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与月之回忆河友探讨一下虚无主义 -- 给我打钱87405

共:💬1308 🌺2431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是文字障碍

                              是为了说明问题,必须维持一个先验定义,或者必须脱离日常语言。最终的结果就是套套逻辑,因为定义就是讨论范围,它决定了结果。

                              就像之前秦政的例子,那只是常识而已。问题在于,「一般人」已经把暴政的定义变成了所谓儒家的,某种价值上的。而史学中则不然,首先要放到事实上看,也就是政治经济上的高压,比如强行整合和过量征役,进而带来对行政力量的需求。反映出管理体系的不足。其实不限于史学,随便百度一下都可以看到这种理解。

                              结果就是,如果不先验定义,不定义暴政和别人是怎么想的,整个说法都不会成立。脱离日常语言(重新定义)也是如此,如果不这么做,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比如下面的周而复始。适当无所谓,始终就是两码事了。

                          • 家园 我知道你说的意思,但这里说的是大小世界

                            今天才能发,昨天限制了,而且都是些草稿,抱歉。

                            为什么要纠结小世界,很简单,因为这是所有走向大世界的必然。换个表达方式,是所有人心秩序的必然。

                            天下是指人心的天下,人心秩序直接和最高存在沟通,通过人的普遍联系,形成命运的共同体。这就是天下。

                            世界是指现实的世界,这个不用多说。

                            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人心秩序的第一步,就是每个人直接和最高存在沟通。这会导致第一个副作用,那就是私人化。中印西各有典型。

                            先谈印度,对中国来说,似乎这个影响最大。佛教的唯识学就是如此,他会把世界变成每个人的世界,甚至彻底取消了主体间性,他人都是自己世界中的他人。这对政治(价值)秩序的破坏不用多说。不谈唯识学,儒家对佛教整体的批判就很有代表性,即无父无君,误国误民,打破了汉人的伦理基础,使得社会分裂。

                            就此可以谈西方。这也是基督教的作用,对于希腊-罗马而言,古代宗教和政治共同体原本是一体的。基督教打破了这个现状,完全以个人以内在化为特征,尤其是奥利金以后。不再具有原有的公共性,比如敬神祈福都不再以政治共同体为单位,而原本的习俗,包括在此之上的习俗法也就不再有任何必要。

                            这里和之前讨论的像不像?(他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解决的方式和之前又有什么区别?)

                            然后就是中国。中国似乎始终能够对抗以上理论,比如儒家。哪怕有类似倾向的道家,也不会否认经验世界的存在和政教的必要性。但是这两者早已经淡出中国很久,很难说有什么影响力。那么影响中国的究竟是什么?

                            是共产主义。

                            准确的说是间杂科学主义的共产主义。

                            然而问题在于,共产主义(国家)理论,或者说所有的现代国家理论,本质上都是一个砍了头的上帝。

                            你明白问题所在了吗?

                            大小世界的问题,和现实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价值上的创新不仅没有,还一直倒退,也就是躺平”也可以得到理解。

                            因为那些价值基于天下与世界的分离。

                            制度创新,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不是否认事实(世界)上的制度,也不是否认价值(天下)上的实践。

                            那些当然存在,当然是所谓进步的。

                            但是,从来不是一个天下。

                            我不是在讨论事实上共产党为什么赢得了政权,价值上又获得了多少认可。事实可以带动多少价值,价值又可以带动多少事实。又该怎么处理落后,自我革命。

                            而是说这种分裂是本质意义上的。

                            落后……进步……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没有新时代「创造」的话?

                            1、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说现代儒家都不堪一击,几乎只有一两个人算是在延续了。更惨的不是儒家,而是道家。玄宗失败之后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

                            2、如果是说作品问题那个帖子,总的来说,即便躺平,也维持了一定「价值」。甚至可以说对立面都极端了,还能维持难能可贵。但这没什么意义,因为说的是行动上的躺平。更多的是提供对立面的指导意义。是说需要注意剧作手法的价值影响。很多时候,稍微变动就够了。

                            3、另外之前所说的「没脸发」,其实在说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就算有创新,在能够充分证明自己之前,也是没什么动静的……光说有什么用?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近十年来中国创新的常态。

                            4、的确是周而复始。不断地重回这个问题。那些总会解决,总会出现。总会出现,总会解决。讨论这些……难道不是掉进了某种还原?

