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张苍水墓说开去(3-1) -- 抱朴仙人

共:💬99 🌺1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清代修史,把明朝抹黑的一塌糊涂。仙人是饱学之人,

            应该努力给明朝的平反一下。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是出兵援朝抗日这样的大事,还是一点不含糊的,比蒋介石有骨气多了。李自成这些山贼渐成气候,也是在明朝的官兵入伙以后的事。没有吴三桂这个汉奸,满族人别想进关。

            大明水师 点评:将大明水师列入常胜军也许无人同意,毕竟明朝黑暗腐败透顶。但是从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光复台湾,大明朝立国近三百年,大明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简直是常胜军中的常胜军,可惜中国古代军事向来重陆战轻水战,因此大明水师的光辉也就因此而淹没了。事实上大明水师确实是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强大的舰队,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人所共知,斯里兰卡之战活捉其国王,大扬华夏国威。

            可惜后来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撤裁舰队,使倭寇横行,海防空虚,但经过戚继光整顿,大明朝水师重新焕发了战力。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东来,本想变广东为其殖民地,但明朝水师在番于海战中将其重创,使其打消这个傻念头,转与中国通好。

            16世纪末倭国发动侵朝战争,大明水师在露梁海战里全歼倭国舰队,打的倭国200年国力一蹶不振。即使到了腐败透顶的明朝中后期,大明水师依然两战澎湖,将荷兰水师击败,17世纪末更是一举收复台湾,打的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狼狈而逃。

            明朝水师舰队规模之大,装备之精良,战斗力之强大,都为中国历代之最,

            • 家园 同意,不要小瞧明朝在历史上的地位,去看看什么是万历三大征

              所以搞历史的人基本都不爱看古装戏,实在扯的太远,错漏百出.可惜的是,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对历史的映象就来自于这些远悖于事实的影视节目和删编后的文学作品.

            • 家园 明亡清代这件事情上,吴三桂的作用可没那么大

              清代修史,把明朝抹黑的一塌糊涂。仙人是饱学之人, [iimao] 2005-11-01 08:07:33

              应该努力给明朝的平反一下。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是出兵援朝抗日这样的大事,还是一点不含糊的,比蒋介石有骨气多了。李自成这些山贼渐成气候,也是在明朝的官兵入伙以后的事。没有吴三桂这个汉奸,满族人别想进关。

              坛子里的碧血汗青写过一篇《甲申三百六十年祭――谁主沉浮 》 链接出处,有详细的分析。

              另外,把援朝抗日时的万历皇帝和抗战之前的蒋介石作对比,个人以为不太合适,倒是跟晚清甲午战争时的慈禧作对比更合适些。同样的敌我力量对比和同样的初战失利,这样的对比清晰地凸现了一个虽无能但仍看紧后院的地主和一个外来暴发户面对初战失利时心态的不同。

              而抗战之前的蒋所面临的,倒是跟主张与后金谈判的袁崇焕当时所面临的被动局面差不多,我认为主战或者主和都只是对外关系中的手段而已,只有手段高低之分,无所谓孰高尚而孰卑劣。关键要看是否积极地利用了主和所换取的时间,达到增强自身实力的目的。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都曾用过和亲的手段,最终反败为胜的。

              如果热情群众们天真地把手段当成了目的,那历史上的反例就太多了,当日明朝那些士代夫们个个慷慨激昂地主战,其中袁的政敌们更是以此为理由置袁于死地,而当真正面临清军的铁蹄时,这些人中间又有几人做到了像史可法那样的言行一致(姑且先不论后期抗清时史的能力和做法)?反而是个个争相献媚。抗战时期像这样把目的当手段的大有人在,如西安事变后的应天德、孙铭九诸人,当然,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汪精卫了。

            • 家园 您说的这个不错,明朝也不是一无是处,我只是不喜欢它而已

              大概是出于偏见。究其原因,多半不是因为清朝误导,而是因为明朝的残民以逞和虐待知识分子都登峰造极。

              自己是读书人,一想到会被脱了裤子打屁股,就有些发慌

              还是生在宋朝好啊。尽管知识分子之间也要搞来搞去,毕竟还比较文明。

              • 家园 我觉得这样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明代的知识分子只要不去议论皇帝的家事,爱怎么胡说都可以,所以明代出了一批思想家。皇帝打大臣的屁股,说明大臣敢说实话。而且明代的皇帝经常放手内阁官员们去处理朝政。有点君主立宪的味道。呵呵。明代的思想家也的确触及到这一点了。官员毕竟是经过选拔的,出人才的概率比皇帝里面出政治家的概率要高一点。当然,有的时候,明代太监乱政的例子也很多。

                但是到了清代,知识分子都成奴才了。清代皇帝一个二个累死了也不肯放权。整个清代,没出个像样的思想家。明朝的官员还去写写小说什么的,非常的悠闲。比较一下明清小说,知识分子在明代并不像历史书里面那么黑暗。

                总之,我觉得明代给抹黑了很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从张苍水墓说开去(3-3)

        部下解散之后,不可避免会有一部分人投靠清朝,张煌言的踪迹很快就被确定了。他就藏身于舟山定海一带的某座岛屿上。清兵采取了两个措施:在普陀山、朱家尖、芦花岙三地设立固定观察哨,监视附近海域。同时,派人扮成和尚,游走于舟山各地,探访张煌言行踪。

        又是和尚!

