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清朝亡于排满还是排汉? -- 狂草舞茅

共:💬86 🌺568 🌵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清朝亡于排满还是排汉?

    满族亲贵一步步怎么排汉的:

    1.戊戌变法时期,因翁同龢推荐康有为,后者挑拨离间满族亲贵内部关系,甚至鼓动迁都上海,犯了大忌讳,慈禧赶走翁同龢,结束了满族亲贵与江浙门阀士绅的200多年合作史。从此再也没有江南士绅进入清廷的核心决策圈。

    2.庚子国变,东南互保,慈禧想废帝,刘坤一说君臣恩义已成,不能动光绪。

    3.慈禧许诺立宪,拉拢汉族大臣,但实际上是拖延,熬死李鸿章和刘坤一。尤其是日俄爆发战争,国防和外交都需要汉族大臣出力。袁世凯是各派系(慈禧,荣禄,庆王,湘系,淮系)一致接受的领袖人物,在外交,练兵,和改革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 日俄战争之后,清朝又相对安全了。此时李鸿章刘坤一都去世了。因为刘坤一曾死保光绪,慈禧开始报复湘系。赶走了军机大臣瞿鸿畿(湖南善化人,曾国藩女婿的聂啟槼姻亲),罢免了两江总督魏光焘(左宗棠部下)和浙江巡抚聂啟槼。

    和马新贻接替曾国藩一样,慈禧第一步是让袁世凯的亲信周馥接手两江总督。号称北洋下南洋。

    但周馥不过是个过渡,随即周馥被弹劾,旗人端方接手两江总督。从此,湘系在政坛中彻底失势。

    5.湘系有个特点,也就是有功名的书生带兵或从政。这些人能力上线,相对清廉,绝对忠君。

    慈禧被不能换皇帝这个痛苦问题折腾了十年,在科举出身的湖南善化人瞿鸿畿(曾国藩老师理学大师唐鉴的同乡)罢相之后,慈禧就批准废除了科举。

    这一下无出路的知识青年大批投奔新军,或者加入反清会党。

    湘系没落和停止科举有两个后果:一是南方没有湖南人督抚铁腕镇压会党了;二是没有出路的知识青年大批参加新军或变成反贼。

    6. 慈禧打击完湘系之后,开始收汉人兵权。她把张之洞和袁世凯都调入军机,借口是搞立宪。

    袁世凯和张之洞都很听话,交出军权。

    7. 慈禧死后,载沣摄政。

    慈禧死之前,袁世凯通过唐绍仪和美国联系,已经达成联美制日的外交安排。主要是从美国借款,与美国结好,互派大使,赎回日本在东北利权并阻止日本进一步侵华。

    慈禧死后,载沣斥责袁世凯擅自与美国联盟,并坚决拒绝派驻美国大使。既然载沣拒绝中美合作,随即日本主动找到美国签立外交合作协议。中国外交由此步步被动。

    大家记住一点:袁世凯下台直接原因是联美抗日。我认为是日本间谍说服了满族亲贵接受日本的政治模式,并劝说亲贵恢复中央集权。

    当时袁世凯准备好了抄家杀头。最后处理是以足疾休假。载沣是个政治人物,不是傻子。袁世凯下台,日本俄国都很高兴,英美则表遗憾。

    8.载沣随即下令,要收回督抚截留税收权力。这个权力已经下放50年了,你一张纸就想收回?你以为这还是乾隆时期?任何智商在线的中国智囊都不可能建议他这么做的。建议者只能是日本顾问。

    张之洞对这些举措表示质疑。并对一些人事任命表示反对,理由是与“下情不协,恐激起民变”。载沣说,怕什么,有兵在。这一下刺激到张之洞了:兵是防御外国敌人的,不是镇压“民”的。民,这里指士绅。所以载沣之语是亡国之言。张之洞很快气死了。

