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怀念文革并敬仰大大的粉红们,出来走两步? -- 老科学的家

共:💬601 🌺4420 🌵10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这是杭汽成为国内工业汽轮机老大的起点

                  73年开始谈,75年底才签订合同并生效,都是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谈的。

            • 家园 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联名报送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成套化纤

              自林彪事件后,毛泽东提议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进行技术引进,解决发展农业、化纤等有关“民生”问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与李先念、余秋里等人,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行毛泽东打开对外经济工作新局面的决策。

              1972年1月22日,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联名向周恩来报送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建议引进中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约需4亿美元。2月5日,经周恩来批示呈报,毛泽东圈阅批准了这份报告。

              随后,周恩来等人以此为突破口,将对外引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5月5日,冶金部建议从国外进口大型钢板轧机,8月6日国家计委正式提交了从联邦德国、日本引进1.7米轧机报告。21日,毛泽东、周恩来予以批准。11月7日,国家计委再次提出《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周恩来在审查这个报告的同时,又要求将总额33亿美元的另一进口方案送他合并考虑,准备采取一个更大规模的引进计划,报毛泽东批准。

              在1972年引进一系列项目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上,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对前一阶段和今后的对外引进项目做出总结和统一规划。报告建议,利用西方处于经济危机,引进设备对我有利的时机,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三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气轮机工厂等项目。这个方案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四三方案”。该方案很快获得毛泽东批准。

              以后,在此方案基础上,又陆续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到51.4亿美元。利用这些设备,我国共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214亿元。到1982年,26个项目全部投产。其中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武钢1.7米轧机、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一期工程、辽阳石油化纤厂、黑龙江石油化工总厂等。这些项目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一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既为从数量和质量上解决人民“吃穿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工业现代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打下了重要基础。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起于青萍之末,陈王奋起,
            • 家园 引进是毛主席倡导的

              进入70年代后,西方国家普遍发生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开始缓和,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国成功打开了西方对我制裁封锁的突破口。接着,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这为我国扩大对外引进创造了有利的内外条件。

              1971年8、9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期间他派工作人员到街上调研。这是他一贯的工作方法。其中有位工作人员排长队买了一条“的确良”裤子,回来后向毛泽东汇报,说:“为了买条‘的确良’裤子,千辛万苦排了半天队……”这使毛泽东颇为感慨。随后,他把周恩来找来,指示: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说:“解放这么多年,吃饭和穿衣问题还解决不好,怎么向人民交代?”

              于是,周恩来此后几乎每年都要亲自主持召开一次全国棉花会议,要求主要产棉县的县委书记必须参加,会议的主题就是:各地要多种棉花、多卖棉花给国家。

              但即使这样,就当时中国的棉花产量来说,每年也就大约4300万担,扣除农民自用棉花,再扣除军用和城市居民用的絮棉,能够用于纺织的只有3100万担,仍然不能满足国内生产需求。另外,扩大种棉面积还有一个粮棉争地问题,要扩大棉田面积,势必减少粮田,进而影响吃饭问题。

              当时世界上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解决穿衣问题的出路都是走“发展化纤工业、以工业原料代替农业原料”的道路。于是,为贯彻毛泽东的指示,解决我国纺织业的原料问题,国务院纺织工业部向中央写报告,建议“实行天然纤维(棉花)和化学纤维并举”的方针。毛泽东很快批准了这个报告。但化纤主要是合成纤维,其技术问题国内解决不了,只能发展粘胶纤维、维尼纶纤维。但这两种纤维质量不好,品种适应面很窄,不受群众欢迎。而最受群众欢迎的涤纶(民间叫“的确良”)、腈纶(民间叫“人造羊毛”)等纤维还非常少。

              为此,毛泽东再次找来周恩来,问他能不能搞点化纤。甚至还诙谐地说:“买件‘的确良’还要千辛万苦,‘百辛百苦’行不行?”当周恩来说搞化纤的技术我们目前还不行时,毛泽东问:“能不能买?”周恩来答:“当然可以。”于是,周恩来便向李先念、余秋里等传达了毛泽东“我们也搞点化纤”的指示,要他们抓紧研究有关问题。

              就这样,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工作,正式提上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

              http://www.mzfx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9&id=106289

              通宝推:盲人摸象,陈王奋起,
            • 家园 四三方案及谈判

                谈判

                1972年4月,周恩来亲自点将,柴树藩从干校被调到外贸部,主持“四三方案”的谈判工作。

                柴树藩可以说见证了新中国的技术引进历程。

                50年代,他任计委副主任,曾主持落实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

                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开始把对外贸易和引进技术的重点转向西方。1962年,他担任化纤和化肥小组(后改名为新技术引进小组)组长,负责引进工作。但那时,主要西方国家都还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跟中国做生意顾虑重重,只能以民间的名义进行。文革开始后,这些引进项目完全停滞了。

