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香港电影,吴宇森,英雄本色 -- 五度

共:💬41 🌺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香港电影,吴宇森,英雄本色

    一直都很喜欢香港电影,希望能够多挖点料,对香港电影做一个全面分析。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教。

    --------------

    香港电影,吴宇森,英雄本色

    上学的时候喜欢看漫画,主要是看像龙珠或是乔乔奇妙冒险这样的日本货。偶尔也会看看在书摊发现的蝙蝠侠或超人这样的美国货。个人感觉这两者在伯仲之间,虽然内容风格并不相同,但可以说是各有所长。比如美国漫画家往往有比较深厚的素描功底,主角身上的肌肉如同古希腊雕像般完美,背景刻画也冲击力十足。反观日本漫画家经常是用简单的线条概括人物和环境,但最后出来的整体效果,比如讲故事的方法和战斗场面的动感反而比美国漫画要好。

    除了来自日本和美国的漫画,当时市面上还有一定数量的香港漫画。记得我刚见到香港漫画的时候,很有些为中国自己也有如此水平的漫画自豪。但看多了发现不同于日本美国漫画,香港漫画从情节到人物形象都是大同小异,很有些出自一人之笔的意思。后来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香港漫画是以流水线的方式完成的。先由主笔画师确定下作品的主要方向,然后一步步往下传。有些人负责画背景,有些人负责画衣服,甚至连头发和肌肉都会分工完成。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就是使漫画的制作效率大大提高,加快捞钱的速度。但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就是主笔的个人风格被淹没了。往往只有从封面或中间的某几张彩图才能看到像马荣成等画师的“真迹”。

    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虽然要比香港漫画高明的多,但从根本上说其实也是这个商品社会的捞钱工具。是在一条更大的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个更完美的产品。

    这里面导演就扮演了漫画中主笔的位置,他会对影片的整体走向作出决定。然后由编剧,动作设计等各个部门一块块将拼图拼好。事实上当时香港电影和香港漫画似乎对于情节和人物性格并不是很下功夫,真正挖空心思研究的是动作场面的精彩。

    正如翻开一本香港漫画,你会看到满眼的奇幻武功,眼花缭乱的速度线和各种奇招怪式。翻出一部香港电影你也会看到剧中人物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每一件道具进行打斗或是制造笑料。这一点自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到好莱坞发展已经证明,香港比好莱坞高明,好莱坞要到香港借镜。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的香港导演对于台词和故事的处理往往很简单。大概是有一些想法就马上开拍,一边拍一边想下一步故事和台词。有些片子是先录动作,然后再加入台词。甚至有些片子连角色张不张嘴都不考虑,硬生生的就把台词加进去了。后来香港出了个王家卫,大家都以为他一边拍一边想电影下一步的故事台词很另类,其实很早以前香港就有这个光荣传统了。但当时的导演想的恐怕是省钱而已。

    虽然人物处理的这么简单,动作场面香港导演可是一点都不敢马虎。不光是打斗力度十足,拳拳到肉,而且时间控制及其精确。一场戏下来,韵味十足,很有些京剧的味道。只不过打的节奏更快,更激烈。能达到这个效果首先是几代导演的经验一点点积累下来,另外就是导演对于动作场面的重视。往往不到一分钟的镜头要拍上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名片《黄飞鸿》李连杰和武师在梯子上打的那场戏就拍不知道多少遍,直到最后大家都满意为止。

    之所以导演在动作戏上下这么大的功夫。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电影的商品化。既然是商品就必须要有人买才能赚钱。所以当时港片拍出来后要拿到午夜场去试映,看观众的反应。而这些观众往往都是粗人,说话毫不顾忌。如果一部片子里面没有乐子,没有打。他们不但要打瞌睡,还要闹事。他们会冲着后排的人喊:“他们的谁是导演,老子花钱买票的,你给我站出来!”而后排的这些人中很可能就坐着导演,他正战战兢兢的看着观众的反应。

    午夜场没有通过的直接后果就是要剪片子,加乐子。我想这大概是所有导演最烦的一件事情。好比你激动地写完了一篇文章,编辑说:开头要去掉,结局要改。估计打编辑一顿的心都有。顺便提一句,我确实有些佩服王家卫的胆量。当屏幕上出现《东邪西毒》的时候,不知道观众都作何反应。我想大概不光观众想打他一顿,恐怕片场老板也想打他一顿出出气。

    最早发明这个方法的人大概是个成功的生意人。他的理论形象一点就是好比厨师做菜。必须要研究好当地人爱吃什么才能下佐料,总不能让厨子说:菜就是这个味的,你吃吃就习惯了。这样的饭店大概不到一个星期就要关张了。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这个生意人功不可没。但一味迎合观众的品位,尤其是午夜场观众的品位,也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所谓艺术是要进行创作,要表现出艺术家自己的东西才行。但这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好像有鱼和熊掌的意思。求生存或是搞艺术变成了二选一。

    尽管早期香港电影出了许多写实派的电影。比如五十年代的《人海孤鸿》描写的是香港青少年的成长,其中扮演片中问题少年的就是后来成为神一样人物的李小龙。但后来六七十年代就几乎全是武打片的天下。一些资深影人说道:如果某个公司的资金周转不灵,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拍一部武打片。

    个人以为香港电影真正打入大陆就是这个时候,全家老小坐在电影院或是录像机旁看武打片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但后来因为武打片和流感一样有些失去控制了,有一段时间,香港电影在大陆被禁止播映了。这个现在想想也是在情理之中,按照当时大陆的文化状况,电影上出现的噼噼啪啪打得一脸血,再来个风月镜头,确实是很难接受。

    ??

