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三国随章侃 四十六——七十五章 -- 沉睡的天空

共:💬213 🌺5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六十二章 所谓上中下计

        三国随章侃 第六十二章 所谓上中下计

        

        (演义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本回演义刘备终与刘璋翻脸,展开了自己的攻蜀大计,此时庞统献上了上中下三计,此三计在《三国志.庞统传》中有载: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三国演义》中基本上按照《三国志》中的记载,虽有文字上的些许改动,但是意思并未改变,庞统确实献上了这三计,说起这上中下三计,好象谋士们特别喜欢用,就说演义中后来司马懿对公孙渊时也说了三计:

        

        “渊若弃城预走,是上计也。守辽东拒大军,是中计也。坐守襄平,是为下计,必被臣所擒矣。”

        

        不过司马懿说的三计和庞统的三计不同,庞统三计是献上自己一方应该采用的计策,此三计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的。而司马懿则是站在对手的角度上,分析对方能施行哪些对策,并结合对方的决策层情况判断对方最后会采取哪个对策。就好象日后刘备攻打刘璋时听说郑度向刘璋献上的坚壁清野之计后法正依靠自己对刘璋的了解准确的做出了刘璋不会采用的判断,这和司马懿对公孙渊只会采取下计的判断是同样的情况。

        

        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两次著名的上中下计,和三国这两次三计正好对应,一次乃是汉朝初年,英布造反,薛公在对刘邦召对时进行战略分析,认为在英布的角度之上能采取上中下三计:

        

        “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是计将安出?”令尹对曰:“出下计。”上曰:“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 令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上曰:“善。”

        

        日后英布果然如同薛公所分析的一样,采取了下计,最终战败身亡,应该说,这种上中下三计的分析是相当有难度的,既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之上分析能施用的对策,又要针对对方的情况来判断会选择哪种对策,难度不可谓不高也。能有这样的智谋,在谋士中也可称之为佼佼者了。

        

        好,我们先把这种三计放在一边,我们主要看另外一种上中下三计,对应庞统的三计的是隋末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隋末李密。

        

        当年杨玄感造反,问计于李密,李密献出了三计:

        

        “谓密曰:“子常以济物为己任,今其时矣!计将安出?”密曰:“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去幽州犹隔千里。南有巨海,北有强胡,中间一道,理极艰危。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据临渝之险,扼其咽喉。归路既绝,高丽闻之,必蹑其后。不过旬月,资粮皆尽,其众不降则溃,可不战而擒,此上计也。”玄感曰:“更言其次。”密曰:“关中四塞,天府之国,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今帅众鼓行而西,经城勿攻,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之。天子虽还,失其根本,可徐图也。”玄感曰:“更言其次。”密曰:“简精锐,昼夜倍道,袭取东都,以号令四方。但恐唐祎告之,先己固守。若引兵攻之,百日不克,天下之兵四面而至,非仆所知也。”玄感曰:“不然,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当年我读到这段历史时不由纳闷,这杨玄感好选不选,干吗不选上计,而选这下策呢?而更纳闷的是,既然李密自己都觉得是下策,何必献出来给杨玄感?其实这个纳闷儿时看三国演义时庞统向刘备献上三计时也有,明明有上计不选,干吗选这中计,虽然没败,但是也损失了庞统不是。仔细想来,好象凡是有谁献上这上中下三计,就从来没人选过上上计,莫非那些决策者都是白痴不成,而且那些谋士总会献上一个下计,(平心而论,庞统的那个下计和什么都没献一样。)就好象为自己的主公设了一个圈套让他进去,就好象这些谋士都是敌人派来的内奸。

        

        决策者都是白痴那是不可能的,那些谋士自然也不会是内奸,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思来想去,仔细看了看这些上中下三计,才终于有些明白。

        

        所谓上计,都是求险之计,庞统所献的上计,偷袭成都成功确实可以一朝得手,但是万一失败则进退无路,只能束手就擒;而李密所献出的上计断绝粮道也是险招,断绝粮道固然可使大军不战而溃,但是也使自己处于被夹攻的危险之中,而且即便擒了隋帝,也未必能成就霸业,也还是要再与群雄争夺一番天下。所以所谓上计,都是风险之计,失败的机会远大于成功。决策者并不是赌徒,能做到刘备杨玄感那样程度的人都家大业大,不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做一次太过于庞大的赌博,即便成功之后获取的成果再大。他们会选择风险小但是更稳妥的办法,所以这上计天生就是被淘汰的命。(确实也有选择那些所谓上计的,但是那些成功的人自然遗忘了还有中计,而更多的则是那些风险投资的失败者。)

