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八佰》的鄙视链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30 🌺44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八佰》的鄙视链

    十一之前,支部党建,组织大家去看《八佰》,虽然不明觉厉,但是反正不花钱,有便宜不占,肯定不对。再说,《八佰》的争论也不少,没看过没有发言权,为了获得发言权,也得去看看。

    看完之后吧,这电影吧……做为党建活动,真是一言难尽。

    不过也没关系,闲聊几句吧,先说一下,下边对影片的分析,不涉及历史,不涉及历史,不涉及历史,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一谈历史就没得说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就根本不应该拍出来。说历史对这部电影就是“降维打击”,所以只能回到电影本身,就电影说电影吧。

    从影片的优点说起吧,八佰最大的优点就是摄影。

    战斗的环节处理的非常好,不夸张的说,是中国战争电影的高点,这也反映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巨大进步。

    《八佰》在处理战斗场景时,摄影机以一种极具侵略性的存在,统摄影片中的战场。影片采用大量的非关系镜头,观众通过镜头获得了极强的在场感和代入感。

    由于非关系镜头缺乏因果性,观众只能通过不停的代入各种人物,来了解战斗。

    在影片的前半段,影片对人物的塑造采用的群像式手法。就是说,没有一个演员有“主角光环”,说死就死。

    观众刚代入一个人物,“乓”,倒下了,再代入一个人物,“啪”,负伤了,节奏非常快,死亡的场面不断冲击观众,场面和场面之间,基本不让情绪有缓充,战斗场景让人窒息。

    在一般的战争片中,战争场景多是做为奇观存在,是塑造人物的背景板,对影片的叙事来说,其实是一种停顿。

    而在《八佰》中,战争场景不仅是展现奇观,同时有力推动了叙事,而且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情效应。镜头及场景调度,和现实的战争迷雾,形成一种奇妙的契合,当观众试图理解战场的时候,只能通过镜头,而使用这些镜头观看,就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影片通过快速的场景切换,用死亡,鲜血等冲击性的镜头,让观众放弃了一定的理性思考,仅凭借情感作用,认同影片所展示的,认同镜头中的人物。

    首先获得认同的就是,“群像式”主角,国军。所以说,镜头就是意识形态啊……

    当然,《八佰》呢,绝不仅限于歌颂国军。

    我们来回想其它几部歌颂国军的影片,比如说《血战台儿庄》、《捍卫者》、《八佰壮士》(1975年版)。

    这些歌颂国军的电影和《八佰》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些电影呢,“国军”是做为一个主体存在,电影一放,观众自动对号入座。

    《血战台儿庄》是传统的主旋律拍摄手法,对“国军”以及各级指战员的处理手法,基本就是用展示“解放军”“八路军”的模式去套。

    《八佰壮士》(1975年版)呢,是台湾主旋律的拍摄手法,和大陆的手法存在相当的差异,但是大致路数是一致的。

    这两部电影的在观看的时候呢,主客体是一致的,观众代入国军,叙事逻辑比较顺畅,《八佰壮士》(1975版)讲的故事偏离历史更多,影片整体讲述了国军大胜的故事,国军在上海各界群众的支持下,在四行仓库重创日军,为以后的抗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在获得胜利之后,八佰壮士在谢团长的率领下,走上新的抗日征途。

    和真实历史有多少差距不重要,但是不得承认,在围绕着“歌颂国军”这一主题下,影片的内在逻辑没有任何问题。《八佰壮士》这部影片有处台词让我记忆尤深,军官在对士兵做战斗动员时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长官让你死,一个也别想活,长官让你活,一个也别想死”。蒋军的政治工作水平真是一如既往的稳定,曾国藩看了沉默,袁世凯见了落泪,阎锡山冯玉祥直呼内行,座山雕许大马棒默默点赞。

    《捍卫者》呢,这部影片的表现手法,和上述两部又存在一些差异,这部影片嘛,学习的是好莱坞常用套路,故事呢,是说一个“失败”的“英雄”,影片在叙述的时候呢,对“英雄”展现得比较多,虽然影片最后的结局没有悬念,但是在影片的过程中,观众会看到“英雄”是一直在“赢”,而不是一直在“输”。塑造的是一位“力挽狂澜”(差一点),“百胜一败”的英雄。在观众认同“英雄”的“神勇”时,会产生一种假设性的联系,如果这个“英雄”不是营长,而是师长,这一仗就赢了。如果“英雄”不是师长,而是战役指挥,淞沪抗战就赢了。如果“英雄”不是战役指挥,而是委员长,国军就能扬帆东京湾,跃马富士山了。