    对于武打片,延伸到香港电影大概很多大陆导演的反应都是:没什么文化底蕴,文化垃圾。不能和大陆的电影艺术相比。但反观现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香港弹丸之地居然还能反击几拳。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怎么土得掉渣的武打片不但没有衰败的痕迹,居然越拍越红火,还出了一个《卧虎藏龙》。于是就有了《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等等等。反过来成了大陆学香港,还学得四不像。

    这里面的原因虽然有很多,我感觉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香港的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而大陆的电影是拍给自己看的。导演往往太低估观众在电影中的地位了。结果到最后观众也不把大陆的电影当回事了。

    关键词(Tags): #影评乐评元宝推荐:雪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东邪西毒拍出了古龙的感觉

      当初看的时候直接给震住了,

      没想到一部金庸的小说会改成这样,

      没想到王家卫还有这一手,

      我后来一直坚持认为只有王家卫才有资格拍古龙的小说,

      除了他没有人能拍出那种味道。

      • 家园 原来是你在挖坟……

        刚才回完帖才发现我又跑题了,汗。

        推荐一篇2000年的影评,很好地总结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http://www.xici.net/b2467/d825059.htm

      • 家园 其实古龙挺喜欢拍片子的

        他自己也吹过和李行,丁衣,白景瑞合作过,不过,他说的那些,好像还不是电影。

        他确实拍过电影,还是演、编、导全能型的哦

        他当演员的片子,我看过的有两部,一是《刀剑霸王拳》他演少林主持,一是在袁小田的《怪味蛇形手》(好像是这名)演赌场打手。

        他当导演,好像拍的是自己的小说“碧玉刀”。

        至于编剧,就是他的名作,“萧十一郎”了。

        • 家园 他那个形象也可以演电影?

          那就不要鄙视人家成龙么

          不过估计他本人拍电影,恐怕也怕不出他自己小说的那种味道吧。

          回头搜嗖去。

          • 家园 不光能演,还能演主角呢

            《大人物》里的杨凡不就是古龙自己么:)

            在资深古龙迷的圈子里,公认《欢乐英雄》和《大人物》是他最好的作品,你看这家伙多狡猾。

          • 家园 不说了...是一赌场打手嘛……

            这角色都不让人演……古龙兄长得是那什么了点……但也没这么悲情吧。

            • 家园 赌场打手就不能帅点儿?

              赌场打手哥哥听了,直呼这是对我们的歧视。。。。。。

              • 家园 你还真别说

                有次去外地吧,朋友请吃饭,饭局有俩哥们,精干剽悍.一问是从部队退伍下来,现在某地下赌场当保镖.

                可能是从部队下来的吧.....虽然人在江湖,可还是一脸正气凛然的样子.

                哦.....

                • 家园 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

                  退伍转业军人很多在从事保安,保镖这一行,

                  我们老家有个很出名的保镖学校,

                  里面的帅小伙儿连我看的都留口水。

                  都说服有诗书气自华,我看还是运动让人有气质。

      • 家园 嘿嘿,不能飘过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文摘】《英雄本色》与吴宇森

      《英雄本色》

      类型:江湖片 拍摄年份:1986年

      编剧:吴宇森、陈庆嘉、陈淑华

      导演:吴宇森 监制:徐克

      主演;狄龙、周润发、张国荣

      与常见的江湖片一样,这也是一部宣扬江湖义气、亲情和友情、导人改恶从善的影片,但黑帮兄弟间的情义、仇杀在吴宇森的导演下变得异常凶险。该片难能可贵地把中国传统情感和当代动作片元素相结合,形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英雄风格,荣获第六届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吴宇森也由此开创“暴力美学”。

      生于1948年9月22日的吴宇森,自小便迷上电影。年轻时的他爱上了《刺客列传》,崇尚“士为知己者死”的浪漫牺牲精神,他也喜欢看存在主义书藉,认为做人要“存在而不失去自我”。他还有其他的钟爱:绘画、音乐、五六十年代歌舞片……这一切塑造成今日这个崇尚侠客精神、注重艺术美感的吴宇森——反映在他的电影中,便成为舍身取义、肝胆相照的浪漫情怀,以及充满音乐感,如诗如歌的浪漫动作场面,博得了“动作美学大师”的美誉。

      吴宇森在香港拍了26部电影,以《喋血双雄》获第九届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93年往好莱坞执导的第一部西片《终极标靶》即引起轰动,使带有东方色彩的武打动作风格与西方的暴力初次结合,融入美国片的主流。新鲜感十足的《断箭》与《夺命双雄》奠定了他在美国华人导演“一哥”的地位。《夺命双雄》里大量掺入写实元素并将危急时刻人类共通的本质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1995年,吴宇森被美国多文化电影协会授予“多面手大奖”。’98年又获香港导演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大奖”。目前,他正在澳洲执导《碟中谍续集》。

      因成功扮演了《英雄本色》中豪哥一角而获第23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殊荣的狄龙,是香港著名动作片巨星。他自小习武,22岁入电影圈,在一系列古装动作片中饰演了男主角。1973年,他在《刺马》里饰演反派人物马新贻,获第11届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同时荣获第19届亚洲影展“表现突出性格”的男演员奖。以后,他又因主演《冷血十三鹰》获第25届亚洲影展演技最突出的男主角奖。

      除演大侠外,他在“文戏”里的表现也很出色,例如他在《辛亥双十》中扮演的共进会领导人邓玉麟、《倾国倾城》中扮演的忧国忧民、主张改革却受制于慈禧的光绪皇帝等。近几年,狄龙仍时常在幕前演出,在“无线”剧集《新包青天》里塑造了包公、《廉政行动》中扮演了廉署调查员等人物形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