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后感 -- 给我打钱87405

共:💬188 🌺284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爸这种情况,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自己有智慧,一眼就看对了大局;一种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误打误撞,所谓的“命好”。那我爸到底是哪种呢?我也不知道。

                              反正我就知道自己跟头蠢驴没有什么区别。我在媒体一共干了十年,从普遍编辑到主编,是三级跳。才十年啊!太快了。我后来才明白,能这么快完成三级跳,只有两种可能:一、你进的是一个朝阳行业,特别缺人,稍微有点水平人家也会重用你。然而,过不了多久,你就会被晾起来,要么是把你架空,那是体恤你之前有过贡献,要么给你轰出门,“上面”冷血或者是你自己不懂事天天跟人讲自己当年如何如何牛X。二、你进的是一个夕阳行业,也特别缺人——人都跑光了。这就不可能有人体恤你了,你要么就跪,当婊子,并且还要立牌坊,跟着一块糊弄群众,要么去“死”。我是第二种,并且当初还是自觉很好,蹬蹬蹬,三级跳,感觉能不好吗?过了很久我才发现自己极其愚蠢。

                              你说老师还好,我送你一个表情吧:😂(笑哭了)。

                              我为啥天天念叨文化运动第二场又要上演了呢?污水横流,群众受不了啊!前几天我有个朋友问我有没有可推荐的电视剧,我给他一部42集的,他两天看完了,又问我要,我又他一部42集的,又两天看完了。然后跟我说,真他妈难看。我没吱声。山雨欲来风满楼。

                              • 家园 是说老师已经在变化了,但是语言没这个迹象。

                                电视剧这个无比赞同。我近一年才开始看,但也有二三十部了。能看的只有1.5部。最近已经突破下限,放弃绝不评论的原则,去豆瓣打了个一星。因为是真的无法忍受把女性写成那样,还卖给女性看的。

                                就评分来说,已经有四五年了……大家都知道看的是垃圾(更早是因为外剧,所以不算)。但改变还是没有,可能还是要看国内经济吧。

    • 家园 读后感(4)

      点看全图

      难道不应该是切成了八块?还有一块去哪了呢?

      解释一:画师偷懒没画。因为蛋糕没切之前,有一个盘子被蛋糕遮住了,画了也白画。

      解释二:另一块蛋糕掉米奇嘴里面了。

      很多事都这样,无法取证。

      • 家园 两个答案都是错的

        他藏在自己裤子里面了。

        点看全图

        或者砸烂了一个

        点看全图

        • 家园 详解米奇切蛋糕

          我做了两次小范围的调查,或者说,分成 了两组。

          第一组:我问的是,“大伙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错误?”

          调查结果是,约2/3的人找了半天无果。我后来告诉他们只有七块蛋糕,他们中的多数就往“观察不仔细”这个方向去了,并且问我是怎么看出来的。我说,“三刀将蛋糕切成七块”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的,其实跟三角形有关;同时,米奇手里拿 的那个切蛋糕的工具明显是“规整”的,人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发明“将蛋糕一次性切成七块”之工具的。所以,两边对不上。再仔细一看,果然如此。

          2/3的人在有提示的情况下仍然找不出来错误在哪,并不是“观察不仔细”,而是敏感度不同。敏感度比较高的人,要么无需提示自己就能发现,要么稍加提示就能发现。人与人是有区别的,张三对此事敏感,李四对彼事敏感,很正常。

          我想说的是,我很“轻松”就把人带到沟里去了,让他们自觉观察不仔细。

          第二组,我是先告之蛋糕切出来只有七块,问另一块去哪了呢?

