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莱芜战役之二:擅长攻坚的3纵,为何被粟裕派去打阻击? -- 忘情

共:💬10 🌺5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莱芜战役之二:擅长攻坚的3纵,为何被粟裕派去打阻击?

    莱芜战役之二:擅长攻坚的华野3纵,为何被粟裕派去打阻击?

    作者:忘情

    1947年2月上旬,正在华野上下苦于寻找不到战机之时,中央军委、毛主席发来电报,要求华野不要急战,而是诱敌深入,必要时可放弃临沂。

    本来,因为临沂是有政治影响力的重镇,陈毅、粟裕还不敢轻易放弃,在构思战役计划时就有些束手束脚。接获这个电报,二人顿感浑身轻松,陈毅提出:不如执行第三方案,置南线敌重兵集团于不顾,而以主力北上,以绝对优势兵力,歼灭北线之敌。因为李仙洲集团南进较快,比较孤立突出,我军突然挥师北上,完全可以出敌意外。消灭了北线之敌,不仅可以打破陈诚两路夹击的计划,还可以巩固后方,整训部队,以逸待劳,从容还击南线的敌人。如李仙洲集团畏我歼灭,向北收缩,我可出击胶济线之敌,收复淄川、博山,将鲁中、胶东、渤海3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再迎击南线之敌,亦属有利。

    中央军委也来电同意华野主力挥师北上,执行第三方案。军委认为:“执行这个作战方案;将使我军完全处于主动地位”,要求华野“全军在原地整训,对外伪装成决心与南线敌人作战的姿态,待北线敌攻占莱芜、新泰之后,隐蔽地将部队向北转移,迅速歼灭第73、第46、第12军,得手后攻占胶济线”,并再三强调 “不能犹豫不定”。

    2月6日,就在华野一部对郝鹏举部发起进攻的同时,北线李仙洲集团先头部已进至莱芜及吐丝口。沿途的鲁中军区地方武装和民兵,不断对李仙洲集团进行抗击和袭扰,人民群众实行空舍清野,并且广泛破毁公路,断敌运输补给,使其粮弹供应陷入很大困难,不得不作一线式的分散配置,把3个军沿博山、吐丝口镇、莱芜、新泰一线分散摆开,将第12军绝大部分兵力用于维护交通,保障其后方安全。这样,北线李仙洲集团不仅脱离了胶济线,深入华东解放区腹地,而且兵力分散。这个辅助突击集团只有第73军是中央军嫡系部队,整编第46师是桂系部队,第12军是原东北军余部,且后两支部队是不仅前刚空运至山东,不熟悉华野的作战特点,不了解山东的地理、民情,不习惯北方生活。由于有派系矛盾,该部作战中很难同心协力,更谈不上互相支援。

    根据敌情变化,华野前指于2月10日最后下决心: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渠率领南线指挥所,统一指挥第2、3纵队,华野总部骑兵团、华东军区特务1团、鲁南10师、滨海地方部队等,在南线佯装主力,节节阻击北犯之敌。由陈毅、粟裕率第1、4、6、7、8、9、10纵及特种兵纵队,兵分三路隐蔽北上。

    粟裕的作战预案是:在整个北线敌6个军中,首先求得歼灭其3至4个军。如能歼灭其三分之二(即4个军)的兵力,则不仅解除了敌对华野后方的威胁,同时也解决了胶济线上的敌人,从而打通渤海、胶东和鲁中的联系,便于华野今后集中更大兵力南下出击,向津浦线、向中原以至向大别山发展,也便于山东军区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援今后更大规模的战争。至于具体的作战计划,粟裕此时还心中无底,只能是在北上途中,根据敌情变化再行制订。

    在华野各野战纵队中,究竟让哪些部队留在南线打阻击,陈毅、粟裕也是颇费了番心思的。最终留下的2纵、3纵,分别来自原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留下2纵,考虑的是其位置无需作大的调整;留下3纵,则是陈粟“示形于鲁南”的重要一环了。要知道,当时的3纵虽仅辖第8、第9两个师,但第8师是原山东野战军的绝对主力,其主力23团前身是大名鼎鼎的红3军团4师11团,后来的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2营,是华野唯一出身八路军系统的正牌红军团,被称为“陈军长袖中的小老虎”,攻坚能力名列华野全军第一。8师威名远播之广,即便是在蒋军中也是如雷贯耳。将这样的部队留在南线,可让陈诚对华野主力仍在鲁南深信不疑。

