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研究历史的立场问题 -- 任爱杰

共:💬33 🌺25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所谓的西方传统

        实际上是贵族传统或者叫精英传统,正如西方的历史观,是精英史观,这是和我们中国的人民史观最本质的区别。研究西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等,如果没有把握住这点根本前提和建立这样的思维范式,最后一定会坠入云雾里,不得其解,或者走向歧途,得出错误的结论。

        纵观整个西方文明史的宏大叙事,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基本上都是前者占据了主导地位(此处并非指人口占比,实际上无论古今中外,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的分化对立都是常态,而且人口占比上都是二八定律),真正开始实现平民化,是到了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但即便如此,到了今天,还有不少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典型如我大英帝国,而教皇在大多数欧美国家的崇高地位,也还是无可撼动,作为民主自由灯塔的米帝,虽然有了更大进步,但骨子里继承的还是传统西方的精英史观,普通民众的意识形态和精神世界,实际上还是被这种精英史观所掌控和主导,各种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无处不在,你提到的所谓长子通吃的传统,恰恰就是很好的例证,相对应的,我们古代也有帝王史观。如果没有建立上述人民史观的思维范式去批判性地学习,一定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了。

        之前哈利波特在国内带起一波热潮时,有个天津外国语学院的老师翟文喆,在当时的人人网上写了一篇《郝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的系列帖子,可以去看看(人人网早已没落,现在似乎倒闭了,原贴已经不可见,只能搜索),是一个非常好的剖析这种西方精英史观的素材,作为畅销全世界的儿童魔幻文学代表作,能够被广泛传播,这本身就很有意思,西方精英阶层对精英史观和文化传统的灌输,可谓从娃娃抓起,而这部作品的作者罗琳阿姨,恰巧就是马尔萨斯的老乡,我大英帝国人,生于西方精英势力这个传统大本营的平民阶层(是否属于平民这点存疑,没有考证),至于马尔萨斯先生,则当仁不让地属于传统贵族精英阶层了。

        关于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在我大英帝国爆发这个宏大课题,期待你的长文,但仅仅归因到这种所谓的精英传统是不够的,这个因素,我觉得勉强算是一个加分项,仅此而已。

      • 家园 长子继承制是卷得不能再卷的内卷

        老兄真是高论:

        这段我读了就觉得没什么问题。西方传统的继承就是长子继承,其它子女吃空气。这和中国传统的子女均分继承父母遗产是有区别的。马尔萨斯这个提法符合西方传统

        如果在没有进项(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去救济穷人,就是均贫富,杀富济贫,这是儒家的做法,然后就会越来越卷,大家越来越穷。道德是工业革命的阻碍,这就是为什么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我们没有。我那篇长文马上准备写邓小平已经写到这个这个部分,原本准备今晚写的,明天要团年喝酒,想了想延后了

        那么这种西方式的长子继承制就不是内卷?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家族财富流失和碎片化。中国古代其实有类似的做法。但不是长子继承,而是宗族财产共享,类似现在西方的家族基金制度。

        长子继承制恰恰是卷得不能再卷的内卷,都卷到剥夺血亲的生存权利了。

        这种制度有利于国家发展吗?如果从结果倒推原因,西方人自然很乐意把这个作为原因。问题是中国五千年来没有搞这个制度,不但文明没有断代,而且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比同时代的西方人生活得更好,更加富裕。国家也更为强大。

        搞长子继承的,也不仅仅是英国。就亚洲来说,日本、朝鲜、泰国以前也是长子继承制度。那么为什么他们就没有爆发工业革命呢?尤其是日本,孤悬海外,基本就是英国在东亚的镜像。

        至于在政府没有进项的情况下去救济穷人,就会越来越卷,大家越来越穷。真是高论。我只听说过,不论中外,如果政府不救济,穷人就会起来推翻政府的,还没听说过,均贫富了国家反而衰亡的。政府不救济穷人的,中国历代造反者早就作出了榜样。外国的革命也一样风起云涌。难道法国国王的脑袋是因为救济穷人被砍掉的?倒是他的王后据传要快饿死的贫民吃不到面包就去吃蛋糕。

        相反,中国任何一次盛世的出现,都是有了均贫富为先导和基础的。外国其实也不例外,如果没有法国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均了贫富,法国哪里会有后面的拿破仑时代。

