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MAGA学数学与旗人种地 -- 亮子

共:💬112 🌺262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哈,是你表现得太滑坡 推三阻四不回答问题

                                        内容:就是三部曲:观察现象,归纳规律,事实验证。

                                        所谓“可证伪性”,是指归纳出来的规律,要有被推翻的可能性。事实验证如果被推翻了,就叫“证伪”,具备“可证伪性”不一定能够被“证伪”。

                                        从哪抄来的一句话?连继续展开阐明的能力都没有,来解释解释你理解的“科学”“规律”“事实”的概念其本质是什么。来解释解释为什么你会认为——-都科学了“可证伪性不一定能够被证伪”?

                              • 家园 没啥可惜

                                古代的“科学知识”其实不值一提。这点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伊斯兰人,阿三......都一样。

                                现在也用科学方法研究很久了,日本人还先研究呢,也没搞出啥。

                                欧洲人搞出科学方法也是偶然。真可惜的是,中国教育没有从小灌输科学方法。

                                • 家园 我自己也很后悔没早点接触科学方法

                                  我是出来工作几年后才接触到的,现在还记得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 家园 老贼

                      数学确实不是科学啊,数学是一套逻辑体系。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这些,都是科学方法论下发现整理的知识体系。

                      科学这个概念来自欧洲,有个英文缩写词stem,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英文首字母联写,你看,科学和数学是并列的。

                      中医是不是科学?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啥医都好,实践上应该算工程,理论上看,中医理论就是逻辑,西医理论实际就是生物,化学,物理。中医理论不是科学不代表不正确,不管用。

                      • 老贼
                        家园 你也被拐到太平洋里了,中医怎么科学又怎么不科学?有什么标准?

                        科学的本意是什么?否定中医 那来点实在的东西呗。

                        懒厨归纳说科学重点在“观察现象,归纳规律,事实验证。”但追问他何为“规律”“事实”“证伪”本质时又装聋做哑答不出来个一二三,根本就没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 只在鹦鹉学舌。

                        • 家园 ???

                          近现代科学是欧洲人发明的概念,在中国来说,“科学”这个词都得到清末民初才有。对此你有疑问吗?

                          近现代从欧洲开始的“科学”并没啥神秘的,就是一套用“科学方法”(假说-实验/观测-结论)检验过的知识体系。这里最有意义的实际是“科学方法”,具体的知识倒未必可靠。

                          中医也好,什么蒙医,藏医等等,包括古代欧洲医学,伊斯兰医学,其理论就是纯逻辑(逻辑是否正确,不知道)+经验(经验是否可靠,不知道),也没实验,就是直接指导实践,这些都不是科学理论。

                          我无所谓否定中医,我只是否定中医是科学,看你的意思,你太崇拜科学了,仿佛觉得中医不是科学就天塌了一样,何必呢?医学实践就是工程嘛,解决工程问题从来是啥招都可以用的,我并不反对人用中医治病。

                          • 家园 按你接受的科学方法来看中医

                            用“科学方法”(假说-实验/观测-结论)检验过的知识体系

                            中医难到不是经过“假说-实验/观测-结论”这些千年大量社会实践检验过的知识体系吗?不要双标,为什么你认为中医只有逻辑加经验?连普通百姓都知道“神农尝百草”这个知识点,为什么不能接受社会实践?实验只在实验室里吗?

                            .

                            因为物质是客观的存在,人们揭示客观规律而不是发明客观规律。

                            人们常说科学方法,就是因为科学属于方法论,所谓“证伪”就是在证明“客观”的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医理论并不只讲药理,它里面有哲学辩证法方法论,因它不易懂就否定它不科学的人是哲学底子薄 不懂辩证法。

                            你带着这样世界观看问题?你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呢?问为什么

                            • 家园 开啥玩笑

                              中医没有实验,只有实践。

                              就说种痘,这本来是中医最早进行的实践,但是理论众说纷纭,没有人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说,因此根本没有哪个假说能服众,最后理论一大堆。但是这不影响实践,种痘技术从宋朝到清朝,一路改进,最后成功率很高的,这技术还传到奥斯曼。

                              至于你说的千年社会实践,那个数据不可靠。比如绞肠痧在《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中记录:“绞肠痧,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刺,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你看,我们读了就知道是心腹疼痛,到底是今天的啥病,不知道。这种数据意义不大。但是现代医学呢?记录了血,尿,体温,甚至基因,这数据要比中医扎实多少数量级了吧。

                              • 家园 屠呦呦那个是中医还是西医?

                                说它是中医,它的研究实验过程中又使用了显微镜等“西医技术”,如你所说“数据还扎实”。

                                说它是西医,它又来自于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一个处方,那时候西医还没有生下来。

                                • 家园 提取青蒿素是按照中医模式提取的,尽绞汁。不是制药化学法
                                  • 家园 中医不会用乙醚

                                    青蒿素=/=青蒿提取物。用乙醚萃取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分离提纯,这是一个纯粹的现代化学过程。分离提纯的多种化合物中对疟疾有效的那个,才是“青蒿素II”。

                                    屠呦呦科研组的倪慕云设计了色谱柱分离的前处理,将青蒿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和聚酰胺混匀后,用47%乙醇渗滤,渗滤液浓缩后用乙醚提取浓缩后,编为91号,抗鼠疟作用大幅度提高。

                                    屠呦呦领导的研究组从乙醚提取物中用色谱法分离提取出了多个单体成分,其中1个有抗疟效果的无色晶体提取物定名为“青蒿素II”,并测定了熔点和分子量。

                                    在青蒿素的研究中,中医的作用,只是起到缩小搜索范围。如果没有这个研究,中医提供的药方绝大部分是无意义的:

                                    该组从2000余种中药中筛选出640余种可能具有抗疟活性的药方,并以这些药方所涉的200余种植物制成380余种提取物。

                                    同一个病,几千几百个看法,只有一个最后确认是有效的,你生病的时候敢看这样的医吗?

                                    • 家园 用乙醚确实增加了提取手段,但是中医传统使用必然不用酒精啊

                                      屠呦呦的传统医学思路来源完全来自中医传统。

                                      你这个乙醚是后来的增加的提取技术手段啊。

                                      屠呦呦的思路肯定来自尽绞汁而不太可能是乙醚提取(萃取),谁知道乙醚会不会发生啥化学反应啊?

                                      乙醚也算是一种相当有化学影响的药剂啊。

                                      如果是你做实验,你不担心乙醚产生啥效果吗?

                                      • 家园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了

                                        我的理解,是用水没用,萃取不到足够有效的量。那句话唯一的作用,是启发她用低温。一般来说,若提取不够都会加温度,但是古人没有煮,所以提醒了她。

                                        感觉从反应性上讲,醚比醛酮醇还是稳定些。不过科学的力量就是可以定量实验来确认自己的假说。屠呦呦的成功是后来实验结果验证的。

                                        • 家园 屠呦呦西医化了,这是对的,但是我有一个假想,就是按照中医

                                          模式也无所谓,有一些所谓新鲜和老的材料的药效区别可能是夸张的,但是符合五行和气的说法的操作或者类似说法的处理,我个人觉得也还有机会弄透。

                                          我并不能奢求西医科学可以解决所有的中医现象。比如五行说,总有一种说法,但是未必是西医解释。

                                          我感觉你是学医的,你是吗?这么笃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