    《八佰》与上述影片,根本的不同之处呢,“国军”是做为一个“客体”存在。

    《八佰》这部影片的国军在前半段,一直在别人的“观看”中,被日军看,被新闻记者看,被租界群众看,被上级领导看,被杂牌军看。观众代入的不是“国军”,而“看国军”的人。

    这样一来,就很有趣了,就是说,这部电影不是一部纯粹,而且典型的国粉电影。

    如果说,是为了单纯迎合国粉,以这样的群体为目标观众的话,歌颂国军应该采用“国军”的主体视角,采用1975年版《八佰壮士》或《捍卫者》的叙事逻辑。这样呢,国粉看得爽,非国粉骂得爽,大家都很爽。

    管虎呢,似乎不想让大家爽,也对哈,怎么说管导是文艺片出身,第六代作者影片的领军人物,哪能这么俗呢?哪能啊……电影必须得有更深刻的内涵,必须的。

    既然是看,就存在着视角的问题。

    最低的视角,就是“杂牌军”视角,片中“杂牌军”看“国军”,多半处于仰视的镜头,片头还有出洞的老鼠进行隐喻。甚至“杂牌军”看河对岸的老百姓也是仰视。

    河对岸的老百姓对“国军”同样是仰视。反过来,“国军”对“老百姓”则是俯视,最具代表性,最导演个人特色的,360度环形长镜头,就是谢晋元在楼上“俯视”对岸。

    获得平视镜头的是上级领导,影片特意安排何香凝去楼上观战,以期获得平视的视角。另外,“知识分子”同样通过身处楼上,获得“平视”的视角,在管虎的影片中,知识分子的角色总是很超然的,也许管虎觉得自己拍的是“作者电影”,就自动获得了“知识分子”的身份?

    除了上级领导,“日军”同样获得了平视视角,这部影片对日军形象的刻画,和常见的抗日影视不同,更像是把“日军”当成是平等对手,而不是“侵略者”。甚至在“日军”的描写上,加入不少修饰性的细节,当然,这些细节很多和现实并不吻合,比如说纹身,在当时的日本是违法的,又比如说,普化宗的僧人为何出现在神社门口?更有趣的是,以“杂牌军”的视角看“日军”,居然也是仰视。最后日军和国军,骑着骏马会面,约定来一场武士对决,虽然在会面这一场景的构图上,对日军的形象做了一些压迫,但总体而言,双方是处于平等的位置,都高于人民和“杂牌军”。

    而高高在上的则是“外国友人”“国际社会”,影片主角“国军”整体的行动目的是为了争取国际关注,这是主角所有牺牲奋斗的目的,“杂牌军”的成长则是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发生的,影片用了主观镜头描写小“杂牌军”的成长历程,随着“赵子龙”形象的一步步具体,小杂牌军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的国军,他的哥哥在为争取国际关注的“护旗”战斗中壮烈牺牲,行为和目的完美契合,人生境界得以升华,只有被国际社会关注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行为,为国际社会的关注而牺牲是有价值的牺牲。这就是影片更深层次的内涵。

    再进一步分析影片的结尾,影片结尾的叙事其实采用了一定的“反套路”,正常的套路的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如果说只是为了单纯的歌颂国军,结尾应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甚至把撤退拍成一次胜利。先是大战前的宁静,全军洗澡,决定撤退,分兵断后,这时候应该把叙事的重心放在断后的部队上,可以虚构一些战斗目标,比如说为了掩护主力撤退,小分队必须摧毁日军前沿的某个重要目标,小分队成员通过自杀式的突袭完成了这一目标,最后小杂牌军引爆自己身上的手榴弹,炸毁军火,主力部队在一声巨大的爆炸中停下脚步,谢晋元大喊,全军立正,敬礼。这样的套路叙事呢,就完成了对“国军”的完整歌颂。

