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申请认证中国内需不足的成因以及键政-顺便恳请投一票申请认证 -- 陈王奋起

共:💬171 🌺531 🌵4
  • 投票申请 认证信息

    单选,参与 58 / 139

    赞成 认证申请 1 级,3 小级
    58/138
    反对 认证申请 1 级,3 小级
    0/1
    已结束 申请 通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不必非法收入啊

          经济调整,政策制定,并总是个个都马上受益。也不一定真实受损,觉得受损也可以的。比如中美贸易战不跪,就有人觉得很不对。比如有人觉得该直升机撒钱,不撒就不对。

          1000万这个数,随便怎么都能凑来。

    • 家园 这个有啥可专门讨论的,社会主义就是人人都是股东。 -- 有补充

      内需不足的原因是中特社➕原教旨资本主义娘胎里面带来的带来的。老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很多企业有员工参与利润分配的制度(profit sharing program),比如德州仪器,年净利润和年增长率到一定水平,就会规定拿出最多超过20%以上的利润来奖励全体员工。公司的良性发展,所有员工都会得益。

      要讨论的是苏联后期,表面上人人都是股东,实质上小股东们没有参与权发言权,只能由官僚大股东一言堂,小股东们只好离心离德了。

      主席看穿了症结所在,于是有了鞍钢宪法——直至文革。

      通宝推:史料推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一下,苏联最后崩溃的时候,尽管偷梁换柱,将人头一份的国家 -- 补充帖

      资产用资本主义方式贬值收购,——但好歹信守了承诺。

    • 见前补充 4998387
      • 家园 是叶利钦截断了小股东说话的权力,抓了他们的带头人

        通过的是借819事件,于是地方苏维埃组织不起来了。

        尽管如此,还是通过抓了一些基层组织人解决了说话的问题。

        叶利钦通过戈尔巴乔夫允许的民主上了位,然后通过经典的资本主义镇压方式解决了苏共的反击。

        而几乎所有的苏东资料都很少谈及这点,或者一带而过。然后苏东都开始对共产党斩草除根、大肆清洗。

        1990年6月12日,叶利钦主导通过的《关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国家主权的声明》阐明了他对苏联的立场:“俄罗斯许多地区走向经济荒芜和衰退的同时,它仍然在向苏联的其他地区输血,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俄罗斯人的不满。”

        叶利钦在演讲中也毫不避讳对于苏联这个沉重包袱的鄙夷:“我们不需要现存任何形式的联盟,也不需要一个臃肿的、官僚化的权力中心,我们要做的是摆脱它……”

        在叶利钦的鼓动下,不仅俄罗斯人,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都将苏联视为累赘。俄罗斯发布主权宣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9个加盟共和国发布了类似的宣言。

        为了挽救这个行将就木的僵化政权,戈尔巴乔夫不断作出让步,力图把苏联打造成一个民主政权。只不过苏联高层的改革非但没能达到自我救赎的效果,反而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最终叶利钦带着对苏联的失望和不满,将这个曾经辉煌的政权送进了坟墓。(这是官方话术)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495089048/v18323319800101kwhb

        有味历史:苏联解体,苏共的钱去了哪里?

        于桃有个时事新观点

        2024-03-20 15:54

        福建

        1991年8月26日,警察和一些严肃的便衣人员来到木匠巷的房子,那里住着苏共中央办公室主任。

          苏共中央委员会官员尼古拉·克鲁奇纳的公寓被搜查了,他的妻子也是第一次被审问。她震惊了,因为,几个小时前,她的丈夫才从窗户上摔了下来。

          40天后,克鲁奇纳的前任,乔治·巴甫洛夫也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然后,苏共中央国际部负责人德米特里·利索沃利克也从12楼跳了下来。

          根据历史学家的说法,在苏联解体后的第一年内,就有1746名苏共党员干部死亡,所有人的死亡方式都非常相似。

          一些专家因此说,他们是被职业杀手系统性处理掉的。另一些人则认为克鲁奇纳和其他人的自杀,是因为害怕因盗窃巨额资金而受到惩罚,而这些资金的命运在90年代一直困扰着俄罗斯。

