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浙东旧事 ---- 三五支队来收税 (上) -- 禅人

共:💬52 🌺17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浙东旧事 ---- 三五支队来收税 (上)

    [按:记得这里的老版一直在看兄曾经说过,对浙东的三五支队从小就有研究,和尚斗胆来乱谈三五支队相关话题,那是标准一个班门弄斧了,要是有啥闪失尼,手下留情啊。]

    据说,早年根据地的老乡们在切身感受国共执政特色之后,曾经用十个字作了高度的概括:“国民党的税,共产党的会。” 开会教化老百姓确实是咱党的拿手好戏,不过真要解决生存发展的问题尼,光靠还开会是不行的。前几个月河里的仙人兄曾经在青史贴过一个关于新四军财政收支方面的贴,资料翔实,里面提到了浙东三北地区的一些事例,引起和尚的兴趣,于是想起了当年活跃在那里的三五支队。

    三五支队何方神仙?问问浙东的老百姓,大都耳熟能详,蒋委员长的乡亲们对共产党及其军队的直观印象,最初大概就是从三五支队开始的吧?其实不光浙江,即使在上海,和尚儿时也听家中长辈操着一口贼骨老头硬的宁波腔讲起过,还有啥三北纵队啦四明山啦,听得一头雾水,只隐约晓得那是抗战期间在我努老家的一支新四军部队。后来才知道,这三五支队居然还是上海这边的人去撒的种。还在1941年4月日军发动宁绍战役前,伟大领袖目光如炬,指示华中局有必要在浙东即沪杭甬三角地区单独成立战略单位。战后,绍兴、宁波等地落入敌手,上海浦东的淞沪游击支队主力即分批南下浙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不过,南下的部队起先打的旗号既不是新四军更不是共产党,哪部分的?党国政府三战区颁给的正宗游击队番号:“ 第三战区宗德指挥部第三大队”(宗德三大),“第三战区第五游击支队第四大队”(五支四大)。后来队伍整编成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辖三四五等几个支队,自家人内部还是简而化之叫它三五支队。据新四军军史讲,前面一段属灰色隐蔽发展时期,直到43年底44年初,才亮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牌子。(注)

    从时间上看,淞沪支队南下的时候,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蜜月已经过去,像一对旧病复发的复婚怨偶,双方又开始吵嘴打架,按咱们这边的说法,这叫抗顽,于是周围的国军一下子友军一下子顽军,搞得七荤八素。三不五时打打闹闹的情形下,三五支队即使顶着三战区游击队的名头,想要从战区顾长官那只粥桶里分一杯羹就免谈了(新四军戏称顾长官“顾粥桶”,除了嘲笑他水平之外,“祝同”用吴方言念来与“粥桶”同音,和尚以为才是原始出典)。

    三五支队吃不上皇粮,小日本还是要抗的,虽然钱不是万能的,可部队上也很明白:“在所有大大小小的抗日事业中没有必要的经费也是干不来的…”部队红头文件就是这么白纸黑字写着。的确,要抗日图发展,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铜钿银子哪里来尼?只好我努自家想办法。

    好在浙东是东南沿海的鱼米之乡,经济发达,气候宜人,非以前东北抗联冻煞人的地方可比,不大会饿出人命来。就说余姚的盐场,战前每天光收盐税就能收个七万,战争期间萧条多了,但是三五支队一位搞财经的负责人回忆说:“我们每天收七千,即使如此,我们也不曾断炊。”听上去三五支队小日子还算过得去。当然,不断炊不是终极目标,况且粟裕同志派他从苏中去浙东的时候关照过:“经济上浙东是富饶地区。你们去搞钱,还要支持延安。”

    要搞钱得先搭起搞钱班子,当时浙东财政的主要来源在三北地区(慈溪、余姚、镇海的北部地区),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了一个财经委员会,下设三个分会,分会下面是税务所。