        为什么是和尚?

        清朝入关后,形势稍稳,就开始要求民众剃发易服,不料却遭到了强烈的抵抗。

        汉族是宗族社会,忠君爱国,都是说说而已,实施起来,朝廷姓赵姓朱,关系不大,习惯了也就好了。可是你要动他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那就坚决不答应了。为了不让“峨冠博带”变为“金钱鼠尾”,“腕可折,头可断,而此星星之发,必不可薙!”(《发史》)外国人也看不懂了:“保护一己之发,竟舍身命以抵抗敌军,其关切胜于为国家,为皇室”(《鞑靼战争史》)什么嘉定三屠之类,竟然都是为了这两根头发。

        清朝郁闷之余,采纳了金之俊的建议,搞了个十从十不从:“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言语文字不从”。和尚没有发可剃,也不需要易服,所以反清人士,多喜欢化妆为和尚,清廷的奸细,自然也要化妆为和尚了。

        七月十七日,遣散军队仅仅一个月后,张煌言的踪迹就彻底暴露了。

        这天早上,张煌言命令两个部下去沈家门购买粮食。在严厉的海禁政策下,海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船只,只要有船出现,定是敌军。买粮食的船一出现在海上,立刻被清军盯上,船刚靠岸,两名购粮者就被活捉。当晚清军就乘夜色掩至悬岙岛(今元岙岛),冲进张煌言的居所,张未及自杀,就被活捉。(全祖望认为张是在象山县南田岛附近被捕,此说有误。根据浙江总督赵廷臣奏折的描述,该岛应该在普陀、朱家尖、芦花岙附近,离渔港沈家门不超过半日的路程,再结合岛上地貌描述,应该是普陀县六横岛旁的元岙岛无疑)

        与张煌言同时被捕的,有侍者杨冠玉和参军罗子木,还有一个船夫。

        七月二十三日,张煌言一行被从宁波押往杭州,英雄最后的荆棘路开始了。

        “天地大戏台”,这次的主角是张煌言和浙江总督赵廷臣。不管大家心里怎么想,这两位都是尽心尽力地演出这最后一幕。剧情是怎样的呢?

        碑铭说:“方公之逮杭也,总督赵公廷臣延入宾座,与之抗礼。司、道、守、令以次入谒。公终日南面,拱手不起。旧部归命者皆来慰问。杭人争赂隶卒,以一见为荣。或出缣素求书,公亦应之。总督有意生公,而疏入于朝,刑部议不可,公遂就市,挺立受刑”

        没有别的武器了。胜利者想在自己的胜利上锦上添花,不但要显示胜利者的大度,还想让失败者屈膝。而失败者所有的武器,只是自己的智慧和尊严。这是不用刀剑的交锋,但是却更加凶险。

        “总督赵公廷臣延入宾座,与之抗礼。”总督采用分庭抗礼这样的平等礼节对待张煌言,显示了他不一般的学养和见识。

        张煌言是明朝的兵部尚书,部级干部,与赵廷臣大致同级,这是采用对等礼节的第一个理由。

        分庭抗礼的第二个理由:这是平等双方代表的礼节。清朝立国已久,明朝却始终不承认清王朝的合法性。按照现代国际法的概念,就是认定他是一个“叛乱团体”,而不是“交战团体”。而张煌言,正是明王朝最后的代表。

        总督的这一举措,首先承认对方的合法性,然后再采用对等礼节,真正的用意是强调自己的合法性。这是通过抬高对手来抬高自己的手法。

        张煌言对此是默认了的,总督先赢一局。

        然后总督把张煌言送到他原来的衙门。“司、道、守、令以次入谒。公终日南面,拱手不起。旧部归命者皆来慰问。”这又是一记狠招。

        把各级官员排好队,按照官阶高低陆续拜谒张煌言,看上去是尊重,却多少有些展览俘虏的意思,端看你怎么理解。

        在自己的衙门里接待下属的礼节不能用,不理不睬或者大吵大闹又失礼为人所笑,张煌言怎么办呢?“公终日南面,拱手不起”。

        在自己的衙门里,自然是朝南坐在主位上。有客人来,便拱拱手,却不说话,也不起身。这就是感谢来客的拜访,却不承认来客的身份官阶。

        这第二局,是张煌言赢了。

        “旧部归命者皆来慰问。”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投降了清朝的部下都来慰问,张煌言如何处理呢?不知道。想来不会过于亲密,毕竟是各有其主,道不同不相与谋了。但也不至于大加谴责。张煌言早就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命运,此前,在回答赵廷臣招降的回信中,他劈头就说:“何代无废兴”,内心深处早就知道清朝代替明朝是不可动摇的了。

