牛逼的起来吗?(这里扯一句题外话,什么犹太人对中国的感恩是胡扯的屁话。而德国人的下跪与反思实质是国家之间赤裸裸利益算计的结果。)

                      2、真心诚意去反省二战,就真正能和自己的昨天做100%切割了?昨日种种昨日死,今日种种今日生?山中贼灭了,心中贼也能随之全灭?告诉你,和自己的过去100%切割是一种幻想,德国人心底对犹太人发自内心的敌视仍无法消解。只是德国人小心翼翼藏着掖着,作为最严格的禁忌隐藏着。说实话我对此点都很吃惊。如果不是在德国人圈子中有一些好朋友,我也是不可能发现到这一点的。

                      你可以说犹太人想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但换言之,犹太人哪怕是想回来也不可能重新融入德国社会。德国人给以色列人钱可以,但内心对犹太人是极其厌憎的。犹太人可以参加法国的选举,萨克奇奥朗德都有犹太血统,但在德国仍是不可能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