    铜钿银子的来源有三:一曰收税,二曰收爱国捐款,三曰搞钱粮。

    听过看过一些新四军老前辈的回忆,其中有讲到在三北收税搞钱的亲身经历,对三五支队基层收铜钿银子的运作,虽不能窥全豹,或可略见一斑。

    先说税收人员的来历,骨干多为当地参加革命的知识青年,也有例外的,比如我老爸的哥哥我老伯。老伯原先在上海当小帐房,碰上个老帐房是地下党,接下来就是红色电影的桥段,热血青年接受指引投入党的怀抱,时间大约在在1942年底,正是三五支队在三北、四明山一带发展得热闹的时候。老伯少小时候在家乡长大,组织上说你就干脆回老家参加我军去吧。这种事体不大好对家人明讲,免得未受过革命熏陶的爷娘发急,于是乎我的阿娘有一天突然间不见了一个儿子。后来辗转来信,说是在老家做生意不必牵挂云云,还起了个假名一直沿用至今,弄得和尚小时候老是搞不懂为啥他和老爸不是一个姓到底算不算亲兄弟。

    不到二十的老伯一腔热血回宁波投奔革命去。他是个足有1000度的大近视,部队接收的同志一看,来了个小四眼镜片倒有酒瓶底厚,给他杆枪还不如给根烧火棍,格咋弄弄?根本不是战士的料嘛!哦,读过书还做过帐房先生?好极好极,那你就收税去吧!真是人尽其用。先到财经委报到培训一段时间,老伯被封了小组长的头衔,领着几个组员,捧厚厚一叠子税票簿子,屁股上别一把小手枪,开始了为革命收税的生涯。

    待续

    (注)拙文蒙河里小A关注,专书大作续三五支队前缘,特引入链接,供大家参阅:

    《闲谈三五支队前身--禅人一直在看夏翁》 作者:anzampca

    关键词(Tags): #三五支队#新四军#收税元宝推荐:一直在看,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禅师的地界就是好!有缘,连得二宝留念,喀嚓。
    • 家园 【原创】三五支队要突围

      45年鬼子投降,中央定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蒋委员长一方面在重庆和太祖答应安排南方各根据地共军北撤,一方面密令李品仙等国军将领尽可能截杀之……

      新四军浙东纵队的北撤兵分三路,政委谭启龙带五千部队先行。

      何克希司令带第二路,包括第五支队和后勤机关、银行人员、地方干部约1200人,从钱塘江南岸到北岸,翻翻滚滚杀出一条血路。

      撤退前,何司令致函附近国军客客气气请他们来接防,结果国军派了一个团想来缴枪;被何司令杀退。

      10月3日,何部从南岸临山上船,北渡钱塘江,在南岸的海盐县重镇澉浦镇上陆。本来说好,浙东纵队副司令员张俊升带着第二旅早三天走同样路线,会在这里接应的,结果何司令上岸一看,第二旅踪影全无,国军7个团万把人在澉浦城周各山头恭候!

      原来第二旅得知北岸敌情严重,就未走澉浦,改道浦东,沿海路直奔苏北去了,种种种种原因,何司令木有得到这个消息。唉,才从国军起义改编两个半月的的张副司令和第二旅啊

      三面受敌,背水绝境,只有对方几分之一的人头里还夹了一堆收税点钱的,怎么看都是全灭的命……

      一天两夜血战,制高点扇子山反复攻夺六次,到天黑时终于控制在新四军军手里,何司令带着部队突了出去,经青浦渡浦江和谭政委会合。

      澉浦战斗,共军阵亡223(伤员应该在五百以上),部队伤亡过半,但一万国军硬是留不下何司令和五支队。

      尾声之I'll be back:

      三年半以后的渡江战役,何司令率部直落南京,攻克总统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此战确实非常传奇

        新四军的兵力和组成与国军相差如此悬殊,而且是背水而战,居然能杀出重围。新四军的战斗力和何克希的指挥能力、应变能力非同一般。这一仗,打得还是很惨烈的,新四军牺牲了不少出色的指战员。如果处置不果断的话,就会成为第二个皖南事变。而且,突出重围之后,基本上没再受太大损失就到金山,然后北上山东。这样的战例,真的很少。如果不是抗战期间在凶险环境里身经百战打出来的,哪有这么高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战斗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外链出处

        只是不知道留下的伤员后来如何,估计凶多吉少。八十年代在澉浦南北湖边上建立了烈士纪念碑,刚建成的时候学校组织去凭吊。印象比较深刻。

        南北湖还是很漂亮的,现在是省级旅游景点。

      • 家园 【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张副司令貌似率第二旅在澉浦与黄百韬干了一仗的