          让我们回顾一下苏联解体前后,有关苏共党费的背景。

          苏共是一个繁荣、兴盛的组织,掌握着今天所说的庞大收入。每一个苏共人都会把自己的收入的3%上交到苏共的金库中,而苏共有1800万名党员!以美元计算,该组织每年可以筹集超过10亿美元,这还只是党费。

          此外,每个苏共人员都必须把马列经典著作、苏共章程和相关小册子放在自己的书架上。所有的苏共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苏共中央控制的出版社出版的。

          苏共还拥有巨大的房地产资产,在苏联的城镇村庄的中心地带,地区委员会、政治教育之家、综合诊所、医院和疗养院、友谊之家都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有的资产甚至位于苏联国外。

          苏共不遗余力地确保内部的待遇,由此形成了一个运转良好的住房保障基金和一个庞大、豪华的汽车队。苏共还源源不断地从苏联国家预算中转移资金,公然向国库下手,胃口很好,进而增大了金库的规模。

          现在,回到我们的故事。在尼古拉·克鲁奇纳从窗户一跃而下的前三天,8月23日,时任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的鲍里斯·叶利钦签署了一项“关于暂停苏共活动”的法令。其中第三条规定:“由于苏共的禁令,它的所有财产都被国有化,并移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室”。

         同日,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垮台,一群激动的公民冲进了苏共中央建筑群。群众要求审判苏共领导人,摧毁这个苏联唯一的政党。许多记者和好奇的公民闯入了苏共中央委员会尼古拉·克鲁奇纳的办公室。他们开始翻阅桌子上的文件,并破坏和裹挟了一些文件。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相应组织的命运由它们自己决定”。

          两天后,尼古拉·克鲁奇纳去世,苏共中央建筑群被密封,由谢尔盖·亚里士多德领导的300人调查小组开始工作。该小组的任务是查找有关苏共财政经济活动的所有文件。很快,许多文件被这个小组迅速销毁了。没有被销毁的文件则被保存在了一个特殊的档案室中。还有些资料隐藏在调查小组成员身上,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调查小组存储的380卷资料被列为了“特别重要的国家级资料”类别,这是最高的国家机密类别。

          调查人员还检查了苏共的所有账户,发现苏共几乎破产了。对这样一个组织来说,账户上的余额是荒谬的——只有60亿卢布和1400万美元。剩下的钱去哪儿了?

          根据调查小组负责人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苏共中央办公室主任尼古拉·克鲁奇纳的名声很好:诚实、有执行力,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当他被任命为苏共的管理者时,他觉得自己的职责非常清晰明确:为苏共服务,管理苏共的钱和财产,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上世纪90年代,该调查小组一直在寻找苏共的钱,目前俄罗斯仍在争论这笔钱在哪里。维克托·杰拉什琴科曾在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领导着该国的主要银行,他声称这笔巨额资金消失了。

          尼古拉·克鲁奇纳只是与苏共的财产有关的一长串官员中的第一环。

          1985年至1991年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总书记、总统,在他的领导下,俄罗斯和外国的各种合资企业开始出现,据经济学家说,其中只有20%的企业在真正运作,其余80%都只是通过与苏联政府的“交易”“交互”,将国有资金转为个人所有,这些公司属于苏联高官和他们的亲属。戈尔巴乔夫甚至亲自利用苏联的黄金储备来购买商品,使相当一部分资金被存入了国外账户。

          比如,瑞典-加拿大贸易公司西贝克(Seabeco),这是一家参与了国有转私有的重要公司。它由苏联克格勃和以色列摩萨德的双重特工鲍里斯·伯恩斯坦领导,伯恩斯坦则依靠克格勃上校列奥尼德·维塞洛夫斯基实施具体行动。正是维塞洛夫斯基想出了各种无实物采购、兑换、置换以及对外援助等方案,将苏共党的钱通过一纸文件提取出来,再将其转给个人,成为了个人欠公司的债务。

          随着苏联解体步骤加速,漂白资金的时间愈加紧张,苏共开始把大量的钱直接分配给亲戚和熟人。例如,仅仅维塞洛夫斯基认识的乌克兰克里米亚最高苏维埃第一副主席霍季姆斯基的配偶,就得到了4亿卢布。