    后世有人对粟裕将3纵这样擅长攻坚的部队留在南线打阻击颇为不解,但一则后来的解放军“狙击之王”——华野10纵,此时仅辖2个师1个特务团,总兵力才1.6万人,是华野时9个步兵纵队中实力最弱的,且还未能表现出其在阻击方面的专长。二则3纵,尤其是其主力第8师,并不仅仅擅长攻坚。时任8师师长王吉文非常有远见地让下属3个团在练兵时各有侧重:1个练村落攻坚、1个练山地攻坚、还有1个练防御,这就使得8师的战斗力非常全面。况且,8师就是鲁南子弟兵,9师改编自原滨海警备旅,他们都对鲁南地区的作战环境,风土民情非常熟悉。这样的部队留在南线打阻击是再合适不过了。

    为进一步示形于鲁南,迷惑对手,粟裕还令鲁南地方武装伪装成野战军主力部队,到处号房子,征粮草,积极进逼兖州,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在黄河边筹集渡船,作出准备向西转移的势态,并捉放俘虏,让他们将假情报传回去。这样一来,即使是陈诚发觉华野主力已不在临沂附近,也会错误判断华野准备西进渡运河、黄河与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合。

    2月11日,华野南线指挥所下达第二号作战命令:“为迟滞敌之北进,我第一步部署如下:3纵、骑兵团及滨海分区武装,统由3纵何司令、丁政委指挥,控制沂河以东,临(忻)海(州)路南北两侧地区,担任钳制敌之中央纵队与右纵队(整74师、83师、25师、67师、65师、172师及预4旅)的任务,以积极阻击、截击、袭击、伏击之动作,给敌以大的杀伤和歼其一部,尽量迟滞敌人北进。2纵5师控制临沂至卞庄公路两侧地区,担任钳制敌之左纵队(整11师、64师)任务。鲁南10师担负钳制台儿庄,韩庄方向的敌第33军和第24军;华东军区特务1团归南线指挥所指挥,担任临沂城防任务。”

    在参加南线阻击的各部队中,3纵无疑是主力。该部从2月3日开始打阻击,仗虽不大,但天天都挖工事,应付敌强大的炮火,部队拖得十分疲惫。部分指战员对战斗任务有怀疑,情绪有些不稳定。为保证完成阻击6倍于已之敌这一艰巨任务,3纵政治部下达了“运动防御战政工指示”,要求通过政治思想工作,使干部战士相信上级的正确指挥,明确我军的作战方针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歼灭敌有生力量。各级政工干部利用战斗间隙,在前沿阵地上开展了广泛的政治工作,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多阻击敌人一天,胜利就多一分把握!”,以“灵活的战术,节节抗击敌人前进,保证主力打大胜仗!”

    为给陈诚造成错觉,3纵发挥子弟兵的优势,放手发动当地群众,严密封锁华野主力北上的消息。部队在驻地普遍学唱陈毅作词的《决战之歌》,对外营造要在临沂决战的气氛;3纵各级侦察部队深入敌前沿、纵深,协同民兵游击小组侦察敌情的同时,故意四处散布各种消息:“解放军的大部队过来了,要打大仗了”,“临沂地区住满了部队,全是陈、粟的主力”。这些消息传播得非常快,假得蒋军方面一直坚信华野主力要死守临沂。

    在战斗组织方面,3纵将非战斗单位和后勤机关撤到后方休整,战斗部队也分第一线和第二线,轮番交替作战。第一线放4个团阻击,第二线放2个团休整,挖工事准备接替作战。打了几天阻击后,部队越打越精,3纵便渐渐把第一线兵力减至3个团,让更多的部队得到休整,以积蓄力量反击。

    针对蒋军步兵发起进攻前,必先进行较长时间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准备的特点,3纵各部队只在前沿阵地留下观察哨。当敌炮火一停止,便立即将隐蔽在预备阵地的部队拉上前沿,迎头痛击敌步兵。一旦敌步兵后撤,部队便又撤向预备阵地。

    为削弱敌炮火威力,3纵在阵地构筑时,特别注意避开村落边沿的明显地形(独立屋和坟头等)及突出部,多利用村落前沿百余米左右的自然地形(如田坎、沟渠),使敌在远处不易发现我军阵地的位置。在有防守价值的地形上,还构筑了假阵地,派少数人员流动,虚张声势,吸引敌人注意力,消耗其炮弹。

    南线阻击的头几天,3纵对阵地侧面防御不太重视,在遭到蒋军侧翼包抄迂回后,便在两翼也修筑了火力阵地与机动出击阵地,并在防御纵深内构筑了二线、三线阵地。这样既能出击,又能后撤;既能防正面之敌,又能防侧翼迂回之敌。倘若蒋军进攻势头过猛,3纵部队就悄悄撤出阵地,让蒋军飞机大炮白白浪费弹药。有时候,3纵还以少数人员故作惊异状溃逃,引诱小股蒋军深入,各机动部队则大胆插到敌人侧后,将其歼灭。

