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发现夏鼎、夏代文字及老子 -- 张新泉

共:💬51 🌺18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发现夏鼎、夏代文字及老子

    一、源起

    《尚书洪范》文本与禹碑蝌蚪文符之关联对应被揭示后,很多涉及华夏文明中华文化及文字汉字起源的根本问题都被牵引出来。

    《洪范》据现代考古战国简牍实证及相关学者对于文史资料的研究,已可确定为西周时代文献。但现存所有刻录洪范九畴内容的蝌蚪文禹碑实物,最早源头却只能追溯到宋代。

    现在国内外所有"禹碑″之来源,都是那块北宋末年朝奉郎刘跂奉命"临大夏玉册符文变大″于衡山上临摹篆刻而成的"母碑"。明代关于这块禹碑的相关文史资料记载,有确定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细节经过,可靠性比较高。

    宋代以前衡山(汉晋时或在今安徽潜山天柱山)禹碑,虽然历代文史资料记录都有一些相关踪迹信息,但终究已无实物留存。其实物或仍在天柱山、衡山某处,或已被埋入地下(如潜山市天柱山附近,很可能就有块被埋入中晚唐宰相毕諴祖墓的刻有奇特篆符文字的石碑)。

    文史资料中关于禹碑上蝌蚪文符最早来历,也只是东汉时《吴越春秋》、东晋时《湘中记》等文史资料中略有模糊记述的据说是所谓"帝授大禹"的"金册玉牒"。

    宋代这个"大夏玉册符文",是从哪里来地?正史资料上为何无记录?为何会丧失掉与《洪范》关联,弄得近千年乃至几千年一直无人能解读知晓这些符文?

    这里且再从重读重译《尚书.洪范》着手,讨论一下金册玉牒、禹碑或相关类似上古器物以及《尚书》乃至《易经》、河图洛书等等的变化史,捋清楚其中的脉络。

    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028年左右,周武王姬发伐纣灭商。纣焚鹿台,大量物品被焚毁。当然,也仍有一些甲骨被秘埋并留存至今。也许还有一些重要青铜礼器宝物也被掩藏,但有些不易毁坏掩藏的更重要重宝重器,还是会被周人掠取劫收。这其中,很可能就包括或许是从伏羲女娲或炎帝黄帝或颛顼帝喾尧舜等等,或至迟是从禹帝夏代传承下来的金册玉牒符文或禹碑或其它类似器物。比如最重要的,更有名的夏禹九鼎。

    二、重读

    《洪范》开篇有这么一段序文性质的记录讲述其背景: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后面的文字就是讲述洪范九畴具体的内容了)。

    在禹碑或金册玉牒蝌蚪文符与《洪范》关联被揭示前,历代儒家学者和现代史学家、研究人员对于这段序文的译读注解,都是从字面上逐字逐词考据引证。

    比如,现代有白话译文:

    周武王十三年,武王询问箕子。武王问道:“箕子,前世历代帝王庇荫安定下民,使他们和睦相处,有治国常理的规定方法。我不是很了解,你能讲讲吗?”

    箕子回答道:“我听说从前,鲧堵塞洪水,彻底破坏了水、火、木、金、土五种世界本原物质的秩序结构。上帝震怒,不赐给鲧九大规范,治国的常理因此败坏了。

    后来,鲧被流放诛杀,禹继承兴起。上帝把九种规范赐给了禹,治国的常理因此定了下来。"

    这一类解读让人感觉有点似是而非,似乎缺少了些什么,既不完整也不畅通。虽然《尚书》里的上古文字大多佶屈聱牙,今人释读,这种感受常见常有。

    《洪范》既然已可确定是西周文献,以蝌蚪文符刻录有《洪范》关键内容的禹碑、金册玉牒或其它器物也一直真实存在且传承至今,那么,当年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实际场景很可能就不是箕子凭借记忆干巴巴地背诵。当年的这场对话问答,更大概率乃至完全可以确定,就是针对刻录有传承自夏代乃至上古蝌蚪文符的禹碑或金册玉牒或其它类似器物,从而引发。

    现在人们已知晓了禹碑或金册玉牒上蝌蚪文与《洪范》的关系,可以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给予更贴合实际的场景还原,从而重读重译《洪范》,并补全相关残缺信息。

    现试将《洪范》这一段讲叙背景由来的序文重译如下:

    周武王十三年,伐纣灭殷后,获得了传国神器(金册玉牒、夏鼎,大禹九鼎?)。因为不能识别(鼎?)上面镌刻的铭文符号,武王就召见了世代为历代商王守护看管神器(夏鼎,大禹九鼎?)的箕子家族当时族长箕子,询问神器及铭文来历与内容。

    武王姬发:这些就是(夏商以来)历代帝王的传国神器(大禹九鼎)吗?它们上面这些符文就是历代帝王们代代相传的治国理政大道规范?这上面符号都写的是些什么?我怎么一个符号也看不懂啊?箕子你们家族是世代守护掌管它们的,可以给我仔细讲讲它们的来历与内容吗?

    箕子:这些确实就是历代帝王传国神器(大禹九鼎?夏鼎)。比如请看这一件(元鼎?),它上面这五个符号就是水、火、木、金、土。历代帝王先圣先贤认为它们可以概括表示世界万物,是最常见最普遍最本质的东西,也称作五行。

    听说千年之前,还在夏启称王建国之先,夏启王的祖父鲧,当时就有继承帝位的资格。但他在洪水泛滥期间,出任世袭司空职位承担主持治水责任时,一味采用筑高堤坝堵水办法应对洪水。他没有研究掌握水、火、木、金、土这五种世界本原物质的特性,违背了五行运转规律,治水也因此失败。天下民众都损失惨重,鲧也丧失了天下的信任拥护。

    尧帝因此震怒,认为鲧有大罪过,已经丧失了继位权利。尧帝也就没有将历来帝王先圣先贤们所总结的、传承帝王位时应告知继位者的九条规范传授给鲧,而是将帝位转授给了更受大家拥戴尽职尽责立有大功的舜帝。

    舜帝即位后,又追究鲧的罪责诛杀了他。大禹沿袭世职继续主持治水工作后,他就认真研究五行运转规律,因势利导疏通河道平息洪水。舜帝于是秉承上天意志,传授了九条纲要给大禹。禹帝即位后,就把这九大规范镌刻在这些神器(禹铸夏九鼎?)上,它们也就成为了一千多年以来夏代商代帝王们历代传国时最重要的信物、传国神器。

    ……

    这里作出了一个"大胆假设",即禹铸九鼎,上面就是镌刻了蝌蚪文符的《洪范九畴》。

    三、推定

    这个"大胆假设″,不但直接推断了夏鼎上的铭文内容为《洪范九畴》,也隐藏着另一个推断:夏代已有较成熟较成体系系统的文字,即所谓的蝌蚪符文。

    作出这个"大胆假设",只有以下一些并非小心求证后十分可靠经得起验证的证据:

    《尚书洪范》篇虽是西周时的文献,但从书中内容来看,其传承应当更加久远。可初步断定,至少可上推到尧舜禹时期即已有相似内容。至大禹铸夏鼎,更是明确镌刻铭符《洪范》。

    夏鼎《洪范》在夏商两代世代传授时,或许传授讲解其内容时又有所增修删改。周代建立以来,直到孔子入洛邑问道学习并"述而不作"编纂这些讲解内容,将之列入《尚书》时,可能又有一些笔则笔削则削的加工。

    至于现在的《洪范》文本,更是经历过两汉新莽魏晋古文、今文、伪古文等等几派《尚书》儒家学者们的加工,以及隋唐宋明历代儒家各派学者反复考补修订。

    夏鼎及复录蝌蚪文符的金册玉牒,与更详细的内容讲解早期《洪范》口头传授文本或夏代商代其它常用文字文本,三者在夏代商代及周代早中期,都是由世袭职位的祭祀或史官之类王族宗室、贵族负责守护统一保管整理传授。

    箕子向武王讲解夏鼎及其所镌刻蝌蚪文符来历、内容,经当时在场的周代史官整理成《洪范》文本。在商汤灭夏放桀时,类似情形,可能也有商汤或伊尹等人经历过。

    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室逐渐衰微,楚庄王等称霸诸候甚至敢问鼎之轻重。世代掌管周鼎及《洪范》的史官老聃,在传授相关知识给来洛邑求问的孔仲尼之后,也骑青牛出关。他留下一部《道德经》后,便西入流沙。

    至此,周(夏)鼎实物及复录传世之蝌蚪文符金册玉牒之类器物,与《洪范》讲解文本已经开始有见分离。三者的联系,大概率仅有李耳及道家、孔子及儒家中极少数最核心人员知晓。

    到了战国后期,据史料记载秦武王与人竞力,举龙文赤鼎,折足而死。继位的秦昭王攻灭东周后,迁周鼎入秦。但运鼎船只在河水中失控(或被某些殷商后裔等势力中途劫夺),周鼎最终也被辗转流散,据说最终被没入淮水泗水河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狩天下时,曾大规模组织人员在彭城泗水(今江苏徐州地区一带)河道中找寻周鼎。汉武帝时,山西汾河入黄河后土祠一带,有人献无铭文宝鼎。汉武帝因此改年号、封禅、巡狩天下。

    至此,夏鼎与蝌蚪文符金册玉牒、《洪范》讲解文本三者先后彻底分离。

    根据《洪范》文本内容可知,这篇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的上古先秦文明文化结晶精华性质文献,历来为上古三皇五帝尧舜禹历代首领与夏商周三代帝王们所极其重视,是一部传承有序的字典、政典、百科全书纲领。具有文明文化传承关键、传国至宝的本质属性。它极可能有对应的金册玉牒或鼎盘盝圭等等一类器物,以便保存传承。

    《洪范》与夏鼎,都与治理洪水划定天下九州的华夏文明先祖夏禹帝直接有关。铸制背景同为上古部落联盟城邦文明向世袭王政时代转化的关键历史节点,都有传承文化担当文明晶华的重任,都有传国至宝的根本属性特征。洪范九畴还与夏九鼎在数目上也一致,在数字性特征出现极罕见,出现往往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上古时期,这种一致本身也值得注意。

    四、周延

    夏禹鼎(周九鼎)自秦代汉代从史料中被彻底"漂没"后,就再没有踪迹。至今也无考古实物出土,甚至是否真实存在过,也只能存疑。

    金册玉牒则先后疑似在禹帝天柱山祭天、汉武帝巡狩封禅古南岳天柱山、晋代及南朝文人道士游历衡山发现禹碑、北宋未年摹刻今南岳衡山禹碑等等事件中,有文史、方志、笔记等等资料记录。

    禹碑实物则自汉晋隋唐尤其是宋代明代以来,一直都有明确时间、人物、实物、发现经过等等越来越详实可证具体记录。

    与《洪范》记录文本有关的几个当事人,传授者箕子及其家族当时就被分封或流放到边远的朝鲜一带,周武王姬发两年后就死了。继位的成王年幼少不更事,摄政之周公东征胜利后进行了制度大改革,制礼作乐,以"其命维新"姿态彻底完成了鼎革。"监于夏商二代"、创建出"郁郁乎文哉"礼乐新文明制度体系的周王朝,对于夏鼎及《洪范》文本只在乎其传国属性,对"无文少典"的夏商所珍视的文本内涵规范规则其实并不看重。

    当年负责记录的史官,世代传袭直至东周春秋中后期老聃。他再传授给孔子并由后者述而不作笔笔削削成录入儒家经典《尚书》的最重要篇目《洪范》,这即是传世至今的源本。老聃留下五千言《道德经》成为道家祖典后,西入流沙不知所踪。孔子编纂的《尚书》在两千几百年传承历程中,又经历各种散失流离增删编纂疏证注解,成为儒家经典中影响极大争议最多,屡掀汉宋明清各种学案、至今仍难彻底厘清定论、仍有诸多纷乱之根源。

    夏鼎蝌蚪文符、《尚书洪范》文本及后来诸多版本、章句注疏正义延申文本,其历史流变复杂,随时间推移由简朴而变得愈来愈繁乱。一如《易经》,从伏羲《八卦》经夏代《连山易》商代《归藏易》至周文王六十四卦《周易》,到汉宋明清,又发展成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太极图等等诸多推演延展衍生。

    《洪范》《尚书》、《易经》及先前更简洁之河图洛书,在华夏文明文化体系中的神圣地位及离奇遭寄,颇类似《圣经》之类在犹太文明史上之地位经历。而夏鼎、金册玉牒、禹碑及蝌蚪文符《洪范九畴》,亦颇类似圣杯、约柜、十诫石碑之类的东西。

    也许,蝌蚪文符《洪范九畴》与古犹太文符《十诫》《圣经》一样,除了总结经验制定律法规范,还有制作者先圣先贤先祖们集体精神意志的灌注、寄托、外化。两者也分别成为两大文明各自宗教祭祀体系之重要依归、关键元素。

    华夏文明之本土宗教道教,教祖李耳自家族先祖即与《洪范》相关,道家内诸多教派之起源,多见"天书"、"神符"之类相关记载。禹碑历次现世,也大多与突然冒出来的某些道士道家人物相关。犹太教、基督天主东正教乃至伊斯兰教,与《十诫》《旧约》之类间关联就更不用说了。

    一件寻常刀剑,既是普通武器物品,也是制作者构思、心血、意图乃至精神理念意志灌注寄托所在。这种构思意图乃至精神意志往往能被使用者不知觉地体会到、感染上。所谓"手持利器,杀心自起"。普通刀剑尚且如此具有一点极浅极微精神表达意志感染理念沟通交流功能,干将莫邪欧冶子之类神工巧匠制作的宝剑利刃,自然更甚。至于草薙剑之类的神器,制作者或许就赋予了更多精神意志,成为特定祭祀宗教仪典上有特别功能的器物。