                            基督教对古代宗教的破坏,带来政治革新,这是第一次。

                            新教对天主教的破坏,带来政治革新,这是第二次。

                            启蒙运动对宗教的破坏,带来政治革新,这是第三次。

                            共产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破坏,带来政治革新,这是第四次。

                            每个阶段都会出现所谓个人主义,出现所谓色欲(concupiscentiae)所主导的社会。

                            每个阶段都会出现高度集中,多方面统一,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回落,溃败,循环往复。

                            这和落后势力其实没什么关系。问题应该反过来,这和能否进步有关系。

                            从这个角度讲,也许说法是类似的。但重点不在于进步,说多少次也不过是常识而已。

                            问题在于:

                            为什么会不断重复?

                            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后者现在有结论。一般来说是从所谓系统的角度,比如耗散。回落是维持高效社会的消耗太大。问题在于,不只是物质上的耗散,还有精神上的。管理学已经告诉我们,不能把每个人看的太高,也不能看得太低。把每个人都看高(共产主义)或者看低(社会契约论)显然有先天问题。

                            那么,这是否是前者的原因?革命是否从一开始就有缺陷的?要知道看高的也会承认人性的不足,看低的也会承认高尚的可能。

                            再联想一下之前谈论的那些话题,比如流程实践,比如另起炉灶?

                            留下来的那些,比如天主教、新教、资本、共产,和以前还是一个概念吗?

                            所以我只是指出现象,没什么理论。

                            • 家园 都说了,我不认可周而复始这个词!

                              这他娘的是机械观的产物。机械观就是简单看数量,说白了,就是简单看概率。

                              啥叫周而复始?地球一圈接一圈的围着太阳运转是吗?不是。两盘菜,主料完全一样,一个放盐,一个放糖,盐也好糖也罢占比都极小,但这两盘菜能一样吗?

                              • 家园 那是定义问题

                                周而复始有三个定义。现象上的、本质上的、结果上的。一般来说大家容易认为是本质上的,所谓历史周期论。但是实际上是现象上的,本质上早就不是一回事了。因为我们所说的周期,不是事实上的,而是价值上的。

                                比如今天我一顿饭吃饱了,明天两顿吃饱了,是一回事吗?这就是为什么事实和价值不能混为一谈。因为价值是没有本质的,他表达的是整体秩序所反应的某个状态。

                                就这里而言,从起点来说,恰好是价值问题,所以可以说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周而复始。但是就表现来看,尤其是社会状态来看,也可以说是周而复始。从结果来看,是事实问题。但是我们评判事实的时候必然引入价值标准。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语言和概念是无力的。只要你用这些定义,就必然会如此描述。问题只是大家表述的很可能不是一个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首先要分出天下和世界,然后再合二为一。为了方便讨论而已。况且,如果不加区分,反而会导致虚无主义,那就是永恒的变化和只有历史中的人。周期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实问题。

                                周期代表的是 it-reality是否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区分,和潜兄一样,这会导致进步从本质上消解。没有进步和落后,只有对时代的适应。存在即合理,即便暂时落后,那也是因为历史进程。我们在讨论进步和落后的时候,已经暗含了周期。因为进步和落后,本身就是一个周期循环。

                                这就是我从下河就开始批判的所谓永恒结构。

                                • 家园 本来就是鸡同鸭讲,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给你一个“务实”的例子吧。

                                  粳,这个字怎么念?《新华字典》说念“京”,农业专家说念“梗”(三声),这俩扯皮都扯了几十年了。最开始都认为对方是错的,后来才有人(第三人)意识到,语言学跟农学不在一个频道里。《新华字典》之所以说念“京”,是以北京和东北官话为准,并且主要考察的是北方语系——这个错误其实太他娘的大了!农业专家难道就完全正确吗?农业专家确实是从“实地考察”出发,然而,农业专家也没有注意到自己以及自己所考察的对象所生活的区域,更没有意识到规范与习惯的冲突。最后两家一商议,粳字念“更”(一声),但是,截止到今天,《新华字典》仍然没有更新。

