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聊聊三个挨骂的历史名人 -- 三言两拍

共:💬155 🌺1353 🌵2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聊聊三个挨骂的历史名人

    网上有些人很喜欢骂人,尤其对一些历史名人提起来就骂,骂的最多的有三个:冯玉祥、张学良、郭沫若。冯玉祥主要是骂他倒戈将军,投机分子,张学良自然是丢失东三省。郭沫若则是被骂流氓、献媚、没骨气。我对这种叫骂十分不以为然,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一)冯玉祥是倒戈将军吗

    冯玉祥老是被人骂为倒戈将军。什么是倒戈呢?倒戈就是倒向敌人,反过来打自己阵营的人。最早的倒戈是周武王伐纣时,纣王的兵战场倒戈,加入武王队伍一起攻打商纣。民国年间,军队倒戈是常事,并不鲜见,之所以有些人只骂冯玉祥倒戈将军,主要因为他地位高影响大,加上他倒戈次数多一些。然而,冯玉祥的倒戈真相是怎样的呢?很多人并不了解。

    有人统计过冯玉祥的战场倒戈,大致有八九次,下面我就来捋一捋。

    第一次倒戈是滦州起义,这次起义是为了响应南方的武昌起义,倒的是清政府,显然是正义的。第二次倒戈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倒向的是蔡锷护国军,也是正义的。第三次倒戈是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倒的是北洋军阀段祺瑞,也是正义的。当然严格说来,后两次倒戈只是不听上级命令,擅自与对手停战言和,并没有反戈一击打自己人,不太符合倒戈的完整定义。第四次倒戈也就是著名的北京政变,这次倒戈争议较大,首先是因为冯玉祥事先收了张作霖贿赂,背叛了自己团体——直系;其次是曹锟待冯玉祥不薄,冯推翻并软禁曹锟有点不仗义;再次是政变后冯和原来的敌人张作霖段祺瑞联合执政,而张段当时口碑不如吴佩孚。尤其是张作霖,土匪出身,恃强称霸,胡作非为(有点像今天的美国),给关内百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冯就是引狼入室之人。但话又说回来了,曹锟是贿选总统,在当时臭名昭著,民愤很大,冯玉祥推翻他也是符合民心的。其次,冯玉祥政变后邀请孙中山进京共商国是,孙当时是先进势力的代表,冯此举是追求进步的表现。所以冯发动北京政变,本意是好的,只是能力问题导致结果不好,给张作霖捡了便宜。

    另外几次似乎算不上倒戈。与郭松龄、李景林联合反奉那次,是国民联军与李景林因利益之争翻脸,导致统一战线破裂,但冯并没有投降敌人张作霖,真正倒戈的是李景林。反奉失败郭松龄被杀,主要原因是日军参战,跟冯玉祥关系不大,某些人把郭松龄反奉失败的责任推给冯玉祥是故意混淆视听。还有一次是五原誓师,冯从北京政变成立国民军就已经脱离北洋系,此时正和直奉联军打的你死我活,他跟北洋系早已不是自己人,跟南方北伐军倒是朋友关系。五原誓师就是宣布信奉三民主义,国民联军正式加入北伐行列,这跟战场倒戈八竿子够不着。还有一次是跟蒋介石联手清共,也不能算倒戈,冯又不是共产党,蒋介石也不是敌人而是同伙,他倒谁的戈?北伐结束后冯有两次反蒋行动。第一次是蒋冯战争,第二次是中原大战,这也算不上倒戈,只能算地方反对中央,是对蒋介石处事不公的反抗,是双方堂堂正正摆开阵势进行的大战,也不是什么战场倒戈。

    综上所述,说冯玉祥倒戈将军也可以,但倒戈这个词是中性的,本身并不具有褒贬意义,还是要就每一次行动做具体分析。总体讲冯玉祥一生是追求进步的,他的倒戈大部分值得肯定,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他固然有一些缺点,比如喜欢做秀,有点矫情,治军采取封建家长制,和蒋介石合伙清共(但采取的是礼送出境),尤其是北伐结束后他控制西北地区时,不是发展经济,改善西北地区的贫困面貌,而是和蒋介石争权夺利,发动两次战争,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破坏。但综合评价,他在民国军政人物中还算一个基本值得肯定的人物,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抗日分子。网上有人把他骂的狗血淋头,基本上都是不讲道理,比如有人指责他屡屡叛变倒戈,是投机分子。在他们看来,不管是满清还是袁世凯还是段祺瑞,都不能反,因为你冯玉祥曾经是他的部下,以下犯上倒戈就是不道德,这叫什么混账逻辑啊?蒋介石还曾经是许崇智、胡汉民的部下,还不是说抓就抓说关就关吗?你怎么不说蒋介石不道德?还有人指责冯玉祥当河南省主席时大肆毁佛,说的耸人听闻,其实那是冯玉祥把寺院改作学校,是冯重视教育的表现,总不能为了黑冯连基本是非都不讲吧。冯玉祥是个坚定的抗日分子,这点世所公认,但这些人硬说冯玉祥有奶便是娘,想投靠日本人,只是日本人不要他,否则他也会成为日本代理人,这种毫无根据的话都能喷出来,也是没谁了。

