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最近闲着,聊聊我的照相机吧 -- 大道至简

共:💬52 🌺2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感觉人到中年已经对数码产品祛魅了

      现在什么单反、微单啥的都被儿子拿去玩儿了

      现在手机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了

      当年索尼717之后还出过一款828,那个是800万像素的,参数更横,而且外观更拉风,号称“野兽级”DC,如今也早已昨日黄花

      • 家园 买松下FZ-20时,正是各种论坛风起云涌,大家发言踊跃的时候

        忘了在哪个摄影网站,流传出下面这段话,一时被摄影小白和饕餮老鸟们拍腿叫绝,争相转发:

        摄影有四种境界:

        1、手中无相机,心中无相机。美丽的风景如同过眼云烟。

        2、手中有相机,心中没相机。拍一点糖水片,就自鸣得意。

        3、手头有相机,心中有相机。边拍边想,精益求精。

        4、手头无相机,心中有相机。无论名山大川,美女人文都了然于胸。

        和手机造型越来越轻薄,拍摄性能却越来越强大相比,如今的单反相机实在太重了,这还不包括三脚架、闪光灯等附件。岁数大了,负重走太多路,力不从心喽。。。我已经被动滴,从第二种状态,极速滑向第四种最高境界,正在不断疯狂进化中。

        当年松下相机个头也不小,我却总是背在双肩包里,到哪里都带着它。偶尔也会错过一闪即逝的绝佳情境。我记得最深的那次感受——是在一趟去布吉关外的公交车上,适逢深圳最大的汽油危机。所有的加油站门前,都是巨长曲绕的等候车龙。从公交车窗外久久看着这些趴在地上无可奈何的小汽车队,忽然,一辆高高大大的铲车出现其中。那个场景实在太有故事感了——因为铲车前面的斗里,居然摆着两个斜放的铁皮大号汽油桶,笑死个人。

        可惜,公交车🚌开得太快,马上就没有视角喽。甚至我根本就来不及掏出相机。多年以后,我有时候想起,都有点后悔没有下车走回去好好拍几张,毕竟那个场景,这么多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我在西西河这里的图片,都是网图转发。自己照的,就不端出来现眼啦。毕竟有些人,嘴挺损哒。骂不过,就不主动招惹。

        点看全图

    • 家园 你后悔没买F717难道不是因为它那个

      红外夜视功能吗?

      一个女孩端着F717给小伙伴拍照,那是让我唯一一次有点后悔的场景,因为女孩很漂亮,因为那个相机显得女孩更漂亮。

      我这么解读“因为那个相机显得女孩更漂亮”没问题吧😜😁

      • 家园 你理解🉐️对,我后悔的时候,就是忽然感觉索尼造型还挺亮骚哒

        如前所述,我纠结的时候,市面上还没曝出索尼相机额外超值的沾水“透视”功能。

        那个女孩在公园里,“端”着F-717拍摄的姿态,当年看还是挺带劲儿的。毕竟早前的相机,都要“举、顶”在脑门子上用。

        端着,多优雅啊。因为有了“液晶屏”这种新事物,才可以不必贴在眼睛👀上,却能实时看到构图和光影。虽然那时候的后置液晶屏,比“拇指盖”大不了多少。比现在的手机屏,简直寒碜死了。

        女孩、漂亮女孩,喜欢拍摄的漂亮女孩,这些在定语中不断递进的女孩,哪个老少爷们儿,不喜欢呢?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桥上,普鲁托,
    • 家园 第二个看着怎么像摄影机?

      是相机的话,镜头也太夸张了吧

      ==

      另外,请教一个问题,这么20年前的大个子松下,比起现在的手机,拍照效果如何呢?

      • 家园 那时候主流感光芯片是CCD,色彩跟CMOS不大一样

        柯达败落以后,坚持CCD路线也被指为其败因之一。但是CMOS渐成主流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见识过CCD效果的人当中还是有相当多的人认为CCD的色彩效果比CMOS好。

        有点胶片时代“德味,毒”的那个意思。

        F717在当年以超高变焦比闻名,在不可拆镜头相机当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虽然没有防抖等高科技加持,镜头素质也受诸多限制,但在“首先要拍得到,然后才谈得上画质”的理念下,满足了相当大一个范围用户群的需求。

        当时“计算摄影”还不存在,所有像差、畸变等等全靠镜头的物理素质,镜片动辄高达十几片,加上变焦、对焦的机械结构以后,外形十分夸张。相比之下,现今手机相机的各种像差和畸变,能靠软件消除的就用软件消除,消除不了的才借助镜头和镀膜,对于镜头物理素质的要求大大降低了,以影像为卖点的顶级旗舰型号手机,镜片数量也不过9片,总体成片效果却接近甚至超过过去所谓的“大三元”、“小三元”。

