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风物长宜放眼量 -- 审度

共:💬61 🌺30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既然提了房产,咱们参考下教改的逻辑

      教改双减,网上有个说法叫做电影院现象。意思是说,本来电影院大家都坐着看电影,但是突然有人站起来看电影了,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所有人都站起来看电影了。对于看电影本身来说有区别吗?没有,大家还不是一样看,但是整个社会成本提升了,整个社会都焦虑了,本来坐着多舒服,结果全都站起来了。

      之前的教改市场化,就是让部分人先站起来的原因。

      同样的,炒房,是让房产领域一部分人站了起来,以自身的房产收益,绑架了全社会。

      • 家园 房地产的问题是自己给自己发钞

        开发商自己做央行,自己给自己发钞,自己拔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

        所以在没有斩断资金扩张能力前,上海,北京,深圳真的是3万变六万,六万变十万,十万正准备向20万前进时,政府出手了。

        所以现在热点地区不管谁来办贷款,只能按定额估值,就能贷这点款。

        我估计tg没准就是要资本举到这位置再引爆的。

      • 家园 关于房地产金融炒作的问题,你我并无异议

        差别在于房地产金融集团的形成和作用。我认为发展不均衡,这个不均衡可能要加注“差距过大”会更少出现歧义,是根本,这几十年过于热衷建设大消费型城市是主要因素,房地产金融集团是重要推手。1,2必然出现3。日本韩国可以作为借一个观察口吧。

        关于铁票,医院号,其实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批条,海关批文,外汇,药价,并不是简单的禁就解决了,也不是简单的实名制就解决了,根到原因还有增加有效供给,均衡区域布置,结合其他各种手段,控制下来。你再回一下火车票实名际挂号实名制初期,并不能马上就有效的控制炒号。你再看看这些问题,是不是供给,需求,供需路径三者系统的进行调整。

        只有大城市有较好的工作机会,只有沿海地区有较好的工作机会,怎么可能控制得住这些地方的生活生产资料价格?可以观察到,相当多人不是没房,是没有目标区域的房,典型如农村空心化。怎么解决?深圳吃肉,成都喝风;县城吃肉,农村喝风,肯定解决不了。

        通宝推:普鲁托,
        • 家园 没数据,所以讨论只能就逻辑展开

          确实,实名制只能解决筛选出有效需求的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铁路基建。当年武广线春节前开通运营,就极大的缓解了春运的紧张程度。

          这个说起来就奇怪了,中国政府各部门都会就未来几年的预期做发展规划。为什么铁道交通就可以做到,基建基本满足人民需求,而住建部的规划水平就这么差,规划的未来房产总是供不应求?住建部一开记者会,总是告知社会大众去年建了多少多少平的住宅,说这些基本满足人民需求,大家都觉得他们睁着眼睛说瞎话?

          我还真觉得,未必就是住建部说瞎话了。只不过,铁道交通投资完全是国企行为,而住房市场市场化资本化了。国企的投资行为考虑了很多社会效益和政治正确,而市场化下的房地产业,则专注追求更高的利润。为了这里面巨大的寻租空间,他们不断的制造各种焦虑来刺激需求,什么丈母娘论,改善型需求,学区房,江景房,养老住宅,cbd,等等等等。对比下教育市场化后的各种教育培训广告---“你不来,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所以,我的观点,仅从真实需求来说,住建部的规划及实际每年的住宅面积,与真实需求是基本平衡的。但是,由于炒房的存在,这种平衡被严重扭曲了。

          • 家园 城镇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改开以出口创汇为导向,资源向沿海严重倾斜。

            大致80年代推得城镇化,00年改成城市化,13年提出城乡一体化。

            体会一下同时段的间的各种变化。

            如果算上农村自建房,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仅算自有的,应该是十分宽裕的一个数字。早年说中国农村人口可是8亿,20人口普查说是5亿人在农村,就是说有3亿农村人口住在城市,这三亿多,相信大多一半农村有房,算五分之一同时在城镇买房应该不为过;另一个方面,很多这几十年才进城的非农,有回老家起房的。

            按权的信息,8月份住建部说城镇人均38,农村人均48平方米,不过不知道是怎么算的。还要考虑农村很多房是没报建的,包括历史遗留和新建不报。单单住房面积来看,我国相当之宽裕。

            那么,为什么房子成了一座大山?

            • 家园 供需是会被放大扭曲的

              现在的房地产业被扭曲了:伪需求的涌入,将房价推高到了脱离供需的高度。

              譬如目前正在闹的 深圳某业主报团退房 一事。这些就是明显的伪需求。并不是因为“住”而买房,而是为了“学区房”,或者“学区房升值”预期而买房。

              之所以有这些思考和怀疑,是近来因为跟一个朋友复盘医改。

              十多年前,我在国内做市场调研,基本上知名三甲医院都跑过。那时互联网挂号业务刚刚兴起,全国一下子冒出百来家挂号平台的创业公司,我还听过几家公司的路演,他们一开始的思路就是希望,在垄断某地乃至全国的医院挂号资源后,靠患者流量、挂号佣金盈利。所以,他们需要放大患者的挂号焦虑,譬如河南患者远上北京看眼科,长三角患者涌入上海看病,比较严重的时候,上海金山医院,据说一半患者都是上海以外跑过来的,瑞金,长海医院也有类似情况。我还记得武汉同济眼科主任跟我说,到他那看病的非武汉患者,起码90%不必要跑他那,本地看就好了。

              而当时关于挂号难,以至黄牛难杜绝一事,各种分析都认为专家资源供不应求是直接原因,此事无解。

              类似的,还有知名的教育广告“你不来,我们就培训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这些资本通过某一两个个例,大肆宣传渲染焦虑,最终让全社会买单,几乎是前三大改革市场化开始时的必然操作。

