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莱芜战役之七:6纵在孟良崮大放异彩,和此战的教训密不 -- 忘情

共:💬7 🌺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莱芜战役之七:6纵在孟良崮大放异彩,和此战的教训密不

    作者:忘情

    1947年2月21日白天,1纵在莱芜城北阻击战中打得热火朝天,而吐丝口镇方向上也并不消停。

    青石桥守敌新36师106团,派出1个连控制青石西南之高冈山380高地,与控制了三山庄、山口庄的17师49团对峙。为求得歼灭该敌,鲁中警备第4团位于梁山一线,监视青石桥守军,防备其向北突围。

    7时许,青石桥守敌已收到新36师师长曹振铎要其迅速南下,退回吐丝口镇固守的命令,但为了消除侧背威胁,并迷惑华野,106团出动1个营,于7时许向控制梁山的鲁中警备4团出击。该敌向梁山阵地发起了5次冲锋,被打退后退回青石桥。

    13时,敌106团以1个营的兵力沿文风山向三山庄以北无名高地进攻,掩护其主力沿公路经枣园南逃吐丝口镇。出青石桥沿公路向南攻击,企图夺占枣村,尔后夺路突向吐丝口镇。

    17师师长为歼灭该敌,作出了如下部署:以49团2、3营控制三山庄,1营在芦家河集结,随时可支援三山庄。如敌由公路南进,则待敌进至枣附近时侧击,配合51团消灭该敌。51团2、3营及纵队特务团1营位于下水河,该团1营位于月庄湾。如青石桥守敌沿公路南逃,则坚决消灭之。6纵特务团1营仍在近月庄湾协同51团作战,鲁中警备第4团乘敌离开青石桥之机,断敌归路,并由北向南出击,三面夹击该敌。

    当天下午,敌106团一部进至三山庄时,遭到49团阻击,不能前进。由公路南窜另一路敌军也受阻于枣园以北一线。双方激战两小时后,51团及特务团1营出击,因为出击过早,负责截尾的部队未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没能形成合围,因此仅歼敌百余人,余敌见势不妙,迅速缩回青石桥。

    在吐丝口镇,16、18师21日白天都在作当晚继续攻击的准备工作。王必成为求当晚结束战斗,乃18师1个团15时前进入该镇,沿南面围墙向小东门及东门发展,该师主力后续跟进,配合16师会攻该敌。16师3个团全部投入战斗,分几路由西向东并行攻击。

    正紧张备战时,西门残余守敌2个排,在主力火力掩护下,于中午时间悄悄退回了镇东北角的核心防御阵地。负责监视该敌的47团部队麻痹大意居然毫无察觉。

    16时,18师53团沿四街展开攻击,守敌以少数兵力逐屋抗击。16师的3个团亦齐头并进,逐屋推进,进展甚慢,到21时才推进至刘家胡同以东一线,被阻停止进攻,部队即行集结整理。

    攻击开始后,6纵攻击发现,守敌工事构筑得非常周密,每个街巷口均筑有地堡,或在巷口虚堆障碍,而在纵深筑一地堡。这样故意诱我攻击部队冲入巷口,然后从地堡射击,往往给我军很大杀伤。同时敌各碉堡火力可相互支援,相互掩护。即使碉堡无法固守,仍能在左右及后面火力掩护下撤退。因此我军虽占领了许多碉堡,但没能捉到俘虏,也没能大量歼敌。

    在火力配系上,守敌预先标定的火力射击范围,直射、曲射火力相互配合衔接,毫无射击死角,转移火力亦很迅速,火力分工明确,并有良好的指挥。6纵第2梯队完全处在敌60炮、掷弹筒火力覆盖下,敌82迫击炮、山炮则轰击我预备队。甚至我军刚在墙上挖个枪眼,很快就被敌火力封锁起来。守敌每放弃一间房子必纵火焚烧,不让我军利用,兼作夜间照明。在巷战时守敌常以班排为单位,集中投掷手榴弹,往往大量杀伤我攻击部队。敌还善长先发制人,连续用火力打乱我军攻击部署。

    22日2时许,6纵继续发动总攻。守敌坚守每条巷口,逐屋抵抗。6纵虽占领5间房屋并将52团投入战斗,但在敌投掷的燃烧弹火焰中难以立足,被迫后撤,因此进展极慢。至22日天明时,攻击部队仍被阻于大柳巷以西。