        通宝推:普鲁托,大道至简,铁手,桥上,
        • 家园 现代手机镜头都是树脂镜片

          没几年就老化,眩光的不行不行的,不过无所谓啦,手机几年一换,镜头倒是可以用个几十年

          • 家园 相机镜头也用了不少树脂

            低端狗头自不必说,上万块的镜头也避免不了。要说可以用个几十年的纯玻璃镜头,那恐怕只有看二十年前设计的了。也许还有适马的健身器材还在坚守传统?

          • 家园 镜头也不是那么好放的

            我早几年看,几个镜头都发霉了。镜头放好了才能几十年。树脂镜片要跟牛头那样保管使用,也是能放几十年的。树脂镜片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花,这个在手机上因为有保护反而不是问题。按暴露在光线下的时间管,对非专业人员来说。机树脂镜片,使用时长比相机镜头多多买了。

            另,磨镜片我觉得神化了。现代工业技术,玻璃应该能注塑成型。

            • 家园 玻璃可以模铸

              研磨成本太高了。不过在消费产品上玻璃制品是越来越少了,二者都不多见。

              现代光学设计越来越复杂,非球面、自由曲面设计应用越来越广,树脂注塑几乎成了唯一可接受的方式。

              手机镜头相比相机,更应担心的其实是感光芯片的老化。相机如果不拍视频、不做长曝,几万次快门下来,感光芯片的曝光时长也不过千百秒的级别。而手机只要打开取景,感光芯片就一直处于曝光状态。

              如果一台手机也好、无反相机也好,如果只是单纯用来拍照或者摄像,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明显。

              单纯拍照,CMOS曝光时长没有多少,不存在可感知的画质劣化。

              单纯摄像,导致的噪声增加以及坏点等问题,更多是在低照度环境下有可比较的感知,白天的画质影响不大。另外,现今主流的视频分辨率是4k,换算成像素也就是八百万左右,而主流感光芯片的像素数量都在2400万以上,4K视频的拍摄,正经做法是全像素超采样,这导致CMOS老化在视频的最终成片质量上表现并不明显。

              但是一台兼顾拍照和视频的机器,比如手机或者无反相机,长年大量摄像以后,在低照度环境下拍摄照片,画质劣化是可以感知的。

              这个问题,了解一下监控摄像头的使用寿命可能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通宝推:大道至简,审度,
        • 家园 O兄行家啊

          我是啥都不懂,用过一个佳能数码相机,脱离了胶片的苦海就算满足了。可以随意拍、拍了删,也不用洗照片……反正我拍照就是打卡😄

          没想到相机、手机里面镜片数量这么多,我还以为一个凸透镜凹透镜啥的就算完事😥

      • 家园 10倍变焦,那么多镜片镜头小不了。

        当年F707,F717是很能打的数码相机。

      • 家园 刚好看到B站有人专门介绍索尼F717

        【【单反】SONY黑科技红外透视功能的DSC-F717视频详解索尼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哔哩哔哩】 https://b23.tv/ZVJD8EG

        “透视”的卖点,在我选择纠结的当时,还没成网络热点。不然没准我还真奔这功能买了。然后没事去大梅沙海滩拍比基尼👙,然后被打被抓,然后去蹬缝纫机,然后学会里面很多技能,然后人生改写,然后路越走越宽。

        但是我没买。

        说到二十年前的相机和现在的手机相比,我姑且把你说的“现在”就比做最近的华为Pura 70吧。以数码产品这种“与时俱进”的典型特征来看,压根没法比。

        当年500万像素的感光元件已经不光是如今十倍的五千万级的升级变化,核心原件的质量、稳定性,光线的宽容度,对焦的速度和智能化,更有五倍光学变焦和50倍数码变焦的区别,毕竟能直接拍月亮。其他大光圈,广角,液晶屏亮度,色彩和分辨率,动态录像,从硬件到软件等等等等都彻底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还不算手机的社交、金融,游戏,学习等等功能,仅仅比较照相📷而已,说是关公战秦琼也差不多了吧。

        太晚了,刚看到老婆飞机延误才落。我🉐马上睡觉喽。有空再聊哈。

        • 家园 当时是佳能和尼康,有500、800万像素的,基本配置要小1万

          很快又上了1000万像素,若是配齐长短焦等等得上2万多元,f717镜头长出来 平时用就显得笨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