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 lmylqh

共:💬222 🌺2219 🌵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但也不是原本的公社了吧?
                        • 家园 我乡我邻1

                          人一上百,千奇百怪。我们那行政村现在大约有四五千人,人一多,就有与众不同的出现,正好养病,聊几个我印象深刻的乡邻。

                          第一个是生产大队时代的大队书记,我姑姑公公上台前就是他当政,老婆是妇女主任,一家人过得风生水起。但不知为何这人和他侄媳妇搞在一起,最终离婚娶了侄媳妇,在那时这是严重的作风问题,自然不能再做大队书记。下台后,开始日子还能过,但不幸的是,80年代初他老婆病亡,这是我第一次看人出殡,看到他小小的儿子披麻戴孝送棺木下地,那天好像天色都特别昏暗 ,空气中似乎流传着一股莫名的不安,觉得他们好可怜,没想到几年后我也一样把母亲送走。没了女人约束,这人当大队书记时喝出的酒瘾一发不可收拾,有钱就喝,一喝必醉,我就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他如死狗一般躺在干河沟里,两个儿子想拉他走又拉不动,后来是同行的高年级学生半拉半哄把他送回家。他的大儿子长大后也和他一样酗酒无度,只有小儿子比较正常,经常劝父兄别喝了,好好过日子,然而没有什么效果。有一次小儿子绝望之下,用绳子捆住双手,跳到他母亲坟旁的一个池塘里,不巧被同村人看见救出。这事之后,亲戚就带他出去打工,这人很好,一个人居然能存下来钱,有一年我放假在家碰到他,说起外面的打工生活很是开心。然而好人无长寿,90年代初他在煤矿打工时遇到事故死亡,人死灯灭,他们家唯一正常的人没了。煤矿赔了七八千元(具体多少记不清了,肯定没一万,那时候人命就这价),令人切齿的是他父亲哥哥拿到钱后,既没有盖房,也没有娶媳,先到集上买了半扇猪,啤酒白酒成件往家搬,狐朋狗友一群一群往家带,两年不到把赔偿款挥霍一空。没钱后大儿子用妹妹换亲娶了个老婆,继续喝酒,这人力气极大,打工总是做重活,拿的比别人都多,所以也总能挣到酒钱。至于他父亲,在一个冬天的夜晚酒后被冻死在床上,临死前赤身裸体,身上一根线都没有,老辈人说这是他老婆在阴间恨他,报复所致。

                • 家园 当年减少了征收,是加大了粮食进口。

                  一个是加大了进口粮食、购买小汽车,资金挤占后,科学的春天里经费压缩,大家不搞导弹卖茶叶蛋去了。

                  毛时代,因为劳动力少的家庭有很多是在抗日、解放时牺牲,需要照顾。分田后为共和国出力流汗流血的失去劳力的家庭利益受损了,那些偷奸耍滑留下劳动力的占便宜了。

          • 家园 清楚很多了

            看了陈王的帖子

            感觉清楚很多了

            主要可能也不是干部能力问题

            集体制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加上改革后政策倾斜,农田水利停修,化肥使用,杂交稻推广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由于发生时间集中在包干那段时间,造成的印象就成了:

            集体制背黑锅,包干制大获人心。

            这迷惑指数也太高了……

    • 家园 求学路上

      我上学比较晚,主要是家穷,连学费都拿不出,父母就不主动提让我上学,后来我看一起玩的伙伴都去上学了,只剩下我,便哭闹着要去上学,闹得狠了,我父亲从我二叔那借了两块五给我上学交学费,从小学到大学,交了那么多次学费,我只记得这一次是多少,其他的印象就是经常没钱交学费,父亲到学校和老师打招呼让先把书发给我,钱后面交。

      我家比别人家还穷主要是底子不行,我父亲兄弟五个,他老大,我奶奶去世的早,我爷爷不管事,奶奶去世前只有我父亲和我二叔成家,还有三个叔叔都是我父亲出钱出力张罗成家,本来就没什么收入,再加上这些花费,所以我家一直都很穷。直到2000年后我们兄妹三个都能上班挣钱才缓过来。即使是现在我们家花费也比其他叔叔大得多,零几年我一个姑姑由于姑父去世,四个儿子还有三个没成家,到我父亲这哭诉,没办法只能我父亲带头出钱办事,三个儿子办事她就来哭了三场,也是一言难尽。