    那么,这些人为何如此蛮不讲理的辱骂冯玉祥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是果粉,果粉的特点是,国共有是非,袒国怼共,国民党内有是非,袒蒋怼反蒋者。因为冯玉祥历史上多次反蒋,最后又投靠共产党,所以在果粉眼里,冯玉祥就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人物,有错要夸大,无错要编造,即便歪曲历史伪造历史也在所不惜,这种心态太丑陋了。

    (二)怎样评价张学良

    张学良和冯玉祥不太一样,冯玉祥是性格有缺陷,而张学良则有硬伤,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对待日寇侵略,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拱手把东三省送给日本鬼子,可以说对中华民族是有罪的。

    但对一个人做历史性评价,还是要全面看待他一生的作为。张学良一生干了四件足以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捋一捋这四件大事,就能比较准确评价张学良了。

    第一件大事,东北易帜。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上任不久他就做出决定,把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为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东三省从此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党中央政府。张学良此举使国家获得统一,东北和中央不再对立也消除了战争隐患,减少了日本人觊觎东三省的机会,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举动,应该算张学良一大功劳。

    第二件大事,入关参加中原大战。1930年,蒋介石和阎冯联军为了争权夺利,在中原大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张学良在东北坐山观虎斗一段时间后,毅然率军入关,加入蒋军一方。东北军一参战,阎冯联军立刻土崩瓦解,中原大战结束。

    张学良此举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首先,中原大战给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带来了深重灾难,因为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内战也使得国家元气大伤。战争能提前结束,无疑使老百姓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次,蒋介石获胜比阎冯联军获胜对国家有好处。第一,因为阎冯二人旧怨甚深,此番联合反蒋只是互相利用,貌合神离。如果他们获胜,很快二人之间还会爆发战争,百姓还会继续遭难。第二,阎冯二人治国理政水平都不如蒋介石。阎锡山是个山西土财主,老抠,小气鬼,他的水平只能勉强管理一个省。冯玉祥水平更差,他是民国年间唯一一个没有根据地的大军阀,阎锡山李宗仁打了败仗还能缩回老巢休整,他打了败仗西北军就分崩离析了。他统治西北军多年,部队却没有凝聚力,蒋介石能让黄埔学生终生效忠于他,而冯玉祥到后来,他西北军的老部下都不欢迎他,可见二人治军水平差异之大,至于治国理政,冯更是乏善可陈。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张学良如果不挥兵入关,而是一直在沈阳坐山观虎斗,也许九一八事变就不会发生了,因为不入关的话,东北又多了几十万大军,小日本想动手就得慎重考虑了。特别是张学良在沈阳现场指挥和在北平遥控指挥是不一样的,军情紧急,需要当机立断,如果在现场指挥可能不会出现那么多误判。

    第三件大事,九一八事变。关于九一八事变,过去传统说法是蒋介石发电报责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学良为蒋背了黑锅,意思是东三省丢失蒋是主谋,张是协迫,现在看来此说未必准确。不过后来果粉为了给蒋洗地,认为此事蒋是伟光正,都是张学良一人所为,也不客观。两人各有各的责任,谁也摆脱不了罪名。

    据张学良后来自己说,不抵抗命令是他下的,当时他判断失误,以为日军只是小规模挑衅,不想给日本人把事闹大的机会,于是下令不抵抗。如果当时知道日军是想占领整个东北,他肯定会抵抗的,因为东北是他的根据地,是他的命根子,有了东北他才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没有东北他就什么都不是了。由于开始的判断失误,加之东北留守的指挥官窝囊废,导致军队溃乱,群龙无首,最后兵败如山倒,形势就无法收拾了。所以我在前面说张学良如果没有率兵入关参加中原大战,情况可能会大不相同。

