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司马南和联想的柳杨杠上了 -- 深海鱼网

共:💬374 🌺2640 🌵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80年代初,公费访美的访问学者每月400刀左右,一线城市多点

                                  大约420,偏远乡下低点,大约380。大家拿估计是400加元左右。如果是大家拿方面出钱,正常情况下应该比当时的平均工资高一些,但是不会高太多。80年代初估计不超过税前2万,税后一个月1000出头,跟400比也算是大款了。

                                  ------

                                  03年欧洲一位华侨副教授到大家拿排名靠前的某大学面试教职,学校才给税前6万刀,嫌少没有接。不过这位大哥此行也不是没有收获,他太太原来一直怀不上孩子,面试完玩了一圈,回去后发现太太怀孕了,非常开心,并依据这所大学的名字给孩子起名。这位大哥06年在欧洲晋升正教授,11年前后入选中组部千人。

                                  ------

                                  80年代初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同行赏识是不得了的事情。比较著名的例子是李毅中,搞齐鲁30万吨乙烯的时候被日本合作方(东洋工程)高度赞赏,旋即在4年内由正科级(最多副处级)一口气升到副部级。

                                  倪先生如果通过一次交流就让大家拿科学院院长一见倾心,并以正教授待之,以当时国内的氛围,倪先生回国后仕途上不少说(先生未必愿意当官),熬到94年工程院成立才成为院士就有点让人费解了。

                                  • 家园 如果推测的话

                                    钱伟长说他40年代后期年薪8万,属于不可能,他说这话的时候90多岁了,是单位搞混了。倪的四万三虽不寻常,说不可能大概还需要证据。

                                    如果要推测的话,我认为那很可能是中加双边的项目,加方院长只是在中方人选中选一个他认为合适的人。

                                    倪可能参评的第一次院士的91年中科院,那是81年后的第一次,倪并不以理论见长,也没有多少论文,汉卡再厉害也比不了袁隆平吧?袁隆平都选不上。

                                    倪成为工程院建院的院士已经是很高荣誉了,袁是倪他们这批建院院士选上去的。

                              • 家园 还有假日归客兄的计算 -- 补充帖

                                他说倪的工资折每月512美元,据说是倪国内工资70倍。在另楼汇率的讨论中提到官方美元人民币汇率80年代初是1:1.5.

                                折算倪国内月工资是64元,和你说他61年毕业吻合。

                                可见此年薪说法并非后来流传的,是80年代初期倪归国就有了。

                            • 家园 想当年,陈俊武院士作报告

                              提到当年他在古巴炼油厂学习的经历都要渲染当时受到各种刁难,获取资料是如何不容易。

                              私下瞎聊,老头说其实古巴人友好都很,资料随便看。古巴人懒,一大堆资料放在那落灰。他从使馆弄了一个相机拍资料,活活用坏了一台相机。但是上级说作报告不能这样做,要拔高😄

                              • 家园 我有个现代版的

                                这是21世纪的故事。

                                ”2006年,X X和同事远赴德国学习最先进的汽轮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他们无暇流连于美丽的莱茵河畔,而是保持着每天12小时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脑中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国内可能开发哪些新技术,又会遇到哪些新困难。

                                  然而,德国之行并非坦途。

                                  无论是开会还是培训,德国公司从不会让中方科研人员进入公司主楼,而是在主楼边上搭建了一个类似集装箱的小房间,里面仅有两三张桌子,一块黑板。最初,德国公司仅仅派出初级工程师回答中方人员提出的问题,但X X和同事们根据合同不卑不亢地提出更多更难的问题,随着难度不断增加,德国公司派出的培训老师不得不从COE工程师逐步升级为他们的顾问工程师,直至技术开发部的主管。“

                                我随便点评几句。该德国公司的工厂位于鲁尔河边,到比较不美丽的莱茵河边已经有距离,到比较美丽的莱茵河边如杜塞尔多夫和科隆距离更加远。正常人都不会想着从这里出发去莱茵河散步。

                                该公司为了保护机密和避免事故,所有访客都只能在对外区域接待,唯一例外是由该公司员工陪同去车间参观。所以他们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国学员采取隔离政策,而是对所有访客一视同仁。

                                培训教室问题。该公司当时正在建造新办公大楼,办公室紧缺,所以部分员工和培训教室都设在临时的集装箱房子里。甚至工厂生产部部长的办公室也在那里。这些临时办公室的装备还不错,照明,办公设备和卫生间不比国内工厂办公室的装备差。