    9. 载沣举办了中国第一次选举:地方咨议局选举。许多反贼顺利当选“议员”,如陈炯明。但载沣拒绝设立中央级别的议会。自然是为了分督抚权力,而保护自己的权力。

    10.载沣设立了皇族内阁。这是排斥中央的汉族官员。

    至此,满族亲贵排江南士绅,排湖南官员,排全国督抚,排汉族官员四部曲完成。排汉四部曲中前两步是老佛爷干的,危害已不小,但还能应付,后两步必然出自日本人建议,是自杀行为。

    至于日本人在鼓励满族亲贵“排汉”的同时,在干什么呢?自然是资助孙文“排满了”。

    日本人应载沣之请,赶走了住在日本的革命党,但又给了他们充足的革命经费。

    那么如果日本人支持的满族亲贵遇到了日本人资助的排满英雄,会怎么样?会很和谐的。

    汪精卫埋炸弹阴谋刺杀摄政王载沣。这是刺杀国家元首的十恶不赦大案要案,凌迟也不为过。但审理此案的是川岛芳子的父亲肃亲王。肃王和日本人关系不必多说了。日本人指示肃王不得杀害汪精卫。肃王就以爱才为由,果然没有杀汪精卫。

    最后汪精卫先当革命英雄,后来愉快地成了川岛芳子的同事。

    排满排汉本是一家,唯独提倡五族共和的袁世凯,终生被日本视作仇敌。

    通宝推:拉拉的拉拉,独草,侧翼,springisok,雄阔天,冻雨,天狼星,super97,尚儒,陈王奋起,nettman,驿寄梅花,
    • 家园 指望联美抗日是幻想

      无论甲午战争,还是1930年代日本侵华,都是美国和英国在后面支持日本,给日本提供战略物资,甚至军火。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工业基本为0,比满清都差很远,钢铁产量远低于中国,战胜中国,不仅仅是满清腐败,也包括美帝在后面提供军火支持。

      美国佬人前表演,对中国看起来是比列强好得多,但背后比其他列强一样坏,甚至阴坏,例如,美国实际上组织了西方侵华统一战线,让西方侵华时主要通过谈判划地盘,从而不产生公开的冲突,使中国难以利用它们的矛盾。所谓门户开放原则,让西方各国认可,就是具体体现。

      袁世凯后来更是签订对日21条投降协定,其考虑问题的原则,恐怕还是从其自身利益出发。那时美国基本默认袁世凯称帝,而日本人反而公开反对,实际是借此要挟袁世凯,袁世凯就和日本签订21条了。

    • 家园 对于孙中山的印象差不多就是这样

      学历史时,感觉清末每次内乱,就会有某某国与满清签订“不平等条约”。

      后来某次参观孙中山纪念馆,看到抗枪的孙中山暴动团队照片,看到孙中山在日本的留景,也看到孙中山与糟糠之妻的合照,以及发家后与青春靓丽国母的照片。

      回来查了一下资料,大概那时的一条枪相当于现在的一辆小汽车,孙中山屡败屡反,哪里的钱?

    • 家园 乾隆是个极品的人渣

      古代皇帝一般有死刑复核权,乾隆的复核是最奇葩的那个。

      曾经湖广巡抚报上来一个案子,说某地有儿媳和婆婆口角,婆婆告儿媳忤逆。乾隆看了以后御笔一挥,判儿媳忤逆,凌迟。儿子不孝,绞监候,让那个婆婆亲眼来观刑。还有若干亲戚,算管教无方,全部流放。

      牛逼吧?还有更牛逼的。

      某个人渣老爹意图强奸儿媳,当儿子的无可奈何只好躲避。人渣爹于是打算杀了儿子和儿媳长久快活下去。结果没成。案子上报为杀人未遂,乾隆一看,判老爹死刑,同时为了让他绝后,就阉了那个无辜的儿子。

      • 家园 大概率是地摊文学,第二个故事是小说改编

        你文中举的第一个例子中的儿子叫做“邓汉祯”。

        问题是这个案子最早见于周作人写的一篇杂文《家之上下四旁》,是给郁达夫、邵洵美主编的《论语》杂志第一百期特刊写的特约稿。

        原文如下:

        忽然又拿起刚从地摊买来的一本《醒闺编》来看,这是二十篇训女的韵文,每行分三三七共三句十三字,题曰西园廖免骄编。首篇第三页上有这几行云:

            犯小事,由你说,倘犯件逆推不脱。

            有碑文,你未见,湖北有个汉川县。

            邓汉真,是秀才,配妻黄氏恶如豺。

            打婆婆,报了官,事出乾隆五十三

            将夫妇,问剐罪,拖累左邻与右舍。

            那邻里,最惨伤,先打后充黑龙江。

            那族长,伯叔兄,有问绞来有问充。

            后娘家,留省城,当面刺字充四门。

            那学官,革了职,流徙三千杖六十。

            坐的土,掘三尺,永不准人再筑室。

            将夫妇,解回城,凌迟碎剐晓谕人。

            命总督,刻碑文,后有不孝照样行。

            我再翻看前后,果然在卷首看见《遵录湖北碑文》,文云: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奉,上谕:朕以孝治天下,海澨山陬无不一道同风。据湖北总督疏称汉川县生员邓汉祯之妻黄氏以辱母殴姑一案,朕思不孝之罪别无可加,唯有剥皮示众。左右邻舍隐匿不报,律杖八十,乌龙江充军。族长伯叔兄等不教训子侄,亦议绞罪。教官并不训诲,杖六十,流徙三千里。知县知府不知究治,罢职为民,子孙永不许入仕。黄氏之母当面刺字,留省四门充军。汉帧之家掘土三尺,永不许居住。汉帧之母仰湖北布政使司每月给米银二两,仍将汉帧夫妇发回汉川县对母剥皮示众。仰湖北总督严刻碑文,晓谕天下,后有不孝之徒。照汉帧夫妇治罪。”我看了这篇碑文,立刻发生好几个感想。第一是看见“朕以孝治天下”这一句,心想这不是家之上下四旁么,找到了可谈的材料了。第二是不知道这碑在哪里,还存在么,可惜弄不到拓本来一看。第三是发生“一丁点儿”的怀疑。这碑文是真的么?我没有工夫去查官书,证实这汉川县的怜逆案,只就文字上说,就有许多破绽。十全老人的汉文的确有欠亨的地方,但这种谕旨既已写了五十多年,也总不至于还写得不合格式。我们难保皇帝不要剥人家的皮,在清初也确实有过,但乾隆时有这事么,有点将信将疑。看文章很有点像是老学究的手笔,虽然老学究不见得敢于假造上谕,--这种事情直到光绪末革命党才会做出来,而且文句也仍旧造得不妥贴。但是无论如何,或乾隆五十三年真有此事,或是出于士大夫的捏造,都是同样的有价值,总之足以证明社会上有此种意思,即不孝应剥皮是也。

        全文出处: http://www.bwsk.com/xd/z/zhouzhuoren/whpl/128.htm

        周作人文中提到的《遵录湖北碑文》,除了他这篇文章,好像别处是再也没见过。而他本人也表示怀疑其真伪。此外此文按周作人的说法出自地摊文学《醒闺编》。碑文的文字破绽甚多。例如“剥皮示众”并非清律,而是明朝的做法。再如“乌龙江充军”这就更可怀疑是否伪造。

        又查了一下,在网上的《圣旨博物馆》查到了下面这个东西:

        点看全图

        同治五年 敕谕

        这下有意思了。按照这个“圣旨”,这件案子发生在同治年间而不是乾隆年间。主角姓郑不姓邓。处置中对不孝夫妇剥皮扬灰,对族长不能教训子孙问绞决罪,左右邻居隐不上报各杖八十,发乌龙江充军,武生教官杖八十,其叔叔与汉祯的其它兄弟三人均绞决,府县地方官不能善教化民,削职回家,黄氏其母亲刺养女不教四字流七省示众,黄氏之父名英原系不第秀才杖八十流三千里。对汉祯其妻黄氏发回本县对着母亲剥皮挂四城门示众尸首烧灰扬散。汉祯母陈氏由湖北布政使每日给米一升,银一钱,汉祯子才九个月大,留汉川县抚恤改名学善。汉祯家田产永荒。