    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肯定向蒋介石做过请示,蒋介石是否向张学良明确发过电报不许抵抗不得而知,但绝对不会发电报命令张学良抵抗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蒋介石内心是主张不抵抗的,否则,他完全可以严令张学良率军回沈开战,甚至派中央军前往东北参战,保卫国土不受侵犯是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法定职责,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不称职甚至渎职。果粉说蒋介石指挥不动东北军,所以没法抵抗,这种说法没有道理。第一,东北已经易帜,服从中央政府指挥,又不是当年割据的时候,作为最高领导人,命令东北军收复自己失地名正言顺。第二,假如东北军指挥不动,可以派中央军过去,甚至自己亲自带兵过去(剿共时蒋可是屡屡亲临前线的),难道去替东北军打仗收服国土张学良还能阻拦不成?但蒋只是要国民忍耐,等候国联处理,实际等于放弃,实在是懦弱无能之极。

    蒋介石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我分析有几个原因,第一他内心有恐日情绪,就如同现在很多人被洗脑后恐美一样,那时中国有许多人恐日,日强中弱跟日本打仗必败的观念很多人都有,在日本留学多年被洗过脑的蒋也不例外,济南惨案时蒋就命令不抵抗,后来的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秦土协定,何梅协定都是因为恐日而签订的不抵抗条约,即便淞沪抗战这种并不算失败的战争也要签订屈辱条约。第二,他一向主张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内并非只是共产党,也包括地方军阀割据势力,比如南天王陈济棠的独立就对蒋政权构成很大威胁。所以他重内而轻外。对内凶狠对外软弱是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的通病,因为对外软弱还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偏安,而对内软弱则可能连根基都保不住。第三,蒋作为最高领导人当然不愿意丢失一寸国土,但面临抉择的话,他还是有亲疏之分的,东北毕竟是手足不是心腹,因为东北本来并不是他的地盘,丢了东北也就是丢车保帅,必要时还是可以选择的。不像后来的八一三,日寇侵略上海,蒋把嫡系部队都调上去跟鬼子拼命,因为京沪杭是他的命根子。第四,他内心深处也许觉得东北军没了根据地而被削弱反而让他少了一个对手,少了一份威胁,有助于他的攘内,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丧失了东北的东北军不再像中原大战时那样被蒋介石百般笼络,而是成了他的的一颗棋子一根棍子,可以随意调遣(主要是用来打红军)。

    过去看大陆的电影电视剧,里面的张学良都是帅气干练,不管是金安歌,还是寇振海、师小红、胡军、尤勇,都是帅的不要不要的,结果把我误导了。前些年到台湾旅游,看了一部电视片,里面有一段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后对东北军将士的讲话,说话没有底气,语无伦次,一副窝囊废的样子,让我改变了对张学良的印象。用现在的话说张学良就是一个官二代富二代,虽然说跟张作霖那些老兄弟相比,张学良还算有新思想,有时也确实很干练,比如杀杨宇霆就颇有小金杀他姑父的那种果断气概。但纨绔子弟的品性还是不少,吸毒、跳舞、泡妞就不说了,关键是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执掌大权,缺乏磨练,缺乏应对和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导致了他面临九一八这种严重的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处理失当,导致酿成大错。此外,当时张学良很迷信崇拜蒋介石,认为蒋介石会有办法,于是心存侥幸心理,待发现蒋也没辙时已经晚了。

    总之,张学良在九一八问题上的表现是怂人一个,(蒋介石的怂和他不相上下,都对不起国人,)这件事是张学良一生最大的污点。

    第四件大事,发动西安事变。其实果粉恨张学良,并非完全因为九一八不抵抗,因为蒋介石同样不抵抗,他们不仅不骂还尽力为他辩护。果粉恨张学良,主要是因为他发动了西安事变。果粉认为,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国军必将共军彻底消灭,国民党的江山将稳如泰山,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就因为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才使得共产党躲过一劫,之后又趁国共合作之机发展壮大,最后推翻了国民党政权,把他们敬爱的蒋委员长撵到了一个小岛上郁郁而终,这让他们愤愤不已。共产党方面则十分感激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因为西安事变确实使共产党躲过了一场危机,所以视张学良此举为盖世功勋。

    那么,我们不站在党派立场上,而是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如何看待西安事变呢?我的结论是,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也是大功一件。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几十年历史已经证明,共产党执政比国民党强得多。国民党执政时期,战乱频仍,国土分裂,民不聊生。而共产党执政时期,没有战乱,国家统一,中央政府对国土的管辖能达到边疆每一个角落。建国刚二十年,人口总量就翻了一番。人口大幅度增加说明什么?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没有足够的吃穿,没有良好的医疗保障,做不到这一点。即便共产党执政期间犯过错误,也比国民党统治好一万倍。这里插一句题外话,现在有些民国控,总是强调民国时期重视教育,依据是大学教授很受尊重,地位崇高,而共产党不重视教育。但真实情况如何呢?大学教授受重视固然很好,但那毕竟只是金字塔的塔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受益。而共产党重视教育则体现在对待普罗大众上,打天下时共产党的士兵们都要学识字,建国后更是搞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让更多的工农分子学知识,有文化,这就是国共之间的区别——国民党以人为本,共产党以民为本。所以说,如果是西安事变导致共产党上台,那么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就是为民族立了大功。

