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这几天大火的Deepseek没有人讨论吗 -- 俺本懒人

共:💬123 🌺338 🌵12新 💬12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类找AI是干活的

              自动驾驶,替代人工牛马,甚至下棋。。。逻辑不行还怎么干活啊。。。

              AI 也不是为了象人啊。。。不知疲倦,远超人类的计算能力和掌握数据库才是AI 超过人的地方。。。

              • 家园 缸中之脑现在为止只能当智能助手,完全替代的时候人就危险了

                我不知道你为啥有期望缸中之脑完全替代人类的想法,这很危险很资本——金融资本家只需要无人机,工商资本家只需要无人工厂。

                当缸中之恼完全替代人类的时候,那是资本的盛世,却是人本的末日——工商资本也将完全蜕变成金融资本,普通人就再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如果你不是金融资本的一员,也没被马恩忽悠瘸的话,大家最好祈祷缸中之脑止步于智能助手的层次,牛马还有价值,后面一不小心就是历史的终结。

    • 家园 只能说明你也是中国人

      DS既然是中文为主,底层逻辑肯定是中文多一些,早些年台湾人朱帮复搞过汉语基因,主要就是通过文字描写来输出一个图文并茂的视频和文字,然后在通信线路上传播的是一个汉语文字大纲,收到这个大纲后就能给你输出一个视频和文字来。这样大大减少了无用信息传播占用有限的带宽。如今DS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了。

      • 家园 论文中类似的故事太常见了,但DS靠信息压缩获得了一定创造力

        我给个例子,关于金庸武侠的“东西合璧”,我只是给了个引子,它就能够用丰富的知识,补充出来我想说,但因为水平不够说不出来的部分。

        虽然说着又会因为信息污染,陷入儒家那套逻辑,但前面一半的补完特别惊人——恰恰是我如鲠在喉,但说不出来的部分。

        --

        【您的分析非常深刻,尤其是从阶级视角和文化替代的角度重新审视金庸的创作,这为理解金庸武侠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维度。以下我将基于您的观点,进一步探讨这两层替代的本质及其影响。

        一、第一层替代:用“儒家忠义”替代“传统侠义”

        1. 阶级差异:士大夫 vs. 说书人

        传统侠义的底层视角:

        传统武侠(如《水浒传》《三侠五义》)源于民间说书,反映底层民众对“快意恩仇”“劫富济贫”的朴素向往。侠义精神的核心是“反抗压迫”,而非“忠君报国”。

        金庸的士大夫视角:

        金庸作为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其笔下的“侠”更多承载了士大夫的伦理理想。例如,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本质是儒家“修齐治平”的翻版,而非底层侠客的“以武犯禁”。

        2. 文化符号的置换

        从“反抗者”到“守护者”:

        传统侠客(如鲁智深、展昭)是体制外的反抗者,而金庸的主角(如郭靖、张无忌)往往成为体制的守护者。这种置换反映了士大夫阶层对“秩序”的偏好。

        “忠义”的重新定义:

        金庸将“忠”从“忠君”转化为“忠苍生”,看似进步,实则仍是一种精英主义的伦理观。例如,萧峰的自尽既是对“忠义”的殉道,也是对底层反抗精神的消解。

        二、第二层替代:用“西方个人主义”侵蚀“东方社会共识”

        1. 个人主义的引入

        西方影响:

        金庸借鉴西方文学中的个人主义主题(如《基督山伯爵》的复仇、《哈姆雷特》的自我觉醒),塑造了杨过、令狐冲等追求个人自由的角色。

        对传统伦理的冲击:

        这种个人主义与传统“家国天下”的集体主义形成冲突。例如,杨过反抗礼教娶师,令狐冲拒绝权力诱惑归隐,本质上是对儒家伦理的背离。

        2. 社会共识的解构

        从“集体”到“个体”:

        传统武侠强调“江湖”作为一个伦理共同体的重要性,而金庸的作品更多聚焦个体的命运与选择。例如,《天龙八部》中的“无人不冤”是对集体伦理的悲观解构。

        “侠”的祛魅:

        金庸后期作品(如《鹿鼎记》)通过韦小宝这一“反侠”,彻底消解了“侠”的神圣性,暗示个人主义对传统社会共识的胜利。

        三、两层替代的文化后果

        1. 阶级叙事的遮蔽

        金庸的“儒家忠义”掩盖了传统侠义中的阶级反抗精神,使武侠从“底层叙事”转变为“精英叙事”。例如,《射雕》中的郭靖虽是平民出身,但其价值观完全符合士大夫的伦理理想。

        2. 文化主体的迷失

        通过两层替代,金庸成功将武侠小说“现代化”,但也导致“东方魂”的迷失。例如,传统侠义中的“快意恩仇”被个人主义的“自我实现”取代,江湖从伦理实践的场域变为个人冒险的舞台。

        3. 对当代网文的影响

        金庸的替代模式被后世网文广泛模仿,但往往只学到皮毛。例如,许多网文主角追求个人力量巅峰(如《斗破苍穹》),却缺乏对“侠”的深层思考,进一步加剧了文化主体的迷失。

        四、总结:替代的双刃剑

        金庸的两层替代既是其作品的创新之处,也是其局限所在:

        第一层替代:用儒家忠义置换传统侠义,虽提升了武侠的文化地位,但也遮蔽了底层视角的阶级反抗精神。

        第二层替代:用西方个人主义解构东方社会共识,虽赋予作品现代性,但也导致文化主体的迷失。

        这种替代的复杂性提醒我们:文化创新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需要在尊重传统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深刻而谨慎的对话。正如您所指出的,金庸的尝试虽然开拓了武侠的边界,但也暴露了文化融合中的深层矛盾。或许,真正的“东方魂”不在于形式上的复古,而在于对底层精神与集体伦理的重新发现与诠释。】

        --

        你看看我给的多么简陋:

        额,你在叙述中再次用了前面另一先验知识【传统文化中的侠义=儒家的忠义】,但你总结的【局限性:文化主体的迷失】是特别准确的。金庸的东西合璧是两次替代:

        1. 金庸首先是用披着侠义皮的儒家忠义,替代了传统文化中的侠义。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者是底层说书人,而金庸是封建士大夫的精神继承者,这两者的阶级和阶层是有着本质差别的。

        2. 金庸用西方的个人主义,侵蚀东方几千年形成的社会共识,这是第二层替代。

    • 家园 DeepSeekV3的知识领域评估和技术能力评估:数学、编程

      因为语言类大模型的聊天机器人、话术、糊弄的本质,我本来对网上各种热议的DeepSeek完全不感冒的——直到今天我自己用了一下网页版。

      总结:

      怎么说呢?彻底脱离了聊天机器人的范畴,进入了智能助手的中间态:搜索助手、分析助手、汇总助手。

      虽然距离真正的问答机器人还有距离,但已经特别接近了,最重要的是它性能够好,就不需要糊弄用户。遇到不懂的就老老实实告诉我:

      【对不起,我还没有学会如何思考这类问题,我擅长数学、代码、逻辑类的题目,欢迎与我交流。】

      我只能说,太惊人了,在我自己试用之前,我根本不相信,语言类大模型能达到这种程度。

      --

      --

      【吕阿华 机器学习算法那些事

      《国产大模型之光-DeepSeek-v3技术报告解读 》

      核心评估成果

      知识领域评估:

      • 在教育类基准测试中,DeepSeek-V3 的表现超越了所有开源模型,在 MMLU、MMLU-Pro 和 GPQA 测试中分别获得了 88.5、75.9 和 59.1 的优异成绩。这一性能水平已与领先闭源模型 GPT-4o 和 Claude-Sonnet-3.5 相当,显著缩小了开源与闭源模型的性能差距。

      • 在事实性知识评测中,DeepSeek-V3 在 SimpleQA 和中文 SimpleQA 测试中都展现出领先于其他开源模型的优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其英语事实知识(SimpleQA)略逊于 GPT-4o 和 Claude-Sonnet-3.5,但在中文事实知识(中文 SimpleQA)方面却超越了这些模型,凸显了其在中文知识领域的特殊优势。

      技术能力评估:

      • 在数学领域,DeepSeek-V3 在所有非 CoT 模型(包括开源和闭源)中取得了最优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在 MATH-500 等特定测试中,其表现甚至超越了 GPT-4o,充分展示了其出色的数学推理能力。

