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苏联电影《来做个见证》(Come and see,1985) -- 燕人

共:💬29 🌺179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苏联电影《来做个见证》(Come and see,1985) -- 有补充

    点看全图

    早听说这部电影,最近终于看完。联系当今的俄乌冲突,我感觉这部电影有特别意义。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这部影片只在莫斯科得过一次奖。在美国和加拿大主流影院的票房收入还不到8万美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专业人士认识到这部电影的重要性。2006年英国电视台Channel 4推出50部人生必看电影,本片排名21。2010年美国娱乐杂志Empire评价100部最佳非英语电影,本片排名24。2022年英国电影学院的评论周刊每十年一届评出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这部电影名列44。如今在IMDB上的评分是8.4,很难想象西方观众会给苏联电影这末高的分数。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电影故事发生在1943年的白俄罗斯,彼时已经处于纳粹铁蹄之下。但是共产党的游击队在坚持战斗。主角是个小男孩弗劳拉(十二三岁?)。他从土里挖出一支苏军步枪,就参加了游击队。他的母亲为之痛哭流涕。游击队主力转移了。他和几个老弱病残留在营地,还有一个比他年长的女孩子格拉莎(十八九岁?)。敌人攻击时,他俩人逃出来。弗劳拉领着格拉莎回到自己的村庄,发现家里没有人。他发疯般往沼泽地那面跑。跑在后面的格拉莎扭头看到一堵墙前有人的尸体。她喊弗劳拉,弗劳拉耳朵被德军炸弹震聋,听不见。两个人就这么狂跑着进入沼泽中,格拉莎边哭边走,几乎被水淹没。还好村里一个大叔把他两人救出来,领到村民中间。弗劳拉看到一个人浑身烧焦,露出双眼,说德国人把汽油浇他身上烧,他哀求德国人杀死他而不得。村民告诉弗劳拉德军杀死了村里所有与游击队有联系的人。大叔用粘土,一个骷髅头和一件德军制服大衣,做了希特勒的形象,用木棍挑着。弗劳拉和他还有两个人一起去找食物。他们穿过德军枪弹横飞的封锁线。那两个人被地雷炸飞,只剩下一只连着脚的靴子。他们终于摸到一个村庄,从伪警察家里拖走一头奶牛。两个人兴奋极了,在开阔地坐下挤奶吃。突然枪声大作。大叔被流弹击中身亡。奶牛也猛然一跳倒在地上,牛眼睁着。天快明的时候,射击停止了。弗劳拉想拖母牛尸体但拖不动。用刺刀砍牛腿也砍不下来。他四处寻找,发现一架堆满干草的马车。他正要驾走,一个农夫叫住他。周围传来德军的汽车声。农夫帮助弗劳拉把武器和制服藏在干草下面。弗劳拉被告知所有与这农夫家里有关的情况,伪造身份以对付德国人的查问。回到村子里农夫家后,德国人已经来到,广播要所有人带着身份证到村中心集合。农民被驱赶进入几个村公所之类的大型木屋内。德国军官说,可以从窗口爬出来,但是不允许小孩子出来。弗劳拉首先爬了出来。有个妇女带着小婴孩爬出来,小婴孩被仍回去,本人被一个士兵拽着头发在地上拖行。军官看着一扭脸,“去一边去”。士兵会心一笑。德军开始在木屋上浇汽油,用火焰喷射器点燃。弗劳拉和几个跑出来的人震惊地看着。吉普车上坐着一个德军军官在玩弄他的宠物狐猴。美艳的德军女广播员手持一支龙虾。德军对大火中的建筑物射击。然后离开。那个妇女被抬上一辆卡车,若干士兵在卡车后跟跑,试图爬上去。德军乱哄哄地不成队形。弗劳拉被抓住头发,与几个德军官兵合影。他昏沉着倒在地上。醒来后,他去找他的枪。可以看到远处德军汽车的残骸。原来他们被伏击了。在桥下,十几个德军被游击队用枪指着。弗劳拉提了一桶汽油过来。德军中的白俄罗斯伪军站出来揭发。那个玩狐猴的高级军官说自己又老又病,从未伤害过任何人。他被一个年轻的纳粹痛斥,说他是猪狗杂种,典型的德国人。年轻纳粹就是那个说不许孩子出来的人。他接着说,不是所有的种族都有生存的权力。他坚信他们的事业一定会胜利。白俄伪军从弗劳拉手里接过汽油,浇在德国人身上。游击队里一个女战士率先开枪射击。接着其他人也跟进,免去了德国人的火炎。弗劳拉看到地上一张希特勒的照片,端起枪,朝照片射击。他每开一枪,就显示一段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历史镜头的倒向播放,直到希特勒还是坐在母亲怀里的小婴儿为止。游击队的队伍在林中行走,背景中响起莫扎特的《安魂曲》。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这部电影从1977年开始立项,8年后才被批准。官方的理由是剧本过于写实,是“自然主义”和“以肮脏为美”。我同意。这部电影的出发点是这个小男孩的视角看待战争。但是没有必要所有信息都要写入。我上面复述的电影情节已经省略不少。镜头速度极慢,不落下每个细节,比如被枪毙的德国俘虏的尸体也给了30秒的镜头。全片时间接近2个半小时。对一般观众是个考验。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对观众而言后半部的德军暴行是令人震惊的,德军官兵所表现出对白俄罗斯平民生命的完全无视,体现出纳粹份子的种族主义本性。种族主义与工业化相结合,就会出现纳粹主义。这在当今世界尤其是个挑战。

