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澳门散记(二)第24届国际马拉松--(补图) -- 老票

共:💬12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澳门散记(二)第24届国际马拉松--(补图)

    澳门散记系列

    (二)第24届国际马拉松比赛

    此次来澳门,主要目的是哥们加油。2005年12月4日,“第24届国际马拉松及半程马拉松赛”在澳门举行;哥们老刘报名参加了全程比赛;很敬佩他的毅力,于是和票太来澳门给他全程加油。

    由于澳门面积狭小,马拉松全程是42公里195米的距离,于是主办方就把主要赛道放在了氹(音:DANG)仔岛这边;比赛出发点在氹仔体育场,穿越跨海大桥在澳门半岛转一小圈,就回到氹仔开始弯弯曲曲的转悠。 看着赛程图老刘直咧嘴:“真难为他们怎么在这个弹丸之地找出来42公里的赛程的…” 我取笑他说:“这么来回转悠还不跟磨房里的驴似的? 要不要加个眼罩以免头晕啊?” 玩笑归玩笑,这样的赛道实际是有利于我们给他加油的―――很方便走直线去下一个地点加油,当我们准备好饮料和食物之后,绕弯道跑来的老刘也差不多到了。

    比赛前一天,老刘伉俪和我们俩口子还去逛街和吃东西,显得十分放松,完全没有大赛前的紧张和畏惧;想想42公里的漫长距离,真是替他捏把汗。 比赛开始时间是清晨7:00,运动员需要在6:30完成检录;老刘他们住的酒店就在体育场旁边,而我和票太则是一大早5:20就从澳门半岛打车过来。 冬日的澳门虽然不至于很冷,可清晨的风还是凛冽的。

    点看全图

    等我们到达体育场门口,夜色还没有退去;已经有好多运动员已经开始在附近的街道上慢跑热身了,其中不少人拿一个大号塑料垃圾袋掏个窟窿套在身上,既方便活动又能保持热量,一旦开跑就可以随手撕掉,真是好办法! 我们找到老刘,他已经披挂整齐,背心短裤的他在微寒的清晨里显得那么瘦弱。 旁边不少运动员都是结实健壮的,还有几个黑人运动员身高腿长身形矫健。 老刘溜达过去一比,那黑人运动员的大腿都快到他肩膀的高度了;我一吐舌头:“人家迈一步等于你两步半啊…”

    点看全图

    步入体育场,红色的塑胶跑道上已经站满了各国运动员。此次比赛给每个运动员发一个电子标签,可以绑在鞋带上,只要一通过起跑线就开始计时,同时也成为各个路段必经点的检测手段。 为了防止运动员热身的时候误通过起点,8个绿色外套的工作人员手拉手挡在起跑线前。 晨光逐渐的明亮起来,人群也开始热闹和骚动,各色服装的运动员越来越多,分别站在全程和半程两个起跑线上。 这一瞬间,我和票太也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忽然间我明白了,体育比赛的日子其实也是一个节日,你看所有的陌生人都在互相微笑和鼓励,参与的绝大部分运动员知道他们是无缘奖项的,但他们依然怀着高涨的热情参加;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工作人员还是观众,都在莫名的兴奋中等待着发令。

    组委会的人员拉开栅栏,从边道上带过来8、9个运动员,号码很特别―――都是个位数的,原来这是大赛的特邀选手;再看人家的身手,刚才那几个黑人运动员的威风立刻就被比下去了。老刘悄悄指给我看去年的冠军(后来拿了本次大赛的亚军),精瘦而神色勇悍,也是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情。

    原以为会有人举发令枪,结果是电子发声。 只听“嘟”的一声,2000多名全程马拉松和700名半程马拉松运动员鱼贯而出,那情景甚是了得! 身着各色运动服装的浩浩荡荡的运动员人群足足跑了5分钟才从门口全部出去….

    我们仨(我和票太、刘太)马上出门打车,给司机指示第一个加油点的位置,几分钟就到了。这里是跨海大桥的引桥路段,运动员将会上桥到澳门半岛,然后再从另一座桥跑回氹仔。这里距离出发点大约是5公里左右,运动员们应该在15分钟以后到达。 到了地方我暗叫不好:这天澳门的天气不好,天气寒冷而且风很大,跨海大桥的倾斜度也比较大;沿途的斜坡路段和强劲的海风是个很大的挑战,运动员顶风跑步上大坡会非常辛苦。(事实证明,这天突如其来的大风也确实普遍影响了大赛成绩)。 寒风中我们三个正瑟瑟发抖着,就看到运动员们开始陆续过来了。不久后发现了老刘的身影,紧跟着一个大个子,似乎想躲在人家身后避避风头。 大家都龇牙咧嘴的上桥,确实不容易。 我们仨赶忙使劲的鼓掌呐喊,所有路过的运动员都会得到我们的鼓励,他们也纷纷微笑致意表示感谢。 太艰苦了!

    点看全图

    等到第二个加油点的时候,运动员们都已经完全拉开了距离,第一方阵里的运动员号码一看就多是国外的特邀选手,其中还有一个中国小伙子是业余选手的号码!后来才知道也是老刘的朋友,很年轻也很有实力,这次是自费过来参赛是想赚点奖金的! 真棒! 站在路边等待的时候,和另一位香港大妈聊起来,她老公今年都60了,已经连续20年参加澳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了!!! 老先生的愿望就是看看自己究竟能参加到多少岁还能坚持完全程,敬佩啊! 体育真的是人类活力和精神的体现! 我们和大妈相约,明年香港马拉松比赛的时候再见!