        

        或许说,那上计是谋士们为了展现自己过人才华而做出的计策,有时显得过于求险求奇,极其华丽但是现实度上打了折扣。而中计则不同,踏踏实实,按部就班,既没有太大的风险也不显得想象力不足,是那种极端重视现实度的计策,也可以说是最有可能被决策者选择的计策。

        

        那下计呢?既然有了上中一风险一稳妥的两计,何必还要这下计呢,莫非一定要凑成三计才算数不成?虽说谋士所献之计越多,决策者选择余地越多,可也未必要把那些不成熟的计策说出,还要冠以不吉利的下计之名吧。

        

        其实这就要具体而言了,先说庞统这三计,其实庞统这下计是刻意为之,“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这句话之后还有一句“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

        

        庞统这话里带了一种抱怨的口气,为何?因为之前刘备与刘璋相会,庞统进言擒刘璋,被刘备以“此大事也,不可仓卒。”的说法否决,此番又要再取刘璋,这庞统想起当初之事,不免也有些想法:“若是当初从了我,还哪有现在这么麻烦!”所以再最后有这句“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那是劝说刘备不可再来一个“此大事也,不可仓卒”了。至于那下计的意思也就是知道了,假如你上中两计不从,那我也就只能想出这个下计,那等于回到当初入蜀之前的状态,这正是刘备所不想看到的,而且既然说了这是下计,那刘备岂会选择这条计策呢,庞统这下计是其他两计的托儿。

        

        而李密三计则不同,李密这下计是在杨玄感对之前两计都不满意的情况下推出的,可说这下计是被逼出来的。而还是因为暗合了杨玄感之心才得以实施,这种情况假如隋炀帝那边有一位如薛公一般的谋士,也或许会说:

        

        “玄感有勇无谋,刚愎自负,虽有李密奇计,必选其下计而用。”

        

        所以说这个下计与其说是谋士献出的,还不如是被逼出来的,即便胸有万千谋略,毕竟只是一个谋士,终须看着主公的眼色行事,这或许也是日后李密要自己做主的一大原因吧。

        

        回味这上中下计,就好象看到一场决策者与谋士心理上的博弈。

      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全面分析,所以有上中下

        孙子兵法,其要在计。

        计算是兵法的精髓。阴谋诡计狡诈算计是下乘中的下乘。既然要计算,就要充分考虑事情的发展。事情的发展,最简单的分法,就是大中小三个走向。

        毛主席分析敌情,就有大打中打小打。比如最大打世界大战,次一级打边境战争,再次一级打哨所级别的军事冲突,再次一级军事对峙。

        薛公论英布,是计算他的走向。最大是举国而战,争衡天下,其次是割据一方,裂土封王,最次是自守而足,掳掠而归。考虑英布之为人,认为他不可能有争霸天下的气魄,大范围割据也需要一定的全面对抗的勇气。这两者都不是他能做到的。掳掠自守,是最大的可能。

        庞统计取蜀,也有三个方向。付出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法,就是斩首战术。其次则是袭取敌军主力。最次是退出境外,与敌人主力逐次交战,血战入蓉。第一种方法最划算。

        司马懿伐辽东,是对敌人做计算。他这个计算有一个前提,就是魏军有军事优势,战斗力占据优势。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司马懿推算敌军最主要的三大策略。第一,避战别走,流窜为患。公孙渊如以此计对待司马懿,则以东北广阔天地,司马懿是很难剿灭公孙渊的。由于曹魏无力长期支撑大军远征,曹军主力不可能长期驻扎,必然要迅速回撤。一旦曹军主力回撤,公孙渊必然反扑,那么等待曹军留守军团的命运就是覆军杀将。军事上,这叫避敌锐气,击敌惰归。第二,决战辽东。两军决战,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对于曹军来说是极大的损失。而且,由于公孙渊所部也会受到极大战损,战后收益会急剧减少。好处是可以一战底定辽东大局,坏处是由于杀伤惨重,战后辽东会有积怨,而曹军元气大伤,不利于三国对峙。特别是,由于是两军决战,有一定几率会输。这是硬碰硬。第三,死守襄平。死守襄平,拱手让出战争主动权,所部士气低落,失去战争勇气。则曹军在战斗中的损失会急剧下降,可以轻松控制各地,进围襄平。只要坚持持久围困,就可以最终击灭公孙渊。有趣的是,公孙家似乎都很喜欢死守孤城。这对曹军来说是最佳的一种状态。司马懿根据了解判断公孙渊会选择死守。