                                  或许会有人说,这有什么好扯的?不就是一个发音么?随便念什么都行,念成“屎”都可以,今天买了十斤“屎”米,统一就行了。遇到这种人,你还能说什么?不在一个位面啊。

                                  统一不是一统。

                                  周而复始这个词,并不是定义的问题,表面上看好像是定义不同,本质上却涉及到了“到底何为生命?”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

                                  • 家园 我的意思是你没看我写的

                                    也没注意之前的讨论,比如「和以前还是一个概念吗?」比如对永恒结构的批判。这个问题是很久以前讨论就解决的,但是到现在还在重复。

                                    较真的话,当然是定义问题,因为周而复始,原本是没有「本质」这个内涵的。因为原初经验是行星之类的周期运动,然而我们知道运动每次都是有所不同的。所谓周期,指的是他还在转,而不是总会出现在完全相同的地方。所以并不存在所谓本质上的周而复始。现在会这样,就是之前讨论过很多次的抽离语境。

                                    这和字典扯皮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因为这是有意为之的结果,和习俗与学术的冲突不同。没有这个基本预设,或者说所谓永恒结构,有些理论就会彻底崩塌。但是我们还不能放弃这个表述,因为没有更加适合的表达,有也意味着有所变化。但是我们都知道汉语是分析语,从来就是语境决定的,所谓即鸡同鸭讲,不是因为说过无数次的脱离语境,就是试图用自己的价值去覆盖他人的价值。

                                    为什么要说周而复始不能放弃,而且要区分定义呢?因为这个楼里的讨论都是在说周而复始。比如自我革命,不断前进,还有什么吸能放能……所有这些都暗含了周而复始的意义。

                                    定义的关键不在于冲突和结果,而在于诞生疑问的场景。定义究竟是为了什么问题而定义的?也就是说过无数次的语境,即便是定义这个词,也要考虑到他到底是在什么语境使用的,和一般理解是一回事吗?最简单的,天命和人性都是定义,和读音,是一回事吗?

                                    所以,你说的定义和我说的不是一个定义,我觉得这些话题都是以前的重复,并没有什么改变。

                                    在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审度兄的一些说法是合理的。

                                    • 家园 你在往上走,我在往下走,这下好理解?

                                      所以会跟你说,你再次看一下我的主贴嘛。我那个比方你可能漏掉了什么,左脚踩着右脚玩凌空虚步,不仅指的是虚,也指的是方向,你在向上走呐。

                                      我跟你不一样,我说话的方式就跟你不同,我是往下走的。而我这个往下走,也只是表象,或者说,一次只能谈一个角度。树是如何生长的?树梢指向天,树根指向地,树越往高处长,根越往深处扎,这俩是同步的。如果不同步呢?不同步就死了啊。

                                      所以,我说话的方式,从来就跟你不一样,并不是习惯使然这么简单。你没有注意到,每次都是我主动把话聊死了吗?我为啥要这么做?

                                      我挑明了说罢,你我并非同道中人,你我是鸡鸭关系。这么来讲,张三跟李四聊不到一块去,是因为张三是A—B—C—D,而李四是A—B—E—F,只在A-B这个段落里有交集,后面就开叉了。而咱们的情况,好比就是,我是A-B-C-D-X-Y,你是A-B-C-D-M-N,只在A-B-C-D这个段落有交集。我一开始就发现了,你我是鸡鸭关系。

                                      • 家园 那倒不是

                                        如果有所谓分歧,只能说是你的理解问题。毕竟没有任何具体表述,怎么说都是可以的。

                                        第一次发现有这种可能,是刚才自由兄那里,我不知道你是否选了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但是推论必然走向选择一个定义。否则是不可能有结果的。而正是定义问题,也就是你的“到底何为生命?”,决定了这种表现。

                                        最近的说法依然围绕这个定义,并且某种程度上放弃了第一实在,那么结果上就是同义反复,就像聪明的牛。我觉得也没什么必要讨论了。纵云梯向上走反而更适合你。

                                        这其实是很早以前就说过的,迷宫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况且,说到底这里不过是在说话,和走路没什么关系。