        问题是这个所谓的“圣旨”,既无“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的抬头,也没有落款。年份不是按惯例写在末尾,而是中间提了一句。更没有任何玺印。即使是湖广总督翻刻,也应当有湖广总督的官防以表明这是官方文件。而看着实在太新了。基本可以断定是民国时期的伪作。

        这个故事大概是明清时期的某个传说被用来教育子女要遵守“孝道”的。自然年份混乱,除了主角的命运,其他细节都大有出入。

        类似的情况还有 冯婉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出自徐珂的《清稗类钞·战事类》。《冯婉贞》一文原载于1915年3月19日发行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原作者为陆士谔。原文有一千四百字左右,徐珂1916年编辑《清稗类钞》时,将原文大量删减并改题名为《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编入《清稗类钞·战事类》。《冯婉贞》一文面世后,正值日本帝国主义逼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之时,一时间人们争相阅读,激发出爱国热情。更多的中国人希望这个巾帼英雄是真的,而不愿意说她是个艺术形象。到现在这篇文章被编入教科书,结果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个真实历史人物了。

        至于第二个故事,其实改编自《续子不语 卷六 赵友谅宫刑一案》。原文如下:

        赵成者,陕西山阳城中人,素无赖,老而益恶。奸其子妇,妇不从,持刀相逼,妇不得已从之,而心终不愿,私与其子友谅谋迁远处以避之。其戚牛廷辉,住某村,离城三十里,遂往其村,对山筑舍而居,彼此便相叫应。

          居月馀,赵成得信,追踪而往,并持食物往拜牛廷辉。牛设馔款待,乡邻毕集。席间,客严七,与牛至好,问牛近况。牛告以“生意不好,卖两驴得银三十两,以十金买米修屋,家中仅存二十金”等语。赵成欲通其媳,厌友谅在旁,碍难下手,知邻人有孙四者凶恶异常,且有膂力,一村人所畏也,乃往与谋杀牛廷辉,分其所剩金。孙四初不允。赵成曰:“我媳妇甚美,汝能助我杀牛廷辉,嫁祸于友谅,友谅抵罪,则我即以媳妇配汝,不止一人分十金也。”孙四心动,竟慨然以杀牛为己任。

          是夜,与赵成持刀直入牛家,友谅见局势不好,逃入山洞中。孙、赵两人,竟将牛氏一家夫妇子女全行杀尽,而往报官,云是友谅所杀。县官路学宏急遣役往拿,见友谅匿山洞中,形迹可疑,遂加刑讯。友谅不忍证其父,而又受刑不起,遂痛哭诬服。然杀牛家之刀,原是孙四家物,赵家所无也。屡供藏刀之处,屡搜不得,路以凶器未得,终非信谳,遂叠审拖延,连累席间饮酒乡邻十馀人家产为空。

          一日,捕役方带赵成复讯,成自喜案结矣,策蹇高歌。其媳见而骂曰:“俗云:‘虎毒不食儿。’翁自己杀人,嫁祸于儿子,拖累乡邻,犹快活高唱曲耶!一人作事一人当,天地鬼神肯饶翁否!”赵成面赤口噤。捕役以其情急闻于官,官始穷问赵成。初犹不服,烧毒烟熏其鼻,方输实情。

          按律:杀死一家五人者,亦须一家五人抵偿。按察使秦公与抚台某伤其子之孝,狱奏时为加夹片序其情节,奉上谕:赵友谅情似可悯,然赵成凶恶已极,此等人岂可使之有后!赵成著凌迟处死,其子友谅可加宫刑,百日满后,充发黑龙江。

        且不说《续子不语》类似《聊斋》,是个鬼怪传奇小说集,单以故事本身情节而论,赵成的死罪是因为抢劫杀人,而不是因为爬灰。清朝没有“按律:杀死一家五人者,亦须一家五人抵偿。”这种规定。而宫刑则之用在谋反者的子孙身上。

