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稍微说一下解放战争的部分过程,谈判是和斗殴一起的 -- 真历啊

共:💬37 🌺108 🌵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野没有打出中野的孟良崮"?

      主楼拿刘邓进中原比孟良崮是匪夷所思的,因为两者的事态和目的是完全相反的。

      孟良崮是标准的内线作战,孟良崮是山东解放区的一部分,距当时的华野总部坦埠几十公里,华野集中了三十多万兵力,大致半数围击74师,半数阻援。

      华东局有充分的物资供应并动用了90多万民工和民兵支援,简单说就是孤军深入的74师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挺进大别山是无后方无支援的远程奔袭,目的是在国方腹地开辟新战场,调动敌军部署,给两翼受国军重压的我军争取生存空间。

      从作战类型讲,挺进中原的刘邓有点像直取坦埠的张灵甫,而不是安排强弓射猛虎的陈粟。

      而且张灵甫并没有远离供应线和友邻部队,只是因为张推进较快,而且被山地阻隔,一时和友邻拉开距离。74师的火力,运输,后勤更是刘邓所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刘邓不仅在国军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在友邻的支持下重整旗鼓是多么艰难。

      依托内线作战,是将领们求之不得的,刘邓部队是解放战争初期表现最佳的部队,有从上党到平汉路陇海路一系列胜利,刘邓还可以在晋冀鲁豫继续舒服下去,但是结果就是战争持续在解放区及周边进行,不断被压缩,陈粟被压缩,彭在胡军缝隙求存。

      孟良崮结束了国军的一轮攻势,单身连山东的局势都没有扭转。

      刘邓陈粟陈谢挺进中原,解放战争的格局就被改变了。

      • 家园 给红尘无极,刘帅就是性格偏软呗

        有时硍不上劲,跟不上战机,做个总参谋长应该问题不大,做个军校校长是合适的。

        打黄维还是刘,邓下的决心,这些不是问题。

        陈士榘是到现场遇到了中野的愚蠢,只好离开,然后邓可能是想了想,决定还是请陈士榘参战。

        一开始邓吹牛了,以为粟裕可以轻松打下黄伯韬因此他们就可以打下黄维,结果不行。

        这个,看b站的视频,描述的很清楚。

        非常可惜,如果以军为单位,态势就更清楚了。

      • 家园 我说的就是主席要求刘邓先内线作战,他们觉得难度大

        而放弃了,如果他们也打了晋冀鲁豫的孟良崮,就不会有跃进大别山。

        他指出:“对于国民党进攻,必须站在自卫立场坚决反击之,但须打得好,不要乱打,打则必胜。”“我党力量强大,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其势汹汹所吓倒。但是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必须坚持,不可忘记。”

        我们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首先立足于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我们提出的条件中,承认解放区和军队为最中心的一条。中间可能经过打打谈谈的情况,逼迫蒋介石承认这些条件。今后我们要向日本占领地进军,扩大解放区,取得我们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你们回到前方去,放手打就是了,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别的法子是没有了。

        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指出:“国民党一方面同我们谈判,另一方面又在积极进攻解放区。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军队不算,直接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有八十万人。现在一切有解放区的地方,都在打仗,或都在准备打仗。……有些地方仗打得相当大,例如在山西的上党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就是说,把他们的十三个师全部消灭。他们进攻的军队共计三万八千人,我们出动三万一千人。他们的三万八千被消灭了三万五千,逃掉两千,散掉一千。这样的仗,还要打下去。”

        指出:“此次平绥战役,系为收复失地,打开交通路而战,是有充分理由,望鼓励士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反共反人民之顽伪军。”而至平绥战役胜利后,“以必要数量之得力部队,由大同南下,肃清阎逆势力,直至太原附近,再依情势,考虑夺取太原问题”。

        关于平汉战役,毛泽东则命令刘伯承、邓小平等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领导人,要“以上党战役的精神”,“取得第二个上党战役的胜利”,指出:“在你们领导之下打了一个胜利的上党战役,使得我军有可能争取下一次相等的或更大的胜利。在你们领导下的一切力量,除以太岳全力展开同蒲路的作战争取应有胜利外,必须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即将到来的新的平汉战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你们须准备以一个半月以上的时间,在连续多次的战斗中,争取歼灭八万顽军的一半左右或较多的力量,方能解决问题。”须知“八万顽军中有几个军具有颇强的战斗力,不可轻视。但顽军新到,地理民情不熟,关系不一,补充困难,急于求胜,又有轻视我军的心理,使我有隙可乘。务望鼓励军民,团结一致,不失时机,以上党战役的精神,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山西是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大解放区的依托和腹心地带,是东北、西北、山东和华中各解放区相互之间联系的枢纽。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它处于华北战场的中心,既是消灭阎锡山和傅作义、胡宗南集团的主战场,又是支援人民解放军在西北、中原和东北战场作战的重要配合战场和战略后方。”