    每到夜幕降临,蒋军进攻部队全线收缩时,3纵都会派出侦察部队四处袭扰对手,并在一些必经之地上埋设地雷,扰得蒋军整夜不安。

    为迟滞南线蒋军,保证北线主力打歼灭仗,3纵在南线阻击期间,曾组织了两次强大的反击,迫使进攻之敌不得不放慢进攻速度。

    2月12日,3纵退到临沂南面重要屏障的李家庄附近。为让蒋军坚信华野主力决意固守临沂,3纵8师以1个营兵力在李家庄掘壕固守,主力在李家庄侧翼集结,并集中了炮兵支援,准备在蒋军进攻时予以强有力的反击。

    这一天,蒋军整编第74、11、25、83师各部,在强大空地火力掩护下,向3纵阻击阵地发起了集团冲锋。8师的这个营顽强抗击,3纵炮兵部队将密集的炮弹,打入敌进攻队形之中。在给进攻之敌以重大杀伤后,3纵主动撤离了李家庄。

    仗打到这时候,3纵上下都知道准备放弃临沂了。指战员们群情激愤,强烈要求在城外与敌决一死战。3纵各级指挥员、政工人员反复做部队思想工作,这才使指战员们的情绪得以稳定。

    放弃李家庄后,3纵又在临沂外围阻击了两天。从2月3日开始打阻击起,到2月14日,3纵在70余里宽的正面上,以后退一百多里的空间,换取了宝贵的12天时间,保证了主力顺利北上歼敌。14日晚,3纵奉命撤离临沂空城,转往临沂西北继续监视敌人。

    2月15日,蒋军整编74师、83师等部,对临沂空城实行总攻。飞机、坦克、大炮、步兵闹腾了一整天,傍晚时分才进入空空如也的临沂城。

    蒋军南线攻击集团进占临沂后,一面庆功,一面继续向临沂外围扩张、扫荡。2月17日,驻守临沂北的整编第83师以1个团的兵力沿临蒙公路北犯,被3纵击退。18日,整编第67旅沿台(儿庄)潍(县)公路北犯,遭到华野阻击后退回临蒙。其他出扰敌军同样遭到华野南线部队的有力打击。

    进占临沂后,国民党方面上上下下均得意忘形,大肆吹嘘所谓赫赫战果。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头版头条消息庆贺“大捷“。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彭学坤在南京叫嚣:“攻占临沂为国军在鲁南决战的空前大胜”。陈诚对下属报上来的注水战报深信不疑,他向蒋氏汇报:“在临沂外围歼灭共军16个旅”,“陈毅残部已无力与国军作战,欲与刘、邓部会合,国军正追剿中,山东大局指日可定”。

    事实证明,蒋方高兴得太早了!

    (未完,待续)

    通宝推:青青的蓝,onlookor,偶卖糕的,网海,
    • 家园 王耀武部下李天霞钳形攻势攻占临沂

      整编第83师师长,第一纵队司令李天霞指挥整编第83师,74师,25师攻占了临沂。

      有人说二战德军的基本战术就是钳形攻势。王耀武及其继承人李天霞很好的学习和使用了这一战术,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们的战术学自德国顾问的教授。这点和共军的包围战,穿插战术不同,但是战果同样精彩。

      国民党称之为华埠战斗,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指挥从中路进攻临沂,实际上共军从华埠、七芨山阵地到李家庄主阵地都修了几个月了,不会轻易放弃临沂。74师做主攻进攻了几天,炮打得猛,但是进攻力度不大。黄百韬连会都不来开,作为纵队司令李天霞很烦恼。

      经过和陈诚商议,李天霞指挥83师以进攻为名接替74师在华埠的阵地,74师向东牵制住守军,83师突然转头向西渡沂河,不走主要公路,沿沂河河谷从左翼直扑临沂,然后74师再从右翼进攻。25师当预备队。83师的身后是所谓的烂葡萄整65师保护后路。

      (整65师就是陇东战役中大出风头的国民党王牌部队,但是在华东只能当烂葡萄)

      这是李天霞抓住华野主力北调这一稍纵即逝的战机,积极发动的一次钳形攻势。临沂附近还有解放军不及撤退的物资仓库数座,换下来的武器弹药一部分,都被缴获。

      2月15日陈毅比预定早1周放弃了临沂。本来是想莱芜开打后,再考虑放弃临沂的。这样莱芜打一周,临沂敌军也无法增援莱芜。此战结束后,陈诚为了奖励李天霞,把44旅划到李天霞83师下。整编83师因此成为和74师一样,3个旅6个团的甲种整编师。李天霞也荣升甲种整编师师长。

