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碎片与记录之一,开场白。 -- 冻雨

共:💬130 🌺1001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老家农村,家人亲戚很多,农民都有新农合。

                交的钱很少,当然,报销比例比城市也少。

                特别贫困的,不用自己掏钱。

                去乡下走走,找乡下的亲朋好友聊聊。不用这么冷嘲热讽。

                中国不完美,但是进步巨大。

            • 家园 主要是觉得可以协调

              比如大病集中救治的开销比这些高得多,但是总量有限,实际支出要小得多

              比如住院起付降低50%,这些患者也依然是治不起的,而且大病补偿只是比普通医保高10%

              比如县/区内住院降低80-90%,可是县/区医院水平有限,很多手术没法做,直辖市周围的情况就更严重

              只有慢性病和残疾人的日常用药比一般医保高一倍算是比较实在的优惠,但也非常有限。每人每年五十报销总额,翻倍只是一百。

              剩下的只是定期体检和随访服务了。整体就是在折腾基层医务人员而已。

              而大妈那种情况,早期并不严重,是一开始就无法治疗才会逐渐加重的。个人认为如果能够得到治疗,就不会成为低保户而可以成为正常的低收入群体,也不会增加医疗负担,消耗每年的经费。所以这里面就只是如何划分协调补助方法的问题,单纯从统计看是没什么用的。部分地区白内障免费手术应该也是基于这个思路。

              其实就只是基层工作经验的问题……榨取私利的确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通宝推:大眼,
          • 家园 规定过于死板

            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反馈功能失效。作为一个管理(就不说服务了)功能的实施者,政府其实算乙方,甲方反而是社会。政策好不好,实施得到不到位,不是政府说了算,应该是社会。那现在有什么有效的反馈机制呢?说不定最有效的是微博快手。

            今上励精图治,要是能把这一块搞好了,那真就千秋万代了。这个可是连教员都没解决的。

            • 家园 评价方式变了

              不知道听说过慢性病和死亡率指标没有,不满足一般统计上的结果,要扣绩效。这都是地方急功近利的后果。早先评价都是基于真实反映,现在是基于数字。

              关于反馈,其实只要过得下去就没什么反馈的。而且也没办法反馈……比如要求微信扫码,填写报表。即便微信已经极其普遍,还是有很多中年人只有功能机的。也不会打字。怎么反馈?而以前有声音很容易听到,现在都是非接触式,怎么听到……

              不过现在五保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必须接触,比以前要好。

              • 家园 这里的反馈不仅仅是信息收集

                更重要的是情况反映上来,用多大的决心去了解,应对,进而解决问题。

                政府是有这个机制的,比如信访局。但是政府是如何平衡这个机制的,到底花了多少力气去了解进而解决问题,这是非常不透明的。

                你政府基本上占有所有的资源,那社会反馈问题,就是要处理。沾着茅坑就得拉屎,这个要求不过分

        • 家园 你这个帖子是你对陈的看法的基础

          花你。

        • 家园 非常难,现实极为复杂,宋做得对

          很多量化确实不好做的。

          一看就是不下基层的人搞的,应该是约定俗成的民间口音表达,合格就好。

          我觉得处理方法很嗨皮,很好。

          说明这个人很懂规则。

          同时也体贴这种老人的心理和能力,否则他不必如此操作,作为农村,这种类型作为重点档案特例就好,所谓五保户档案,其实就不那么难了。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档案程式化了,是不是会出现问题也说不定。也要小心。

      • 家园 碎片与记录之五,回乡见闻续一。

        一个堂弟的情况。

        堂弟不到四十岁,80末,也是读书不太好,出门打工去了,在各类工厂干过,心灵手巧,技能不错。年纪大点,结婚了,就不再往外跑,在县城的工厂打工。十八线小县城,薪资待遇也就那样,累死累活也就三五千的水平,日子过得马马虎虎,结婚好几年了,也没有攒够买房的钱,和父母一起住。

        五六年前,开始自己折腾点生意,老家县城有人做小型农用机械,把玉米秸秆打包成青储饲料的设备,设备不太复杂,县城里配套的产业链齐全,他找了个合伙人做起来。一开始做的也比较辛苦,好在一直是盈利状态,磕磕绊绊下来,越走越顺。

        清明节回去,去堂叔家串门,堂弟已经自己买了房子,一家人搬出去单独住了。车也换成了豪车,老家人说法:比你的车还豪。堂弟一直在工厂里忙,没见面,听堂叔堂婶说起来,已经雇了20多个人,春节后不久,就开工生产,为秋天的销售旺季备货。往年的时候,提前不敢备太多货,结果到旺季的时候,订单多的赶不出来,损失了不少收入。以往都是农户零星购买,现在有时候能拿到政府订单,量比较大,利润也可以。

        这个小品种农用机械,我们县加隔壁县,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的市场。虽然总的产业规模不大,但是从业人员还是收入颇丰。产业聚集后,规模大,成本低,产品进步的比别人快,只要本地的小老板们不胡闹砸自己口碑,基本上能够长期霸占住这一个细分市场。

        通宝推:李根,燕人,陈王奋起,桥上,
        • 家园 有些地方是另一种模式

          比如美国那样的出租大型农机。一个村的田,一个小队直接解决。可以是走走停停,也可以是走完再分。分散种植的经济作物则还是人力。比较感慨这里有政府订单。

          • 家园 国内小麦收割,是大型机队自南往北走,赶节气。

            每年的新闻上可以看到,麦收季节,大型收割机团队从南往北,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山东等,一路收割,刚好利用小麦成熟的时间差。

            期间政府有各种协助调度,提供信息,协助公路运输等等。

            我老家土地不成片,规模小,一般都是当地的农机大户,去给别人收割,挣个劳务费。

        • 家园 农机其实是个极大的市场,尤其是小型农机

          很好的。

          另外,市场好一定依靠政府集团性订单,这不就是计划经济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