    普通人类日常工具用具造物尚且如此,宗教祭祀类器物更甚。而蝌蚪文符洪范夏鼎金册玉牒禹碑、古犹太文符十诫石碑约柜圣杯,其文符就都更是千百年历代先祖智慧之结晶、精神意志之集合、理念信仰之大成。它们能穿透古今时空、沟通同种族血脉神魂意志理念,不足为奇。甚至荡涤神魂,净化心灵,启智益慧,成为各自文明内原生宗教体系最重要元素之源头,也理所当然。

    蝌蚪文符《洪范》不但是华夏文化体系上古至夏商治国理政理念之总结集成,亦是华夏文明本土宗教道教及东北、朝鲜等子文明系统宗教,乃至可能还是文明分支美洲印第安人祭祀宗教体系之源头要素。

    五、结语

    《洪范》文本与禹碑蝌蚪文符之关系被明确揭晓后,重读重译重新审视研究《洪范》当然很有必要。

    以上文字仅凭现有残缺相关资料,作了若干″大胆假设",展示了一种重新解读可能性。由于夏鼎(周九鼎)至今并无考古实物,夏代文字亦鲜少体系性质文物实物,蝌蚪文符又与商周以来所有考古文字文物的文字体系差异明显,所以,这个假设的可靠性毫无把握,只是根据现有残缺信息所作的较合理而又最大胆的推断。它需要更多的考古新成果去证实、证伪。

    当然,由洪范禹碑之关联揭示,进而重读洪范,进而发现夏鼎、夏代文字,这可视为洪范禹碑研究可延展范围的上限。作为一种较合理可能性,它也有较大价值意义。

    重读《洪范》,还可"发现″洪范禹碑蝌蚪文符与道教之渊源。但更具体细致的关联揭晓证实或证伪,也需要对蝌蚪文符精神意志理念内涵、道教体系内相关元素有更深入细致地研究乃至体验,更全面详实比较分析后,才可能有更合理更可靠推断乃至结论。此文仅仅是挑出了一个线头而已。

    老聃李耳作为史书明载的最神秘著名人物,来历神秘,来无明影,去无定踪。这在世卿世禄,文化完全为家世明确贵族阶级掌握的周代,极其罕有。

    本文采用了李耳老聃家族世代为周王室史官之说。至于李耳先祖家族是来自与周族祖先同地域的陇西,故而老聃最后出关西行其实是归乡?还是李耳先祖家族其实为殷商贵族后裔?箕子分封朝鲜后,周武王任用了一批殷商文化贵族以稳定局势,老聃先祖以记录武王箕子问答、知悉《洪范》而成为周王朝史官从此世袭职守。老聃祖籍其实为殷商故土淮泗宋楚地域?依现有残缺信息,难以判定。

    《道德经》中不少名句、哲思,与《洪范》文本似乎不无关联。 比如,禹碑以蝌蚪文符五行"水"字符始,以"弱″字符终。又有刚、克、柔、强等字符。《洪范》文本中有"刚克、柔克、强克"等字句。很容易与《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等句相关联。 因为《洪范》系孔子晚年整编,孔子又曾入洛问学于老聃,故而在《洪范》与《道德经》关系上,有时不免会留给世人一点《道德经》先于《洪范》的错觉。 现今之《洪范》文本,或许甚至就是当年老聃讲解教授给孔子知晓过,才有了仲尼后来的述而不作笔笔削削整编。但《洪范》之内容,无疑早于《道德经》,甚至它还正是《道德经》诸多理念、思想之先源。

    通宝推:绿色蔬菜我的爱,大山猫,方恨少,阴霾信仰,擎箭天使,大眼,kekepei,梓童,小泽珍珠,anne2607,empire2007,领班军机,东方红33,陈王奋起,ziyun2015,
    • 家园 甲辰四月尧都、夏都?、商都、周都及宋陵、后土祠巡游杂记 -- 有补充

      四月五日至十二日,匆匆跑了一圈郑州商城

      点看全图

      、偃师商城

      点看全图

      、偃师二里头遗址

      点看全图

      、巩义宋陵

      点看全图

      、巩义河洛交汇处

      点看全图

      、偃师伊洛交汇处

      点看全图

      、洛阳东周王城、洛宁洛水出书处

      点看全图

      、永济河渭风陵渡、万荣后土祠

      点看全图

      、汾水入河口、襄汾陶寺遗址

      点看全图

      等十几处地方。

      走马观花实地跑一圈下来,也有几点小收获:

      1,洛水出书处的问题,也就是《洛书》、金册玉牒、夏鼎最早的来源问题,实际也是华夏文明文化体系的核心来源问题。离不开对于河洛地区、环盐池地区当时特定的地理环境进一步的更细致深入的考察挖掘分析论证。

      2,陶寺的范围、规模,与尧舜禹时期的中心地位相匹配。从汾河岸过东岭经现在的夏梁村、宋村中梁村一路向东,往栏山山脉东峰向逐级抬升,至东峰下。尧帝之陶寺古都与曲沃之桥山,这个位置关系在古代,与曲阜的少昊古寿丘与泰山的关系,异曲同工。也许,曲沃之桥山,才是黄帝所葬之桥山。

      3,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之规模都有点儿太小了。应该不是什么夏都、商都,倒象是夏代中晚期、商代早期王陵附近的行宫,方便夏王贵族祭祀。与安阳殷墟一样,不是商都,而是夏、商时代的类似于明清十三陵地面建筑。它们的位置与邙山、伊洛河的相对位置,更适合作陵寝区域的行宫、祭祀建筑,而非都城。

      夏商当时的王都在哪里呢?

      也许还是要在洛阳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皇城这些地方周边去寻找。

      洛阳作为天下之中,十三朝古都名副其实。

      二里头的所谓井字城市道路,也许只是夏禹九鼎最早立鼎处之证据。

      4,公元前256年夏九鼎是在涧河洛河口、伊洛河口还是河渭之风陵渡口被劫夺?被劫夺后最早是否曾逆流往汾河口处转移?毕竟韩赵魏作为劫夺九鼎主力有地利人和便利,河东作为三晋之故地有七百年悠久历史。秦在河西四战、长平之战虽然都取得惨胜,但占领这一地区也还不过几年,统治基础极薄弱。

      汉武帝时在汾河口后土祠古汾阴城得到一座宝鼎,由来有自。

      这里,应该是夏禹九鼎消失前曾可能到达过的最西北极限区域了。

      甲辰谷雨开封禹王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二里头如为夏都,极大概率就是 -- 补充帖