          超过2/3的人开始“脑洞大开”,藏起来了,吃掉了,飞出去了等等,只有少数人会去想“是不是画错了”,而这些少数人或多或少有绘画或者制作动画的经验。

          第二组就更加明显,被问题“另一块蛋糕去了哪”带走了。所以我经常告诫我女儿,不是别人提问你一定要回答的,你首先要看所提之问题的本身是怎么回事。

          这两组的结果都表明“很容易被他人拐到沟里去”。

          • 家园 记得之前在迷宫那里说过,提出问题就是在决定结果。

            还有提出可能就是在决定结果,这就是语言塑造现实。不是事实得出了你的定义,而是你的定义决定了事实……所以就被带偏了。

            其实这两张图也不确认,我是用工具逐帧看过之后发现,是瞬间变成七个,中间只有挡住嘴、拉裤子、手砸三个动作可以用来解释消失的那一个。手砸最合理,因为那是原本图像上没有的。但也没办法确定。

            • 家园 跟你讲个笑话,要“挑事”很容易

              有一次特无聊,跟几个哥们儿在那瞎扯打发时间。

              我说道:“如果我是日本人,当年就不会去打上海,更不会去打南京。我会派海军佯攻上海,最多上10万人,估计5万人就够了,主要是把国民党的空军给彻底消灭。主力部队先拿下平津,然后沿平汉路和津浦路同时向南推进,拿下石家庄和沧州。这一块不变,跟史实一样。变的是,接下来,关东军分两路出击,一路从察哈尔从北向南打,跟中路配合,先拿下太原,再拿下西安;另一路从山海关出来,自西向东进攻山东,同时佯攻上海的海军拨出一部夹击韩复榘。就这么打,整个中国就到手了。这个路子其实是当年鲜卑人的套路,然而日本有海军,鲜卑人并没有。所以蒋介石想退到东南那是不可能的,退到西南也守不住。”

              这番话说出来就炸了锅,几个哥们儿非常不快。有人讽刺我“就你聪明”,有人挖苦我“生不逢时”。我又说道:“你们别急啊,当年鲜卑人不也差点得手了么,后来呢?日本人要是照我说的这个打法去打,日本已经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了,大和民族已然成了中华大家庭的一份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能有多大?”这帮人又开始说我诡辩。我是笑坏了,但总的来看,是聊得不愉快。所以说,想“挑事”,也就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

              ----

              你分解gif图也“没有用”,人家可以一句话“秒杀”你:你有原画稿吗?没有你说个锤子,有无限种可能,凭啥你说的才是事实呢?

              • 家园 哈哈

                对付原稿党一般是这么说的:你想吃一个包子结果吃了两个,能说只吃了一个吗?或者你想画头老虎,结果画成猫咪,能说猫咪就是老虎吗?

                当然对于秒杀党,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接受美学来说,是没有任何定论可言的。有定论就是幼稚、低级。

                • 哈哈
                  家园 再给你讲个故事,这次就比较严重了

                  北京有一个男人,患了抑郁症,确诊了。然后医生就给他开了药,他每次当面把药吃了下去,转身就去了卫生间把药给抠了出来。后来被医生给“治”住了,吃完药不许走,过一会得抽血化验。医生的这个“治”法就有点类似于阎锡山在南口会战期间枪毙那谁谁谁(忘了),一小时之后才许收尸,因为之前有经验,一枪打下去没死透。

                  现在的问题是,医生是怎么判断出来上述患者假装吃药的?他是靠脑子分析推理吗?分析推理的成份肯定是有的,但是经验的积累也占很大比重。说简单点,这些心理医生长期干这个活,有很多经验别说是普通人不具备的,就是其它科的医生也不具备。所以像米奇切蛋糕这个事,最好去问动画师,一问一个准。抗日战争这个事,最好去问毛爷爷。我瞎扯日本人采用另一种打法结果会不一样,纯属演义,移花接木,大拼盘。

                  这则真实的故事我讲给别人听,有的人就说“还有自己抠药这种操作?听着跟《追捕》一样啊”,另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吃药片呢,干嘛不注射呢?”,还有人问“是不是卫生间装了摄像头?”这些“质疑”,看起来都颇有道理,其实就是一个:自己没有任何相关经验。

                  演唱会经常有“大串烧”这样的节目,我跟人家说,起初是无意间“发明”出来的,歌手唱着唱着就唱串了,好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江春水向东流”,只不过是乐队反应很快,马上就变调,歌手也跟着就坡下驴。后来的“串烧”确实是精心编排的,但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听了我这番话,十个里面有十个是摇头的,“你真的太会解释了”,这十个既不是歌手,也不是乐队成员。