    王必成鉴于攻击部队伤亡太大,且部队太多也无法展开,因此18师2个团撤出吐丝口镇,由16师负责监视敌人,坚持巩固既有阵地。16师接到命令后以46、47团各派1个营正面监视守敌,主力则撤至南北门附近休息,48团因伤亡较重撤至太平庄休整。22日上午,困守东北核心防御阵地的守军,曾数次向46、47团警戒部队发起反击,但均未得逞,双方仍在对峙中。

    2月21日下午,刚打退敌106团的突围企图,17师师长便收到王必成要求其率部参加攻击吐丝口镇的命令。但该师首长认为青石桥守敌106团求援无望,突围无门,消灭该敌确有把握,且还能消除攻打吐丝口镇时的侧背威胁。经过与王必成的电话沟通,得到批准后,17师决心利用夜暗,先歼灭青石桥守敌,再加入吐丝口镇方向战斗。师首长的部署如下:以51团由东面主攻;49团2营由南面助攻,3营为师预备队,1营先攻文风山;鲁中警备第4团以1个营在北面佯攻,主力控制梁山诸高地,防敌突围北窜。纵队特务团1营控制下水河,对吐丝口镇方向警戒。

    19时,各参战部队已准备就绪,携带攻坚器材准备向青石桥开进,17师指挥所进到49团团指挥所所在地三山庄。此时,青石桥守敌又利用夜暗,分两路再次南窜。当敌进至枣园、下水河以北地区时,被51团迎头堵住。

    17师首长根据敌情变化,紧紧抓住战机,迅速果断地改变计划,决心歼敌于运动中。当即命令51团坚决堵住敌人,49团由三山庄插至青石桥以南的公路上,断敌退路,并由侧背攻击敌人;纵队特务团1营沿月庄湾北侧无名高地直插枣园,割裂敌战斗队形。各团受命后,随即按部署行动。49团1营率先冲上公路,断敌退路,并从侧后向敌发起攻击。该团2、3营由西侧,纵队特务团1营从东侧向枣园突击,51团由正面猛烈出击,很快打乱了敌突围部署,将其合围于枣园地区。敌经我猛烈打击,建制混乱,军心动摇。我乘势向心攻击,经半小时激战,将敌106团全歼。战斗胜利结束后,17师师长命令鲁中警卫第4团进占青石桥,自己率部南下加入攻打吐丝口镇。

    22日中午,王必成接野司通报:莱芜李仙洲集团的73军、整编第46师共5个师(整编旅)准备放弃莱芜向北突围,因此电令新编第36师全力固守吐丝口镇。野司估计莱芜守军早至22日午后,迟至23日晨突围,如吐丝口镇再不攻下,将极大影响全局。

    形势如此严峻,责任如此重大,进展如此缓慢,伤亡如此之大,所有这一切,都是6纵各部队自成军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有着“老虎”之称的王必成急眼了,他命令以刚刚撤出战斗的18师54团控制于张庄、崔家庄、毛子庄一线,并派出少数部队在张家洼警戒,负责正面阻击;以53团位于山头店、郭家镇、李家镇一线。这两个团摆成钳形阵地,阻击由莱芜北逃之敌。52团分别在港里、周高庄一线集结,一面向吐丝口镇方向警戒,一面作为阻击预备队。在18师阵地以南公路两侧有华野强大的攻击集团。

    至22日16时,王必成见莱芜之敌主力尚未出动,估计敌夜晚不会再行动了,为坚决消灭尚在顽抗的吐丝口镇守军,他命令16、17师当晚全部参加攻击,并派纵队特务团1营在该镇东北角佯攻。

    22日16时,17师两个团已进入镇内,接替东大街北边原16师的防务,16师也积极准备重新攻击。17时至18时之间,守敌发现了6纵进攻征候,便先发制人,以密集火力向我射击。因6纵攻击部队部署过于拥挤,因而遭受了巨大伤亡,攻击部署也被打乱了。等到重新整理好部队,重新发起总攻时,已经是21时了。

    由于负责佯攻的纵队特务团1营只派了区区1个加强连的兵力,在镇东北方佯攻了一下,因此并没能吸引守军的注意。

    在南北不及四百米的攻击正面上,6纵派上了5个团并肩攻击,最后正面缩短得不足三百米时,每个团不足六十米,部队无法展开,无法隐蔽,完全暴露在敌火力之下,遭受了极大伤亡。