      所谓"有田一城有众一旅"的夏王少康,在太康失国后,依赖宗室外戚力量复兴的临时陪都。

      夏代太康——仲康——相时期所谓太康失国,大略类似于宋代靖康之耻。而少康之中兴,约略近似完颜构临安于杭的南宋"中兴"。

      二里头大约相当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

      它规模太小了,只有陶寺尧都二分之一、三分之一,郑州管城商都四分之一、衰落时代洛阳东周王城八分之一。与依赖世代传承之筑城建廓技术立国立威于天下,传国四百年之久天下共主地位,完全不符。

    • 见前补充 4978307
    • 家园 为何是五世相韩的张氏家族主持劫夺、隐藏夏禹九鼎? -- 有补充

      点看全图

      公元前265年,秦宣太后去世,战国后期两大势力秦、楚两国之内政及国际局势为之一变。

      公元前256年,秦、楚两国同时发力,秦灭东周而楚灭鲁。

      争夺夏禹九鼎成为这一时期国际局势的中心环节、核心要素。

      燕国主导六国合纵与秦国远交近攻连横决策之下,先后有五国伐齐、六国攻秦、秦赵长平之战、秦楚灭周鲁、秦迁九鼎又被劫夺九鼎顺河东迁南下……一系列连续剧展开。

      到了尾声即劫夺九鼎事件发生时,五世相韩的张氏家族成为事件主持者,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东方五国在合力抗秦、劫夺九鼎上既有共同一致,又存在内部矛盾乃至根本冲突。

      其次,秦国的九鼎迁移路线主要在韩国势力范围之内,劫夺九鼎要成功,离不开东方五国中力量最弱的韩国积极参与。而韩国却又绝无能力庇佑、掌控九鼎。长平之战后,夹抵在秦、楚两强之间最前沿的韩国,甚至不可能由君王出面主持劫夺九鼎,引祸上身。

      最后,九鼎被暂时安置在远离韩国且又在魏赵燕齐楚五国边界交汇的通达之地巨野泽、黄河交汇处,既置于六国联合共同管控之下,却又不能被五国任何一国主持掌握。

      也只能暂时由势力最弱的韩国乃至五世相韩的临时联合国安理会秘书长张氏家族去主持掌控。这是当时国际局势发展的自然选择,是东方六国都不得不又都能勉强接受的共同选择。

      公元前255年至公元前250年(这一年,战国时代的东方六国安理会秘书长张平逝世),夏禹九鼎应该就在今天东阿(古赵燕齐)、平阴(古齐楚)、东平(楚魏)、台前(赵魏)四县(五国)交汇的今东阿镇鱼姜浮桥渡口、洪范池附近停留驻扎。

      点看全图

      由张氏家族主持,各国派出的力士家族在附近保卫共同守护。

      点看全图

      公元前249年,《史记》上司马迁明确记载了张平的去世纪年之后一年,秦再灭东周公,鲁国也绝祀,周鲁彻底灭亡。

      夏禹九鼎是否也在此时因张平之去世,而被彻底埋藏于河湖沼网水底?概率极大,但尚待战国后期这一时段楚国、张氏家族相关史料进一步发掘才能最后确定。

      张平的去世与九鼎按史料记载往淮泗楚国区域的南迁,以及张良家族对于秦、楚两国势力的敌对姿态、在淮泗地区长期的活动(张良一直藏身于此、求封留侯等等),说明夏禹九鼎最后下落与楚国这一时期军政动态变化息息相关。

      我蛮夷也,不是说笑着玩儿的。一直觊觎九鼎的楚国,与当时主持掌控九鼎的六国安理会临时秘书长家族发生任何国仇家恨千年恩怨,都不足为奇。

      说起来,我老家的邻居就TMD姓熊。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鱼姜渡口这一带的村庄名称也很有特色。一个小山丘(阳谷山海拔200米左右),山南为姬庄(古鲁、楚边防军驻地?),山北为姜沟(古齐边防军驻所?)。姜沟往东洪范池沿清溪河有赵庄、魏村、贾村,西山村更有东周战国墓群,大量青铜兵器礼器也让盗墓者纷至沓来。

      清溪河口直达黄河,源头的洪范池七泉又有最高深处名丁泉。

      丁者,商王最强者武丁之丁耶?开掘秦巴通道之五(武)丁力士之丁欤?

      点看全图

      2024.4.4甲辰清明开封禹王台岣嵝碑

      通宝推:绿色蔬菜我的爱,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鱼姜渡口黄河北岸的鱼山 -- 补充帖

      古名或为禹山,鱼台,或许是禹山上古禹台。

      鱼山现在已被挖一大半,但观其外形,仍大略似龟。龟与禹是相关联的。

      点看全图

      前602年前后黄河决口改道,北流直夺海河的古禹河,是从哪里开始决口?

      春秋战国时代古禹河、济河、清河、巨野泽、泗河之具体走向,有待史文与田野考古进一步实证。

      鱼山如为古禹山,易说通。否则,在风陵渡劫夺九鼎往淮泗,将更道阻且长。

    • 见前补充 4973855
    • 家园 金口坝的考古要重视。 -- 有补充

      点看全图

      兖州酒仙桥街道三河村社区的沂河、泗河、玉河(古兖州护城河)?三河交汇口而横跨泗河的金口坝,现在一般视其为古代水利工程之遗址。其现有规制经过了古代现代多次维修完善,最早追溯则为北魏兖州刺史元匡于公元514年所修建。

      点看全图

      当时北魏与南齐、南梁在淮泗这一区域的军事攻防争夺冲突比较频繁。金口坝的修建在当时军事交通、后勤运输上都有重要作用。当时建设这一工程的初衷原由,军事意义远大于后来的水利、民生意义。

      金口坝其原有基础并非起源于北魏。早在春秋战国时,此地就有横跨泗河的所谓"石门"之类人工军事、水利工程建筑设置。

      战国晚未期的楚灭鲁之战,这里的军事工程对于楚军而言,其交通、运输就意义重大。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金口坝或"石门"这类军事交通工程考古,需要关注、重视。因为它还关系着战国后期一件大事——夏禹九鼎的下落、去向。

      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同年楚国灭鲁(此前,公元前261年楚国攻鲁已夺取彭城地区)。这一年汉高祖刘邦也诞生了。

      次年(前255年),秦王迁九鼎入关中,但在渭、河交汇风陵渡口却被劫夺了。劫夺者随即带九鼎顺河而下并转入淮泗。

      而这一时期的黄河在东平湖附近就因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决改道折而向北。

      公元前255年的劫夺者携九鼎顺河而下至此地时(今东平湖、黄河、小清河、洪范池交集处),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

      在秦灭东周朝西周公、楚灭鲁,周鲁已然俱亡的大势下,(此前晋国、吴国也已经灭亡,姬姓诸侯大国已仅有旁系远支燕国、小国也仅有卫国等残存)。劫夺者携鼎继续顺北向大河而下进入燕国,此前不失为较好选项。但此时,此前燕国主持五国伐齐几乎灭齐的大好形势已然逆转。在公元前279年,田单勿忘在莒一举复齐就已经成功。燕、齐两国在此过程中都遭受了重创,都在舔复创伤,都有心而无力接受九鼎这足以引来秦、楚两大霸权灭国之祸的"意外之喜"。

      河北之地的姬姓卫国更是国小力弱,无力提供庇佑。

      处在赵齐魏楚燕诸国势力边防前线交汇的几不管缓冲地带、巨野泽淮泗区域,反而成了劫夺者九鼎暂时栖身的最安全地域。

      在公元前255年至公元前249年这段时期,劫夺者与九鼎在战国末年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待价而沽隐身于今天东平湖一带复杂的河湖水网沼泽地带,概率极高。

      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公、鲁国也绝祀。楚国营建新都寿春也告一段落。姬周已经彻底覆亡,国际局势逐渐明朗,统一战争日趋白热化也进入尾声。

      劫夺九鼎的隐身势力这时候会走向前台吗?会继续转移九鼎吗?会向何处转移呢?

