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震惊,著名学者童恩正三十年前公开“造谣”几十亿进口小汽车 -- flyingcatgm

共:💬70 🌺297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震惊,著名学者童恩正三十年前公开“造谣”几十亿进口小汽车

    邓粉们给“八十年代几十亿美元进口小汽车”辟谣辟得很起劲么,正好在下手中有著名学者童恩正文集,发现他居然在1989年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公开“造谣”八十年代“花费 几十亿美元购买外国豪华车以满足各级干部需要”,还收入个人文集,真是可恶至极,狼子野心。我将其原文拍照上传,以供邓粉批判专用,一定要大批特批,大辟特辟哟。

    点看全图

    那么,这个“几十亿美元的具体数字多少呢”?看这段数字“建国以来,我们经历了三次进口汽车的浪潮:“一五”期间,七十年代和“六五”期间。其中“六五”期间为高峰,共进口汽车58.8万辆。1982年至1986年共进口轿车17.34万辆,是前32年进口的两倍多(1950年至1981年共进口轿车7.38万辆)。1985年进口轿车10.6万辆,共花2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5亿元。“,出处《价值工程》1989年02期《大浪潮》。正好相互认证。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以前河里吵架吵这事的时候翻出来点过去的文献

      涉及到85年的有这么一段:

      1985年1至7月份进口汽车21万辆,用汇14.6亿美元

      12月10日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宏观管理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报告》。……(四)盲目进口汽车,1985年1至7月份进口汽车21万辆,用汇14.6亿美元

      书名: 《共和国经济大决策 大事纪》

      作者: 周罗庚 田波 第:619页

      差不多7000美元左右一辆车。按这个单价去推算的话,29.5亿美元有可能是85年进口全部34.5万辆各类汽车的总花费。不过这些数据应该不包括走私车,实际的车辆进口数量估计远远高于统计数字。

      即使按10万辆小轿车,三分之一的比例计算,一年花了10多亿美元也不是个小数目,80年代进口小轿车是要花上几十亿美元了。不是很多人反复说那个年代国家穷吗?

      当年不光是进口小轿车,卡车,客车啥的一股脑都进口。造车不如买车的口号也有。国内造车的技术水平并不比老外差太多,比如80年代末一汽搞出CA141这款经典车型成了国内的运输主力,花那么多钱进口汽车真是浪费。

    • 家园 统计分类是很大漏洞的。。。

      八九十年代进口汽车,甚至走私汽车,以及衍生出的走私音乐CD 在海关统计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海关分类是很多漏洞的。。

      以我的经历,(海关报关员)。外商自带用车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我自己亲自经手八辆车的报关。都是中外合资公司的外商自带车,或者工厂用车。日本车我是不干的,利益太薄。美国车那时是稀缺货, 特别有面子,三万美金的车可以买七八十万人民币。。

      就是这样。。 扯数字统计,太小看我们这些 人了。。。

    • 家园 我查到的数字没这么多

      我查到了四年的数字:

      1984年:进口汽车,2.17万辆,金额,1.07亿美元

      1985年:10.58万辆,4.79亿美元

      1986年:4.83万辆,2.25亿美元

      1987年:3.05万辆,1.40亿美元

      以上数据,转引自郑励志的文章,据注释,原始数据是《中国统计年鉴》1988年版。

      你引的这段话,应该有问题:

      1985年进口轿车10.6万辆,共花2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5亿元。

      这段话进口轿车的数量和我的引文基本一致,但是金额太大,一辆车价格不会这么高。

      我引用的是第二手数据,未必准确,在查数据的时候,看到不少有意思的瓜,但是统计数据比较粗放,乘用车和商用车数据混在一起,汽车来源地没有明确的分类。有资料显示,进口苏联东欧的汽车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我用空的时候,再继续检索一下,争取能查到更准确,更详实的数据。

      • 家园 老兄这数靠谱

        那年头B级车也就1万美元上下,平均3万美元的车可老TMD的豪华了。而老兄这数平均5000美元,说明进口的都是A级车,也跟大家回忆里那些常常可以看到的东欧各种杂牌子的A级车相符。

      • 家园 想到当年的那些车

        波罗耐兹(幼年觉得最好看的,就像是现在有人看了什么头文字就觉得86最酷)、伏尔加、拉达、菲亚特的126(尤其是这个俗成蛤蟆车的玩意),突然有种违和感,和享受似乎不沾边。