              通宝推:月之回忆,潜望镜,审度,
            • 家园 因为大部分房子不在个人手里。

              单纯觉得这个粗算不合适,比如五分之一城镇买房。而且这里实际上是在讨论历史数据而不是未来情况。比如近几十年才进城,回老家起房。

              这样就会把问题性质完全改变。其实这两个都不需要论证真假,因为就算是真的也没什么意义。

              因为现在是转变进行时,农村的都要盖不起房了。个人感觉,主要是15年之后的事情,之前多是地区性的,只是声音大。

              • 家园 嗯,你说得对

                所以以住建部的数据为参考吧,也很好看的数字了。

                15年后农村起不了房,主要应该是宅基地问题吧,跟钱应该关系不大。农村自建房,还是可以丰俭由人,按前年的实操,6,7万我家乡还是能起一间带门窗水电外墙贴砖地面铺砖内砖刮塑的房子,90平方,单层,除了家具,其他都有。两层的话加三万多吧。还可以先欠点施工材料费。这几年也有几个亲友回家乡起房,占住宅基地。

                6,7万我是相当的意外,可能很多人都学得意外。

                • 家园 不意外啊,房地产商

                  自己公布的建筑成本就是八百块一平米,八九七十二,正好七万二

                • 家园 我也觉得意外

                  本地比较便宜的地方,最多二十平。我这里十平都难。当然其实可以盖简易房,塑钢泡沫板那种,二十平可以降到一万左右吧。

                  宅基地不是问题,除非新区,其他地方还是相对自由的。

                  地区差异太大了,这个问题几乎没法用统计讨论。

                  住建部说的是家庭自有率,和这里是两个概念,其实就只是说在银行手里。

                  ----

                  歪个楼

                  比如也不会否认襄阳地区的牛肉面还有六七元一碗的,而我们这里……带点肉要十二元左右了。或者单独加肉,五到十元。不带东西的丐中丐(传闻中的安徽板面)大概是七元左右。大部分时候是八元左右。类似的还有驴肉火烧。

                  单纯买房,由于已被管控,其实和其他地区不太一样,所以只能说说自建如何了。前几年,连自建都不行。有拆房准备重盖结果两年多没动工的。大概去年年初才盖上。

      • 家园 关于新三座大山改革的逻辑

        先说一个前些年特别火,但是目前基本解决的案例。关于医院票贩子。

        几年前(也就三年多以前),医院专家号挂号票贩子问题,可谓是沸沸扬扬。

        本来一个专家号也就20元(三年前的价格),经过票贩子加价后,可以高达2000-3000,你还得求着他们。

        这些票贩子是有看病需求么?没有。

        那么最终这些号给了真实需求么,大部分都是给了。

        医院从中受益了么?没有,医院,医生,其实一分钱没赚到。

        那个时候,社会上很多分析,什么医疗资源不均衡,专家资源量太少,供需关系等等。这些分析坦白说,除了加剧焦虑,没解决任何问题。而且看起来都还像模像样。我还记得有人直接就说,有很多患者是小感冒,也硬是要挂专家号??(个人当时很不以为然,这种极小概率的事情,也被有心人用来放大,搞得好像社会普遍都是这种心理一样)。

        三年前,国家开始强推医院自主挂号系统,医改开始提高部分职称医务人员的挂号费(你也可以叫服务费)。医院开始以身份证作为挂号凭证(最终看病人必须是挂号的患者)。

        到了现在,基本上公立的二三级医院,都已经实现了微信公众号挂号。

        然后票贩子还存在吗?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票贩子已经不存在了。

        无论贫穷贵贱,大家基本都在网上挂号,医院一视同仁,能挂上专家号是你手速快。挂不上专家号就退而求其次。而且患者突然就都变理性了,所谓的普通感冒挂专家号很普遍么,实际一点都不普遍。现在很多公立三甲专家号都是50-200,贵的有500。但是一般主治的挂号费也就20-30元。

        可以说,这种社会化数据处理的方式,直接解决了所谓的票贩子问题。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成关于票贩子问题的各种分析,不觉得可笑吗。

        --------------------

        分割,待会继续,要带娃去玩先

        • 家园 地雷三大改革新政

          不到二十年变成新三座大山,这不打地雷的脸吗?

          • 家园 完全市场化不可取啊

            20多年前,要怪,也只能说那个时候的社会主流思想就是市场化,向资本主义学习吧。这些年受了资本的二次毒打,整个社会思想开始变化了,对全面市场化开始反思了。

            我对医疗和教育的新一轮改革相对比较看好,主要是公立医院,公立学校可以托底。他们得遵循国家政策,即便执行有偏差,也差不到哪去,大方向不会错。

            房地产就相对悲观,这个规模最大,利益牵扯最多,最难搞。

        • 家园 同样的说下铁路票贩子

          2000年初的时候,铁路买票,特别是春节购票,不少人都有过买黄牛票的经历。

          黄牛为什么可恨。他本身不是真实需求,他的存在,推高了整体社会的成本。而当时条件下,一般人购票方式太麻烦了,到代理点窗口或者火车站排队,往往耗费一整天还买不到票,而花钱却能从黄牛那购到票,这不是坑人么。

          现在铁路购票系统,基本上完全屏除了黄牛的存在。特殊时段某些目的地依然票位紧张,但是社会焦虑已经完全缓和下下来了,实在买不到火车票,会退而转向飞机或客运。你也可以说这些年交通基建极大改善了,购票体验(网络抢票)得到了提升,但是出行需求同样也是极大增长了。

          对于铁道系统12306来说,真就做到了一视同仁,公平。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市场需求而依然存在的某时某地的一票难求,也就不再引人焦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