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真实目的就是增加工作岗位 -- wolfgan

共:💬36 🌺69 🌵1新 💬36 🌺1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真实目的就是增加工作岗位

    我以前就在河里提到过,现在中国农村主职和兼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有1.5亿,如果采取最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只需要100多万从业人员,而且产量还能得到大幅提升。所以现在中国农村依旧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维持工作岗位,不然一下子少了1.5亿的工作岗位,社会根本无法维持稳定。

    当年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有同样的效果,田分了,分给各个家庭种了,拖拉机用不起来了,不就变相的增加工作岗位了嘛。至于放开副业,那更是直指增加工作岗位。1985年以后一段时间,有个词很流行,就是顶替,如果不是就业压力异常沉重,会出这种政策吗?如果不是在这之前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最大的雷给拆了,就是出台顶替都不会管用。但是这些能公开说出来吗?显然不能啊。那些公开宣传的理论,看看就好,命题作文罢了。

    当时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以他们的智慧很难。事实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一直维持到了现在,也是因为后人一直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以邓为核心的二代领导集体,左支右绌,破绽百出,虽然姿势很不优雅,总算是把局面维持下来了,很多重大的问题,就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应该说后人智慧总体还算不错的,把中国带到了压倒性优势工业国的位置,顺带着解决了很多问题。至于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就只能等全国人民继续努力了。

    • 家园 这有点关公战秦琼了

      首先,承包前农村人口几乎全员从事农业。当时农村人口9亿,出去老人和小孩,保守估计60%是农业从业人员,那么就是5.4亿。而承包后农业产业人员迅速下降。

      其次,顶替是城里人的事。原来在国家和集体单位工作的人,退休后可以有一个子女顶替其岗位。而且顶替最流行的时代不是85年左右,而是80年左右,背景是很多知青回城,安排不了工作,所以不少父母退了有子女顶上。所以顶替和承包是两个城乡世界平行发生的事情。

      再次,现在农村已经实现了比承包前高很多的机械化生产,但是把农业从业人员降到100万左右是不可能的。在承包前,在我老家只能看到手扶拖拉机,抽水机船和简易脱粒机。前几年我看到比较大型的拖拉机,插秧机,数量众多的抽水机和联合收割机。

      美国农业已经高度机械化了,它的农业从业人员还有三百万。而中国的农田很多在山区丘陵,不可能实现美国那么高的机械化。中国农业更加多样化,不少产业很难机械化,如种菜。因此中国农业产业人员降到100万左右是不可能的。还有就单产来说,精耕细作的小农模式不完全机械化的大型农业高。

      • 家园 现在南方丘陵地带农村耕地大面积搁荒是个大问题

        南方丘陵地带农业搁荒现在很严重,基本只有高龄老人还在坚持少量种植了。如何把这些耕地利用起来是个大问题。有没有可能实现无人机械大面积种植和收割?把他们利用起来!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农业课题。目前的农用机械自动导航和无人机自动导航有没有可能实现三维规划导航。然后还有就是土地集约并大规模规整。这都涉及科技进步和大规模基础投入,还有政策革新。要不然登这批还在耕种的老人离世后,搁荒只会更严重。但短期内这些投入产出会很难平衡,靠商业投入目前看来很难有收益。这是一个中国面临的重大农业问题。除非农业产出的价格突然变高,来一把农业产品大涨价。但短期内在中国不太现实。

      • 家园 分别回答一下

        一,关于从业人员的问题。我已经说过了,放开农村副业的目的就是直指就业。事实上,农村从事农业人口迅速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前说的副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如果不搞联产承包的话,放开副业还要集体负责,这是费事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联产承包后家庭和个人成为经济核算的主体,才能又快又好的推进副业。这是一体两面的事情。

        二.顶替各个地方高潮的时间不一样,可能原因也不一样,但是具体原因都是就业压力,这是没有问题的。

        三.美国虽然有很多大农场,但其实还有很多小农场。如果把那些小农场改成大农场,从业人员从300万降到200万是没有问题的。然后,你觉得很多难以机械化的项目,譬如种菜,现在中国发展出高楼大厦里的无土人工照明培植,譬如摘果子,也已经有了专门的机器人可以自动执行。可以说,现在农业上很难找到机器人或者无人机械不能做的事。中国在这方面是世界领先的。你久在国外,不了解罢了。这些机器人和无人机械全面推广的话,把农业从业人员降到100万以下一点问题都没有。

        通宝推:和平共处,
        • 家园 的确关公战秦琼

          @假日归客 河友的说法是对的。

          w河友你对农业工厂化的看法过于乐观,并缺乏逻辑推演。大规模农业工厂化生产,需要大化工支持,需要大能源,支持得起吗?可预见的将来,支持不起。

          另外,别忽略了中国目前巨量的农林牧渔净进口。

          • 家园 能源和化工,现有的技术全部支撑的起。更不要说未来了。

            我乐观是因为我对中国各项技术的发展进行实时追踪,绝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精力去做这事。就像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说的,中国科技其实在整体上已经领先美国很多了,但是现在还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科技落后于美国,这就是理念跟不上事实导致错判的结果。