        幼年院子里有印象的车,主要是北京吉普车、老上海、伏尔加。另外就是老解放、老东风,开始是为居民拉煤拉菜,90年代大兴土木拉砖石水泥钢筋。小时候蹲下就能看清楚卡车、吉普的传动轴、钢板弹簧、前后桥、拉杆等等。

        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搞笑一幕:那种老平头大卡车,线条很圆润的,可能是老黄河,也可能德国依法、或是斯柯达(大概都是同源)。风挡中间下边就是水箱口。一次有人和这种卡车抢路,卡车紧急刹车,没有撞上,但是呢,这车水箱盖子没有盖上,水竟然涌了出来,把抢路的骑自行车的弄蒙了。

        街上还有北京牌子的小卡车,工厂内部用就叫做工具车。有的单排,也有双排座的。同样的底盘也有客车型号的。90年代初某大学某系里配属了部小工具车,据说是捷克的。明显轿车底盘衍生的,双排座位,后面载货斗子容积也不大,相当于行李箱没有盖子。

        桑塔纳、捷达,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说到享受、坐好车,印象里90年代头几年,小时候所在的大学校长从上海换成了皇冠,很快学校又配备了丰田子弹头。幼年的皇冠只有两个半印象:1,标志上真的是个皇冠、2,后座的蕾丝帘子。半个是游戏亭街头霸王里要比赛谁先打烂的车(鸡腿、包子不香么?)。子弹头很圆润,但是名声不好。传闻中某单位领导们去五台山(烧香么?),在盘山路上刹车失效掉下去了。有的版本是学校的,有的版本是公安的。

        • 家园 貌似中国八十年代进口的平头卡车是日野
          • 家园 中国七十年代第一批进口的是三菱八吨卡车型号好像是P148

            当年几家日本卡车厂商尼桑、日野、五十铃、三菱竞争十分激烈,三菱公司最后以45万日元一台的价格拿到了第一批五千辆的合同,按照当时的牌价折合人民币仅三四万元一台。进口以后得到了很高的赞誉,因为中国司机从来没有开过这么好的卡车,驾驶室舒适程度比当时的普通轿车都好得多,由于相对于国产的卡车动力大得多,所以可以很轻松的超载,八吨车一般拉十五六吨,甚至二十吨也能拉。因此后来一说要进口卡车,大家都要三菱卡车,让三菱卡车在中国市场赚了大钱。

            但是后来使用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统一组织了对日本三菱公司的索赔,索赔的主要问题是:大梁断裂,风挡玻璃自动破碎,发动机易积碳等等。最后三菱公司一辆赔一辆,共赔了五千辆,对原型号的车进行了加固改造并给这批车辆起了一个特殊的型号T850,即85年为中国特制的车。后来T850成为了中国市场上一款鼎鼎大名的卡车。

            凭良心说,当年这些车的问题主要是国内使用造成的,比如大梁问题是由于超载和路况不好造成的,玻璃破碎也是由于车架变形引起的,积碳是因为中国司机开车前都习惯先热车,而当时进口车都已经不用热车打着就可以直接开了。当年日本人辩解说中国的路况太差了,导致了车辆的问题,我们说卖给中国的车自然要适应中国的路况。最后三菱不得不赔了。当然后来他们在中国市场还是大赚特赚。

          • 家园 七五年左右,日野卡车
          • 家园 应该也有三菱,甚至少量五十铃

            当年央视热播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时候,就有大量的三菱卡车,东芝家电的广告。

            • 家园 我父亲他们79年接的第一批

              平头卡车是日野,我记得我父亲说是中国第一批进口的车

              • 家园 按照日本方向来说,日野应该是比较早进来的。

                其实从东欧那边进口的卡车还要早些。但质量很渣。所以当年的日本卡车里面的做工和舒适性,驾乘感,其实要比同时期的国产小汽车还舒服。

                以我的城市为例,八十年代初,日野卡车的确在街上看到的概率很高。驾驶楼有个第二排小窗,外贸系统车队比较多,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后来又进来一批纯白色单排更长厢的,主要是粮食系统使用。五十铃应该是在一些野外作业的单位使用。

                三菱白色平头的大卡车,我同学的父亲在市体育用品公司开的就是这款,经常停在他家门口。平时怠速停在那里的声音,真是比解放东风细腻的多。而且跑起来也不像国产卡车大箱板叮里咣啷的响——根本不用按喇叭,前面从老远就知道卡车从后面过来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