        恭候您团年喝酒后的继续高论。

        • 家园 欧洲原来的一夫一妻制能缓解这个问题

          我觉得欧洲当年有两件事缓解了继承时的冲突。一是欧洲接受基督教后比较严格的执行一夫一妻制,所以封建主合法后代的数量有限,而且当年婴儿死亡率比较高,能活到后面争权夺利的儿子比较少。二,当年当教士并最终成为主教甚至教皇是封建主幼子的另一出路。欧洲皇权和教权平行,当教士也算不差的出路。而且说实话高级教士生活很不错,住主教宫殿,收宗教税,甚至有自己的军队,吃肉喝酒完全没问题,社会也普遍默认高级教士拥有情妇和私生子。

        • 家园 这种所谓的西方长子继承制

          是西方精英史观的具体呈现,目的正是您提到的,为了确保贵族精英阶层财富和权力的集中传承,除了继承制度,婚姻制度的历史和传统更有意思,但其目的和性质同样都是服务与维护贵族精英阶层的利益。关于婚姻制度,我在本楼另外一个帖子中所谓的西方传统,提到翟文喆老师写过的《郝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一文,从婚姻制度的角度,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深刻剖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揭开了西方精英史观的画皮,也打碎了国内一众年轻人对于西方美好爱情和童话的幻想,因为按照中国老百姓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一般的文学叙事套路来说,哈利和郝敏作为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郎才女貌,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理应最终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小说最终的结局却令人大跌眼镜,其实背后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正是传统的精英史观下的婚姻制度和文化理念,简单来说,就是“血统论”这个无形的壁垒阻隔了他们两人的结合,关于这点,西方的读者普遍都是认可和接受这样的结局安排,稀松平常得很,反而是国内的读者因为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大惊小怪了。

          亲不亲,阶级分,人民史观和阶级分析法,百试百灵!

          通宝推:孟词宗,
        • 家园 没进项才会内卷

          长子继承制恰恰是卷得不能再卷的内卷,都卷到剥夺血亲的生存权利了。

          这种制度有利于国家发展吗?如果从结果倒推原因,西方人自然很乐意把这个作为原因。问题是中国五千年来没有搞这个制度,不但文明没有断代,而且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比同时代的西方人生活得更好,更加富裕。国家也更为强大。

          搞长子继承的,也不仅仅是英国。就亚洲来说,日本、朝鲜、泰国以前也是长子继承制度。那么为什么他们就没有爆发工业革命呢?尤其是日本,孤悬海外,基本就是英国在东亚的镜像。

          中国是有长子继承的,就是皇帝,搞过嫡长子继承制,平民都是子女均分财产。这是物资不够分配的必然选择,而这样分配的前提是和平

          西方的长子继承制不是内卷,因为西方和中国不一样,西方是有进项的,就是出去抢劫。长子继承了所有财产,他才能组织人力物力出去杀人抢奴隶;如果子女平分,那就是全家族被其它家族灭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尔萨斯这个提法是符合西方传统的,只是不符合中国传统。

          日本、朝鲜、泰国都位于中国隔壁啊,儒家圈的人道德品质太高,道德感太强是不能产生工业革命的,具体你可以等我团年喝高了回来继续写邓小平,写邓那一章我准备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点论述,如果不降低道德,工业革命过去不会,未来也不可能发生在中国

    • 家园 从马尔萨斯的立场问题,到汉族强制一胎化的立场问题

      楼主提到马尔萨斯的立场问题,并指出马尔萨斯的立场反动。

      而马尔萨斯的理论是1981到2016的汉族强制一胎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那么,汉族强制一胎化的立场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家园 谈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一胎化政策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区别对待,根源上是由于当时的民族政策,属于另外一个话题,本质上来说,这种政策上区别对待,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因此,如果讨论人口和计划生育话题,我认为不宜过度强调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别待遇,在这个论域下,我觉得只需提“一胎化”即可,而不必刻意加上“汉族”,如果讨论民族政策问题,除了基本的生育权外,还有教育权等其他各种领域的差别待遇,但这都属于另一个论域了。

        其次,一直有观点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之前的鼓励多生多育转变为少生优生,甚至于极端到“一胎化”,背后是西方国家的阴谋之一,包括最近看张捷的文章,也有提及,并具体到指向到犹太金融集团势力,关于这点,可能性我觉得是越来越大了,尤其是考虑到犹太势力对于全球舆论话语权的掌控和洗脑能力,但阴谋论始终来说,既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如果站在敌我矛盾的视角,现在我是相信这一阴谋论观点的。