                                        其实仔细看一下作品问题和上面一些表述就知道,所有看似往上走的,都暗含了怎么向下走。因为疑问才是核心。往上走是问题的发现,往下走是问题的解决。三者是一回事。我所说的不是往上走和往下走的问题,而是往上走和往下走的基础是他们是一回事,不能只有其中一个。只有一个,就会存在分裂。而这是很久之前就已经达成一致的问题。现在还在重复,只能说都太聪明。

                                        在一回事的状态下,往下走就意味着对应的往上走。比如这样走意味着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往上走也意味着对应的往下走,比如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就已经知道了怎么走。只有表达上的区别,没有结果上差异。只有不是一回事,才会觉得鸡同鸭讲。

                                        • 家园 “到底何为生命”这并不是一个定义问题

                                          假设,所有人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结果就是大家都一样么?显然不是。

                                          人的学习成长,若简单划分,可以分为内与外两大区域。这里,内、外二字不能简单从字面上理解。

                                          有人天天讲,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我说“这不对”,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家和万事兴,家庭教育并不是第一位的,家庭成员的关系才是第一位的(我在是跟人争论啥是第一位吗?并不是,但有人偏偏就要这样来理解,这不是我的表达出了问题)。人的脑子极其强大,然而强大的事物总是不稳定的。为什么家和就会万事兴呢?一个稳定的、和谐的环境,才能让人的脑子得以正常发挥,否则必定会犯下叫人匪夷所思的错误。正因为“原生”脑子极其强大,故人一定有欲望,这叫“有为”。这个“有为”是相对“躺平”而言的。然而,过度“有为”必定会导致天然的不稳定性被“调动”起来,这就是俗话说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因为如此,所以又会说“无为”,“无为”是相对“有为”而言的。所以结果就是,偏见认为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这就导致相当数量的人,他的脑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发育不全,脑残。如果你认为我在骂人,那就这么认为好了。

                                          那么上面这一段,我在讲的是内还是外呢?我是不会去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如果我说,“我在谈内”,一定会有人指出你“本质在谈外”。反之亦然。所以我会说,“我的话并没有说完,还有一截。”

                                          人所汲取的经验,无非就是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理论上可以做到“平等”,两个孩子,同父同母同老师同教材;直接经验是没有可能“一致”的。这就意味着,即便间接经验的获取没有一丝一毫之区别,人与人也是不同的,一定有“鸡”有“鸭”。某些特殊的直接经验,会叫一个人脱胎换骨。迄今为止,我们人类有没有能力给每个人都“提供”扮演关键角色的特殊的直接经验呢?并没有。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处于非常肤浅的水平,只是很模糊的认识到,某个张三,若经历过“死去活来”,他就有可能变成另一个人。哪吒的故事在N多人看来就是个神话,封建迷信的色彩很浓厚,我却说,这是真的。凭什么?就凭我确确实实有两次“死去活来”的经历啊。你有吗?你没有。你没有你跟我说个锤子?所以在我看来,所谓野史中记载的,某人出生时天有异象,或者从河里捡到一只背上有奇怪纹路的乌龟,有一部分,是真的,剩下的,全是假的。没有珍珠,哪来的鱼目呢?

                                          注:“死去活来”这种体验目前能不能划入特殊的直接经验,还有待进一步考察论证。

                                          • 家园 我是说你做的就是你自己说的

                                            你在回答你不会回答的问题,或者说你认为我在回答我不会回答的问题。这个就叫做定义。

                                            换句话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定义。因为定义并不一定是语言上的,更可能是行动上的,无法表述的,叫做实践。当然这种实践我有时候把它叫做表达。无非是想要强调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语。至于意向才有分别之类,早就说过很多次了。纠结这个是没有意义的,兜圈子而已。

                                            这会导致,不管是定义也好陈述也好,表达也好实践也好,本质上都是定义。因为这些背后都预设了事实与价值,好像早就说过,方法、过程和视野一样重要,还有经验与超验。因为他们实际上是一回事。我把这种同一或者说无法分割,称之为定义。

                                            这会导致鸡只会和鸡讲话,是不存在鸡同鸭讲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之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想要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你想要定义的时候,他就出现了。

                                            至于所谓直接经验,哦,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和聪明的牛区别在哪里呢?