        在全面内战爆发伊始,蒋介石投放了其正规军总兵力的30%,约160万人。

        其具体战略企图是:“以主要铁路为轴线,主力由南向北进攻,夺取和控制解放区的城市和交通线,歼灭解放区人民武装部队的主力,或将黄河以南解放区人民武装部队的主力逐步压迫至黄河以北,在华北地区予以聚歼。”

        以山西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晋绥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及环绕与穿插其间的平汉铁路、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和平绥铁路,便成了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地区。

        指出:“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并依据这样的估计,拟定了南、北两线的作战计划,其中北线的作战计划是:

        以晋察冀和晋绥野战军及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用半年或较多的时间,夺取三路(平汉路北段和正太路、同蒲路),并相机夺取四城(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以使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

        “山西战场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围绕夺取三路四城,在南、北两线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在南线,粉碎阎锡山、胡宗南组合的联防体系,控制同蒲铁路南段,使晋南地区由胡宗南进攻陕北的后方基地,变为策应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进攻的战略后方;

        在北线,打退傅作义、马占山的进犯,确实保障解放军对晋北的占领,使之成为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基本战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粉碎蒋介石在平(北平)、津(天津)、张(张家口)地区建立发动内战的北方补给基地的阴谋计划”

        本文来源:《文史月刊》2003年第12期;本文作者:三晋文化研究会

        • 家园 你要搞清楚时间线,不要胶柱鼓瑟

          你引用的那些是太祖46年谈判阶段给刘邓的部署,刘邓出色的完成了。

          46年底战争全面爆发,47年三月后国军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最大压力在山东和陕北。

          太祖从47年五月初就电刘邓,指示刘邓部以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为作战区域。随后直接指示路线: 渡河,进军豫苏皖,进军中原,做长期打算。到7月间指示把战争推向国民党区域,直接指示刘邓南进到大别山站稳脚跟。

          太祖迫刘邓南下,改变战争格局自然是大的构思,另外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减轻陈粟压力。陈粟三十多万正规部队被压缩到大半个山东解放区,苏北完全丧失,山东解放区首府都被占领,吃饭都要成问题了,而且太祖有一点很坚决,就是陈粟不能北渡黄河。这样一来挺进中原就是唯一的选择。

          其实刘邓开始对南进开始是很犹豫的,渡河后还在找回去的机会,没人想自杀攻击。但挺进中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四渡赤水,不同的是四渡赤水是求生,挺进中原是夺取战争主动权。刘邓再度不辱使命完成了战略目标,并在友军支持下转入反攻。

          • 家园 我请问一个问题,粟裕陈毅搞华野西兵团

            您觉得是为了让中野救华野么?

            是啊,到底谁救谁呢?

            打的成功了,中野南下大别山?

            我知道中野犹豫,是因为啥?不想南走?那么去哪里呢?可以留在内线么?

            • 家园 华野分兵势在必行

              陈粟西兵团或说华野分兵是在国军重压下的不得不然。

              岳飞说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华东战场主席在47年上半年还一再提醒陈粟苦熬不要分兵,终于有孟良崮之胜。

              但是孟良崮没有改变山东的困难局面,国军的阵型更加严谨,无机可乘,继续坚持内线就是重蹈博古李德复辙。在山东解放区压缩,陈粟回旋余地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军委指示华野分兵是正确而且必要的。

              这一点不可以因为华野分兵后一度受挫,粟裕发牢骚而改变。更不要被粟粉们所谓粟裕救刘邓的自嗨所迷惑。

              国军重点进攻的计划就是在两翼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在中原建立黄河河防,封锁刘邓南下,部分中原兵力东移准备围击可能西走的华野。

              中野为箭头挺进中原,是把战争引向蒋管区,直接的军事目的就是分散国军兵力,打乱国军布局,支援山东战场。刘邓跃进大别山牵动国军中原全军跟随围堵,这样一来陈粟西进中原空间就有了,陈粟西兵团入中原,山东国军一定西向,山东的局面就稳住了。