        第三,对于国内来说,在当时条件下,执行如此的生育政策,我觉得一方面有西方阴谋颠覆及其国内带路党鼓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基于经济发展现状和对于未来前景的考量,粮食问题和就业问题,是很现实和紧迫的,既关系到老百姓的民生,又关系到执政党的政权稳定性,至于政策的理论来源问题,以当时的“猫论”来看,采用什么理论来作为决策依据,其实根本不是重点,而理论背后的立场问题,自然也不会去深究了。

        最后,关于改开后的生育政策,我的基本看法是,以“一胎化”为核心的少生优生优育政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唯一的问题是,没有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至于这个锅,我觉得要由计生委等既得利益集团的门户私计来背了,但这始终也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倒是没有必要从当时政策依据的理论来源、背景和立场,反溯到执政党和当时决策层的立场问题,最多也只是有一小撮“汉奸”和西方里外勾结的敌我矛盾,不能扩大化。

        顺便提一下最近河里有人提到,为何西方国家在中国人权问题上,从来不拿“一胎化”说事,一方面,这既有“一胎化”本身就是西方阴谋颠覆的原因(从这点上来说,也可以作为阴谋论的一个侧面依据),即,凡是我们做得对的,西方就大骂,凡是我们做错了的,西方就闭口不谈反过来甚至表扬,另一方面,可能也有西方国家,尤其是为首的米帝,在堕胎的问题上,本身内部争议极大,也是驴象两党的重大分歧点之一,想拿这点找中国的茬,很容易翻车。

        通宝推:审度,孟词宗,
        • 家园 我认为不能全怪西方

          西方洗脑的情况是不是主要因素,在没有更多证据的时候,不能令人信服。

          我的看法是,任何一项政策是否能推行,并且能推行的顺利,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和配合程度。

          你不能说现在政策出现了问题,就全是政策推行者的锅。

          一年到头,推行了这么多政策,有的执行好,有的执行不好。怎么解释呢?

          在推行计划生育的过程,确实有很多强制,很多暴力,但是不要以为人民群众是不敢反抗的。以前城市征地开始搞强制,土地是国家的,名正言顺,但是能推行多久?

          推行一项政策,是有行政成本的,如果人民群众广泛的不理解,不配合,你是推行不下去的。防疫同样是例子,没有人民群众的配合,中国防疫能这么顺利吗?

          当时的生产力条件,确实让人民群众产生了,中国人确实太多了的想法。为什么“上山下乡”?城市养不了这么多人。

          现在生产力进步了,社会老龄化了,需要的青年劳动者多了,才想起来人口问题,但是也不要把锅都甩给政策制定者,甚至西方。

          • 家园 在谈到改开后执行“一胎化”计生政策的原因时

            我把外部的西方洗脑和内部的经济压力(包括粮食问题和就业问题等)这两方面的原因并列,用了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并没有突出哪一方面是主要原因,实际上,我认为后者才是主要原因,也就是主要基于当时国内的现状做出的决策,并没有把前者作为主要原因的意思,当然,我的表述确实不够严谨,容易引发歧义就是,同时,我也肯定了当时制定该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唯一诟病的,也仅仅是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及时进行调整而已,除了因为句式使用的原因可能引发歧义之外,你是不是对我上一个帖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有什么误解?

            • 家园 有些地方,我确实没看清楚

              只注意到了最抓眼球的“阴谋论”,向你道歉。

              另外,再补充一些个人的看法:

              唯一的问题是,没有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至于这个锅,我觉得要由计生委等既得利益集团的门户私计来背了

              这里有两点,我不是很认同。

              第一点,政策调整这个锅由计生委来背,不全面。

              首先,计生委是利益集团这一点,就不是很准确。

              所谓利益,无非一个权,一个钱。权,计生部门的仕途并不算宽广。钱,靠计生罚款能有几个钱?