    点看全图电影史上不朽的镜头

    这部电影被誉为最具历史真实性的战争片。这也是导演的本意。不过在电影里,他把德军暴行与德军被杀这两个事件,颠倒了时间顺序。真实历史是1943年3月22日,德国占领军从西乌克兰招募的一支地方保安部队118旅被游击队伏击,包括指挥官在内的四名德国军官被杀。作为报复,118旅在另一支纯种德国人安保部队Dirlewanger旅支持下来到6公里之外的卡廷实施报复行动。全村26户人家157口人,就如电影所描述的,被屠杀殆尽。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这支乌克兰人的队伍不远千里,从西乌克兰跑到白俄罗斯为德国占领军卖命,图的是啥。反共是第一,想象中的乌克兰独立是第二。二是这支德国特种部队正式番号是第36党卫军掷弹手师,但是用长官Dirlewanger的名字作为简称Dirlewanger旅,因为人数不够师的编制。Dirlewanger是一战老兵,勇敢勋章获得者,战后读了一个社会学的博士。强人但是酗酒,性变态,性侵幼女。第二次事发后即将被送往监狱服刑之前,他恳求一战时的战友在党卫军头子希姆莱那里给他求情。希姆莱特批他在德国监狱中招聘那些愿意为纳粹维持占领地区的秩序的罪犯以减免刑期。这是他的部队的由来。他的部队既然是这样一个来历,那么可以想象这些罪犯,尤其对受害者还有心理优势的时候,会使出怎样的下流手段。电影中所表现的德军酗酒,强奸妇女,火烧民房,都是Dirlewanger旅的典型做派。

    点看全图号称党卫军中最邪恶之人Oscar Dirlewanger

    二战胜利后直到1970-1980年代苏联政府设法捕获了这支乌克兰安保部队的各级长官,特别是当年的指挥官,通过军事法庭加以不公开审判处决。媒体方面没有被许可报道。时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党主席的两人都担心对乌克兰战争罪犯的公开审判会破坏苏维埃人民团结和友谊的公开形象。现在的事实证明这个这个担心是错误的。这个当年年仅27岁的人渣,被判刑时已经72岁,隐藏地相当成功。他知道逃无可逃,在法庭上喊,“是,我烧了你们的卡廷。”

    点看全图乌克兰安保部队的指挥官真相

    电影中没有提到乌克兰人的纳粹协同者。我想作者是了解这段历史的。电影最后镜头中的莫扎特的《安魂曲》,多少表达了他的复杂心情。所以西方有意见认为这是一部反战影片,也有道理。我认为结尾这个镜头严重减弱了这部影片的力量。