      劫夺九鼎的隐身势力是与秦国相对立的。既有姬周残余、六国朝堂势力,也有民间隐藏诸子百家游侠豪强势力,还可能有夏杞、商宋等残余遗裔参与其中。

      局势一天不彻底明朗,他们很难一锤定音决定最终走向。九鼎后来沿后世运河方向向东向南进入战国末期楚国中心区域,乃至可能部分分散流入过淮过江,也并非楚国主导了其走向,而是统一战争进程决定了其走向。

      在此期间,又有公元前225年秦灭魏攻魏都大梁时决引黄河水、鸿沟水的操作,持续三四个月的黄河洪水东南流乃至改道,这对于劫夺者与九鼎走向又是一个灾难性大事件大变化。

      秦始皇判断九鼎在彭城附近的淮泗河流中,并非偶然。九鼎如非分散流落,集中掩埋所在地点,其向东向南的极限应该就是彭城一带。

      从东平湖区域到彭城区域的迁移,金口坝一带的"石门"等军事交通枢纽这类古代军事工程要害是必经之路。搞清楚古代这一带区域这类工程的水文气候等等细节,甚至对于九鼎最后的具体地点有决定性意义。

      因为其中有些地方对于古代的九鼎劫夺者这类隐藏势力而言,就是根本无力无法绝无可能攀越的门槛。到了这些地方不得不停止而就地掩埋,在当时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最后选择、唯一出路。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金口坝边上的大禹公园及济宁水系图片

      泗河上游的陪尾山泗源泉林\后金满清皇帝的行宫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泗水源的古卞国博物馆及金国大定年间的卞桥遗址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曲阜寿丘的少昊陵

      点看全图

      鲁国故城遗址

      点看全图

      周公庙

      点看全图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金口坝附近除了大禹公园 -- 补充帖

      还有青莲公园。

      这里是杜甫与李白两位好基友饮酒作乐之处。李青莲号称谪仙人,好酒。这地方有古桥便名为酒仙桥。

      但酒仙桥街道这里的派出所,又明明白白在单位牌匾上写作"九仙桥派出所"。这个九仙是否笔误尚不清楚。

      又是大禹公园,又是"九"仙,这一块地方真地有些似非而是地集齐了相关元素的巧合。

      3月24日至26日,去了金口坝、峄山、泉林,时逢太阳大地磁暴。

      甲辰3月27日兖州金口坝

      家园 春秋战国时代的古禹河\济河\清河|泗河 -- 补充帖

      及古大野泽之具体走向,实难厘清。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大野既潴东原厎平

      点看全图

    • 见前补充 4973857
    • 见前补充 4971886
    • 家园 历史上早期几次文化劫难与禹碑蝌蚪文符之关系 -- 有补充

      历史上早期几次文化劫难与禹碑蝌蚪文符之关系

      造成金册玉牒(禹碑蝌蚪文符)、尚书洪范文本、夏周九鼎之分离,还有其它可能性。

      中国历史上,商周鼎革时,纣焚鹿台与大量甲骨秘埋,大量文化典籍散失,这或许才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文化浩劫。

      此前,大洪水及大量淹埋、夏启建国称王、夏商鼎革,都是重大事变,但都没有发生类似的严重文化断裂情形。而商周鼎革中的这次浩劫,却很可能造成了上述分离。

      当然,帝乙归妹(疑为文王妻武王母\文丁女帝乙姊纣王姑)、箕子、微子等殷商王室及顶层祭祀、文化贵族的政治婚姻、俘降归顺投诚,又减轻了其中份量。

      在秦始皇禁绝百家焚书坑儒(这常被世人认为是第一次浩劫)之前,其实周代还有两次大事变。其中,有一次也可能造成了上述分离。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戎狄入镐京,平王东迁洛邑,西周灭亡。这是一次大事变。当然,周代文化典籍、九鼎等等,大都保存(或有备份)在洛邑、鲁国。这次事变,文化上的损失或许并不大。

      但在周景王死后,周王室又发生了一次大事变,即王子朝与周悼王、周敬王争夺王位的事件。

      这次大事变,因为晋国、楚国等等春秋争霸诸候的参与干预,历时较久。王子朝夺位而复失,携带大批图书典籍王室礼器奔楚。这次事变后,周王室图书馆长、史官老聃等等文化贵族也纷纷辞官远走陇西、分赴列国。

      王子朝最后被周敬王派人刺杀,但他所携带之大批典籍、礼器却下落存疑。当时楚国也经历吴楚大战,平王死,伍员破郢都。王子朝及其拥臣都长期徘徊于南阳一带,没有继续南下。王子朝死后,臣属鸟兽散,大多分赴列国。(百家争鸣也由此而滥觞?)

      这次事变,也极有可能造成了金册玉牒(禹碑蝌蚪文符)、尚书洪范文本、九鼎的分离。

      曾长期盘踞南阳的王子朝,还正是"晁"姓之得姓始祖。出生于南阳的晁错,即是其后裔。都尉朝之朝,亦或由来有自。

      2022.7.4 山东青岛。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孔子年表与王子朝之乱 -- 补充帖

      周景王死,王子朝之乱初起时(公元前520-前515年),孔子与南宫敬叔等适周(约公元前518年后),向老聃等人问礼。

      王子朝被杀(公元前505年),臣属分散列国后,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公元前504年),正式归隐授徒,整理图书典籍。

      • 家园 周代的历史分期应该以两次大事变为界。

        周平王东迁,为东周西周之分界。

        王子朝之乱,为春秋战国之分界。

        西狩获麟,既指鲁国之事,也指王子朝之乱。孔子作《春秋》以此事为终结,直接指明王子朝之乱彻底砸碎了周王室之权威,周室之礼崩乐坏已不可逆转。

      • 家园 除此之外,金册玉牒、夏鼎还有一次历史事变造成其失落可能

        即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寒浞之变。

        这次事变发生在夏代,与周代王子朝之变相类似又有不同。羿、寒浞都只能算是夏王室的封臣或远支旁系宗室,更类似于权臣篡夺而与王子朝兄弟争位有别。

        颛顼少子阳所封的邳、薛之地,似乎就是这次事变所在地。邳国\薛国之始封诸候车正奚仲,其祖系或就是掌握夏代宫廷武力同为车正又善射的羿、寒浞。这一支人掌握夏禹以来夏商周三代之战车制造、驾驶技艺及王朝交通事务,与掌握弓箭之张氏渊源颇久。