        所以这种故事基本就是地摊文学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乾隆自己就是不孝子。

        所谓“三年不改父之道”。乾隆上台就把曾静案翻过来,把已经被他老爹赦免的曾静杀掉。而且还把他老爸写的书列为禁书。😅

        通宝推:燕人,桥上,
      • 家园 第二个真绝了

        绝绝的

    • 家园 和历代一样,亡于土地兼并

      不管汉族地主还是满族地主,乃至蒙古、鲜卑地主,农民活不下去都要造反,只不过会被不同的人利用罢了。就是慈禧死了,皇位禅让给袁世凯,结果不会变。让我应聘上汽还是特斯拉,我看的是待遇,不是老总或者股东的肤色。后者最多值一个月两百块钱。

      通宝推:七天,
    • 家园 两个都不是原因

      你这个选择题是错误的。

    • 家园 是排权臣削藩镇引起的反弹

      镇压太平天国搞团练给了兵权,洋务运动给了财源,最后造就了一批权臣和藩镇。

      这批藩镇迅速腐化,甲午战争是个大暴露。而到了庚子,洋务派干脆在东南洋务地区搞“东南互保”,等于明确竖起藩镇大旗了。

      这种情况下,清朝中央不管谁在台上都要削藩。问题是,清朝除了洋务派真挑不出几个有现代思想的实务人才。矮子里面拔长子,挑了袁世凯。

      但袁世凯这人就是曹操。搞“小站练兵”的目的是为中央训练现代化的野战军。结果是袁世凯把军队完全搞成他自己的私兵。他倒是不喝兵血,改革军制,注重训练,而且事必躬亲,亲自监督发饷,避免贪污舞弊,重视军备、后勤、福利、军纪等细节。(完全就是很多穿越小说猪脚的模板😁)问题是与此同时,他在军中搞个人崇拜。

      麾下军官每日操课前后都有“三问”,一问“我们吃谁家的饭?”士兵齐答“袁宫保的饭!”;二问“我们穿谁家的衣?”齐答“袁宫保的衣!”三问“那我们为谁家死,为谁家出力?”齐答“为袁宫保死,为袁宫保出力!”众北洋官兵皆将袁视为衣食父母,敬若神明,竟达到了只有袁宫保、不知大清国,甚至于营内为袁供奉长生牌位的程度(见《民国史纪事本末:北洋政府时期·上》)

      这种军队就是兵为将有。为除藩镇反而搞出了权臣。这个权臣的权力越来越大,自然要引起政治斗争。这和排满排汉根本没关系。清朝历史上类似的权臣多的是,从多尔衮开始、明珠、索额图、年羹尧,怎么不说前面满人“排满”?

      另外,你念念不忘的“取消科举”恰恰是维新派、洋务派和袁世凯的主张。

      “取消科举”最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的内容。“百日维新”科举内容由八股改为试策论,但在戊戌政变后再次被恢复。但是“百日维新”的内容其实连慈禧都是赞成的。大家相争的不过是谁来主导以及由此带来的权力变更。戊戌变法的实质是光绪借此向慈禧夺权。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其实在其后的十几年里一一实施了其主要内容。

      1901年,清政府先废除考试用八股文。到了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9月2日,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上谕明告:“着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自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宣告废除。

      但这只是传统科举被废除。要当官仍然有各种途径。不但学堂成为低级官吏的出身起点,而且清朝仍然有考试“洋务”来吸引人才,尤其是留学生。这被称为“洋科举”,1905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止,被称为“洋科举”的留学生考试举办过六次,总共取录了1388人。考取者按成绩及其学习专业,分别授予各科“进士”、“举人”等传统科举的身份,成绩最佳者更授予翰林编修。这实际更类似唐朝科举,所废的只是八股科举而已。

      所以什么废科举让湘人没有出路之类根本是不成立的。

      要削藩必然要收回财权。这不需要任何日本或德国顾问的建议吧。中国历史上削藩的标准程序。而且清朝搞的这套完全效法赵构的成功前例。先收财权,同时培养嫡系部队(北洋新军),然后逐步收回各地的兵权和洋务权。