                  • 家园 就和我之前说乡下一样

                    不说自己是乡下人而且在乡下,单纯讨论所谓农村问题……反而被以为假大空。同样一句陈述,有没有经验作为基础,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之前讨论医学也遇到过,如果真的了解国内,有些问题就不会存在,如果对政策有最起码的了解的话。还有之前经常拿来举例的枇杷膏一类,如果有药品注册常识,知道NDC注册号,稍微在FDA搜索一下,看到drug标识,就知道……否认是药物这种段子就是在打自己的脸。除非精确化成非注册品牌或者模糊化成泛指,从其他角度讨论……但那就是胡搅蛮缠了。

                    反而是这种很“有理”的东西大行其道。

                    最后再说米奇,拉片子是很常见的做法,从成品即意义的角度考虑是可以的。但也没什么定论可言……除非看了整集,又知道不属于什么意外。问题恰好是有人连片子都没拉过……就像时光网和豆瓣上面没看过Paprika(红辣椒),也没仔细看Inception(盗梦空间)硬说抄袭的。

                    其实人家“抄”的是唐老鸭(梦中人生),绝大多数人是想不到的。

                    ---

                    补充:恐怖的是我根本和相关专业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恰好了解,并且知道可以去搜索得出结论。此时可以祭出这张图

                    点看全图

                    • 家园 这……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673489&s=fwzxhfbt

                      当年老蒋的部队就是文中描述的样子。扛枪确实是都扛枪,但是不是战士得另说。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缺乏能吏,缺乏对事务流程的基本了解……

                        基层本来就这个样子。十分钟结束的事情,开会三小时都做不完……主次轻重都分不清楚。以前好歹是能干的不干,现在是能干的都消失了。

                          • 家园 因为打过杂

                            好歹开过至少一年半这样的会,见过许多次三天办完的事情用一个月,还完成不了。几小时的流程折腾成数日。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体系性的懈怠。又或者是参与者年龄较大,又没有充分的流程培训,给个目标就结束了。以至于大部分通过百度解决问题。

                            开会的问题上面也说了,实际上毫无意义。比如一个通知要求完成一个指标,十分钟说完,一小时强调也不算什么。但就是能拖三小时以上,大部分时间在威吓和重复没用的东西,反倒使人糊涂。定期交流也是,至少占用一天,但实际交流却是通过晚上下班以后的微信完成的……就不说文件和地方出品的办公系统了。连重名都不允许……不得不给人编号。还有硬指标导致大规模造假……

                            当然,也只是某新区基层而已。

                            至于解决方式,说的是其实年轻的都有能力改变,但是吃力不讨好,懒得改变。如果给加薪,没几个人不会不愿意。再有就是有些人已经无法改变。不另起炉灶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最后还有培训,就算有培训发放什么教材问题也很大。因为正确的教材是作业指导书那种类型的,而不是一大堆文字组成的处理规范……不是看不懂,是次要内容太多,空子也太多,让人糊涂。

                            至于老蒋,以帮治党,必然的结果。对组织的理解有问题。不管是名词还是动词。

                            • 家园 警惕反思怪

                              上贴中的那位西安下沉干部,已经被我列入反思怪的阵营当中去了。

                              批判官僚主义在最近几十年已经成了一种流行,但凡所谓的出了点事,是个人就上来批判。其实,对所谓官僚主义的批判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要说新,也只是官僚主义这四个字新。

                              我对此,四个字,不以为然。

                              要解题,得先读懂题。官僚体系或者说行政体系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而如果某种缺陷是无法克服的,那么就不能称之为缺陷。分析如下:

                              一、每个人能管的事,其数目和强度的总和是有限的。这就类似于桌上摆了五颗棋子,你扫一眼就能确认,但如果是十颗,你更多情况下会去数一数,而不是用眼睛扫一下。这是因为扫一眼就能确定的数目,对于人类而言,上限是7或8。蒋介石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事无巨细他都要管。在813淞沪会战爆发前夜,老蒋还给谁谁谁(忘了)写信,信中提醒这位叫谁谁谁的将军注意日军的碉堡很坚固,500公斤的炸弹可能也对付不了。并不是“像这样的事是最高统领该操心的吗?”而是,最高统帅要管这么多事他忙得过来吗?因此,“每个人能管的事,其数目和强度的总和是有限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现假设每人能应对的事务数量(包含了质量在内)为5件,那么如果只有5件事,一个人就够了。25件事,就需要6个人,1个大领导分管5个人,5个人各处理5件事。125件事,就需要31个人,1个大领导分管5名中层干部,5名中层干部各分管5名执行者,25名执行者各处理5件事。