        更有意思的是,同为泗上十二诸候的薛国、邳国,其故址所在地,现今都有古邳镇,附近也都有周村。

        古薛国的古邳镇\周村,东北向有大虎山、虎山,西南向有敖山、龟山、龙山,中间有九莲山、河湖。

        这地方似乎也是夏鼎可能埋藏之地。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 见前补充 4759596
    • 家园 【原创】略谈商文明及其启示

      一、起源

      原始时代生产力虽然低下,但终究不断发展。种群扩大、工具逐渐改进、组织管理效率缓慢提升后,许多不同部族不同种类食物都渐渐有了剩余。但它们又大都难以长久保存,于是,互易以互利也就成为必然。

      洪范八政"食→货→祀→司空(工程、公共事务)"排序,是上古历史自然发展一般状况的概括。

      中外不同地域诸文明区域内,商人族部落之兴起,大多由食物互易而逐渐发展起来。甚至从原始时代直至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兴起之前乃至现代当代,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前,粮食贸易始终是人类商业活动的中心环节、重心。

      商人商族部落逐渐形成、缓慢发展起来后,其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其它原始分工成员部族而言,须承担更多各种盈亏风险,也更期待各种幸运机率。

      他们是原始时代贫富分化发展最快最严重的群体,也是各种群部族里最易自创自生宗教信仰的天然群体。

      那些从事贸易而逐渐聚集起财富的幸运儿"成功者",大多是早期自发宗教信仰最虔诚的信徒。他们也是支撑原始时代自发宗教信仰扩散、稳固、成熟最主要物力财力人力来源。甚至中古近现当代,亦是如此。

      地球上百分之八九十的神灵无不由商人创造、扩散、稳固、成熟。钱能通神不是笑话,而是对于商人商业与宗教关系的高度概括。无商,任何一个早期神灵宗教都发展不起来。原始时代、古代是如此,近现代到今天,依然如此。

      当然,宗教成熟发展后,又自有其发展规律。

      早期原始时代,原始宗教祭祀发展、成熟后,宗教祭祀活动中心也渐渐成为人流、物货流、财富之聚集地,成为商人族部落商业活动根据地。宗教巫师祭司阶级与商人族部落逐渐形成利益命运共生体共同体,相生相伴相辅相成互助互利。

      商人族部落聚集起财富后,也会逐渐与那些效率更高的部族、行业更经常更紧密联合起来,不断改进效率,攫取更大利益。在原始时代,先进工具、工艺都逐渐会被商人族部落渗透、联合乃至掌控。逐渐形成一种商(货)、宗教神标(祀)一体,渗透、联合、掌控文明区域内数量较少但地位重要的手工业部族(工、司空),对数量最多散布最广泛的农林牧渔猎(食、农)部族联合压榨掠夺局面。

      这种状况,从原始时代到近现当代,都没有太大变化。

      商业活动既从多方面促进原始生产力发展,也以财富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信息不对称而逐渐攫取更多利益,逐渐与其它部族产生各种利益矛盾冲突。在早期原始时代各部族重复再生产能力低下缺乏保障、剩余有限积累艰难情况下,商人族部落商业活动过快发育,过度掠夺侵吞,会直接降低其他部族生存机率导致大量消亡。

      近现当代资本主义文明走到哪里开发到哪里,常常都是带来短暂繁荣之后,就如蝗虫过境吃光掠尽,留下一片灾难永劫不复。

      几乎不存在复原能力的原始时代,商人族部落商业活动过快繁荣昌盛后,整个文明区域都会进入发展元气迅速耗尽的快进模式。昙花一现彻底消失。

      华夏文明区域内,在颛顼帝时期,商人族部落与祭司阶层曾有迅猛发展,就造成了类似严重后果。颛顼帝果断采取措施,多管齐下,拆分了商\祀联合体,导正了华夏文明早期发展道路。

      二、制度

      商王朝是以手工业青铜冶炼为基础以商业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古代奴隶制军事王朝。商王朝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制度、国家政策,对后来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商周鼎革具体过程发生重大影响。

      比如,商王朝的王权继承经常有兄终弟及。这个制度长期运行,可能是汲取了夏王朝历史上少康复国中兴事件等等之类的先例教训。商王朝比较注意防止国无长君、幼主继承等等难以应付复杂局面、不能承担君王责任,进而失国失位的风险。

      兄终弟及继承制度,往往造成继位君王王弟的子嗣嫡庶情况比较复杂。王弟之幼子(但已成年)继位,成为后续发展之更普遍情形。即兄王→弟王→弟王之成年诸子中较幼者(王后正位后之嫡子)。

      因为弟王继位之前,其长子及较年长子之母,位份只是王弟妃。弟王继位后,其王妃才正位为王后。此后她所生之子,才是嫡子。这些嫡子即便在弟王去世前已经成年,在王室兄弟中按年齿排位自然也大多靠后。

      弟王以较幼之已成年嫡子继位,显然对于早已成年之长子和其它年长诸子有一点不公平(其母妃、母后即便往往是同一人,但正位之前与正位之后,所生子也有嫡庶之区分)。

      以商代末年的帝乙诸子为例,帝乙继承其兄王位之前,其王妃已生微子等子。帝乙继位后,其妃才正位为王后。此后所生幼子帝辛等后来子嗣,才成为其嫡子。帝乙死时,帝辛已成年,所以顺利继位。而微子等子,即便与帝辛生母是同一人,他们也丧失了继位资格。

      纣王帝辛如果不是身死国灭,正常情况下,如果他不是王后最幼子,他的王位也会传给其它后来成年之嫡子王弟(他们比帝辛儿子继承权更优先)。这样就又继续开启了新一轮的兄终弟及。

      商代兄终弟及制度一再延续开启,且始终能大体有效防止未成年幼主继位从而造成失位失国风险。商代这一继承制度延续了六百年之久,其有效性可谓明显。类似地,陈桥兵变取代后周政权,为防止出现孤儿寡母继承,多有兄终及乃至养宗室成年子嗣兼祧承袭的赵宋王朝,也较稳定地延续了三百年。

      三、条件

      兄终弟及制度较之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唯一排它无可替代所致高风险,显然更灵活更能适应复杂状况,也能更有保障地承担王权所需担负的巨大责任,更有效发挥其一应职能。

      但是,它的成立与长期有效运行,也有条件。

      商王朝统治集团是由三大部分统合而成。

      商王室、贵族们领导的成熟商业集团运转体系、关系紧密长期联姻的祭祀宗教文化集团、信仰坚定利益捆绑的宗教武士集团为其三大支柱。又以高度发达成熟的青铜冶炼铸造使用为基石,构建成拥有庞大财力、武力能长期威慑控制四方的强大奴隶制军事神权帝国。

      世俗权力与商业集团以青铜冶炼交易为中心从四方获取巨利;祭司宗教集团围绕巨大的历代商王的司母鼎展开大型祭祀活动,与商王家族世代捆绑,威慑民众凝聚人心维护信仰;武士集团则以工艺先进装备供应充足的青铜武装征伐四方。

      王权在这样的结构体系内,地位、份量远没有其它王朝那样重要。

      与殷商王朝架构颇多类似的赵宋王朝,皇权承袭秦汉隋唐以来之高度集权体制,但依然是历代王朝中最虚弱者,受相权、武勋等各种制约。

      何况殷商时代之王权?