          在调查小组查到他手中有一笔钱后,给霍季姆斯基寄发了一张退款单,但他和其他人一样,都没有履行退款义务。苏联解体后,维塞洛夫斯基立即去了西方。随后,他的脚印在瑞士的苏黎世消失了。

          克鲁奇纳当然知道,苏共的大蛀虫们及其亲属正在对苏联国有资产进行疯狂的掠夺,但他所得到的命令是由他无法拒绝的人下达的,他不得不执行。与此同时,克鲁奇纳意识到,他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财政盗窃的同谋。在这个令人不安的时刻,他让他的前任乔治·巴甫洛夫成为了他的顾问。

          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克鲁奇纳收到了戈尔巴乔夫的一份文件,指示他立即向苏共中央委员会全体成员发放解雇金,他们开始明晃晃的抢了!

          克鲁奇纳意识到一切都将结束了,苏共很快就不存在了,新政权肯定会问钱在哪里。就在不久前,一大笔钱才被他听令转到了英国银行,具体的收款帐号只有两个人知道:苏联财政局长兼银行行长和苏联秘书长戈尔巴乔夫。如果有人死了,那就只有一个人知道了。

          很快,苏共中央办公室主任和前主任,巴甫洛夫和尼古拉·克鲁奇纳,从公寓的窗户跳了出去。

          在调查小组的搜查过程中,在苏共中央国际部负责人德米特里·利索沃利克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大笔钱——200万美元。利索沃利克解释说,这笔钱是给美国马列党领导人古斯·霍尔的,这也就是他们从苏共金库中提钱的借口之一。在英国,苏共还要用金钱支持爱尔兰人民军,可想而知,又能持续性地提取多少钱,简直就是源源不断的提款机。

          亚里士多德的小组向不同的国家发出了请求,要求提供一些关于从苏联转移资金的财务文件和数据,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拒绝了他的请求。该小组仅仅追回了400万美元,而在苏联时期,苏共每年要向国外转移1.5至2亿美元。

          试图找出转款人和收款账户的调查,导致了一连串的死亡事件。知道苏共资金国际过境秘密的总共有三类苏联公民:情报人员、贸易代表和外交官、记者。

          1994年,著名摄影师尤里·科罗廖夫就在《苏联》杂志工作,被谋杀。1996年,记者伊戈尔·库丘鲁克在明斯克郊区被谋杀。1997年,瓦迪姆·比留科夫在车库被谋杀,他也是苏联记者。这三个人都曾是克格勃特工。

          在他们死前,三个人都受到了残酷的折磨。国际记者不仅能够在俄罗斯国外发布文章,而且与克格勃保持着密切合作,知道很多关于苏联国有资金流动的秘密。

          在相关人员的神奇消失过程中,疑似一种神经语言编程技术也曾被使用,例如,当接过一通电话之后,接电话的人就会跳出窗户。苏共中央委员会美国部门负责人德米特里·利索沃利克之死就是这样发生的:在简短地接过电话之后,他当着妻子和客人的面,从12楼跳了下去。

          1991年8月24日,苏联元帅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被发现异常死亡,但公开信息称,他是自杀的,他们说,元帅在他的办公室里上吊自杀了。

          据悉,8月16日,阿赫罗梅耶夫透露出一个想法,他打算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言,并向议员们讲述国家高级官员们背叛国家利益,中抱私囊的严峻事实。

          “他知道在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巨额资金是如何被盗的,但他还没来得及说,就被吊死了,”元帅的女儿说。

          几个月后,苏联不复存在了。在这场巨大灾难的背景下,苏共崩溃坍塌了,所有人都忘记了这些钱的事,也没有人对围绕钱导致的离奇刑事案件进行调查。

          90年代初的俄罗斯经济状况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叶利钦任命的叶戈尔·盖达尔代总理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国库基本是空的。他只能竭力推行“休克疗法”。国际银行承诺,只有莫斯科拿出真正的反腐败斗争力度,才会向俄罗斯提供国际贷款。

