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剁手篇 -- 本嘉明
我发现一个人,那个业余爱好吧,不能是专注于时事,尤其是时事无比沉闷的时段。假如我们把美国大选当作是一场不太熟悉的朋友之间,聚会聊天(侃大山)的话,那么拜登无疑就是在30秒钟里就能把天聊死的那个人。更不幸的是他还坐在C位。
所以在候任纪委书记贺经理赶来救场前,天天讲政治,肯定是缩短大家的寿命的,属于作死。
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不务正业,去听各种下里巴人的歌曲。我个人体会,每天花几个小时听音乐,坏处是增重,好处是养颜。
对了还有个副作用,就是现在在河里,不管多么端容肃静的楼,再直挺挺的楼,我一不留神就给人家掰歪了,逢楼必歪,指哪歪哪。
这是明显不妥的,于是决定剁剁手,不在外面歪了,特起此楼,要歪到自家楼里歪。诸位同好者,欢迎随时进门一起歪。
(一)
鄙人一不贪财,二不贪名,只贪一点权。
多大的权呢?当个大帅就可以了。
为什么呢?可以请人来唱堂会,随手点个《关公战秦琼》。
比如这个,黄明志+肖央 <不想上班>,多好听,中心思想多挠人痒痒?
但是我有个主意,把肖央换下来,让李荣浩上去,一样再来一遍MTV,大家看怎么样?
想必李荣浩不肯,人家也是腕儿,奖金是台湾的,媳妇是台湾的,身价折成美金也是几堵墙,要人家脱,你说服不了人家嘛。
这时候就是当大帅的好处了,一声咳嗽,背后八个马弁,啪啪啪啪啪,八杆盒子炮拍桌上。先容你回家,想清楚再来回本帅。
爽不爽?
李荣浩能唱出这样的风格来,也是一种作妖,长远讲,对他在艺术上的突破,是有帮助滴。
(二)
刘若英的《后来》,最好听是这场:
如果你不知道刘若英跟陈升的故事的话,你不能理解这首唱劈了的歌。
刘若英赋予这首歌独立的生命,可以说,《后来》是刘若英的一个女儿或者一个妹妹。
那么这个台湾妹子呢,我给她介绍两个男盆友,由《后来》妹妹自己选:
一个是歪果仁:
第二个,还是歪果仁:
全人类的感情是相同的。诸位晚安。
2020年的《中国好声音》越来越作妖了,你要说里面没有点黑幕,我是不信的。
范茹的这首《灯光》
让我想起一部剧里的女主角:
前几天在油管上滑来滑去,滑到了该主题曲,索性就把剧翻出来再看一次,结果发现早就把情节全部忘光了,只记住了少数名场面。看到第四集终,有点不敢再往下看了,生活停格在这里,有多好啊-----当然编剧们是不愿意的,不虐心非日剧。
向好的艺术品致敬。
我们见惯的,Dan Hill的原发MV是这版:
但我更喜欢他老了后的这版:
尤其是这个播音室的大片玻璃窗外,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大路,匆忙和充满了俗世的律动,与旋律是浓烈的反差,此时再听一个老人用阅尽婆娑的余年,诠释自己盛年时的名曲(我个人感觉这首歌的主题是Shy in Youth),完全是另外一个境界了。在3:40时,窗外一辆集装箱卡车呼啸而过,蓝色的集装箱遮满玻璃窗,嘈杂细碎的浮世背景突然消失,仿佛时间静止,配着醇厚的老歌,一刹那的沧海桑田。
这个歌名里的Touch,该怎么翻译呢?“将来再相逢”,翻得太过浅薄了。这个touch,是禁锢在羞怯下的澎湃激情。
另,找到卡伦-卡朋特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一并收藏在此。她唱出一种金黄色明朗阳光的香味。
1994年的翻唱
王傑 Dave Wang -《Sometimes When We Touch》official Lyric Video
我一直好奇,华语女歌手,能唱出怎样效果?
有个黄莺莺版的:
陈升的这首歌,应该是为刘若英而写的。
是陈升唱得好,我只是喜欢沙画好不?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7f6305MkDsI"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谁叫陈升唱的时候,心里有个人涅?