    不过,西安事变虽然对中共获胜起了重要作用,但并非唯一作用,国民党失败是因为接二连三的错误所导致,并非完全因为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国民党还有很多机会。比如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如果不发动内战,而是和平建国,建立联合政府,给共产党划一块地盘,比如东北,大家和平竞争,也不至于最后败的一无所有。那时的共产党并不想打内战,就和现在的中美贸易大战一样,是被逼无奈才被迫反击的。那时的中共内部,提倡和平民主新阶段的的呼声很高,中共军队大量复员,连毛泽东都打算参加联合政府后搬到江苏淮阴居住,可见那时共产党是真心想要和平建国的。但蒋介石不知彼不知己,以为自己牛逼得不得了,非要武力消灭中共,却不了解那时的中共刚经过延安整风,内部团结,同仇敌忾,党内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更有毛泽东这样不世出的奇才统领全党,腐败透顶的国民党哪是对手,即便拥有全部国力又有美国人支持也没用。其实,一个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就是重要国力,领导人强国力就强,领导人弱国力就弱。一个党一个军队的最高领导人就是战斗力,领导人强战斗力就强,领导人弱战斗力就弱。蒋介石虽然比阎锡山冯玉祥要强,但跟毛泽东比,还是要被甩几条街,寿字遇到焘字,差的不是一两点。而这么一个弱手却又是国民党内的独裁者,这样的国民党想不败都难。

    就1936年本身形势来讲,共产党固然很困难,但也并非没有西安事变就一定会被消灭。共产党的生命力是极旺盛的,1927年、1934年两次遭遇惨败,险些陷于灭顶之灾,都挺过来了。再往近里说,这二十年来,西方国家不停散布中国崩溃论,但中国并没有崩溃而是越来越强大,说明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是有韧性的。我一直在考虑这其中的原因,近百年来,共产党几番败而不倒,看似偶然,其实有必然性。共产党是信奉马列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斗争的哲学,所以共产党人都好斗,斗则进,不斗则退。但只斗还不行,峣峣者易缺,苏联就是因为太好斗而导致解体的。而中国共产党人,以毛泽东为代表,除了熟悉马克思主义外,还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教、道教、佛教,以及法家、墨家的思想体系,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有刚有柔,有阴有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之后,就既有松树的刚硬,又有柳树的柔软,也就是既有原则又富有弹性。这就是中共几番遭遇劫难而屹立不倒的原因。所以,认为没有西安事变中共就会被彻底消灭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其实,西安事变对国民党也是有好处的。没有西安事变,国共将会继续内战,国力继续消耗,日寇侵华后,国军将更不堪一击。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蒋介石才有底气与日寇开战,否则,被内战拖住的蒋介石很可能会继续向日本妥协,签订卖国条约,割让领土。这样,蒋介石也不会有后来抗战时期那么高的声望。还有重要的一点,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华北华东半壁江山丢失,虽然也打过不少会战,但都是在败退过程中打的,即便有过获胜,也只是延缓了日军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影响国民党败退的总趋势。为什么1939年以后战线逐渐稳定下来了呢?国民党能在重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了呢?就是因为共产党建立了大片敌后根据地、拖住了大量日军南下。如果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拖住大量日军,鬼子的精锐部队全部压到前线,国民党的大后方未必保得住,也许蒋介石最后要跑到印度避难去了。

    所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不仅对共产党有利,也对国民党有利,更对中华民族有利,是张学良对历史的最大贡献,足以抵消他九一八时犯下的大罪。

    综上所述,张学良一生干了四件大事(其实是在短短八年中干的),前两件事影响略小,每件事可算15分,后两件事惊天动地,每件事可算35分,综合评价他可以得62分,也就是六四开吧,算一个基本上可以肯定的历史人物。所以,尽管这位少帅老年时说话吹吹乎乎的,和年轻时一样好露能,我并不喜欢他,但评价历史人物还是要根据他做的事来评价,不能掺杂个人好恶,他对历史的贡献还是不能抹杀的。

    (三)不能妖魔化郭沫若

    跟前两位相比,郭沫若在网上被骂的最惨,好像是个人都要义愤填膺的骂他几句,似乎骂了郭沫若自己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就变成了一个铮铮铁骨的刚毅之人,那种良好的自我陶醉让人觉得很搞笑。

    郭沫若确实是有缺点的,主要是在生活感情方面。但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要看主流的,要以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为背景,以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加以全面分析。而不是脱离历史条件,颠倒主次位置,刻意忽视主流,把支流无限放大,甚至进行妖魔化包装,通过编排谣言来污蔑诽谤,这就有点下作了。

