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杂谈『古文观止』之『司马错论伐蜀』 -- 铁手

共:💬21 🌺1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杂谈『古文观止』之『司马错论伐蜀』

    我最近一段时间有个想法,对照翻看了一些古文观止里面的文章,凑巧看到『司马错论伐蜀』,觉得有些意思。

    春秋战国,秦最后统一天下,现在大家都知道。它的过程也非一帆风顺。秦的地理位置属于中原(当时的世界主流)外围,直接和“蛮夷”接壤,在文化上大概是要被中原各国所歧视。

    伐蜀发生在三家分晋之后不,那时候的世界舞台还是中原各国之间的争斗,包括分晋后的三家。各大力量此起彼伏,和秦交界的魏由盛变衰,中原各国虽弱也没完全倒下,而秦、齐大概因为各为东、西边缘开始崛起。各国或为自保,或为进取,出现合纵连横,其中一个著名的纵横家就是在秦国的张仪。连横的主要思路就是拉拢其中一部分,然后打击另外一部分,以免每次骨头啃起来太硬。合纵则主要是联合南北向中间这些国家,主要是中原和楚国,来对抗秦、齐,当时应该主要是秦国吧。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发起5国合纵和秦交战,实际出兵则只有魏、赵、韩,类似欧盟吧,内部大概也没那么统一,不能合力,公元前317年被秦击败。

    次年,蜀王伐苴,苴向秦求救,韩又来攻。(合纵连横,及此段历史背景,如果有熟悉的人能够写些主题,那就太感谢了)

    秦惠文王,就是那个车裂了商鞅的那位,大概就问了,大家看看有什么想法?

    张仪说,不如伐韩。拉拢魏、楚,向东出兵拿下周王室,挟天子以令天下,王业可成。蜀地,偏僻,不值得去纠缠。

    司马错则说,不然。蜀地偏僻,内有乱,秦国攻取容易,而且救民于水火,名声也好听,不会引起诸侯的猜忌和插手阻挠(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况)。攻韩劫天子则是恶名,而且容易让其他国家感受威胁而联合起来对付秦。

    秦惠文王说,好,我听你的,举兵伐蜀。从地图上看,打实了后方,为以后的连横大策略打下了基础。

    个人杂见:张仪的见解也并没有问题,但是当时的秦国大概还没有超级实力那么去作。司马错的建议,则是在还不够足够强的情况下,集聚力量。

    下面附上原文,非常值得一看,文字水平也相当高,读起来非常舒服。

    作者 刘向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通宝推:方恨少,empire2007,陈王奋起,西安笨老虎,泉畔人家,袁大头,菜根谭,回车,审度,苏仙岭,
    • 家园 这两个方案后世都有成功的例子

      张仪的方案,后世最著名的实例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要看到的是,曹操可以这么搞是因为当时各路诸侯都是汉臣,没有民族矛盾。而秦国和楚国在当时是被看作蛮夷的。所以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昌”,大家最多骂几句“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而如果秦或楚也搞“挟天子以令诸侯”,恐怕山东五国真的要搞统一战线了。

      司马错的方案则是先取得一块富庶的根据地,解除西南方向的威胁,同时获得兵员和人口。然后可以全力向东。这个策略比张仪的更为稳妥,而且不会引起山东诸国的过度反应。通观历史,这个方略是地缘政治的基本策略之一,比张仪的策略少了很多投机性质。所以历来更为各家所推崇。

      • 家园 张仪时代与曹操时代是不同的

        曹操时代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大一统的时代已经来临,天子为诸侯所尊崇。天子下诏,诸侯在理论上需要服从。

        张仪的时代,中国还未实现大一统。名义上的周天王早已经成为笑话,谁也不去睬他。还挟他作甚。

      • 家园 张仪那个想法九年之后就执行了

        毕竟进军洛阳的诱惑实在太大,九年后秦武王就像当初张仪建议的那样,攻占韩国宜阳,也因此进洛阳举鼎而死。

      • 家园 张仪方案好比是抢占中心城市

        司马错方案好比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秦国要没有蜀及郑国渠的帮忙,长平之战后勤能耗死赵应该很难做到

        王翦六十万伐楚也是前期驻扎后勤消耗了项燕,楚军无法支持久耗才实现的

        • 家园 打铁还得自身硬

          司马错的方案虽然是基本地缘战略之一,但如果秦国本身没有经历变法,提高了经济实力和战力,不管搞哪个方案都不会成功的。

          司马错的方案在后世也有个著名的实例“先易后难”。北宋当时的战略方向可以先打北边也可以先打南唐。赵匡胤采取赵普的意见,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平定南方后,北宋转向北方,结果在高梁河大败,从此一蹶不振。