    相反呢,影片采用的是“反套路”,写得是国军“英勇”撤退,虽然“英勇”和“撤退”,有些不搭,但影片就是这么拍的。或者应该使用“转进”?影片拍的“撤退”或者说“转进”确实很“英勇”,甚至于导演打破了前半部的“镜头”逻辑,采用了大量的升格镜头,配乐采取了进行曲,把撤退的气氛渲染的无比悲壮。

    结尾的“反套路”从影片更深的内涵来理解,就容易懂了,因为国军是奔向更美丽,更有价值的地区,这时候国军的奔跑方向是由下而上,仿佛是翻越了奥林匹斯山,抵达了宙斯神殿。甚至十月底的上海竟因此开始下雪。已经十几年/没下雪的上海/突然飘雪…… 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

    为了展现洋人的俯视视角,影片特地让洋人上了飞艇,宛如天上的神祇,兴趣盎然的观赏着人间的争斗,这时一架日本飞机从飞艇边飞过,成为一种特殊的隐喻,天空是属于洋人的,日本飞机是一种僭越,冲撞了洋人就是他最大的错误,日本在二次大战中试图冲击国际秩序,侵犯了洋人的格局,自然罪该万死。而中国有洋人庇护的地盘,歌舞升平,岁月静好,赌场老板仗义疏财,黑社会老大仁义,白俄商女亦有家国之思,国军因为“德械”,看上去很洋气,自然成为中国希望,至于土了吧唧的“杂牌军”只有加入国军,才能脱胎换骨。租界外的百姓,进了租界,沾了洋气,才能有民族意识,家国之思。

    《八佰》这部影片,以国军为主角,根据“含洋量”的多少,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鄙视链。

    这部电影想说的是,歌颂国军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习“国军”的优秀品质:“含洋量”。从这点上看,管虎自诩为“知识分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通宝推:寒冷未必在冬天,兰迪,南方有嘉木,anne2607,p47109,回车,澹泊敬诚,jhjdylj,透明,从来,脉冲超宽带,pendagun,瓷航惊涛,秦波仁者,燕人,伏波将军,心远地自偏,大眼,不如安静,袁大头,史文恭,大胖子,瀚海黄沙,起于青萍之末,梓童,
    • 家园 宣宣大概是当年加入西方的对价之一

      当然具体操作链还不清楚,老米再心大,放TG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进来,不加各种保险条款是不可能的,从现在分析,TG挤掉鹅毛进入WTO获取世界工厂竞争资格,必然是有那啥“密约”的。这个约不外乎三个方面:军事、经济、意识形态。

      军事上,TG早年已经百万大裁军,大幅裁撤国防科技,算是纳了投名状了。99年炸馆是最后的极限施压测试,TG没露馅(2001年顺利加入WTO,且国防科技秘密恢复)。

      经济上,除金融最后一关(汇率自主),全面开放,国有四大行都放外资进入。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经济领域“含洋量”都这么足,宣宣、教育口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意识形态上,这是老米和西方“成果卓著”的地方,党校反党早不是新鲜事了,象退休“叛逃”的那谁,人家大概才是“回归组织”。TG除了保留“社会主义”的名头,实质已经是资本立国,只是其中最大的资本是一种叫“官僚资本”的东东,不过在西方看来,这都不是事,资本必然有自己的意志,中米资本合流是迟早的事。

      万万没想到,这么一通操作多年下来,看起来稳如狗的铁盘,习大一上来,很快土崩瓦解。花街作为全球资本的教廷,现在都开始考虑要不要委身TG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让资本无路可走,这个命题,大概够西方复盘分析100年。在这个大势下,宣宣、教育口那点小傲娇,真是不值一提。管虎么,看他的造化了。

      不过话说回来,西方只是稍稍给TG提供一点平等竞争的平台,中国这些年沿着资本主义道路竟然就干出如此空前的成就,把同是西方体系内的“将”优等生印度阿三怼成翔(阿三1995年入WTO)。所以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孰强孰弱其实一目了然,所以,“借鉴”社会主义还是“回归”社会主义,这个台面上已经非常明晰的答案,可惜河里真正看懂这个问题的,少之又少。

      通宝推:肖羽,秦波仁者,
      • 家园 是啊,礼乐征伐,从天子出

        这个道理,中外是一样的。美国为什么是世界第一强的灯塔国? 不就是手里握着 “礼乐征伐” 的大权。

        中国这些年挣了不少钱,为什么在世界上还是不受待见? 大家都不认为中国是啥强? 因为礼乐征伐,咱们一个都没有。建岛礁也好,架导弹也好,火控雷达照射也好,什么海军驱逐、空军巡逻,讲难听点,都是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真要强国,必须实打实的炸弹扔到别人家里去。中国这三十年来有么?