        话说回来,清朝初年,笼络知识分子的工作确实做得不错,与明朝那种蛮横霸道,污辱人格的知识分子政策形成鲜明对照。在威胁利诱下,大批知识分子纷纷转而为清政府工作。所谓“一队夷齐下首阳”,“薇蕨哪堪已吃光”,就是讽刺这种局面。看到过去的战友纷纷服务于敌人,心里自然不会好受,可张煌言的意志没有动摇。这第三局,又是他赢了。

        “总督有意生公,而疏入于朝,刑部议不可,公遂就市,挺立受刑”。毕竟不是洪承畴,祖大寿被俘的那个时代了,局势已定,清朝也不在乎张煌言是否投降,还是杀了干净。从七月底被递送杭州,到九月初就义,仅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奏折从杭州送到北京需要二十天,来回就是四十天,可见要求对张煌言从宽的奏折刚刚递到北京刑部,几乎立即就被驳回了。

        点看全图

        九月七日,张煌言就义,陪伴他的,有那个年仅十五岁,五年前就参加过进攻南京的书童杨冠玉,有奔走于舟山台湾之间的参军罗子木,还有那个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船夫。

        此前三天,张煌言那位早就被捕,一直被用于要挟张煌言的儿子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杀害了。

        张煌言被押送杭州时做过一首诗,抄录在此,以为纪念: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这是必死之心。总的来说,张煌言的最后几年,已经不再是为了恢复明朝统治而战了,他只是在寻求一个光荣死去的机会。十九年间,孤忠东南,备极艰辛。军队两次遭台风吹袭覆灭,屡败屡起,直到效忠的对象一一死去。然后,他解散军队,不肯逃亡台湾,不肯逃亡海外,只是隐遁在舟山,他在等待什么?

        死亡对于他不是负担,只是一个预定的句号。“国有道,以道殉身;国无道,以身殉道”。大丈夫行事只求心安,求仁得仁,又何憾焉。

        从战绩和艰苦程度上说,黄宗羲说的对,张煌言确实要超过文天祥,多半也超过于谦;从毫无私心这方面说,他超过岳飞。然而在西湖三杰中,张煌言最不知名。

        有一个有点黑色幽默的故事,说是张煌言被从宁波押解往杭州的路上,有个随船的兵丁,慢慢地唱起了《苏武牧羊》。张煌言以手扣舷,打着拍子。等那位兵丁唱完,张煌言微笑道:“你也是有心人啊。”另外有人扔纸团到船上,上面写着“静听先生正气歌”,张煌言观之,也是一笑。

        往好处说,这些人希望先生成就名节,是提醒和激励;往坏处想,张煌言孤零零地在海上拼死抵抗的时候,这些人又在干什么呢?这时候的催促,不也可以视作一种不信任吗?杭州市民的争相探望和缣素求书,也许才更温暖张煌言早已冰冷的心吧。面对这些催促,张煌言没有办法也不愿意解释。

        千般委屈,一腔愤懑,二十年艰难困苦,化作淡淡微笑。

        浙江总督赵廷臣,在张煌言的最后时刻,对这个多年的敌手不加侮辱,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成全了他的名节,让他尊严地走完最后历程,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关于那位船夫,民间另有一个传说,说是那船夫并不是张煌言的部下。清军抓住张煌言之后,找了个船夫驾船回大陆,船夫问船上押的是什么人?回答说是张苍水。于是船夫说:原来是送他回大陆啊,送了他,我也不想活了,我就跟着他吧。于是就跟到杭州,死在一起,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是在墓碑上写着“故明张公侍者杨冠玉及舟子墓”。

        点看全图

        “仗义每多屠狗辈”。豪杰之举,感人至深,却往往是在普通人朴素的行为中。在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内心,也许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的角落,会有一座祭坛,等待着伟大榜样的感召。在感召之下,我们将做出非凡的事业。

        这个世界上,总还有些东西是神圣的。

        关键词(Tags): #张苍水#张煌言元宝推荐:雪个,
        • 家园 说张煌言作为明朝代表不承认清朝合法性未必正确

          说终崇祯一世,明朝却始终不承认清王朝的合法性,

          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南明虽然自认承明统绪,但是

          上台后就摆出了承认清朝地位并且承认清对北方占

          领的姿态,如派左懋第使北等。借虏平寇的幻想最后

          是破灭了。但这个承认已经摆出来了。

          所以张煌言默认总督和自己的平等地位,不过是延续

          之前南明的官方立场,不是什么大事。

          张是南明极少数的杰出人物,他和李定国的死,也可

          以用来标志南明的灭亡。

        • 家园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 家园 写得好

          老早就想写一篇纪念张煌言的文章,却迟迟没有动手,兄弟写得如此之好,令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的感觉.花一朵!

        • 家园 喜欢喜欢~

          佩服死了这种引经据典讲故事的人

          要学问有学问,要情节有情节,要文笔有文笔,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呀呀呀,好看啊!

        • 家园 呵呵总算看完了。。。那个舟子和为他立碑的人,值得敬佩。

          赞叹一下,好文章!

        • 家园 很好看.花一朵

          不过私下里认为最后那个民间传说应该是假的.

        • 家园 实实在在的好文章。送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