老本的几句点评也见功夫深厚。
是很难翻译,试试配两句诗词,曾经沧海?两情若是久长时?却道天凉好个秋?。。。都不对。把课本翻出来再找找。
没找到《Can't We Try》老年版,那也应该很有味。
(一)
今天的美学,即便不是失去生命,至少已经失去力量。
如果当今还有影迷想去罗马重温《罗马假日》的话,基本上你们只会得到一天“假罗马日”。电影里的那个罗马,即便在拍摄的1953年,电影里已经不是真的罗马,但在当年它又是真的罗马。
格里高利-派克,美国的胡歌+秦汉。他是好莱坞不多见的,没什么绯闻的男神,一个老派检点的绅士。他跟奥黛丽-赫本的友谊,相当铁。
这里我摘抄二段,但这里面有一点删减(因为我发现从现存纪录看,派克坚持把《罗马假日》海报里的主角地位让给新人赫本,这条似乎不存在,所以删去这几句):
她是他的影迷,当她第一次见到派克时竟然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而当他看到楚楚动人的她时,也似乎有一股异样情感。戏里的他俩把公主与乔的爱情演绎得令人浮想连翩,戏外的两人倘佯在河边,漫步在罗马的风景名胜前,不知涓涓流水和迎面吹来的晚风曾否听到过两人的喁喁私语。也许,在那个夏日,他们的爱情曾真的绽开过,但也就那短短的一瞬,于是就象影片中一样,另外一个爱情故事也戛然而止。
那年她结婚了,新郎还是派克介绍的他的朋友,他远渡重洋,来参加了她的婚礼,他为新郞新娘祝福,没有人知道他那平静的外表下究竟隐藏着多少无奈和对命运的嗟叹。他送给她一个蝴蝶形的胸针作为结婚礼物。参加婚礼后不久,他离婚了,然后再婚,再次成为别人的丈夫,此后他与他的第二任夫人牵手到他生命的终结,他是当年好莱坞为数不多没有绯闻的大明星。 此后她还经历了几次婚姻,每次都要向他诉说,他也总是轻声安慰她。一个个男人从她的生命里渐行渐远,只有那枚胸针始终陪伴着她,不离不弃四十年。
我想男女之间的交往确实很微妙,从友情到爱情往往仅一步之遥,而从爱情回到友情却仿佛得历经千山万水。尘世间的男男女女有多少能在爱情消退时心怀坦荡地转为纯净的友谊呢!他们做到了,在此后的余生里,虽远隔万里,却近似尺咫天涯,在爱情埋葬的那个“罗马假日”,同时也开启了他们长达四十年的诚挚友情。
1993年1月,美丽的天使赫本飞回了天堂,他来了,为了见她最后一面,那年他巳77岁了,拄着拐杖,步履蹒跚。鲜花簇拥在她的身旁,她睡着了。岁月嗟跎,曾惊艳过世上无数人的那位绝世佳人也到了迟暮;但在他眼里,她依然是那个有着一双清纯大眼晴、风情万种的高贵公主。白发芲芲的他老泪纵横,俯下了头,轻轻地吻了一下她的遗象,这也是他们在”罗马假日”吻别后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似乎嗫嚅着:”你是我生命中最爱的爱人!”他终于向她说出了这隐藏在心中四十年的心愿;而这也是她盼望了四十年却一直未能听到的,今天终于等到了,只是这四十年太漫长了。
十年后,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赫本生前遗物的义卖活动,作为慈善基金。他飞越千山万水,颤颤巍巍地又来了,87岁高龄的他此行只为那枚胸针,最终他如愿以偿,拿回了这枚曾经伴随他挚爱的女友四十年的信物。时光流逝,似乎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的“罗马假日”,那个未谙世事的女孩正款款向他走来,象一只小鸟依偎在他怀里。那枚胸针别在她胸前,虽然她至死也不知道这枚胸针曾是他祖母给他的家传信物。
赫本的悼词中有一句话成了经典:”从此上帝有了最美的天使“;派克也走了,就在他拿到那枚胸针后的第49天,天堂里又来了一位最帅的绅士,但愿他们在天堂里天天都是”罗马假日“。
影片中当珊珊来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向公主发出:”公主殿下,旅途中最欣赏那个城市”的提问时,在一串例行的外交词令后,她终于露出了真情:
“Rome, by all means, Rome, I will cherish my visit here in memory as long as I live”
(罗马!当然是罗马,我会用我的一生来珍藏在这个城市里度过的每一分钟)
也许,这也是赫本唯一的一次向派克的表白吧!当然,派克也听懂了。
莹莹泪光锁在深情的大眼睛里,临走前那饱含忧伤和愁绪的回眸一笑,令乔倾刻失魂落魄,他久久地佇立在大厅,望着公主离去的方向凝视着......
这难道就不是赫本想对派克的表白吗!