      小学时我还算聪明,顺利度过,初中时学习下滑,当时一直想考个师范或中专,出来好挣钱,可惜达不到中专分数线,无奈上了高中。我能上高中主要是因为当时可以打工了,我姐姐打工让我上完了高中。高考后估分报志愿,估分尚可,不知道哪里看的,说计算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就把专业都报了计算机,这时一起填志愿的同寝室同学告诉我他哥哥是二炮工程学院的老师,告诉他计算机已是落后的学科,没有前途,报哪个专业也比它强。他哥哥我就见过,也是我们学校毕业的,老师经常用他来鼓励我们好好学,于是就把专业选择重填,最终跳入化学大坑,以后每个实验室的不眠之夜我都会想起这个同学。

      这个给出建议的同学后来先上了数学系,考研转信息,现在已混到基金主任。我们一班有个学通信的同学后来告诉我,这个学术之路规划得非常高明,不是我们土鳖所能想到的,也许有人天生就聪明吧。

      我上大学,已经要收学费了,学校里还要吃用,父亲挣不到什么钱,这时候靠小妹辍学打工,小妹心灵手巧,打工挣的比别人都多,所以大学没有特别为难。大学后不管是上班读研自然要靠自己,虽然一开始钱并不多,但对比以前,已是天上地下,总算可以照顾自己了。

      由于小妹年幼就辍学流水线打工供我读书(童工,靠身份证办大几岁才能打工),所以我一直觉得愧对她,后来在家庭财产上对她多有照顾,就这还引来我老婆的埋怨,只能忍忍。

      我家后来之所以有家庭财产是因为我父亲善良可欺,生产队分地的时候把公路边的地都分给了我们家,这种地每年收成比好地少不少,由于我父亲善良,我考上大学不会回家种地,亲友邻居都觉得可以欺负一把,所以如此。没想到后来经济发展后大家都想到公路旁盖房,图进出方便,有地的就盖在自己地里,没地只能买地,所得收入一部分给我凑了首付,还有一部分就给了我妹妹在六安买了房,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通宝推:xm,jhjdylj,
      • 家园 最后一段太真实了

        时空变化,很多坏事会变好。当年分田的时候,我父亲在这个村是小姓,幸亏我的一个舅舅是生产队长还是大姓,所以田的数量上没法照顾,但是分的地段是靠河并远离路边,这在当时是最好的地了。但是后来时光变化,大家都觉得这样的田太偏,光挑担就累死人了。

        你父亲也真不容易。我们家也一贯不富裕,我爷爷是孤儿,他叔叔养大的,我奶奶算半孤儿,他们生了9个子女,活了8个,他们就没享过福,大伯二伯在2000年左右70岁出头的时候去世,只享过有限几天的福。他们孙辈外孙辈29,曾孙辈50以上,目前日子都还不错。

    • 家园 穷乡僻壤

      由以上啰嗦,大家应该能看出我们那是很穷了,是的,我们那是真穷,但凡随意找一个方向走出50里地,估计都比我们强些。这个地方东西是湖,北边是淮河,只有南边陆路可通六安,抗战时,我们那四周都被日本人占领,只有我们那照常给国民党纳粮出差,估计鬼子也知道我们那没油水。

      60年左右我们那也算是重灾区,我母亲在娘家曾经带过一个家门侄女睡觉,不久后侄女就因营养不良被放弃,她父母开始也从自己嘴里省过饭喂她,但后来发现这样大人也撑不住,最终只能放弃小孩保住大人。她还见过有一个外乡人逃荒经过他们村庄时走不动,躺在路边,也没人有余粮救他一命,这个年轻人最终不治,这只是倒毙者之一,我母亲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这个人,是因为他穿了一件当时少见的线衣,推测他以前日子应该过得不错。我妹妹的婆婆是童养媳,是的,你没看错,是60年开始的童养媳,60年冬天他母亲带她逃难,经过我们那时,母亲倒在路边,我妹夫的爷爷把她捡回家做了童养媳,所以我妹妹在她婆婆那从未受气,她婆婆骨子里有一种自卑感,连大声说话都不敢。90年代有外地人到我们那寻亲,是找母亲和妹妹,她婆婆和外地人续了亲,但据我妹夫说,两边的情况不大对的上,但为了安慰老人,也就认了,这样他妈妈自信心也好了一点,经常会说他娘家哥哥怎么怎么样,但几乎不走亲戚,估计她心里也知道那不是真娘家。

      待续

      通宝推:北纬42度,jhjdylj,假日归客,
      • 家园 这不就是搞文革的原因么?