          可见打铁还得自身硬,任何方针和战略都是以自身实力为基础的。没有实力支持,只是在沙滩上建阁楼罢了。

          通宝推:猪啊猪,
    • 家园 战国策里这种类型貌似很多,包括攻打代地切断赵国玉石贸易路线

      好像秦赵战争中有人提过先打北方代地。因为代地是去新疆获取玉石的贸易路线,当时赵国好像在玉石加工和技术上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实际今天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春秋战国大不同,毕竟当时扁鹊看齐桓公要挂,立马跑秦国去就行,语言,文化有差异,但比现在欧盟内部小的多。毕竟周天子8百年的诗书礼乐一家的底子在。

      今天中国的历史情况,非常类似地中海时代和迦太基大战前的罗马。当时已知世界的几大块,意大利半岛,高卢,西班牙,希腊,土耳其小亚细亚,和北非,彼此割裂,文化风俗差异大。海洋贸易是彼此贸易主要方式,而迦太基主导海军控制地中海。当然,和当时不同的是,今天的迦太基,忙着联合日耳曼跟高卢打代理人战争。这种神操作属于历史罕见。

      从经济利益争夺上看,地中海不够大,装不开罗马迦太基2个大帝国。罗马和高卢之前打过多年了,但是和高卢作战,欧洲大陆的经济利益远不如海洋上的利益大。而迦太基也早对罗马的崛起充满戒心,所以罗马军队一上西西里岛,大战就开始了。对罗马来讲,搞陆权优先,就是先对付高卢,类似今天中国如果想搞陆权,那么俄罗斯是绕不开的。但陆权经济效益了了,军事阻碍确很大,而海权,经济利益巨大,而这和地中海对岸迦太基的基于规则的地中海世界秩序是必然会相冲突的。

      海权争夺,对中国历史来讲是个基本没有历史经验的领域。中国可能和当时罗马一样,我建立一个能保证我海洋贸易顺畅的海军就行了。但海权是不可分割一体的,有保护自己贸易路线不被别人切断的能力,就等于拥有了切断敌人贸易路线的能力。海权是不可分割的,和陆权可以划分势力范围不太一样。所以罗马和迦太基不打则已,一打就是没有前方后方,舰队在地中海能到的地方,都是交战的区域。最终必须一方摧毁另一方的经济力量基本盘才行。

      通宝推:巴博萨船长,老调重弹,
    • 家园 这段记载很有意思

      以此推测如下:

      首先:秦蜀之间交往很频繁,秦国能随时了解蜀国国内动态,要不几年前的动乱,你现在跑去干嘛?

      其次:蜀国当时就很富庶,在秦国派李冰前往之前,所以有人分析都江堰之前就有雏形,李冰到来是使其制度化而已,你想随时水灾的地方淘神费力的打下来干嘛?司马错以及当时秦国高层可不知道未来有个李冰的水利专家一定能治好

      再次:秦蜀之间交通还比较通畅,一边要用兵打进去,另外打完了还要把财富运出来,尤其是“蜀既属,秦益强富厚”,同时还要监管不能叛变

      • 家园 古代财富除了贵金属就属粮食、绢丝了

        秦蜀之间的运输只有通过子午、傥骆、褒斜、陈仓四条栈道,栈道宽度有限,似不能行车,以驮运的方式,蜀地粮食运到秦地也有限,还要消耗大量宝贵的畜力。拥有蜀国,对秦国最有利之处似乎体现在从此有了战略纵深。一旦函谷关失守,秦国的王公们就还有逃逸之处,这样秦王在与六国对决时,就敢于下大的、冒险的战略决心。

    • 家园 张仪错就错在将成功寄托在别人手上

      他提出伐韩的先决条件是亲魏善楚,也就是让楚国捆住韩国的脚(楚绝南阳),魏国插韩国的后腰(魏临南郑),书中说的魏绝南阳,楚临南郑应该有误,然后,秦国按住韩国的头部(当屯留之道),最后直取心脏(攻新城宜阳),完事后还可以顺手侵占楚魏的地盘(侵楚魏之地)。

      整个是把别人都当傻子的算计,尤其是利用完别人,再欺负一把的想法,一般人想不出来。

      点看全图

      • 家园 我倒是认为张仪的策略很对

        他的核心点应该不能看作是依赖其他人,而是通过分化其中一部分来减轻对抗的压力。否则以一国之力对抗所有其他,再强也难持续,不如每次只对付其中一部分。合纵不能成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合纵集团内部总是有一些不够坚决。

        • 家园 张仪错的地方是对蜀地的价值判断

          从结果上看,得蜀之后秦国实力大增。

          张仪的判断前提是得蜀没有用,如果真没用的话,那当然要攻韩。

        • 家园 我觉得秦的选择符合“以正合,以奇胜”的传统战争观。

          战国这时的天子没啥权威了,张仪的挟天子本质还是纵横术,想用天子PUA诸侯,按孙子兵法讲属于正,只能实现敌我平衡(合)。而如果目标是战胜敌方,则需要自己对敌形成优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