                                培训内容涉及当时引进的最先进汽轮机技术,事先就划分为三大领域,工程设计COE,设计软件工具和设计原理。工程设计就是介绍原来的示范项目怎么出图的,所以普通应用工程师就够了。设计软件复杂一点,因为是自己开发的软件。设计原理最复杂,要顾问工程师出场很正常。所以这培训的内容和人员配置95%以上都是事先准备好的,不是什么斗争的结果。否则按德国人的官僚特性,没两个月的准备时间他们可推不出新的培训内容。至于最后什么技术设计部门主管出面根本不是回答技术问题,而是礼貌性打个招呼,希望双方以后加强合作云云。况且技术设计部门主管并不了解这领域的细节,据说是燃气轮机出身。

                                • 家园 呵呵

                                  看着好眼熟,我可能就是文中那个"同事",很多年前的事,隐约还记得所谓"顾问工程师和技术主管"出面主要还是中国人问的问题太多了,警告中国人问的问题,超过了技术转让合同约定的COE内容.

                                  培训教室硬件不错,有饮水机有暖气和两台电脑.

                                  说实在的,德国人确实小看中国人了,培训回去大概两三年后中国人就独立自己设计新项目的汽轮机了;

                                  当然德国人也是自己官僚硬说新项目不能做,必须要用大的模块,结果中国人愣是搞出来,而且投运后效果很好.

                                  德国人吃了个哑巴亏,技术转让提成费据说也打了5折,亏大了.

                                  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所谓的先进技术都是过往云烟了,德国工厂都快关门,技术就是白送都没有人要了.

                                  通宝推:达雅,
                                  • 呵呵
                                    家园 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教育体系,工程机密往往就是一层窗户纸

                                    即便不能学到十成,学个九成就可以用价格碾压,让对方无路可走😁。

                                    不过这和假日河友的话题不是一回事吧。

                                  • 呵呵
                                    家园 谢谢说明

                                    我只是想说明国内写报告的时候为了突出成绩夸张了困难程度,并没有任何评价他们能力和技术水平。

                                    至于德国工厂目前的经营情况和目前德国以及全球的能源转型有关,和技术发展几乎没有关系。全球这一行业都不好过,不管是国内的三大动力还是国际的通用三菱西门子日立东芝,不少甚至已经灰飞烟灭。

                                    • 家园 陈先生也抱怨,不过他抱怨的是古巴人啥都不懂,自己看着一大堆

                                      资料手册操作记录不知从哪儿开始,而古巴人一问三不知。

                                      不过这个领导不让在报告会上说😂😂。

                            • 家园 我质疑的就是这一点

                              假如夏说倪受国家委托,用国家给的七万五美元,并贴进去自己积攒的六千加元,精打细算买下当时国内急需的电脑元件,在大使馆和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的帮助下运回国内。即使倪当年为了保密没有说出这些细节,四十年过去了已经过了保密期。况且现在正是倪柳路线争论的严肃时刻,倪既然加入这一讨论,有意外核实这一重要细节。再说倪如果按我假定的这么操作,一样光辉伟大,不用给他额外贴金。

                        • 匿名 不是不交税,是收不着税。

                          更准确的说法是,只是刚超过起征点,几百加币的税。

                          研究生的收入是以研究助理和助教的名义拿的,是工作,真完全靠奖学金的倒是少数。

                          学费,书本费,消费税各种抵消,一般政府还得倒找几百到两千。

                          倪老师的情况可能是发到手四万三。

                          到底报没报税,不好说,不过以国人的脑子,肯定算过账的。

                  • 家园 感谢您的现身说法,老前辈的经历有很高参考性

                    虽然晚几年,少几千块,不过80年代拿近四万加元,您也是大牛。再加上免税,确实是一笔财富了。

                • 家园 倪先生94年工程院院士,和我导师同一批,这个资历

                  80年代初还算是青年学者。做访问学者,拿4.3万加币年薪的可能性不大,拿当时的平均工资多一点,税前1万8, 9加币的可能性大一些。我家以前的邻居父亲是90年代初明尼苏达大学的访问学者,好像一个月到手不到2000美元(记不太清了,回头找时间问一下),当时这也是天文数字了。

                  • 家园 貌似倪光南只是是访问学者身份出去

                    实际上确实干研究员的活,拿的也是研究员的工资。

                    据说,当年是加拿大科学院的一个副院长到中科院参观,倪光南演示向他演示其科研成果,倪光南给副院长留下深刻的印象,特意邀请他出去的。他去加拿大,主要是也参加研发,而不是像普通访问学者那样游学为主,拿研究员的工资,年薪4万多还是有可能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