    在攻击中,6纵的步炮协同组织得相当糟糕。纵队山炮营的技术、勤务、联系和主动协同意识都很差,又没有专人担任观察、测量和计算,所以基本没起到作用。16师集中迫击炮,不经试射就集中火力射击,结果根据地自产的迫击炮弹质量规格不统一,射程远近相差很大,大部分炮弹落到了自己阵地上,16师师长罗维道也被自家的炮弹炸伤。

    在无法仰仗炮火的情况下,17师采取连续爆破的方法,避开敌火力点,穿墙打洞,或以炸药直接爆破敌地堡,逐墙逐屋向前推进。该师虽然用爆破的方法在敌防御阵地上打了11个出口,但由于组织计划不周密,步兵被敌火力压制不能很快从爆破口跟进,加之进攻队形密集,伤亡很大。而友邻的16师攻击正面仅百余米,部队过于密集而无法展开,在守敌60炮、掷弹筒、山炮轰击下,伤亡很大,进攻毫无进展,致使17师突击部队的侧翼暴露无遗,后续部队受敌60炮、掷弹筒火力压制无法向前运动。战至23日拂晓,虽然17师突击部队已经占领敌军仓库,但因伤亡过大而被迫停止进攻。16师大部兵力撤到南门至西门围墙内一线隐蔽集结休整,敌我双方又呈对峙状态。

    23日白天,因李仙洲集团已开始突围,王必成将注意力转向南面18师阻击阵地,因而全天吐丝口镇内无大的战斗。

    经过几天几夜的血战,6纵为了攻打吐丝口镇,共消耗了1458发炮弹,11000枚手榴弹, 157446发步机枪子弹。但战后清点发现,守敌新36师仅遗弃了60余具尸体、伤员百余人,估计全部伤亡也不超过500人。在战后的总结检讨中,6纵自上而下对战斗组织、战术运用、基本战斗技能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总结,并提出向对手学习,虚心向解放战士学习,着力提高基本战斗技能,加强战术学习及灵活运用等改进措施。在3个月后的孟良崮战役中,面貌焕然一新的6纵又担负了攻占垛庄,扎紧包围圈口袋的任务。这一次,6纵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和顺利。这与该部深刻汲取吐丝口镇战斗的教训,苦练战术是密不可分的。

    (未完,待续)

    通宝推:青青的蓝,onlookor,
    • 家园 6纵连续发动四次总攻

      6纵连续发动四次总攻,也没打下来,伤亡人数不详。其中主力师的16师48团伤亡几乎三分之二。

      16师师长罗维道被自家的炮弹炸伤,接替的师长张云龙重伤。

      牺牲了四十八团政委郑德民、教导员顾家骏、四十七团一营营长徐志斌、四十六团教导员贾朝阳。

      四十八团团长颜伏、参谋长叶藻重伤。

      连长一下无算。

    • 家园 这个新36师怎么这么能打

      这个新36师怎么这么能打

      • 家园 新36师的武器弹药比较充足

        新36师是王耀武收编和淘汰伪军后,整顿的一只伪军。新36师曾经起义过,不坚定分子都走了,剩下的都是死硬分子。营团长更换为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

        防守方子弹充足很重要,防守方需要的子弹是进攻方的几倍,甚至10倍。

        口镇是当时李仙洲大军的补给基地。子弹炮弹十分充足,还有汽油拿来放火。

        更重要的是不死守阵地,节节抗击,逐步后退,然后反击,充分发挥前线部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王耀武部队的特点。

        新36师师长曹振铎逃回后升任73军军长。在济南战役中再次逃脱,经天津逃回南方。

        • 家园 何志斌残存的一两百人去了新的保二旅,帮乡党阎毓秀掺沙子

          何志斌残存的一两百人去了新的保二旅,帮乡党阎毓秀掺沙子

          没去新36师

          阎毓秀是张灵甫亲家,如夫人是李延年干女儿,济南战役末死在大明湖畔阁后街

          何志斌后来文章欺负死人不会说话,把自己升格为旅长,把恩公贬为副旅长,死亡时间也提前了

          保二旅和新36师主力都是翟毓蔚(1915年生人)部下,1948年胶济路春季攻势大部被歼

          跟鬼子斗了七年多,跟八路打打合合,基层官兵素养比多数国军正规军强

          不过跟渤海打相近兵力占不到便宜

          主要是六纵战斗力太差,绝对优势兵力拼刺都占不到便宜,居然还是新四军头等主力

    • 家园 只歼灭了106团一个营,那时六纵战斗力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经半小时激战,将敌106团全歼”