        维基百科有几段文字:

        1959年4月份,毛泽东出于对刘少奇、邓小平以及一些省市领导搞浮夸的担忧,在《党内通讯》发表文章,要求生长队长抵制过高的生产指标。但是曾希圣扣发文件不往下传达。曾希圣还将反浮夸风的副省长张凯帆打成反党集团。曾希圣在‘大跃进’期间积极推行极左路线,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被饿死。官方出版的《安徽省志·人口志》承认为407万。

        “文化大革命”中,曾希圣因为当年扣押毛泽东反浮夸风的文件不向下传达,遭到群众批判,1968年7月15日在北京遭批斗致死。1978年邓小平为其恢复名誉。曾希圣是邓小平与卓琳结婚的介绍人。

        通宝推:南宫长万,
      • 家园 穷乡僻壤plus

        60年其实不仅仅我们那日子不好过,整个安徽农村可能都差不多,那时我岳父在合肥五金五厂工作,老家在肥东撮镇(就是马亲王微博上刚提到的撮镇),家里有母亲带着一个小弟两个小妹妹务农,还有一个二弟在师范学校念书,母亲当时病亡,临死前交代我岳父,三个弟弟妹妹太小,让二弟退学照顾他们,家里还藏了一些粮食,可以靠它度过饥荒。我岳父认为二弟上学更重要,就自作主张把粮食拿给自己的叔叔家,托他们照顾小弟小妹,自己周末回去照应一下,可想而知,在一个周末回去时就发现两个妹妹饿死,叔叔的孩子倒是度过了饥荒,没有办法,只能把小弟带到合肥藏在宿舍,在食堂捡别人剩下的饭养活了小弟。岳父至今提起这段往事还会泪流不止,所以,你看也不是所有老工人都怀念那个时代。

        我这样说,你可能以为我要控诉什么,然而并不是,我是想对比说明现在我们那儿有多好,真的,我是党员,敢用党性保证。

        60年是极端情况,过了那一段后我们那基本上吃不饱也饿不死,情况真正发生变化要到分田到户,80年责任制后基本家家户户都有的吃,虽然看病上学仍是没钱,但毕竟绝症不是人人都得,学校不是人人必上,整个八十年代人的精神状态还是挺好的,看到了希望,农村出现了新气象。

        好景不长,到九十年代,税费齐下,三提五统,田里收的不够乡里要的,回忆中,总感觉那个十年亲戚邻居的脸色都是暗淡的,没有笑色。97年还是98年我外出住店,和两个乡镇干部住在一个房间,半夜听见其中一个被噩梦惊醒,问了一下,原来是梦到收上交(就是农村税费),吃皇粮国税的都能被逼到这份上,当时农民境遇可想而知。

        好在到了2000年之后,取消税费,农田补贴,老人发养老金(最开始大概是60元,别笑,从这开始我们那老人摆脱了完全被抛弃的命运),还有合作医疗,这个真是千古德政,老人终于有病可治了,几千年的尊老传统终于可以在偏僻之地见到。

        10年之后,每次回老家都能感觉家里留守老人心态很好,经济上有吃有喝,生病能看,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想生气都没机会。看见我,往往感叹,你娘命苦,如果活到现在多好。普遍怕死,有个头疼脑热就去看病,在省城学医的亲戚门庭若市,夫妻感情大受影响。和他一比,我都庆幸自己学了四大天坑专业,虽然年底打牌装怂,还时不时被长辈教育上了那么多年学还比不上那谁谁打工。

        但也有隐忧,主要就是房子,我们那房子从七十年代末到现在,我亲眼所见已更新了四代。七十年代的土房草顶,八十年代砖房瓦顶,九十年代的小二楼,2000年后发展到水泥框架、浇筑楼板的三四层楼。我老婆去我老家都感慨我们那人穷摆,四层楼,每层至少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比她家客厅大,装修虽然带有浓浓的乡村风,但上下水马桶都不缺。就这样的房子,已经落后了,现在的小男孩提亲,镇上县里有房只能算及格,六安买房算良好,合肥买房才是优秀。我小叔有两个孙子,老两口和儿子拼命干了这么多年总算盖起两栋楼(一个三层,一个四层),一转眼人家小姑娘看都不带看的,和我感慨一辈子忙活就买了这两堆破砖烂瓦,现在还得重来一遍,攒钱买房。