        原来第二旅得知北岸敌情严重,就未走澉浦,改道浦东,沿海路直奔苏北去了,种种种种原因,何司令木有得到这个消息。唉,才从国军起义改编两个半月的的张副司令和第二旅啊

        第二旅是在澉浦打过仗才撤离的,而且他对战的应是黄百韬,二旅当时只有约两千人,之前还发生了一个连哗变投国,张俊升战意不强也算事出有因。其实原先的约定是走海宁黄湾一线吧?张俊升是先头部队,黄湾登陆后即遭到国军围攻,换到澉浦接应也是他的主意,只是他后来布置从澉浦撤退独断了些。不知他后来结局如何?

        顺便提一句,这个二旅的政治部主任-朱人俊,记得在网友朱百川先生笔下好象也出现过。历史人物时常这里那里会碰面,这个世界好象真不很大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记得有一次翻船事故伤亡挺大的,是谁?
        • 家园 韦一平 老同志了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分配到农民自卫军工作。1925年入国民革命军,后调到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和海陆丰起义,曾在海陆丰根据地担任区委书记。1929年被派回广西从事秘密革命工作,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

          1939年赴江苏,任中共苏北特委书记,领导苏北军民开展抗日斗争。后任中共苏北区委会组织部部长兼泰兴中心县委书记、苏中第3地委书记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委员、第1地委书记兼第1军分区政治委员,苏中军区教导第1旅政治委员,苏浙军区第4纵队政治委员兼中共浙西地委书记。先后参加郭村、黄桥、天目山等战役战斗。为巩固和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和开辟浙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一批部队轮船超载,800多人落水,牺牲700多

    • 家园 【文摘】中共浙东区委旧址纪念馆:宁波市余姚梁弄镇

      浙东四明山、婉蜒起伏、峰恋叠翠,景色秀美。1942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这片土地上,成立了中共浙东区党委并领导抗日军民创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日寇的铁蹄就踏上了浙江大地。1937年冬,浙西杭嘉湖地区沦陷。1941年4月,日军发动宁绍战役,占领了杭甬线两侧、杭州湾以南的整个地区。1942年5月至8月的浙赣战役,使金萧地区沦陷。至此,整个浙东成为敌后。

      对发展地处东南沿海前哨的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1941年2月,党中央致电刘少奇、陈毅、对新四军在华中作战的战略部署作了新的安排,提出了开辟浙东战略基地的决策。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将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任务暂归中共苏南区党委书记谭震林负责,同时又派谭启龙到上海组织闽、浙、皖。赣四省联络站,负责打通这四省地方党组织的联系。中共苏南区党委随即要求浦东工委领导的“第三战区淤沪游击队第五支队”和在伪十三师二十五旅五十团中由我党控制的一部分力量,共约900余人,分7批南渡杭州湾到达浙东三北(今余姚市、慈溪市、镇海区三地姚江以北地区),这些部队是后来新四军浙东抗日游击队建制的基础。部队南渡后,立即与当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开展了灵活多变的抗日游击战,狠狠地打击了日寇,极大地鼓舞了浙东人民的抗日斗志。

      1942年2月,浙江省委机关在温州被国民党顽固派破坏,省委书记刘英被捕牺牲。5月,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形势的发展,确定了进一步发展浙东抗日敌后根据地的方针。6月,谭启龙等同志到达浙东,成立了以谭启龙为书记的中共浙东行动委员会,领导浙东部队的党组织和地方党组织。接着,由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派的何克希、张文碧等一大批干部也先后到达浙东。为了使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工作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华中局于1942年决定成立浙江区党委。7月28日,浙东区党委在慈北在家扬正式宣布成立,由谭启龙、何克希、顾德欢、杨思一等四人组成,谭启龙为书记。同年12月2日,经党中央批准,浙东区党委改组,以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的围剿。同年12月,日寇也趁机向我浙东抗日根据地进攻。浙东广大军民在浙东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了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进一步巩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使浙东抗日根据地成为浙东坚不可催的抗日堡垒。