        然后就是李密对杨玄感提出的三策。三策核心是如何击破杨广。上策,击占京津、控制山海关。因为东北与内地的联系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把住这个关口,杨广大军就被困住了。然后高句丽从后方抄击,杨广腹背受敌,粮道断绝,就有极大几率失败。中策是直取关中,效秦、汉、前秦、北周故智。下策是偷袭洛阳。实话实说,李密三策都有问题。下策的问题,李密自己都已经说清楚了:有人告密,敌人戒备,难以偷袭;不能速决,旷日持久,必为敌所困。但是杨玄感不过是个官二代,轻于用事,正如傅嘏对钟会所说:“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结果杨玄感的选择是冒险强攻设防坚固的东都,图谋绑架百官家属。李密在计算中明确了三策的时间。上策只需要一个多月,就可以导致杨广大军崩溃,不战而破敌主力。下策则有可能要迁延三个月,而且百日之内不解决就会遭到合围——考虑到杨玄感所说的百官家属皆在东都,援兵一定又快又猛,守军只要不打算追随杨玄感也一定会死战不退,所以也许用不了百日战斗就会结束。其实上策还算不错,因为杨玄感当时身在黄河以北,负有运粮之职,沿大运河直取幽蓟,可以借用的名义非常多。可惜此子短视,看到近在咫尺富丽堂皇的东都,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李密当时没有离去,已经是个极大的错误。

        从这个事情来看,英布固然不是什么英主,杨玄感也不是有本事的人。杨玄感还不如英布,英布不行是因为野心小而贪欲大,杨玄感是因为野心大而贪欲也大。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又长了见识。提供下计另一个可能:实际就是通过谋士的嘴来堵决策者的嘴

        比如刘备心里可能正好想着要怎样怎样,作为谋士也不好直接说你的这个想法不行。比较合适的方式,就是在提供策略供选择的时候,把这个想法作为下策来提出,以免决策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

        • 家园 当然,只是个人意见,参谋提出下策这个提法我一直觉得怪怪的,
        • 家园 其实作为参谋,给决策者提出可选方案是很正常的

          天空提到的这几个,之所以“好像凡是有谁献上这上中下三计,就从来没人选过上上计”,正是因为它们太特殊,历史在这里本来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倘若人主依上计行事,或胜或取,那么中下之计自不必提,我等后学自然无从得知。

          • 家园 意思是,作为献策者而言,明知是下策,为什么还要提出的问题

            沉睡的天空的主要意思,是认为献策者被逼无奈如李密,或者是有怨言顺便抱一下如庞统。

            我的意思是,除此之外还有谋士提醒决策者的意味。在这种情况下,下策的策,就不再是可供选择的策略,而是在提醒警告了。

            • 家园 或者只是从建议者的角度来看呢

              参谋和决策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啊,视角也不同,他的上中下只能代表他的个人意见罢了

              虽然是下计,毕竟也是一计啊

            • 家园 提出候选方案是参谋的职责

              评审候选方案,也是参谋的职责。当然按照现代评审原则,不一定是自提自审了,不过对古人要求不能那么高。

              决策权在决策者。用不用、用哪个在他,提不提在你,各负其责,其实分得很清的。就算是现在,下属对老板负责也是这样的。

              当然如果授权不一样,也不一定是这样的形式。比如老板可能指定一个目标,计划下属去做,做出来呈上的那个,自然就是下属心中的“上计”了。后备方案就仅供“有变”的时候随机应变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君臣博弈”之说是不能同意的。

              • 家园 事实上,谋士过于精明也是不合适的

                反而容易引起决策者的担心,因此有的时候谋士故意提出多种计策,供决策者选择也是让决策者显得更加英明,否则如果谋士对决策者的心理了解的比决策者自己还清楚,提出的有关方案只有唯一一个,这样的谋士好一点的结果是被疏远,更糟糕的就是被杀掉。杨修的鸡肋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家园 沉睡的天空,沉睡的毛利小五郎

      这几天看柯南看得入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