                                            ────

                                            这就是原初的分裂,也可以说是语言问题。定义是不可能定义的,那为什么还要定义?定义真的是在定义吗?定义只是指出it-reality而已,那就是有这样一个东西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什么。然后将人拉回到具体情境,面对存在本身,发现自己的疑问……并且做出自己的解答。

                                            这就是定义,通过一个定义,走向另一个定义。而且以后还会无数次面临问题,重返定义。定义本身是什么,从来就不重要。当你认为有这种区别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掉进了这个陷阱。毕竟这是讨论过无数次的了。

                                            原本是想说大家的说法都是由概念和经验组成的,前者依然意味着后者,后者必然意味着前者。不会有往哪走的区别。但这没什么意义。

                                            如果只强调所谓定义,强调定义不重要,背后的东西更重要,那么极易走向只有存在于历史中的人,存在先于本质,其直接结果就是存在主义。这就是为什么定义从来都是很重要的。只不过对定义的定义有所不同罢了。

                                            又限制回复了,先到这里吧。

                                          • 家园 如果我还没有说清楚,那我就再讲一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他每天跑步,我跟他说,你的跑法是错的,你应该学会“主动”摔倒,简单说,你身体的重心应该前移。他就“奇了大怪”:“这是你自己说的话,身体重心前移,人就会摔倒。”我说,“这样你才能跑起来嘛,靠你的本能跑起来,你的本能会阻止你摔倒的。这样跑,才轻松。你现在的跑法是机械似的,你调用的并非是本能。”

                                            但是我这个朋友,无论如何不肯去尝试,“物理学得太好了,忘记了人还有本能”。最近我又一次的劝说他,这次换了一个说法:“苏炳天知道吗?苏神。他原先是左脚起跑,后来改成了右脚起跑。因为有一次有人在背后偷袭他,他本能反应是先迈右脚。他的教练就告诉他,你得换成右脚起跑,这样才舒服。于是,他的成绩提高了——仅从数量上看,这种提升似乎没有质的变化,这是真的吗?”

                                            所以我在说什么?本能驱动是其中一种,直接经验驱动是另一种。有的直接经验非常罕见,“我”有,“你们”都没有,所以“我”跟“你们”区别不是一般的大。

                                            人的驱动方式就三种,一种本能驱动,一种直接经验驱动,一种间接经验驱动。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忘本吗?因为他主要靠间接经验驱动,忘了本能驱动。在间接经验和本能之间,是有一座“桥”的,这座“桥”就是直接经验。不是任何一种直接经验都能扮演桥梁的角色的,得是特殊的。

                                            讲了一圈,我在说什么呢?我在说,你,跟,我,区别大了,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了,我有非常特殊的直接经验,你几乎不可能拥有。所以,有的话题聊到一定程度,我就不会再跟你聊下去了。

                                            人与人,是大同小异,这里的大与小,是指相对值。还要考虑到绝对值,小异,在绝对值并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值,恰好相反,非常大。这个绝对值上的小异,大到何种程度呢?简单说,有的事,“你”能干,“我”无论如何不行,反之,亦然。所以我会说,我的求生欲,一般人比不了,这种极强的求生欲,对人的影响,可以说,巨大,无法描述。即便如此,我仍然是一个人。

                                            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到此为止。

                • 家园 但问题在于有人把天下当作了世界

                  本来想说,小世界走向大世界是错误理解的结果。或者说,小世界和大世界本来就不存在。天下……从来就没有改变。世界也没有。但事实上有多个天下。于是就有了多个世界。

    • 家园 答案来了

      首先感谢月之回忆和懒厨两位河友的参与。我的意思是,基本上不会再有人参与了。为啥会这样?懂的都懂。

      然后要打上一针预防针:心脏不够强大的,请勿往下看,我这人说话通常是很损的。

      下面开始答题,从易到难,先回答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课外辅导班那么火爆?

