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1979年中印GDP比较有如下结果 -- wolfgan

共:💬367 🌺1416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说的对

          1952年,中国电力80亿度,到1978年,2700亿度。美国从4700亿到2.3万亿度,日本从530亿到5500亿,印度从60亿度到1000亿,,巴西从90亿度到1000亿度,看到没,战后各国增速都很快。中国那样低的基数,增速与别国没拉开量级差距。。

          再看看1978年到2019年,中国增长31倍,美日都不到1倍,印度18倍,巴西6倍。

          二战之后,大家的基数都低,增长率都很容易提高,当然会有快有慢,但是没有数量级的区别。

          但是,qq老兄提到的MPS与SNA方法有意思,我提供的靶子里面有提到这点 https://www.conference-board.org/pdfdownload.cfm?masterProductID=8492

          那篇论文从第10页开始解释为啥MPS会夸大增长率,并且用数学公式证明了这一论点,可惜,河里无人应战。

          至于河里左派津津乐道的电力发展数据,论文的第17页讲实证验证的,也提到了其他人的实证研究成果,其中一些涉及能源,有心深入了解的河友,其实可以看看专业人士是如何验证的。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upward-bias hypothesi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tested for the total

          economy by various empirical studies u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ranging from

          physical output or commodity indicator (Maddison, 1998a and 2007; Maddison and

          Wu, 2008), 12 energy consumption (Adams and Chen, 1996; Rawski, 2001), food

          consumption (Garnaut and Ma, 1993), to foreign price approximation (Ren, 1997).

          Despite different results, all alternative measures appear to be strongly supportive to

          the hypothesis. For example, for the period 1978-97, compared with the official GDP

          growth rate of 9.8 percent per annum, it is estimated as 4.8 percent by the energy

          approach (Adams and Chen, 1996), 6.8 to 8.5 percent by alternative price indices

          (Ren, 1997; Wu, 2000), and 7.5 percent by volume movement (Maddison, 1998). For

          the period 1978-2005, the annual growth rate is estimated by Maddison and Wu (2008)

          at 7.9 percent per annum compared with the official estimated rate of 9.6 percent per

          annum

          • 家园 首先,这是个“假说” -- 有补充

            而且很可能是个不能被“证实”的假说,而只能“证伪”,所以有再多“实证”资料都是没用的。

            其次,作者认为这个假说不仅仅适用于1952-1978,还适用于其他时间段。比如下面这个论文说的是2002-2007年。

            How fast has Chinese industry grown? – The upward bias hypothesis revisited

            最后,这种看法并不是业界主流,只是一小部分人出于对中国政府的不信任而找理由认为粉饰了数据而已。其实和其他国家比起来,中国的数据可信的多。比如看看下面贴子里的图,到底谁在“平滑”数据?

            如果仅仅是两倍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另外作者之一的伍晓鹰认为1981年后中国工业TFP不如印度 -- 补充帖

            "China grew over 50 percent-faster in value added but about 25 percent-slower than India in TFP."

            论文How Does the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Performance of China and India Compare in the Post-Reform Era, 1981-2011?

            家园 搞错了,伍晓鹰是唯一作者 -- 补充帖

            Harry X. Wu应该就是伍晓鹰,Harry是他的外文名,X是”晓“的首字母。

            另外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调低1952-1978工业增长率的同时,GDP增长率却调高了。(可以看下面的表格)

            这个很有意思,但还没搞清楚为什么。

          • 见前补充 4954658
            • 家园 关于81-11年的中印对比数据

              GDP的数据明显是不支持中国慢于印度的说法。

              点看全图

              假说嘛,当然谁都可以去推翻,关键是要有确凿的证据。

              • 家园 这个“假说”说的是工业增加值被夸大并被平滑处理了

                而不是GDP增长比印度慢。

                看来您还没看懂所引用文章真正想说的是什么。按作者看法,固然1952-1978的工业增长率下降了(9.1%),但其他时间也会下降,比如1977-2012年只有7.1%,1984-1991更加惨不忍睹,只有3.5%。

                点看全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表中84-91年年化率只有3.5是不真实的,应该是受到币

                  值调整的影响。我用各个年份的发电量对应图中的年份算了下各个阶段工业增长的年化率,分别是11.9(1952-1977),7.8(1977-1984),8.7(1984-1991),8(1991-2001),14.3(2001-2007),8.8(2007-2012)。总体来说,原文普遍低估了中国各个阶段的工业增长,其中1984-1991,2007-2012两个阶段最被低估。

                  • 家园 不太可能是币值的原因

                    作者的用的是他老师Maddison的方法(他的理论叫Maddison-Wu理论),而后者为PPP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PPP用的是虚拟货币国际元(也叫国际美元),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币值的影响。而Maddison也用类似的方法计算了2000年来的GDP(见《世界经济千年史》等著作)。

                    其实如果非要解释的话,2007-2012可以用美国金融危机来解释(作者也认为中国对外部危机的冲击估算比较低),而1984-1991我觉得用重工业的相对衰落来解释更好。轻工业量大但产值和利润率都比较低,而改开初期恰恰是轻工业大发展但重工业相对衰落的时期(我的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还在使用可以做为一个旁证。)。所以上面“绝缘体1”说的冰箱彩电等轻工业有了大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工业增加值一定会相应增加,而引用他数据的“懒厨”就属于没看原论文就盲目支持了。(在原论文里实际上轻工业的数据并不完善,所以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反对“绝缘体1”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点看全图

                    .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发电量虽然和工业增长强相关,但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发电只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从发电到实际的工业生产还有很长一段路。

