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剁手篇 -- 本嘉明

共:💬86 🌺26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黄明志,《笑着回家》

      如今,我们海外游子,回家乡?想都不敢想啊。

      各位朋友,希望大家今夜,至少能,笑着睡下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EFFuyl1Lu64"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 家园 贺岁片

      科学需要严谨,科研需要幽默。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fn3KWM1kuAw"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 家园 恶之花

      《剁手篇》的初衷,就是希望成为一个很轻松的楼,不会有草的楼。只谈风月。

      整个楼的主题,就是“美学”。

      一般讲,我们说“真善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三个要素,互相独立,互不统属。美,既然有“真之美”,有“善之美”,也就有“假之美”,“恶之美”。只不过,真善之美,是主流,是正能量,是八荣八耻,是传统美德。而“假之美”“恶之美”,是暗黑,是边缘,是不上台面不入史册的“不良习性”,五十度笑一百度。

      在一个伪善社会里,我们可以批判/打压“假之美”“恶之美”,但我们不要幻想能够彻底扫荡它们。失去了全部的“假之美”“恶之美”,那么“真善之美”必然会变成“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就会蜕变为虚伪之美,门面之美,无生命力之美。

      比如赫本和派克,他们各自的身上,一定有“假之美”“恶之美”,名曰“隐私”,不欲示人;赫老师和派老师只要没有杀人放火,那点小东西,仍然可以归之为某种“美”。这在周X和陈K等等名人身上,大致也有一点类似,我们在承认各位老师(老司机)都是这个俗世上的一个“真实的人”的前提下,这才去毫不吝啬地赞扬他们的美,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当代的,必须都带点陈奕迅浮夸的,美的享受。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大大小小门脸,不论中外,非常地“假装泛道德”,假装洁癖。我们懂他们,他们也懂我们懂他们,我们更懂他们懂我们懂他们-----但这些都不妨碍大上下一心,继续在所有舆论主层面大汗淋漓地扬清涤尘,永远努力地追求前方一个似乎够得到的“泛道德”的乌托邦。

      同时,我们也要放开自己,去沉静地面对这个世界上,种种不那么主流的美,凌乱的美,愤怒的美,锐利的美。因为那仍然是真实的美。

      最近有一部大火的美剧《无耻之徒》(无耻家庭),第十一季,大家不妨看看,没《纸牌屋》那么装B,不过要好看多了。

      点看全图

      无耻

      有时候,花被命名为“恶”的,主要是因为不入流,而不是臭。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B8Ygse_mJzo"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 家园 电影《罗马假日》

      (一)

      点看全图

      今天的美学,即便不是失去生命,至少已经失去力量。

      如果当今还有影迷想去罗马重温《罗马假日》的话,基本上你们只会得到一天“假罗马日”。电影里的那个罗马,即便在拍摄的1953年,电影里已经不是真的罗马,但在当年它又是真的罗马。

      格里高利-派克,美国的胡歌+秦汉。他是好莱坞不多见的,没什么绯闻的男神,一个老派检点的绅士。他跟奥黛丽-赫本的友谊,相当铁。

      这里我摘抄二段,但这里面有一点删减(因为我发现从现存纪录看,派克坚持把《罗马假日》海报里的主角地位让给新人赫本,这条似乎不存在,所以删去这几句):

      “罗马假日”拍摄于1953年,当年赫本才23岁,派克36岁。赫本还是一个刚出道的小演员,而派克却巳经是获得过四次奥斯卡影帝提名的大明星了,派克甘当赫本的配角,令赫本激动不巳。赫本因此电影的公映而崭露头角,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并获26届奥斯卡金象奖。他俩在银幕上是一对佳侣,现实中也成为终身挚友;可惜命运并没眷顾他们,他们各自的婚姻一直交叉在两个时间点上。