      按共军自己的资料,即使是窃听了对手电话,几倍兵力伏击,也只歼灭了106团一个营,别的跑山里了,当然大部分会便宜民兵,但那时六纵战斗力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作为对比,只有一万余人的10纵前身(两个师一个还在胶济路北)打上游和锦阳关的107团很轻松,损失不大把对手迅速赶跑了,截断了李先洲部莱芜-章丘退路,2月21日在章丘南部曾阻击12军5000人进攻

      48春胶济路春季攻势,周村和淄川的107和106团打起来更容易,许世友指挥的九纵和七纵

      36师106团在1946年夏在济阳受过渤海少量部队歼灭性打击,和地方武装被俘约600,死伤400多,团长逃回被王耀武枪毙

      否则青石桥之战六纵会更难打

      23日六纵少量兵力监视吐丝口,大量部队阻击也没能挡住韩浚,居然冲出去万余人,吐丝口守军也成建制有序突围。幸好韩浚没留在吐丝口接应

      吐丝口战后六纵怎么苦练不清楚,不过豫东惨败及战后团以下保命思想普遍

      淮海战役初期打黄伯涛,兵力火力绝对优势,四纵和六纵伤亡惨重连外围都攻不动,不得不换谭震林和王建安指挥,九纵八纵攻坚碾庄

      和36师、66师比,74师装备好,士兵要求高,但因为张灵甫无能,加上主成分是货真价实的伪军,真实战斗力被夸大了

      关于张灵甫很有意思一篇——

      张灵甫是怎么被包装成抗日名将的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24/06/493356.html

      张灵甫是怎么被包装成抗日名将的

      张灵甫是怎么被包装成抗日名将的

      牛戈 · 2024-06-19 · 来源:牛戈文草公众号

      收藏(0) 评论()字体: 大 / 中 / 小

        谁也没想到,历史人物竟然也可以象歌星影星那样,靠包装和炒作火起来。这几十年就有这么一个,因为人长的高且帅,先是引来一些腐女少男的狂热追捧,被尊为偶像,进而又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进一步炒作,遂使得这位在抗日战争中籍籍无名的末将一下子被吹成了“抗战十大名将”、“王牌悍将”。

        没错,这说的就是张灵甫。

        一、张灵甫身上的神话,有多少真的?有没有真的?

        既然要说张灵甫是十大名将、王牌悍将,总得要有与众不同的惊天战绩做支撑才行。在这方面,张粉们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对张灵甫很是做了一番包装的。

        都有哪些包装呢?

        1.罗店战场

        《凤凰资讯》《沂蒙党史史志》等多个载体都曾复制粘贴的同一文称,在淞沪的罗店战场,张灵甫和由他任团长的305团英勇无比,“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八百多人。”

        有鼻子有眼有具体数字,好精彩的故事!在淞沪那样的战场,一个团打退敌人七次进攻,歼敌八百多,就是任何一个团,就是整个十四年抗战的任何一个战场,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与之相媲美的,那可真够悍将了。罗店战斗时,日军在整个淞沪战场总共才一万多人,要是都像张灵甫团这样,何必再陆续增兵到七十多个师呢,我看有几个团就能把鬼子杀光了。

        可惜的是,精彩是精彩,感人是感人,但一封电报的出现,却对这故事十分的不利了:

        “京委员长官邸主任钱……职等恪遵委座与钧座训示,罗店抗战两月,于兹幸免,(?)越迭挫顽敌……

        “职师调整后,武力全未掉换增加,故员兵武器极感不敷应用。今新成立305团,遂至有兵无枪,甚为焦虑……现该团已参加前线构筑工事及在枪炮声下练习胆量中,谨闻。

        “职王耀武叩,有申印。”

        这是王耀武打给钱大钧的电报,结合电报末尾的韵目代日“有申”和电文中“罗店抗战两月”,可知发报的时间是1937年10月25日下午4点前后。这已经是罗店战斗两个月之后了。

        罗店作战,主要是18军打的。51师是后来加入,但确实打得比较出色,师长王耀武曾因此登上《申报》报端。但当时该师参与此战的,有301团,有302团,有306团,可偏偏没有这个305团。及至到了罗店作战结束一个多月后,张灵甫的305团才刚刚组建,还是有兵无枪,只能边修工事边听枪炮声练胆量适应战场呢。

        你看看你看看,这事儿闹的!以后再编这样的故事时,应该搞清楚情况再下笔才好。

        2.南京战场

        关于张灵甫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在一本专门粉张的书《蒋介石的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中,对于1937年12月8日晚间的战斗,是这样描写的:

        “冲杀中,张灵甫的左臂中弹负伤,他匆匆包扎后继续投入战斗,部下力劝团长随伤兵撤过长江到后方就医,张灵甫勃然作色道:‘昔日项羽兵败,犹不愿渡乌江,我岂能因伤渡长江?当与敌决一生死以践誓言!’”