              国家一级的计生系统彭佩云还算有些影响力,之前之后的领导你能想到几个?彭佩云的后任张维庆是给人让路才到计生委。

              基层,计生工作很重要,计生部门安排的工作其它部门比较配合,但这是专项工作,除了计生,几乎没什么影响力。

              真到了政策改变的时候,说撤就撤了,从上到下几乎没有一点牵扯。

              作为一个部门,肯定是有部门利益,但是如果说这项工作真是“百万漕工”,我觉得也不至于。“百万漕工”的部门在于利益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计生说到底是专项部门,有利益,但是不会有太多牵扯,咔嚓一刀就完事。

              其次,计生委是执行部门,大政方针估计不是他们说了算。还是国家领导人定。

              前边说了,作为一个部门,肯定存在部门利益,肯定希望本部门能长期存在,在给领导的情况汇报中对有利于本部门存在的话会多说,但是领导人不傻,这个道理不可能不明白。他们有多种渠道,政策调整绝不可能只看部门的情况汇报。

              而在基层,执行情况会更灵活一点,这里结合第二点谈。

              下边就是,我的第二点不认同。

              计划生育没有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一点,我不是十分认同。

              从政策发布和宣传推广的情况来说,你说的不错。计划生育没有及时调整,即使有所调整,也是向严的一面调整。

              但是,从执行的情况看,计划生育的调整一直在进行中。

              根据我的了解,计划生育从82年定为国策,到90年代,执行的趋势是向严的方向发展。没记错的话《超生游击队》就是这一时期的小品。

              但是90年代之后,执行力度就松了不少。

              全国的情况,我没有调查,但是在本省及周边省份的情况,从95年之后到胡温时期,计生基本局势就是“城市紧,农村松”。

              从明面上说,计生工作是有一票否决权的,在管理考核制度不断完善细密的同时,却明显放松农村的计生工作,很多农村基本就是放开了生。这种情况是有些不合理的,作为基层政府不是管不了,就是没去管,基本就是躺平。

              而这种“城市紧,农村松”的执行调整,是执行过程中的自然调整,还是有上级的操作,这就不是很清楚了。

              但我更偏向是出于上级的操作。

              如果是执行过程中的自然调整,“城市紧,农村松”会不断反复,就是农村松一阵,然后整改,再紧一阵。不会是一直这么松。如果是上级操作就很简单了,上级只要调整考核范围就足够了,要知道懒政才是基层的常态,只要上级不要求,下边自然会躺平。

              如果是上级的调整,我推测可能是计划生育已经纳入国策,调整起来难度很大,只能先通过执行来松动,调整。

              当然,必须要声明一下,以上都是我的推测,我没有内幕信息。

              我的结论是,计生政策的调整在执行层面一直在进行,而把握政策走向的不大可能是计生委,这个部门没这么大的影响力。

              • 家园 哈,从来兄言重了

                道歉万万使不得,大家相互分享观点和看法,共同学习和进步而已。您的分析很细致,赞一个!

                其实对于计划生育和人口政策的调整问题,我提到的没有“及时”,主要是指对大方向的整体调整,也就是从“一胎化”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胎”一直到“鼓励三胎”这样级别的调整,感觉这样的调整迟了点。现在大家讨论人口话题这么多,也是去年人口七普数据出来后,数据实在太扎眼,和之前的数据,在统计学意义上,其实衔接是有问题的,令人眼镜大跌,从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说到底,主要是对今后老龄化的担忧,特别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

                而从实际工作的执行层面来说,各级计生部门和不同地方政府,对于这项长达几十年的基本国策的落实,肯定是层差不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灵活处理的,不仅包括你提到的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各个省、市之间,或者更笼统一点,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差距都很大,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讲得不好听一点,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客观来说,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工作中也只能是把握住大原则和底线,然后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细则等,这更应该叫实事求是,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家大业大,这么多的人和事,各种情况特别复杂,必须也必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否则,工作就做不下去了,从这点上来说,在把握整体原则和局部细节的平衡上,土共做得是相当优秀了,否则早散架了,更别提发展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

                至于说没有及时的进行大方向的调整,这口锅,如您所说,只扣到计生委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头上,确实有失偏颇。应该说,计生委等既得利益集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政策的大方向的调整,是起到负面的阻碍作用的,但政策的整体僵化现象,也许更应该说,是所有人共同推动的,国家不是一个自然人,说变就变,所谓船大难掉头,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每个组织,很多时候都是盲人摸象,不识庐山真面目,正如我们回看历史,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弊端和体制僵化,整个国家正在失去活力,眼看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但当时深处其中的人,往往看不清,即使看清了也往往无能为力,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改革这么难吧!