      答:我闺女有次跟我说,家里的狗最近变得跟猪一样,遛弯回来就卧倒,叫它也不搭理。我说,“你不能怪它”,“从抱回来到今天,已经快四年了,你有想过没有,这四年它是怎么过的?日常来说,也就是早晚各遛一趟,或半小时或1小时,咱家确实比那些人遛得勤,问题是,它一天有24小时要过啊,难受不难受?换你呢?”我闺女接道:“换我?4小时我就疯了。”我又跟闺女说:“这其实是不能比的,狗脑子就那么大,人不一样,人是有创造力的。我小的时候,一放假,你奶奶爷爷就把我反锁在家里。我怎么办呢?我从窗户爬出去。那会住的是筒子楼,窗户开在大门上面,要爬出去对我是有挑战性的。并且我还得趁他们下班之前爬回来,否则一来要挨骂,二来他们要是换招我岂不是有可能出不去了?其实我的感受并不差,先叫来小伙伴,在他们的帮助下爬出去,然后又在他们的帮助下爬回来。狗有这种创造力吗?所以它颓废了,它已经不抱指望了,每天就是出两趟门,没别的了。”我闺女接道:“不光是遛弯,有时候看电视我还叫它一块看呐。”我说道:“你这话,就跟你某些同学的父母一样。这是在打发,好吗?将来你有了孩子,你说你的孩子生活多姿多彩,每天陪你一块看电视,是这样吗?”我又说:“前阵有一个新闻,说有个人被隔离了,狗就自己在家里。很快,主人就通过监控看到狗在拆家。狗主人先是气,后来想通了。我不知道这个狗主人到底怎么想的,我想说的是,狗过得够无聊乏味的了,它每天最大的希望就是主人下班回家,然而今天主人没有回来,第二天又没回来,狗不就抓狂了?”我闺女听到这,就有了负罪感。我对她说:“我不是要你难过。这样,我出资,给狗买些玩具,玩腻了再换。”

      所以为什么课外辅导班那么火爆呢?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一是为了图个清静,二是为了将来好交待,“我可为你花了不少钱的”。要不然,为啥如今一整顿,N多家长跳起来骂娘呢?

      但是你要去问这些家长,他们会怎么说呢?他们会说:“你不知道现在竞争有多激烈啊,你不去上,人家上,你就落后了。”他们会跟你说实话吗?并不会。

      有的人,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背得牢牢的,奉为真经。这就是书呆子,没脑子。真以为走到基层,一问一答,就能了解真实情况啊?毛爷爷后来不也说了吗,“农民不跟你说实话的”。所以我每次看到一些社会调查报告,就止不住的想笑。这事,真有人不懂吗?“你”嘴里有几句实话?自己个不明白?

      所以呢?所以第三问,跟真诚、坦诚有关。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那个年代的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答:我闺女喜欢画画,但从来没有报过班,就自己画——我“禁止”她报美术班,我说有个二胡课上就足够了。她是从小画到大,慢慢就有了经验,有了经验就不满足于一些简单的画,开始上难度。有一次,她突然把画稿撕了个粉碎。我问她这是怎么了?她怒气冲冲的嚷道:“画毁了!知道画了多久吗?还是给画毁了!”我等她平静了,对她说:“你听说过制陶吗?听说过吧。那陶器怎么做的呢?先捏好,再拿去烧。这个你也知道。但是你知道,每次都有可能烧裂吗?不到最后开炉那一刻,永远不知道是否成功。最扎心的是,有些裂缝肉眼看不出来,得用其它方法测试,烧好之后开炉一看没问题,结果一测试,还是裂了。你说,这些制陶人是个什么感受?”我闺女没接话,她知道我在说什么。我又说:“制陶人,分两种,一种我们叫他们匠人,他们往往制造相对简单的陶器,即便烧裂了,损失也不大;还有一种,我们叫他们艺术家,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去创作一件十分精妙的作品,从构思到动手,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不因为他们是艺术家,就不会烧裂。现在我问你,这两种人有什么区别?”我闺女想了想,答道:“后一种,很顽强。”我见状,趁热打铁又加了一段:“你听说过共产党员都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句话吧?对于制陶的艺术家而言,他耗费了那么多心血,但有可能烧坏了,如果他身上没有一种叫做顽强或者不屈不挠的品质,他是当不了艺术家的。可是,他毕竟还有机会重来。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他没有重来的机会,他干的是一锤子买卖。我们也经常听人说起,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这里一件事实际上可以说叫一类事,可以重来的,或者是可以先放下的,比如你爸脑子里装了一个问题,一时找不到答案,可以先放下,存起来,10年、20年、30年,也许有一天就能弄明白。当年那些共产党人,才是真正的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且他们必须尽快完成,不能是先放一放以后再说。如果说,普通人是血肉做的,那么艺术家和科学家就是钢铁之躯,而当年的共产党人则是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才是盖世无双的英雄好汉。”