      1945年8月,根据国内形势的发展,中共浙东区党委领导的抗日军民开始对浙东日伪军发起了大反攻,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除几个主要城市外,基本上消灭了在浙东的日伪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顽军在鄞西、浦江等地对我军发动了进攻,浙东内战危机重重。为了实现国内和平,粉碎国民党内战阴谋,党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广东、浙江、苏南等8个地方的解放区。同年9月30日,浙东部队和地方党政干部1500余人,分6批先后北撤,于11月中旬到达苏北,编入新四军,投入了新的战斗。

      从1941年5月到1945年8月,浙东区党委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同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据不完全统计,浙东抗日部队参加大小战斗643次,克复县城2座。攻克大小据点110 个,毙、伤、俘日伪军9000余人,解放人口400万。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范围也扩大到北起黄浦江两岸,南至东阳至宁波公路,西跨浙赣线、金萧线两侧,东濒东海和海上岛屿的广大地区,胜利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为了更好地教育人民,特别是让青少年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余姚梁弄镇正蒙小学旧址内建立了四明山革命纪念馆, 1979年迁至梁弄横坎头村原 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内,并更名为中共浙东区委旧址纪念馆。纪念馆有正楼7间,共展出革命文物500多件,纪念馆附近有浙东银行旧址、新四军浙东纵队教导大队旧址、浙东报社旧址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时期,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根据地,是当时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又是南方七个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

      1941年4月,日寇侵占浙东,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于l942年7月先后派遣谭启龙、何克希及一大批党政军干部奔赴浙东,在慈北洪魏成立了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由谭启龙同志任书记,统一领导浙东地区和浦东的党政军工作。不久,又将浦东南渡的抗日武装和浙东各县地方党的武装力量统一整变为“三北游击司令部”,l942年l0月,挺进四明山,l943年4月23日攻克四明山重镇梁弄,中共浙东区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遂进驻梁弄,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不久中共浙东区委又移驻横坎头村。

      横坎头位于羊额岭山麓,北距梁弄5里,是四明山通往鄞县、奉化、新昌、嵊县的咽喉。中共浙东区委旧址设在村东一幢坐东朝西、重檐硬山的木结构老式楼房里。正楼七间,两侧侧楼四间,中间为庭院,开在南侧楼的大门上挂着由王芳同志题写的“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匾额。进门一座须弥座的大理石碑上,镌刻张爱萍同志手书,“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员会旧址”金色行草大字。旧址周围崇山峻岭,崎岖小径,流溪激湍,松柏翠竹,把革命胜地装点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作为“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展示了抗日战争期间浙东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迹。

      在横坎头村,还保存着抗战时期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公署、新四军浙东纵东教导队、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革命旧址。浙东报社门墙上的大红星,浙东纵队教导队战士绘的战斗壁画,依旧清晰可见。

    • 家园 【原创】浙东旧事 ---- 三五支队来收税 (下)

      敌后的游击区,形势时好时不好没一个准,在比较平稳的时期,税收关卡、渡口比较固定,征收处派出税收小组在划定区域内各自收税,重点征收对象是交通要镇的店铺和南来北往的客商,对提篮小卖的小商贩则比较宽松。为工作方便,税收员们多数就近散居在村民家里,有的本身就是当地人,他们人手一本税票,分散单独行动,听着有点象如今交警守株待兔抄牌的意思,不过危险性要大得多,因为个别行动容易遭汉奸便衣的暗算,有几次老伯就是得了好心村民的通风报信才躲过一劫。

      与日伪地区关卡林立层层收税不同,根据地在辖区内实行一税制,货物进出收进出口税,交一次即可凭税票通行无阻,税率也比较低。时间一长相互熟悉了,生意人也有主动来找税收员交税的。可是再低的税,要商人从口袋里挖钱总归肉痛,有人逃税是免不了的,所以税收员的工作并不轻松,要去翻查人家的货,要堵截逃跑的车船,要收人家的钱,算多算少要理论,一不高兴两下里一吵,与委员长一样娘希匹起来也是常有的事。不过总的说来,税收员对老百姓还讲究文明执法,一般不至于闹到拔手枪的地步。