                • 家园 再说几句

                  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解释,我认为不够完整。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类情况出现,或者是政策面有较大弹性,或者是对策有很大的利益驱动。这才会让各级部门在执行时,寻求利益最大化。

                  但是“计生”政策,政策面比较刚性,弹性空间很小。利益层面,地方政府可能会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别人开方便之门,但是很难这样大范围的出现“执行抛荒”的情况。

                  “懒政”可以解释,但是“懒政”现象是一时的,如果说“农村松”的情况出现反复,呈现“松——紧——松”的情况,可以用“懒政”来解释。而当时的情况是一年比一年松。

                  说到这里,我还是要声明一下,我一没有对全国范围进行大面积调查,二没有任何内幕资料,以下都是我的个人推论。

                  根据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绝不会是下级执行部门单方面的不作为,而是上级存在一定程度的默许。

                  毕竟“计生”被定为“基本国策”,这就导致对“计生”政策的调整格外困难,即使今天计生部门基本撤除,鼓励生育的大环境下,“计生”一词依然被定为基本国策。

                  习近平: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习近平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但是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国家已经认为中国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这是2001年的报道,暂时是我找到较早,但我记得这样的提法是早于2001年。

                  中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2001年,中新社)

                  在2000年左右,国家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战略判断,同时“用工荒”的情况,“老龄化社会”我印象中在这一时期就有人提出。当时还有本畅销书《大国空巢》。时间不一定准确,左右差不了几年。

                  我的推论是,当时的现实环境和舆论对“计生”政策提出质疑和挑战,但是中央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具体原因我就不清楚了),没有在政策层面做出回应,而是相对务实的在执行层面做了一定程度的放松。政策是源于理论假说,谁知道哪个理论假说更正确呢?如果在执行层面做调整,领导会主动很多,无论是收还是放,都能得心应手。

                  所以,我的意见是,95年之后到胡温时期“计生”在执行层面的调整,不能仅仅认为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可能是上级放松对执行层面的要求,下级则主动或被动(懒政)的做出调整。最后强调一句,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推测。

                  • 家园 如果从执行层面来说

                    纵观改开这几十年,计生政策整体上的趋势,即使只考虑在政策放开之前的时间段,是由紧趋松,这点应该是可以成立的,虽然缺乏足够的调查和数据来支撑判断,但这种大时间尺度上的整体变化,根据日常生活,还是容易感知得到的。但局部来看,就不好说了,就我知道的身边真实案例,在全面放开“一胎化”政策之前,既有通过罚款或者其他方式超生的,也有被强制堕胎的(发生在政策全面放开前不久,真的很不幸),但孤例不证就是。

                    从来兄的意思是,出于某些原因,决策层一时之间难以对政策进行明面上的及时调整,于是,利用一些内部的默契,默许甚至“鼓励”在执行层面打折扣,从而实现变相地调整政策的目的,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不能说是不可能,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土共的“只做不说”的风格,但我还是比较存疑的。

                    我比较倾向于认为,土共在做各种决策时,主要是基于客观现实和数据,不太可能被“历史包袱”绑架,也就是实事求是,土共是相当务实和灵活的,很少教条化,所以才显得“土”嘛,😂😂😂决策层也很重视调研,这个是从教员时代就打下的底子,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至于调研和搜集的作为决策依据的数据和信息,和客观实际的偏离度和误差,那是另一回事。

                    计划生育这个词汇,我认为是完全中性的,甚至于是偏向褒义的,作为国策,理应长期坚持,同时,也不能因为作为国策而成为调整的思想障碍,国策是国策,该坚持坚持,但是这国策的具体内涵,完全是可以跟随时代调整变化的,就好比改开也是基本国策,但改开的具体内涵和外延,也是不断变化的。“一胎化”是计划生育,“全面两胎”也是计划生育,甚至于完全放开,鼓励多生,乃至制定奖励计划,同样也是计划生育,完全不冲突啊。我是不同意把“计划生育”和“一胎化”这二者划等号,它们应该是属于包含关系。当然了,这是我的理解,决策层或者其他老百姓怎么理解,那是两说。

        • 家园 补一个我的记忆:计生是攻击点

          我不知道为什么说美欧没有攻击中国计生?这个道理上讲不通:人权问题一直是西方对中国的重要攻击点,计划生育会不攻击?真当人家笨?

          计生问题一直的美国之音之的攻击点好不好?还有那些人权组织。至于政府层面,邓小平那个“移民1000万”怎么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