    郭沫若的主流是什么?是他对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是20世纪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巨人,因为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通常就会令人敬仰,而郭沫若则是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首先是文艺方面。他和鲁迅同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如果说陈独秀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做的是思想启蒙,他和鲁迅做的就是文化启蒙。在抗战期间,他又创作了多部话剧,都是以古喻今鼓舞抗战精神的,每部剧的上演都轰动一时,至今成为经典。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

    他的书法篆隶楷俱佳,尤善行草,是新中国屈指可数的大书法家之一。

    历史方面,他写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开创了中国唯物史观学派,这一学派后来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主流学派。他是中国史学界影响最大的学者,他主编的《中国史稿》是中国多少代人学历史的教科书。

    在古文字界,他是甲骨文研究大师,“甲骨四堂,郭董罗王”,他对甲骨文的研究具有世界级水平,主编过《甲骨文合集》,自己写了《卜辞通纂》。当年他想回国参加抗战,陈布雷就是以他的历史研究和甲骨文研究成果说动蒋介石取消对他的通缉而允许他回国的。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都是他一手创建的,为中国科技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百多年来能在学术上能取得如此大成就的,举目中国,恐怕也就寥寥数人。

    除此之外,郭沫若还毕生追求进步,始终站在革命阵营一边。北伐时期,已经是著名文学家的他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担任过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四一二前夕,他充满义愤的写了《试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了蒋介石背叛革命,抛弃孙中山三大政策,蜕变为新军阀的丑恶面目。随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在起义途中参加了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又抛家弃子回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救亡作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

    这就是郭沫若这位历史人物的主流。

    有些人可能对历史人物主流支流的关系还搞不清楚,我举个例子你就清楚了。清朝的康熙皇帝,人们一提起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除鳌拜、平三番、收复台湾,东北反击沙俄,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此外他还善于接受新事物,注重学习外国先进东西,编撰康熙字典,可谓文治武功俱佳,甚至被有人称为千古一帝,这些就是康熙的主流。然而,康熙还曾大搞文字狱,残害汉人知识分子;实施海禁,搞闭关锁国;晚年昏庸糊涂,导致九子夺嫡,派系林立,朝纲紊乱,国库空虚。但总体而言,这些只能算支流。那么,如果我们忽略前面那些文治武功,只谈后面的缺陷,甚至把这些缺陷放大夸张,更甚至编排谣言来贬低康熙,说他是历史上最无能最愚蠢的皇帝,人们是不是会觉得很荒谬。

    说回到郭沫若,他的支流可比康熙那些支流轻微多了。康熙是一国之君,他的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存亡,郭沫若只是一介文人,顶多也就是个人生活作风问题而已,无关国家兴亡。

    网上那些谩骂郭沫若的文章我大都看了,骂郭沫若的主要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说他道德败坏,一个是说他阿谀奉承。还有就是炒作鲁迅与郭沫若的矛盾,借鲁迅之口来骂郭沫若。

    我们先说说郭沫若的“道德败坏”问题,这主要是指他对两位妻子的态度。第一个妻子张琼华是包办婚姻,郭沫若婚后离家出走,确实让张琼华凄苦一生。但这在那个年代实在太多见了,现代史上很多名人高官革命者都有过这样反对包办婚姻而逃婚的经历,或者结婚后离家另娶他人,这主要是封建时代造成的悲剧,个人悲剧不过是时代悲剧的折射。如果搁到现在,郭沫若肯定会跟张琼华离婚让她改嫁,但在那个年代,休妻改嫁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何况郭还有父母,他说了也不算,毕竟那个时代是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受封建观念影响很深的张琼华又不是那种接受新思想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人,悲剧结果也是必然的,此事对郭无须苛责。第二位妻子郭安娜是和郭沫若自由恋爱结婚的,她的悲剧是另一种类型。首先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侵华战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要回国参加抗战,安娜是日本人,不好带回来,两人因战火而分离。由于当时中日战争刚爆发,谁也不知道能打多久,反正是持久战,如果郭沫若坚决等抗战胜利再夫妻团聚,当然是圣人行为,会成为一段美好的爱情佳话。但郭沫若不是圣人,而是个普通人,需要有人照顾他的生活,于是和安娜失联后跟于立群结了婚,这件事说开了也不算大问题,战争年代也是屡见不鲜的,名人中这种事例多的很,其实还是时代的悲剧。新中国成立后,安娜带着孩子来中国找郭沫若,郭没有见她,这个做法确实显得薄情,郭沫若应该是有愧的。不过,两人真的见了面又能怎样呢?新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二人不可能再复婚了。虽然说这件事郭沫若做的确实不好,但毕竟是战争惹的祸,而且因为后妻妻管严导致老公与前妻处境尴尬也并非鲜见之事。此外,郭沫若与其他女人还有感情纠葛,(都是民国年间发生的,)我们不了解内情不好多说,总之这方面郭有可指摘之处,但毕竟这是人家的私生活,过于放大并破口大骂因此否定郭的全部显然是不可取的,以此揪住郭沫若不放,非要把他说成古往今来第一号道德败坏之人更是过分。要论名气和负心薄幸程度,蒋介石难道不远远高于郭沫若?那些把郭恨得牙根痒痒的“正人君子”们怎么不去指责呢?