        ……

        “对王耀武要他离队就医的传话,张灵甫充耳不闻,他拒绝在激战的危急时刻扔下手下的官兵自己脱离部队,便自顾带领第305团向雨花台的新阵地转移……第305团成为南京中华门前的一道坚强屏障。”

        只要大致符合史实,用说书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人物也未尝不可,但问题是张与张团根本就没有那么回事。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于1937年12月8日下午4时下达的“卫参作字第28号”命令,是这样明确的:

        “第74军固守牛首山一带据点至河定桥之线;第88师固守雨花台;第71军之87师固守河定桥至孩子里之线……”

        看到没有,长官部的命令中,是以第88师固守雨花台,而以张团长所在的74军固守牛首山至河定桥一线。对比51师写于1938年1月的战斗经过,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雨花台远在牛首山——河定桥一线近城方向十多里。也就是说,牛首山——河定桥是前一道防线,雨花台是后一道防线。如果真像书中所说,张灵甫不待上官命令就“自顾带领第305团向雨花台的新阵地转移”,那是什么?那是临阵脱逃。

        这位作者女士光想着怎么编故事了,也不好好看看地图,本是想粉张,却差点黑了张。

        这雨花台与张灵甫没有关系,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至于“中华门的坚强屏障”也同样谈不上。12月11日,51师任务有所改变,奉命在赛公桥经沈家圩迄关帝庙以东一线防御作战,师“当以一五一旅之程团【302团】全部及三O五团之残余,扼守赛公桥至关帝庙以东之线,一五三旅邱团【306团】全部及三O一团之残余,据守水西门以南八百公尺处起至西南城角之城垣……”

        你看看,张灵甫与中华门挨得上边吗?

        51师在中华门附近的确有战斗,而且十分激烈,但那是邱维达306团打的,跟张灵甫仍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雨花台、中华门的故事是假的,那么张灵甫自诩项羽不肯渡过乌江的故事又是不是真的呢?出处何在呢?

        甭问了,没有出处,又是虚构。而且就是虚构也没构好,因为就如上海并不是海、漯河并不是河,项羽自刎的那个乌江也并不是江,是渡不得的。

        3.万家岭战场

        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之战,张灵甫在任51师153旅的旅长。对于张在此战中的勇猛,《百度贴吧》中张灵甫词条下,是这样描写的,“9日……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他们沿着后山绝壁攀木挂树,在黑暗中披荆斩棘,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张古山后山绝壁上进攻,飞夺张古山……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这差点成为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战例。”

        这又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可张灵甫亲率敢死队攻占张古山又坚守五昼夜的出处又在哪儿呢?

        据《第三十六军团战斗详报》《万家岭附近之战斗(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十二日)》载,张古山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者三,分别是:

        10月3日,139师占领狮子崖高坑潘、长岭、张古山、杨家山、城门山、洼山线阵地。到了5日,被敌夺回。

        7日,51师再次进攻张古山,于8日拂晓前重又将其夺回。但天刚刚亮,因58师守北制高点之将士全数殉职,故虽经派队增援,但由于敌籍飞机之掩护继续进犯,激战数小时张古山重陷敌手。

        9日,51师组织奋勇队再战张古山,于晚8时开始攻击,9时与敌接触,经激战,至11时,张古山、长岭又为我收复。但几小时后,到次日清晨,又再次失守。

        由此而见,由51师先后两次攻占的张古山,每次都不足一天又再度失守。张灵甫率敢死队攻占张古山后又死守五天五夜从何说起呢?

        张灵甫率敢死队死守张古山五昼夜又被证明是假的了。那么,退一步说,有没有张灵甫亲率敢死队突击张古山的事儿呢?