      我知道,不少人很敬重也很仰慕当年那些共产党人,但是这些人,恐怕主要是靠脑补、凭想象来敬重和仰慕的,并不懂事。

      所以呢?所以第二个问题说的是顽强或者不屈不挠

      第一个问题:“猫论”跟“钱论”到底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跟脑子有关,而脑子又跟真诚、坦诚和顽强、不屈不挠有关,只有当一个人他真诚了、顽强了,他才有好脑子。

      “猫论”指向的是手段,“钱论”指向的是目的。手段是不可以跟目的置换的,因为手段不分正邪,而目的一定分正邪。

      所以,将“猫论”替换成“钱论”,本质就是将手段换成了目的,必定会发生质变。

      手段不分正邪,好理解吗?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想干成一件大事,就得有足够的资源可以配置,所以得有权。而夺权的手段,因为 这样那样的原因,往往无法走正规程序,得玩点“花活”。关键在于,要干的这件事,它是否正义——目的是一定有正邪之分的。

      以挣钱为目的,为什么就是走了邪路呢?因为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钱不是万能的。如果人的奋斗目标只剩钱,全部都是钱,这,还能叫人吗?这已经不能称其为人了,只能称之为“金钱豹”。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弄不明白,“猫论”跟“钱论”是有质的不同呢?

      成因是比较复杂的,我在这里尝试分析一二。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是一个经常要“论道”的文化。道,就是方向,就是道路问题。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实际上每天都 在教育中国人,整体大于局部,一切分裂活动都是有害的。所以,中国人的方向感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这也让一些中国人因为有了本钱而重道轻术。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论人品?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靠的是综合分析能力。人的综合分析能力相当强大,善于利用它,当然就是有道的具体表现。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论人品,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如果李四人品不错,那么他说的话就在理——省事不省事?坏,就坏在这里!对于张三而言,李四的水平比他高太多,张三还有可能综合分析出李四的人品如何吗?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时常议论国家领导人,有一派是这样说的,而另一派是那样说的原因。习大大上台以来,有人说他是左转,有人说他在打右灯。实力悬殊过大,就成了雾里看花。这也是为什么“大人物”总是充满争议的原因。好吧,我直说了,重道轻术之辈,他看不明白,他只能瞎猜。或者这么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他是用综合分析能力来看某某的人品如何,至于理,他是一窍不通的,逻辑对他来讲,跟天书一样,思维严密,那是不存在的。再简单一点地说,他完全不懂理。

      重道轻术之人,他往往被“不择手段”这个贬义词所迷惑,所谓被迷惑,就是有时候觉得有理,有时候又觉得好像哪里不对。然而,仅限于此,停留于此,并不探索,并不追问。“不择手段”一词,该怎么理解呢?其一、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悄悄将手段跟目的进行了对调,不明其理之人自然就观察到了“不择手段 ”之客观事实,他们当然就觉得“不择手段”这个词是对的。然而,这是不择目的;其二、理论上,手段是不分正邪的,然而,人类社会有大量的偏见、误见、成见,所以结合实际,有的手段在理论上尽管奏效,却不能用;有的手段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却可以用。比如,在教育孩子当中,适度的打骂是可行的方案,但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此手段。十有八九会有旁人指责你,孩子难免就会形成误解。这是理论上站得住脚,但实际不可行的例子。又比如,用生产资料所有制这单一标准将人群划分为敌我两个阵营,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阶级斗争这个手段(说工具也行),却在新民民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很大的效用。这是理论上不科学,然而现实中却很好用的例子。其三、手段不分正邪,但手段却有个有效无效、高效低效的问题,所以并不存在“只要目的纯正,一切手段都是可以用的”。也就是说,手段还是有个选择的,选择的是有效、高效的手段。