    再说郭沫若的“阿谀奉承”问题,其实就是指郭沫若写的诗里多有歌功颂德内容,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算大问题。首先要考虑到郭沫若的性格,他是个激情澎湃的浪漫派诗人,浪漫派的特点就是夸张。(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朗诵《科学的春天》时那种热情洋溢的神态和表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其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郭沫若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由衷的热爱毛主席热爱党,热爱新中国,所以写了很多歌功颂德的诗歌,这也很正常。那时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歌颂新中国歌颂解放军是一种时尚,并非郭沫若一人独为。再次,解放后政治运动比较多,郭沫若为了自保,有个别诗歌可能写的有不适当之处,也是可以理解的,说起来郭沫若也算受害者,对他更应该同情而不是谩骂。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确有不少阿谀奉承之辈,但那些人阿谀的目的是为了攫取权力,有了权力以后就胡作非为。郭沫若则没有,他当过中科院长、全国文联主席,中科大校长,也算是权高位重吧,但谁能举出例子说他利用手中权力为个人或者家族谋取过好处?谁能举出例子他利用手中权力打击迫害过哪位科学家文学家?有吗?

    至于网上有些内容,比如说郭沫若写诗称史太林爸爸,则属于卑劣的造谣,不值一哂。

    最后说说鲁迅与郭沫若的关系。有些人大肆炒作鲁迅与郭沫若的关系,把他俩描写的好像是死对头,互相撕破脸破口大骂,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鲁迅和郭沫若两人性格差异很大,鲁迅胸襟博大,视野开阔,洞察力锐敏,文化积淀浑厚,思想深邃,意志坚韧,而郭沫若率真、热情,才思敏捷,充满青春活力,对于未来怀有美好憧憬。但两人也有共同之处——都是革命文学的旗手。

    二三十年代,两人发生过一场论战,(之前因学术问题也有不同的争论,)严格说这场论战是鲁迅与创造社发生的,郭沫若虽然说是创造社领军人物,但也只是参与论战者之一,并非鲁郭两人因个人意气单枪匹马大战三百回合什么的。创造社成员大都是一些年轻的CP,他们与鲁迅根本立场本来是一致的,但由于受左倾思潮影响,对鲁迅的深邃缺乏理解,少年气盛,就与他发生了论战,甚至骂他为封建余孽等等。对此,鲁迅只做了一些有限度的反击,因为鲁迅对创造社本来是有好感的,曾经想与他们联合开展对敌斗争,所以对年轻人的冲动、幼稚也不大挂怀,只是对过分的话反驳和嘲讽一番。现在有些人单独把郭沫若挑出来,大肆渲染他与鲁迅的矛盾,是别有用心的。鲁迅说过: “我和郭沫若、茅盾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这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像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正在日本流亡的郭沫若看到这篇文章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立刻写了一篇文章说:“先生实在是一位宽怀大量的人,是‘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的。因此我便感觉到问题解决的曙光。”郭沫若就是这样一个人,看不惯的时候就骂个痛快,但只要对方向他表示友好,又会立刻冰释前嫌,成了最好的朋友。这种极端的转变,看似缺乏立场,实际上却体现了他的赤子之心。鲁迅逝世十周年时,郭沫若仍然为当年的事而后悔莫及,说:“自己实在有点后悔,不该增上傲慢,和这样一位值得请教的大师,在生前竟失掉了见面的机会。”

    有些人骂郭沫若是墙头草,趋炎附势,说他在鲁迅活着的时候骂鲁迅,鲁迅去世后又吹捧鲁迅。这话让人很难理解,难道鲁迅逝世后他吹捧鲁迅有什么好处吗?那时离新中国成立还有十几年,鲁迅也没有被推上神坛,能趋什么炎附什么势?只能说明郭沫若对鲁迅的推崇是出于他对鲁迅的崇敬和钦佩。