        现有文献中,找不到敢死队是由张灵甫亲自率领的说法。根据《战斗详报》的记载,倒是能够得出相反的推断。在51师奋勇队第二次攻占张古山后,由于守敌“顽抗不退,且以预备队由村后来袭”,我官兵虽经数度苦战,终因“深入敌阵众寡悬殊反被敌包围”,于次日凌晨全数作壮烈牺牲,无一人生还,张古山再陷敌手。

        既然这支敢死队全数作壮烈牺牲,那么张灵甫显然不在其列,否则,岂不成了活见鬼。

        其实,稍有军事常识的人就清楚,1938年这样的时期,万家岭这样的战场,74军这样的作战单位,一个加强连规模的敢死队,可不可能由旅的主官亲自带领?一百个不可能。这一看就是地摊文学家的笔法。

        4.青天白日勋章和自由勋章

        《从张灵甫看被遗忘的国民党将军们》等文章中,说张灵甫抗战时期是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是美国自由勋章获得者,是日军眼里的“支那第一恐怖军”,是同僚眼里的“常胜将军”。

        赫!这可够牛掰的了。

        国民党军的勋章很多,很滥,青天白日勋章因为规格高,还不算太滥,但也并不稀罕。整个抗战时期,就有166人获得该勋章。

        自由勋章也差不多,说滥也不算太滥,说稀罕也不怎么稀罕。那是他们美国干爹给的,分金质和银质两种,抗战时期获此金银两种勋章的,分别有23人和57人。

        抗战时期这两种勋章的授予,多多少少能够反映国民党军将领在抗战中的功绩或排名。

        问题是,这两枚勋章,张灵甫都有吗?

        不好意思,他都没有。

        这总共246枚勋章的获得者都是有名有姓,白纸黑字在那摆着。可你就是用八百倍的放大镜找上八百遍,也甭想找到张灵甫的大名。

        所谓张灵甫抗战时期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和自由勋章,又是虚构。

        5.《德安大捷》

        有人撰文并被反复转载,说是田汉奉郭沫若之命创作了话剧《德安大捷》,并说在此剧中,张灵甫作为重要角色被表现,以此断定张灵甫抗日名将的说法是早已有之的。

        可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即田汉真的创作过这部话剧吗?

        《田汉全集》早已出版,全集收录了其一生所有的作品,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歌词等等,林林总总什么都有,光是话剧就达六十余部,其中不乏表现国军将士抗日杀敌题材的剧作,可谓详而又详。该全集在全国各大图书馆都极容易查阅,可你们谁能找到这部传说中的《德安大捷》?反正我是找不到。

        除了《田汉全集》,还可以查阅《田汉年谱》,还可以查阅《田汉戏剧活动与创作年谱》,还可以查阅《田汉戏曲、电影创作简表》等等。这些资料集,对田汉的创作活动和作品,包括小品,都有详实的记载。你们谁又能在这些载体中找到这部传说中的《德安大捷》?

        我同样还是找不到,连蛛丝马迹也找不到。

        包装的张灵甫的神话故事远不止这些了,比如上高战役如何如何、衡阳战役如何如何、常德战役如何如何、湘西战役如何如何等等,十之八九都是虚构。篇幅所限,就不去一一拆穿了。

        张灵甫身上,除掉那些虚构的,谁还能找到什么有据可考的能说明他抗战十大名将和王牌悍将的东西?

        二、张灵甫为啥这么火

        张灵甫能有如此之火,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长得帅,二是炒得火,三是赶得巧。

        要说颜值,在国军将领中,张灵甫的确能排前三甲。无怪呼让好多女人将其当成心中偶像,甚至梦想着时光倒流能嫁给他,哪怕做个小三、小十三也心甘情愿。那个《王牌悍蒋》的女作者取笔名钟子麟(张灵甫字钟麟),其媚态即显而易见。听说还有更贱的女人把张的戎装照与自己的婚纱照P在一起挂在床头的,就更足以说明是何等的奇异和痴狂了。包括一些男人,因张长的帅而投赞美票打出高分的也大有人在。

        要说热炒,这个还不能全怪那些腐女少男,不能全怪那些政治上别有用心之徒,而主要因为我人民军队在取得如此大捷后几十年如一日的宣传。你想呀,在蒋介石重点进攻的时候,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能全歼一个美械装备的整编师,能不高调造势吗?六十年代拍摄的一部反映孟良崮战役的电影《红日》,使用了张灵甫的真名实姓,几十年长演不衰。这下子,张灵甫火了。那些只从影视和文学作品中了解历史的人,别的历史人物可能记不住,可有谁能记不住张灵甫呢。