    第三个加油点就在解放军驻澳部队的基地门口,全程马拉松赛程到达这里的时候就已经过了35公里,也是选手们最最艰苦的时段。 我们仨提前到达这个点之后,正赶上很多半程马拉松的选手接近比赛的尾声,虽然他们最后只有2公里,但很多业余选手都已经在开始步行了。 我们坐在草坪上,把老刘可能需要的“红牛”饮料和巧克力准备在手边,就开始大声的给那些半程的运动员们加油。 很多运动员立刻受到鼓舞,马上重新跑了起来;也有不少运动员投来感激的微笑,同时摇摇头表示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切实的感受到,这个时候的运动员是多么的需要鼓舞;我们的每一次鼓掌和叫好,都能在各国运动员身上找到回应,他们的脸立刻变得明亮,或者微笑或者也鼓掌表示谢意! 无论什么种族什么肤色,无论性别和年龄,都可以在那一刹那融洽的交流… 由于运动员来自各国或者地区,我们仨也在不停的在变化加油时所使用的语言:“加油加油!”(普通话)“快递快递!”(粤语)“come on come on!”(英语) 其实那一刻语言已经没有差别,掌声和喝彩是全世界通用的,而微笑和点头也是不需要任何翻译的…我觉得我们仨绝对是本次比赛最专业也是最敬业的啦啦队员,嗓子也喊哑了手掌也拍红了,一直不停的在为这些素不相识的各国选手加油。

    后来老刘说起,为了避免比赛拖的时间过长,运动员队尾会跟有一辆缓慢行进的收容车,跑在(或走在)最后面的选手会不停的收到车上人善意的劝告:“上来吧,上来休息吧”。上车倒是轻松了,可比赛就没成绩了啊。所以很多选手都会比较怕看到这辆车,当年老刘第一次参赛也是受这辆车的刺激最后硬是咬牙跑到终点的。

    忽然一个矫健的身影跑过来,前面是一辆计时车,

    点看全图

    (对面站着的是刘太,坐着的嘛,嘿嘿)

    这就是本次大赛的冠军――3号选手身后不到200米远,是两个黑人选手,其中就有上届冠军。我一看表,1小时53分48秒,好快啊! 当时我在旁边观察了一下,即使我现在上前加入,到终点前我也不是这位仁兄的对手;他跑最后7公里的速度基本上比我在高中1000米考核打满分的成绩还要快!!! 慨叹啊,一点也看不出是已经跑了35公里了。

    等到老刘过来的时候,我们仨分工已经很明晰:票太负责摄影,刘太负责递饮料,而我负责手拿饮料和巧克力跟随跑一段。 按说老票的长跑实力在业余选手里也还算相对不错的,大学校运会中长跑是年年拿名次,所以本想陪他跑完最后7公里。结果发现已经跑了35公里的老刘仍然很不含糊,看了跟了1公里之后还能正常说话劝我:“我不喝也不吃了,你直接去终点等我吧,记得拍我冲刺的镜头啊!” 嘿,哥们可以啊! 想想我的拍照任务,我还是抄近路奔了体育场。

    到了体育场,不少选手都已经到达了,也有很多冲线之后就直接被担架队接收走了的―――毕竟马拉松的体能消耗非常大。年前北京马拉松由于后勤和医疗保障没有到位,发生了两名业余运动员当场猝死的惨剧。

    点看全图

    这次澳门马拉松的后勤保障工作就做的很好,沿途都有足够的补给站和服务人员,还有不少流动车辆,整个大赛可谓井然有序、顺顺利利。 不久后老刘进了体育场,一直到冲线都很正常,甚至在过线后还能远远的问我拍照了没有,还可以微笑着聊天,真是好样的!

    点看全图

    出了运动场,老刘坐在体育馆内休息,我去帮他拿证书;走前老刘告诉我他是第84名,可是等到了检录台那个澳门小伙子却很不相信的看着我:“有没搞错啊!84名好劲的,系无系自己年龄组里第84啊?”我也被他说犹豫了,过一会大赛成绩单张贴了出来,老刘成绩为3小时21分48秒,是全体马拉松全程总成绩第84名(共有2000多名全程运动员参赛),30-35岁年龄第14名! 因为比赛级别是国际马拉松比赛,这个成绩还是非常可以值得骄傲的! 老刘还面带遗憾:“要不是担心今天风大,有点过度保存实力了,成绩应该更好一点…”

    拿了证书和奖牌,四个人高高兴兴的回了酒店。路上看到很多在今天早上还威风八面身形矫健的运动员们,现在走路都和螃蟹一样瘸着―――肌肉拉伤了,真是觉得他们不容易啊! 随后得知老刘的那个朋友最后拿了大赛第7名,但是由于组委会规定:男子选手成绩超过2小时25分就没有奖金,小伙子只好空手而归了。 可恶的大风,倒是帮组委会节省了不少奖金...

    满街的绿色外套和T恤,到处的马拉松宣传标语,使得小小的澳门在这一天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节日。体育,是国际性的语言。

    记澳门国际马拉松比赛, 2005年12月4日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关键词(Tags): #第24届国际马拉松#澳门散记补图元宝推荐:马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