    有两点需要说明:一、通常都说鲁迅骂郭沫若流氓加才子,其实这是鲁迅针对创造社成员说的,尤其是叶灵凤张资平等,并非单指郭沫若,而且流氓这个词在这里还有特定的含义,并非今天我们理解的那样。二、说鲁迅写诗骂郭沫若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纯属现代人编出来的无耻谣言。对这些人,我只能说智商和境界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这些在市井泼妇叫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俗人,是理解不了大师们的境界的。

    最后说一下,之所以为郭沫若辩护,并不是要为他的错误辩护,而是要反击当今社会的一股逆流,这股逆流就是歪曲新中国的历史,把新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正面人物妖魔化,具体做法就是先寻找他的缺点,然后加以放大夸张,如果还不够劲就编造谣言,而对其主流方面或者不予提及,或者轻描淡写。而对反面人物则尽力寻找他的优点并加以渲染,将其塑造为英雄,而对其反人民的罪行甚至汉奸行为予以淡化,把主流和支流混淆,以蒙蔽不明真相的年轻人。

    关键词(Tags): #民国人物(花怒)#冯玉祥(花怒)#张学良(花怒)#郭沫若(花怒)通宝推:empire2007,光头佬,hullo,一着,夜雨行歌,araid,尚儒,东海后学,流水寒,老惰,唐家山,黑山老妖,潜龙在田,青青的蓝,删ID走人,日月光,老老狐狸,海中山,子奉不语,pipilu,回车,金台夕照,兰之子,青颍路,衣香楚楚,卢比扬卡,独立寒秋HK,夜郎国主,桥上,泉源,cheer,于同飞,酷不二,hwd99,阳春白雪,起于青萍之末,龙城飞将,钓者任公子,广宽,蓝鸟,邻居大哥,wage,白玉老虎,偶卖糕的,心远地自偏,多余6569,沧溟之水,camper,四四方方,没选择,积吉,一行,红军迷,mezhan,脊梁硬,surfxu,笑不拾,avalon,等明天,吃土的蚯蚓,普鲁托,epimetheus,
    • 家园 不抵抗就算了,你倒是把战略物资打好包,逃跑的时候带着呀!

      就算带不走,破坏了也行啊,那么多飞机、大炮、军用物资、军工设备都完好的留给了倭鬼,实在是对民族的大罪!

      西安事变以后,如果东北军再次易帜归共产党指挥,共军实力会大大加强,也许倭鬼在中国的伤亡会增加30%以上。也许建国后,土共又多了一个东北军山头。东北军在国民党那边,最后也没落得好果子吃。就算不是全东北军,哪怕你张学良去南京前安排一两个军投共也好啊!可惜,张学良一样也没做。

      讽刺的是,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按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路子走,抗日的结果(以倭鬼的伤亡论)也许会更好。为什么呢?因为对共军来说,剿共的国军比日军更好对付,共军更容易打歼灭战,会更容易壮大,会缴获更多国军的武器装备。可惜西安事变以后,共军只好以现有的武器挺进日军后方,靠缴获日军武器了,但日军比国军可难对付多了。

    • 家园 冯倒戈前三次就可以冠以"不忠"典范了,更不说后边那么多次
    • 家园 从冯玉祥亲信层出不穷的倒戈就可以想象这位做派

      从冯玉祥亲信层出不穷的倒戈就可以想象这位做派

      这方面难道没有榜样的力量?

    • 家园 跟着聊一个挨骂的历史名人。

      钱学森。

      那位说了,钱老也挨骂?钱老确实挨骂,上网查查不难发现,只不过比主帖说到这三位少点。这三位挨骂,多少是因为吃了共匪的挂落,钱老固然也和共匪关系匪浅,最后还入了共匪,但对国家的贡献直观得多了。在国家民族问题上,比在阶级问题上糊涂的人可少见多了,能见到的,那多半也不是糊涂。

      但骂钱老的,也不是一二妄人,鹦鹉学舌之辈多了,也颇能掀起一些声浪。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其一是钱老支持亩产万斤,其二是钱老积极研究特异功能。

      亩产万斤这件事吧,早经剖明,钱老是计算了一下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能,得出亩产万斤在物理上可能的结论。事情说清楚了,明白人也就明白了,这件事根本就没什么可说的,因为钱老的结论是正确的,计算是无懈可击的。非得骂呢,无非是充当一回肚子里的蛔虫,去揣摩钱老的心思。其成果无非是暴露一下自己那点龌龊的小心思。

      而在特异功能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可能是觉得难于启齿了。甚至有一些在阶级和民族问题上不糊涂的人也试图回避这个问题,而把责任推给了改开党:改开迫使钱老没正事可做,只能倒腾什么“特异功能”。