      通宝推:迷途笨狼,
    • 家园 那时最适合阻击的部队只有三纵八纵

      那时最适合阻击的部队只有三纵八纵,一是更熟悉当地情况,二是别的部队多数刚组建或战斗力不行

      山东八路精锐去东北了,留下的老部队不多,新建部队到底怎样没底。新四军从苏中迅速逃窜到鲁南,让他们阻击实在不放心

      譬如对六纵不管怎么吹嘘,吐丝口攻、守都丢人现眼,偏偏捡了皮夹子,报道大吹大擂。一纵表现还不错,反而没什么风头

      莱芜战役胜利,阻击部队功劳更大,相对默默无闻

      八纵长期在鲁中,北线作战更需要后者,选项只剩下三纵和谁搭档问题

      莱芜战役双方指挥错误都很多

      • 家园 莱芜地区的地头蛇八纵是莱芜战役的主要进攻力量

        八纵是莱芜地区的地方升级起来的。博山,莱芜等几个主要地点都是八纵的活动区域。

        1946年6月王耀武发动胶济线东西线作战,7月打通了胶济线,10月胶济线和津浦线互联通车。

        这个期间为了保卫胶济线1纵配合八纵阻挡王耀武攻势。叶飞接受8纵前身鲁中军区司令王建安的指挥,王建安算是兵团司令了。最后解放军不敌被迫退出胶济线,博山等地被占。打败8纵之后,王耀武马上转头对付胶东,莱芜战役之前正在和许世友(后来的9纵)在胶东各地纠缠。王耀武对莱芜一线的控制基本是莱芜以北15公里的口镇。

        许世友主力去莱芜,但是新建立的地方部队仍旧牵制住了王耀武的整8师等部队。

        8纵主力南下,鲁中十分空虚,这是王耀武和李仙洲能迅速进入莱芜的原因。

        这次莱芜战役,8纵,9纵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 家园 46年6月,哪怕徐州国军全力进攻鲁南一样会势如破竹的

          46年6月,哪怕徐州国军全力进攻鲁南一样会势如破竹的

          那时鲁中共军首脑开会无计可施,反倒是民兵破袭有声有色

          那时山东共军精锐刚抽走半年,少量留下的和新组建的能完成团级合练的恐怕也没几支部队,正面攻防挡不住

          如果炮党早点从津浦路、运河下手,结合胶济路、陇海路合围华野主力,共军会难受的多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控制的津浦路全线通车是47年末的事,时间很短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莱芜战役时华野刚刚组建

      1947年1月底莱芜战役开始的时候,北线的九个纵队中,1纵叶飞北上山东后损失大补充少,三个旅2万余人的主力纵队,加上皮旅后下辖四个旅也仅有2.3万人;山东部队只有八纵是三个师,其余的3纵(7师3月组建)、9纵(27师3月组建)、10纵都只有两个师,华野是在拿25个旅对阵蒋军21个军/整编师。

      附录:莱芜战役时的蒋军序列

      一、北进兵团(25个旅)

      左路:整编11、64、59师

      中路:整编74、83师、7军

      右路:整编25、65师、67旅

      42集团军(郝鹏举叛军4个师)

      二、南进兵团(9个旅)

      整编46师、73军、12军

      三、陇海津浦路守备(10个旅)

      整编20、28、67、77师,新编10师

      四、胶济路守备(9个旅)

      8、54、96军

      上述合计是21个军/整编师,53个师/旅。

      莱芜大败后,在这些剩余部队的基础上,又从刘邓方向调来5军、整编9、72、75、85五个整编师,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达到峰值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莱芜战役突围之战真的怨李仙洲

        莱芜战役突围之战中,李仙洲手里有5个旅(师),12个战斗团,两个军部。都是国民党精锐。

        华野参战的8纵2个师,阻击6纵1个师(2个团)是主力,另外的4纵和7纵都不是满员满编,连李天霞83师的国民党二流部队也打不过。

        李仙洲和华野基本是兵力和战力相当,这样还打输了输得那么惨。

        在详细了解了之后,结论是莱芜战役突围之战真的怨李仙洲。

        • 家园 李仙洲最大错误是再次南下,生死攸关时国军所谓命令算什么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仙洲最大错误是再次南下,生死攸关时国军所谓命令算什么

          当然水平也不咋地,抗战末期92军入鲁,被少量共军收拾后再逃回阜阳,居然还派他当指挥

          王耀武韩浚李先洲互相牵制好管,不过打仗也行不成合力

          本来北蹿后拖几天,共军无计可施就输惨了

          结果蒋光头、陈袖珍一个个唯恐不惨败似的瞎指挥再推卸责任

          莱芜突围前1纵已经接上火了,跟共军眉来眼去的46军也被共军缠住了

          粮食没有几天的,弹药重武器带的也不多,还没选好几个守备点顽抗待援

          不早点往口镇跑,当俘虏一点不冤

          包围李部的正规共军兵力是他5倍,还有不少民兵团,近百万支前民工不算

          通宝推:网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