      如果是到隔邻的日伪占领区去收税,那就老实不客气了。维持会长家里时有这样的场景:来人大摇大摆进门,二话不说,怀里掏出个东西朝桌子上一戳,道声:“交税!”眼神不好的还以为是酒瓶子,仔细一看,霍霍,阿月娘哎,手榴弹啊!这一款收税风格来的多半不是税收员,而是真正的支队战士,毕竟这是到敌占区,派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四眼书生去,搞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划不来的。可是四爷的人怎么就这样大胆敢收到日伪的地头去尼?是这样的,在当地干伪军的,许多人本来也是乡里相亲,有的家人还在四爷的地盘居住,所以虽然投靠了日寇,能不得罪游击队还是小心不得罪,也是给自己留个后路。老伯管税的地方有一个乡长,女婿在日占区当伪军营长,老婆常要回娘家,为保岳家和老婆平安,伪军营长就让乡长岳父传话,只要避开日本人,他可以眼开眼闭让四爷们在他的地界活动。于是四爷们就勿客气捞过界去,闷声发财,只是日本人搞“清乡”的时候就不好这样玩法了。

      这种征收的货物税,基本对大小生意人是一体适用的,而派爱国捐的对象,则主要针对殷商大户。来看一则《三四五支队为征收抗卫经费告民众书》,发于一九四三年:

      “各位贤明士绅各大商号经理各位殷实富户的先生们均鉴:(看见没,没钱的都不需要“均鉴”的哦)

      [注:开头一段“保家必先保国”,“军即民,民即军”的大道理从略]

      我们亲爱的父兄弟妹们!你们了解这些是完全对的,但你们须了解,在坚(艰)苦奋斗中的三四五支队全体官兵和一切工作人员虽然从来不怕难,不怕苦,不怕死,虽然已经忍受惯了大大小小的困难生活,但没有必要的生活费用是干不来的,在所有大大小小的抗战事业中没有必要的经费也是干不来的,在战斗中所消耗的兵器弹药虽然经常可以向敌人手里缴夺过来,但连修理的器械和材料也没有是不行的,为了提高战斗力,对各部门工作人员教育,没有经费是不行的,在残酷的战斗中,对我们英勇受伤的战士没有必要的医药经费更是不行的!

      现在我们吃的已有全体业佃双方,踊跃输粮,但是种种使用的钱不得不再向(请)殷商富户热心绅士、一切明白大义的先生们给我们在经费上以有力的帮助!”

      起草文书的同志很可爱啊,句句实在话,就差说,老少爷们,我努这厢敬酒,有钱的捧个钱场,不要吃罚酒,嘿嘿。

      要说三五支队对这些殷商大户们平常的生意买卖还是很够意思的,政策掌握上颇灵活。比如当地有个姓李的大财主人称二先生,民初曾经在黎元洪那里当过一个什么部长,宦海上岸后回老家,良田数百顷当起了大地主,属于四爷要统战的上层开明绅士,后来还让他当过浙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有一年秋收过后,老地主将打下的粮食装了满满两船,停在码头岸边,准备第二天运往慈溪和宁波去卖。这两地是敌占区,往那里运粮不是等于资敌吗?年轻的税收员不肯放行,次日一早,发现船不见了,小伙子大光其火,沿着河道就追了下去,当下把船截了下来,打算撑回来,结果尼,老地主走了上层路线,上面来人做工作,说人家是浙东名人,要注意统战政策嘛,还是放行了。既然有网开一面让你赚钱的时候,那爱国捐不派给你等又该派给谁尼?即便不提抗日爱国的大道理,做人还是要自己识相拎得清,是吧?

      上面讲的收税与派捐还有章法可循,比较而言,搞钱粮这一手可就各显神通了,三五支队虽然江浙人氏居多,论开辟财源,还是不乏梁山好汉气概的。有一位在慈北搞过税务工作的老人说,他们的一个办法是到三北海面阻击敌伪往上海运盐的船队,将劫来的盐卸下卖给当地的商人来筹钱。这不是象海盗打抢吗?啥人乱话三千!就劫你这汉奸货怎么的,留下买路钱人船放回够便宜了。不过老是抢盐,一时处理不了又不能当饭吃,还要担心货堆得太多目标大引得敌人来回抢,也是头大。怎么办尼?到底是浙江的四爷们,该出手时打抢打得,挖空心思搞钱时生意头脑也好使,海防大队的负责人想出个主意:卖船照。他们扯来布做了一批蓝边蓝字三角小旗,对往来船家宣称,以后凡是悬挂我努这种小旗子的盐船,可以自由通过三北海面,买不买自己看着办吧。船家尼,嘿嘿,权当买保险咯。于是一叠叠小布条子转眼间也变成了铜钿银子。