      兄终弟及之后,前代商王那些享有一定继承王权资格的嫡子长子,可以担任商王室以青铜开采冶铸加工为中心整个商业体系的最主要决策者。其地位、权力、利益,并不逊色于王权太多。

      赵宋宗室内较有皇权继承资格者,大多是赵宋王朝实际首富,是各种小说里都城开封东京最高最贵地产"樊楼"等等大量产业的实际主人。商王朝的前代王"太子"、长子,与赵宋的首富宗室们相比,拥有的财富更多,实际地位更高权力更大。大体上甚至是美帝之首富、联储主席、商会长的综合,比起终身制总统,也不遑多让。

      拥有极大权势、位份的历代商王母妻族,还在其中发挥调和平衡维稳顾全大局功能。

      这样的架构与制度,甚至在商王朝成为天下共主之前,就已稳定延续数百年,早已成为约定俗成不易之制。

      这些商王朝特有架构、条件,都是其它王朝所没有的。赵宋王朝虽有若干条件与类似,但远远达不到支撑其长期稳定运行程度。

      兄终弟及制度有效保障了从商族部落到商国商王朝长达千年的内部稳定?依靠这一制度,商王朝即便长期处在对外商业扩张、武力征伐所带来的内外紧张形势下,也始终能保持内部团结共抗对外风险。

      四、模式

      人类的一切商文明都是带有掠夺特征的,就象吸血鬼一样不断吸收文明区域内其它子文明系统的营养,尽最大限度地攫取利益。文明区域内财富集中度随时间推移不断加速提升,直至其它子文明系统彻底丧失生机,整个文明区域都被商文明彻底征服。

      此后,这个更大规模商文明区域要么昙花一现,迅速在无法遏制的内卷后消亡。要么踏上更大地理范围的文明掠夺扩张征伐道路。

      早期青铜时代生产力基础上,人类商业文明发育极限,大多仅能支撑约方圆五百公里范围内的文明系统。达到边界就会陷入加速内卷模式,自行崩溃或被边界外的挑战者利用各种机会取代、消灭。

      华夏文明范围内的商周鼎革,既可以从周国角度看,周国最大限度利用了商周政治联姻所带来的政治经济上扩张发展机遇与军事上的完美突袭机会。又可以从商王朝角度观察,商文明发展已到达当时生产力基础上最大极限。从周期迁移转为定居,不断加速内卷。

      商周鼎革,是两方面综合作用的自然结果。根本原因是周文明发展模式更具生命力,更有利于华夏文明积累发育,进入更高生产力水准新发展阶段。

      商文明早期的周期性迁移,都是在较小势力范围内开启内卷崩溃模式时,通过不断扩张征伐来遏止抵消内卷崩溃趋势。直至达到当时生产力基础上的最大限度有效边界。

      盘庚定都,本来就是在当时生产力基础上已拥有最大限度可有效控制区域了。再继续迁移或对外征伐开拓,都已经成本代价更高,得不偿失了。继续迁移或征伐,已经都是从最大限度势力范围内开启内卷崩溃模式,转为在越来越小势力范围内加速内卷崩溃。

      不完成文明发展模式的革新,商文明只有死路一条。

      商周鼎革当然也有偶然性。

      商王朝虽然在加速内卷逐渐衰亡,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新兴的周国虽已发展出了新文明道路,但毕竟实力有限。商王朝如果放弃衰败不可逆转的已有势力范围,转而征服势力范围更小的周国或东夷后,再迁移过去,继续在越来越小文明区域范围重新开启加速内卷崩溃,仍然又可以延续一段时间。

      当然,这仍然挽救不了商文明最终崩溃灭亡,同时还最终窒息了华夏文明范围内所有的文明发展生机。让整个华夏文明在青铜时代生产力水准阶段,经历辉煌之后即彻底耗尽发展潜力而消亡。

      商周鼎革后,周文明模式在华夏文明范围内持续了三千年之久(秦汉以后,则有两千多年升级版本周文明模式)。华夏文明在新生产力水准上,新一轮商文明即所谓资本主义文明,始终因各种历史因素作用受到各种限制,而未能率先跃上台阶。

      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中心从地中海小城邦到西葡荷小国,再到英法日德等等中等人口大国,直到美苏超级大国逐渐次递迁移,不断延伸扩展,推动西方为中心征服掠夺毁灭其它文明发展生机的所谓全球化道路。

      某种意义上而言,西方文明是在新的生产力水准基础上,重走、复制了一条两三千年前华夏文明商王朝就走过的,中心不断迁移、征服扩大势力范围、掠夺窒息其它文明发展生机的道路。

      在西方资本主义新商文明以文明输出之名,大肆征服掠夺摧毁消灭其它文明的数百年里,唯有华夏文明末被彻底摧毁奴化、沦为附庸乃至海地、几内亚、苏丹、阿富汗、墨西哥、阿根廷及印度式的泥沼、废土。

      周秦文明模式在三千年历史里,虽然近乎陷入发展缓慢循环乃至停滞,但仍然积累起深厚底蕴。即便西方资本主义新商文明已经彻底席卷全球,生产力发展阶段已对华夏文明形成绝对代差优势,仍然合八国之力而终不能一举彻底摧毁。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新商文明也很快到达内卷越来越严重、势力范围再也无法突破扩张的边界极限。

      华夏文明重新完成统一内部整合后,主动吸纳西方文明新生产力因素,短短七十年便迅速成为全球化最后一轮迁移后的新发展中心。为人类摆脱新商文明带来的无可遏制加速内卷走向全面崩溃的旧道路,重新导正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探索星空智能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新模式新道路,打下了最坚实根基。

      西方所谓资本主义的新商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空前的辉煌。但也几乎耗尽了现有生产力水准基础上人类文明发展的潜力。它引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无数次局部战争、数十次全球经济危机及全球性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等等,一次次将人类文明不断带入更加彻底毁灭的边缘。继续沿着那条道路走,人类文明有极大概率会在最短期内陷入全面崩溃乃至毁灭。

