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移民,移民,移民,欧美社会深刻的移民观念 -- 林风清逸

共:💬83 🌺480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我又要惹人厌了。

        林兄在不相干的帖子里暗地针砭我,燕人老兄应该看得到,这不是头一次了——我想林兄还不至于厚颜到辩称这说的不是我。借用林兄一句话,看来我得罪林兄,是得罪狠了。

        我倒是可以为林兄做一个背书,我看他的这些帖子,都是出自于他自己之手,大抵不会错。一个人的文字有其风格,这个是糊弄不来的。而这个效率,以林兄历来的表现,我完全相信他做得到。

        但林兄的自辩实在是太神奇。一方面,林兄说自己“太懒了”,这一点只要我们打开林兄的发帖列表,就能发现林兄自谦太过。以林兄之笔耕不辍如果还要说懒,大概西河不懒的人屈指可数。林兄的很多帖子都是具有时效性的,不可能全是旧文新发吧?

        另一方面,林兄又说自己的文字都是一遍过,因此谈不上文笔好。我要说林兄的文字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那是捧杀;但一个简单的好字,我看完全当得起。这一点,读了林兄帖子的河友自有明断,称赞林兄的文字好,我看不需要违心。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林兄的发帖风格,其实很像所谓的公众号。立场、观点鲜明,文字可读,有一定内容和思想性,能保持一定更新频率,这都是公众号的特征或者说要求。需要声明的是,我这么讲,并没有指责林兄带有任务发帖的意思,公众号并不天然的邪恶。订阅有公众号的河友应当不少,我想这一点不需要多加解释。

        (林兄想必会看到这个帖子,如果林兄愿意解释一下自己和公众号有什么区别,或者指出我对公众号的认识有什么错误,我非常乐于学习。)

        但是据我观察,林兄自己,至少在河里的表现,是对“大V”颇为不齿的,这一点就很有意思了。对此可以做两种猜测,一是事出反常必有妖;再则是文人难免有些清高习气,我觉得林兄是后者。这倒不是我欲擒故纵,伪示大方,我还是有些判断理由的。林兄的立场大体无疵,我虽然和林兄多有龃龉,但我有意见的都是他的治学态度。既然不是怀有政治目的,那么我们实事求是的讲,为了经济目的,河里恐怕不是个好地方。

        当然了,这些对于林兄的判断或者说批评,在林兄看来应当是老生常谈了。我本来也没必要一再重复这些陈词滥调,但我总感觉林兄近来在对我弄一些机巧,因此还是说一下好了。

        (林兄或者又要怒发冲冠,对我挞伐一番,我希望林兄能指出我的哪些判断不对,哪些推论不合逻辑,而不是简单地指责我立场可疑,人品卑劣。)

      • 家园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要思考,思考就有结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要思考,思考就有结果,文字只不过是个记录罢了。

        你看我这两天好像写得多,其实有些是前段时间写的,这个才是今天写的。

        我现在写东西非常少了。早先用笔写,每天写几篇短文。后来用键盘写,每天能写几篇长点的。这两年工作多而新闻看得少,事情关注得少,每周也出不了一篇。人是越来越懒散了。

        要说最近文思大发,压根儿谈不上。这么点字儿才到哪啊。按照一般人的打字速度来说,两个多小时打上八九千字很正常。我打字虽然快一点,但是拼音打字的速度就那么回事,快也快不到哪去。再说了,一天哪那么多时间打字啊。

        我写东西基本都是一次过,所以遇到有人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的说我文笔好,我都是笑笑不当真。一次过的东西要是有人说是文笔好,那不是自己值得高兴的事情,而是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被人讽刺了。事实上,萝卜快了不洗泥,偶尔回头看看总是会有那么几处打错的地方,也有误解的地方,都是教训。

        我终究还是太懒了。

        通宝推:forger,
      • 家园 天下之大,野有遗贤

        林风清逸网友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均令人羡慕,难得的是每篇文章都观点鲜明言之有物。至于他是谁,文思源于何处,如何沉淀、如何酝酿、如何迸发,都不重要。

        • 家园 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事就研究一下罢了

          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遇见事情就琢磨一下,自然就显得多了。乍看上去什么都懂一点,其实好多事情看得浅。博而不专,古人说过,博学的人出错的机会也多。

          看见一袋麦子,想知道好坏,就拿小插子刺穿表面,抽出一插子的麦粒,看看里面不同层次的麦粒成色如何,这是常见的看事办法。所以看起来看事有深度,是因为用了透过包装深挖本质的看事方法。

          现在信息很多,同样的噪声也过,过滤一下噪声,就显得广阔而深刻了。其实和真正精研事物的专家相比,不过就是蜻蜓点水、惊鸿一瞥。

          我其实更喜欢拿出去一个观点,回收到有启发性的回应。

          • 家园 移民国家的麻袋里装的是无数拼盘部落,采样少没有意义

            所以你一插子下去不一定插到哪里了,就以为那是主流社会,其实是盲人摸象。而且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彼此该怎么融入,让东欧裔族群融入西欧裔族群,让爱尔兰裔族群融入英格兰裔族群,让德国裔族群融入犹太裔族群,不出人命就算不错了,能老死不相往来而彼此相安无事就算不错了。这个移民国家大麻袋里装的是无数各种尺寸的小麻袋,每个小麻袋里又有各种各样的小小麻袋,表面上有白麻袋,黑麻袋,但此白非彼白,此黑非彼此黑,区分的维度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你要在一个点,朝一个维度,一管插下去,就不定捅到哪个麻袋里去了。