      到了抗战后期,浙东地区的根据地日渐巩固,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田赋金融等制度也日趋完善,还开起了自己的银行发行抗币,财政上搞得风生水起。但是,这一切都在抗战胜利后的一九四五年秋嘎然而止。九月二十日,中央电令新四军浙东纵队及地方党政干部,除留下少数秘密工作人员外,七日内全部撤离北上。数日内,以前屯积的盐粮物资带不走的迅速抛售一空,谭启龙、何克希带着约一万五千人马怀揣变现的金银基金渡杭州湾北上,与苏北的新四军汇合,到达山东后,还将金条银两悉数上交,喜得接收的部队首长合不拢嘴:“你们浙东部队交了人马又交钱!”

      由此,浙东纵队成了新四军第一纵队的一部分,后来属华野,与老冤家顾长官的粥桶又打成了一锅粥,那是解放战争的后话了,这个咱们以后再谈。

      • 家园 哈哈, 也就收收税, 没什么正面大打仗。 不知为什么浙江

        一直没什么战役。 兵家不争之地?

        我外公也加入了共产党的抗日游击队。 怀里放了一把左轮手枪在城里城外进进出出做敌后工作。据说从来没有正面和日本人,或者和后来的国民党打过。我小时候问他有没有用枪打过人,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倒是我太公在家里,和其他村民一起杀了一个日本士兵。 他们乡附近有一个日本人开起来的钼矿,有日本兵守着。 这个日本兵就是出来落了单,被村民杀了。 我家还落了一把日本弯刀。

        现在对这些历史问题计较不多了。 以前有些北方的共产主义觉得浙江当地的共产党活动在49年前小打小闹,算不上真的革命。 我们县有个山东来的县长,就是持这个观点,否定当地共产党的工作。 结果和本地的干部斗了很久。 多年以后, 我外公和他的老同事提起 “那个山东人,”还是一脸激动。

      • 家园 献花,好故事

        也跟着补充两句:

        新四军征税的事情有个逐渐进步的过程,最早就是简单地吃大户而已,后来才有开具税票一说。早期根据地未能连片,从四明山过天目山去安徽的客商,往往是在四明山交过一次税,到天目山再交一次。行商当然很有意见,你共产党都是一家,怎么各收各的税呢?

        于是就开具税票,到了另外一个根据地,只要缴验税票就可以放行了。

        事情无法两全其美,几片根据地之间是国统区或者日伪占领区,这张税票在那里被搜出来,就是通匪的证据,很麻烦的。

        有些行商为了穿越国统区方便,买一个国民党军官的头衔,一身军装,做生意方便很多。可是解放以后,就又说不清楚了。还是麻烦。

        东南为天下财赋之地,必须从这里取得足够的资金用于支持战争,于是就从新四军及其后身的华东野战军中抽调了大批可靠能干的干部充实财税系统。例如曾山就分管过财税,浙江省的第一任财政厅长就是汪道涵。

        那时候收税其实很滑稽的,征税的人,像和尚的长辈这样有文化的已经难得,有文化又不见得懂商贸账目,派这样一帮人征税,其实跟睁眼瞎差不多。

        但是就这样一帮人,也可以把工作做得公平到位,征的客商服服帖帖。

        举个例子。有位老一辈军队转下来的税务工作者告诉我,他们征一家店的税,为了确认它应该交多少,就需要知道它的营业额,可是看不到真实账目,有的甚至没有账目。于是税务专管员就坐在店外的大街上每天数进店买东西的人数,确定了它大致的营业额。此外数进货量,查电表,都是些有效办法。有些满好玩的。

        • 家园 多谢仙人补充,确实如此

          听我老伯说,他们有时就去店家货仓点货,为什么尼?有店家为逃税,进货后不靠码头,半路提前上岸卸货,悄悄地进庄,欺税收员没抓到现行。于是他们就点货,说你没进货,怎么卖了一个月,货仓东西还多出来了?店家没话说,只好娘希匹认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