注意一下派克的坏笑,这个桥段是临时即兴,确实是可能的。
(二)
《罗马假日》是黑白片,今天有位中国发烧友,一帧一帧把这部电影染成彩色,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贴了四段在油管上。我们热切期望TA或者他们,在不影响原电影版权的前提下,最终完成这个伟大的工程。
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黑白镜头与染色后的对比是这样的: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edOIkL1zhbU"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Jjrc90lQGeE"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eIn6UYA0L_k"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fdXFoJ-Bb3s"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三)
这里贴一些关于这二位主角的图片,都是经过艺术再加工的,这个再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去努力领略到作者(比如画家)对原型人物的“二次创作”,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美的探索。
最后这两张,是我加工出来的,素材取自网上。只有经过我处理后,确实是网上第一次出现的(某种程度上原创的)图/画,我才会加上“@本嘉明”,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8nxWe0AwNHU"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回到上一首歌,歌名里那个Touch,我看到的都被翻译成中文的“接触,触摸”,可能就走样了。
touch,是指触动到心里最柔软最深处,指打动人心。我们对一个电影或其他作品(比如歌,文章)说it's really touch me,就是深深引起共鸣,大老爷们都想哭出来的意思。
这首歌指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心思细腻/不太合群的文艺男,挺好一段感情被他搞得不爽快,唧唧歪歪,一进三退。面对这段失败的爱情,分手后在痛苦中又不断给自己找借口,合理化自己的各种”作+懦弱+羞怯“,从而减少一点自责。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值得爱的,有点笨拙的,美国式“丧+萌”的男孩子。
sometimes when we touch,这个touch 是两个很孤独的灵魂赤忱相对,非常地依赖对方,除此在人间没其他的温暖可言。你在这里往歪了使劲想,那也是合理滴。
那个人间烟火气的窗外,突然”惊艳蓝“的集装箱一飞而过,让我想到周深的《大鱼》,好一条大蓝鲸。
子非箱,安知箱之乐。
光是touch这个词,可能最准确是“触”,触字也有感动的意思,但整个歌名连起来很难翻译,而且原文歌词很文艺,起一个好的中文歌名,配得起歌词,确实很难,需要资深文艺青年的水平。
触的近义词
1触 近义词汉语:触, 碰, 沾, 点, 硌, 接触, 沾手, 触及, 触发俄语:коснуться, тронуть, задеть, затронуть ...
2感动 近义词汉语:感动, 感, 触, 动容, 感触, 百感丛生, 催人泪下, 令人感动, 动感情, 动人心魄法语:émouvoir, toucher. ...
3碰
您不来“捣乱”,我本来不想说。
派克跟赫本,怎么就错过了?
我想搞搞清楚,结果发现一件事。赫本公开发布的照片,都是笑颜或者温柔状,文艺范。如果她沉下脸来,把脸一垮,会怎样呢?
我只发现一张,就是下面这张照片里最左面一幅。
这张照片太小,于是我找到了另一张,但只有这个小照片的右面一半(高光那一半)。
因为人脸是左右对称的,所以我用半幅脸,合成了一整个脸,就是你裁剪的那张。这样合成,虽然附和对称律,但不附和自然的光影效果(脖子上那个三角阴影,是我故意留着没有修掉),所以整张脸有一种机器人(无机物)的感觉。
这张合成照,证明了我的一个猜想:这位喜欢画浓眉的3000年一遇美女,个性不是那么柔弱的。
她出身名门,母亲是荷兰的女男爵,跟荷兰王室有血统联系。她的父亲是英国银行家,狂热支持纳粹,在她4,5岁时抛弃全家再也没有归来。二战期间她和母亲住在荷兰,因为是上流社会,纳粹对荷兰王室也优容,所以毫无艰难,只是上上芭蕾舞学校,但她也参加了地下活动,比如参加演出然后把收入捐给游击队,甚至可能做过更危险的工作。她的家庭地位使得她不太怕闯祸被抓,但她胆子大也是真的,毕竟那时候只有15岁左右。
<罗马假日>是她第一部电影,结果就是26届奥斯卡影后。一出名后她就放弃了原打算拍完电影就完婚的未婚夫(为了这个婚期她一开始拒绝拍这个电影),她是等待派克离婚再娶她吗?派克年长她12岁,她是要找回父爱吗?
后来的K线走势趋于奔放。派克的好友想追她,于是为了这碟醋派克包了顿饺子------办一次在自己家的私密小舞会把这两人撮合在一起(这个行为证明是派克先畏缩了)。赫本很大方就接受了,于是有了她第一次婚姻。
总的感觉,我觉得派克有点怕赫本,这位好好先生有点自卑和犹豫,无法勇敢地踏前一步。赫本一生的婚姻经历有点糟糕,但她是很有主见,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对慈善和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有大视野的人,一个决断而坚强的人。派克对她五十几年的欲言又止,她怎么可能感觉不到?但对于派克,她只能被动等待,派克是有家室的,又是亦师亦父,你叫“美国奶茶”怎么办?
这是一段比柴可夫斯基与女公爵的网恋,更要令人荡气回肠/扼腕叹息的感情。人去无妨,尘归尘,土归土,留下这段传奇就够了。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VwJruL9nBwQ"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这是我看的连续剧里,唯一一部,每次开头都把主题曲耐心听完而不快进到内容去的。
这歌很治愈,现在每天都要听几遍。
听他当年唱的激扬版,就没有这种感觉。
《酒红色的心》,也有一个二哥老年后的醇厚版,比起当年偏偏苦着脸却要画眼线的那无数个文青版本,也内敛(或者叫”内卷“?)了很多。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Q1z4khQ19Ms"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