      中央要削藩,藩镇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中国历史上历次削藩,除了赵构没有不打内战的。清朝本身就有削三藩的成功经验。所以人家说“有兵在”并不是胡说,而是总结历史经验。

      问题是王朝末年和王朝初年的情况是不同的。最大的变数就是权臣。赵构那次没打内战真是赵构运气好,碰上了岳飞这个愚忠愚孝的,没有造反。但岳飞之后,谁当了有兵权的权臣都不想是岳飞那个下场。所以要么干脆彻底退隐求田问舍混日子,要么就得为子孙计当曹操。

      袁世凯本来是不是想求田问舍不知道。但他把北洋完全掌握在掌心是肯定的。复出之后故意拖延镇压武昌起义以致造成全国各省“独立”的形势。这时候就是欺负清朝孤儿寡母了。但凡慈禧还在台上,袁世凯也蹦达不起来的。

      那么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就不卖国吗?你可以硬说《二十一条》是日本给孙中山的条件,但签字的可是袁世凯。当然,你还可以说,没有把《二十一条》照搬。但出卖山东、满洲、内蒙利益,出卖汉冶萍,这就是袁世凯的锅,甩都甩不掉。

      而且袁世凯练的那些北洋新军哪里去了呢?为啥日本侵占山东连个屁都不敢放呢?

      所以清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亡于权臣和藩镇,而不是什么排满排汉。如果荣禄多活十年,说不定就是荣禄篡位了。

      通宝推:独草,李夏禾,黑传说,任爱杰,狂草舞茅,
      • 家园 大部分同意,除了对日战争部分

        对日战争,在毛主席和中共领导的人民战争出现之前,是不可能胜利的。无非被鲸吞或者被蚕食的结局。

        1914年欧战爆发前后,更是对日战争最差的时间点。因为此时欧洲忙于战争,美国忙于赚交战国的钱,唯有日本可以专心致志蚕食中国。

        日本霸道到什么程度?不允许中国加入协约国。

        直到美国加入欧战,欧洲严重缺乏劳工,中国才得以参战。

        然后作为战胜国依然难收回自身权益,尤其是青岛和胶济铁路。

        直到1922年,英美自认为彻底搞定了德国,开始限制日本,才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得英美支持,收回了青岛和胶济铁路。

        辛亥革命导致俄国鼓动外蒙宣布独立。段祺瑞和徐树铮收回外蒙。袁世凯到段祺瑞,经历三年努力终于参战,加入了协约国。为收回山东及非常部分不平等条约打下法理基础,

        最终于1922年收回山东权益,这些都是北洋军阀的作为。

        北洋军阀还通过参加协约国终止了对俄对德对意对奥的庚子赔款。

        孙中山的卖国行径不再赘述。说是蒋介石。

        蒋介石承认外蒙独立,承认苏联在中东路和旅顺大连港的权力,把青岛给了美国做军事基地。美军在青岛驻军达5万人。

        这有抗日战争前后的卖国行为。包括(1)济南惨案不作为(2)中原混战,东北军入关,导致918不抵抗,失去东北(3)剿共却不支持19路军上海抗日和长城抗战。(4)华北卖国协定(5)把数十万主力军队交给英美指挥,保卫英国殖民利益,而本土遭受豫湘桂大溃败(6)纵容数十万国民党军投降日本(7)纵容英国对西藏和苏联对新疆的侵略行为。

        我认为北洋军阀没丢一寸领土,从袁世凯,段祺瑞,徐树铮,张作霖到吴佩孚都是汉族好男儿。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都是卖国贼。

        通宝推:凤城,
    • 家园 满清这样的邪恶王朝,幸好在一战之前亡了

      不然以满清的挫样参加一战,无论参加哪边都是被瓜分豆剖的结果。

      不信看看沙俄、奥匈、奥斯曼土耳其,鞑清比的上哪一个?中国领土得以大部分保全,是辛亥革命即时爆发的功劳,不是满清苟延残喘的功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