      这是由古今中外所有的商文明共同普遍特征所决定的,这一文明发展模式越纯粹越强大,崩溃毁灭就来得越迅猛越彻底越难以扭转。

      人类社会生产力又将面对新阶段,进入星空智能时代已经近在眼前。但这显然不是资本主义或"新商"文明旧体系,所能够继续支撑包容的。

      华夏文明数千年持续发展道路模式,在五千年里已先后三次越过了不同生产力水准阶段基础上的商文明所带来的毁灭危机,一次次导正了文明发展前进方向,最终成为唯一成功延继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模式。

      从颛顼"绝地天通",到周公制礼作乐秦皇汉武大一统,再到百年来抵御资本文明之毁灭,涅槃重生崛起复兴。华夏文明发展模式道路显示了超强的韧性、融合包容能力、延续能力和突破创新能力。对比其它已灭绝、衰亡文明,越发显示其勃勃生机强大生命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东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内两大历史学者汤因比池田大作,他们已经明晓,眼前看似烈火烹油如日中天的资本主义文明,其实没有前途出路,只有毁灭灾难日益迫近。他们也正是看到了华夏文明这些特征,才坚信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吸纳新生产力因素后,必定能在融汇东西方、融合苏英美文明发展模式基础上,引领人类摆脱新商文明所导引的走向毁灭之路,带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新的星空智能时代。

      五、结语

      从根本上来说,人类文明是智慧生命文明,摆脱物质的桎梏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解放。

      商文明的兴起繁盛,是每一个人类文明模式在当时生产力基础上必然会经历的自然发展历程、阶段。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进步意义。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达到一个新高度、新阶段后,必然要在现有"新发现″基础上,穷尽"新发明、新创造",乃至穷尽"实用新型"新"外观"。人类生产力的每一次跃升,都是以商文明繁荣兴盛而达到顶点。

      但如果生产力没有新的突破,商文明的过快发育也必然在耗尽潜力后带来文明毁灭之灾。人类在"新发明""新外观""实用新型"上的繁荣创造,最终也会逐渐逼近"新发现"的边界上限。没有下一次更高境界"新发现",人类文明发展前进潜力也必然耗尽。

      华夏文明每一次在当时生产力基础上超越商文明过度繁荣,导正发展方向。背景要么是人类"新发现"已有了质的飞跃,要么是必须等待"新发现"的孕育。前者,超越商文明后,能让华夏文明领先一步进入新阶段。后者,也能有效避免商文明过度消耗而昙花一现。

      人类社会现在又面临"新发现"日益枯竭,越来越难跃升新境界到达新高度。而构基于现有认知发现上的"新发明创造""实用新型""新外观"及其物化,虽然正极度繁荣日新月异目不暇接,却也日益逼近边界极限,正逐渐又一次全球性质全人类范围的耗尽潜力。

      资本主义新商文明,促进加速了这一进程?既是历史必然,也有伟大意义。现在也越来越让人类陷入一场难以避免的迫在眉睫的急剧内卷快速崩溃新危机。地球上已经没有新疆域,可供资本主义新商文明开拓、征伐、掠夺、吸血完成"人牲"祭礼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洪范》所揭示的"食(农)→货(商)→祀(祭司、士、知识分子)→司空……(工、公共事务、公共安全)架构、模式,是四五千年前华夏文明先祖对更早几千年文明发展的最精炼总结、最简洁概括。客观上又成为大体指导了华夏文明五千年来文明发展进程的有效规划、指南。

      华夏文明在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基于人类对世界当时所达到的不同"发现"境界,对于智慧文明自身发展方向也形成了一条可延续的"正确"模式道路。虽有一些缺憾,但总体上仍然可以给今天世人有益启示、参考。

      即原始时代"绝地天通"抑制"祀商一体",避免"神权政治"导致的认知世界"千年黑暗"。

      封建时代从选贤任能直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偏向于对学而优则仕公共管理的过分重视乃至畸形发展,忽视乃至打压科学、技术所谓奇技淫巧,但终究仍是高扬智慧生命的根本本质,也探索了科技"新发现""新发明"长期孕育乃至停滞阶段,如何推动人类人文社会领域精神文化创新创造。

      华夏文明吸纳西方科技成果后,也必将成为星空智能时代的"新发现""新发明创造"主力军,同时,更必定能在人文社会领域精神文化创新创造方面引领人类超越大概率即将到来的又一轮更长期"停滞"。

      后记:

      某种意义上而言,河图洛书、《洪范》《易经》都有自成体系、完整系统特征,既象是华夏文明先祖先贤的阶段总结概括,给后代们的经验规律指引。又象是纯粹的外来之物,是一个完整文明体系整个发展历程的最简化结晶展示。

      也许它们来自一个认知领域"新发现"阶段、新境界迟迟不能抵达,商业文明却又过度发育而潜力耗尽加剧内卷后已然自毁的文明。是其彻底崩溃自毁之前文明自我总结的留存。

      也许它们来自一个未能抗御天文灾变,已被慧星、"奥陌陌"、未知黑洞超新星异变之类击毁,成为某个恒星系上所谓小行星带上原有星球的已覆亡文明。是其寿终正寝之时,发送到宇宙为太阳系地球引力捕获的类似"旅行者号"上"钛金箔"。

      ————它们才是上古至夏商周历代先祖奉为至宝的传国传世之秘宝,秦皇汉武们努力找寻的天命象征。蝌蚪文符,也许只是另一个文明的文明总结,它启迪了华夏文字之诞生。

      人类文明也已有彻底自毁之能力,正面临认知领域新"发现″迫近边界极限。商文明高度繁荣也让人类发展潜力过快过度消耗,有内卷加剧之危。

      上世纪八六年哈雷周期近地、八七年超新星爆炸、九四年慧星击木、一六年奥陌陌(扮成陨石星体的二向箔式的恒星系级纳米机器兵团量子通信探索星舰?),人类可能面临的天文灾变,也让人类不得不摆脱以往的"不知就是幸福"状态。

      人类向太空放送的旅行者钛金箔(地球版本河图洛书?金册玉牒?),也已进入太阳系引力外围边界!

      北大张新泉

      2021.11

      浙江杭州钱塘

      通宝推:大山猫,土地革命,钱六,
      • 家园 商代晚期四王,大部分史料及现代共识均为父死子继

        此文中所谓"帝乙继承其兄王位″,只是由帝辛纣王以幼子而得位之事实出发,所做的一种推测。

        在《帝乙归妹考证》一文中,又采用通行的文丁、帝乙、纣王皆是父子相传之通论了。

        这两者自相矛盾,应只能采用其中一种。

        如果姬昌之大妻,帝乙归妹之女主角,子赫赫是文丁之女。而文丁又是帝乙之兄。那么,商周的这段政治婚姻也就更合理了。

        2022.7.9青岛

      • 家园 夏商周

        夏,筑城建廓、土木工程,屋宇高大谓之夏。

        商,交易,商量、估量。《说文解字》"从外知内"(双方把手放在袖中谈交易?)

        周,田中密植,农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