      她是他的影迷,当她第一次见到派克时竟然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而当他看到楚楚动人的她时,也似乎有一股异样情感。戏里的他俩把公主与乔的爱情演绎得令人浮想连翩,戏外的两人倘佯在河边,漫步在罗马的风景名胜前,不知涓涓流水和迎面吹来的晚风曾否听到过两人的喁喁私语。也许,在那个夏日,他们的爱情曾真的绽开过,但也就那短短的一瞬,于是就象影片中一样,另外一个爱情故事也戛然而止。

      那年她结婚了,新郎还是派克介绍的他的朋友,他远渡重洋,来参加了她的婚礼,他为新郞新娘祝福,没有人知道他那平静的外表下究竟隐藏着多少无奈和对命运的嗟叹。他送给她一个蝴蝶形的胸针作为结婚礼物。参加婚礼后不久,他离婚了,然后再婚,再次成为别人的丈夫,此后他与他的第二任夫人牵手到他生命的终结,他是当年好莱坞为数不多没有绯闻的大明星。 此后她还经历了几次婚姻,每次都要向他诉说,他也总是轻声安慰她。一个个男人从她的生命里渐行渐远,只有那枚胸针始终陪伴着她,不离不弃四十年。

      我想男女之间的交往确实很微妙,从友情到爱情往往仅一步之遥,而从爱情回到友情却仿佛得历经千山万水。尘世间的男男女女有多少能在爱情消退时心怀坦荡地转为纯净的友谊呢!他们做到了,在此后的余生里,虽远隔万里,却近似尺咫天涯,在爱情埋葬的那个“罗马假日”,同时也开启了他们长达四十年的诚挚友情。

      1993年1月,美丽的天使赫本飞回了天堂,他来了,为了见她最后一面,那年他巳77岁了,拄着拐杖,步履蹒跚。鲜花簇拥在她的身旁,她睡着了。岁月嗟跎,曾惊艳过世上无数人的那位绝世佳人也到了迟暮;但在他眼里,她依然是那个有着一双清纯大眼晴、风情万种的高贵公主。白发芲芲的他老泪纵横,俯下了头,轻轻地吻了一下她的遗象,这也是他们在”罗马假日”吻别后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似乎嗫嚅着:”你是我生命中最爱的爱人!”他终于向她说出了这隐藏在心中四十年的心愿;而这也是她盼望了四十年却一直未能听到的,今天终于等到了,只是这四十年太漫长了。

      十年后,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赫本生前遗物的义卖活动,作为慈善基金。他飞越千山万水,颤颤巍巍地又来了,87岁高龄的他此行只为那枚胸针,最终他如愿以偿,拿回了这枚曾经伴随他挚爱的女友四十年的信物。时光流逝,似乎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的“罗马假日”,那个未谙世事的女孩正款款向他走来,象一只小鸟依偎在他怀里。那枚胸针别在她胸前,虽然她至死也不知道这枚胸针曾是他祖母给他的家传信物。

      赫本的悼词中有一句话成了经典:”从此上帝有了最美的天使“;派克也走了,就在他拿到那枚胸针后的第49天,天堂里又来了一位最帅的绅士,但愿他们在天堂里天天都是”罗马假日“。

      影片中当珊珊来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公主发出:”公主殿下,旅途中最欣赏那个城市”的提问时,在一串例行的外交词令后,她终于露出了真情:

      “Rome, by all means, Rome, I will cherish my visit here in memory as long as I live”

      (罗马!当然是罗马,我会用我的一生来珍藏在这个城市里度过的每一分钟)

      也许,这也是赫本唯一的一次向派克的表白吧!当然,派克也听懂了。

      莹莹泪光锁在深情的大眼睛里,临走前那饱含忧伤和愁绪的回眸一笑,令乔倾刻失魂落魄,他久久地佇立在大厅,望着公主离去的方向凝视着......

      这难道就不是赫本想对派克的表白吗!