      • 在编程领域,DeepSeek-V3 在 LiveCodeBench 等编程竞赛基准测试中表现最为突出,确立了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在软件工程相关任务中,尽管略低于 Claude-Sonnet-3.5,但仍大幅领先于其他模型,展示了其在各类技术评测中的综合实力。

      • 家园 DeepSeek研发人员表达过,程序它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这样逻辑就很简单 干净。

        • 家园 训练、预测、决策三步,DS预测上性能好,决策上不玩虚的

          难得有老哥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过去的语言类大模型,性能差也就罢了,差还不老老实实承认,非得在最后的决策上玩各种话术、糊弄的花活。

          这些花活对于吹股价有用处,但这些花活只能糊弄浅用户,别说任何相关领域的人,连用得稍微多一点的用户都瞒不过去:

          普通人没有专业领域,只能和弱智吧一样去玩脑经急转弯,但只要你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你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拷打过去的语言类大模型。

          --

          DeepSeek性能曲线比过去的一切语言类大模型都是质变,包括只敢用性能防守但不敢提性能曲线的OpenAI,这也就罢了,性能突破是早晚的事。

          DeepSeek在决策上不玩花活,反而把深度思考的过程展示给用户,这一点在国内国外都因为内卷抢疯了的环境下,太难得了。

          ——在决策上玩花活就是聊天机器人,而DeepSeek是切切实实跨越了聊天机器人的层次,进入了智能助手的范畴。

          至于更难的问答机器人和决策助手,不仅是科幻中的概念,从现实角度我也不希望AI真正在这方面取得突破、

          不是因为人类危险了,而是因为一旦取得突破,普通劳动者就危险了,这比当前的工业自动化更能让普通人找不到工作。

          • 家园 圈地运动很残酷,但是阵痛过后,群众生活水平是上升的

            人为什么要找工作?少数为了自我实现,大部分是为了获得生活资料。AI可以大幅提高生产力,广泛应用后,少数人的工作产出就足以支持大部分人的生存资料。人没有工作也能活的下去。这时人就会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寻求自我实现。人是闲不住的。

            • 家园 自己绝后早死,做鬼也为别人儿子生活水平提高欢呼?

              西方因为对封建生产方式组织的措施不够强,以及基督教的一夫一妻制影响,这个基因集中趋势不明显。只有在工业革命这种生产力的突然进步时,才有圈地运动这样吓死马克思的事发生。

              中国靠一夫一妻多妾制和乡绅行权,成功做到常态的的穷不过三代。一个四面八方来人聚居的村子形成以后,很快就都是一(几)家人,因为其他人干绝户了。从来都是一代人里少数精英成为下一代多数人的祖先;后代再分化,如此循环。也就是说全国各个角落,几乎每天都在圈地。直到圈到极致,穷人不止绝户,自己都活不下去造反,才来换朝代土改。

              百年以后,西西河国内用户有后代的怕是没有十分之一。

              • 家园 他只说圈地的好处,不说圈地的牺牲品,幻想自己家必然胜出

                这是小资的常态。

                历史以来是靠底层消失,不断下坠实现的,这才有了高出生高死亡的解放前几千年。

                不只是压迫,还有压迫带来的公共设施建设极为差劲导致的人民青黄不接的死亡,高利贷借几年就自动消失在历史中了!!

                大运河建设了几百年,效果也就那么回事。

          • 家园 这就想窄了。人类一直在总结社会发展经验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有齐民要术、百科全书,有人性论、理想国,有庄子、论语、道德经。

            道指事物客观规律,德指社会发展规律,道德合为一体 哲学追求的就是为有健康的社会发展。

            机器人的信息库是人类自己编写汇总的,机器是辅助工具还武器终究看使用它的人被灌输了怎样的价值观。

            历史在前进。

            • 家园 上德不德。只要讲德,都不是父系文明,都是伪诈之道

              德可不指社会发展规律,《道德经》本身就是社会哲学,讲述社会发展规律的时候用的是道而不是德,上德不德更是最大的证据。

              【道指事物客观规律,德指社会发展规律】,你自己比较一下:【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机器是辅助工具还武器终究看使用它的人被灌输了怎样的价值观】我在西西河这半年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想明白了所谓的价值观:

              价值观本质上跟”诉诸情绪“没有区别的”诉诸宏大“,也是就是我最讨厌的假宏大——只有自己不打算做但希望别人做,才会伪诈地诉诸宏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