          1992年,盖达尔邀请了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对面的一家以从事未明确归类的经营咨询服务为主的企业代表访问莫斯科,(该公司名为克罗尔),他们都是各国前情报部门的成员。盖达尔请他们调查苏共资产流失事件,他向该公司透露了一些人的名字,他认为这些人参与了破坏苏共的资产的行动。俄罗斯政府为该公司的服务支付了150万美元。

          当侦探们开始寻找与苏共资金有关的银行账户时,他们发现俄罗斯政府中没有人对此调查感兴趣。该公司的一名员工汤米·哈尔斯比后来表示,从一开始大家的态度就很明显,他们认为,这项任务的目的只是为了转移视线。俄罗斯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所以只是象征性地走走形式,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要求,但没有人会真正去寻找将苏联资金转移到国外的人,也没有人能够真正阻止资本外逃。

          克罗尔调查公司完成了它的任务,并向盖达尔提交了一份关于数十亿卢布以各种方式转换为货币并转移到国外的详细报告。

          但是,这份报告又神秘地消失了。10年后的2002年,记者尤里·什切科奇金在《新报》上发表了他发现的俄罗斯政府与美国侦探签署的协议,以及一份资料,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盖达尔显然发现了一些线索。

          叶利钦前新闻秘书帕维尔·沃夏诺夫说,盖达尔拿到了一张纸和11个名字。每个人名的旁边都注明了转账金额、转账银行卡号和转账日期。

        《新报》发现,克罗尔调查公司原本准备走得更远,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但盖达尔决定停止该项目,理由是该公司收取的费用太高了。可是,显然,真实的原因是,盖达尔不想再追了,没了也就没了吧。 #历史#

          叶利钦在1991年控制的苏共的剩余资金一直被冻结到了1993年。这些钱当时还是卢布,当它被解冻时,数字已经变成了零,钱没了。

          暴露那张纸和11个名字的记者尤里·什切科奇金,于2003年被毒死了。许多专家认为,随着这位记者的去世,对苏共失踪资金问题的关注也彻底消失了。专家称这是事关3.5万亿美元的大案。

        不得不佩服资本主义的洗脑。这么残酷恶狠狠的事情,被描述的清新自然,还有点小幽默。有意思的是阿赫罗梅耶夫的自杀还被摘出来了。感觉好像和叶利钦无关似的。

        当然,应该说一些钱或者说大部分确实和叶利钦无关,其实就是挥霍或者乱搞没了。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断绝了苏共的组织经费之外,搞死了大量的鉴定苏共分子,而这些网上资料涉及很少的。

        现在谈及多的都是819之前叶利钦的奋战,对于苏共被解散后的反抗涉及很少。

        保守派也采取了声援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公开发表拥护声明的主要有三家——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议员团”、自由民主党及全苏退伍军人和退休人员委员会。但是,他们的声势较弱,很快被反对的声音湮灭。

        戈尔巴乔夫恢复苏联总统职位的第一天,即8月22日,苏共中央书记处发出通告,宣称:一些苏共党员,其中包括苏共中央委员,参与了“企图”发动政变的行动。他们的行动是背着党的领导人秘密进行的。

        然而,同一天,宣布退出苏共中央的哈萨克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发表声明,向全世界揭露苏共在撒谎。声明指出,8月19日至20日,哈萨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收到来自苏共中央的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确凿地证明苏共中央书记处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和决定。其中一份文件是秘密通告,上面有这样的内容:“鉴于实行紧急状态,请采取措施,使共产党员参与协助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纳扎尔巴耶夫说:“正是这些行为使苏共中央书记处威信扫地,它与普通党员相对抗,违背了人民的真正需要和利益。”

        原先政变当局对民情的基本估计是戈氏改革政策不得人心,如今实际情况则是政变不得人心。而这位前苏共政治局委员的声明则使处境本来已十分艰难的苏联共产党一下子落到令人冷齿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8月22日继续举行的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以及随后在议会大厦门口广场上举行的“胜利者群众大会”,笼罩着一种强烈的反对苏共的气氛,就可想而知了。

        此时的苏共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笑了)