      “真理之口”本来名不见经传,是一块雕刻着海神头象的圓盘,其实就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井盖而巳,是1632年在科斯美汀圣母教堂外墙发现的。据传说谎者把手放到它口里就会被它咬下手指。影片中就是它吓坏了公主,据说这段情节不是出自导演的按排,而是派克的即兴表演;赫本也把公主的娇羞和对乔的无限关爱表演得无以复加,当她惊慌失措地投向乔的怀抱时,那种忘情究竟是公主的抑或是赫本自己的真情流露呢?谁也说不清。

      点看全图

      注意一下派克的坏笑,这个桥段是临时即兴,确实是可能的。

      错失的姻缘

      (二)

      《罗马假日》是黑白片,今天有位中国发烧友,一帧一帧把这部电影染成彩色,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贴了四段在油管上。我们热切期望TA或者他们,在不影响原电影版权的前提下,最终完成这个伟大的工程。

      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黑白镜头与染色后的对比是这样的:

      场景一: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场景二: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场景三: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场景四: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edOIkL1zhbU"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Jjrc90lQGeE"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eIn6UYA0L_k"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fdXFoJ-Bb3s"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三)

      这里贴一些关于这二位主角的图片,都是经过艺术再加工的,这个再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去努力领略到作者(比如画家)对原型人物的“二次创作”,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美的探索。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最后这两张,是我加工出来的,素材取自网上。只有经过我处理后,确实是网上第一次出现的(某种程度上原创的)图/画,我才会加上“@本嘉明”,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光头佬,三笑,jhjdylj,普鲁托,方恨少,夏侯,桥上,老陈70,踢细胞,
      • 家园 奥黛丽赫本的银幕形象

        是人造的,化妆师的功劳。老本你找找看她本人的素颜照片。

        BBC播出过关于她和母亲之间的恩怨的纪录片。她母亲也是演员但是根本没人知道。这种母亲嫉妒女儿的现象也是极为少见的,尤其是母亲嫉妒女儿化妆后的形象。

        我因此常想女人的外表与化妆之间的绝对关系。我老婆反驳我说,奥黛丽本人的气质与化妆效果完全吻合。否则同一个化妆师,为什么没有能够为其他女星造出这样天使一般的效果。我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 家园 我来捣乱

        点看全图

        • 家园 这张“画”是有来历的

          您不来“捣乱”,我本来不想说。

          派克跟赫本,怎么就错过了?

          我想搞搞清楚,结果发现一件事。赫本公开发布的照片,都是笑颜或者温柔状,文艺范。如果她沉下脸来,把脸一垮,会怎样呢?

          我只发现一张,就是下面这张照片里最左面一幅。

          点看全图

          这张照片太小,于是我找到了另一张,但只有这个小照片的右面一半(高光那一半)。

          因为人脸是左右对称的,所以我用半幅脸,合成了一整个脸,就是你裁剪的那张。这样合成,虽然附和对称律,但不附和自然的光影效果(脖子上那个三角阴影,是我故意留着没有修掉),所以整张脸有一种机器人(无机物)的感觉。

          点看全图

          这张合成照,证明了我的一个猜想:这位喜欢画浓眉的3000年一遇美女,个性不是那么柔弱的。

          她出身名门,母亲是荷兰的女男爵,跟荷兰王室有血统联系。她的父亲是英国银行家,狂热支持纳粹,在她4,5岁时抛弃全家再也没有归来。二战期间她和母亲住在荷兰,因为是上流社会,纳粹对荷兰王室也优容,所以毫无艰难,只是上上芭蕾舞学校,但她也参加了地下活动,比如参加演出然后把收入捐给游击队,甚至可能做过更危险的工作。她的家庭地位使得她不太怕闯祸被抓,但她胆子大也是真的,毕竟那时候只有15岁左右。

          <罗马假日>是她第一部电影,结果就是26届奥斯卡影后。一出名后她就放弃了原打算拍完电影就完婚的未婚夫(为了这个婚期她一开始拒绝拍这个电影),她是等待派克离婚再娶她吗?派克年长她12岁,她是要找回父爱吗?