        不要说美国,英法跟着美国,实打实地在伊拉克、利比亚扔过炸弹,俄国人实打实地在乌克兰、叙利亚开火。中国要成为公认的强国,别整虚的,美国人惹不起没关系,老老实实把五眼(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船砸沉在海里,老老实实把人给杀了,而不是打无人工具的主意。你要是不敢,那就是怂,就算不上强国。

        宣传方面一样,你说再多 “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那就是认怂,必须踏踏实实指出,西方的制度落后,中国的制度先进,西方必须向中国学习。居高临下,对着人家口沫横飞的教训,这才算是强,否则扭扭捏捏,那就还是在韬光养晦。

        我不是反对韬光养晦,而是说,既然要做大国强国,世上哪有韬光养晦的强者? 世上有不敢见血的大国?

        通宝推:猪啊猪,
        • 家园 强国战是主选项非必选项

          老米其实就是典型,老米二战后搞掉英国和苏联可并不靠战争,反而他打的那几仗基本掉坑里(朝鲜、越南)。

          与目前局势对应的,其实是历史上的赵-魏、秦-楚。赵快意恩仇当然很爽,但三家分晋坐大的是魏,赵襄子的特性匹配鹅毛很对路,我们可以让让。另一个对应:楚策,早就喊“我本蛮夷”,然后与中原反复拉锯,最终也就停在江淮一线,再难北进。秦策,立国几百年,国力早已称雄,才斗胆问了问九锡,然后很快被连横爆锤,然后就在函谷关外拉锯,最后放弃中原先取巴蜀才打开局面。

          • 家园 也不能这么说,如果美国在朝鲜不打,越南也不打

            就眼看着南朝鲜、南越被吞掉? 那美国还能有后来的局面吗? 西欧还当美国是带头大哥吗?

            美国人在朝鲜,无功而返,给新中国崛起当了垫脚石,确实憋屈,然而从战略上看,并没有吃大亏。美国人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极限在哪里,在日本-台湾一线巩固了基本面,新中国也没法把力量伸展到三八线以南。大家持平,东亚局势进入一个稳定平衡直到今天。

            在越南,美国人确实干了桩蠢事,但是八十年代美国人在中东-北非发力,苏联和中国都够不到的地方,那就游刃有余。你说美国人被朝鲜、越南坑了,其实背后都是被中国坑了,大国博弈,互有胜败,这并不丢人。

            我们当然不追求打仗,但是国际局势是动态平衡,你承平久了,总会有一两个不长眼的来挑逗一把,看看你到底是真的大国,还是黔之驴。而大国就要抓住机会,杀鸡儆猴,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味逃避打仗,对方自然就踩鼻子上脸。

            • 家园 兵者,国之大事

              大国不用兵是不可能的,中国文明史始终讲究“师出有名”,背后代表的是对战争的经验总结。只是兵锋一出,带动的是整个国策的转折,上船容易下船难,很多强盛王朝都倒在这上面,所以越是了解战争的国家、民族,对战争越是凝重。我们不是愣头青,看看援朝的决策过程,打与不打,背后经历了多少波折。老兄的言辞,还是太偏小说家了。

    • 家园 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八佰不是果粉情结 -- 有补充

      或者说,果粉情结还不是主要的。

      八佰的真正症结在哪里?