    关键词(Tags): #电影#苏联通宝推:学步桥,工业党B站书记,白浪滔天,张燕,西安笨老虎,桥上,普鲁托,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关于电影名字的来历及最后的镜头 -- 补充帖

    Come and see是基督教圣经新约中《启示录》第6章中一句话。上下文的意思是见证给人世间带来苦难的四骑士,战争饥馑死亡瘟疫的作为。所以我偏向用”见证“二字。

    导演塑造的苏联人物比德军有更高的道德标准。直接的例子就是德军肆意烧死白俄罗斯平民。群情激愤下,苏军指挥官同意烧死德军作为以牙还牙。但是一个女游击队员率先开枪杀死德国人,避免了这个活烧的惨象。一个手持火炬准备烧死德国人的农民看到此景,将手中的火炬熄灭。与此对比,同样是女性的一个德军人物,对村民被置于火炎下的态度是无动于衷地欣赏她手中的龙虾。

    小孩射击希特勒照片那段,是影片的超现实主义手法,所欲表达的主题与上面所述是一样的,即苏联人民比德国纳粹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对这段镜头最直接的解释是,小孩坐上时间机器回到过去,面对尚在母亲怀抱中的小婴孩,明知他将成为一个将世界拖入苦难的魔头,是否能下手杀他?与此对比的是德军那个年轻纳粹不放走一个孩子的狂言并且无情地加以实施。理性和感性的矛盾产生。小男孩悲愤地停止射击,流出恼怒的眼泪。此时,莫扎特的《安魂曲》响起。

    通宝推:普鲁托,张燕,桥上,住在乡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巧了,我昨天也无意中看了这个片子

      巧了,我昨天在一个无意中发现的影视网站上闲逛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片子,看到这个从未听说过的俄罗斯战争电影评分还可以,出于对近期看到的两部写实类俄罗斯战争片<<地狱尖兵>>和<<炼狱>>的好评就点开来看了,电影上半段节奏很慢,不知所云,曾想,这大概就是个苏联文艺装逼犯拍的吧,什么乱七八糟的,幸亏在我就要放弃的时候死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惨,让我看完了全片。片中的细节挺多,比如女纳粹死的奶子都露出来了,吓了我一跳,苏联电影尺度这么大么,特意倒回去又看了一遍😅 应该是假的,特别的不真实。再比如牛被打中的那一幕,同样吓了我一跳,这他妈的不会是真子弹吧,看着也太真实了吧,去网上搜了一下,拍摄时还真用的是实弹!😂

      好了,我只想着重说一说其中的一个细节,或者说一个人物,就是你文中所说的那个被烧焦的“一个人”

      弗劳拉看到一个人浑身烧焦,露出双眼,说德国人把汽油浇他身上烧,他哀求德国人杀死他而不得。

      这不是普通的“一个人”,这是主人公村子的村长!我不知道你看的是什么版本,在我看的版本中这个人物出现了三次,并且有明确交代,他是村长,他甚至是片子第一个出场人物。

      点看全图

      在片子的开头,作为第一个场景,第一个人物,他在咒骂孩子不要挖枪!

      片子主人公成功的挖到了枪,并且报名参加了游击队,游击队来家里接他,其中一个人穿了全套的德军军服

      点看全图

      而第二个人走的时候还顺走了主人公家的一只鸭子

      点看全图

      第一个人在驱赶围观群众的时候喊了两句德语 Zurück!(后退) Vorwärts!(向前,出发)

      点看全图

      这时村长再次出现,手捧蛋糕,面露媚态

      点看全图

      此处主人公有明确交代:这是尤思金,我们的村长,他是个白痴

      点看全图

      到此处我的心一直悬着,他该不会是被他妈的俄奸出卖给德国人了吧。直到下一个场景,他到了游击队营地,我才反应过来,刚刚是游击队为了保护他的家人故意演的一出戏,一个穿上德军军服,说德语,态度傲慢,伪装成德军,一个狐假虎威,偷鸡偷鸭,伪装成俄奸,再加上母亲的嘶嚎,还故意等到村民都起床,让别人以为他是被德国人抓走了,而不是投奔了游击队,以免他的家人遭到德国人报复。而村民的错愕和村长的假笑说明他们上当了,真以为这是德国人,所以村长的行为说明他是在对德国人献媚,而不是在祝福主人公。所以主人公才说他是个白痴。