        8月23日这一天,苏联有哈萨克、吉尔吉斯、摩尔多瓦、立陶宛、拉脱维亚五个加盟共和国宣布共产党为非法或实行非党化。各地不断出现要求解散共产党的示威游行,并掀起推倒马克思、列宁塑像和革命纪念碑的高潮。面对群众唾弃、威信扫地的现实,苏共自身也束手无策。

        问题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也异常尖锐:怎样才能避免与苏联共产党同归于尽?戈氏与几位亲密助手举行了一系列的紧张磋商之后,到8月24日晚上才作出决定,宣布他已无法继续行使共产党总书记的职务并立即辞职。此外,他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而且授权各地通过选举产生的苏维埃接管党在全国各地的大量财产。

        据此,苏共中央于8月25日发表声明说:“中央委员们显然应该接受困难的、但在目前是唯一可能的自动解散中央的决定。”

        它同时请求苏联总统和俄罗斯总统允许苏共再开一次中央全会,以便决定善后事宜。但是,这最后一个愿望也未能实现。

        后来,苏共中央只好决定解散中央机关,留200人善后。

        8月29日,正在自行崩溃中的苏联共产党又遭到一次致命打击——共产党员占绝大多数的苏联最高苏维埃紧急会议于8月29日以283票赞成、29票反对和 52票弃权通过决定:停止苏联共产党在苏联全境的活动,责成内务部各机构保证苏共物资财产和档案的完好无损,责成各银行停止苏共的所有货币基金业务。

        根据这一决议,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机构均被关闭,所属建筑物全部被查封,银行账户全部被冻结。(这个程序也是不对的,不完整的)

        这块给叶利钦掠夺资产开了后门,这个戈尔巴乔夫真是个垃圾啊。

    • 家园 中国内虚不足就是伪命题

      前几大行业-汽车石化化学业电子芯片业航空业,都是国内需求真实存在,而国产满足不了,光这几个国产率提高,就是10万亿以上的现实市场等着人进入。今后汽车档次提高,从几万十万,提高到十几二十万,市场金额规模扩大一倍,带动多少相关行业及就业。房产方面,拿出城市周边几千平方公里,影响个屁粮食安全,放开独居洋房市场,一栋百户的塔楼少建些而已,几百栋的别墅,光配套的上下水系统,规模就比几千户小区大,这不都是市场?不要觉的这不可能那不可能,90年代还测算中国城市不可能普及空调,电源电网都跟不上。家家汽车,更是天方夜谭,下辈子吧。

    • 家园 面对整个利益集团正面冲突是很难取胜的,我觉得倒是翟东升

      的办法合适,你不发政府发,让你不花钱不给待遇招不到人逼着你发,同时这些钱要从削减给企业资本家灌水的那部分里面抽出来,直接输送到底层。其实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干过类似的,如果再系统化一点,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生活和医疗兜底制度。最近有位女医生说医保花了9万亿结果取得的效果很一般,这些钱真不如给全民买医保呢

    • 家园 赤字财政/借贷消费最多只能维持一个借贷周期

      鼓吹赤字经济/借贷消费的人,从来不会指出赤字/借贷,最多只能维持一个借贷周期,甚至通常是维护不了,因为要结息。实在太多人不动脑子,稍算一下吧:月入500,那么平时有500花。1月借了300花呗,那么1月能花的钱800。那么2月要还花呗300,加利息300*0.015=4.5,那么就只有195.5花了。

      然后怎么办?

      怎么办?骂习近平呗。

      • 家园 这个效用不是一年衰减光的,是逐年衰减的

        起衰减速度取决工资在GDP中的占比。

        我们假设占比是80%(美国欧洲),那么第一年政府投入1万亿,就会增加1万亿的GDP,其中2000亿进入资本家口袋(资本家不投资不消费,这个钱沉默了,对下一年GDP增量影响0),其中8000亿进入人民口袋(人民消费倾向高,对下一年GDP增量影响100%)。那么第二年,人民把上一年多赚的那8000亿消费掉,就会比基准年份增加8000亿的GDP(比第一年衰减2000亿GDP),第三年,人民把多赚的那6400亿消费掉,就会比基准年份增加6400亿的GDP(比第二年衰减1600亿GDP),...。以此类推效用逐年递减。

        我们假设占比是40%(中国),那么按照算法可知,第一年增加1万亿GDP,第二年比基准年份增加4000亿GDP(比第一年衰减6000亿GDP),第三年比基准年份增加1600亿GDP(比第二年衰减3200亿GDP).