            • 家园 说笑了

              这个同样不怪你。每有新技术出现,文宣都是十分乐观的,不然股价不能大升。

              这样吧,w河友,你算一下或查一下我国食品生产光合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氮磷钾的耗费量,还有其他各种微量元素的量。然后再考虑一下是否支撑得起。支撑得起有两个基本:有没有,支付得起不。

              所有的事情,要落实,一定要算数,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的。做事,首先理论是否支持,其次数据是否支持,最后看可否执行。

              还有个更简单的参考:如果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中国达到美国水平,按目前及可预期的将来,够不够?我还没提石化能源了。

              • 家园 沙特不是在铺太阳能板么?

                黑河腾冲以西,地广人稀,铺上太阳板尽够了。

                将来不要说农产品,甚至直接合成都有可能。肯德基的工业化鸡,肉质并不香,但是人家会撒调料啊。味精香精撒上去,木屑都好吃,反正是刺激人脑相关区域嘛。

                我是鼓吹家庭解体的,但我也不敢说家庭和农业哪个先消失。农业主要是牵扯人口多且广,家庭嘛,主要还是习惯和念旧,跟老年人的文盲率一样。

                去年又是结婚率新低,离婚率新高。大势所趋,无人可挡。

                • 家园 就怕讲个总量和人均

                  潜河友你难道会觉得光——电——光——光拿作用的效率会比光——光合作用强。 @wolfgan 河友忽略了总量。根子上跟得多技术吹一样,无视了实现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挺搞笑的是,技术吹们当时吹gpt,然后后来有些又问:美国电力够吗。

                  然后,潜河友你还讲不讲生活质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了?举个例子把一个人圈养,消费绝对比随便一个正常生活的人少。大家想要这样的社会吗?

              • 家园 美国人均生活用电量高,是因为他们住的木结构房子隔热效果太差

                冬天冷夏天热。这就是他们钢铁在住房上使用量太少的结果。除非后面中国家庭生活出现革命性的高耗能产品,否则很难改变中国生活用电比美国人均低的局面。我不知道如果中国普及电动汽车和家庭充电桩能有多大改变,因为没有算过。石油天然气后面用于交通和取暖的比例会逐渐下降,美国模式是低效的,并不代表人类的未来。

                关于农业自动化的各项成本,我们可以分别来算下。摘水果的机器人用的是自身携带的电池,使用后可充电的。高楼大厦里的种植蔬菜水果用的人工照明,也是用的电力。大农场无人电动农用机械,用的也是大电池,用了一段时间后充电。你是不是觉得中国的电力价格很贵?太阳能板铺下去很难吗?

                • 家园 其实美国造房子和他们用电多没啥关系,就是民众素质差,条件好

                  就愿意使用高能耗的产品,美国也不重视节能,这是常态。

                  二战后美国升顶比较突然,人民就膨胀了,自然而然的就是使用那种耗尽型的产品。

                  苏联在时,环保主义还敢冲击一下美国,等到苏联没了之后,没人指责美国高能耗生活。

                  没有任何人。

                  所以美国就一直是高能耗的生活方式,房子只是其中之一,我记得美国的人均消耗能源是中国的十倍左右,你别看有一些指标中国上来了,但是距离美国还差得很远,这还是美国大量往国外运垃圾的情况呢。

                  其实,中美都是需要重视环保、节能的重点国家,那些美国飞机坟场啥的,实在是应该很好的处理回收了,不干十分可惜。

                  我们中国也是如此,环保永远没有止境,吹牛逼世界第一,我们还是得努力啊。

                  这种不是我满意的美好生活。相比较,苏联的公共交通就是更科学的,所以厨房辩论,很可笑。

                  @桥上

                • 家园 读了前几天河里的讨论,

                  感觉美国盖木房子其实是政策的结果,木房子收税少。

                  这其实是错误政策有害的典型例子。

              • 家园 应该不够,美国人均太大了,太牛了,不好学习,不要学习

                那样会把中国带向深渊。不要美国的奢华。

                必须依靠DS之路廉价中国生活,安全而可靠。

          • 家园 同支持一下假日归客

            80年代初国家曾派出一个考察团,去美国考察农业,结论是美国的先进经验对中国没有任何价值。

            美国小片土地直接抛荒,大片土地很多都是轮耕,中国哪怕巴掌大的土地都要种上粮食。

            美国土地大,适合大型农机作业,但单产还没有中国高,胜在土地多,中国也学不了。

            至于说机器人种地,恐怕是猴年马月的事情,现在连养老机器人都做不出来,更遑论种地了。

            • 家园 现在不在推高标准农田么

              现在挺多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进行大批量种植的。

              歪个楼问下L大地产股您最近有什么新的看法吗?一直在磨底太难受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