      在上面,我提到了阶级斗争是一个当年十分管用的手段,可能就会有人在那捂嘴偷笑:“你看你看,我说对 了吧,这就是愚民。”错!早在2500年之前,孔子就告诉我们,百姓是可以欺骗的,但绝不能愚弄。欺骗和愚弄有什么不同?手段一样,目的不同。你看,手段和目的,几乎无处不在,对吗?那么,为什么要欺骗百姓呢?不骗不行啊。一个娃,手里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刀,你怎么办?骗 这个娃,“叔带你去吃冰淇淋”,娃一高兴,就把刀给了你。百姓是小朋友吗?那要看是什么事。有的事,百姓弄得明白,有的事,弄不明白。这是事实。所以,百姓是可以欺骗的、也是需要欺骗的。但百姓是绝不可以愚弄的。那么,这里面又引出来一个问题:你的意思是说,这届群众不行喽?错!不是这届群众不行,而是历来就不行。这里的不行是指某些事。或许有人看到这里,这就会说:难怪人类社会时刻都处于崩溃的边缘。错!又错 了!这一次,不是把手段和目的颠倒了,而是把整体当成了个体的简单加乘。张三,身上毛病一堆,李四,缺点数不过来,所以没有一个好的,所以整个社会都不好。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得出如此结论的。能这样所以吗?不能。我只能这么来形容:以张三为代表的左倾百姓站在左边,以李四为代表的右倾百姓站在右边,那么这个整体就是中正的。或者这么来说,人类的视觉是第一吗?不是。听觉呢?也不是。嗅觉呢?仍然不是。脑容量呢?不是不是不是,没有一项是第一。所以人类就是地球上最差物种喽?对于某些问题,百姓历来不行,不要紧的,还有领导呐。领导不是人少吗?能平衡得了吗?怎么就不能呢?领导权重大啊,领导往往能调配N多资源啊。你没看那太极阴阳图吗?比如说阴(黑色),一大块在左边,这代表着百姓,一小点在右边,这代表着领导。合在一块,中正。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百姓总盯着国家领导人的原因。但是百姓往往看不懂国家领导人,即便“让子弹飞一会”,他还是看不懂,子弹就算飞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仍然看不懂,实力悬殊过大——别不服,千万不要不服。所以有个赵五就干脆“躺平”了:“国家领导人的事我实在是搞不懂。搞不懂就算了,我估摸着,这国家领导人多少是有责任感的,多少是有能力的,多少是要维护公平正义的。我就不操这个心了。我吃好喝好。”这就是传说中的,“傻人有傻福”。机灵鬼、聪明人,张三,看到赵五如此“傻人有傻福”气得不行,气得跳脚,口吐莲花:“大傻子,就知道吃,就知道喝,吃死你!喝死你!”张三为啥这么生气 呢?咳,还不是因为机关算尽一场空!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重道轻术之人,往往是不够真诚的人,也没有足够的顽强。自觉方向感还行,手里稍有点本钱,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正因为如此,重道之术的人,经常被人玩得团团转。口若悬河的论道,他们是很热衷的,若你要他去做事,他是屁都不会。这种人,往往还特别的嘴硬。为啥呢?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有进取心的,不吃亏他怎么有学习的动力呢?嘴硬,无非就是他眼下还没有吃到大亏,或者说他的牙其实已经烂了,只是目前还不痛,还没有发作而已。

      通宝推:途人,
      • 家园 也没啥损的啊?

        第三问我错过了,不过就算没错过,我也答不出啥,对国内的课外辅导没有经验。

        第二问应该沾边,信仰坚定跟不屈不挠大致是一回事吧。

        第一问我没答到点子上。不怕你笑,当时看完,我脑袋里冒出的关键词是英文的General 与 Specific。猫论是General, 钱论是specific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