                    以印度为例,印度发电量总量庞大,在世界上排前几名。但印度的输配电系统以及配套的管理系统却没有跟上,连首都新德里都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2012年印度大停电,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停电事故,影响约一半的国土和人口(6亿人)。然后在2013年印度才建成国家统一电网。很多工厂不得不自备发电设备,这样无疑会增加成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印度的输配电损耗也很大,2000年左右接近40%,2015年左右仍然达到25%(平均值,个别地区仍高达50%)。

                    从用电端看,印度也很不平均,即使是大城市时的贫民也有很多用不上电,农村更是有约50%人口用不上电。印度至今还有很多村庄没通电,而印度的标准是只要一个村庄有10%的人/户通电就算通了(我们的标准是户均2000瓦)。但即使这样印度农业用电却占据了20%(因为农业用电有补贴,有的地方甚至接近免费,所以造成很大浪费)。

                    另外印度偷电现象也很严重,很多地方官员为了选票甚至鼓励偷电行为(因为电力大部分是属于国有企业的),甚至还以偷电为题裁拍了电影。

                    • 家园 我这里有两组数据

                      1985年,工业总产值9716.5亿元,其中轻工业47.1%,重工业52.9%。1990年,工业总产值23924.4亿元,其中轻工业49.4%,重工业50.6%。(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

                      从币值看,1985-1990年,轻工业增长了7242.18亿元,重工业增长了6965.72亿元。轻工业确实增长比重工业快,但远没有一般人切身体会的那么大。以此来解释1984-1991年间的工业增长率骤降,恐怕说服力不够。

                      • 家园 我只是尝试解释作者的数据

                        可以看看这里的表:这个“假说”说的是工业增加值被夸大并被平滑处理了

                        作者是根据这个表处理数据的,其中各项目的解释在另外一个表里:

                        点看全图

                        可以看出轻工业里很多产品如老三件新三件等找不到对应的统计项目。所以你的数据轻工业产值可能并没有被统计进去,但重工业的大部分都在,所以重工业的相对衰落对结果有很大影响。

                        其实从表中可以看出1984-1991减少最多的是食品制造业和采矿业,分别是-7.6%和0.6%,前者不知道是不是和粮改或者出口结构调整有关系。后者则明显和重工业也是相关的。其他重工业相关增速也大部分下降了,而轻工业相关的服装和皮革增速比之前都提高了,这也是轻工业取得大发展的证据。

                        其实其他人也在做类似的比较,但所用的分类和伍相似又有不同。比如这个:中国工业的长期表现及其全球比较:1850—2012 年

                        但貌似数据以及其权重和可比性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

                        点看全图

                        • 家园 你说的因素当然是存在的。

                          但是我也要把几个数据列一下。1984年中国的发电量为3770亿千瓦时,1991年中国的发电量为6775亿千瓦时。1991年相对于1984年发电量增长了80%,在这种情况下7年工业增长率年化率才3.5,这其他因素得极化到啥程度啊?

                          我个人的感觉,作者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时候,总是把值往低的方向去取舍,这样叠加下来,就会和中国的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当然,这也会让他的文章有更高的概率能发出来。如果他把值往高的方向去估算,可能连发出来的机会都没有。

                          • 家园 感觉您有点钻牛角尖了

                            发电量和工业增长之间是强相关的,这个一般都是承认的。但发电量和工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很难拿过来直接互相预测。比如2008年中国发电量是下降的但工业却是增长的。所以1984-1991发电量增长80%并不意味着工业一定也有一个相应的增长。实际上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节能减排等等都会使两者的关系复杂化。

                            下面这篇论文认为两者之间是协整关系:

                            我国发电量与工业增长协整关系实证分析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下面这篇观点有些类似

                            我国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关系实证分析

                            点看全图

                            当然以上两篇论文使用的都是2005年以后的数据,并不一定能适用于其他时期。但在用发电量预测工业值/GDP首先应该对两者关系做一下数据分析是没错的。现在的分析软件和程序很多,只要把数据填进去很快就能得到结果。

                            发电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gdp与发电量的关系

                            另外,比起发电量,和工业增长关系更密切的是工业用电量。但这个数据比较少。

                            • 家园 有些数据恐怕你记错了

                              2007年,中国的发电量为32712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24631亿千瓦时,二产产值16645亿美元。2008年,中国的发电量为3454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25389亿千瓦时,二产产值21580亿美元。2008年的中国用电量并没有下降而是小幅上升,但是在2002-2012那个阶段,上升幅度明显偏低。二产产值上升倒是非常明显,当年被当做降能增效的典型。

                              至于工业用电量,我1994年后的数据都有,之前的只有两个年份有。分别是1985年的3283亿千瓦时,1990年的4783亿千瓦时。然后1984,1985,1990,1991年的发电量分别是4347,4679,6635,7100亿千瓦时。按照这些数据,我们大致可以估计出1991年的工业用电量应该比1984年的增长超过50%。

                              从理论上讲,作者得出的1984-1991年间工业增长率年化率3.5并非不可能。但是以我对中国经济数据的掌握来看,恐怕和事实有很大的距离。

                              • 家园 是我记错了:是用电量而不是发电量

                                而且是月度/季度。

                                但这个下降和工业增长以及GDP的背离是确实的。

                                • 家园 中国的统计里一贯有打埋伏后面准备填坑的做法。

                                  譬如你去年成绩很好,那就少报点,准备第二年成绩不好的时候补上去。2008年的所谓背离大概率就是这么回事。所以很多事情要在一个比较长的区间内考虑。

                                  • 家园 这种情况多吗?

                                    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有,但应该只发生在基层,顶多到省一级,国家统计局完全没这个动力这样做。(连阿根廷做假都知道要在原始数据上开始做,中国国家统计局不可能在原始数据不支持的情况下公然作假)

                                    所以你说的这种情况即使存在也很可能规模不太,还可能互相抵消,所以整体上应该是可以忽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