        要说赶巧,这却是张灵甫生前无论如何想不到的。大约从四十年前开始,在中外反中势力的合力作用下,一股为蒋家王朝及其爪牙招魂的阴风渐起,并越刮越猛。在这股阴风中,只要参加过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中又没有被俘也没有起义的国民党军将领,甭管打得好打得孬,都被举得高高尊为战神、名将。张灵甫死于反革命内战,又参加过抗日,刚好满足这个条件,自然成为一些人关注的对象,于是包装,于是造神,欺人自欺的臆想臆造中,张灵甫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抗战十大名将,成了王牌悍将。

        三、抗日将领中,张灵甫能算老几?

        本文讨论张灵甫的排名,不包括我人民军队,就只在国民党军中进行。

        张灵甫打过日本鬼子,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不能因为他死于反共内战就抹杀其抗日的贡献。但是不是只要打过鬼子的,就都有资格冠以“王牌”呢?

        当然不行。所谓王牌,就是扑克游戏中最强的牌。如果用来喻人,则是最强有力的人物。可见称某某是王牌,他必须得是数一数二才行。

        那么,在十四年抗战中,在无数抗战将领中,张灵甫能算个老几呢?

        首先,看一看张粉眼中张灵甫表现最猛的几场战役中的排比——

        罗店战役就不说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过罗店战役,所谓的张灵甫在罗店战役率敢死队光膀子冲锋的表现纯属虚构,没法比。

        1.南京战役

        据51师战斗详报记载:11月28日,师开抵南京后,“以三O一团占领右由宋墅(含),经淳化镇迄上庄(不含)之线,左与66A切取联络。以三O二团占领右由方山(含)左迄宋墅(不含)之线,右与58D切取联络……以三O六团为师预备队,位置于宋墅附近策应第一线部队之战斗,重点保持于左翼。以三O五团位置于高桥门至河定桥(不含)之线,构筑预备阵地。”

        张灵甫305团因系新兵,战斗经验不足,没有像其他三个团那样被部署在一线二线,而是被安排在相对的后方修筑工事,这是51师的部署,怪不得张灵甫,但总不能因此而说张团是战绩最优吧?

        在南京保卫战中,张灵甫光荣负伤,这当然是值得称道的,但在这场残酷的首都保卫战中,张灵甫是受伤最重的吗?不说别的单位,就单说这51师——

        先是12月8日,在淳化附近作战中,301团团长纪鸿儒重伤昏迷,连长伤亡9员,排长以下伤亡1400余。

        12日,赛公桥之战中,302团团长程智阵亡,营长曹恕初受伤,连长以下伤亡1700余。

        同一天,中华门附近激战中,306团团长邱维达腿被打断,营长万琼、胡豪阵亡,连长以下伤亡1300余。

        51师总共四个团中,张灵甫以外的三个团长以及他们的团,其贡献与牺牲都在张灵甫之上。换句话说,即使在该师这仅有的四个团中排名,张灵甫和他的305团也进不了前三。

        2.万家岭战役

        万家岭之役,张灵甫所部153旅是身列其中的,但是不是像有些文章所说,张灵甫及所部是表现最突出,战果最大的呢?

        不是。战后,36军团军团长俞济时打给蒋介石的电报称:

        “一、倾奉

        “钧座垂询本军团优秀人员,谨查,51D副师长李天霞、79D副师长段朗如、40D副师长陈式正三员,均堪任师长……

        “又51D旅长周志道、58师旅长廖龄奇、79D旅长叶裳、40D旅长方日英四员,均堪任副师长。

        “又51D团长张汉铎、58D团长陈东夫、李嵩三员,均堪任旅长。

        ”二、对调整人事(以下略)”

        找了半天,张灵甫在哪里?