            而我们中国人是单一民族为主,所以以国家形式进行生存斗争,区分彼此的主要维度是地域和阶层,所以往往意识不到民族的部落化问题。而欧洲在罗马帝国以前和之后都是无数你来我往的大小部落,是以部落形式和宗教形式交换凝结,进行生存斗争的,所以大小圈子无数,并把这种划分带到移民国家,种族,民族,国家,教会,血亲,等等等等,都成为划分圈子内外的标准,而圈内人对圈外人普遍是排斥的,仅限于打打招呼,礼尚往来。中国人总以为这是人家歧视我们,好像我们中国要是强大了,人家就自然接纳我们来了,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蒙古国当年排斥华人被认为是中国当时弱小,但现在中国是超级大国了,结果人家更排斥你了,因为怕你吞并同化。这不是歧视而是部落生存本能的排斥。

            再比如,你要跑到偏远农村去,比如王家村,李家庄去住,也很难融进去,也因为是人家排斥你,但不是歧视你,这是一种自保的本能。而欧洲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无数的各路部落组建的各路村寨,因为没有统一的国家,就必须各自为战,结寨自保,否则,不被消灭,就被同化了。所以脱离祖国母体的海外华人,首先做的当然是谋生,但下一步不应该是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因为你只要能谋生,就说明你已经被当地社会接纳了,但就文化而言,首先应该做的是自己的部落民先在文化上结寨自保,不要被人家同化:女外放,男孤呆,不要汉家人断了香火,先团结起来,再共谋发展。

            所有融入的问题大可不必强求,要融入首先是建设,完善和融入我们自己的当地部落之中。

            通宝推:Rusher,侧翼,hwd99,qianji,tiderew,老惰,脚歪不怕鞋正,吃土的蚯蚓,TKwang,林风清逸,方恨少,删ID走人,天河行,
            • 家园 是的,既要融入,也要保持自己的特性

                这两者缺一不可.当地的习俗文化要尊重,更得尊重自己的文化.

                但是这些都得靠人口数量来保证,没有人口数量,就没有文化,特别是高端移民人口,其实文化上比普通移民更软弱.扩大移民数量是最重要的.

              • 家园 犹太人数量很多吗?当年进入中国和其他的MSL数量很多吗?

                没有民族意识,部落意识,以及配套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和信仰传承,人数再多也早晚被别的部落同化。

                • 家园 这个不用担心,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能长期生存,自有其道理和魅力。本身的文明不差,只要人多,不用很费力,很自然的就能保持和进行以我为主的演化,并对其他文化的人形成吸引力。

                  说一个印象深刻的事,有一次在美国南方玩的时候,去公共部门办事填表,接待的人说你选择哪种语言?我很吃惊,哇,这么小的镇服务也这么好?我很高兴说选中文。结果几个美国大妈哄堂大笑,说对不起,我们只有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

                  论西班牙裔的竞争力,是比不过华裔,人家不过是靠当地的西班牙裔多,西班牙语就成为当地的工作语言。文明和文化都是群体现象,人少就是不行。美国,加拿大,如果华裔人口增加十倍,很多地方中文就可以成为工作语言,文化文明就可以顺利地落地生根。

                  • 家园 中国文化和文明是依托国家的,出了国比部落民族生命力差很多

                    如果不注意,两三代在海外被同化了。当年留学美国的容闳他们的后人都在哪里?谁还认同是中国人?比人家犹太人,木木和阿三都差远了,因为没有固定的信仰,礼堂和定期群体活动。这方面,客家人做的比较好。

                    • 家园 不是依托于国家而是依托于宗族的

                      南洋华人从来都没有国家支持,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人口相对当地的MSL也不占多数,但是仍然维持着传统文化族群,依靠的就是传统的宗族,现在如何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就我接触的一些80后马来华人来看,也被同化的差不多了,宗族以血缘为纽带的文化适应的是传统社会,在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主义,以资本联合的浪潮面前,迟早是瓦解的下场,越是经济发达,越能接受资本主义这一套价值观,宗族解体的更快……这是一个大潮流,传统中华文化自身至今没有独立发展出适应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社会结构,文革是个失败的尝试

                      • 家园 只有依托民族化的宗教形式才是在异国长久稳固和发展的保障

                        在多数华人生育率低下,甚至独生的环境下,加上城市里的人们生活不稳定,经常四处漂流,所以宗族形式根本无法适应。而如犹太人、阿三(锡克教印度人)、阿差(印度教印度人)和各国各种派系的MSL,甚至包括数量有限的汉化的佛教和天主教、基督教华人群落,之所以能长久稳固地在异国发展,靠的是民族化的宗教形式和以此依托的生活方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