                “四三方案”实际上是新技术引进工作的恢复和大发展。

                具体的引进工作,由外贸部下属的中国技术进口公司(后改名为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来落实。

                41岁的英文翻译曹经纶,被从东北吉林舒兰县的五七干校紧急调回。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一个福利院的老年公寓中见到曹经纶时,他正和一群老人唱歌。今年82岁高龄的他,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曹经纶已经3年没碰英语了。中技公司是为完成苏联援华的156项工程而专门成立的。后来,机缘巧合,原来学俄语的曹经纶转学了英语,成为公司的英文翻译,60年代参与了对西方的技术引进工作。“文革”开始后,公司解散,职工被下放到东北、河南等地劳动。1972年,“四三方案”开始实施,公司才得以重新组建,职工被紧急调回,参加谈判。

                最先开始谈判的是上海项目,其后是四川、辽宁和天津项目,1972年6月开始,次年9月结束,历时一年多。

                在辽宁项目的谈判中,因1000多万美元的价格分歧,中法之间迟迟未能签订合同。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亲自出面洽商。他在法国驻华使馆宴请周恩来,希望中国政府在价格上让步。他说,如果中法两国达成合作,将会轰动欧洲和世界。最终,中国政府作出让步,签订了总值达12亿法郎的合同。

                “四三方案”

                引进化纤、化肥项目的消息传开后,各部委一下子炸开了锅,天天到计委来,为本部门申请引进项目。

                冶金部第一个提出,进口一米七轧机。

                长期以来,钢铁一直是中国的重点行业,也是薄弱环节,稍稍好一点的板材都要依靠进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冶金部在50年代和60年代曾两次提出报告,要求在武钢建设一米七热轧、冷轧薄板轧机。这已是第三次提出。虽然引进一套设备要2亿美元,但国家每年进口钢材都要花费3亿美元。算一算这笔账,还是划算的。因此,计委表示了支持。

                1972年8月,国家计委呈送了《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获得批准。由此,引进工作从石化扩大到钢铁行业。

                其他部门也纷纷提出,要派团出国考察,开展引进工作。李先念积极支持,先后批准了几十批考察团出国。

                11月,国家计委提出了第三个报告——《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并且提出,配备专职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

                这时,各考察团回来后,相继提出多个技术设备引进项目。周恩来感到很零碎,同时认为,既然有这么好的机遇,事情就应该做大一点,所以指示国务院业务组和国家计委,把这些项目合并起来,“要准备采取更大规模的引进方案”。

                1973年1月,计委提交了综合性的第四个报告,即《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

                报告写道:“我国的对外关系迅速发展,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想孤立我们,反而孤立了他们自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急于找产品市场资金出路。积极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不仅有利于配合国际政治斗争,而且有利于加速国内经济建设。”

                这一总体方案,计划引进技术项目26个,共需资金43亿美元,所以被称为“四三方案”(这一方案后来经过追加,总投资为51.8亿美元)。

                二月初,周恩来、毛泽东先后批准了这一方案。

                “四三方案”引进的26个大型项目于1982年前陆续建成。“四大化纤”1982年全部投产后,中国从1984年起,宣布取消长达30年的布票。

              通宝推:死扛着,西安笨老虎,盲人摸象,
              • 家园 谢谢提供线索,由此也突然想起了图书馆里的某部大书,回头去查查

                虽然网上的东西全部都是简简单单一小段,但是九零年以前的老书应该还是有记录的,七拼八凑,总能凑出点东西来的。

    • 家园 和一个,赞美改开崇拜凳公的稻派们,怎么看沪上小红楼案?

      本来是已经结案一两年的事情,重新被炒起来,老百姓才知道,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最发达最光鲜最有法治的魔都,有系统性的迫害年轻女性做性奴的犯罪,持续十几年。最终连个死刑都判不了,贼首居然保了一条狗命。

      魔幻如是,在摩天大楼林立的地方,看到了黑砖窑。

      再来次wg,把这些人渣王八蛋,和他背后保护伞各级官僚,各路富豪,活埋,挂路灯,剁碎了喂狗,骨头扔进黄浦江,你赞成吗?