        除此之外,对于万家岭战役表现优秀的,提到的还有:

        142师师长傅立平,60师师长陈沛,305团团长唐生海、团附于清祥、营长胡雄,306团团长常集德,724团团附张树衡、营长秦润泽、刘义昆,949团团长张光晨……

        不论当年还是今天,国民党军的文献中,都不曾有人提到过亲率敢死队“与敌鏖战五天五夜”,“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的张灵甫。

        谁不信你们就去找出来。

        3.上高战役

        上高战役刚刚结束后的1941年4月10日,王耀武致电蒋介石:

        “1.此次上高会战较为激烈,职军自寅铣开始,至卅日止。伤亡人数为10591员名,轻伤官兵均留军师野战医院诊伤。

        “2.作战成绩,师以51、57师为优;团以151、153、170、171、173五团为优。

        “3.需发特别费以一部犒赏(以下略)”

        此时的74军总共就三个师,即李天霞之51师、余程万之57师和张灵甫之58师。从王耀武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看,战绩较优的,三个师中提到了两个,唯独没有张灵甫的58师。

        战后论功行赏,李天霞51师、川军29军的王克浚26师分别获得第一号和第二号“陆海空军武功状”。

        没有张灵甫。

        网上有一篇粉张的文章《张灵甫在抗战中究竟做了什么?》,其中讲到:”会战结束后,74军获‘飞虎旗’,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等受到嘉奖“。

        可台湾当局解密的当年文献,又让张粉被打脸了。1941年6月4日,国民政府的确颁了旗也授了勋,但荣誉旗是颁给74军的,青天白日勋章是授给罗卓英和王耀武的,四等宝鼎勋章是授给李天霞的。

        还是没有张灵甫。

        其次,看一看张灵甫在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排比——

        有人说,整74师是王牌师,整74师师长张灵甫是第一等主力中的第一主力,是王牌中的王牌。

        是吗?

        抗战后期至解放战争初期,第5军、第18军(整11师)、第74军(整74师)、新1军、新6军曾被坊间称作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但这五大主力谁是王牌,却并无定论。

        曾充任五大主力部队长的,不仅仅是五个人,而是有多人。所谓王牌悍将,这些人中,有的也许配,有的未必配,张灵甫吗,他是真的不配。

        很多人说,张灵甫能够当上整编74师的师长,就足以说明他还是有能力的。

        能力肯定有,能当个师长,哪个没有能力呢?别说当师长需要能力,就是当个连长,没有能力也不行。但是不是有能力就得是王牌呢?这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

        有句话流传得很广:只要能干就能进步,这是最骗人的一句话。用这句骗人的话去套当年的国民党军,也完全适合。

        大革命时的国民革命军中,只要能干就能进步,还真是这样。但到了四十年代的国民党军中,就不再是那么回事儿。再到了抗战胜利,经过了大接收后的国民党军中,就更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不然,以新装备了许多美械的、在抗战时被王耀武调教得能征善战的整74师,也不至于在国民党气焰最盛的重点进攻时,只用三天就让陈粟给打的片甲不留了。

        所以,不要以为只要当了五大主力主官的,就一定是凭了能力和战绩,就一定是个能战之将。

        五大主力曾经的主官,也确曾有一批能干之才,如陈诚、罗卓英、杜聿明、王耀武、黄维、邱清泉、郑洞国、孙立人、胡琏、廖耀湘等。张灵甫跟上述这些人相比,论军声,论战功,他还差得远。

        第三,看一看张灵甫在十四年抗战中的排比——

        先不说九一八之后江桥抗战的马占山,不说一二八抗战的蒋光鼐、蔡廷锴,不说长城抗战的赵登禹、佟泽光、关麟征,不说绥远抗战的傅作义、赵承绶、彭毓斌,不说卢沟桥畔的冯治安,秦德纯,就说这所谓张灵甫首战扬名的淞沪战场,张发奎、廖磊、罗卓英、韦云淞、彭善、夏楚中、王修身、林伟俦、谢晋元等,是他张灵甫团长能比的吗?

        稍后的徐州会战,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于学忠、张自忠、王铭章、卢汉等,又有哪一个是他张灵甫能比的?

        再往后的武汉、长沙、桂南、上高、中条山、常德、腾冲、豫湘桂、雪峰山、远征军、驻印军……算了,不比了。国民党军将领中比他张灵甫战功卓著的,太多太多了。

        从1931年到1945年,十四年抗战,论指挥作战的规模,论杀敌的战果,论产生的影响,就是排列一百个大将小将,也轮不到他张灵甫的头上。

      「 支持乌有之乡!」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通宝推:网海,
    • 家园 巷战原则是破墙拆屋,一战的时候就在欧洲战场确立了

      红军至迟在三打龙岩的时候就已运用自如。6纵这学费交的可不应该。

      后来二战的时候不论是在淞沪战场的日军、苏德战场的苏军还是欧洲战场的美军,无不烂熟于心。

      俄乌战场上居然把这项原则发展到了垂直方向——破拆天花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