      村长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就是被烧焦之后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我把村长此处说的全部台词抄录在此:

      我不是和你说过

      不是和你说过不要挖

      一个一个地被杀死

      直到最后一个

      他们往我身上浇汽油

      我烧着了

      我跑 我追上他们

      我求他们

      让我痛快点死

      他们只是在那笑

      我不是叫你别去挖的嘛

      所以,此处他说的重点不是你描写的德军把他浇上汽油烧着了,他求他们让他早死而不得。而是在埋怨主人公不该挖枪!而主人公听了他的话,悲愤不已,转身跑开,可以说,在这之后他应该彻底疯了。

      点看全图

      看电影看到这里时我是有点不适的,导演对村长这个人物的刻画有点过于残忍了,唯唯诺诺,奴颜婢膝还可以理解,但是,在全村人被屠杀,自己被活活烧焦之后还在抱怨主人公不该去挖枪,把这一切的灾难,一切的罪责都推卸到一个想拿起武器保卫自己家乡的孩子身上,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嘱咐主人公好好活下去为自己和村民报仇,而是用尽自己生命最后的力气去责骂一个愿意为了保卫自己家乡而战斗的孩子,一个刚刚失去了所有亲人,所有乡亲的孩子!他本来是这个孩子在世界上最后的亲人,最后的希望,但他选择了不去咒骂纳粹,而是这个孩子,让这个孩子的余生都活在负罪和自责中,生不如死!可以说主人公从这一刻起就已经和他一起死了。村长这个人物真的是生的可怜,死的可悲,甚至是可耻!导演为什么要如此残忍的对待这样一个本性善良,懦弱的人物呢。

      直到我看了你的影评才醒悟,导演真他妈的是个天才!!!

      这世界上还真有村长这样的人!

      不过在电影里,他把德军暴行与德军被杀这两个事件,颠倒了时间顺序。

      颠倒了时间顺序?所以不怪德军怪游击队了?那是不是日寇在中国残杀中国百姓实际是因为先有游击队不穿军装,打扮成了老百姓袭击日军才导致日军无法分辨谁是游击队谁是老百姓才大开杀戒的?

      时间顺序重要么?德军进入苏联的那一刻起,就好像日军拿着武器进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就该死,至于怎么死的,被伏击,被枪毙,被烧死,根本不重要。

      所以你在本来非常优秀的一篇影评里加上这么一段是什么意思呢?挖掘历史真相么?

      本来论坛里有很多河友指责你,对你投草,我是不赞同的,我认为他们太苛刻了,就如同导演对待村长这个角色一样。但今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了,是我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

      这真是一部好电影!

      通宝推:zwx650,李根,葡萄干,dfindy,心远地自偏,五峰,师兄,孟词宗,
      • 家园 这片子太意识流了

        镜头剪接跳跃很大。作为战争片不合格。当然导演也不是真的在拍战争片。这东西当年是一阵风。中国也拍了不少类似的“探索片”。问题在于曲高和寡。

        同样表现二战的苏联影片,比这片子早十几年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要好的多。早三十年的《雁南飞》、《士兵之歌 》、《伊万的童年》都比这个强的多。尤其可以拿同类型的《伊万的童年》做对比。

      • 家园 你联想太丰富了

        那个被烧焦的人抱怨小孩子不应该挖武器,也就是不应该抵抗。开头的时候两个游击队员来村子里领走小男孩并没有装扮成德国人。村里都知道他参加游击队。小男孩的妈妈哭成那个样子。因为男孩一走,家里没有男人干活。她没有说担心德国人来报复。可见那时候还不知道德国人的凶残。这些都不是电影主线,所以我没有提。

        我说电影把两件事情时间顺序颠倒安排,是特指这个电影的历史真实性。你偏能看出微言大义。你可以去指责这个导演。我除了佩服,没有别的话可说。

  • 见前补充 48370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