      在革命流氓化,和流氓革命化,这个基础上对整个中国近代史进行了一次解构。

      实际上过去拍国军抗战电影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国军共军化,但是国军共军化的情况下,拍摄方至少还知道共军是什么样子,在按共军的样子拍国军。而八佰的问题是国军流氓化,流氓国军化,电影里面的大小流氓似乎比国军更出彩,似乎能救中国的不是奋战的国共两党,而是上海滩的大小流氓们。

      管导在电影里人为地把国军降到和上海滩的流氓一样水平,既是对八百壮士的侮辱,更是对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侮辱。而这个情况在他的《老炮》里已经有所体现了,一个在皇城根下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流氓,最起码的眼力应该是会有的,知道哪些人能惹,哪些不能惹,面对某位大员和他的公子,一个老流氓最正常的反应应该是毫不犹豫地立即跪舔,答应一切要求,哪怕是把儿子的腿给打断。片子里老流氓讲条件摆架子,根本就不是一个老流氓能做得出来的,而是一个革命者才能做的。因为革命者有信念有依仗,而一个流氓有什么?只有一条烂命和到了关健时刻P用没有的“江湖经验”。

      我算是看明白了,《老炮》其实就是管导的上限,他的格局跳不出一个老流氓的“江湖经验”。在故事发生在北京市井中时,可能这个问题还不突出,一旦进入到“大历史”的叙事之中,就变成了荒腔走板。

      通宝推:秦波仁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大家觉得管导私货满满 -- 补充帖

      而我觉得管导的水平是真不行,不是技法不行,而是格局太小,拍皇城根下的老流氓还凑和,一旦遇到战争历史题材,立即拉胯。

      而这一切,本身就是后四十年主流文化中去革命化,虚无化的一个恶果。

      通宝推:秦波仁者,
    • 见前补充 4561988
        • 家园 管虎是公开的两面派

          在八百里捏造虚假的历史,污蔑中国抗战的正义,混淆侵略与被侵略者。这又戴个美军帽子搞抗美援朝战争电影宣传讲“每一个牺牲都是值得的”,背着手对纪念碑鞠躬。这都是人潜意识影响行为做出的小动作。俗话讲就是狐狸尾巴藏不住。拿到台面上其实就是公开的挑衅。像这种小人本身搞不出大事,纵容这种小人后边的力量不断的搞事情会坏大事。

          通宝推:侧翼,心远地自偏,
        • 家园 其实是一回事,你说秦桧水平不行,还是私货满满?

          那秦桧也不是天生骨头贱,就喜欢投降议和? 可是他的水平就这样了,谈判议和还凑合,遇到 “战争题材”,立马吓尿。

          哪个年代最热衷于对革命 “虚无化”,各种恶意扭曲? 可不就是八十年代,邓掌权的年代,现在公知(国际上美其名曰 “自由派知识分子”)一想起来就兴奋得浑身发抖的年代。你说邓是水平不行,还是私货满满? 邓搞官倒、康华、特区(画圈),划拉钱是蛮有本事的,你让他搞 “革命题材”,或者哪怕正经搞工业化,他也要掉链子。没办法,水平就这样。

    • 家园 《八佰》其实是把鲁迅的人血馒头拍成褒义

      很少有人会聊到电影的视角,那我也来说两句

      《八佰》这部片子,明面有两条主线:国军想守住四行仓库,日军则想攻下四行仓库。这条线以绑住一捆手榴弹跳下去自杀式攻击为高潮;第二条主线是国军想退出四行仓库进入租界,日军想杀死所有国军。以所有士兵舍命冲锋为高潮

      这中间就出了一个问题,捆手榴弹的大高潮出现的过早,以至于调动观众期待值过高,护国军旗帜等等后续情节,后面一个多小时就全部成了垃圾时间

      这种怪异之处管虎肯定心知肚明。“事出无常必有妖”,所以管虎实际想拍的主线,不在于四行仓库那八百个人的战斗,而在于英租界的人民群众的群戏,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八佰》这部片子的主角。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管虎把鲁迅的围观群众笑着吃人血馒头,倒过来拍,从贬义拍成了褒义

      虽然还是恶心人的,但是必须承认,比较起拍出来专门恶心人的《集结号》,华谊这部片子还是有那么一点进步

    • 家园 看到过一条有意思的影评

      管虎是把一场作秀的小型战斗,拍成了黄浦江格勒的四行洛夫大厦。

      话说管大导演这么喜欢架空的话,还是不要霍霍金刚川了,去拍奇袭出云号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