      反正我很赞成。

      通宝推:请我吃饭,梓童,阴霾信仰,
      • 家园 赞成吊路灯喂狗,但是闻歌没有这些啊

        闻歌中官僚,文人所受惩罚,不及改开中他们作恶之万一。

        没办法,闻歌失败了,胡汉三们都回来了,潘冬子的娘只好自杀。

      • 家园 新城集团董事长王振华一审被判5年

        连资本家俞敏洪都看不下去了。

        • 家园 废死,重罪轻刑,轻罪重刑,是这些年立法司法的倾向。

          安生说的,事实也是这样。

          网漏吞舟,又细密的把小鱼小虾一网打尽。

          率兽食人,又想尽办法放纵底层的相互撕咬,相互伤害。

          什么是资产阶级法权,这就是。

          通宝推:死扛着,梓童,瓷航惊涛,潜望镜,伏波将军,玉米菜,
          • 家园 看了下上面的知乎链接,觉得最吃惊的有三点:

            一是地点。上海是中国管理水平最高的城市(没有之一),杨浦区有众多知名大学,包括孵蛋上财,是NB人物众多的地方,一般来说,这种地方的基层官吏都比较收敛,因为不知到对方是否能通天。

            二是一手遮天。这件事情能持续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把整个官场都搞定了。而从事后的处罚看,最大的也就是一个副厅级的政法委书记。这就让人觉得害怕了。在上海这么个地方,一个土财主,搞定一个区政法委书记就能一手遮天,让人细思极恐。

            三是什么人都敢动。

            我脚得,这不是什么资产阶级法权,完全是封建残余。乡绅只要搞定知县,就可以为所欲为,跟初夜权也差不多了。

            • 家园 你对杨浦区高看了

              我不参与这楼的讨论。

              杨浦区位于上海原来所谓的下只角,原来叫杨树浦,属于比较差的区,那些有背景的人不大会住那里。杨浦区是有不少大学,除了同济其他大学都在内环线以外了。就是同济原来的校址还在更偏远的江湾镇,抗战的时候被日寇炸毁,光复后才建在现校址,当时还是城乡结合部加下只角,估计地价很便宜。

              • 家园 此一时彼一时吧

                20年前北京的永定门(南二环),看起来就是贫民窟,现在整个南城都发展不错了。08年我太太回国休产假,南三环新房5000,现在南四环地铁房都要5万了。

                我只匆匆路过一次上海,不敢乱说,但是从位置看,现在的杨浦也该算是首善之区吧。

                • 家园 我说个西门子上海总部的轶事吧

                  西门子中国总部在北京望京,好像90年代初买下来的,当年算支持中国政府的行为,现在地价也很值钱。但是西门子上海总部一直在浦东租船舶大厦的办公楼。新世纪以来西门子一直在找合适的落脚点,方案改了很多,包括留在浦东,浦西商业圈那边,但是最后选择了杨浦区大连路并在2011年迁入。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地价比较便宜,杨浦区想吸引一些国际大公司入驻给了不少优惠条件。在同一区域的还有大陆轮胎。

                  • 匿名 西门子上海在船舶大厦不是租的,后来搬大连路则是回到杨浦

                    98年以前西门子上海就在杨浦区临青路,当时西门子医疗在那儿有一个合资工厂,于是西门子上海代表处办公室就顺便设在那儿了,后来成立西门子上海公司,当然就注册在杨浦区了。

                    大约在96年浦东的第一座(!)办公高楼船舶大厦开售,西门子一口气买下船舶大厦5个楼面,之后于1998年入住。也就是说西门子上海公司办公地址搬到了浦东船舶大厦,但注册地改不了还在杨浦。

                    西门子上海在船舶大厦住了几年,很快就发现业务和员工增长太快,5个楼面不够用了。而且船舶大厦附近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而起,个个比小哥船舶大厦靓丽。于是准备另建自己办公楼。杨浦区那时几乎没有国际大公司入住,必须把西门子拉回来,就划了大连路一大片地请西门子回来建楼,确实是一大片,包括大陆集团那两栋楼的地。但西门子当时房地产管理部门自身管理一塌糊涂(据说德国总部那边也是),拖了两年觉得自己用不了那么大一片(西门子医疗部被南汇医学园区拉跑了),于是杨浦区只得收回一部分地,自己盖楼出售。结果杨浦区自己盖的楼盖好了,因为旁边有西门子,顺利地把楼卖给了大陆集团,而西门子的楼拖拖拉拉还没封顶。这个楼其它事情也不少,工期漫长以及质量不说,到2011年入住了,还有农民工在门口拉横幅讨薪。其实这些农民工的薪水根本不是由西门子发而是建设商,之所以来大楼门口站立拉横幅,据说是因为质量尾款原因建设商背地组织的。拖拖拉拉盖了好几年,终于于2011年入住了,从拿地到入住,其间西门子上海房地产管理负责人换了三任,糊涂事说不清了。

                    船舶大厦那五层楼面,98年入住到2011年卖掉,大家以为西门子应该赚翻了。事实却是完全没有,因为政府不会让你赚这个便宜钱,另外还有就是管理问题了。

                  • 家园 感觉和丰台差不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