        通宝推:北纬42度,jhjdylj,史文恭,假日归客,未知如之何,
        • 家园 就我看来,90年代各种负担飙升的直接原因就是80年代

          拆了人民公社一刀切包产到户以后的后遗症。

          80年代初的欣欣向荣是透支国家财政,寅吃卯粮的做法。没几年财政就维持不下去了。

          那时候几十上百条彩电洗衣机生产线进口,阿里斯顿九兄弟生产线进口、每年上千万吨粮食进口、提高粮食收购价,减少征购、几百万吨化肥进口、几万十几万辆轿车进口……,同时装备下马、军工停摆、几乎没有新的长大干线铁路通车、长江没有一座新建大桥、多年财政贸易双赤字……,两者是一致的。

          凡事都有代价。

          至于合作医疗,改开也是一把辛酸泪。80-90年代,国家在农村医疗上投的钱还不如70年代。。。

    • 家园 谁该牺牲

      小时候上学,觉得牺牲是很神圣的事情,常常想那天我能为国牺牲就好了,上到大学才知道原来最早牺牲不过是无谓的祭祀,更不用说血腥的人祭。

      听说上古时候,人的生死观与现在不同,人作牺牲有自愿的,也有被迫的,自愿的求仁得仁,姑且不论,被迫的,恶死向生,想来不免绝望、呼喊、诅咒,那时的他们到底喊了什么,叫了什么,自然无从得知。但以今律古,大约应有两种叫法,一派应该叫大家都不应该做牺牲,集体反抗,以求活命;一派应该叫你们作牺牲是活该,而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什么贡献,奴隶主不该这样对我们。

      我和妻子出身分别是农民和工人,典型反应了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见过乡村的破败,也经历过国企的衰落,两者都做了难言的牺牲,好在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基本算是走上正途,大家都有日子过,过得还算不错。但是论坛看多了,总有人怀念只有一部分作牺牲的日子,把别人的牺牲当做自然,一旦轮到自己,不管有没有必要,立刻呼天抢地要回到过去,回到那就算日子不富裕但却高人(乡村)一等的时代,那我得说,天亮了,该醒醒了。

      通宝推:北纬42度,唐家山,假日归客,烧锅炉滴,东学西读岛主,
      • 家园 是呀,谁该牺牲?

        站在不同出身和视角,会对楼主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看法。但楼主提到一个关键问题,谁该牺牲?我个人觉得是题眼了。

        谁都不愿意牺牲。

        如果以各自出身出发,谁都有理由不该牺牲。

        但换一个视角,就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是必由之路,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当初的做法?是不是对历史有更宽容的理解。

      • 家园 建国前三十年确实穷,大陆的都穷,但是根源在哪呢?

        难道是1949年前一直富裕,还是建国后国家故意不给老百姓吃饱。穷困和被制裁与蒋该死抢走所有大陆黄金、新中国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翻身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没有关系吗?跟我们后四十年在之前基础上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体没有关系吗?

        苦难的经历这个就是历史事实,但是中国近代苦难的根源在哪儿呢? 和现在中国遭遇的各种制裁围攻和攻讦是不是一脉相承的呢?到底是谁,不让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这个有点教育和知识的都明白是吗!?

        • 家园 不明白的真不少

          老爹费劲巴拉地打跑了强盗虎豹,把地平整后,开始省吃俭用地打地基盖房子。刚把屋顶盖好,四面透风的墙壁还没来得及装修就死了,更别说家具电器了。这时儿子开始装修置办点生活用品,吃点肉,喝点咖啡。孙子后来逢人就说,爷爷那时真苦,还是爸爸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 家园 小时侯冬天赖床时常做这种白日梦

        小时侯寒假的早上,外面寒风呼啸,我常常偎在被窝里,半梦半醒地做着可编辑情节的白日梦:与小伙伴们组成游击队,跟敌人英勇战斗,最后中弹倒在最美的女同学怀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