          点看全图

          后来的K线走势趋于奔放。派克的好友想追她,于是为了这碟醋派克包了顿饺子------办一次在自己家的私密小舞会把这两人撮合在一起(这个行为证明是派克先畏缩了)。赫本很大方就接受了,于是有了她第一次婚姻。

          总的感觉,我觉得派克有点怕赫本,这位好好先生有点自卑和犹豫,无法勇敢地踏前一步。赫本一生的婚姻经历有点糟糕,但她是很有主见,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对慈善和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有大视野的人,一个决断而坚强的人。派克对她五十几年的欲言又止,她怎么可能感觉不到?但对于派克,她只能被动等待,派克是有家室的,又是亦师亦父,你叫“美国奶茶”怎么办?

          这是一段比柴可夫斯基与女公爵的网恋,更要令人荡气回肠/扼腕叹息的感情。人去无妨,尘归尘,土归土,留下这段传奇就够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大多数人的脸都不是左右对称的

            用左脸或者右脸单独合成成整张脸可能差异很大,表情也会差很多。

            左脸真比右脸美?原来我们的脸都不对称

            • 家园 确实的

              人体是左右对称的,这个对称是先天的,老天爷给的。

              但在世界上生活一段时间后,尘垢灵泉,醍醐灌顶,你的身体,你的四肢,你的左右半边脸,就渐渐不对称了。

              我们单举例说脸。左半边和右半边,是互相独立,各有个性的两个”一半“,这两个”一半“之间的细微差别,构成了各种自觉不自觉的表情,比如说强自镇定,强自无表情时候,下意识浮现出的表情。

              探索这些差别,是画家/雕塑家/摄影家,窥探你的内心的一种贱贱的乐趣。

              • 家园 人体骨骼和肌肉基本是对称的,但脏器不是。

                比如肝脏只在一边,大脑的左右分区等。当然人体形和面部的不对称确实也和后天的一些习惯有关系,比如单肩包,吃饭时习惯用一侧咀嚼等。

          • 家园 ”怎么舍得只做朋友”VS“怎么舍得拖在一起柴米油盐”

            面对一个在精神层面:诸如爱好,审美,品位都很契合的,甚至眼缘也不太差的人,还刚好符合自己的取向,你会——怎么反应呢?^_^

            这是一个天问。

            往往有两种选择:所谓的“一见倾心”然后一往无前 or 一种类似“近乡情怯”的情愫——有人向前,有人踌躇,甚至后退一步。

            一般来说,选择“踌躇”或者“后退一步”的,大多属于生活中需要一点文学想象的人儿,简称。。。文青(比较纯粹的那一种,和发几个微博去几趟西藏蹲咖啡馆写两句鸡汤谈几段混乱感情的“所谓文青”不宜同日而语)。

            从个人的审美取向来说,更理解后者:有一种默契甚至是共鸣,物理距离至远,精神距离却又至近,这大概是一种可以“终生美丽”的关系。

            但人生,总归会有那么几个瞬间,发自内心地羡慕前者——勇敢,甚至鲁莽,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啊=)

            • 家园 实在不懂有啥难选择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进退有各自的代价,只要想清楚了代价,愿意付出的,就进,否则就退,有何难哉?

            • 家园 有词一首送君,佳缘不吝

              观文忆起,有感而发。这首鹧鸪天是我多年前偶所为之,朦胧空幻。现在看来,大概是在待有缘人吧,其唯君乎?这个世界真奇妙呢。

              春日匆匆寻妙诗,山河穷尽欲归迟。平湖岸笑银牙雪,一缕轻盈人未知。

              红锦缎,费心织,恨不早与贸青丝。我沉愁意长江底,留待他年换相思。

              要我说啊,成败聚散自有缘主,由心生。

              通宝推:审度,本嘉明,桥上,
            • 家园 向前胜败难料,向后至少能做到不可胜

              人生在世,没有几个能找到田野里最大的那粒麦子。当发现后来还有更大的时候,选择抛弃当下,就要承受失败的风险。如果自认成功大于失败,或失败并没有什么大损失时,选择向前是实在,选择向后是美德;反之,前者就是幼稚,后者则是成熟。

              所以后者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可靠的好人,前者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不可靠的坏蛋。——致云中鹤徐志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