    • 家园 难在责权利要对等

      有钱赚的时候,分润没有问题,大家都开心。但天下没有包赚的生意,亏了本,是不是可以减薪?

      如果一盘生意,亏钱不能减薪,赚钱必须分润,谁愿意投资这种生意呢?陈王要不你以身作则,试一下?😉😉

      • 家园 哪有人觊觎老板的三瓜两枣?

        大家要求的不过是封住老板上下其手的咸猪手,偷鸡摸狗的黑手,还股民一个公平。

        • 家园 其实老百姓的要求真不高,就是跟随国家GDP的工资增长,哈哈哈

          当然,这是资本家绝对不可能同意的啦!!!哈哈哈。

          国家削减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要支援公共事业,那么资本家们呢?哈哈哈,还不是一言而决么?

        • 家园 一并回在这里吧

          顺便 @自由呼吸F0 与 @撒旦起舞 ;

          不要把奖金跟分润混在一起。公司挣了钱,依据员工的表现发奖金,跟分润是两回事。

          如果你说的是发奖金,不是分润,请现在关闭浏览器,节省时间。

          ========= 关于分润的分割线 =========================

          先说说常见的几种商业组织结构吧,但基本结构就是两种:

          第一种,最常见的,是单一股东投资,类似我之前举的奶茶店的例子,只有单一股东,其他都是雇员。

          第二种,也很常见,一个人资金不够,于是找人合伙,合伙的,不一定出资金,也可能出营销渠道,也可能出技术入股。

          其他的各种商业组织结构,都是这两种的变种。

          例如国营企业,其实很多就是第一种,单一股东就是某地的国资委。如果某个国营企与业是国资委跟某个上市公司合资,就变成了第二种。

          上市公司其实就是第二种,这是由于股东数量多,只不过是为了满足集资的需求,才搞了上市这个机制。

          又例如,奶茶店的例子,某个员工冲奶茶技术了得,老板同意给干股,其实也是第二种,只不过是从第一种变成了第二种。

          可见,结构就是这两种,万变不离其中。

          在这两种结构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角色,一个是股东,一个是雇员。区别在于,股东要真金白银拿资金出来,雇员则无需掏钱。前者可能赚的多,也可能血本无归。后者拿固定工资,不承担亏本的风险。

          在奶茶店的例子里,两者角色有机会重叠,例如人手不够,股东亲自下场冲奶茶,此时他就是雇员。某个雇员技术了得,股东愿意给干股,雇员变股东。

          这里的商业常识有两点:

          1. 合伙是自愿的,你不会跟一个你不信任的人合伙,对吧?

          2. 这里说的自愿,是双向的,原有的股东放不放人进来入股,肯定要对新人的资源进行估值,而新人也会对原有的股东进行评估,看看生意能否盈利。

          最简单的,当然是拿钱入股,就像上市公司,IPO的认购。复杂的,例如对销售渠道的估值,对技术的估值,这些就涉及很专业的知识了,双方需要讨价还价。

          回到原来的话题,如果员工要求分润,本质上来讲,就是要求入股,不出资金的话,就是用技术入股了。这里会有两点:

          其一,每个员工的能力不同,你要怎样评估某个员工的技术值多少股?

          其二,员工变成股东,是不是就要承担的亏本的风险?员工是否愿意?

          最后,如果你说,员工不是股东,所以不用承担亏本的风险,但是应该分润,好吧,我建议你去开一家公司,雇几个人,看看行不行的通。

          通宝推:普鲁托,汉水东流,
          • 家园 ha
          • 家园 我看

            把员工升级为合伙人很重要,一可收其人脉,二可利用其资金,三呢,把老情人介绍给他,死心塌地归我用,四,让他做新公司法人,老子去借钱花,他去坐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