                              当事务数量为5时,层级数为1;事务数量为25时,层级数为2;事务数量为125时,层级数为3。依此类推。

                              数学模型构建完毕。

                              现在问题来了:从总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事务越来越多。可是,事务的增加,是从25件突然跃升至125件吗?并不是,而是逐步的、带有连续性质的增长。而行政系统的结构之变化,也就是层级的增加,却是离散型的,从1“蹦”到2,从2“蹦”到3。

                              离散与连续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所谓缺陷。来具体看看。

                              之前是两级结构,能比较好的处理25件事。现在,事务已经增加到60件,请问该怎么办?两级,已经不够用了,三级,又有富余。

                              最要命的是,建立数学模型是easy的,搁到现实当中就是另一种样子了。没有任何个人、任何机构能拿出一个权威数据,说服所有人,“目前事务已经增加到了60件”。绝大部分人依赖的是“感受”,不适、不爽,诸如此类。所以必定会有人左,会有人右。所谓左就是在“事务已经增加到60件,但人类拿不到相关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的情况下,有一些人认为,要改变现状,就得“克服懒惰”;而所谓右就是有一些人认为,要改变现状就得“增加投入”。左与右,盲人摸象,争吵不休。

                              二、从总体来看,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多,行政系统的层级数目因此会不断增加,但不会无限增加。层级变多之后,就必然出现“话传着传着就变了味”之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无需解释。所谓的“层层加码”就是具体的表现,最上面的领导说一声“紧”,拧到最下一层就变成了“紧箍咒”,能勒死人;最上面的领导说一声“松”,松到最低一层就变成了一滩稀泥,扶都扶不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发明出了“打包术”:10000个瓶子太难数了,发明出一种容器每个整好能装100个瓶子,难度就变低了。然而,拿嘴说“打包术”那是容易的,做起来叫万难,十进位制是谁都 能发明出来的吗?

                              所以,这就“尴尬”了。无限增加层级,受不了,不可行,那就“打包”?可是“打包”也不会,还没发明出来,正在发明的路上。那就压缩事务,限制乃至禁止一部分人类活动?必定又有人跳出来大叫:你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以上两点,谁能彻底搞定,我现在立刻就把键盘吃下去。

                              反思怪之所以 是反思怪,就是题都没读懂就开始解题,并且自认为自己把题读懂了,自认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都是站得住脚的,是“官老爷”固执、愚蠢才没有得以采纳。什么叫真正的愚蠢?就是不知道自己愚蠢。

                              然而,不知道自己愚蠢,也是无法消除的社会现象。投球投不进篮筐,多数人会自认为是自己技术不行,但仍然无法阻止人类的另一部分去怪篮筐,这是“人对物”。那要是“人对人”呢?那就一定是“公说婆不对,婆说公不对”。这一点,谁能想出解决方案,我现在立刻把鼠标也吃下去。

                              不要总觉得“我有切身体会”,我就一定有发言权。盲人摸象时,难道盲人没有切身体会吗?小蚂蚁,人看一眼就能看清全貌,大象呢?庐山呢?地球呢?宇宙呢?事越大,就越难看清。

                              所以,做人得有觉悟,能觉悟到自己渺小,并且因为 这种渺小而很难看清庞然大物的全貌,如此方能懂得“闭嘴”。同时,做人更需要觉悟到“恰如其分、不多不少”这样一种妙不可言的状态是可遇不可求的,活36500天,有十天能达到这种状态就算是幸运了,36500天当中的99.999999%要么就是“多了”、“富余了”、“闲了”、“懈了”,要么就是“少了”、“不够用了”、“紧了”、“弦要崩断了”。就像农民,欠收也愁,丰收仍然愁。真愁假愁,由个人修养决定。个人修养到位了,自然就“无为”了。

                              通宝推:拈花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