              在中原三军互相支持和配合,这就是常说的以中野为箭头的品字型布阵,是变被动为主动一举改变战局的组合拳。

              刘邓46-47年的基本战法就是以晋冀鲁豫根据地为依托,东出南下,包括渡河作战,得手后就回撤,这是兵法之常。这也是他们想保持的模式,因此主席才一再致电重申渡河,直入中原做长期打算,准备无后方作战,直进大别山。就是告诉他们不要总想撤回来。刘邓最终服从命令完成了战略任务。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所以刘邓在重压下还帮助华野西兵团?要不要分兵毛主席有指示

                之后的操作也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流程。

                中野是烂泥扶不上墙,西兵团到位了,打的也不行。

                毛的总体思想,无论在哪里,都要集中优势兵力,到了这里就改变了啊?

                为何说三路?不都是为了互动吗?然而刘邓打的如何?我记得昨天有位河友说大别山困难,桂系也在用心经营,所以,中野失败是必然,减员三分之二,这真正常吗?

                在大别山打不好,在路上就能打好了?

                所以您的逻辑是不能自洽的吧?

                国军重点进攻的计划就是在两翼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在中原建立黄河河防,封锁刘邓南下,部分中原兵力东移准备围击可能西走的华野。

                谁救谁啊?

                准备围击还是已然接战啊?

                军事历史也说得很清楚,晋冀鲁豫过境,进攻山东的国军一点没减少,哪里来的您说的解救山东啊?

                哪支进攻山东国军改进攻晋冀鲁豫了?

                您这话和直接抄官文也没啥区别啊。

                毛主席的意思很简单,下好决心,该打就打,该走就立刻走,不墨迹,这点和长征思路是一致的。

                刘邓的做法完全不符合毛军事思想。这事在豫东战役,淮海战役,他们又干了!

                • 家园 你需要对解放战争的进程有所了解

                  国民党重点进攻,重压下的是山东的华野。

                  中原国军的布局是对北封锁黄河不让刘邓南下,对东围堵华野可能西向。

                  刘邓挺进中原打乱了国方布局,追击围堵中野成为重中之重,华野的压力就减轻了,西进的空间扩大了。

                  刘邓挺进中原是把战争引向蒋管区,从来不是引向晋冀鲁豫。

                  你想追求真相是好的,但是不仅正史需要辩证,野史更需要辩证。如果违反历史的基本脉络,那怎么追求都是假的。

                  比如你说的刘邓不听太祖不在内线作战,南逃,还把自己的地盘都丢下给国军,烂泥扶不上墙。

                  这种不着边际的东西,能推出历史的真相吗?这就是虚无历史。

                  豫东战役刘邓牵制了胡琏兵团。淮海战役在刘帅建议主席批准下,陈邓首先直出徐蚌线,帮助促成了大淮海的形成,刘陈邓共同指挥中野拦截黄维兵团保障了碾庄围歼黄百韬,然后在华野部队的支持下歼灭黄维兵团。

                  • 家园 第一,官史明显混淆了谈判和全面战争的进程

                    第二,你应该看一下毛主席事何时要求刘邓进击宿县左右的,而刘邓磨蹭了多少时间。

                    那电报是刘邓同意进击宿县隔断徐州和南边的联系。

                    第三,粟裕打黄伯韬不是打不下来,是勾引邱李两兵团,当然,有一些失败了。

    • 家园 挺进中原造就了华北山东的胜利,而不是相反

      刘邓无后方作战,付出了巨大代价,包括陈粟陈谢进军中原,减轻了山东和华北的压力,因此许世友兵团和徐向前兵团才可以控制山东和山西。部分胡宗南军东出对陈谢作战也减轻了老彭的压力。这是重大的战略成功。

      没有中原三军特别是中野的苦斗,山东山西陕北的胜利都要困难很多。

      此前陈粟在山东也已经几乎退无可退了,从两淮到临沂都丢掉了。

      因此在中原三军和国军进入僵持后,太祖策划了粟兵团南下,目的就是变中原为华北,变江南为中原。在就是太祖对挺进中原结果的认识。

      粟裕一向反对外线作战,从局部来讲这是正确的,无后方作战是极其困难的,但是战略上是至关重要的,有人会非议邓讲中野打光了兄弟部队也能解放全中国,这其实是邓闪光的时刻。

      通宝推:醉寺,独立寒秋HK,冻雨,青色水,迷途笨狼,一着,唐家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