      改开是不是使得钱老无事可做,是另一个比较大的话题,这里不展开。我想说的是,诋毁或回避钱老研究人体特异功能这样一个事实,也暴露出一部分人非常有趣的特性。

      首先吧,人体特异功能,是二十世纪比较火的一个科研课题,正如地心说是中世纪的一个科研课题。不能理解这一点的,大概不是科研人员。既然是科研课题,自然有相应的科研对象,这一点我们都知道当时有很多报章报道了人体特异功能现象。

      钱老对未知现象产生兴趣,展开研究,这是科学家的分内之事。虽然说人体科学似乎和钱老的本专业远了一些,但钱老是系统学大家,也不能说他在这方面完全是外行。钱老的研究成果,是形成了论文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些论文。我看过其中一二,我的阅读观感,是钱老的论文完全符合科研规范,能令我读了之后,认为该领域确实有研究必要。

      举个极妙的例子,关于那些特异功能的报道,后来又有一些报道说其中一些是造假,是魔术。注意啊,是其中一些被戳穿了,也就是说,还有一些没被戳穿,或者不能戳穿,总之需要解释。然而就没有下文了,特异功能就成了伪科学了,想必有基本逻辑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其中有问题。

      然而詈辞就如潮涌至了,就算不推而广之试图将钱老批倒批臭,有不少人也是腹诽甚至明诽这是钱老学术污点的。我看了只想笑,钱老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一样未知事物,就算最后证明了事物不存在,研究无意义,无非是科学研究的曲折罢了。而有些人呢?因为人体特异功能是伪科学,所以研究伪科学的钱学森就是伪科学家,到底为何人体特异功能是伪科学呢?论证付之阙如,或者直接归为这是不可置疑的公论。

      我看,钱老是真科学家,这些打着科学旗号的人,是科学教教徒。

      我聊这件事,是因为我观察到人有极强的成为教徒的倾向,这似乎也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科研课题。

      通宝推:onlookor,李根,阴霾信仰,尚儒,桥上,故乡在喀什,西门飘飘,偶卖糕的,Cyrus,wage,心有戚戚,jent,老老狐狸,朴石,笑看风雨,透明,庄户人家,鳕鱼邪恶,mezhan,
      • 家园 钱老的问题,在与被利用了

        很难说是他的错。

        特异功能等等神神叨叨的事情,背后最大的推动力量,是离退休老干部。在面临死亡的绝望中,比过去炼丹吃药的封建主要文明的多的他们,急切期望出现奇迹,催生了这类研究。我学生时代一位老师,有非常深厚的科学研究背景,年纪大了,最近也在微信大量转发类似的东西,想来是希望太迫切,理智就会慢慢后退。但是这些人是讲逻辑讲证据的,对未知的存疑有强烈倾向,但是对事实是不会故意歪曲的。

        • 家园 钱学森相信特异功能,可能与他的老同事杰克·帕森斯有关

          杰克·帕森斯也是冯·卡门火箭研究小组的成员。他本身是搞化学,也经常搞神秘学。所以钱学森可能是受到他的影响,加上 量子力学这东西本来就是有点神奇让人不可思议,加上钱学森又年老了,所以难免受到影响。

        • 家园 留意钱老当时的职务,那是工作,不是缺憾。

          当时钱老的工作职责决定了他必须跟踪一切可能的新技术和发现,仅此而已。那时流行的是百慕大魔鬼三角洲,外星人和特异功能(美国和前苏联搞的异地感应移物,甚至杀人训练)。谁都想放颗卫星(哪个时代都不缺这样的人),每当发掘出“奇人”,新闻总是抢着报道,恨不得捧上天。只有他的人踏踏实实,组织专家论证,设计实验,鉴别“奇人”真伪。

      • 家园 然而我看到了一个科学教教徒在宝推你

        还真是讽刺。

      • 家园 特异功能是真有,钱老提出人体科学是伟大的远见。
      • 家园 钱学森和气功

        钱学森练习气功是在上海交大读书的时候开始的。当时他得了伤寒,恢复的极差。通过练习气功,钱学森才得以重返校园。那是1930年代初的事了。

        至于亩产万斤的文章,读一下再发表意见也不迟。

        至于特异功能,1980年代开始中国研究的人很多。钱学森也没有以势压人。而且科大少年班等也有针对性的培养了早慧人才。现在来看,就算是学术争论罢了。

        • 家园 “特异功能”那种胡闹……

          八十年代最大的恶政之一。说它是“学术争论”那是侮辱了学术。

        • 家园 钱学森谈气功和亩产万斤就像张铁生交白卷一样

          张铁生的信写得也很有道理,但是就被说成白卷英雄,对教育起了很坏的影响.

          钱学森谈万斤亩和气功也一样,理论上不能说是错,但是对大跃进和气功热确确实实起了很坏的作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